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主干知识表解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选修二知识点

高三历史选修二知识点

高三历史选修二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三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以备应对相关考试和综合评价。

本文将从古代文明、中古世纪、现代世界等几个方面,概括介绍高三历史选修二的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中华文明。

其中,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发展出了独特的宗教和金字塔建筑;希腊-罗马文明以城邦制度和现代民主政治为特点,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度-中华文明则以种姓制度和儒家思想为代表,塑造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面貌。

二、中古世纪中古世纪是欧洲历史的重要时期,包括拜占庭帝国、伊斯兰文化、封建社会和十字军东征。

拜占庭帝国位于欧亚大陆交汇处,经济繁荣、文化辉煌;伊斯兰文化以其独特的宗教和科学思想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形态,农奴制度和封建领主阶级是其核心特征;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基督教徒为夺回圣地而进行的系列军事行动,对欧洲和中东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世界现代世界以工业革命为标志,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工业化进程、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解放运动。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从而带动了机械化生产和城市化进程;资本主义经济以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为基础,对欧美国家的崛起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民族解放运动则是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殖民统治而进行的斗争,实现了众多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总结起来,高三历史选修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文明、中古世纪和现代世界等方面。

学生们需要了解各个文明的发展历程、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以及各种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世界历史知识点1. 古代文明•早期文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等。

•古希腊:希腊城邦、希腊哲学、希腊剧院等。

2. 罗马帝国•共和制与帝制: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转变。

•罗马法律:突出实用主义,对后世法律有重要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与扩散。

3.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封建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十字军东征:西欧王国对回教徒控制的圣地的远征。

•文艺复兴:艺术与文化的复兴运动。

4. 近代欧洲•文化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思考,推动了科学与哲学的发展。

•工业革命:从手工业到机械工业的转变,催生了现代工业社会。

•民主革命: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起因与影响。

二、中国历史知识点1. 华夏文明•三皇五帝: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夏、商、周:中国古代的朝代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思想兴起。

2. 秦汉帝国•统一中国:秦朝的统一战争和政治制度。

•高度集权: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代:曹操与刘备之间的争斗。

•隋唐帝国: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和文化繁荣。

•五代十国:五代与十国之间的动荡局势。

4. 宋元明清朝时期•宋朝的科技发展: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

•元朝的统治:蒙古人对中国的统治。

•明清的辉煌:明朝的文化与明清之交的社会变革。

三、历史人物•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与教育家。

•亚历山大大帝:斯基泰山,征服波斯和印度。

四、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法国国内一系列的革命与政治运动。

以上是初中历史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涵盖了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是拓宽视野、了解历史脉络的必备知识。

希望本总结对你有所帮助!注:此文档仅供参考,详细内容还需进一步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一、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起源1. 文明的定义和特征2.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和文化3.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形成4. 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中国二、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和文化2.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兼并3.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和列国纷争4.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三、希腊罗马古代文明1. 希腊城邦和希腊文化的特点2. 古希腊的奥运会和剧院3.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扩张4. 罗马帝国的统一和法律制度四、印度古代文明1. 印度的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2. 吠陀时代的宗教和社会制度3. 孔雀王朝和的兴起4. 孔雀王朝的衰落和的兴起五、非洲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2. 埃及的宗教和金字塔3. 非洲其他古代文明:亚述、迦南、肯尼亚4. 古埃及的衰落和希腊罗马入侵六、亚洲古代文明1. 亚洲古代文明的地理分布2. 汉朝的统一和汉文化的繁荣3. 印度尼西亚的古代王国:斯里维贾亚亚、占城、马六甲4. 华夏文明的传播和对世界的影响七、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重要性2.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3. 古代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 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和启示以上是《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概要,总结了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起源、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希腊罗马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非洲古代文明、亚洲古代文明以及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培养历史思维和文明意识。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的曙光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金字塔与法老-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1.3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汉摩拉比法典- 巴比伦宗教和社会制度1.4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5 古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古代世界的扩张与变革2.1 古代世界的扩张- 亚历山大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2.2 古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2.3 宗教与思想文化- 犹太教、基督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2.4 古代世界的社会生活- 希腊罗马的社会制度- 印度的农村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生活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3.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骑士阶层- 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影响3.2 亚洲的封建国家- 中国的唐朝与宋朝-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印度的笈多王朝与莫卧儿帝国3.3 非洲与美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3.4 中古时期的科技文化- 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4.1 近代欧洲的变革- 宗教改革与新教传播-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4.2 美国的独立与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4.3 亚洲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非洲的独立运动4.4 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演变-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5.3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量子力学与原子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现代世界的文学艺术5.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学全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历史全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全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全集知识点总结第一篇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文明的萌芽1. 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对象古代中国指的是无论是从历史的纬度来看还是从地理的范围来看的时间和地点2. 中国的遗址和文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3. 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夏朝,商朝,周朝4. 远古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第二章奴隶社会1. 春秋时代的中国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思想和文化2. 齐,楚,燕,晋,鲁,卫,宋春秋时代的七国3. 孔子与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及其影响4. 战国时代的中国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化5. 孟子和墨家两大思想学派6. 墨家,法家,阴阳家战国时期的三大学派第三章封建社会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始皇的政治改革,统一中国2. 秦始皇的坑兵马俑以及秦始皇的坑3. 汉朝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汉朝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4. 丝绸之路和西域丝绸之路以及西域5. 汉武帝的改革汉武帝的改革以及对外扩张第四章中古时期的中国1. 汉朝的衰亡和三国的分裂汉朝的衰亡,三国的分裂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2.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和文化3. 隋朝和唐朝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和文化4. 韩并土耳其部落唐朝对外扩张5. 唐朝的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唐朝的经济和文化6. 国家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唐朝的组织与管理体系7. 唐朝的社会和文化唐朝的社会和文化第五章近代中国的传统社会的变革1. 中国古代的交通与商业古代的水运和商业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及其影响3. 礼乐制度和孔教中国的礼乐制度及其影响4.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第二篇世界古代史第一章人类的起源1. 人类学中的地理人类起源的地理位置2. 人类的起源地点人类起源的地点3.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和生活4.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和生活第二章古代东地中海世界1. 东地中海世界的地理地中海世界的地理位置2. 闪米特人闪米特人的文化和生活3. 早期文明东地中海世界的早期文明4. 古埃及古埃及文明5. 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文明6. 埃及神庙和墓穴埃及的宗教和墓穴第三章古代印度1. 印度的地理和文化印度的地理和文化2. 印度的早期文明印度的早期文明3. 婆罗门教的起源婆罗门教的起源4. 佛教的兴起和发展佛教的兴起和发展5. 古代印度的社会和政治古代印度的社会和政治第四章古代东亚1. 东亚的地理和文化东亚的地理和文化2. 中国的早期文明中国的早期文明3. 夏朝,商朝和周朝中国的夏商周时期4. 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5. 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第五章古代西亚1. 西亚的地理和文化西亚的地理和文化2. 波斯波斯的政治和文化3. 迦南人迦南人的政治和文化4. 犹太教犹太教的起源5. 基督教基督教的起源第六章古代希腊1. 希腊的地理和文化希腊的地理和文化2. 希腊的城邦和政治希腊的城邦和政治3. 古典希腊的文化古典希腊的文化4. 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第七章古代罗马1. 罗马的地理和文化罗马的地理和文化2. 罗马的建国和政治罗马的建国和政治3. 罗马的军事和征服罗马的军事和征服4. 罗马的社会和文化罗马的社会和文化第八章古代非洲1. 古代非洲的地理和文化古代非洲的地理和文化2. 尼罗河文明尼罗河文明3. 非洲的东南沿岸非洲的东南沿岸4. 西非荒漠地区西非荒漠地区第九章古代美洲1. 古代美洲的地理和文化古代美洲的地理和文化2. 美洲的早期文明美洲的早期文明3. 美洲的印第安人美洲的印第安人4. 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第十章古代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1. 中世纪欧洲的地理和文化中世纪欧洲的地理和文化2. 封建主义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3. 荷马史诗希腊的荷马史诗4. 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第三篇世界近代史第一章近代世界的起源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兴起2. 科学革命科学革命3. 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4. 经济和政治改革经济和政治改革第二章欧洲的扩张与殖民地1. 欧洲的扩张和殖民地欧洲的扩张和殖民地2. 英国的海洋霸权和殖民地英国的海洋霸权和殖民地3. 西班牙的远征和殖民地西班牙的远征和殖民地4. 葡萄牙的远征和殖民地葡萄牙的远征和殖民地第三章古代国家的变迁和近代国家的诞生1. 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的地理位置2. 古代国家的变迁古代国家的变迁和近代国家的诞生3. 经济和政治变革经济和政治变革4. 民主主义和共和国民主主义和共和国的兴起第四章近代世界的社会变革1. 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3. 农业革命农业革命4.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兴起第五章近代世界的政治变革1. 欧洲的大革命欧洲的大革命2.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3.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4. 列宁的革命列宁的革命第六章近代世界的经济变革1. 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兴起2. 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的经济变革3. 社会主义的兴起社会主义的兴起的经济变革第七章近代世界的文化变革1.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3. 文化的传播文化的传播4. 文化的传统文化的传统第八章近代世界的军事变革1. 军事技术的进步军事技术的进步2. 战争和社会战争和社会3. 军事的传统军事的传统第九章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1. 世界的大变迁世界的大变迁2. 中国的近代变革中国的近代变革3. 欧洲的扩张欧洲的扩张4. 东欧的改革东欧的改革第十章二战后国际格局1.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二战后的国际关系2. 冷战的开始冷战的开始3. 欧洲的统一和和平欧洲的统一和和平4. 亚洲的独立和发展亚洲的独立和发展以上是人教版历史全集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三个部分的内容,总结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文化现象,希望对大家学习历史有所帮助。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的全面理解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的全面理解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的全面理解一、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农业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形成- 种族的迁徙和文化的传播2. 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河流流域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爱琴海文明:克里特文明、希腊文明-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3. 奴隶社会的兴起和衰亡- 古代奴隶社会的基本特点- 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兴起和衰亡- 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二、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三纲五常思想- 封建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时代的基本特点-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关系- 教会的统治和封建制度的衰落3.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实施-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起义的兴起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发展1.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兴起- 劳动力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2.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和影响3.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殖民地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对世界的影响和冲击-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比与冲突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和冲突- 社会主义国家的互助合作和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化的影响以上是初三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全面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24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24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24课第一课: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人类文明的起源:农业革命、城市化、文字的发明。

2.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

3. 古代埃及文明:法老制度、金字塔、宗教信仰。

4. 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吠陀文化。

5. 古代中国文明: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的形成。

第二课: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城邦制度:雅典的民主、斯巴达的军事化。

2. 希腊哲学与科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法、军事征服、基督教的传播。

4. 古典文化的影响:希腊罗马神话、文学艺术、建筑。

第三课: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确立:领主与农奴、骑士文化。

2. 教会影响:教皇权威、十字军东征。

3. 中世纪城市与商业:行会制度、城市自治。

4. 文化复兴的萌芽:学术复兴、艺术创新。

第四课: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1. 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古兰经》。

2.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

3. 伊斯兰文化:科学、数学、医学、文学。

4. 伊斯兰艺术与建筑:清真寺、伊斯兰图案。

第五课:东亚的封建国家与文化1. 日本的封建社会:武士阶级、幕府统治。

2. 中国的宋元明清:科举制度、经济与文化发展。

3. 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

4. 东亚文化:儒家思想、佛教传播、汉字文化圈。

第六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意大利城邦、人文主义。

2. 重要人物与作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

3.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主义、宗教战争。

4.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

第七课:大航海时代与殖民扩张1.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上探险:亨利王子、哥伦布。

2. 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竞争: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

3. 殖民地的影响:奴隶贸易、文化交流、经济全球化。

4. 殖民地抵抗与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反殖民斗争。

新课程高中历史(共有十个阶段性)知识结构表解

新课程高中历史(共有十个阶段性)知识结构表解

新课程高中历史(共有十个阶段性)知识结构表解共有十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时间、分期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中国历史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等几个发展阶段;土地制度由氏族土地公有发展为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西周井田制最为典型)。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1、农业: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战国得到确立;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出现。

2、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的范蠡被后世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1、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始创王位世袭制;商朝奴隶制中央、地方国家机构趋于完备。

2、西周创立宗法制,是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3、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带有血缘宗族和神权色彩。

1、春秋前594年鲁国“初税亩”促进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改变了三代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

文化1、思想:周礼是儒学的重要来源之一。

2、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3、科学:中国为世界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国家。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系统的自然数数字。

1、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传统文化体系奠基;孔、孟、荀使儒家成蔚然大宗。

2、文艺:春秋时的《诗经》是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战国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详细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定居,发明陶器,出现初步的社会分工。

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法老制度。

-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人创立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城市规划先进。

-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青铜文化,甲骨文。

3. 希腊罗马古典文明- 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古罗马:共和制到帝国,罗马法,建筑如罗马斗兽场。

4. 宗教的兴起与发展-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

- 基督教:起源于罗马帝国,耶稣基督传教,后成为国教。

- 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关系,庄园经济。

- 教会权力:教皇与国王的权力斗争,十字军东征。

2. 亚洲的帝国- 中国:唐宋变革,科举制度,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 伊斯兰帝国:阿拉伯帝国扩张,文化融合。

-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庞大的帝国。

3. 文艺复兴- 起源:14世纪意大利,对古典文化的复兴。

- 代表人物: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三、近现代历史1. 资本主义的兴起- 文艺复兴后期:商业革命,探险时代。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新教的产生。

-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的科学发现。

2. 欧洲的变革-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批判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威。

- 法国大革命:1789年,废除君主制,民主思想的传播。

- 工业革命:英国开始,机械化生产,城市化。

3.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对非洲、美洲、亚洲的殖民。

- 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和资本的全球流动。

4.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意大利、德国的统一。

- 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争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纵览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诞生与发展- 人类社会的起源- 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的形成- 文字的发明与文字记录的作用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 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第三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的特点与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文化的特点与传统价值观第四章:古代帝国的兴衰与演变- 秦帝国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改革- 汉帝国的兴起与辉煌- 汉朝的衰落与分裂第五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古代的东西方交流与文化交融- 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交往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第六章:古代中国的科技与艺术- 古代科技的成就与发展: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古代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书法、绘画、音乐等第七章:宗教与思想的发展- 的传入与影响- 的兴起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传承与演变第八章:中世纪的欧洲与非洲-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宗教统治- 非洲的古代王国与文化发展第九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唐宋时期的中国与周边国家- 日本的平安时代与武士道精神- 美洲的印加帝国与阿兹特克帝国第十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欧洲的与回教世界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第十一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明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成就- 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建立第十二章:中世纪的亚洲与美洲- 非洲的各大洲与文化发展- 美洲的马雅文明与印第安文化- 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第十三章:近代世界的发展- 近代世界的政治变革与科技革新- 近代世界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 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第十四章:中国近代的变革与抗争- 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兴起第十五章: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 冷战的持续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世界环境问题与全球性挑战第十六章: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创新-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七章:中国古代的文化与艺术- 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与传统价值观-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成就-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工艺美术第十八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古代的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世界各地的宗教与哲学思想第十九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与西方文明- 印度的古代文化与的传入- 中国的古代文化与儒家思想第二十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非洲的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 美洲的玛雅文明与阿兹特克文化- 大航海时代与欧洲的探险家们第二十一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亚洲的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 日本的古代文化与武士道精神-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世界影响第二十二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非洲的古代王国与文化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宗教统治- 非洲的文化与艺术成就第二十三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亚洲的古代王国与文化发展- 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与印加帝国- 欧洲的与回教世界的发展第二十四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明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成就- 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建立第二十五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 近代世界的政治变革与科技革新第二十六章:世界的多元统一- 近代世界的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 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的持续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主干知识

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主干知识

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主干知识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1.近代数学的建立:①17世纪,数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实现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折。

法国学者笛卡尔创立的解析几何学与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的微积分学不仅给变量数学奠定了基础,而且给整个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提供了有效的运算方法和推理工具。

②解析几何学实现了几何和代数的结合,把形与数统一起来。

解析几何是研究和解决某些运动变化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笛卡尔实际上把变量引进了数学,成为数学中的转折点。

③英国科学家牛顿和德意志数学家莱布尼茨,在许多科学家工作的基础上,分别独立地建立了微积分学,从而使精密的测量和变量计算有了可能。

④解析几何、微积分以前的数学称为“初等数学”,它是建立在常量计算的基础上,算术、几何等都是如此。

解析几何、微积分发明后,数学进入了一个新的以变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领域,称为“高等数学”。

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变,在人类的认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2.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①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②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③根据牛顿理论的推测,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发现了冥王星。

3.电磁学的成就:①17世纪初,英国人吉尔伯特发现天然磁石性质,把“电”用到英语中。

②丹麦教授奥斯特观察到通电的导线附近发生磁针转动的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③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

④19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

⑤1888年,德国人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

⑥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它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的时代创造了条件。

4.化学的进步:①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炼金术和化学工艺中发展而来的。

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古代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从人类文明的萌芽开始发展,到古代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主要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涵盖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1. 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石头制作工具,进行狩猎和采集生活。

中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制作石质刀、矛等工具。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和畜牧业也开始逐渐出现。

2.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等。

这些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代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古代帝国古代帝国是古代社会政治组织的典型形式,包括埃及帝国、罗马帝国、中国的夏商周秦汉等。

这些帝国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古代思想古代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古代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佛家思想、耶稣教等。

这些思想在政治、伦理、生活等方面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古代文化古代文化主要包括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科学技术文化等。

这些文化在古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到文艺复兴的兴起,包括了封建制度的兴起、宗教改革、黑死病等重要事件。

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政治组织。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封建关系,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封建制度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中世纪欧洲的一场重要运动,主要包括新教改革和天主教改革。

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黑死病黑死病是中世纪欧洲遭受的一场重大灾难,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黑死病也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变化。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关键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关键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关键知识点大全
单元一: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发现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
- 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与达·伽马的航行
- 西班牙的航海事业与哥伦布的航行
- 哥伦布的发现与后果
- 中国古代航海史的探索
单元二:东西方文化交流
-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 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
- 丝绸之路的交通工具和商品
- 丝绸之路的传播和影响
- 丝绸之路的衰落原因
单元三:明清时代的中国
- 明朝的建立与国家状况
-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 明朝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 明朝的对外关系和海外贸易
- 清朝的建立与国家状况
-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 清朝的科技发展和文化成就
- 清朝的对外关系和海外贸易
单元四:近代中国的变革
-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 外国侵华的事件和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结果
- 戊戌变法的目的和失败原因
-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结果
-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状况
-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单元五:二战与中国解放战争- 二战的起因和参战国家
- 二战的战场和战争结果
- 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贡献
- 中国解放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 中国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和战役
- 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意义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大全。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该单元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提高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历史必修总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总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古代史是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历史学科。

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开始,此时人类还处于采集、狩猎、渔猎阶段,没有生产和储存工具。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起点。

文明社会是指人类社会进入生产和储存时期,有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文明社会是古代社会的两个基本概念,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开始分工、储存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基本概念古代中国的历史是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开始的。

中华文明是中国历史的独特之处,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明,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历史可分为几个时期,包括夏商西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

这些时期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脉络。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封建式政治体制,这是一个在君权神圣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封建制国家。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主要有朝代制、皇权制和官僚制等,这些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帝王是统治者,他们通过皇权制实现了对国家的统治。

同时,官僚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构成了古代中国政治的核心。

第四章: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封建制度,这是一个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系统。

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分为士大夫、文官、武官、地主、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

社会地位的差异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

封建制度给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带来了极大的不平等,这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五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伴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农业是基本产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上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上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高一上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历史1. 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与兼并战争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集权制度- 汉朝的政治改革与文化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启与对外交流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文化变迁-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分裂与民族融合4. 隋唐时期- 隋朝的统一与法制建设- 唐朝的政治繁荣与文化盛世5.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 元朝的统治与文化传统的变革 - 明朝的海禁政策与海外探险- 清朝的镇压与改革运动二、世界古代史的发展1. 古埃及文明与河谷文明-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与宗教信仰 -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与兴衰2.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思想的兴起 - 罗马帝国的政治扩张与文化传播3. 印度与中国古代文明- 印度的种姓制度与佛教传入- 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儒家思想的影响4. 伊斯兰文明与欧洲中世纪- 伊斯兰帝国的政治与文化成就-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教会权力5. 蒙古帝国与文艺复兴- 蒙古帝国的征服与统治-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意大利城市国家的繁荣三、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1. 大航海时代与殖民体系- 西方国家的海洋探险与殖民扩张- 亚洲、非洲与美洲的殖民统治与反抗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与全球经济格局的形成3. 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4. 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帝国主义的终结- 冷战时期的两超强对抗与冷战影响的全球范围5. 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国际地位的变化- 全球化的挑战与合作以上是中外历史纲要高一上知识点的概要,通过了解这些历史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对当今社会和国际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1 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认识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1.2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学生讲述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讲解: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 展示:介绍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5) 讨论: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外部侵略。

(6) 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2.1 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认识洪秀全、杨秀清等太平天国领导人的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2.2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洪秀全、杨秀清等太平天国领导人的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学生讲述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讲解: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史实,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引导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定义与基本线索2. 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3.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4.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重要事件与人物,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

2. 教学难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对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近代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近代史的兴趣。

2. 讲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与人物,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的整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评估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应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方位解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方位解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方位解析
1. 世界古代文明
- 了解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 了解古代文明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中国古代史
- 了解夏、商、周等朝代的历史演变;
- 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特点;
- 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阶级和封建制度。

3. 世界中古史
- 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 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特点;
- 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4. 中国古代史
- 了解隋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了解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 了解元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变革。

5. 世界近代史
-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了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 了解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6. 中国古代史
- 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状况;
- 了解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对外关系。

7. 世界现代史
- 了解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 了解近代工业社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了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知识点全方位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主干知识表解
2
四族均有发展;多种手段并用;交流十分频繁;边疆巩固拓展.
3
4
统一多样结合;中外交流频繁;水平世界前列;气势恢宏.
6
8、隋唐时期对外关系发展情况概览。

9、隋唐文化发展情况概览
10
14
15
1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17、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背景,内容,性质,结果.
18、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标志侵华进入新阶段。

成为资本强国
破产
结果
中国封建势力强大,未形成经济阶级基础;而日本封建制度相对薄弱,形成中下级武士的维新集团。

关键是中未触封制,日改封制。

差别原因 资产阶级改革 封建地主阶级自救 性质 全方位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

学习西方科技,建立军工,民工,兴办海防教育。

内容不同 都面临内忧外患,在逐步沦为半殖半封的环境下发生。

背景相似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项目
两者在反封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出发点不同.
联系 未能真正落实.
未能真正落实.
结果 两种主张和实质本质相反;前者违背社会规律,后者符合历史方向.
区别
1.革命性-否定封建制度;
2.先进性-第一发资近代化方案;
3.空想性-超越具体历史条件. 1.强烈革命性-反封结晶;2.强烈空想性-违背社会规律;3.本质落后-小农理想. 评价
1.政治法治选举;
2.经济主张发资;
3.文化学西;
4.外交独立平等. 1. 平分土地;2.圣库制度;3.建立理想天国. 内容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
项目
19、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不同点。

20、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的对比
主要反帝 主要反封 矛头 都反封反侵;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总的来看,太平天国从各方面都高出义和团。

突出不同是对清政府,外来文明态度。

相同点
盲目排外
独立,学习
对外 模糊口号 系统;发资; 纲领 分散落后迷信 统一,严密,政权 组织 本土宗教 外来宗教 形式 民族矛盾激化。

阶级矛盾尖锐 背景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项目 体现了列强帝国主义阶段的侵华特点—分割世界和资本输出—直接导致对中国的瓜分狂潮,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重要一步。

(四步。


结论
大规模资本输出,掠夺原料劳力,阻碍中国资发。

设工厂 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开内口 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导致经济命脉被控制;日本利用来发资,海军,教育。

赔巨款 严重破坏领土主权;刺激瓜分野心,引起划分实力范围狂潮;祸害延今。

割辽台 危害
内容
21、拓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近代化历程中的三步.请简要指出其在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和贡献.
22、近代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23、抗战时期沦陷区,国统区,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思想有何不同?政权性
(1)政治体制突破-君主政体转民主共和;(2)经济突破-民资发展的春天;(3)思想发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启动政治近代化-主张君主立宪建资制;(2)深入思想近代化-思想启蒙;(3)继续经济近代化-提倡资发.
(1)开启经济近代化-引进西方大生产;(2)军事近代化-海陆军;(3)教育近代化-学堂留学;(4)科技-引入西方科技.
贡献
政治体制
思想解放 科技经济. 重点 近代化突破
推动近代化
近代化开启
地位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项目 资激进派
资革命派
资维新派
派别 空前解放;洗礼,动员,奠基。

普及了共和观念,共和深入人心。

促革命高。

资封首次交锋;首次启蒙,促觉醒。

影响
空前彻底披封。

两期。

重在政治领域批封,忽略文化,土地纲领不彻。

披着封建外衣,和封建思想尚未决裂 特点 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反对专制
愚昧,旧道德和文言文。

… 宣传革命推翻清王朝,民主共和思想,批判保皇谬论。

宣传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抨击了封建信条。

内容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论战 戊戌变法-论战 项目 资产阶级革命
农民运动
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间天国 目标 前者发生于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未产生;后者发生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革命思想传播的时代条件下。

原因
三民主义 天朝田亩 纲领 同盟会-政党 拜上帝教 组织 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领导 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 项目
质各是什么? 参考:
24、抗日三个阶段三种力量相互制约:
25、解放战争的总体发展阶段:
46.7
45.8
47.6
48.9
49.春
50.夏
.
39、资本主义各国是如何解决土地,资金,劳力,市场等问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