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蛋白C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3f439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8.png)
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朱凯锐;赵航【摘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L/ARDS)是临床上的危重症,死亡率能达到40%-60%,当前仍无特效疗法.治疗药物和方法的研究都基于对ALI/ARDS 发病机制的深刻认知,本文总结归纳了ALL/ARDS的机制研究,希望能为ALL/ARDS 治疗药物和方法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19【总页数】4页(P2872-2874,2925)【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凋亡机制;炎症机制【作者】朱凯锐;赵航【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杭州市310000;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杭州市3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8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的ICU患者脓毒症后的常见并发症。
1994年,ARDS的美国—欧洲共识会议(AECC)发表了一份关于定义、机制,相关结果和临床试验协调的声明试图描绘以及指导治疗,然而,由于适用于ALI和ARDS定义标准重叠,特别关于低氧水平和成像解释,仍然存在一些混乱[1]。
2012年,ARDS的柏林定义发表,强调了基于低氧血症的程度对ARDS 3个分类,轻度,中度和重度。
ALI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报告了存活率的改善,主要是由于实施新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和药物治疗。
即便如此,仍然需要使用多种方法(生物,基因组和遗传)的持续研究工作,以提供ALI清楚的基础病理生理机制。
本文将重点阐述ALI机制研究进展。
1 病理学特征1.1 发病机制 ALI/ARDS的常见原因是败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肺源性的严重败血症)、外伤、误吸、多次输血、急性胰腺炎、吸入性损伤和某些类型的药物毒性。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是临床ALI的主要病理学相关特征。
该过程的组织学表征在早期渗透或早期损伤阶段中发生,经过增生或组织化阶段,最后进入愈合或消退阶段[2]。
氧化应激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_
![氧化应激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_](https://img.taocdn.com/s3/m/023cb9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c.png)
ALI及 ARDS 发病机 制 较 为 复 杂。 近 些 年, 有 关 氧 化 应 激
(
supe
r
ox
i
ded
i
smu
t
a
s
e,SOD)、 谷 胱 甘 肽 还 原 酶、 谷 胱 甘
激对 ALI的 发 生 有 着 重 要 作 用 [1]。 本 文 拟 就 氧 化 应 激 在
一类为非酶类的抗氧化活性物质, 如 维 生 素 C、 转 铁 蛋 白、
ox
i
de, H2O2 )、羟自 由 基 等。RNS 则 主 要 有
现与 ALI相关的脂多糖、 细 胞 因 子、 趋 化 因 子、 补 体 片 段
ROS 系 统 包 括 超 氧 阴 离 子 (O2· )、 过 氧 化 氢
DOI10 3760 cmaji
s
sn 1673
436X 2018 11 012
· 866 ·
国际呼吸杂志 2018 年 6 月第 38 卷第 11 期 I
n
tJRe
sp
i
r,
June2018,
Vo
l.
38,
No.
11
·综
述·
氧化应激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程浩
宋立成
【摘要】
韩志海
氧化应激概念最先产生于人类 对 于 衰 老 的 认 识。近 年 来,研 究 发 现 氧 化 应 激 在 急 性 肺
r
i
i
no
fox
i
da
t
i
ves
t
r
e
s
st
heme
chan
i
smo
fl
ungi
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乳酸水平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乳酸水平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f37f1e5f0e7cd1842536ee.png)
潘 佳佳 。 刘微 丽
( 州市第一 人民医院重症 医学科 , 苏 扬州 扬 江 2 50 ) 20 9
【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 u) A 患者急 性期 血浆乳 酸水平与 炎症反应标志物c 反应蛋白 C 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4 (R) 对3 例
符合 A 诊 断标 准的患者 于人 院时 、 院后第 2 u 入 天和第 5天早晨 抽取桡动脉血 和肘静脉血 各 8m, l测定 血浆乳 酸、R , C P 并设健康对 照组。 结
果: 血浆乳酸水平 、 R 水平在实相监测点均 同步升高 , CP 与对照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O 0 或 P< .5 ; P< .1 O 0 ) 血浆乳酸水平与 C P R 呈正相关 ( P
< .1 ; 00 )器官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浆乳酸水平、R C P水平高于器官功能正常患者( 00 ) P< .5 。结 论 : 本研究证实 A 病情进展 及预后与血浆 乳 u
【 bt c】 O jcv :onei t t li si bten ocn ao op s aate n r r cv ( R )n A s at r bet eT vsg eh rao h w e nettn f l m c tad e m C—e te C P i i i ta ee tn p e c ri a l a s u ai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与高通气量高氧肺损伤研究进展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与高通气量高氧肺损伤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906ae8524de518964b7d51.png)
3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25C HI NA FORE I GN ME DI C AL T REATME NT 综述随着对高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不断深入,发现高通气量和高氧在造成肺损伤方面占有同等地位,更甚至前者超过后者。
研究发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 itogen a ctiv at ed pr ote in kina se,MA P Ks)在高通气量高氧肺损伤及机体保护反应的细胞内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1MAPK s 信号转导通路M A P K s 是细胞外多种刺激传向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的交汇点,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生存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行为。
2MAPKs 信号转导通路介导高通气量高氧下肺损伤高氧高通气量中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上调,MIP-2(macropha ge inflammatory protein-2),AP-1(activator pr otein-1)有关。
Li-F u Li 等分别在通气1h 、5h ,测量了MIP -2mR NA 的表达,AP -1的激活,MI P -2蛋白产物,微血管通透性。
发现这些项在高氧通气量30m L /k g 与其他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加。
单纯的高氧在IL-8和MIP -2的产生中起到很小的作用。
2.1在通气量30mL/kg 的空气和高氧时对于JNK 1或者JNK 2位点纯合子的破坏都有显著的减少,说明在MAPK 通路的活化中可能需要JNK 1和JNK 2顺次激活。
高氧增加高流量时JNK 和ER K1/2的磷酸化蛋白,但对于非磷酸化蛋白没有明显影响。
JNK 1和JNK 2的磷酸化都有减少在JNK 1敲出的小鼠和JNK 1缺失JNK 2完整的小鼠。
而且每个基因都可以通过交叉互换表达出JNK 的不同形式,这就导致JNK2表达代偿减少。
2.2将小鼠提前经ERK 1/2抑制剂(PD98059)处理后分别暴露在高通气量(30mL/kg)的空气和高氧的ERK 1/2的激活。
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c63b8db84ae45c3a358cb1.png)
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显示氧化损伤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对近年来的ALI的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急性肺損伤(ALI);氧化应激;氧自由基;抗氧化剂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therapy in disease of acute lung injuryXu Lin Yan1,Li Wen Pu2(1 Nanhua University,Hengyang,Hunan 421001 P.R.China;2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angsha,Hunan 410005 P.R.China )Abstract:Acute lung injury (ALI)is a common diseases in respiratory system,of which the pathogenesis is not clear.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show that oxidative dama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ease .In this article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therapy in disease of acute lung injury in recent years is to be reviewed.Key Words:acute lung injury (ALI);oxidative;oxygen free radical(OFR);antioxidants.急性肺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系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其临床特征包括呼吸窘迫,肺动脉高压,进行性低氧血症,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我国急性肺损伤_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我国急性肺损伤_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5b6888471fe910ef12df8e0.png)
·综述·我国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宋振举1,2,白春学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a.呼吸科;b.急诊科,上海200032)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识别码:C文章编号:1673-6087(2010)06-0496-04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呼吸和危重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近年,我国医学工作者在ALI/ARDS实验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现就ALI/ARDS的临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综述如下。
我国ALI/ARDS流行病学研究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对ALI/ARDS的诊断标准颁布后,有关ALI/ARDS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间ALI/ARDS的流行病学结果存在着较大差异。
为了解ALI/ ARDS流行病学现状,我国于2002年和2003年开展了2项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2002年白春学和孙波教授牵头率先开展成人ALI/ARDS流行病学研究,对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入住上海市11所三级甲等医院14个重症监护病房(ICU)年龄≥15岁的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1年中14个ICU共收治5320例危重患者,其中ALI和ARDS患者108例,发病率为2%,平均年龄58.8岁,内源性ALI/ARDS 为38.0%,外源性为62.0%,最常见的原发病为肺炎和脓毒症;ALI/ARDS的住院病死率及90d病死率分别为68.5%和70.4%[1]。
2004年张淑文课题组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至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医院ICU中ALI/ARDS 患者的病因、病死率以及影响因素。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占利民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占利民](https://img.taocdn.com/s3/m/9d682dd550e2524de5187e83.png)
通讯作者:方林森,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脓毒症致脏器功能损害的研究,E -m a i l :f a n g l i n s e n @g m a i l .c o m◎小专论◎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占利民,方林森,胡德林,余又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安徽合肥 230022)摘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L I /A R D S )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病因多、影响因素复杂、救治困难,病死率高。
脓毒症是危重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引起A L I /A R D S 的最常见的病因,尽管对脓毒症致A L I /A R D S 的机制研究较多,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就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制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i n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i n d u c e d b y s e p s i sZ H A NL i -m i n ,F A N GL i n -s e n ,H u D e -l i n ,Y UY o u -x i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B u r n s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A n h u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 e f e i 23002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A L I /A R D S )i s c o m m o na m o n g s e v e r e d i s e a s e s i nc l i n i c .D e s p i t e p r o -g r e s s i nt r e a t m e n t ,i t i s c a u s e d b ym o r e e t i o l o g y w i t h h i g hm o r t a l i t y .S e p s i s i s t h e m a i nc a u s eo f d e a t h i n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a s w e l l a s b e i n g t h e m a i n c a u s e o f A L I .A l t h o u g h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m e c h a n i s mi n A L I /A R D S h a s b e e n s t u d i e d m o r e ,w e y e t c a n n o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t s e x a c t m e c h a n i s m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w e w i l l e x p a t i a t e t h e m e c h a n i s mo f A L I i n d u c e d b y s e p s i s .K e yw o r d s :s e p s i s ;a c u t e l u n gi n j u r y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m e c h a n i s m 脓毒症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临床过程,又是危重患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死亡生物学标记物在急性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死亡生物学标记物在急性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d6dcc9351e79b8968022620.png)
的各种肺 内外致 病 因素导 致急 性 、 进行 性 的呼 吸衰 竭。A u 和AD R S具有性质相同但程 度不 同的病理 生理 改变 , 是疾 病 过程 中的两个 不同的阶段 , 主要是 根据 缺氧的严 重程度 来 区 别 。诊断 A 的氧 合指 数 ( u 动脉 血氧 分 压/ 吸氧浓 度 , a PO/ FO ) 0 P (0 mH ) 而 A D i 2  ̄4 k a 3 0m g , R S的氧合 指 数 P O / i2 a 2FO
肺泡 腔 , 引起肺泡水肿 。由于上皮 屏障 的破 坏使得 肺泡 表面
活性物质减少或活性 降低 , 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 , 功能残气量
小
结
肺科杂志 ,0 6 I ( ):4 . 2 0 , I2 2 2
4 李佩竹 , 陶曙 , 康丽娟 , 糖尿病 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问题的循证 等.
护理. 护理学报 ,0 7 1 ( ):9—5 . 2 0 ,4 4 4 1
急性肺损伤 (ct ln jr, u) aue u giuyA 和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 n
征 ( ct rsi t yds essn r e A D ) 由心 源 性 以 外 aue epr 0 irs ydo , R S 是 ar t m
A 的发病率 目前还 未能精 确知 晓 , U 最近 根据美 国重症 监护病房 (C ) 床的利 用率统 计推 测 , IU 病 其发 病率 每年 大约 为2 2—6/ 0 00 。A 主要 的致 病 原 因包 括 脓 毒症 , 4 10 0 U 肺 炎, 直接 吸人性 的肺 损伤 , 胃内容物 的吸入 , 溺水 , 肺部创 伤及 再灌 注 的肺 水肿 。尽管在 过去 的十 年 内对 A 的认识 有 u
≤2 . k a 2 0m Hg , 以 从 A 发 展 到 A D 67 P ( 0 m ) 所 U R S的 时 间 短
表皮生长因子类蛋白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类蛋白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696542a5e9856a561260be.png)
子在肺组织发生急性损伤后大量表达,且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EGF 类蛋白包括EGF、双调蛋白、转化
生长因子α、细胞调节素、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上皮调节蛋白以及神经调节蛋白,分析其在ALI 损伤、修复与
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和功能效应,可为ARDS 的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皮生长因子类蛋白;急性肺损伤;肺修复;肺纤维化
当内毒素、病毒感染、博来霉素等诱发ALI 后, 肺内Areg 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2 ~4]。这说明在ALI 急性期,Areg 表达上调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的研究
织修复的功能。 在修复晚期,肺内Areg 的表达逐渐恢复至基线
水平[7]。然而,Areg 反应过度很可能会使肺组织出 现纤维化。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敲除 Areg 基因能够明显减轻小鼠肺纤维化程度[8];哮喘 患者肺中肥大细胞所分泌的Areg,能促进肺纤维细 胞的增殖[9]。而当Areg 表达下调,与肺纤维化相关 的质反转应化,(如ECTMG)F相β关1 介基导因的的纤表维达细均胞被增明殖显和抑内制皮[10间]。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在博来霉素所致的ALI 中,间断 给予Areg 能够减少肺组织内的胶原含量,抑制纤维 化发生。由此可见,Areg 对肺纤维化的作用有矛盾
何精准调控Areg 对不同细胞的作用效果,仍是一个 损伤时促进损伤,而恢复时促进恢复。但是,也有实
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验给出了矛盾的结果。Nethery 等[12]研究发现,在
目前,Areg 在肺损伤中的研究仅限于动物与细 博来霉素引发的ALI 模型中,抑制NRG1 信号能减
胞实验,尚未推广至临床应用。Areg 能够减轻肺部 轻肺损伤程度,提高生存率,说明NRG1 在ALI 中
急性肺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c1ade15fc4ffe473368ab79.png)
rao ta p w ru to o tt n d tci J .Ci ed u: o efl o lfr muai eet n[ ] l o o n
Ch m , 0 4, 0 1 ) 1 6 — 9 5 e 20 5 ( 1 :9 31 6 .
c a -emiaigihbtr[ ] Po alA a c US h i tr nt ii sJ . rcN t cd Si A, n n n o
DN mi o ra [] S i c ,9 52 0 5 3 ) 4 74 0 A c aryJ . ce e1 9 ,7 ( 2 5 :6—7 . r - n
3 Krc a J M ir c is ik L . co hp ,mira r y ,bo hp a d a o co ra s ic is n n n -
维普资讯
38 9
检 验 医学 与临 床 2 0 年 5月 第 4卷 第 5期 07
L bMe l , y20 , l ,N a dC i Ma 0 7 Vo 4 o5 n
2 S h n , h ln D, vsRW , ta. a t aiemo i — c e a M S ao Da i e 1Qu n i t n t t v o
pe e n ls t h lwMer T sse [ ] l l d a a i wi te Fo x ys h ti ytm J .Ci x n
Ch m , 9 7 4 ( ) 1 4 — 7 6 e 19 ,3 9 :7 915 .
6 U g zo i o z l LA. u tp e s a s wi l o e c n c o e d M l lx a s y t f r s e t mir b a i h u
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肺损伤/ARDS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
![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肺损伤/ARDS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6bb3828192e45361066f5a2.png)
发病在 3 内的 AC 患 者共 9 d之 I 5例 , 5 男 6例 , 3 女 9例 , 年 龄 4 ~ 3岁 , 17 平均 ( 57±59 岁 ; 中单 纯 A I 6 5. .) 其 C 组 8例 ,
C反应蛋 白质
00 )见 表 1 .1 , 。
动脉 粥样硬化 是导 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的基础 , 大量 的基础研究证 实炎症在 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 发展 中起着 重 要的作用。血清 C反应蛋 白( R ) 为一种 炎症标志物与动 C P作 脉粥样硬化有着 十分密切 的关 系 , 在动脉粥样斑块 中有 C P R 的沉积 , 这一点已被 T r w k 等Ⅲ oz si 的研究证实 。急性脑梗死 e 患者 ( C ) A I血清超 敏 C P h— R ) R (s c P 水平增 高 , 不同病 因的 但 脑梗死患者血清 h— R s C P水平增高 的程度不同。本研究 旨在
维普资讯
天津 医药 20 年 3 08 月第 3 卷第 3 6 期
2 7 2
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肺损伤/R S患者血清 h— R A D sC P水平 的变化 I t
汪皖 君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病
临 论 床 丛
张
涛
于长 申
呼吸窘迫综合 征 , 人
1 检测方法 . 2
AI C 患者于入院第 2天清晨 , 康体检者清 健
晨 空腹抽取静脉 血 3mL 注入 乙二胺 四乙酸( D A) 凝管 , ET 抗 中, 室温下静置 05 1 .— 离心 , 离血清 , 2 h后 分 一 0℃冰箱保存 , 定期分批检测。 采用免疫透射 比浊法用德国 B rse 全 自 Npop c
肺表面活性蛋白A,D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时变化的研究
![肺表面活性蛋白A,D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时变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4bf25c40508763231121217.png)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 比, L 时肺 组织 S — 、 PD的 变化在最初 的 1 A l PA S — 2h内无 明显 变化( P>0 5 。 PA从 2 . )s — 0 4h至 4 8h上升
A s at bet e T t yt mpr hne f PA adS — eer t eo ct l giuyi ue yl p ya— bt c:O jc v os d et o lcagso S — n P D i t ays g f ue u jr n cdb i d se r i u h e a nh l a a n n d o p —
肺 表 面活 性 蛋 白 A, D在 内毒 素 急- 1 损 伤 时变 化 的研 究 I1  ̄5
舒 林 华 , 克伦 , 魏 尚云 晓 , 红 敏 吴
( 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盛京医院儿科 ,沈 阳 10 0 ) 10 4
摘要 : 目的 探索急性肺损 伤( L ) A I 时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 A, S — 、P D) D(PA S — 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 。 方法 10只 s 1 D幼鼠被 随机 分 为正常对照组和 A 组 ( l L 每组分 6个亚组 ) 腹腔 内注射 脂多糖 (P ) 。 L S 建立 A 模 型, l L 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P L S及生
( P<0 1 , 3 最 高值 ( . + .0 P<00 )7 降 至 最低 点 (.7 05 , . )于 6h达 0 69 08 , 4 .1 ,2h下 38 ̄ . P<0 1 。 PD 4 最低 点 (.2 01 , 0 , ) S — 8h达 0 09  ̄ .1P <0 1o 结 论 肺 组 织 S — S — . 0 PA、PD在 L S诱 导 的 A 中的 变化 呈 时 间依 赖性 。 S — P U PD的 变化 与 病 情 变化 关 系更 为 密切 ,PD S —
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进展
![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3efde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e.png)
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进展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ICU最常见的急危重症,是一种以失控炎症反应为根本发病原因,以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以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
由于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技术的进展,尤其是近十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推广,ALI的病死率已显著下降,但仍高达30%-40%[2]。
规范化的机械通气策略、创新性的药物治疗以及细胞疗法应当是进一步改善ALI患者预后的希望所在,也是目前ALI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
1 ALI机械通气治疗的进展机械通气是ALI患者最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但与之相关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等并发症也显著影响AL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在维持足够气体交换的同时尽量避免机械通气的不良反应,一直是重症医师面临的两难困境。
近年来得益于小潮气量和限制平台压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推广,ALI病死率已显著下降,而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更是进一步缩短了ALI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
然而之后的一系列机械通气技术(如俯卧位通气,高频振荡通气等)和呼吸支持手段(如吸入NO,高PEEP等)的临床研究结果却令人失望,均未能得到进一步改善ALI患者预后的结论。
因此近期针对严重ARDS患者治疗策略的进展颇为引人注目。
严重ARDS通常是指由于严重的肺内分流和(或)死腔以及肺顺应性的显著下降,导致常规机械通气难以奏效的ARDS 患者。
对该类患者往往需要使用所谓“抢救性治疗”措施。
但由于对严重ARDS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抢救性治疗措施的种类繁多及疗效的不确切和规范化诊疗流程的缺失,使得严重ARDS的诊疗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难题,导致其病死率长期居高不下。
基于上述原因,2010年Matthay等从现有资料、指南推荐和临床实施经验等角度总结归纳了严重ARDS 治疗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其目的在于统一严重ARDS的诊断标准、明确各种“抢救性治疗”措施的适应症及潜在风险,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严重ARDS的规范化诊疗方案[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a0195d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4.png)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进展杨艺【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危重症,呼吸支持治疗是 ARDS 的基础治疗方案,在呼吸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用药,控制过度全身性炎症反应,促进促炎/抗炎平衡的恢复,对治疗 ARDS 至关重要。
ARDS 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炎治疗(糖皮质激素、他汀类药)、抗氧化治疗(N-乙酰半胱氨酸、维生素类及氨溴索)、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血管活性药物(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 E1)、重组人活性蛋白 C、干细胞治疗等。
综合考虑多种病理机制,联合多种药物,或药物与非药物干预联合应用是目前较为公认的 ARDS 治疗方向。
%Respiration supporting is considered as a basic treatment fo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DRS),and addi-tional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balance proinflammatory /an-ti-inflammatory.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ARDS include anti -inflammation thearpy (glucocorticoid and statins),antioxidant ther-apy (n -acetylcysteine,vitamins and ambroxol),endogenous pulmonary surfactant (PS)replacement therapy,vasoactive agents therapy (nitric oxide and prostaglandin E1 ),recombinant human activated protein C and stem cell treatment.Given the variety of pathological mechanism,the multi-drug regimens,drug combined non -drug treatment are recognized as direction of treatment for ARDS.【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3【总页数】4页(P443-446)【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损伤【作者】杨艺【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西百色 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危重症,主要临床特征为低氧血症及双肺浸润性阴影,由多种因素引发肺泡-毛细血管损伤,患者发生高通透性肺水肿,导致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病死率较高[1-3]。
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
![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64fb296f01dc281e43af05b.png)
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摘要】急性肺损伤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损伤,造成肺泡水肿,导致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
在儿童时期经常患有该病。
小儿急性肺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能够造成弥漫性肺泡水肿,使呼吸功能出现障碍,病情轻者则就会影响患儿正常的生活,严重者能够危害生命安全。
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
【关键词】小儿急性肺损伤;研究现状;治疗效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再加上经济发展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人们患有各种疾病的机率在不断上升,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在儿童时期常见病之一就是急性肺损伤,严重的能够损害到生命。
临床上多种疾病都能够引发该病,比如肺炎、严重脓毒症等[1]。
主要是通过正位X线胸片显示双肺均有斑片状阴影或者是急性发作性呼吸衰竭,因此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1小儿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1.1小儿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急性肺损伤病理特点是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及肺不张等,是一种炎症综合征。
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导致儿童患有急性肺损伤因素可能是感染、创伤、中毒等。
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肺泡上皮细胞出现死亡。
而一部分研究认为,导致儿童患有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机制是炎症反应失控、炎症反应细胞被激活、细胞释放失衡等[2]。
1.2小儿急性肺损伤的表现患儿的早期症状仅仅局限于肺部,当患儿的后期表现症状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口唇明显紫绀,心动过快,气促等,呼吸频率加快至30~50次/min,并且常规给氧方式无法缓解。
而患儿的肺部体征常常表现出肺部呼吸音增强,有时可闻及哮鸣音。
2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细胞内Ca2+浓度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由于在该病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导致细胞兴奋,使Ca2+浓度升高,让细胞出现死亡,并为后期的间接损伤创造一定条件。
间接造成损伤的结果就是让患儿出现脓毒血症、肺部以外的严重损伤等[3]。
2.1治疗事项小儿急性肺损伤在治疗时主要治疗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肺损伤;(2)减轻肺水肿;(3)改善患儿的通气;(4)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5)修复肺损伤;(6)缩短患儿的病程。
急性肺损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
![急性肺损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ca9093a5a8102d276a22fdc.png)
性健康状况评估 Ⅱ( P C EI 和全身炎症反应 AAH I )
综合征( IS ) 分 ( S P评 R 各参数取 2 h内最差值) 4 。 SR 的评分标准 : IS ①体温 > 8C < 6 ②心率 3  ̄或 3 %;
> 0次/ i; 呼 吸 > 0次/ i 9 a rn ③ 2 mn或二氧 化碳分 压
< 2 m g④外周血 白细胞计数 > 2×1 L或 3m H ; 1 0/ <4 × 1 /L 或幼稚红 细胞 > .0 0’ 0 1 。存在其 中 1
,
项为 1 , SR 严重程度分为 1 分 将 IS 4分。
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09年第 2 卷第 1 J r a i ne i( e c ic ) 20 3 期[o aoX n n Uirt M d aS e e ] u l fing vs n y il cn s
高 敏 c反 应 蛋 白 ( i esi — ate 一 hg s iv Cr c v h n te e i po i ,sC P 有助 于急 性肺 损 伤 ( u) 染 的 rtn h—R ) e A 感
瘤、 内分 泌 、 血液 系统 等疾 病 。 12 检 测方 法 .
早期诊断。本研究对 5 3例 A 进行 多时间点观 u
更有效、 更安全地控制高血糖 , 缩短病人住院 1的 3
目的 。
( 收稿 日期 :081 .5 2 0 .21 )
急 性 肺 损伤 患者 高敏 C- 反应 蛋 白改变 的 临床 意义
赵 爱玲
( 三都县鹏城 民族 医院内科, 贵州 三都 5 80 ) 5 10
中图分类号 : 53 R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8 6 5 20 O -0 8 3 10 - 3 (09) 1 2 - 0 0 0
C反应蛋白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C反应蛋白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72ddfe3aeaad1f347933f0e.png)
的值 最 高 , 使用抗菌 药物 后 , C R P呈 下 降 趋 势 , 当使 用 抗 菌 药
物3 d后 , C R P明 显 下 降 , 但 此 刻 WB C、 E S R、 T无 明显 改 变, 而患者 出院前这四者均恢 复正 常 , 证明 C R P能 更 加 敏 感 地 反 映C OP D 患 者 在 应 用 抗 菌 药 物 治 疗 过 程 中 的效 果 l 】 。 wa 1 t e r 等[ = 1 l _ 研 究发现血清 C R P每 增 高 1 个标 准差浓度 , 第 1 秒 用 力 呼气 容 积 ( F E V1 ) 相应 降低 4 6 mI , 提示 C OP D 患
国际检 验医学 杂志 2 0 1 4 年 3月第 3 5卷第 6期
I n t J L a b Me d , Ma r c h 2 0 1 4 , V o 1 . 3 5 , N o . 6
・
71 9 ・
・
综
述 ・
C反应 蛋 白及 其在 肺 部 疾病 中的研 究进 展
1 C R P的 生 物 学 特 性
阐明, 已知气道及全身炎症 反应均 与 C O P D的发病 密切相关 ,
多种炎症标 志物 共同参 与 了 C OP D 的发生发 展 , C RP作 为 急
性 时相 反应 蛋 白的 一 种 亦 参 与 了 C OP D 的 发展 。
Ga n等 l 8 ] 发现 , C OP D患者 具有 全身 的炎 症反 应 , 相 比 健 康 对 照组 , C O P D患 者 稳 定 期 和 急 性 加 重 期 血 清 C RP水 平 均
升高, C R P是 C O P D全 身 炎 症 反 应 持 续 高水 平 的 一个 指标 。
C反应蛋白在急性肺炎中的诊断意义
![C反应蛋白在急性肺炎中的诊断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b42250279563c1ec4da7107.png)
肺炎或流感杆菌肺 炎发病 时, 白细胞 总数不升高或降低 , 使得传
统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受 到影 响。
肺炎 的临床表现 , 患者 出现食欲下 降、 吐、 部分 呕 腹泻 、 烦躁 、 嗜
睡、 皮肤 皮疹 等症 状。x线胸 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强 , 自细胞总数
及 中性粒细胞百分 比升高 。另选 择 10 8 例无呼吸系统疾病或感
染性疾病 的患 者作 为 对 照组
岁, 平均年龄( 8 0±1 . ) 7. 3 2 岁。治疗 前两 组患 者 的年 龄 、 性别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 .5 , P 0 0 ) 具有 可比性 。
32 近年来关于 C R的研究 c反应 蛋 白是肝脏 合成 的非 特 . P 异性急性时相蛋 白, Tl r F a c 在 13 由 ie 和 nni l s 9 0年在研究肺炎链
12 R . C P检测 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用大环 内酯类药物治疗 , 分
别于人 院后 当天、 d采取 静脉血 , 7 测量 血清 C P R 。检 测仪 器采
用美 国 Bc m n公司生产的全 自动免 疫分析仪 , ek a 试剂 盒为上 海
捷 门生物技术公 司生产 ,l CI P大于 8 / mgL为 阳性 。 13 统计处理方 法 . 采用 S S 30统计 软件进行分析 , 量 P S1. 计 资料 以( ±s 表示 , ) 两组均数 比较采 用成组设计 t 验 , 疗 检 治
的 比例与受 到感 染 的程度呈 正 比。由于 C P受 性别 、 R 年龄 、 饮
食等混 杂因素影 响较 小 , 操作简 单 , 检测 快速 , 所需 血液 标本量 少, 即使在 WB 血沉等指 标正 常时 , R C、 C P仍 可能表 现为 阳性 。 故近年来在 实验室检查方面得到 了广泛 的使 用 , C P的生物 对 R
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31406cf5335a8102d2202d.png)
钙依 赖 方式结 合 微生 物糖 基 。一 个单 位 s P—A相 对
分子 质 量 为 2 3 k a P—A 的一 级 结 构 由 N端 8~ 6 D 。S 区、 糖识 别域 ( R 、 区 和胶 原 样 区 ( L 4部 分 C D) 颈 C R)
研 究表 明先 天性 或 继 发性 肺 表 面 活 性 物 质 质 或量 的
、
表面 活性 物质 的生 物学特 性
1 表 面 活性物 质 的基 本 结构 : 表面 活性 物质 的 . 肺
结 构在不 同种 属 间 非 常 类 似 , 括 约 9 % 的 磷 脂 和 包 0 1 %的表 面活 性 蛋 白。磷 脂 的 主 要成 分 是 磷 脂 酰 胆 0 碱 , 中 二 饱 和 酯 酰 卵 磷 脂 ( iam t 1h sht y. 其 dp l i yp 0p a d 1 0 i
异 常 是 急 性 肺 损 伤 ( c t ln n r ,A I / aue u gi uy L ) 急性 呼 j
吸窘 迫 综 合 征 ( c t rsi t irs sn rm s aue epr o ds es ydo e 。 ar y t
A D ) 要 的发病 机 制 之 一 。 近年 来 随 着 对 肺 表 面 R S重
脂, 具有 直 接降低 表 面张力 功能 。此 外还 有其 他 的磷 脂 形 式 , 磷脂 酰 甘 油 , 如 磷脂 酰 肌 醇 , 脂 酰 乙醇 胺 , 磷 磷脂 酰丝 氨酸 和鞘 磷 脂 磷酸 二酯 酶 等 一 些 小 分 子磷 脂 和 中性脂 质 。磷 脂 酰胆 碱 由肺 泡 Ⅱ型 上 皮 细 胞 在 内质 网 内合 成 , 而后 通过 高尔基 体转 运 到板 层体 内贮 存 。在板 层体 内卵 磷 脂 与表 面 活性 蛋 白结 合 成 双 分 子层 后 以胞外 分泌形 式 分泌 到肺 泡腔 中 , 成有 一 定 形 规律 的管 状结 构 (u ua yl , M, 髓 体 ) 布 于 tb lrm e n T 管 i 分 气 一液交 界 面 , 持 肺 泡 形 态 的稳 定 。随 着 呼 吸 运 维 动 , 些 T 在 肺 泡 内可形 成 更 小 的囊 泡 状 物 质 , 这 M 被 Ⅱ型肺 泡上 皮细胞 重 新 摄 取 参 加再 循 环 或被 巨 噬细
高原缺氧复合化学物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高原缺氧复合化学物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3c316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8.png)
高原缺氧复合化学物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王玲【摘要】我国高原地区幅员辽阔,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而且大多是边疆重要战略地区,居住在高原地区人口约为700万,开展高原军事毒理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低压低氧是高原地区特有的大气环境,对人体功能影响明显.人从平原快速进入到高原地区,不仅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生理、生化功能也会出现异常.缺少适应性训练的人员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还可能出现高原病,如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在高原环境下遭受化学中毒,有机化学毒剂进入机体后,机体将受到"缺氧"和"中毒"两重因素的打击,而肺脏是人体最容易遭受这两种打击的器官,加之低压缺氧可以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加重中毒造成的急性肺损伤,致使肺部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以下对此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28)012【总页数】3页(P1124-1126)【关键词】高原病;缺氧;化学物中毒;肺损伤【作者】王玲【作者单位】471031河南洛阳,150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35.6;R569我国高原地区幅员辽阔,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而且大多是边疆重要战略地区,居住在高原地区人口约为700万,开展高原军事毒理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低压低氧是高原地区特有的大气环境,对人体功能影响明显。
人从平原快速进入到高原地区,不仅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生理、生化功能也会出现异常。
缺少适应性训练的人员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还可能出现高原病,如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在高原环境下遭受化学中毒,有机化学毒剂进入机体后,机体将受到“缺氧”和“中毒”两重因素的打击,而肺脏是人体最容易遭受这两种打击的器官,加之低压缺氧可以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加重中毒造成的急性肺损伤,致使肺部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以下对此作一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0・惫忠毒。
荒篓怒恳慧j20∞,Dec汹c6,:5∞一543JSoutheastUniv(MedSciEdi)一…’u。
’一。
、V7。
…一。
一活化蛋白C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方磊,刘志勇(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09)[关键词]活化蛋白c;急性肺损伤;器官保护;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6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卜6264(2009)06一0540’04急性肺损伤(Au)是临床上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患者住院时问延长和重症患者院内死亡,其治疗策略的研究~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近年的研究发现,机体受到内、外源性打击后,凝血系统和炎症系统的过度活化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处于核心位置,两者相互作用,促进了Au的发生。
活化蛋白c(activ砒edproteinc,APC)是天然的抗凝物质,并兼有多种细胞保护作用,已经用于重症脓毒血症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该类患者的死亡率。
现对APc抗Au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AU发生的相关机制AU的特征是多种系统或肺部创伤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非心源性肺水肿,临床表现出难以纠正的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常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支持。
其简单定义为:(1)急性起病,一般短于7d;(2)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Pa02/FiO:<300,若Pa02/Fi02<200则为ALI的极端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胸部正位x线摄片可见弥漫性双侧肺浸润伴肺水肿(呈斑片状,不对称,可伴有胸腔积液);(4)无左房压升高,肺动脉契压(PA聊)<18哪Hg…(1mmHg=O.133kPa)。
导致ALI的常见原因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重症脓毒血症、急性肺栓塞后溶栓、肺移植再灌注、重症急性胰腺炎、心肌及胃肠道等的缺血与再灌注等。
如体外循环手术后引起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补体系统过度激活,白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成分的活化并相互作用,加上全身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将发生sIRs【2‘3J。
sIRs导致的Au发生率很高,疾病谱从轻度的呼吸困难到严重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中ARDs占2%左右,但死亡率可高达50%。
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近期的死亡率降至35%一40%,但仍有约20%的病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48h以上‘引。
Au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为:全身炎症和凝血级联反应的过度放大,内皮和炎症细胞过度激活并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补体降解产物、蛋白水解酶、活性氧族等,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坏死以及屏障功能障碍,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溶质和细胞成分迁移至肺间质和(或)肺泡腔,产生肺水肿”J。
2APC的产生与活化APC是一种内源性抗凝蛋白,具有维生素K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
正常情况下其在血液循环中主要以前体蛋白质C(proteinC,PC)的形式存在,主要由肝脏合成,而内皮细胞、角质细胞和一些血源性细胞也可以产生PC【6J。
PC在循环中的含量为70nm0卜L~。
而APc的浓度则更低,为40pmo卜L~。
PC经凝血酶‘凝血调节蛋白(tllron山in-t}lrombo.modulin,T。
TM)复合物剪切而活化产生APC【7J。
当凝血级联反应激活后,将凝血酶原转化成凝血酶(T),T作为促凝的血浆蛋白酶,水解纤维蛋白原产生纤维蛋白,进而导致血栓形成。
过量的T产生可以激活体内的抗凝系统,APC就是其中之一。
T与细胞表面的咧结合形成T—TM复合物,失去催化纤维蛋白原的能力,却可剪切细胞表面PC的第169位精氨酸(如9169),移除其活化肽段而产生APC【6J。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pmteinCreceptor,EPcR)对APC的活化具有增强作用:EPCR结合Pc后,提高T-’瑚对PC的活化效率约20倍,且EPcR作为APC的辅助受体参与其多种生物学活性埔母1。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重大科研项目(112I00542)[作者简介]方磊(1983一),男,江苏南京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E・mil:纽lgll983@hotmail.com[通讯作者]刘志勇E1Ilail:zyliIl3@j8陇Iil.咖.cn万方数据方磊,等.活化蛋白C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54l・3APC的生物学活性与相关机制美国FDA已经于2003年批准将重组人APC(recoHIbinedhumanAPC,rhAPC)应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患者。
基于PROWESS临床试验的结果,rhAPC可以使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6.1%【l0l。
亚组分析显示,其对高死亡风险人群的益处最强,死亡率降低了13%¨1。
其确切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甚明确。
APC是重要的抗凝物质,它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作用于凝血级联反应体系,起到抑制凝血和促进纤溶的作用。
其抗凝重要性体现在APc基因缺陷的患者中,杂合子缺陷者表现为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而纯合子型缺陷则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时期致死性的凝血障碍并发症——新生儿爆发性紫癜¨2I,且该现象在鼠基因缺陷模型中已得到证实¨3|。
最近的研究发现,APC除了发挥胞外的抗凝作用外,还可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特异性的受体引起胞内信号传递,发挥细胞保护作用,具体可概括为:调节胞内基因表达、抗炎、抗凋亡及保护内皮细胞屏障的活性[1415l。
对狒狒的在体研究数据显示,APC细胞保护作用的发挥需要EPCR作为其辅助受体哺J,且有激活蛋白酶活化受体一1(proteaseactivatedreceptor-l,PAR—1)的参与¨6。
3.1APC的抗凝活性结合在细胞表面EPCR上的PC经过T-TM复合物的剪切,产生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APc。
当APc从EPcR上解离并结合在细胞膜表面的磷脂分子上时,一方面在多种辅助因子(如蛋白质S、因子V等)的帮助下,APC不可逆地水解并使凝血因子Va、Ⅷa失活,打断凝血级联反应,阻止T的进一步产生,减轻机体的高凝状态【171;另一方面,APC可以抑制两个重要的纤溶酶抑制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l(pl雒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一1,PAI—1)和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因子(tllmmbinactiva讪le助一nolysisinhibitor,TAFI),从而促进纤溶酶的产生及活性增加¨4。
APC以这两种方式发挥其抗凝活性,维持机体的凝血平衡。
3.2APC的细胞保护活性当APC产生后继续停留在EPcR上,则可利用其蛋白酶活性剪切并活化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PAR-l,启动后续的细胞内级联信号传递,发挥其细胞保护效应。
这些效应的发挥独立于其抗凝活性¨’15J,而依赖于EPCR,且需活化G蛋白偶联受体PAR-1介导相应的细胞信号传递才能产生¨6|。
3.2.1APC改变基因表达特征APC可以调节炎症、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如下调促炎症和促凋亡途经而上调抗炎和抗凋亡途经,进而表现出抗炎和抗凋亡的作用。
APC对基因表达特征的影响主要归因于它对相关转录因子的调节:APc可以直接抑制核因子KB(NF—KB)的表达和功能,从而抑制与之相关的TNF椎表达和其诱导的细胞活化与黏附分子表达;APC可以抑制活化蛋白-l(activatorprotein,AP—1)家族的c-Fos和FosB的表达,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一l(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迁移及浸润;APC还可以上调抗凋亡基因bcl。
2的表达,并下调促凋亡基因bax和p53的表达,从而产生后续的抗凋亡作用¨引。
3.2.2APC的抗炎活性APC的抗炎作用可以简单区分为其对内皮细胞的作用和对白细胞的作用:APc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活化,减少炎症介质、化学趋化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下调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白细胞的黏附和浸润;APc对白细胞的作用与内皮细胞相似,它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并减少大量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降低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的相互作用,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此外,APC通过其抗凝活性抑制T的产生,也间接降低了T所介导的促炎症反应,因为T除了促进纤维蛋白沉积外,还具有致炎症的损伤作用‘19训。
3.2.3APC的抗凋亡活性凋亡的发生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经:前者可被多种细胞应激所诱导,引起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形成凋亡体,最终活化效应分子caspase一3,使细胞发生凋亡;后者则由胞外的促凋亡介质(如TNF-a)激活膜表面的死亡受体,启动死亡信号引起,通过激活caspase一8而活化casp鹊e一3,引起细胞凋亡。
APC在EPCR、PAR・1的参与下,下调P:53、Bax,上调Bc卜2表达,使Ba)【/Bcl一2值正常化,降低casp鹪e一3活性,抑制凋亡发生【2¨。
在败血症鼠模型中,rhAPC明显降低了该动物脑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脑细胞中Bax、细胞色素c、c船p酗e一8以及c鼬pa∞・3表达明显降低,而Bcl一2的表达明显增加mJ。
而此前,APc抑制缺血缺氧性脑病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现象也有报道旧J。
上述结果表明APC可以同时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经,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3.2.4APC对内皮细胞屏障的保护作用内皮细胞屏障破坏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是SIRS诱发ALI的核心事件。
在人肺内皮细胞培养实验中,对跨膜电阻(TER)的测量显示,APC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明显抑制万方数据・542・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12月,28(6)T诱导的TER下降,即强化了内皮细胞的屏障。
进一步研究其下游分子提示,胞膜受体PAR一1、EPcR和鞘氨醇一卜磷酸受体一l(s1P一1)以及胞内细胞骨架调节相关的肌球蛋白轻链(myosinligIltchain,MLC)和RacGrI’P酶参与其中Ⅲ哂J。
故APC稳定内皮细胞屏障的机制可能为:APc激活PAR一1受体后,活化胞内鞘氨醇激酶(sphK),催化屏障稳定物质鞘氨醇一卜磷酸(SlP)的产生,s1P则激活胞膜表面的S1P—l受体启动相应的胞内信号,诱导内皮细胞骨架重组和稳定,并加强细胞间连接,从而降低了EC的通透性mo。
最近一项利用基因敲除方法的研究也证实,slP。
l受体的交叉活化是APC发挥屏障保护作用所必须的旧川。
4APC的抗AU作用AU的重要特征是肺部弥漫性炎症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肺水肿,其病理改变包括:肺泡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凋亡失调,肺组织内大量激活的炎症细胞和细胞成分聚集、浸润,内皮细胞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以及血管内有形、无定形物质外渗并沉积在肺泡间质和肺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