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2341ac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d.png)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特征、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作为高中生,掌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培养综合观察能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知识的掌握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形状、板块构造和地貌形成等内容。
他们应该了解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不同地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2. 地理思维的培养地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并能够运用地理概念和地理信息来解释现象。
他们应该具备观察地理现象、理解地理过程和预测地理变化的能力。
3. 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工具来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
他们应该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来研究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地理学关注地球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应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并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为构建可持续的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5. 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学涉及实地考察、地图阅读和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
学生应该通过参观实地、使用地图和分析数据等方式来培养实践能力。
他们应该学会从实践中获取地理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他们所处的地球环境。
这不仅对于他们个人的发展有利,也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3c6357591711cc7931b71690.png)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和地理核心能力,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的关键的、必要的共同素养,是地理知识、地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兼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作用的发挥具有整合性。
如何在地理教学特别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一直是地理教师研究和关注的重要方面。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具有发展的连续性,也具有发展的阶段性。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是多样的,主要包括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和地理教育评价等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说理”,实现由直观感性认知地理事物到对地理事物背后“理”的认知。
在对不同地理事物的“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图像工具、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地理地域认知;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地理交流与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人地观念的培养,实现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体验、感悟情感态度,并内化为正确的人地观念思想,逐步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地理学科品质和地理核心能力。
•一.制定基于课标而又高于课标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足课堂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基于课程标准。
如一节课的课程标准是“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最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如果这节课将学习目标定位于满足课标的要求,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上都将有所局限。
这节课的教材内容较为浅显,从知识的难度上看学习困难较小,因此,设定学习目标时适当增加了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1623d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b.png)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每一个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定义(是什么),二是从地理学科角度表明它的重要性(为什么),三是从地理课程角度表明它的育人价值(有什么用)。
下面我们将对四个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一一解读。
(一)人地协调观1.人地协调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要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地理环境既包括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境,如经济、文化、社会等。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地理教育探讨的中心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人地关系一方面由地理环境决定,另一方面由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决定。
地理环境及其变化决定人类生存和人地关系的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决定人类生存和人地关系的性质。
当两者相互作用到一定阶段时,人地关系也就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人地协调观”语境下,我们更强调其观念历史变化的层面。
在古代,自然力占统治地位,人类臣服于自然,形成崇拜和畏惧自然的观念;在近代,自然界占主导地位,人类适应自然,形成地理环境决定论;在现代,人类的因素占主导地位,人统治自然,形成人类中心主义;在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尊重自然,形成人地协调观念。
目前,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对于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色、开放、共享,其中在“绿色”发展中,明确提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等等。
由此可见,我国已将人地协调发展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2.对“人地协调观”的解读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以及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三个重点。
新课标地理四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题
![新课标地理四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34e0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5.png)
新课标地理四大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题一、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视。
本文将以新课标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为切入点,探讨教学设计题。
二、新课标地理四大核心素养简介1.地理视觉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和地图表达、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2.地理逻辑思维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综合、评价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3.地理实践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地理情感态度素养: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尊重自然、关注可持续发展等情感态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1.结合地理课程特点,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挖掘地理学科价值。
2.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4.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与内容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新课标地理四大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关注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教学内容:- 地理视觉素养:地图阅读、地理图像解析- 地理逻辑思维素养: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评价- 地理实践素养:实地考察、实验操作- 地理情感态度素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和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小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地考察法:组织户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性评价:以测试、报告、作品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新课标地理四大核心素养的掌握程度。
地理 核心素养
![地理 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670926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9.png)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
1. 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了解地理相关的知识和事实。
2. 地理思维:培养地理思维方式,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地理相关的问题。
3. 空间意识:具备空间感知和空间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和描述地理空间的特征、变化和相互关系。
4. 地图阅读和制图能力:能够有效地阅读、理解和分析地图,掌握制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5. 环境意识:了解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培养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6. 地球公民意识:具备跨文化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地域的能力,关注全球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7. 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探索,掌握实践技能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思维的培养,空间意识的形成,地图阅读和制图能力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加强,地球公民意识的树立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完整版)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
![(完整版)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cc9427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8.png)
(完整版)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分布与活动的学科。
研究地理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解释地球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
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观念与地球意识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地球观念和地球意识。
地球观念指的是对地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认识,包括地球的构成、变化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理解。
地球意识则是指对地球环境和资源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通过研究地理学,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地球的全局性认知,增强对地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地理空间思维与分析能力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与分析能力。
地理空间思维是指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运用地理概念和方法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地理学强调地理空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认识和解释地球上的现象时能够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
地理分析能力则是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通过研究地理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空间思维和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3.地理数据与信息素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地理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地理数据与信息素养。
地理数据与信息素养指学生通过掌握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和利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地理学,学生可以学会运用地理信息工具和技术,获取和分析地理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
4.地理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
地理学强调实践性,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地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对地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将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研究地理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地理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更好地应对和解决与地理学相关的问题。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247d70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b.png)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研究。
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习地理学科的能力和素质。
一、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1.地理知识与理解能力:学习地理学科,首先要掌握各种基础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概念、地理事实和地理原理。
同时,还要具备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能够通过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地理观察与实地调查能力:地理学科注重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实地调查。
学习地理学科的人应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实地调查能力,能够准确、全面地观察和描述地理现象,能够运用地理工具和技术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
3.地图阅读与地理信息解读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和信息载体。
学习地理学科的人应具备良好的地图阅读能力,能够准确、全面地阅读和解读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信息,能够将地图上的信息与实际地理现象进行联系和解释。
4.地理思维与分析能力:地理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习地理学科的人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进行地理研究和探索。
5.地理想象与创新能力:地理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想象和创新能力。
学习地理学科的人应具备良好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进行地理想象和创新,提出新的地理观点和解释,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二、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1.多角度学习:学习地理学科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不仅要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关注地理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领域,拓宽地理学科的视野。
2.实践与应用:学习地理学科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通过实地调查、地图阅读、模拟实验等方式,将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a1fe00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b.png)
地理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球的
综合理解能力。
以下是地理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
1. 地理信息素养: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
他们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使用,并能运用地图、统计和图
表等工具来解读和分析地理数据。
2. 空间思维素养:学生具备空间思维的能力,能够观察和理解
地球表面的空间结构。
他们能够识别和解释地理特征、地形和地貌
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空间概念解决地理问题。
3. 地球系统素养: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具备分
析和评估地球系统的能力。
他们理解地球的层次结构,包括大气、
水文、岩石和生态系统,并能够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
4. 地理技术素养:学生熟练运用现代地理技术和工具,如卫星
遥感、GPS和无人机,来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
他们能够使用地理
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了解地理技术在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应用。
5. 文化和社会意识: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并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他们能够分析地理现象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6. 可持续发展素养: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具备评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他们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能够提出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策略。
通过培养以上六大核心素养,地理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全球视野。
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六大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六大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36e8a6d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0.png)
高中地理六大核心素养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在高中地理研究中,有六个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中地理研究中的六大核心素养。
1. 地理信息素养:地理信息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研究掌握并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这包括获取、处理和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例如使用地图、统计数据和其他地理工具进行分析和解释。
2. 地理观察素养:地理观察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地理现象的能力。
通过亲身感受和观察地理环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并培养对环境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3. 地理问题解决素养:地理问题解决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研究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包括对地理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评估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4. 地理模型素养:地理模型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研究理解和应用地理模型的能力。
地理模型是用来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的抽象概念,学生通过理解地理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理现象。
5. 地理沟通素养:地理沟通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研究培养表达和交流地理知识的能力。
这包括书面和口头表达地理观点的能力,同时也包括与他人讨论和合作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6. 地理价值观素养:地理价值观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研究培养对地理问题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学生通过地理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从而培养对地球的关爱和责任感。
这六个核心素养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能力。
通过培养和运用这些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
地理学科四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图
![地理学科四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图](https://img.taocdn.com/s3/m/7ea9270cb84ae45c3a358c27.png)
地理学科四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图
地理学科着力培养的四个核心素养,可以从地(区域认知)和理(综合思维),知(人地协调观)和行(地理实践力)进行简要的归纳和理解。
地是基础,是区域背景和区域认知的方法,是地方、区域、全球等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视角;理是原理规律,是运用综合思维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的理性分析和思考;知的根本就是人地协调关,是地理学科基本的价值观念,需时刻警醒人类力量的有限,保持对自然、对环境的尊重和敬畏,思考无疆域,但行动有边界;行就是地理实践力,是行动的智慧、策略与从容。
下面的关系图比较直观,借鉴了一些表述,做一点个性化的思考梳理。
经常回味思考一下学科的基本性质,不时做一些这样的梳理,有利于我们对教学行为做出自己的审视和调整。
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9b25b1c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0.png)
一、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
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二、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
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三、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
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四、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扩展资料:培养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方法1.课前教学设计培养意识的渗透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地理教师树立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推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进程的主力军,也是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师,这个课前的设计对于整个地理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的了整个课堂的培养方向和重点。
因此在课前的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意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3篇)
![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d961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3.png)
第1篇一、引言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基本素质。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学实践方法1.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地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地理、认识地理。
例如,在讲授“城市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公园、河流、绿化带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环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关注。
2.问题引导,培养综合思维问题引导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我国地形、气候、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经济等多角度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培养区域认知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地理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例如,在讲授“世界地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点,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知识。
4.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三、教学实践案例1.案例一:以“城市环境问题”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提高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关注。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d01bcfd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8.png)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复杂学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它具有独特的学科结构,以及比较规范的学习方法和素养要求。
学好地理学科并能够践行需要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
首先,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论。
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论是理解和探索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
科学思维是具有客观、分析和系统性特征的理性思维,它包括提出科学问题、收集可靠资料、分析资料、进行实验测试、推断结论、验证理论。
而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模式,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规范。
这样,当我们学习地理学科时,一定要坚持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论,客观分析问题,系统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要求。
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地理学科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复杂学科,它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强调研究和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具备良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对于学好地理学科至关重要。
实践和创新能力包括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对地理现象的描述能力、对空间现象的可视化能力、对地理空间系统的解释能力、对地理数据的准确采集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不断多方搜集资料,主动实践,不断发现现象,不断创新思路,从而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此外,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怀感染力。
地理学科学习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理解和探究,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健康的价值观视角,思考如何通过地理学科学习,更加全面地发展人类社会,营造美好的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系统地了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坚持做一个有道德规范的地理学家,从而帮助更多人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然,更加充分地把握自然资源,努力营造美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是地理学的交流媒介,对学习、研究地理学科至关重要。
因此,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提高英语能力,整体提升英语的听说读写素养,从而更好地阅读各种资料,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把握地理学科的要求。
地理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地理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40673c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8.png)
地理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地球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从解读地球上各种现象、过程和问题的视角出发,地理学致力于探索并理解地球上各种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在地理学学科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下面列出地理学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学知识。
1. 地理信息素养地理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正确获取、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熟悉地图、统计数据和其他地理工具,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来解读地理现象和问题。
2. 空间思维素养空间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理解和应用空间概念的能力。
这包括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空间思维的能力。
3. 系统思维素养系统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将地理现象和问题看作一个整体,并理解其中相互关系的能力。
这要求学生能够将各种因素和变量考虑在内,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
4. 技术运用素养技术运用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工具来处理地理数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工具,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术来支持地理学的研究和研究。
5. 地球意识素养地球意识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关注,并能够积极参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这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并通过行动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培养以上五大核心素养,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将地理学的观念和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地理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希望学生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地理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简要介绍。
深入学习和运用这些素养,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解决地理问题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学科的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73e2f15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d.png)
地理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拥有一些核心素养。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对地理学学科的学习和研
究有重要意义,也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地理学知识的掌握:作为地理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生应
该具备一定的地理学基础知识。
这包括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
和理论等,能够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地理学知识
的掌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
高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认知和对全球问题的理解。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
之一,也是地理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学生应该具备运用地理信
息技术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展示的能力。
学生通过运用地
理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和准确地呈现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提高地理学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跨学科思维的培养: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
生具备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和
分析其他学科的问题。
跨学科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实地实践的经验:地理学学科强调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
学生应该具备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能力,并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实地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对地理现象的感知和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地理学知识的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跨学科思维的培养和实地实践的经验。
这些素养对于学习和研究地理学有重要意义,也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积极影响。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789aad2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2.png)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核心素养,这些素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第一,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地球系统思维。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多个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球系统思维就是要从整体上看待地球,理解地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地球系统的演化规律。
只有具备地球系统思维,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地球,更好地解决地球面临的问题。
第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将地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它可以用来处理、分析、展示地理信息。
在地理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
只有具备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更好地解决地球面临的问题。
第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涉及到地球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我们需要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地
球,更好地解决地球面临的问题。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地球系统思维、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这些素养不仅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这些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607da4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e.png)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XXX高二地理教研活动(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一、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科学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2)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3)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4)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5)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二、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标要改变了,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
没有人地协调观,人类的能力越强,造成的破坏越大。
因为企业主没有人地协调观,政府官员没有人地协调观,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几百亿的项目,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无法收回投资的怪胎。
2、综合思维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
将地球表层或其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
看到一个区域,先是整体扫描,说一说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矿产三大产业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性,分析其原因。
大体是遵循总-分-总的思路。
3、区域认知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教学应该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惯。
同时,学生应该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得失。
4、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很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观摩三大产业的生产,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深了。
例如,以新疆为例,从空间入手,解题思路要先整体扫描,然后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万事都有因果。
三、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
地理四大核心素养
![地理四大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1a55bbb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b.png)
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地理四大核心素养是指地理学科中的四个核心素养,包括地理思维、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
这四个素养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科的核心。
地理思维是指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包括地理空间思维、地理系统思维、地理模型思维和地理问题解决思维。
地理空间思维是指通过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理解和分析地理空间关系。
地理系统思维是指通过对地球系统、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的认识,理解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关系。
地理模型思维是指通过建立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地理现象和过程。
地理问题解决思维是指通过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科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地球科学是指对地球的物质和能量的研究,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演化。
自然地理是指对地球自然环境的研究,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态等方面。
人文地理是指对人类活动和文化的研究,包括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
地理技能是指地理学科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地理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野外实习和地理实验等方面。
地图阅读是指通过地图,理解和分析地理空间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
野外实习是指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和掌握地理现象和过程。
地理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模拟和探究地理现象和过程。
地理情感是指地理学科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地理情感包括地理兴趣、地理责任感和地理文化意识。
地理兴趣是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地理责任感是指学生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
地理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地理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地理历史、地理文化和地理价值观。
地理四大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地理思维、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da7dff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1.png)
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是:地理知识与理解、地理技能与技巧、地理思维与判断、地理价值与意识。
1. 地理知识与理解:指掌握并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事实、地理原理等。
这一维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如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人口与城市等,并能够理解地理现象的发生原因和相互关系。
2. 地理技能与技巧:指学生在地理学科中运用地理工具和技术,获取、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这一维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和技术,获取和分析地理数据,并能够利用地理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3. 地理思维与判断:指学生在地理学科中运用地理思维进行问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这一维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地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并能够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
4. 地理价值与意识: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价值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意识。
这一维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地理学科对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以及关注地理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滦南四中高二地理教研活动(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科学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
地理科学能力既应该包括一般科学能力,也应该包括地理学科特有的科学能力。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2)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3)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4)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5)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二.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标要改变了,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我们国家有很多能人,没有人地协调观,他的能力越强,造成的破坏越大。
钢铁生产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太大,因为企业主没有人地协调观,政府官员没有人地协调观,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几百亿的项目,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无法收回投资的怪胎。
2、综合思维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
将地球表层或其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
看到一个区域,先是整体扫描,说一说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矿产三大产业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性,分析其原因。
大体是遵循总--分---总的思路。
3、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组织区域:使地球表层的无限多样性变得井然有序
——教学取向: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等。
——教学取向: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得失。
4.地理实践力。
我认为,地理实践力很重要,但为了安全,不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参与观摩三大产业的生产,只是在学校里培养地理实践力,有些苍白。
以新疆为例,从空间入手,解题思路要先整体扫描,然后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万事都有因果。
还学会了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深了。
三.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我们需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
第二就是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不能要求一时的成绩,更多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学习习惯。
第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去应对这个世界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成绩仅仅是很简单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让学生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
四.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
1.地图技能。
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地图的类型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
引导学生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
也就是说,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2.空间视角。
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展
开范围和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物、地理效应和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空间视角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
地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空间关系,如空间位置、形态、组成、层次、排列、格局、联系和制约关系等,而上述认识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类如何生活在地球上。
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视角是地理教育的又一价值追求。
3.综合思维。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又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
无论是对区域环境特征的归纳,还是对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解,都需要调用区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选择合适的地理知识或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探究区域中的地理事物,具有明显的综合思维特征。
因此,综合思维的培育理应成为地理教育核心的内容之一。
4.人地关系。
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以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
通过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人的生命发展质量及终身发展所需的地理意识和观念。
可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环境伦理观、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让学生成为对环境、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是地理教育的重要使命。
五.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家中培养核心素养
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在与提高学生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的提高,措施在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校大力实施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方面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
因此,我们应该把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学习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
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样成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地理科学素养的公民。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地理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赋予特定的地理知识,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更加强调地理知识发现过程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关心学生可以多了解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学习知识,学生的实际生活如何做,自主性的程度,创造性。
我们可以把地理知识和学习能力和训练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起点。
选择并应用相应的地理教学模式。
根据地理教学的目标,地理信息的获取能力,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的认知能力的教学。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途径:
①教师自身具有完善的地理科学素养;
②在课堂教学上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③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六.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怎么写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