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13 诗词鉴赏
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共30份课件打包)-13
![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共30份课件打包)-13](https://img.taocdn.com/s3/m/c4cc2aac84868762caaed5df.png)
行旅诗: 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 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 的疾苦。 闺怨诗: 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 幸福生活的向往。
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 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 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 形容词。 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 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 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 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而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 ——抒写悲愤之情; 又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 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需要更完整的键句或中心句等探寻 所写内容及情感。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
诗歌的注释 有的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 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 或意境。有的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 格。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
题材特点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育网 -
想画面:
诗中的画面是生情之源:情随景生,感 随事发。
201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必备精品课件: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
![201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必备精品课件: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f51e2d580216fc700afd89.png)
练习三
•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 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 秋思》
• 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 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 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 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 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 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 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 的心情
• ②手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想象大胆神奇 叙事生动 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 通俗易 懂 语言纯朴自然;感情强烈奔放 真挚动人 感人肺腑,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能引起人们 的同情和共鸣 抒写悲愤酸楚之情,郁闷神 伤;内容深刻,富含哲理
五、解题思路与技巧
•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 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 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 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 概括、推理解答 •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 想象意境 •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 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练习四
•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晓镜但愁云
鬓改,夜吟不觉月光寒;②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
• 5、情感体味: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 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 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 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 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 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 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龟虽寿》 中的名句激昂千秋,使人慷慨)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0d3fced5bbfd0a795673dc.png)
• 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 依据,从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 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评价等角度进行分 析。 • 分析诗词中的形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人物 形象,首先要弄清刻画形象的基本方法:(1)通 过事件表现;(2)用环境来烘托;(3)运用直接 或间接描写(语言、行为、心理、细节等)。鉴 赏形象,可从三步入手:第一,感知形象;第 二,分析形象特点;第三,明确形象的意义是 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 四、阅读《武陵春》,回答问题。 • 武陵春 • 李清照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 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 先流。 • 巧妙地把“愁”比做了可触可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了自己夫死家败的凄苦、孤独之情。 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 五、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 观沧海 曹 操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专题30
诗词鉴赏
考点自主梳理
• 考向1分析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 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 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 解题方法 •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 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 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
• 解题方法 • 语言特色型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或 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 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艺术特色型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 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答题模式:(特色)手法+内容分析+感情(感 情)
2013年中考语文备考必备课件中考古诗词复习
![2013年中考语文备考必备课件中考古诗词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cf831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3.png)
如何提高默写正确率?
理解记忆
在记忆古诗词时,不要 死记硬背,要理解其含 义和背景,通过理解来
加深记忆。
反复练习
通过反复的默写练习, 强化记忆,提高默写的
准确度。
注意细节
在默写时要注意诗句中 的关键字、词性、语序 等细节,避免因为小错
误导致失分。
模拟测试
通过模拟考试的形式, 进行古诗词默写的练习
,提高实战能力。
解题技巧
总结古诗词默写的解题技巧,如 理解诗意、把握关键词、注意语 序等,帮助学生提高答题正确率 。
模拟练习
模拟题设计
根据中考古诗词默写的考点和难度, 设计多套模拟题,覆盖各种题型和难 度层次。
答案及解析
提供模拟题的答案及详细解析,帮助 学生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强化记忆。
05
中考古诗词默写备考常见问题与 解答
如果遇到不会默写的题目,不 要花费太多时间,要学会取舍
,先做其他题目。
THANKS
感谢观看
如何应对默写中的遗忘现象?
01
02
03
04
及时复习
在学完一首古诗词后,要及时 复习,巩固记忆。
分散学习
不要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多首古 诗词,要分散学习,降低遗忘
率。
联想记忆
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将古诗 词与相关的事物、场景联系起
来,形成深刻的印象。
多种方式复习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如朗 读、默写、听录音等,提高记
2013年中考语文备考必备精 品课件中考古诗词复习(默写)
• 中考古诗词默写考试要求 • 中考古诗词默写备考策略 • 中考古诗词默写常见题型及解题技
巧 • 中考古诗词默写真题解析与模拟练
2013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
![2013中考语文-----古诗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20552fccbff121dd368397.png)
1.【2013年·四川省内江市】一、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5—16题(6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岳阳边。
15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
(2分)16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颈联:尾联:答案:无2.【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
(6分)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答案:7.(1)B (2)(3)3.【2013年·四川省遂宁市】10.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6分)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2)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4分) X|k |B| . c|O |m答案:无4.【2013年·辽宁省锦州市】9.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
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
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
2013级中考诗词赏析整合冲刺过关复习解析
![2013级中考诗词赏析整合冲刺过关复习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f9f2cc80eb6294dc886c0e.png)
2013级中考诗词整合过关复习资料班级:姓名:一、试题类型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一)品味炼字型(二)名句赏析类(三)表达技巧类(四)想象描绘类(五)主旨情感类十二大题型:1.炼字品析2.内容理解3.描绘画面4.情感体味5.主旨领悟6.形象感知7.景物描写8.意境欣赏9.名句鉴赏10.表达赏析11.典故溯源12.综合评价1.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6)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2012绵阳)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的“敲”字,写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一个“敲”字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诗人百无聊奈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躁。
(2011绵阳)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答:“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
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括的厌恶。
(4分,画线处各l分)(2014绵阳)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情。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必备精品课件:诗词鉴赏共17页文档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必备精品课件:诗词鉴赏共1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ca0f741ee06eff9aef807d9.png)
一、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 州”“死节从来岂顾勋? ”等。
二、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 亲的主题。
如“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不 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等。
三、或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或揭露官兵 之间的矛盾(渴望良将出现),或表达反 战主题。如《燕歌行 》
秦
——( )
:
授
时
课 人 毛 现 军
明
唐月
边 塞 诗
汉 时 关
鉴
赏
自语文诗歌鉴赏考 古诗主观题以来,边塞 诗已连续多年(2019年、 2019年、2019年、 2019年、2009年)出 现在高考题中。主要考 查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一、 初步感知 总结内容
分组讨论:
以《燕歌行 》为主,结 合《南园十三首(其五) 》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总结边塞诗常见思想内容。
四、描绘边塞的景。
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前几句。
(2009高考全国卷2)阅读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 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请问: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分析。
谢谢!
xiexie!
答:虚实结合 。(分析略.)
三、 迁移训练 积累知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பைடு நூலகம்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 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即“黄 沙”“百战”“穿金甲”各表现了什 么?)。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 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词鉴赏(13-20)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十二 古诗词鉴赏(13-20)](https://img.taocdn.com/s3/m/735450b9102de2bd960588b3.png)
第13首渡荆门送别[唐]李白(八上)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颔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示例: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第14首钱塘湖①春行[唐]白居易(八上)1.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
__“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2.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品析。
示例:“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__“几处”__“谁家”,表明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__“莺”“燕”,都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禽鸟。
__“渐”,写出了花儿渐开渐多的情态。
__“浅草”“才能”,表现了春草萌芽的情形。
第15首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八上)1.“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换成“望”?不能。
“见”是无意识的“瞥见”,它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之境;而“望”则是有意识地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
这两句诗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的是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境。
第16首春望[唐]杜甫(八上)续表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诗歌鉴赏 初三语文送别诗
![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诗歌鉴赏 初三语文送别诗](https://img.taocdn.com/s3/m/1499d12355270722192ef7d4.png)
九年级语文诗歌复习学案(送别诗)一、什么是送别诗: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尤其以赠友送别诗最为典型和常见。
【“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学过的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赠汪伦》、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柳永《雨霖铃》等。
二、送别诗鉴赏方法: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1)、杨柳、酒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
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2.(2011·南京)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金陵酒肆留别
目录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②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
行,送行的人。
目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忧国思乡之情。 (2)“望”有“观望”“希望”“盼望” 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4.(2011·连云港)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6分) 使至塞上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
的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目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_____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________的憧憬。(2分) (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①是在月宫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②“何似在人间” 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③“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可) (2)“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 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 以入眠的情景。
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12.(2010中考预测题)古诗阅读。(4分) 春 雪
目录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____________。(2分)
目录
(2)请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画一处) (1分)
专 题 训 练
目录
诗词鉴赏(一)
(时间:50分钟 分值:60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1.(2011·天津)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目录
)(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心远地自偏”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 偏僻安静。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场景。
目录
“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出下面的送别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
的爱的表白。
解析:“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没有理由,与慷慨激昂的词 句风格不符。 答案:A
目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2)寄寓了 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 愿望。 11.(2010中考变式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5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6.(2011·南充)诗词鉴赏。(4分)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目录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2)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 的哀之痛、思之切。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7.(2011·娄底)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4分) 夜雨寄北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__________香,诗人借 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2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目录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2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答案:(1)表现了作者初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目录
(2)三、四句运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
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
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13.(2012中考预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题。(5分)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 廷重用。 (2)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
答案:(1)酒 (2)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3.(2011·长沙)古诗文阅读。(4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专 题 训 练
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目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阴阴 又 (2)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上一页
下一页
专 题 训 练
10.(2010中考变式题)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梅 花 陈 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目录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一页
转朱阁,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