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近代化的探索重点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重点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重点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

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

在官僚资本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在战争的破坏下,民族工业纷纷破产。

但在同时,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曙光。

(4)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

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知识复习要点

8.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随之破产。 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 评价: 历史背景: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 史阶段中; 运动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 资本主义。 结果:失败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 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客观作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 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 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 戊戌变法 1.运动时间: 1895-1898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领导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 4.政治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 义。 5.早期活动 ⑴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 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 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6.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变法高潮
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 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戊戌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传 播奠定了基础。
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
第八课 辛亥革命
1.爆发时间:1911 2.领导人物:孙中山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4.革命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5.早期运动: ⑴成立兴中会 1894 孙中山 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⑵建立中国同盟会 1905 孙中山 日本东京 ①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②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归纳总结一、促进近代化的因素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科技、思想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3、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运动的推动与促进 二、近代化事件的共同影响1、推动近代化2、促进思想解放3、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4、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等5、推动社会进步 三、阻碍近代化(没有实现近代化,没使中国富强)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2、封建制度腐朽落后;3、战争不断,政局动荡,缺少稳定发展的环境;4、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低;教育落后,缺乏现代知识,缺乏人才;5、传统思想的束缚;6、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四、近代化探索的感悟1、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2、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五、六、2、请完成下表: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历程思想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政治制度确立经济启蒙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1、请完成下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思想政治经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七、知识概括⑴、近代化探索的几次运动: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中国追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政治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它只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只是经济领域的变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经济领域的变革发展到政治领域的变革,开始追求西方的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又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由政治领域的层面推广到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知识概括⑵、经济近代化: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迈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初中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

初中历史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

第二部分 河南中招题号专题第22题专题二 近代化的探索线索梳理线索 1 中国近代化起步示意图线索 2 近代化探索的概况(2016.22) 背景(1)政治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剧;(2)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3)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4)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探索主要内容 (1)经济上的工业化(近代化的核心):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 洋务运动;自然经济向近代工业转变→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近代化的保证):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近代化的前提):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 思想获得解放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4)社会生活的西方化、文明化(近代化的表现): 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近代交通工具及通讯工具等的出现,社会生活逐渐体现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观念目标 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富强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方式封建统治阶级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思想解放运动历程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制度—学习西方思想制约因素(1)经济领域: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②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③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不能彻底发展资本主义;(2)政治领域: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的条件;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③战争和革命不断发生;政局动荡;④阶级局限性导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思想领域: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其不能科学决策特点①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与西方近代化发展历程相反),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②进程艰难曲折线索 3中国近代的侵略、反抗与各阶级派别的探索——鸦片战争开始180周年(2010.22)线索 4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领域1. 经济近代化(2015.22、2014.22、2011.22)背景(1)政治: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2. 政治近代化——同盟会成立115周年(2018.22、2013.22)3. 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兴起105周年(2018.22、2013.22、2012.22)4. 教育近代化5. 科技近代化6. 社会生活近代化(2017.22)7. 军事近代化(1)军事近代化(2)海防近代化8. 外交近代化9. 交通工具近代化特点(1)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2)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比较发达,内地比较落后作用(1)积极: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消极:从负面看,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等10. 通讯传媒近代化(1)通讯工具的近代化背景(1)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列强为发展商业和情报的需要,西方的先进通讯技术和工具传入中国;(2)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的通讯工具;(3)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投资兴办近代实业,促进了近代通讯工具的发展概况(1)19世纪70年代后,先后出现了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2)1900 ~1906 年,南京、苏州、武汉、广州、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先后开通市内电话作用(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通讯手段,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加强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使异地联系更加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3)信息的快捷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4)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同时也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2)大众传媒近代化发展原因(1)鸦片战争后,人们对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报刊不断涌现;(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3)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4)西方传媒的发展和对中国的侵略扩张表现(1)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2)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特点(1)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2)有强烈的政治性,机关报成为传媒的主体,重视政论、言论,与挽救民族危亡密切联系在一起;(3)它的发展与政治运动紧密相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出现高潮影响(1)传播西方科学民主思想,开阔国人视野,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2)为近代民主革命提供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3)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4)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线索 5中国近代化起步中创办的刊物名称时间内容发表文章实践影响《直报》1895年创办于天津宣传变法思想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戊戌变法为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宣传维新变法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严复发表《天演论》《知新报》1897年创办于澳门宣传变法方针,主要强调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重科学《西士谈天》《夜间照相》《化学新理》《民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宣传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机关报,促进辛亥革命的发展《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创办于上海宣传民主、科学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共同点宣传西方民主政治和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线索 6近代化探索中的重要人物(2019.22、2016.22)人物主要活动曾国藩(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创办洋务: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1)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创办洋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开平矿务局;(3)组建北洋水师;(4)甲午中日战争,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5)设立翻译馆,翻译西方先进书籍与刊物左宗棠(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福州船政局(中国第一个新式船政局);(2)收复新疆:率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主张加强塞防张之洞(1)兴办洋务,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2)参与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主张变法图治;(3)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4)镇压义和团运动康有为、梁启超(1)变法准备:1895年,领导公车上书,请求变法;成立强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2)1898年,组织领导戊戌变法;(3)梁启超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孙中山(1)先后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2)提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领导建立了中华民国;(4)1924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陈独秀(1)1915年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1917年,接受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3)1919年五四运动的领导者;(4)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5)1920年,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胡适(1)191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2)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倡导白话文;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一同领导新文化运动鲁迅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李大钊(1)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2)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3)1920年,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4)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共同特征①这些人物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从不同领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②都是在列强的侵略下进行的探索;③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④他们的探索活动都体现了救国救民的目的;⑤他们的探索活动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特点;⑥都体现了责任担当与崇高的爱国精神新线索 7中国近代女权运动兴起、妇女地位的提高原因(1)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传入;(2)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史实(1)鸦片战争后,西方女权运动兴起、男女平等思想开始传入我国;(2)洋务运动时期,机器的使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女子进入工厂工作;(3)维新变法时期,少数先进女性投身创设女子学堂和不缠足运动,公开提出了男女平等、男女同受教育、婚姻自主等思想;(4)辛亥革命前后,在讨论妇女的各项权利的同时,觉醒的先进女性还把争女权与兴民权、女权革命与民权革命有机结合起来。

近代化探索知识点

近代化探索知识点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推进,急速深入、艰难曲折发展或经历了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

第六课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3、主张(口号):师夷长技4、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5、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6、过程:(一)前期创办军用工业(1)口号:自强(2)成果: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仿制西式船炮的开始)②1865年,李鸿章和曾国藩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事工业)③左宗棠负责创办的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船厂)(二)后期创办民用工业 (1)口号:求富(2)成果:①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最大民用工业)②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三)创建海军: 从70年代到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水师(四)发展教育: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宗旨是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7、洋务运动的性质: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8、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9、失败根源(根本原因):没有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

10、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1、评价;(1)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12、洋务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仅仅依靠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不能使国家富强。

第七课戊戌变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一些仁人志士认为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代表人物:(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3、主张(目的):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近代化的探索.doc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近代化的探索.doc

2019长沙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近代化的探索初中历史备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近代化的探索第六课洋务运动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2、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主张”师夷长技”。

初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后期以”求富”的口号,创为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1、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从此拉开了序幕.2、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失败后在北京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创办机关报《中外纪闻》。

3、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4、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戊戍变法失败原因:1.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切身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2.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第八课辛亥革命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推举为”总理”.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探索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探索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近代化探索知识点近代化是指一种以科学技术、工业化、现代化运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

这种社会形态的出现,不仅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也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学科中,近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历史中的近代化探索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近代化的概念近代化是指以工业化、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为特征的社会形态。

它是一种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是人类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探索。

近代化的特征包括: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兴起、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运作等。

二、近代化的背景在18世纪初,欧洲社会开始进入近代化的时期,其背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工业革命的爆发;第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第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第四,殖民地的掠夺和扩张。

三、近代化的意义近代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它不仅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入的影响。

近代化的主要意义包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促进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

四、近代化的经济特征经济是近代化的基础,近代化的经济特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机器代替人力、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同时,市场化也是近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也为商品的交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机制。

五、近代化的政治特征近代化的政治特征是民主化和宪政化。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思考国家权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问题,民主和宪政逐渐成为政治改革的方向。

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法国、英国等,民主和宪政的制度已经得到了不断完善,并成为现代化运作的重要保障。

初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清单:近代化的探索

初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清单:近代化的探索

初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清单:近代化的探索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⑥、意义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点汇总
近代化,指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三个阶段,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

从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

(2)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3)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曲折的、艰难的。

(4)近代化探索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恰当的政
策,不能照搬外国模式。

(5)民族独立、政权稳固、社会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3、中国近代化探索给我们哪些启示?
(1)近代化探索的过程艰难曲折,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它说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挽救近代中国的命运,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才能取得胜利。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青年学生要学史明志,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自觉培养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勤奋学习,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1、4、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

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总结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四次探索原因及目的经过结果影响(作用)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内外交困,洋务派力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1.代表人物:2.口号:自强,求富。

师夷长技3.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1.引进2.积累,培养,3. 促进,为,对西方列强1.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过多干预)。

(根本原因)2.对西方科技的依赖性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甲午战争之后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2.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通过政治制度改革救国。

1.代表人物及支持者:2.发展:公车上书;创办《》,组织,3.戊戌变法的内容:清朝大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光绪帝没有实权。

光绪帝被囚禁,康、梁逃跑,谭嗣同等人被杀。

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清政府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镇压。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汲取戊戌变法失败教训,必须彻底变革政治制度,采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代表人物:孙中山2.在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3.在建立革命政党同盟会革命纲领:,同盟会的成立,。

4.创办机关刊物《》,革命纲领阐发为“”为指导思想。

1.武昌起义:时间,占领夺取。

2.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912年元旦(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正式在成立,孙中山任职。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推翻了,结束了,使民主共和, 1.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2.革命政权内部不团结,遭到背叛。

新文化运动汲取辛亥革命失败教训,需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国民性。

(唤醒大众人民顽强进取实现救国。

)1.代表人物:2.主要阵地:《》2.口号:“”“”内容: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发表《》《》新文化运动是。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初二历史第二章复习大纲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初二历史第二章复习大纲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四、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第一步:开启近代化之门-- 洋务运动运动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运动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阶级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①中央:奕 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运动口号:“自强”“求富”内容:⑴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

⑵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⑶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海军。

时间: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⑷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性: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只是单纯的学习西方技术。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

课堂练习读材料回答问题: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请你分析当时李鸿章的心情如何?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被迫承认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失败了的无奈心理。

(1)“清朝中期,内外交困。

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请回答:(1)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答案:洋务派奕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2)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3)请你说出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4)用一句话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中考历史复习要点:近代化探索

中考历史复习要点:近代化探索

中考历史复习要点:近代化探索一、近代化含义所谓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它包括经济、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其中,它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同时还包括思想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等。

本专题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二、知识提纲三、主干知识梳理(一)近代化的起步(开始)-----洋务运动【《中国历史第三册》51~53页】1.洋务运动背景、目的、发动者、代表人物、时间、口号、任务、内容、性质、评价(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②清朝内外交困(内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指列强侵略)。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镇压人民,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发动者: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4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5)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结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6)口号(思想主张)和任务:前期:“自强”主要任务是发展军事工业;后期:“求富”主要任务是发展民用工业。

(7)内容:①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②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③筹建海军:19世纪70~80年代中期,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水师;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

④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原因: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作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1862年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如留学回国的严复、詹天佑等,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中考历史“近现代化探索”知识梳理

2023中考历史“近现代化探索”知识梳理

近现代化探索线索一经济工业化背景(1)国内:①政治: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经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入(2)国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探索历程(1)地主阶级:进行洋务运动,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经济昙花一现,但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资产阶级: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民族资产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挽救民族危亡(3)无产阶级:①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49年3月,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土地改革: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③“一五计划”:1953—1957年实施,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④三大改造: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⑤改革开放:对内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影响(1)近代: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为近代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2)现代: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中外联系★鸦片战争后,西方新思想、新技术等传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实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苏联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实施“一五计划”(2)世界历史上工业化事件英国:18世纪60年代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极大提高了生产力,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美国:19世纪后期起学习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美国内战废除奴隶制,促进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处于领先地位,如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等,福特汽车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德国:19世纪后期起进行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处于领先地位,如本茨发明汽车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开始工业化进程苏联: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线索二政治民主化探索历程(1)资产阶级维新派: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变法维新运动,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探索(2)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3)中国共产党: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2023年中考历史必考考点专题复习汇编: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023年中考历史必考考点专题复习汇编: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3)实行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知识精要(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近代化的探索1、地主阶级——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写成《海国图志》一书。

2、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4)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口号:前期是“自强”,后期是“求富”;(6)内容:(7)性质: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8)评价:3、资产阶级(1)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①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②主张: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③作用:戊戌变法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复习要点归纳表

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复习要点归纳表
⑷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①成立兴中会
②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武昌起义
⑤成立中华民国
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前期①(政治)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思想)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学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⑤宣传马克思主义。
具有思想解放运动的事件及其相同作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主要活动(内容)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③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
⑴公车上书
⑵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
⑶百日维新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新版工矿企业③(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④(思想)创办办刊,开放言论⑤(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激进派
原因
清政府内外交困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重
认清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
反对尊孔复古的逆流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口号(思想主张)
自强求富(师夷长技)
维新变法
三民主义
科学与民主、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
中央奕 ,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孙中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同作用

通用版初中历史近代化的探索重点知识点大全

通用版初中历史近代化的探索重点知识点大全

(每日一练)通用版初中历史近代化的探索重点知识点大全填空题1、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立地点在___________。

答案:东京解析:在兴中会、华兴会的基础上,1905年8月,孙中山建立的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还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下图是陈独秀,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

最为重要的阵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新青年》北大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小提示:3、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多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______规模最大。

答案:左宗棠北洋舰队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多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4、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洋务运动抗日战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30多年的建设,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促进了民族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小提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近代化的探索重点知识点
如果没有科学的复习方法, 单靠机械的记忆想把历史这门功课学好, 简直是望洋兴叹。

小偏整理了初中历史近代化的探索重点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历史近代化的探索重点知识点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养育运动评价:1.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3.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戊戌变法
1895 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光绪帝
公车上书失败后,他们创办了《万国公报》,又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1898.6~9百日维新
光绪帝按照维新派意图,颁布以下便法令: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戏仿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4.训练新式军队等此次变法被成为“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第8课辛亥革命
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后有建立统一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成立在日本
中国同盟会又成立机关刊物《民报》以三民主义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10.10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胜利后,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9课新文化运动
1915年起,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建立《新青年》
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性质:1.新文化运动是我过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初中历史的六大学习方法
其一,"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

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

既容易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试看以下知识点的连缀: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统天下刘建汉/ 东汉建朝为刘秀/ 三国争雄风云起/ 两晋南北朝对峙/ 杨坚起
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国山河破/ 宋辽西夏战乱多/ 金元两朝不太平/ 明灭之后立清国。

其二,"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 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化整为零, 分头进行学习记忆, 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

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切忌瞒天过海。

其三,"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 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

这样做的好处,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 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

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

这种联想拓展, 复习掌握这三个条约时, 既生动又省力, 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 混为一谈。

其四,"异同比较"法。

就是将两个历史问题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然后进行复习掌握。

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部分内容时, 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相同点是: 原因相同, 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爆发的。

领导阶级基本相同, 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革命动力相同, 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推动作用。

影响相同, 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不同点是: 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 英国新贵族也起了领导的作用。

特点不同。

英国革命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
最彻底、最典型的革命。

意义不同。

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外的封建势力, 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其五, 结构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头发一般, 就是将看似散乱的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有一定的头绪。

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知识提纲挈领的进行高度归纳概括, 使其在对本部分内容系统学习掌握之前, 在头脑中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轮廓, 给人一种一目了然之感, 这样以来, 就会在学习时抓住根本, 同时也会消除畏难发愁的心理。

然后只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进行学习,所有具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中的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可以这样梳理: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锭赎买。

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其六, 集中归类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性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有关历史知识, 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进行有机的分门别类的集中归纳后, 进行各个击破式的分类学习记忆。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时, 可把所有改革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 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 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

此表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朝代、时间、人物、改革或变法内容、影响及意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