十字花科根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字花科根肿病
小白菜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由于该病传染力强,传播途径多,危害损失大,防治困难,被称之为十字花科作物的“癌症”,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该病分布广,在我国的华南、东南、西南地区都有发生。
十字花科根肿病专门为害十字花科作物,如白菜、青菜、芥菜、萝卜、甘蓝、苤蓝、花椰菜、小白菜等多种栽培和野生种蔬菜的根部,造成主根或侧根出现大小不等、形似手指状、短棒状或球状的瘤,严重时须根上的瘤多达数十个,串生在一起。
感病后可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该病危害大,防治困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就对其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症状特点
根肿病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根部,引起主根或侧根形成数目和大小不等、形似指状、短棒状或球形的肿瘤。
发病初期病株生长迟缓,植株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晴天高温时表现下垂、萎蔫(似缺水),开始时晚间尚可恢复,最后发展成永久性萎蔫。
病根初期表面光滑,后期龟裂、粗糙,极易遭受其他病菌的侵染而腐烂,最后根部腐烂,全株枯萎死亡。
病原
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病原是芸苔根肿菌,是属于鞭毛菌的一种真菌。
病菌在被寄生的寄主薄壁细胞内形成大量密集、似鱼卵状的休眠孢子囊堆。
休眠孢子囊单胞,近球形、壁厚。
直径约2.8~3.9微米。
发生规律
该病病原是一种真菌,病原真菌主要以休眠饱子囊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腐解后,这些休眠饱子囊散落在土壤里,在土壤中可以保持生命力达5~6年之久,这就成为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
该病通过灌溉水、昆虫、土壤线虫或耕作、农具以及病残体堆肥等在田间传播。
如果菜苗或种子带菌,就可以把病害从病区传到非病区。
在条件适宜时,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有长短不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从植株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病菌刺激寄主,使细胞分裂加快,体积增大而形成肿瘤。
发病条件
根肿菌喜欢酸性土壤,以pH5.4~6.5的土壤最适宜。
土壤温度20~25℃、湿度60%左右最适于此病发生。
根肿菌每季只进行一次侵染。
土壤中存在病原菌,特别是连年种植油菜和白菜类蔬菜的连作田中,有大量的芸苔根肿菌的休眠孢子囊存在,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2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病症状
十字花科根肿病害主要发生在根部、被害根肿大成瘤状。
发病初期,植物地上部症状不明显,当病根已逐渐膨大时、根的生理机能受阻抑,病株地上部则表现出叶片淡绿、无光泽、叶片变黄、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枯萎等症状。
成株受害,根系的病部由于受病菌刺激 其薄壁细胞大量分裂和增大而形成肿瘤。
肿瘤的发生部位、形状和大小因寄主不同而异。
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被侵染时期的长短而不是初侵染的植株年龄。
在主根上的肿瘤多靠近上部 或形成球形的病瘿,或本身变得粗大,表面生很多疙瘩、初为白色、后期表面粗糙、褐色、有时开裂。
在侧根上瘤多呈圆筒形、手指形、有时略近球形、几个连在一起呈串珠形、多者可达20多个。
发病后期病部组织腐烂,散出臭气。
3十字花科根肿病病原菌
十字花科根肿病病原菌属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芸薹根肿菌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
土壤中休眠孢子囊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而产生游动孢子 侵入根毛细胞内形成变形体。
病菌从根毛侵入到表现根肿症状 一般
历时9~10天。
当病根腐烂后 病根内大量的休眠孢子囊又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
或堆肥中 进行再侵染或渡过不良环境
[4]。
病原菌的越冬、传播与侵染病原菌
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和带有病残体未腐熟的厩肥中越冬越夏。
休眠孢子囊在土壤
中的存活力很强,至少可存活5 6a。
病菌靠流水、雨水、灌溉水和土壤中的线
虫、昆虫的活动以及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
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带病根的菜
苗、菜株的调运或带菌泥土的转移。
土壤中的休眠孢子囊,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
生游动孢子,侵入根毛表皮细胞内,形成变形体。
变形体通过寄主细胞分裂,蔓延到
新的细胞,或穿过细胞壁而进入皮层、形成层的细胞内。
受害细胞由于受病菌的
刺激而大量分裂、膨大,导致根部形成肿瘤。
维管束组织受增生细胞的挤压,发育
不正常,输导系统不能连贯,致使植株吸收水分和养料困难。
因此,病株表现生长迟
缓和叶片萎垂,直至整株死亡[7]。
此菌属专性寄生菌,可侵染十字花科栽培及野生
植物一百多个种和变种。
人工接种尚可侵染非十字花科植物。
如罂粟科的虞美人
( panpauer vhoeas ) 、樨草 ( Resedaadorala) 、禾本科的草地生野麦草( Lolium pralense) 和蝶形花科的红三叶草( Tri folium pralense)。
4病害流行规律
杨宇红等(1992)进行了长沙地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长
沙地区8月中、下旬播种的大白菜,病菌从苗床阶段就开始侵染幼苗,9 月上中旬
即出现根肿,移栽大田后病害继续扩展蔓延,9 月中下旬大田即见萎蔫病株,10 月
中下旬至 11 月初为盛发期,田间病情达到高峰,11月中旬后趋于稳定
[8]。
5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治方法
5. 1 彻底改良土壤
土壤中施用充足的有机肥和深耕,并施用适当的微量元素,能改善土壤的物理
性状和微生物结构,利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繁殖,同时用石灰等矫正
土壤的酸碱度。
一般施石灰粉1 125 1 500 kg/ hm2,或发病初期用15 %石灰乳灌根,每株0. 3 0. 5 kg。
日本禾山乌利男认为:用载体材料吸附拮抗微生物后混入
土壤中也能有效地防治根肿病;应用切断胚轴扦插法,将拮抗微生物接种使其生息
在植物组织内,也有抑制病害发生的效果。
后藤逸男认为:每1000 m2
土地使用5 t 炉渣,能显著抑制花椰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使蔬
菜产量和品质有明显提高,且有持续效果,是目前防治根肿病的
一种好方法。
5. 2 彻底进行土壤消毒
苗床可用氯化苦等进行消毒。
利用地膜覆盖和太阳辐射,使带菌土壤增温数
日,可消灭部分病菌,起到减轻发病的作用。
一般在高温的夏天进行,先整好地,覆盖薄膜,使土表下20 cm处增温45 ℃左右,维持20 d 左右。
但高温对土壤中的有益
微生物也具有杀伤作用,所以利用太阳能消毒土壤时,要注意土壤类型和消毒时
间。
5. 3 彻底消灭病残株
消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不可任意扔在田埂和水渠里。
5. 4 实行轮作
发病重的菜地要实行5 6 a 轮作,春夏可与茄果、瓜类和豆类蔬菜轮作,秋
冬可与菠菜、莴苣和葱蒜、韭菜类蔬菜轮作。
有条件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
5. 5 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高畦栽培,并注意田间排水。
调整播期,缩短病原菌同寄主的接触时间。
勤中耕,勤除草,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性。
移栽应选择晴天进行,
并汰除病弱苗,移栽无菌种苗,不用带菌田尾水。
5. 6 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含芥子油含量高的品种。
因芥子油含量越高,对根肿病抵抗性越强,如西
园6 号耐根肿病。
另外,青麻叶、绿宝、青庆3 个品种对根肿病有高抗性。
5. 7 药剂防治
病区播前用种子重量0. 3 %的40 %拌种双粉剂拌种,也可用 40 %拌种双粉
剂,45 60 kg/ hm2对细干土 600 750 kg/ hm2于播种时将药土撒在播种沟或定植穴中;如苗床或大田采用增施石灰加拌种双处理效果更好,必要时也可用20 %
甲基立枯磷乳油1 ml/ L 溶液灌淋根部,每株施用对好的药液0. 4 0. 5 L 也有效。
用40 %五氯硝基苯粉剂0. 5 mg/ L 悬浮液灌根,每株0. 4 0. 5 L ,或用30
45 L/ hm2拌土 600 750 kg/ hm2开沟施于垄内,也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0. 5 mg/ L 药液灌根。
另外,施用石灰氮对大白菜根肿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
达 95 %以上。
一般以面施为宜,施入约5cm的土层内,结合整地并与土壤混匀。
用量375 kg/ hm2,病情较重的土壤可适当增加用量。
施用后,必须间隔 7 10 d 再播种或移栽,否则会引起药害,伤害幼苗。
在日本采用五氯硝基苯和百菌清等,其他国家
报道有采用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与土壤混合,或溴甲烷、氯化苦、甲基托布津进行土壤消毒有效。
溴甲烷对杀灭休眠孢子有效,五氯硝基苯、苯菌灵对防止根毛感染有效。
韩国报道用 0. 5 %氟啶胺粉剂防治根肿病时,土壤处理加上种子包衣处理比二者单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根肿病采取单一的防治措施,难以有效地控制危害,只有采用以轮作,培育无病苗,选用抗病品种等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又称
天冬根
特点
主要危害根部
简介
根肿病又称“天冬根”。
大白菜、小白菜、甘蓝、芥菜、紫菜薹、芜菁、榨菜均受其害。
识别特征
主要危害根部。
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缓慢、矮小,下部叶片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片变黄、枯萎,有时整株枯死。
病株根部出现肿瘤是此病最明显的特征。
感病愈早,症状愈重。
白菜、甘蓝、芥菜的根部肿瘤多出现在主根或侧根上,一般为手指形或不规则,大小不等,大如鸡蛋,小如米粒。
主根上肿瘤大而少,侧根上小而多。
萝卜及芜菁等根菜在侧根上生肿瘤。
病根初期光滑,后期龟裂、粗糙。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病残体或种子。
最施发病温度19~25℃,土壤含水量45~90%。
适宜在酸性缺钙的土壤中活动,土壤酸碱度在PH6.2以下发病重,PH7.2以上不发病。
病菌从根毛侵入根部,引起细胞加剧分裂,体积增大,相互挤压,在根部形成肿瘤。
田间主要通过雨水和地下害虫传播。
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
低洼地和水改旱地的菜地,发病较重。
防止方法
1、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减少土壤含菌量;深耕晒垡;增施有机腐熟
肥;酸性土壤增施石灰,每亩100公斤,调整土壤酸碱度。
2、播种前施药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公斤加细土100公斤混匀后,每穴用0.1
公斤。
发病初期用药水灌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6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每穴0.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