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中古
初中历史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背诵提纲
初中历史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背诵提纲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背诵提纲一、历史概念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二、重点问题(一)西欧封建庄园1.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3.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①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②层级间相对独立,依次为主臣关系;(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③双向权利义务;④存在契约意识。
4.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相同点:①都是有条件的分封,权利与义务相互交织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统治③都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④都分土地不同点:①时间不同:②维持形式不同: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不可越级统治。
5.庄园的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6.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⑴经济上:自给自足⑵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7.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区别,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区别:(理解即可)①奴隶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生产者。
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被奴隶主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和私有财产;可任意买卖、屠杀。
②农奴是封建农奴制下的农业生产者,比奴隶有更多的人身自由;占有少量劳动工具,有一定耕地(份地)的使用权,占有部分劳动产品。
因此,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缚更宽松。
生产关系的变化: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是生产关系的进步。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1..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的新变化有哪些?⑴王权加强⑵基督教会占主导⑶城市自治2.中古时期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哪些方面的权力?①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②政治上: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权高于王权)3.中古西欧基督教会起到的作用?促进社会稳定;推动教育发展4.中古中后期,出现的重要的新兴王权集中国家?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5.中世纪城市获取自治的方式有哪些?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6.西欧城市自治对西欧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①使欧洲出现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层;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③城市与王权结盟,一定程度上强化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精品)世界中古史复习【整理】
(精品)世界中古史复习【整理】
1. 人类起源及早期文明
人类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非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出石器、农业、城市等文明形态,最著名的早期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古代、印度古代等。
这些文明对现代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中世纪和封建社会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的重要时期,大约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
这个时期的欧洲主要是由封建社会组成,它由君主、贵族、佃农和僧侣组成。
封建制度在欧洲各地都存在,但每个国家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同。
3.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思想运动,大约持续从14世纪到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大航海时代始于15世纪,欧洲
航海家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探险和发现活动,如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等。
4.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是欧洲16世纪宗教领袖马丁•路德发起的变革运动,
旨在改善天主教教会的腐败和不公。
这一运动导致了欧洲的宗教分裂,出现了新教和天主教两个基本宗教派别。
新教革命为近代欧洲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
5. 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
工业革命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它始于18世纪末期,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欧洲实现了经济的飞跃,从而使欧洲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同样的,帝国主义是欧洲历史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个时期大约持续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者通过殖民、侵略等手段向世界每个角落渗透扩张,殖民地政策和帝国主义主义手段给世界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悲惨的历史。
中古史复习提纲(一)(1)
中国古代史
文明的起源
A.识记: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特征;夏朝建立的史实;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B.理解:如何计算历史年代;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人类的形成:元谋人
山顶洞人
①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特征)②农耕文明
聚落文明③的代表
文明的起源①长江流
河姆渡遗址特征②域文明
③的代表
炎帝:神农氏,改农具、教农耕、创医药
文明曙光皇帝:造宫室、车船、兵器,创文字;
尧舜禹:禅让
夏:B2070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文明史开始)夏商周商:约B1600年,汤建立商,约B1300年,盘庚迁都至后强大
西周:B1046—B771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周春秋B770—B476年春秋五霸
东周
战国B475—B221年战国七雄
内容:国王把某地的臣民和土地授予某诸侯“授民授疆土”
分封制方法:以宗法制(血缘关系的亲疏为标准)为原则
作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建立统治网
背景:春秋战国出现,个体农耕,地主阶级登台社会变革商鞅①影响:
变法②
内容③
④
⑤。
初中历史会考第四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背诵提纲
第四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背诵提纲课标要求: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2.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一、中古时期亚洲各地区的特征。
二、重要问题(一)阿拉伯帝国(7-13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1258年被蒙古西征军灭)1.伊斯兰教创立的概况: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的言论后来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
2. 能在地图上指出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疆域的范围。
3.阿拉伯帝国的特征?(政治、经济、文化)①政治: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君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同时也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政教合一、专制统治)②经济: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同时,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呈现繁荣景象;③文化: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4.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有哪些特点?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5.阿拉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来了怎样的贡献(影响)?贡献:保存了西方文化遗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洲科学和经济的进步。
6.为什么说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原因: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印度的数学、稻米、棉花、食糖,均经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7.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原因:①统治者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继承吸收,兼收并蓄,交流发展,开拓创新;②地理位置优越——处欧、亚、非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③工商业繁荣。
(二)奥斯曼帝国(13-20世纪初)(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建立奥斯曼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特征?①政治: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国家元首、宗教首领,又是军队主宰和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经济:15—16世纪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③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2.奥斯曼帝国如何深刻影响欧洲和亚洲历史的?①文化上: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通史型复习大纲(中古史).doc
\通史专题史明清时期专题归纳政治史r 明太祖y明朝I 明成祖明宣宗C 皇太极清朝』康熙匸雍正”地方:废行省、设三同J 布政同一行政 ]都指挥司一军政1按察司一监察匸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翰林院官员文渊阁内阁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具有票拟权——内阁是君丄专制强化产物 对皇权没有制约作用r 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j 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设南书房(议政干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三足鼎立)”简:机构人员十分简单军机处Y 速:办事效率高(上传下达)1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变化: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以、 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本质:君主专制)转变。
秦朝建立的 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讦 多每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作用—— (1)维护了国家的塔 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锣 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使社会环境和平稳定,有利寸 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保证了中外经济文化的止常交流, 推动了先进工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的范围内传播。
消极影响——(1)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资% 上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地 位和言论自由,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更加残酷。
(3)思想上,专制制龙 使读书人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去钻研有关国计民生的真才实学,严 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文化专制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
经济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明清时朋: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明朝:宣徳年间青花瓷为珍品丝织品超越前朝淸朝:杀琅彩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岀现资本主义萌芽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种种压制政策,但商业依旧繁荣发展,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主题时空线索串联][主题发展历程纵横]第 3 课中古时期的欧洲1、中古时期概念?2、西欧封建社会诞生?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诞生的背景?内容?影响?特点?(2)庄园的地位?特点?(3)农奴和奴隶的异同?(4)西欧庄园制与西周的分封制的不同(电子版学案)3、中古西欧(1)王权:扩大表现?(2)教会:地位?表现(政治、经济、思想)(3)城市:兴起条件?概况?影响(电子版学案)?4、拜占庭帝国:时间(起止时间、事件)?社会(经济、法律)状况?5、俄罗斯:发端?被征服?正式建国(莫斯科、伊凡四世)扩张?6、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比较?地理位置重要两国分别处于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长期繁荣都曾经历过长期繁盛国际性都市两国的首都都曾是盛极一时的国际性大都市影响深远两国在当时都对外开放、兼容并蓄,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世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第四课中古时期的亚洲1.概括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阐述其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2.概括奥斯曼帝国的建立的过程;阐述其政治、经济特征。
★★3.概括笈多帝国兴起的过程;阐述其政治和思想特征。
4.概括德里苏丹国家建立的过程;阐述其政治和思想特征。
5.梳理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指出日本幕府政治建立的背景、时间、统治特点。
6.梳理古代朝鲜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一、非洲古代文明1、结合课本P29古代非洲国家示意图指出中古时期非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起止时间。
2、西非:(1)古代班图人主要贡献?(2)国家:时间?代表○1加纳时间?○2马里时间?发展历程?○3桑海时间?历程?繁荣表现?3、东非国家:时间?兴起条件?经济状况?代表国家?4、南非:大津巴布韦时间?历程?二、古代美洲文明结合课本P31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指出中古时期美洲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起止时间。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兴盛时间16世纪初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地理范围 中美洲尤卡坦半岛 今墨西哥地区 库斯科地区 政治城市国家 氏族统治结构松散的王国统一的大帝国主要成就 城市建筑精美、金字塔、陶器、文字、历法纪年、20进制、“零”的概念“浮动园地”增加耕地面积。
中古史复习资料(绝对好用)
中古史复习资料(绝对好用)一、名词解释1、三省六部隋代创制的一种中央官制,当时分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
三省职同秦汉时期的丞相,历史上一般称“三省制度”。
三省互相牵制。
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关,长官令,左右仆射。
下设礼部、户部、度支(后改民部)、都官(后改刑部)、工部。
唐代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不受尚书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各部。
2、封驳中书省拟好诏令后,转门下省,门下省发现中书所拟诏令有所失,可以驳正,封还中书重议,即所谓“封驳”3、进士科隋炀帝创制的一种考试科目,在唐代是常举的科目之一,进士科考试内容为贴经、诗赋和时务策。
以诗赋为主,中进士比较难,但及第后易于飞黄腾达。
进士科的创制,标志着科举制的开始。
4、常举、制举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是定期举行的考试,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等八科。
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
常举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
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不定期的考试,科目往往临时设置,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文典、详明政述、军谋宏远等科,目的在于找求急需人才,平民及官吏皆可应试。
考中后,有官者升迁,无官者由吏部授官,制举不经常举行,每次录取人数也少,在科举制度中不占重要地位。
5、枢密使元和初年,宪宗拣宦官二人传达口令,谓之“枢密使”(即宋枢密使所本),宣宗朝,设枢密院,使下设枢密院使,任务主要是传宣诏令,常受外朝表录。
6、户税、地税户税是按资产的多寡分下户为九等,按户等税钱,大历四年,代宗下敕对户税征收做了改定,现任官亦得纳税,这种户税税钱,以后和租庸调中的庸调合并成钱(帛)这一特色,实际上仍然是折征绫绢杂税等。
地税是唐初的义仓税发展而来的,规定自王公以下皆亩税二升,而后不断增加,并开始一年两征,随着地税额的增加,唐政府的收入越来越多,这里的地税和租庸调中的租合并成两税中斛斗的一大特色。
中古上古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问题一:三次社会大分工从金石并用时代开始,到铁器时代,在这一阶段,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从农业方面来说,原来锄耕农业已经被犁耕农业所代替。
同样,畜牧业也发展起来了,在适宜经营畜牧业的地方了出现了一些大规模放牧畜群的游牧部落,在这些部落中,农业仅仅起着辅助的作用,从而使自己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就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生产力又有了新的发展,铁制工具已经在很多地区使用。
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逐渐多样化和专门化。
出现了铜器和铁器铸造、制革、制陶、纺织、榨油、酿酒以及木器制造等多种专门的生产活动。
如此多样的活动已经不能由一个人来进行了,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进行,交换逐渐发展了起来。
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之前,部落和部落之间的交换,由于产品过于贫乏,只是一种很偶然的现象。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之后,人们生产出来的生产品大大超过了维持自己生活的需要,因此游牧部落需要用剩余产品去交换农业部落的剩余产品,而农业部落也需要用自己的剩余产品交换游牧部落的剩余产品,于是交换就成了一种经常性的现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个专门从事交换的商人,商人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问题二:用火的意义旧石器时代早期火的使用,使人们变生食为熟食,缩短了食物的消化过程,有利于人类体质的发展,火还可供原始人御寒取暖、防御野兽的袭击,因此用火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问题三:原始群为了寻觅食物,防御敌害,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过着一种集体的生活,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原始群”。
这种群体的规模很小,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人。
群体还没有家庭组织,实行无限制的性关系。
原始群是人类的童年,原始群的活动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序幕。
问题四:血缘家族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血缘家族是在原始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依据血缘关系组成的群体。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复习提纲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一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1、封君封臣制: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为其服兵役。
各级封建主都是事实上的土地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权力。
同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特点:以封土为基础,契约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控制力有限。
2、庄园①性质: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②特点:自给自足※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义务:农奴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需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两者都需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的加强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约15世纪后期形成国家统一或王权加强。
2城市:兴起时间:10-11世纪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农业得到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城市自治途径: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城市兴起的影响: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打破了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商品货币关系渗透到农村,推动了庄园的瓦解。
阶级:城市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支持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思想文化: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新的市民文化逐渐形成,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2.教会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思想上:控制精神生活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法典》;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俄罗斯,9世纪发端,13世纪被蒙古征服,伊凡四世统治,17世纪末,疆域地跨欧亚。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二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二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二中古时期——封建社会一、亚洲封建社会l 日本一)早期历史:1、1世纪前后,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2、后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大和,大和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故名“大化改新”)1、历史背景:(1)国内,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2)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2、时间、方式和实施者:7世纪中期(64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上台,(646年)颁布改新诏书。
中臣镰足是力主改革的重要人物。
3、内容:(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作用:A 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的改革。
B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也从原的”神道”向”武士道”演变。
D 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影响和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启示: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民族,它把其他民族的化拿,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化。
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正是因为这种善于向他国借鉴的精神,才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起。
7、其他A、”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B、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遣唐使)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化。
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化的精华。
日本人今天的和服、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
中古史复习提纲
一、原始社会原始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普那鲁亚对偶婚禅让制1、请以北京人为例,说明劳动创造了人。
2、为什么说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3、家庭、私有制、国家是怎样出现的?4、远古的英雄传说与文化精神。
二、夏商周大同小康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伊尹放太甲盘庚迁殷武丁中兴文王翦商牧野之战三监周公东征成康之治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周公旦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夏商周断代工程1、殷商文化的特征。
2、西周的三大制度。
3、略述西周礼乐文化。
三、春秋战国平王东迁城濮之战向戌弭兵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徐州相王合纵连横长平之战都江堰百家争鸣1、春秋五霸出现的历史背景。
2、弭兵运动的背景及经过。
3、简述商鞅变法。
4、春秋战图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哪些进步?5、简述百家争鸣。
四、秦汉郡县制焚书坑儒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约法三章楚汉战争汉初三杰郡国并行制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推恩令均输与平准算缗与告缗轮台罪己诏昭宣中兴王莽改制昆阳之战党锢之祸1、试述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2、陈胜、吴广大起义的原因、经过记意义。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汉与匈奴的关系5、东汉初年加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6、东汉的世家大族的出现及影响。
7、略述宦官和朋党斗争的经过与党锢之祸。
8、黄巾军大起义的原因及意义。
9、什么是今文经?什么是古文经?10、简述董仲舒的思想。
五、三国魏晋南北朝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九品中正占田制八王之乱庚戌土断淝水之战侯景之乱玄学建安文学1、诸葛亮的治国策略。
2、王与马共天下的含义。
3、孙恩、卢循奇异的原因及意义。
4、南朝门阀势力的消退与寒族势力的增长。
5、什么叫五胡十六国?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六、隋唐三省六部大索貌阅瓦岗军科举制府兵制唐律租庸调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天可汗武则天开元之治安史之乱牛李党争两税法《五经正义》古文运动1.简述隋朝修凿的大运河及其意义。
2.简述岁末农民大起义。
世界古代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中古亚欧文明)
第一部分世界历史部分一、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中古亚欧文明)【知识提要】识记:1.7世纪,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为基本内容。
大化改新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也是日本文明形成的标志。
2.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在阿拉伯国家形成、统一和扩张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它依然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伊斯兰教活动场地称为清真寺,其教徒称为穆斯林。
我国的回、维等族信仰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后来发展成为阿拉伯帝国。
3. 8世纪,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建立采邑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由封君封臣制构建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
4. 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在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上形成垄断地位。
理解: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提示:原因:闭关锁国,顽固保守;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严重;长期征战;外族入侵;大规模人民起义;经济衰退等等。
说明依靠军事征服的政权若无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统一的民心共识,终究不会长久;一种文明是否能够健康地发展,主要决定于它是否能接受外来文明的启迪,是否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文明进行交往,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或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真题训练】1、(2011岳阳)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A.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B.把一切土地收归国有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于8世纪的是()A.罗马共和国建立B.查理·马特改革C.日本大化改新D.瓦特改进蒸汽机3、(2010岳阳)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基础是:()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B、罗马帝国的扩张C、亚历山大东征 D 、查理·马特改革4、(2011邵阳)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A.老子B.耶稣 C.释迦牟尼D.穆罕默德5、(2011湘潭)中日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关系曲折发展。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复习提纲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1)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②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3.庄园(1)性质: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②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③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 王权的加强(1)原因: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2)表现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15 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兰西: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 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 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
这些王国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1)兴起原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自治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手段: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③意义: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 教会(1)特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2)地位: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1)形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
世界中古史复习提纲
《世界中古史》复习提纲1、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过程及其特点。
西欧封建庄园、封建等级制度。
1、产生:两个转变:第一、日尔曼人农村公社的自由土地逐渐转变为封建地主的大土地所有制;第二、广大的自由农转变为农奴2、过程第一阶段:日尔曼人马尔克公社(农村公社)的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广大自由民的出现6世纪~7世纪第二阶段:封建地产的大量出现和自由农民的逐渐农奴化8世纪上半叶第三阶段:封建制度的最终确立8世纪下半叶3、封建化过程的特点:(1)西欧日尔曼民族的社会进程是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直接由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2)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是日尔曼因素与罗马原始相结合而形成的;西欧封建庄园:自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1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
一般而言,封建庄园的剥削方式都以劳役地租为主,庄园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大部分。
领主自营地主要是由庄园农民以服劳役的方式来耕种。
这些服役的庄园农民一般是严重依附于领主的封建农民,史称农奴。
封建领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作,并在庄园建有仓库、马厩、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的收益全都归封建主所有。
而农奴则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生。
农奴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其所有权仍归封建主。
若农奴后代继承份地使用权,必须交纳继承税。
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度(feudal hierarchy)是指各地封建主之间依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
大多建立在君权神授思想的基础上,利用宗教建立等级关系,扩大控制范围,古代被许多国家的多数君主采用以管理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范围。
封建等级制度中等级最高的是帝王。
而帝王以下的,通过行臣服礼和封受采邑(土地)等手段,两个封建主之间结成君臣关系,在上的称封君,在下的称封臣。
封臣对封君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从封君那里接受采邑。
封臣的义务主要是奉召为封君服军役(自备马匹、武器,每年服役期限一般为40天),出席封君法庭,提供意见并共同裁决某些案件,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如封君被俘须赎身时)向封君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援。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复习提纲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1.背景(1)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2)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3)622年,穆罕默德建立政权,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鼎盛(1)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2)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繁荣;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①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学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兴起过程(1)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2)14世纪中期,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3)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
(4)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1)政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2)经济:15—16 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
(3)外贸: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笈多帝国①政治与经济: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政令不够统一。
②宗教: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2.东亚(1)日本①中央集权国家建立: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日本仿效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②庄园制与武士:10世纪,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日本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提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提示: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双向权利和义务;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
4.庄园庄园特点:经济上,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政治上,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
(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经营方式: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则自耕自收。
③劳动者: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④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收取租税。
⑤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提示: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杜会的农民有哪些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
②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2)不同点:①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②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庄园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文学复习提纲(中文)
北宋前期词创作:晏殊的词创作。
《浣溪沙》
欧阳修的词创作,《踏莎行》《蝶恋花》
范仲淹的词创作《渔家傲》,在词史上的影响
晏几道的词创作,《临江仙》(梦后楼台)
“三影郎中”张先
柳永及词风的变化、思想内容、艺术特色、《雨霖铃》《八声甘州》
元祐词人;
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临江仙》;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
秦观词艺术特色,《鹊桥仙》、《踏莎行》
贺铸《青玉案》、《鹧鸪天》
周邦彦的创作
南渡词人;
张元干《贺新郎》;
李清照词的创作、《词论》、《醉花阴》、《声声慢》]、易安体
辛弃疾的词创作、《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在词史上的影响
姜夔在词史上的影响,艺术特色
宋诗“重理”的特点
宋初诗坛“三体”
林逋与《山园小梅》\王禹偁《村行》
苏轼的诗歌特色,《荔枝叹》、《和子由渑池怀旧》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寄黄几复》
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和诚斋体。
范成大与《四时田园杂兴》、使金纪行诗
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关山月》、《游山西村》、《沈园二首》
永嘉四灵,江湖诗派
《过零丁洋》、“集杜诗”
元好问的成就,“纪乱诗”,《论诗绝句三十首》
散曲,散曲的体制特点
本色派,文采派,
杂剧的体制,中国戏曲的产生,参军戏,歌舞戏,院本杂剧,诸宫调,鼓子词
四大爱情戏,四大悲剧。
元曲四大家,元曲六大家
《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西厢记》的题材流变,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一、填空(30分),二、连线和补写(15分)三、名词解释(12分),四、简答
(32),七、论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