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是抽象知识
具体化的过程。 学生知识的应用通常 是在解题过程中的应
用。
注 意 与 预 期
激 活 原 有 知 识
选 择 性 知 觉
新 知 识 进 入 原 有 网 络
通过复述和精加 工等,命题网络 重建与改组
陈述性知识被 提取,回答“ 是什么”的问 题 应用习得的概 念、规则对外 办事
(摘自C.B.McCormick等,1997)
2、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 它是关于办事的一套操作步骤和过程 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
• 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可 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 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 统来表征的。产生式的一般形式是“如果(IF) ……那么(THEN)……”。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知识?影响知识学习的心理因素 有哪些? 2、请以概念学习为例,说明促进知识掌握 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3、联系技能的定义谈谈你对技能的理解。 4、如何有效形成动作技能。
通过练习,命题 转化为产生式系 统
应用习得的概 念、规则对内 调控
新知识习得阶段
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
知识的迁移 和应用阶段
三、影响知识掌握的因素
(一)学习者的态度、动机水平 (二)教材结构
(三)学习者的知识准备
1、已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新知识的掌握。 如专家与新手 2、已有的知识结构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已有的 知识经验亦可使学习者对新知识产生曲解,使新 学习变得更为困难。 3、已有的知识经验保持惰性。人们获得某种经 验并储存于头脑中后,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提取出 来加以应用,知识在头脑中处于一种惰性状态。
程。领会过程是具体事物抽象化的过程。
•其教学含义是:组织好学生对教材的直观认 识; 指导学生的概括。
(二)知识的巩固
• 指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材料的记忆。 学生知识巩固的方式 • 听教师的讲解,初步识记教材 • 通过复习熟记教材 • 在知识应用中进一步巩固习得的知识。
(三)知识的应用
•应用指学生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所习
例: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将两个分数的分子 相加。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 那么需要将分母经过转化为相同后再分 子相加。
二、知识掌握的阶段分析
(一)知识的习得
(二)知识的巩固
(三)知识的应用
(一)知识的习得(领会)
•领会一般指了解传输知识的含义,懂得词所标示
的事物的情形、性质,对事物获得间接的认识过
第六章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本章主要介绍了知识的内涵及知识的 掌握的过程,阐明技能的含义,动作技 能和智力技能学习的规律。
知识
技能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概述 (一)知识的定义
1、教育类辞书 •“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 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强调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E——再次缓慢进步 阶段
F——临近极限阶段
高原期现象——练习的中后期出现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分析
心理学家费茨和波斯纳将动作技能 的形成过程分为 (一)认知阶段 (二)联系阶段 (三)自动化阶段
三、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重点)
(一)明确的目的与要求 (二)有效地观察并形成表象 (三)练习 (四)及时反馈 (五)利用迁移规律,避免干扰 (六) 有效的指导
(二)知识的分类 1、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 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 为描述性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
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辨别和区分
事物。
• 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





知道怎样使用一个电脑程序 知道独立宣言是什么 知道各国及其首都的名称 知道怎样完成一个数学运算 知道怎样玩篮球 知道计算面积的公式 知道谁写了《战争与和平》知道怎样写作 知道怎样学习 知道圆是什么 知道怎样在图书馆查找信息 知道蜘蛛的种和属 知道怎样完成一个实验步骤 知道毕达哥拉斯定理 知道怎样解剖一个动物
第二节技能的学习
一、技能的概述
(一)定义
学习者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合 理的动作系统。
首先,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
其次,技能是“合理的”,即动作系 统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合乎动作程序的必 要的动作。同时,动作之间相互协调,共 同达到预定的目的。 第三,技能的学习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 第四,技能是后天获得的。
可以分为:
连续的动作技能:较长的序列的连贯性的 动作构成的动作系统。如:开汽车、骑自 行车
不连续的动作技能:较短的序列的不连贯 性的动作构成的动作系统。如:投篮、射 箭。
练习曲线——把历次练习的结果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然后绘制成曲线
A——无进步阶段 B——迅速进步阶段 C——学习速度逐渐 减慢阶段 D——高原阶段
专门技能
一般技能
徒手的
连续的
不连续的
操纵工具的
(二)技能分类
根据技能调节动作的性质,分为 1、智力技能: 又称心智技能,是个体调节认知活动的技能。 个体观察事物,分析各种现象,解决各种问题, 都需要智力技能的调节。
2、动作技能:
又称为操作技能,是由骨骼、肌肉和相应 的神经过程实现的合理而流畅的外部动作 系统。
四、促进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
(一)知识学习的方式
1、发现学习 •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知 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2、接受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二)促进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
以概念的学习为例 1、适当的定义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1)恰当地使用变式和比较 变式是通过提供概念的各种具体事例,来改变 给念的无关特征。 (2)恰当地使用概念的正例和范例 3、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2、心理学的定义
(1)广义: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认知心理学的观
点,我国心理学界一般将知识定义为:
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 其组织。
理解: 知识是个体后天经验的产物,它不是由遗 传而来的; 知识既包含具体信息的获得,也包括认知 结构的变化; 知识获得过程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 程
(2)狭义 • 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 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 公式、定理等。
产生式这个术语来自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创始人西蒙(H.A.Simon)和纽 厄尔(A.Newell)将这一术语引进心理学。 他们认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都是“物理符号系统”, 其功能都是操作符号。计算机由于贮存了一系列以“如 果—那么(if-then)”形式编码的规则而具有了完成各种 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智能。 同样可以设想,人脑之所以能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也是由于人经过学习,在其头脑中贮存了一系列以“如 果—那么”形式表征的规则,这种规则被叫做产生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