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教案
研究生教育学教案:学校教育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研究生教育学教案:学校教育管理的策略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35185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8.png)
研究生教育学教案:学校教育管理的策略与实践介绍本文档将深入探讨研究生教育学中的学校教育管理策略与实践。
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和案例,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并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
第一部分:学校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原则学校教育管理的定义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学校教育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什么是学校教育管理以及为什么它对于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管理的原则这一节将详细阐述学校教育管理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包括制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资源、监督评估等。
学校领导力与团队建设在这一节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学校领导力和团队建设对于有效管理学校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策略与实践。
第二部分:学校教育管理的具体策略教师招聘与选拔这一节将探讨学校在教师招聘与选拔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最佳做法。
包括制定招聘标准、使用多种评估方法等。
教师培训与发展介绍学校如何进行教师培训与发展,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并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课程设计与开发本节将探讨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满足研究生需求,并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
学生评估与反馈介绍学校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评估与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关注个体差异,促进研究生个人发展。
第三部分:成功案例和最佳实践分享学校A的教育管理策略与实践分享通过详细阐述某个成功的学校(命名为A)在教育管理方面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和实践经验,以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学校B的教育管理策略与实践分享本节将介绍另一个成功的学校(命名为B)在教育管理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和实践,并与学校A进行对比,以便读者学习其中的异同点。
结论通过本文档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将能够了解研究生教育学中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策略与最佳实践。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出具备优秀素质和能力的研究生。
教育管理教案
![教育管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9b46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2.png)
教育管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 了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 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教育管理对于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于教育管理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教师在此部分详细介绍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教育管理是指对于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各种资源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教育管理包括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个层面,内部管理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运营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师生关系管理等;外部管理则是指学校与社会、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管理的实际运作过程。
例如,学校如何制定教育管理目标和计划,如何组织教师的教学活动,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等。
4. 原则和方法介绍教师在此部分介绍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教育管理的原则包括目标导向原则、科学决策原则、公平公正原则等;教育管理的方法包括人员管理、资源管理、决策管理、沟通管理等。
5. 发展趋势和挑战教师向学生介绍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等问题。
6. 知识总结和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教育管理知识,并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通过作业或小测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于教育管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教育管理书籍、参加相关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对于教育管理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教师可准备教案、教学PPT、案例分析等资源,以辅助教学。
以上是一份针对教育管理教案的简要大纲,并不代表完整的教案内容。
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
![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3d90b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f.png)
02
管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管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定义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旨在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有效地组织 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类型的管理活动和管理现象,如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领域中 的管理问题。
设定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控制指标,如销售额 、利润率、客户满意度等。
采取纠正措施
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措 施,确保计划顺利执行。
监控实施过程
通过定期检查和报告,了解计划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偏差。
绩效评估与反馈
对组织和个人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经 验教训,持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
04
管理学中的沟通、激励 与决策
04
组织职能与结构设计
设计组织结构
根据组织目标和策略,设计适当的组织结构 ,如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等。
分配职责和权力
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力,确保责权 一致。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计划需求,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 等资源。
建立协作机制
促进部门间和员工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整 体最优。
领导职能与团队建设
亚马逊公司的战略选择、执行和调整
理论应用
战略管理理论、竞争战略理论等
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探讨
企业管理实践的前沿趋势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 平台化战略与生态系统建设
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探讨
01
敏捷组织与柔性管理
02
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挑战与对策
03
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策略
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探讨
学前教育管理(高教版)教案:6.3 班级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
![学前教育管理(高教版)教案:6.3 班级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c200679bf46527d3250ce0de.png)
第六章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第三节班级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一、班级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
有人形象地将它称为幼儿园的细胞。
班级是由幼儿和保教人员共同组成的集体。
对幼儿而言,班级是最具体的生活环境,他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班级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
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
幼儿园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影响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最终需要通过班级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
二、班级保教工作特点分析班级保教过程包括保教工作和管理工作,二者同步进行,即保教过程也是管理过程,二者统一在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幼儿园的班级不同于其它学校的班级组织,它不仅承担着教育任务,也承担着保育任务。
班级保教工作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直接性保教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幼儿园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班级是最直接的教育单位,其保教工作具有更直接的针对性,它是按照社会要求,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为依据,结合幼儿园教育任务和工作目标,同时针对本班幼儿实际,将目标具体化,从而实施教育工作,使教育目标真正落实到本班幼儿身上。
班级的一切工作、一切教育与管理手段对幼儿均具有直接的教育影响作用,如一日生活的安排和落实、各项教育活动的安排、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
(二)全面整体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级工作是方方面面的,这是由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保教工作并非仅限于丰富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等方面,还需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即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可控性班级保教人员在保教过程中超主导作用,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园方针,坚实不移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前教育管理教案
![学前教育管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1c3a9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1.png)
学前教育管理教案一、第一章:学前教育管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学前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1.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学前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学前教育管理的重要性,阐述学前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理解和经验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学前教育管理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的认同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二、第二章:学前教育管理组织与管理体制2.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2.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解释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阐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三、第三章:学前教育管理内容与管理过程3.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管理内容的范围和重点理解学前教育管理过程的步骤和要点掌握学前教育管理内容的制定和实施方法3.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管理内容的范围和重点学前教育管理过程的步骤和要点学前教育管理内容的制定和实施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管理内容的范围和重点,解释学前教育管理过程的步骤和要点,阐述学前教育管理内容的制定和实施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学前教育管理内容的认识和经验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管理内容范围和重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学前教育管理过程步骤和要点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四、第四章:学前教育管理方法与管理技巧4.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管理方法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学前教育管理技巧的重要性和应用掌握学前教育管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4.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管理方法的种类和特点学前教育管理技巧的重要性和应用学前教育管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管理方法的种类和特点,解释学前教育管理技巧的重要性和应用,阐述学前教育管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实践演练法:分组进行实践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学前教育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管理方法种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学前教育管理技巧重要性和应用的认同程度实践演练: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包括对学前教育管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五、第五章:学前教育管理评价与管理改进5.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管理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理解学前教育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学前教育管理改进的策略和措施5.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管理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学前教育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学前教育管理改进的策略和措施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管理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学前教育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步骤,阐述学前教育管理改进的策略和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管理评价的实际操作和效果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管理评价目的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学前教育管理评价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改进方案的能力六、第六章: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6.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和评价的方法了解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和保留策略6.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学前教育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和评价的方法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和保留策略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和评价的方法,阐述激励和保留策略模拟演练法:分组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和技巧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和评价方法的掌握程度模拟演练:评估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七、第七章:学前教育财务管理7.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教育财务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学前教育财务预算、收费管理和成本控制策略7.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财务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学前教育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前教育财务预算、收费管理和成本控制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财务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阐述财务预算、收费管理和成本控制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财务管理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财务管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财务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八、第八章:学前教育设施与资源管理理解学前教育设施与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设施与资源规划、采购和维护的方法了解学前教育设施与资源管理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策略8.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设施与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学前教育设施与资源规划、采购和维护的方法学前教育设施与资源管理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设施与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设施与资源规划、采购和维护的方法,阐述合理利用和节约策略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学前教育机构,了解设施与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设施与资源管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设施与资源规划、采购和维护方法的掌握程度实地考察: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九、第九章:学前教育风险管理与危机应对9.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教育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方法了解学前教育危机应对的策略和流程学前教育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学前教育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方法学前教育危机应对的策略和流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方法,阐述危机应对的策略和流程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的技巧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风险管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方法的掌握程度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十、第十章:学前教育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0.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了解学前教育质量改进的策略和流程10.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学前教育质量改进的策略和流程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阐述质量改进的策略和流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解和经验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质量管理概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学前教育管理概述重点环节:学前教育定义和特点的理解,学前教育管理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的掌握。
教育管理学说课稿范文
![教育管理学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49ade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a.png)
教育管理学说课稿范文(中英文实用版)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 Sample Lesson Plan教育管理:示范教案Lesson Objectives教学目标In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将能够:1.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modern education.3.Learn the main fun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4.Analyze case studie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1.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2.认识到教育管理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3.学习教育管理者的主要职能和责任。
4.分析与教育管理相关的案例研究。
Introduction导入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s a crucial aspect of modern education that deals with the planning, organizing, and managing of educationalinstitutions.In this lesson, we will explore the basic concept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ts importance, and the main fun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We will also analyze case studie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al-world scenarios.教育管理是现代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涉及教育机构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工作。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331709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c.png)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管理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熟悉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管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核心内容,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1.管理概述:介绍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决策:分析决策的类型、过程和方法,探讨如何提高决策效果。
3.计划:讲解计划的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实施策略。
4.组织:阐述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内容。
5.领导:探讨领导理论、领导艺术、领导力培养等方面。
6.激励:分析激励理论、激励机制和激励方法。
7.控制:介绍控制的概念、类型、过程和方法。
8.创新与发展:讲解创新理论、创新方法,以及企业战略管理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管理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实践能力。
5.课外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
2.学时分配:理论讲授32学时,案例分析16学时,小组讨论8学时,情景模拟4学时,课外实践4学时。
3.教学进度:每周2学时,共16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2.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40%,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1ae4a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4.png)
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地位与作用,认识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把握班主任的素质要求,了解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
2.明确班级组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正确认识班级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班级组织的功能。
3.明确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主体,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要素与要求,了解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第一节班主任一、班主任概述【班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美体等方面得到发展。
只有把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很好地落实到每一个班,才能提高全校的教育质量。
靠谁来抓好班的工作呢?虽然一个班有好几位科任教师执教,但班上还有许多不属于科任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如组织班的活动与培养班集体、进行课外与校外活动、团队活动、安排课余生活等,需要有专人来做。
再说,班上几位科任教师在工作上要能互相配合、步调一致,也需有专人来协调。
所以学校有必要给每个班委派一位班主任,由他负责来抓班的教导与管理工作。
】(一)班主任的含义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教育管理角色,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也是发展中的青少年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
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工作辛劳而光荣,平凡却富有意义。
他们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尊敬,得到党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很高的评价。
1979年我国著名诗人赵朴初给北戴河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赠了一首《金缕曲》:“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
教学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管理教案
![教学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管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f6d2f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16.png)
教学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管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小教育资源管理》教材第五章“教育资源的管理与应用”,详细内容涉及教育资源概述、教育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教育资源的管理原则与方法、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资源的概念,掌握教育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 学习教育资源的管理原则与方法,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教育资源的管理原则与方法,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重点:教育资源的概念,教育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教育资源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教育资源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教育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教育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a. 教师讲解教育资源的概念。
b. 学生分组讨论教育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 教育资源管理原则与方法讲解:a. 教师讲解教育资源管理原则与方法。
b.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学习如何使用教育资源管理软件。
c.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指导。
4. 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a.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c. 学生进行教育资源分享实践,教师指导。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教育资源管理的实践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教育资源概念2. 教育资源分类与特点3. 教育资源管理原则与方法4. 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包含教育资源分类、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共享与交流策略的资源管理方案。
2. 作业要求:方案需具备实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教育资源管理软件的使用还需加强指导。
2024年管理学原理教案
![2024年管理学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c85ae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d.png)
管理学原理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习者理解管理工作的本质和特点,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习者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对组织管理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管理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2.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素养。
3.培养学习者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提高学习者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提升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5.培养学习者的领导力,使其能够在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内容1.管理概述:介绍管理的定义、特性、职能和基本原理,使学习者对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管理理论:讲解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帮助学习者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3.计划与决策:介绍计划的类型、方法和决策过程,培养学习者制定和实施计划、进行有效决策的能力。
4.组织设计:讲解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使学习者掌握组织设计和优化技巧。
5.领导与激励:分析领导理论、领导风格、激励方法等,培养学习者的领导力和团队激励能力。
6.控制与沟通:介绍控制过程、沟通技巧、协调方法等,提高学习者控制和沟通能力。
7.创新管理:讲解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组织等,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8.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帮助学习者掌握企业战略管理技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分析、总结等方式,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习者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管理场景,让学习者扮演不同角色,提高管理技能。
5.实践操作法:组织学习者进行实地考察、实习等实践活动,增强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教育管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育管理学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6b5c2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8.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参与教育管理实践的兴趣,为将来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管理学概述2. 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3. 学校组织与管理4. 教育领导与决策5. 教育财务管理6.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7. 教育质量管理8. 教育政策与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教育管理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教育管理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教育管理学概述2. 第二周: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3. 第三周:学校组织与管理4. 第四周:教育领导与决策5. 第五周:教育财务管理6. 第六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7. 第七周:教育质量管理8. 第八周:教育政策与法规9. 第九周:课程总结与复习10. 第十周:课程考试五、教学手段1. 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的《教育管理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库:收集整理教育管理案例,供学生分析。
4. 教学评估: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程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案例分析报告:分析典型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3. 课程考试:考察学生对教育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管理学》2.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3. 案例库:教育管理案例库4. 教学参考资料:教育管理相关书籍、论文等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管理教案
![学前教育管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23a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4.png)
一、教案名称:学前教育管理教案第一章幼儿园概述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任务。
2. 让学生掌握幼儿园的类型和组成。
3. 让学生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内容:1. 幼儿园的基本概念2. 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3. 幼儿园的类型和组成4.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程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幼儿园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任务。
3.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的幼儿园类型和组成的案例。
4. 总结:强调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幼儿园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任务。
2. 讲解:深入讲解幼儿园的类型和组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享各自的观点。
4. 总结:总结本章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1. 总结幼儿园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任务。
2. 描述几种典型的幼儿园类型和组成。
3. 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程。
六、教案名称:学前教育管理教案第二章幼儿园管理基本原理七、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幼儿园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九、教学内容:1. 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理2. 幼儿园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 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园管理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的幼儿园管理原则和方法。
4. 总结:强调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理。
2. 讲解:深入讲解幼儿园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幼儿园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分享各自的观点。
教育管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育管理学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4fe80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d.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基本内容。
2. 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2. 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教学难点:1. 教育管理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教育管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教育管理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1. 教育管理的概念:教育管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
2. 教育管理的原则:教育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目标原则、系统原则、人本原则、创新原则、效益原则。
3. 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计划、教育组织、教育协调、教育控制、教育评价等方面。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实际教育管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教育管理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教育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基本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 教师总结: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教育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基本内容。
二、新课讲授1. 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教育管理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道德方法、情感方法等。
2. 教育管理的技术:教育管理技术包括教育计划技术、教育组织技术、教育协调技术、教育控制技术、教育评价技术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实际教育管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教育管理方法和技术。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
2.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教育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教育管理学教程的教案
![大学教育管理学教程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c8f15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1.png)
课程名称:大学教育管理学教程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具体教室]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教育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
2. 掌握大学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能和领导艺术。
3. 培养学生分析大学教育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一、大学教育管理的概念与特征1. 大学教育管理的定义2. 大学教育管理的特征3. 大学教育管理与其他教育管理的关系二、大学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1. 中国大学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2. 国外大学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3. 大学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三、大学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1. 大学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类型2. 大学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3. 大学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变革四、大学教育管理的职能1. 计划职能2. 组织职能3. 领导职能4. 控制职能五、大学教育管理的领导艺术1. 领导理论概述2. 领导者的角色与职责3. 领导艺术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六、大学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1. 大学教育管理中常见的问题2. 解决大学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什么是大学教育管理?它与教育管理有何区别?2.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与讨论1. 讲解大学教育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
2. 讨论大学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能和领导艺术。
3. 分析大学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分析大学教育管理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对策。
四、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大学教育管理经验。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大学教育管理中领导艺术的论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
教育教学管理:如何统筹规划各类教案及其管理
![教育教学管理:如何统筹规划各类教案及其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6df94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8.png)
教育教学管理:如何统筹规划各类教案及其管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学管理中的教案管理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它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十分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教案管理进行探讨,包括教案的定义、教案的分类以及如何进行教案的整合、统筹和管理。
一、教案的定义教案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案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学科内容的重心和难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掌握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构筑起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过程的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案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的信息媒介。
二、教案的分类教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就教案的分类进行分类说明:1、依据制定者分类:本学科组的教案和个人教案本学科组的教案是指由学科组领导或学校管理人员组织教学研究、制定的适合本学科的教案。
它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也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个人教案是指根据教师教学的需要和特点,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自己制定的教案。
它具有独立性和个性化。
2、依据教学阶段分类:备课教案与授课教案备课教案是指在授课前,教师编写的针对本节课授课需要的教案。
授课教案是教师在预习准备好的教案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用以实际授课的教案。
3、依据涉及学科的不同分类:教材教案与拓展教案教材教案是根据教材编写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编写的教学计划;教材教案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步骤,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拓展教案是针对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实现个别发展的教学计划。
它比较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
四、如何进行教案的整合、统筹和管理教案管理方面,应具备对教案的储存、管理、整合和转化的基础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云存储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教案进行电子化、智能化,实现优化管理。
研究生教育学教学教案:教育管理与领导
![研究生教育学教学教案:教育管理与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53ab2f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a.png)
研究生教育学教学教案:教育管理与领导引言欢迎大家来到本次研究生教育学教学教案的分享。
今天我们将探讨的主题是教育管理与领导。
作为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生,我们都将成为未来教育领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了解教育管理与领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践和发展这些技能,对我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育管理与领导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策略,以帮助我们成长为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和领导者。
什么是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与领导是指在教育机构和学校系统中,负责制定和实施政策、管理人员和资源、组织学校活动,并领导和激励教职员工的一系列过程和实践。
它涉及到管理学校的日常运作,制定教育方针,提供资源支持,监督教学质量,以及与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社区合作等多个方面。
教育管理与领导是教育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和领导者能够为教育机构带来积极的变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教育管理与领导的重要性1. 提高学校绩效优秀的教育管理与领导可以帮助学校提高绩效,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策略,合理分配资源,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教育管理者和领导者能够推动学校在学术和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 增强师资队伍发展教育管理与领导可以为教职员工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通过培训、激励和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管理者和领导者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3. 促进学校文化和氛围教育管理与领导也可以对学校的文化和氛围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塑造积极的学术和行为规范,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管理者和领导者可以营造一个支持教育创新和个人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成长与成功。
4. 与家长和社区合作教育管理与领导还需要与家长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积极沟通、接纳反馈和合作决策,管理者和领导者能够建立起家校合作和社区参与的机制,促进学校与家长和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共同推动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进步。
教育管理学教案范文
![教育管理学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256c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6.png)
教育管理学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管理学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2.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培养学生教育管理的思维和能力。
教学重点:1.教育管理学的概念和内容。
2.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1.教育管理学的应用实践。
2.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觉得什么是教育管理学?2.为什么需要学习教育管理学?二、教学内容的讲解(20分钟)1.教育管理学的概念和内容。
2.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案例分析(30分钟)选择一个实际案例,结合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教育管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就案例分析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教育管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拓展阅读(10分钟)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教育管理学的论文,分析其概念、内容、理论和应用。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并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
教学资源:1.教学PPT。
2.相关案例分析材料。
3.拓展阅读推荐书目。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质量。
2.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反思:1.关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计,经过思考认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过程的设计比较合理,通过导入、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与总结等环节,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需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教学效果。
4.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育管理学教案
![教育管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a07f2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c.png)
教育管理学教案主讲人:黄翠萍教学目标此次视频课堂将解决的问题有教育管理原理知识点串讲、该课程考试试题分析、重难点问题解题技巧,与现场提问与答疑。
教学重点知识点串讲,与疑难问题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科介绍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内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该学科具有二重性、实践性、政策性与综合性等特点。
因此,学科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教育管理的性质、原则、特点及其职能;并能应用教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具备从事教育管理与研究的初步能力。
2.考试试题分析教育管理学考试试题有四道大题,分别为概念性的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与论述题。
其中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简单题共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论述题1题,20分。
试题为100分满分。
试题内容多集中在课程的重难点与要点,请同学们注意调整考前复习重心。
二、课程知识点串讲1.管理学与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内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该学科具有二重性、实践性、政策性与综合性等特点,是管理学与教育学领域的交叉边缘学科。
2.管理学与教育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1)系统与管理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的执行特定功能、达到特定目的的有机整体。
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操纵以达到组织特定目的的有机整体,其特征表现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组织性。
2)管理活动及其特征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一致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一致的解释,然而,不一致学者在研究管理时出发点不一致,因此,他们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也就不一致。
直到目前为止,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各类不一致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一致,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
其中,以美国行为科学家泰勒的概念应用最为广泛,他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者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操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原理教案主讲人:黄翠萍教学目标此次视频课堂将解决的问题有教育管理原理知识点串讲、该课程考试试题分析、重难点问题解题技巧,以及现场提问与答疑。
教学重点知识点串讲,以及疑难问题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科介绍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内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该学科具有二重性、实践性、政策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
因此,学科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教育管理的性质、原则、特点及其职能;并能应用教育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具备从事教育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2.考试试题分析教育管理学考试试题有四道大题,分别为概念性的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与论述题。
其中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简单题共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论述题1题,20分。
试题为100分满分。
试题内容多集中在课程的重难点与要点,请同学们注意调整考前复习重心。
二、课程知识点串讲1.管理学与教育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
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所谓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内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该学科具有二重性、实践性、政策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是管理学与教育学领域的交叉边缘学科。
2.管理学与教育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1)系统与管理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执行特定功能、达到特定目的的有机整体。
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以达到组织特定目的的有机整体,其特征表现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
2)管理活动及其特征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然而,不同学者在研究管理时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同。
直到目前为止,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
其中,以美国行为科学家泰勒的概念应用最为广泛,他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学科发展至今,其职能已拓展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要素有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的方式有机构、人、法和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好的效果。
3)教学管理与教务常规管理教育管理学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管理,多数学者认为学校管理是政府的教育行政事务管理的一部分,学校管理包括了学校行政事务管理与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管理部分,即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等,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活动。
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验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
教务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稳定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
教务常规管理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主要内容包括编班、制定教学进程表、课程表,编排作息时间表和每周教学活动表,对日常教学进行检查,对教学日志、教材和学生学籍、教务档案等进行管理。
教务常规管理内容可分为三大类:日常教务管理、教学秩序管理、教材和教学档案管理。
其中日常教务管理包括编制校历、教学进程表、课程表与教室日志的管理。
教学秩序管理包括日常教学检查、调课、代课与停课、教学事故处理。
3.管理学流派介绍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
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
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管理。
这里重点谈谈科学管理之父、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勒、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法国管理学者法约尔,以及美国行为科学家布莱克和莫顿。
◆泰勒和泰勒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
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2年)。
泰勒制(Taylor System)是泰勒在传统管理基础上首创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其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劳动方法标准化、制定标准时间、有差别的计件工资、挑选和培训工人、管理和分工。
①劳动方法标准化:通过对动作的分析仔细研究工人的操作顺序和方法,以求找出最合理的肢体运动路线和加工方法以及应用的工具,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见动作和时间研究)。
在大量分析的基础上,制订标准操作规范和程序并普遍推行。
泰勒从铲料试验中发现工人每锹铲起21磅重的物料,效率最高,于是制造了大小不同类型的铁锹,以适应各种比重不同物料的铲装,使工人每锹都能铲起21磅重的物料。
又如,通过对金属切削加工的大量观测和分析,提出了完成全部工序的每个工步、操作动作、刀具选用和切削用量,并依此制定了操作标准和切削规范(见金属切削原理)。
②制定标准时间:泰勒研究了操作时间。
他挑选技术熟练的强壮工人,要求他们紧张地操作,同时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为单位,记录每道工序、每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加上适当的休息、调整、熟悉操作过程等额外时间,经过周密分析,制定出完成每个标准动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依据。
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对按操作标准和工时定额完成计划工作量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支付工资,对不能完成生产定额的工人,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效率。
④挑选和培训工人:严格挑选工人,使他能胜任所承担的工作。
对选定的工人采取课堂教育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按规定的操作标准进行技术培训,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
⑤管理和执行分工:泰勒主张一切工作都应通过考察,明确职责分工。
他对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进行了研究,明确划分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并建立生产控制、成本计算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
在泰勒制的发展过程中,美国H.L.甘特创造了横线指示图表,提高了计划编制和生产控制技术。
F.B.吉尔布雷思夫妇发展了动作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H.福特首先在汽车制造工业中运用流水生产线。
法国H.法约尔对管理进行了职能划分,同时提出一系列管理原则。
他们对泰勒制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工作向系统化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于泰勒制,列宁指出它”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法约尔和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主要著作有《论管理》《关于一般管理原则》等。
他主要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创立了企业经营管理理论,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和14项管理原则。
◆布莱克、莫顿和管理方格理论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R·Blake)和简·莫顿(Jane S·Mouton)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他们于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是研究企业的领导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这种理论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
他们认为,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一些极端的方式,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以X理论为依据而强调靠监督,或者以Y理论为依据而强调相信人。
为避免趋于极端,克服以往各种领导方式理论中的“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他们就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提出了管理方格法,使用自己设计的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
第1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大。
全图总共8l个小格,分别表示“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结合的领导方式。
1)1.1为贫乏式的管理,领导者对职工和生产都极不关心,领导效果最差。
2)1.9为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领导者充分注意搞好人际关系,注意对职工的支持与体谅,组织气氛比较和谐,但对任务、效率、规章制度、指挥监督很少关心。
3)9.1为任务式的管理,领导者的注意力集中于任务的效率,但不关心人的因素,对下属的士气和发展很少注意。
4)9.9为团队式管理,领导者对生产和人都极为关心,想方设法协调各项活动,生产任务完成得好,职工关系协调,士气旺盛,职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管理方式。
这当然是一种最理想的领导方式,但在实际中并不容易做得到。
5)5.5为中间式(或中庸式)管理,对人和生产都有适度的关心,保持完成任务和满足职工需要之间的平衡,追求正常的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倾向于维持现状。
管理方格理论认为,9.9型团队式领导是一种最理想的领导风格,应该以此作为领导者检讨和改进现有领导方式的努力方向。
管理方格理论,对于培养有效的管理者是有用的工具,它提供了一个衡量管理者所处领导形态的模式,使管理者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领导方式,并指出改进的方向。
但它没有解释一名管理者为什么会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
这是因为他们只从两个侧面分析领导方式,而没有考虑环境对领导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