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的专业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的专业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的专业介绍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考研阶段对该专业的介绍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对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2. 学科门类:教育学。

3.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全日制研究生学制。

4. 课程类型:理论教育科目。

5. 学分要求:一般为3-4学分。

二、教学内容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内容,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方法。

2. 课程与教学设计:该部分探讨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包括课程理论、教学设计模型、课程评价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论。

3. 教学技能与方法:这一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包括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创新等内容,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三、教学方法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向学生成系统地介绍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理论框架。

2. 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从实践案例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实习、课堂观摩等,提高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理解。

四、职业发展通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专业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职业发展机会:1. 教育研究员:可以从事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改革研究等工作,为教育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2. 教育教学设计师:可以担任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设计师、教学设计师,负责设计和改进教育培训课程,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040102)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Physics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宽广而系统深入的教育学和物理教学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教育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物理教育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硕士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

(2)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4)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敏感性。

(5)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5、主要学习内容: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物理改革与发展研究、物理教学研究、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教育测量与统计、专业英语等。

主要就业去向:大专院校物理教学与科研人员、中学物理教师以及教育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术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1、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该研究方向包括大学普通物理学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粒子物理学教学与教学研究,主要导师有冯杰教授、郭长江副教授、方伟副教授和涂泓副教授等。

(1)主要导师冯杰教授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与研究,研究生大学物理专题研究学位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方法以及在普通物理层面上对现代物理学的量子本质、相对论以及熵的统计解释等进行了系统的思考等。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大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研究方向1.教学原理2.课程原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语文、数学)4. 教师教育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为2-3年,总学分为37至39学分。

系统学习时间约占总课时的60%,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约占40%,教学实习和调查研究各占4周。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即可毕业。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3学分)(三)任意选修课程五、教学实践硕士生进行教学实践必须面向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的工作。

教学实践的形式是:讲授本、专科生课程若干或某个专题,协助主讲教师辅导或答疑,学科教学论理科方向可安排实验教学。

教学实验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时间为四周左右,应至少完成8个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成绩合格者2学分。

六、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形式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等。

一般安排在三、四、五学期,累计时间为四周左右。

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硕士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后,硕士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5篇课程论文(理科教学论文向2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最迟应在第4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模板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模板

第一节教学手段概述
第二节传统物理教学 手段的运用
第三节幻灯、投影、 电视和录像的运用
第四节计算机辅助物 理教学
第五节现代信 息技术与物理
课程的整合
[附]多媒体计 算机演示型教 学案例一则
第一节教学手段概述
一、教学手段的含义 二、教学手段选择的基本依据 三、运用教学手段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二节传统物理教学手段的运用
第一节课程方案
一、课程方案的种类 二、课程方案主要内容
第二节物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含义 二、物理课程标准的构成
第三节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一、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二、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性质 三、中学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四、中学物理课程设计思路 五、中学物理课程目标 六、中学物理课程内容标准 七、中学物理课程实施建议 八、附录部分
这是《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第一节物理实验及其类别
一、物理实验及其方法 二、中学物理实验的分类
第二节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
一、演示实验及其作用 二、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 三、演示实验教学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物理边学边实验的教学
一、边学边实验的特点 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 三、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边学边实验
第四节物理分组实验的教学
一、分组实验的教学要求 二、分组实验的教学基本过程 三、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物理教学研究方法
一、思辨研究法 二、物理教育描述研究法 三、物理教育实验研究法 四、物理教育开发研究法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理论物理、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学科教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理论物理、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学科教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理论物理、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学科教学(物理)、
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和物理学科教学,它是同属于物理教育学下的学硕分类和专硕分类。

一般情况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制是三年,而物理学科教学的学制是两年。

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教育事业当中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规格,可能学科教学的学制会慢慢的演变为三年。

据我所知,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省师范高校已经开始进行了这样的改革。

那么按照“两年”和“三年”的区别,一般人们会选择物理学科教学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

这就造成了一般学生考的方向大都是专硕啊,很少走向学硕。

与之匹配的就是咱们的国家招生规模,更多的是倾向于专硕扩大,而学硕的数量就比较稀少。

物理课程与教学和物理学科教学在就业方向是不存在太大的差别的。

无论是三年制还是二年制,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你的方向与这学校要求匹配,那么对你就业来说就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比如,你的本科是其他方向,最后你要去当物理老师,无论你读的是物理课程与教学和物理学科教学,这都会导致你在就业方向不占优势,因为有的学校要求是去本科,和硕士是一致的。

另外就是,学科教学会有见习和实习的课程安排,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没有这样强制的课程安排。

如果未来的就业目标学校要求你去实习的话,那么想就业的学硕方向的学生,最好是先打听好你未来的目标
中学是什么样子的要求,与之形成匹配主动的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一、概况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是规模特别大的一个硕士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多,目前有文16个全日制的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论原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历史学科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物理学科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论、化学学科教学论、生物学科教学论、科学教育、地理学科教学论、音乐学科教学论、美术学科教学论)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35人以上(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45人以上。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

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外国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课程编号:S0106020702001 课程名称:高等量子力学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学分: 4 周学时 4 总学时:72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生物物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表象理论;2、对称性与守恒律;3、角动量理论;4、形式散射理论;5、二次量子化及其应用;6、路径积分;7、相对论量子力学。

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对量子力学的进一步应用有深入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解决量子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量子力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喀兴林,《高等量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曾谨言,《量子力学》(第三版卷II),科学出版社,2000年;3.徐在新,《高等量子力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填写人:马雷审核人:刘宗华课程编号:S0106020702002课程名称:计算物理课程英文名称:Computational Physics学分: 3 周学时:3(理论授课2+上机1)总学时:54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凝聚态物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绪论;2、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计算;3、电磁场计算(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光栅衍射效率计算);4、物理问题中随机现象的数学模拟方法一蒙特卡罗方法;5、最优化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使学生对计算物理研究的四个过程有一定的理解,注重其中的第一个过程即建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为以后进一步参加计算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数理方法,量子力学,算法语言,数值分析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张开明,顾昌鑫,计算物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2、况蕙孙,蒋伯诚,张树发,计算物理引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秦元勋,张锁春,计算物理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马文淦,张子平,计算物理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陈公宁,沈嘉骥,计算方法导引(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赵伊君,张志杰,原子结构的计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7、潘毓刚,李俊清,祝继康,Xa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8、孔祥谦,有限单元法在传热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9、徐钟济,蒙特卡罗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填写人:沈国土审核人:石旺舟课程编号:S0106020401101课程名称:物理教学论课程英文名称:Physics pedagogy学分: 3 周学时 3 总学时:54学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新课程理念解读2、现代教学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理论与实践3、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4、物理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要求:以现代教学理念为依据,通过对传统教学的反思,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新课程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体验和感悟如何结合教学实际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045105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045105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3年入学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45105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物理)学制:二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该专业方向学术带头人是国内知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樊军辉教授,该领域目前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长期从事物理学教学和相关研究的教授、副教授10余人。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学物理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包括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中学物理学习研究、中学物理奥利匹克竞赛、中学物理科技活动以及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目前在研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

教研课题包括广州市教育局重点教改项目、广州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多项,在研的有:具有天文特长的物理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实践;物理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物理学专业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体验性物理实验平台的构建等。

目前已经出版教材4部,2011年获得广州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连续两届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特别是本领域的硕士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充分体现了教学研究的效果。

为了方便开展教育调查和研究,该方向已经建立了包括省一级学校培正中学在内的多个教学实践基地。

该方向要求教育硕士:加强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加强中学物理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学习、理解和自觉实施物理新课程的理念;在提高学生中学物理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从事中学物理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保证培养质量。

三、培养目标培养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的物理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物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高素质中学物理教师。

学科门类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201

一、学科门类、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要求。

三、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意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1. 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2.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3. 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4.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头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5. 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开发能力;6. 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7. 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四、就业方向能胜任中学或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师、教研人员或其他相近学科的教育工作者,也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

五、修业年限和学位授予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4-6年。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学分,准予毕业;符合文山学院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学时、学分总学时:2400 总学分:150物理学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师范兼非师范类专业)课程类型学期学分分配情况学期学时分配情况总学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学时一二三四五六15 18 18 18 18 18 18 16 15 18 18 18 18 18通识课程必修39 12 11.5 7 7.5 0.5 0.5 714 14 12 8 8选修10 4 4 2 180 4 4 2专业课程必修53 8 10.5 13.510.5 4.5 6 1000 10 11 14 11 5 6 物理教育方向14 3 6 2 3 252 3 6 2 3 应用物理方向14 4 3 4 3 252 4 3 4 3 选修13 2 7 4 254 2 7 5独立实践课程必修21 2 1 2 2 1 1 6 6合计150 22 2329.530.5322916.518.514.5 6 6.5 2400 24 2329303128161814七、主干学科物理学八、专业核心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物理(1)(含理论力学和电动力学)、理论物理(2)(含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Theory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专业简介作为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之一,课程与教学论由课程与教学两个密切相关的部分组成。

其中,课程论研究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论研究怎么教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以课程、教学、学习与评价及其与教师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等。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与教学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寻求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课程建设和开发、各科课程与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

我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学术积淀深厚,在秉承“廉方教学法”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推陈出新,提出了发展性课程评价原理。

同时,基于我国和我省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服务中原崛起、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该学科还尤为关注农村课程与教学改革,业已通过多种形式有力地改善了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实践。

二、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原理2.基础教育改革三、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拥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培养具有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扎实全面的教育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能力,全面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承担课程与教学领域以及学科教学的有关的教学、科研、教育管理工作以及教育社会服务的专门人才。

四、修业年限实行以3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

一年半时间学习硕士学位课程,通过考试。

一年半到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课程设置1、本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含英语和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2、非本专业的研究生须补修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3门,并随本科生考试,考试及格方可具备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湖南师范大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湖南师范大学

40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211040102014 科学教育概论
40 2 2 阅读研讨 考查
211040102015 SPSS 统计软件的运用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案
一、学科简介
物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进入 21 世纪后,本 专业发展迅速,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已完成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和教 育科学研究项目,出版专著或参与教材编写 30 余部。近 5 年来,在《课程教材教法》《大学 物理》《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国高教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育评论》等 CS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现有导师 7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4 人,博士 4 人。 学位点负责人宋善炎教授在中学物理竞赛领域颇有研究,所教学生获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 5 枚、银牌 1 枚,有 3 本物理奥赛书籍成为全国优秀畅销书;刘健智博士是中学物理课程标 准研制和司南版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编写的核心人员,在中学物理新课程领域有较大影响;敖 胜美教授在大学物理问题方面的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熊举峰博士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方面的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本学位点承办了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省物理学会主办的公开刊 物《湖南中学物理》,该刊物在全国中学物理界有较大的影响。二十多年来,本专业培养的 人才中不少在高校工作并继续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工作单位的学术尖子和业务骨干。本专 业与全国大多数高校的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建立了联系,开展了广泛的学术及教学研究 等交流工作。
四、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一)物理教育理论及方法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物理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方法的继 承与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改革比较研 究,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史,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等。学术带头人为宋善炎教授,其他导师有刘 健智博士、敖胜美教授、熊举峰博士。近年来,出版专著 2 部,发表相关论文 50 余篇。 (二)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课程理论、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及其比较研究、物理 教学理论、物理教学方法和模式、物理教学有效性及中学物理课程的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学 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物理新课程研究、物理课程改革比较研究、教学理论研究、物理教学 论、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训练等。学术带头人为宋善炎教授,其他导师有刘健040102013 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课程编号:S0106020702001 课程名称:高等量子力学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学分: 4 周学时 4 总学时:72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生物物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表象理论;2、对称性与守恒律;3、角动量理论;4、形式散射理论;5、二次量子化及其应用;6、路径积分;7、相对论量子力学。

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对量子力学的进一步应用有深入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解决量子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量子力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喀兴林,《高等量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曾谨言,《量子力学》(第三版卷II),科学出版社,2000年;3.徐在新,《高等量子力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填写人:马雷审核人:刘宗华课程编号:S0106020702002课程名称:计算物理课程英文名称:Computational Physics学分: 3 周学时:3(理论授课2+上机1)总学时:54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凝聚态物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绪论;2、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计算;3、电磁场计算(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光栅衍射效率计算);4、物理问题中随机现象的数学模拟方法一蒙特卡罗方法;5、最优化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使学生对计算物理研究的四个过程有一定的理解,注重其中的第一个过程即建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为以后进一步参加计算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数理方法,量子力学,算法语言,数值分析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张开明,顾昌鑫,计算物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2、况蕙孙,蒋伯诚,张树发,计算物理引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秦元勋,张锁春,计算物理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马文淦,张子平,计算物理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陈公宁,沈嘉骥,计算方法导引(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赵伊君,张志杰,原子结构的计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7、潘毓刚,李俊清,祝继康,Xa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8、孔祥谦,有限单元法在传热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9、徐钟济,蒙特卡罗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填写人:沈国土审核人:石旺舟课程编号:S0106020401101课程名称:物理教学论课程英文名称:Physics pedagogy学分: 3 周学时 3 总学时:54学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新课程理念解读2、现代教学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理论与实践3、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4、物理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要求:以现代教学理念为依据,通过对传统教学的反思,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新课程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体验和感悟如何结合教学实际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课程论文(中期和期末各一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育学及学科教学论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教材:物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自然科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文献与资料: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教师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电化教育研究。

填写人:舒信隆审核人:胡炳元课程编号:S0106020401102课程名称:物理教材分析与研究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Physics Textbook学分: 3 周学时 3 总学时:54学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经典力学的基本假设、理论框架建构。

2.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以及在经典力学理论框架中地位。

3.参考系问题以及伽俐略变换中经典时空观。

4.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概念。

4.功概念。

5.势能概念以及势能概念在物理理论中地位。

6.引力场理论。

7.流体模型.8.热学理论构建以经典理论局限性.8.理想气体内部压强形成的微观机制.9非平衡过程.基本要求:理解教学内容,结合文献查阅对普通物理相关专题作深入研究。

考核方式及要求:自选普通物理专题研究小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普通物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4.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赵凯华、罗蔚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5.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赵凯华、罗蔚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2填写人:王世涛审核人:胡炳元课程编号:S0106020401103课程名称: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 of physics experimentation学分: 3 周学时3总学时:54学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四个章内容,即:1.物理实验的各种测量方法分析2..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制作3.物理实验竞赛内容的探索和学生的培养4.物理实验的更新和发展趋势基本要求:1.学会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 2.探索和分析相同参数下的多种测量手段 3.学会设计与制作一些实验的装置 4.探索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多种途径 4.了解国内各高校及一些中学的物理实验的现状及发展的概况.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和实验设计(操作)相结合。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普通物理实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大学物理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2.《研究性物理实验》讲义资料由任课教师编写填写人:宦强审核人:胡炳元课程编号:S0106020401104课程名称:教育信息处理课程英文名称:Treatment for physics education information学分: 3 周学时3总学时:54学时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概率论语数理统计在教育科学中的应用, 内容包括:1.概率及有关定理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3.随机抽样与参数估计4.参数的假设检验5.相关与回归分析6.S — P 表的构成、理论分析7.S — P 表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8.S — P 表的理论发展研究考核方式及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应用教育信息处理理论以论文形式考核。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高等数学及相关基础知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教育信息处理,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年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浙江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3.教育统计学, 王孝玲,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填写人:胡炳元审核人:宦强课程编号:S0106020401105课程名称:高等理论力学课程英文名称:Advenced Classical Mechanics学分: 3 周学时 3 总学时:54学时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采用英语原版教材教学, 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与专业外语上得到提高.教学内容:1. 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2. 变分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3. 刚体的动能和运动方程4. 微振动5. 哈密顿运动方程6. 正则变换和哈密顿雅库比理论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普通物理和理论力学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教材采用美国的英语原版教材: Classical Mechanics参考书目: 理论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填写人:胡炳元审核人:宦强课程编号:S0106020401106课程名称: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学分: 3 周学时3总学时:54学时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2测验的性质、种类和功能3.信度的操作定义及其估计方法.4. 信度的理论.5, 效度的操作定义及其估计方法.6. 效度的理论.7. 测题分析.8. 测验量表和常模.9. 测题的种类及其编写原则.10. 测验编制的步骤和方法.11.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鉴定.基本要求:通过解析具体案例,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考核方式及要求:设计测量量表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普通物理、教育学、教学心理学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教育测量与评价,黄光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2.教育测量,王孝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填写人:王世涛审核人:胡炳元课程编号:S0106020401107课程名称:现代教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heory学分: 3 周学时 3 总学时:54学时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学习与学习理论简介;2.早期学习理论(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巴甫洛夫条件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等);3.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理论、加涅学习条件理论等、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4.信息加工学习理论;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6.学习理论成果在物理教学中应用。

考核方式及要求:撰写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教育心理学、物理教学论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施良方著:《学习论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填写人:陈刚审核人:胡炳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