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钟伟)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我国属于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中医药遵循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注重人体疾病的整体观,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关键词】中医药;高血压;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266-02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估计当前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
高血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表明[2],高血压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肾脏钠潴留过多,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胰岛素抵抗等,治疗不仅需要注重控制血压,更要重视对各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高血压在中医属于“眩晕”、“头风”等范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其降压效果不一定强于西医西药,但中医药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有效干预各种在患高血压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从辨证论治的角度结合患者体质,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个体化治疗,从而在有效改善症状、改善内皮功能、预防和控制靶器官损害、调节代谢紊乱等各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3]。
本文试从中药单药成分、单味药、中药复方、以及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入手,对这些方面的机制研究进行概述如下。
1.中药单药成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李景新[4]等人观察沙苑子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脂及内皮素活性的影响,发现沙苑子总黄酮具有明显降压、降脂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可降低血清内皮素-1(ET-1)的活性有一定关系。
薛冰[5]等人研究沙苑子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时发现,沙苑子总黄酮可通过降低外周阻力而发挥显著的降压效应。
吴文华[6]等人研究认为葛根素主要能通过上调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下调内皮素-1(ET-1)的表达从而发挥降血压作用。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疾病,它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针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理论。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和气血失调,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在治疗上,中医通常采用“平补相合”的方法,即平血压同时补益气血,调整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而现代药理学理论则是通过对中草药的生化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中药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出来,大大推动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应用和发展。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药物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传统疗法之一。
通过在穴位上刺激,以调节人体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管收缩状态和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常用穴位有合谷、内关、大椎、太冲等。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一项针对120名高血压患者的对照试验发现,经过一定周期的针灸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降低了9.24mmHg和4.93mmHg,降压效果明显。
2.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高血压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面。
中药具有温和的疗效,安全性高,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是目前高血压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之一。
常见的中药治疗方剂有:金银花饮、天麻钩藤饮、七叶补心汤、夏桑菊饮等。
这些方剂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肝理气、益肾固脾等多种疗效,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3.食疗调理中医药食疗是一种将中草药、食物、药饮等食品作为治疗手段的疗法。
食疗调理具有食物药效渐进、温和安全的特点,通过调理膳食结构、增强营养素摄入等方式,使高血压患者逐渐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各地的人们。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包括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方面的疗效及其具体技巧。
一、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内关穴、太冲穴、风池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疗法,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天麻、丹参等,这些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同时,中药的配方和用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或者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痉挛、减轻压力等。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按、点等。
揉是通过用手掌或者指腹轻轻揉动穴位,可以缓解血管的紧张,有效降低血压。
按是用力按压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和经络,增强组织的功能。
点是用手指轻点穴位,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四、气功运动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心状态和促进健康。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气功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以舒缓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呼吸和身体的协调运动,可以放松神经系统、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总结起来,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系统等方式,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抗力辅助疗法对高血压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方法 : 临床试验 受试对象分 为 2组 , 治疗 组高血压者 4 8例 , 服用 降压药 的
同 时 , 用 纯 天 然 植 物 ( 药) 服 中 调理 剂 一抵 抗 力 胶 囊 ,8天 2
降 低 症 候积 分 , 善 临 床 症状 , 改 同时 也 显 著 改 善 血 压 、 糖 、 血
结论: 经安神降压合剂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 , 随着血压
的下降、 焦虑症状 的改善 。张荣珍等 认为原发 性高血压 病人情志 失调主要 表现 为情 绪失控 、 动 、 冲 紧张 、 郁、 抑 急 躁、 喜悲、 焦虑等。 对常见的焦虑 、 抑郁和 急躁 3种表现形式 统计分析, 7 3 8例病例中, 志正常者 1 4 5 情 6例, 3 .2 , 3 占 7 6% 余23 2例原发性高血压例表现有一种或多种形式情 志失 2 调。李 常度等 … 运用现代心理学测量 方法研究本病 , 提示 高血压病 患者 性格特 征与正 常人群 比较 有性 格 内向或外 向, 呈两极分布伴情绪不稳定 的特 点。临床证型不同 , 性格 特征也 不相 同,肝火亢盛和阴虚 阳亢型患者 1 1 中, 4 5例 6 例具有胆汁淤积和抑郁性格。 2 改善代谢和血流动力学
为 1个疗程 ; 对照组 3 0例 , 按常规治疗方法 ( 服用 降压 药) 进行 治疗 。 结果: 抵抗力辅助疗法治疗组减缓并发症症状 效 果明显优 于对照组 , 显著性差异 ( <0 O ) 结论 : 有 P .1。 抵抗力 辅助 疗法 , 高血压并发症效 果显著 , 对 该胶囊能增强免 疫、 减 少心率失常 、 降低毛细血管 的通透性 , 调节血压 , 增加心 肌 血流量 作用 , 能改善 脑血流量 , 且 扩张冠状 血管 。彭利 . 等[ 报道 , 复方鬼箭羽 汤改善高血压病胰 岛素抵抗和血液 I 流变 学的临床研究 中将 符合纳入标准 的 8 0例高 血压病患 ’ J 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2 和对 照组 (8例) 试验组予 口服 4 例) 3 , 复方鬼箭羽汤加卡托普利 , 对照组仅服用卡托普利 , 2组疗 程均 为 6周, 察治疗前后 2组 空腹血糖 (P ) 空腹 血清 观 FG 、 胰 岛素 (IS 、 岛素敏 感指数 (S ) FN ) 胰 I I 和血压 、 血液 流变学 的变化。治疗 后 2 患者 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 前有 组 显著性 降低 (<O 0) 且 FN P . 1, IS水平呈显著性降低 (<O 0 P .5
高血压与防治中医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高血压与防治中医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近年来,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成果,但是许多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中医药的研究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进展,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与中医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等因素导致的。
治疗高血压首先要调整人体气血的运行和阴阳的平衡。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主要依靠药物与针灸等手段来达到平衡人体的阴阳,促进气血的运行。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1. 中药材的研究成果许多中药材被研究发现具有降压的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菊花、山楂、金银花等中药材具有明显的降低血压的功效。
这些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中的脂质含量等方式起到降压作用。
2. 中药复方的应用中药复方是指将多种中药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方,并通过合理的配伍,形成协同作用,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例如,某些复方能够提高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从而减轻心脏负担,达到降压的效果。
3. 针灸疗法的研究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研究发现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例如,针灸手太阴肺经的合谷穴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应用前景1. 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中医药的优势之一是个体化治疗。
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病机都有所不同,因此,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时可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理,提高治疗效果。
2. 综合医疗模式的推广在现代医学中,中西医结合已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
综合医疗模式将中医药与现代药物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这种综合医疗模式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抗高血压中药的降压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中药的降压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概括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抗高血压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具有降压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抗高血压中药的降压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本文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以期为抗高血压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高血压的危害性及现状;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症或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压持续升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SBP)小于120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DBP)小于80mmHg。
然而当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时,被认为是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性不容忽视,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脑血管、肾脏等多个器官受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冠心病等。
此外高血压还与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35的患者因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死亡。
因此控制高血压对于改善全球公共卫生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天然、安全、有效的降压方法。
中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在降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药降压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2. 中药在降压治疗中的重要性;随着全球高血压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然而传统中医药在降压治疗方面的优势逐渐受到关注,中药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已经在降低血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因此研究中药在降压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药具有较好的整体调节作用,许多中药复方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降血压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中药降血压的作用及研究进展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
虽然西药治疗高血压十分有效,但其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和长期的使用削弱了人们对其治疗的信心。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寻找有效的替代疗法,其中中药降血压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药降血压的作用机制高血压常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内分泌紊乱以及水盐代谢失调等。
中药的治疗特点在于其维持人体平衡的理念和通过“中和”等手段调整血液中不良物质含量。
同时,中药与人体的相容性良好,可减少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据研究发现,中药降血压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中药中含有物质,如多酚类、活性多糖、有机酸、苯丙素、甾醇、皂甙等,它们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阻断钙离子通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从而可降低血压。
中药降血压的研究现状近年来,中药降血压的研究不段取得突破。
2013年,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一项针对20多种中药的系统评价,发现其中17种中药的治疗效果是明显的。
其后,又有多个团队对中药降血压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1. 山楂山楂作为一种食用中药,早在唐朝时期就被认为可以降血压。
现代研究表明,山楂果实中含有多种多酚及类黄酮类物质,具备降低血脂的作用。
其体内可以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和心率,从而有效降低血压。
2. 丹参丹参主要成分是丹参酮等物质。
它具有抗氧化、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以及抑制纤溶酶诱导器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
研究表明,丹参可以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3. 当归当归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能够扩张冠脉、改善微循环和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从而对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当归中的活性成分之一—唑磷石麻甲醇提取物—可以明显降低血压。
结语中药降血压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不断的验证,但是,中药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
大多数的中药治疗方案是针对个人特点综合治疗的,因此,患者在进行中药治疗之前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检查和建议。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文献综展
钟 伟 一, 王永 刚 , 于远 望 , 郑 刚 , 王礼 凤 , 尚俊 平 , 齐 婧 , 尤金 枝 。 , 。
( 1 . 陕西 中 医学 院 2 0 l 】 级 硕士 研究 生 , 陕西 咸 阳 7 1 2 0 0 0 ; 2 . 陕西r 医学 院第 二附属 医 院心脑 血 管病 中心 , 陕西 咸 阳 7 1 2 0 0 0 )
率 见表 2
3 讨 论
[1] 国家药典委 员会. 中国药典 , 二部[ s ]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2 0 1 0: 附录 9 .
图 I 病 理 学 照片
d “ f ‘ 参乳 为 阴道 『 f J 药, 功 能 主 治 为 抗 菌 消炎 。片 J 于宫 颈 糜 烂 ,
的 作 用 机 制 是 多层 次 、 多途 径 和 多靶 点 的 . 为 临床 应 用提 供 了可 靠依 据 。
关键 词 : 中 医药 ; 高血压 ; 作用机制
I ) 0 I 标识 : (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I 1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5 . 0 9 2
・
反应 , 表明苦参乳无致敏性 。
阴遁 一 次给药 后l 周
号 鼠照 片
蟹
n=l O
l 6 号 鼠照片
表2 苦 参 乳 皮 肤 过 敏 性 试验 积 分及 致 敏 率
苫参乳对大 鼠阴道黏膜无刺激性和无致敏性 , 表明苦参 乳阴
道用药是安全 的。本实验 研究为 生产企业 及 医院制剂 的开 发提 供 了依 据 。 2 . 2 . 3 结果 : 参8 L e - l { 未 见豚 鼠皮肤 } f J 现 红斑 、 水肿 等过 敏 反 心, 也几哮喘 、 站、 小稳 或休 兜等个身性过敏反应 ; 而 D N C B组 过 参考 文献 : 敏反心u J ] . 给 药 邓 皮肤 …现 红 。符 组 平 均 反 应 分 值 及致 敏
抗高血压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药;作用机制1 绪 论
近年来,高血压疾病成为临床上发病几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谐称为“富贵病”,这类疾病在各个国家病发率逐年增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小动脉痉挛使周围血脉阻力增长,心脏负荷所需要的氧量降低, 血压升高,或者精神方面长期受到刺激,使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血压身高以及机体各组织器官生长比列失衡所导致的对血压升高也会有影响[1]。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体循环从心脏泵出来的血,经过血管之后产生的压力,高于我们普通的血压标准就称为高血压。美国心脏协会(AHA)在2018年的11月份提出来,把正常血压的标准,调低到高压130低压80这个状态, 但是目前来看,我们国内来讲,还是以140为高压,90为低压作为一个普遍的诊断标准。诱发高血压发生主要是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因素[2]。
抗高血压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摘 要
高血压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长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塞等并发症。并且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不能擅自停药,否则会出现反跳现象,那么长期对人身体的损害很大;本篇旨在研究出降压平稳有效,毒副作用小的降压药。本文主要是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危害为切入点; 通过对降血压西药的类型及作用机制与降血压中药类型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西药各自对人体的损害与作用;另外再详细的阐述市场上销售的降压中成药作用机制及功效等方面,最后为研究者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也为更多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稳定,安全,毒副作用小,疗效强的降压药。
2.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ARB类是医治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经常使用的一线药。它是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周围血脉流量阻力降低,血液通畅,血压下降。 ARB类药物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还可以维护靶器官。所以医生给病人用的比较多的便是沙坦类药物。其中替米沙坦脂溶性高,与受体结合强,副作用小,并且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服药一次可以维持24小时,持续一个月可以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即使隔几天没有吃,血压也不会突然升高。所以它的出现为诊治高血压病人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但是服用它也会有过敏、皮肤肿胀的现象。所以有过敏现象的病人、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以及怀孕和哺乳期妇女要警惕使用。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西方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高血压,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和关注。
临床研究进展针刺疗法研究表明,针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手段。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降压的效果。
临床研究发现,针刺疗法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
不仅如此,针刺疗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对于综合治疗效果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高血压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中药方剂的筛选和试验,一些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成分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例如,丹参、川芎、黄芪等中药都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也有积极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逐渐得到重视。
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减少西药对人体的副作用。
而西药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的急性事件,从而为中医药的治疗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患者的药物负担和经济负担。
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针刺疗法和中药治疗在降压效果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此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也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验证和完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注:此文档所提到的临床研究结果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确定。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高血压病,也被称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持续的血压升高。
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已成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等严重后果的主要风险因素。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于传统中医药来治疗高血压病。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中医药的治疗理念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时,不仅仅关注症状,更注重整体调理。
中医药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中医药的治疗目标是通过调整和平衡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等方面,来达到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
2. 中药方剂的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常见方法是采用中药方剂。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不同的方剂。
例如,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常见的头晕、头痛等症状,一些中药方剂如天麻钩藤饮、智力安宁丸等常被使用。
3.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疗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血压和心率,增加心脑血流量,从而起到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常见的针灸穴位包括合谷、内关等。
4. 中医药对病因的干预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时,还注重对病因的干预。
根据中医药理论,高血压病的发生与情绪紧张、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引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适量的体育锻炼。
5. 临床研究进展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中医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疗效。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服用复方地黄饮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另外,一些针灸疗法如耳穴贴压也显示出降低血压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中医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潜力。
总结:中医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显示出了明显的效果,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然而,中医药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加强其临床实践的指导性和科学性。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能够揭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更好的方法。
中医药对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早期的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但长期高血压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
传统中医药作为我国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医药对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理论与高血压治疗原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
中医药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药采取综合调理的方法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原则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平肝降压、活血化瘀、补益肾气等。
通过综合运用方剂、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调节血液循环、舒缓血管壁、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二、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中药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和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1. 茯苓、丹参、桑叶等药物:这些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
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通过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血管负担,达到降压的效果。
丹参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桑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2. 五味子、天麻、朱砂等药物: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五味子具有安神、降压的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感。
天麻具有镇静、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朱砂可以清热解毒、安神定志,对高血压引起的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针灸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的疗法之一,对高血压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降压的目的。
1. 足三里穴:这是高血压患者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在胫骨前缘,胫肉缘上4寸。
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一、引言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传统西医药物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其局限性和不良反应也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医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气血不足”、“气血失和”以及“肝火上升”等观念。
根据这些理论,中医药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1. 中药方剂治疗中药方剂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其中包括复方中药、汤剂和丸剂等。
例如,川络血府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降压降脂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例如,大椎穴和内关穴可以通过针灸来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例如,太渊推拿法和风池推拿法常用于治疗高血压。
四、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1. 中药复方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在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四君子汤和加味五灵脂合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2. 针灸疗法的研究有研究证明,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途径,有效降低血压。
例如,内关穴针刺可以降低血浆内肾素活性,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3. 推拿按摩的研究推拿按摩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推拿按摩可以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和调整的体循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五、中医药在抗高血压中的局限性与挑战虽然中医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例如,中医药的疗效因人而异,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药疗效的客观评价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六、结论中医药在抗高血压研究中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当今日益普遍的慢性病之一,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加和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人数量逐年增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而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且历史悠久的方法,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探究它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历史可以回溯到数千年前。
明代著名医生李时中在《医宗金鉴》中就提出:“血压病之法,宜早施之,宜调宜和,防抑忿怒。
”明清之际,针灸、推拿、药膳等中医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中医药疗法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首先,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已被不少研究证实。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复方降压丸对原本血压偏高的大鼠进行长期给药治疗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
此外,天麻钩藤片、二陈汤、龙胆泻肝丸等经典方剂也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有效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其次,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针刺肺、脾、肾三个穴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及心率等指标。
最后,中医养生理论也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体内的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是其病因之一。
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平衡身心、改善睡眠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减轻高血压的症状。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在于其治疗方法具有较少副作用、疗效稳定等特点。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副作用较小,因其采用的是混合方法,相较于单一药物,具有多个成分相互协同、相生相克的特性,综合起来发挥治疗作用,副作用更小,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的不适,很适合长期服用。
针灸疗法无毒无副作用,不刺激胃肠道,长期治疗也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依赖和药物耐受性的问题,相较于西药来说更加安全。
中医养生治疗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调整患者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率,并且能够提高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达到治疗和预防并重的效果。
中医药防治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概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全球约有17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超过一半(约的患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高血压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因此研究和探讨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医药防治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1. 研究背景:正常高值血压的危害及中医药防治的研究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常高值血压(又称为高血压前期或高血压前状态)这一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正常高值血压是指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8089mmHg之间,但尚未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很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进而对心脑血管系统、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目前中医药防治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药认为,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阴阳失衡、脾胃功能失调、心肺气虚等。
因此中医药治疗正常高值血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使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防治正常高值血压方面的有效性。
然而目前中医药防治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相关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其次中医药防治正常高值血压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推荐下载】抗高血压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抗高血压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抗高血压;活性成分;作用机制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类疾病之首。
而高血压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的最危险因素。
中药在高血压一级预防、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对中药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1 生物碱类化合物 1.1 有机胺类 芥子碱(sinapine)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季铵盐物质。
李晶[1]等研究发现芥子碱具有确切的慢性降压作用,且对心率无影响,起效时间慢。
芥子碱是莱菔子降压的有效成分。
研究[2]表明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的血压;升高心肌氧化亚氮合酶(NOS)活性,增加血清NO含量,同时能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其降压作用可能与激活了NO?NOS系统有关。
另有研究[3]发现莱菔子还能够逆转左室肥厚及心血管重构,具有良好的保护靶器官作用。
1.2 异喹啉类生物碱 汉防己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功效。
其主要降压成分是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Tet),是各种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中降压作用最强的,它对各种高血压模型动物均有明显降压作用[4-6]。
静注(iv)Tet 13 mg kg-1,即刻引起舒张压和平均脉压的下降(最多下降23% 4%),而心率和收缩压不变。
其降压作用是由动脉平滑肌舒张引起的[7],与直接舒血管药苯肼达嗪不同,心电图显示PR间期稍延长。
中药防治高血压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防治高血压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我国利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历史悠久,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思路。
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关研究整理归纳并加以论述探讨,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医药;高血压;研究进展高血压病(EH)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是当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利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历史悠久,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思路。
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关研究整理归纳并加以论述探讨,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理论方面1、病因研究高血压病是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傅仁杰[3]认为,高血压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由素体体质、精神、饮食、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
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禀赋不足、脏腑耗损等均为发病的内因,过度精神紧张或强烈精神刺激是发病的常见因素。
张笑丽等[4]也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情志有关,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郁怒,肝气郁滞、郁久化火、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劳伤过度、年老肾亏、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均可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化火生风,或阴损及阳。
王笑梅等[5]认为,系肝肾(气血)亏虚、肝阳上亢或痰浊上扰清空所致,血瘀存在于高血压病的全过程并影响其发生发展。
祝之明等[6]认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研究结果显示:ET、AngⅡ和ANP与血压呈正相关,提示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浆ET、AngII、ANP有关。
同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尚可启动凝血机制,产生高凝及粥样斑块。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血压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在中国就有3亿人受到其困扰。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增加了患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升”、“气滞血瘀”等离散理论导致。
虽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经历时数千年,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备受关注。
一、中医药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1. 直接扩张血管中草药如黄芪、丹参等可以通过直接扩张外周小动脉和护壁功能增强来干预高血压。
例如,《本草纲目》记载,“丹参甘辛微温入肝功赤润调之”,说明丹参对于调节“肝火上升”有一定的作用。
黄芪被视为“最强大”的中药之一,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菌和抗炎作用,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进而降低血压。
2.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中医药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介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来减少高血压问题。
临床研究发现,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天麻、黄连等中草药可以显著降低交感神经活动,从而达到减少心率和收缩压的效果。
3. 抗氧化作用中医药还可以通过抑制有害自由基的产生和增加抗氧化物质的清除来保护心脑血管。
例如,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所含的多酚类成分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脑血管损害。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法及效果1. 中药单味和复方的应用调查显示,一些中药如丹参、天麻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这些中药可以以单味剂型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组成复方进行治疗。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味或复方中药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针灸与推拿疗法针灸和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式,在调节高血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整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改善心脑血管自律性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推拿则通过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解除肌肉紧张及神经系统平衡等途径对高血压进行干预。
抗高血压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中药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但是,随着人们对药物成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抗高血压中药的应用也日渐受到关注。
本文就抗高血压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桂枝桂枝是中药常用的补阳解表的药材,同时也是很好的抗高血压药物。
研究表明,桂枝中的化学成分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桂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桂皮素,通过作用于神经和调节心血管活动,发挥了抑制高血压的作用。
三七三七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也是百年来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疾病的药材。
研究发现,三七中含有丰富的三七皂苷Saponin,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此外,三七皂苷还能够减少小动脉硬化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度,减少血液黏稠度,提高微循环。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中药,其根、叶和茎皆可入药。
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是丹酚酸,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心肌收缩力等效果,可以起到降低高血压的作用。
金银花金银花是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功能。
同时,研究表明它还具有降血压、抑制心律失常、扩张血管等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是金银花苷和藤黄酮。
丹参叶丹参叶是丹参的叶子,也是一种常用中药。
研究表明,丹参叶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以硝基酸、黄酮和儿茶素为主,其中尤以硝基酸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保护心肌、降压等效果显著,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总结抗高血压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很多,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实验室研究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
虽然中药治疗高血压并不能替代西药,但中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对于一些难以治疗或不良反应明显的患者来说,仍有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ypertension;
Mechanism of action 3. 2 对一氧化氮( NO) 的影响 NO 是内皮细胞产生的具有可扩 NO 的不断生成, 散性和扩张血管的物质, 使血管处于持续的舒 [16 ] [17 ] 张状态 。韩涛等 实验发现清肝益气降压方可以通过提高 [18 ] NO 浓度水平, 降低血压。褚剑锋等 实验证实清眩降压汤可以 [19 ] 通过提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NO 水平降压。 杨蕾等 采用天钩 方通过升高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清 NO 水平而降压。 实验表明中 增加扩血管物质的释放降 医药可以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分泌 NO, 低血压。 3. 3 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氧化应激通过激活多种氧化还原 敏感的信号转导通路, 改变体内一系列的酶、 细胞、 分子、 基因的 表达, 从而诱导细胞的肥大, 引起内皮炎症反应, 使一氧化氮释放 受损, 增加过氧化物, 促进内皮功能障碍和间质的纤维化等, 最终 [20 ] [21 ] 。 导致高血压 汪星辉等 实验证实葡萄籽原花青素可以使 SOD 活性降低, 高血压小鼠的血清 MDA 含量升高, 降低氧化应 [19 ] 激反应而降压。杨蕾等 发现天钩方可以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 血清 SOD 活性, 通过抗氧化反应,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降压 。 刘 [22 ] 宇等 实验 证 实 钩 藤 复 方 可 以 显 著 提 高 高 血 压 大 鼠 血 浆 中 eNOS 活性, 通过促进 eNOS 表达, 从而使 NO 含量增多, 抑制 ET - 1 等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 降低外周阻力、 调整和维持血管 活性物质的动态平衡, 舒张血管平滑肌而达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从而降压。实验表明中医药可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减少炎性因子 的释放, 维持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平衡和血管壁的弹性而稳定血 压。 4 抑制血管重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细胞因子的释放和蛋白质基因的异常表 达, 促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导致血管舒缩机制失衡, 而且外周血 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是形成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 王 [23 ] 现珍等 研究表明地黄饮子通过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 IL - 6 , TNF - α 表达而降压。 尹思 上动脉内皮功能, 抑制 IL - 1 , [24 ] CRP 有效降 源等 实验发现蛭龙活血通愈胶囊通过降低 IL - 6 、 [25 ] 低大鼠肾性高血压。范荣等 研究发现平肝潜阳方药可以通过 [26 ] 调节血管组织的蛋白质表达降低血压 。张蕴慧 实验证实桑仙 降压颗粒可以通过增加 CD34 表达而减轻 SHR 大鼠微血管损伤, 稳定血压, 抑制血管重构。 实验结果表明: 中医药通过调节细胞 因子的释放, 抑制蛋白质基因的异常表达, 减少细胞膜上受体参 与介导高血压机械力与其他致血管重构因子的信号, 降低血压, 抑制血管重构, 减轻高血压的靶器官损伤 。 5 小结 “头痛 ” “眩晕” 中医认为本病属 等范畴。主要病因病机是由 于七情失调, 精神损伤, 饮食失节, 内伤虚损等因素所致, 引起人 体脏 腑 阴 阳 失 调、 气 血 逆 乱、 痰 浊 内 生、 瘀血内阻导致络脉损 [27 ] 伤 。实验研究表明, 高血压的发生主要有 RAAS 激活, 导致体 内水钠潴留, 血容量增多, 血压升高;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血管 内皮功能紊乱, 导致舒缩血管的物质释放失衡; 氧化应激导致炎 症反应,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管壁纤维化, 弹性降低, 血管壁结 构和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和蛋白基因的异常表达, 外周血管壁中 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 引发血管弹性降低, 导致高血压。 一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 可伴有心脏、 血管、 脑 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 目前认为交 肾素 - 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 血管活性物质释放、 氧 感神经兴奋、 细胞因子和蛋白质的异常表达等相互作用可引起血管平 化应激、 [1 ] 血管结构和内皮功能的变化发生高血压 。 经 滑肌细胞增殖, [2 ] 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中医药对防治高血压疗效确切 。 总结近五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 供参考。 1 调节 RAAS 系统 儿茶酚胺是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总称, 血浆 儿茶酚胺的水平标志着交感神经的活性 。 儿茶酚胺可直接和间 接激活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 RAAS ) , 使血管收缩, 血容量增加, 共同参与高血压的病理过程 。 血管紧张素 Ⅱ ( Ang Ⅱ) 是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 RAAS) 中的主要生物活 性肽, 直接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它在循环和局部 RAAS 中均 [3 ] 发挥着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循环中的 AngⅡ 收缩血管, 引 起水钠潴留, 刺激炎症因子释放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厚增生, 促 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 增加血管张力, 参与高血压的发 [4 ] [5 ] 生 。王洪博等 采用潜阳通络方对自发性高血压( SHR ) 大鼠 降低血压。 莫 通过降低体内的儿茶酚胺而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 [6 ] 雪妮等 采用天麻钩藤饮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大鼠的血浆 Ang Ⅱ [7 ] 水平, 从而有效降压。 解君等 实验证实清热降压胶囊可以降 AngⅡ含量, 低血浆肾素、 提高血浆 cAMP 浓度, 降低血容量而降 Ang Ⅱ 含 量 和 压。实验表 明 中 医 药 可 以 通 过 降 低 儿 茶 酚 胺 、 RAAS 活性, 。 减轻水钠潴留, 降低血容量而降压 2 调控钙离子转运 钙离子是兴奋 - 收缩耦联反应必须因素, 通过与调钙素结 合, 可使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 致平滑肌收缩。 另外血 管平滑肌膜电位升高, 钙通道活动增加, 都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 [8 ] 。 汪学军等[9] 实验发现天麻钩藤饮降低 缩过程中重要环节 SHR 大鼠 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钙 离 子 浓 度, 使 血 压 降 低。 周 荣 峰 [10 ] 等 实验证实镇肝熄风汤通过提高血清游离钙水平, 稳定细胞 膜, 对 SHR 大鼠具有稳定可靠地降压作用 。 实验证实中医药可 阻止细胞外的钙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降低血管平滑肌钙 离子水平, 抑制兴奋 - 收缩耦联反应, 从而降低血压。 3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3. 1 对内皮素( ET) 的影响 近年研究表明, 血管内皮细胞可以 分泌释放多种血管活性因子, 调节和维持机体特别是心血管系统 功能的相对稳定。ET 是体内一种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的物 质, 具有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 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等 作用, 它是已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 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高血 [11 , 12 ] 。 赵晓丽等[13] 实验证实泽泻吴茱萸方可以通 压病理过程 [14 ] 过降低 ET 含量而降压。 朱萱萱等 采用降压益肾颗粒可以降 低自发性高 血 压 大 鼠 的 血 浆 ET - 1 含 量, 从 而 降 压。 冯 瑞 儿 [15 ] 等 实验表明白芍总苷可以通过降低大鼠 ET - 1 含量降低血 压。实验证实中医药可以通过降低血浆 ET 含量水平, 减少缩血 管物质的释放降低血压 。
控钙离子转运, 降低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水平, 抑制兴奋 - 收缩耦联反应; 调节 血 管 活性物 质 释放 和 降 低 氧化 应激 反 应, 保 护血管内皮功能; 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 抑制血管重构, 维持血管壁结构和 弹 性, 稳 定 血 压。 实验 证 实 中 医药 防 治 高 血 压 的作用机制是多层次、 多途径和多靶点的,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苦参乳对大鼠阴道黏膜无刺激性和无致敏性, 表明苦参乳阴 。 道用药是安全的 本实验研究为生产企业及医院制剂的开发提 供了依据。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钟
1, 2 2* 2 伟 , 王永刚 , 于远望 , 郑 2 2 2 刚, 王礼凤 , 尚俊平 , 齐 2 1, 2 婧, 尤金枝
* 通讯作者简介: 王永刚( 1977 - ) 男( 汉族) , 陕西合阳人,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博 士 学位, 主要 从 事 中 西 医 结合 防 治 心 脑 血 管疾病的研究工作.
· 1224·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24 NO. 5
赤白带下, 滴虫性阴道炎及阴道霉菌性感染等妇科慢性炎症 。 由 于样品为流质物质, 故将药物直接注入阴道试验, 同时用生理盐 《中药新药研究指 水作正常对照。苦参乳为中成药, 故本实验按 进行。药物每小时注入 1 次, 药量为阴道能容纳的最大 量 南》 ( 0. 25 ml) , 4 h 共注入 5 次, 使药物接触阴道黏膜的时间不少于 4 -1 h。苦参乳的人日用量为 200 mg, 本试验大鼠用量为 2. 5 g · kg -1 ·d , 按千克体质量用药量计算, 大鼠每日用量已达人用量的 250 倍。在此剂量下苦参乳阴道给药, 肉眼观察大鼠阴道黏膜, 未发现充血、 红肿等现象。 病理组织学检查, 给药组阴道黏膜未 见与用药有关的改变,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 实验结果表明 苦参乳对大鼠阴道黏膜无刺激性 。 苦参乳未引起豚鼠皮肤过敏 反应, 表明苦参乳无致敏性。
ZHONG Wei
1, 2 1, 2 2 2 , gang2* , wang2 , feng2 , ping2 , WANG YongY YuanZHENG Gang , WANG LiSHANG JunQI Jing ,
zhi YOU Jin-
( 1 . Cardio -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stitute , 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 1. 陕西中医学院 2011 级硕士研究生, 陕西 咸阳 712000 ; 2.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中心 , 陕西 咸阳 712000 ) 摘要: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具有明确的疗效, 其作用机制主要 涉 及 到 调 节 RAAS 系 统, 降 低 儿茶 酚 胺 含 量, 减 少 血 容 量; 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