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二首

合集下载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何日去来此宿舍?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何必见闻多,惆怅南山有松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闲时到庐喜相见,长相知。

【教案】一、阅读理解1. 课文中的第一首词是一首怎样的描述?2. 你认为柳永为什么“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3. 第二首词的主人公是谁?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句话表现了什么?二、思考讨论1. 柳永作为一位著名词人,你认为他的词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课文中的柳永遗产是什么?你认为柳永为什么成为千古流传的文化名人?3. 你对于柳永的词作有什么感受?三、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柳永”为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于这位词人的认识,并谈谈你的感受。

【例子】1. 柳永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他亲历了许多的变迁和战乱,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词作中。

像他时常表现出的忧愁、惆怅和离愁别绪,这些在他的词作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 柳永的词作中对于爱情的表现深刻而丰富,他表达了对于真爱的追求、对于爱人的追思和对于生命的珍视,这些对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突破。

3. 柳永的词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词风朴实而优美,令人叹服不已。

他的词作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情感的历史文献。

4. 我对于柳永的词作深深地被其所感染,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动人的意境,我对于其中对于爱情、对于生命和对于历史的探讨非常喜爱。

他的词作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人类的情感。

5. 柳永的作品不但在当时风靡一时,就连在现代,他的词依然流传。

他的词作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念,让我们走进了那个时代,感受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风貌,体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生活。

柳永词二首——精选推荐

柳永词二首——精选推荐

柳永词⼆⾸柳永词两⾸望海潮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万⼈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乘醉听箫⿎,吟赏烟霞。

异⽇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教学⽬标:⼀、知识与能⼒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法⼆、过程与⽅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律美;运⽤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感受词的魅⼒,感受宋初杭州物⾩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的。

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种,所以⼜称“长短句”、“诗余”、“曲⼦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

官屯⽥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

为⼈放荡不羁,终⾝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通俗,⾳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凡有井⽔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柳永⼤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榜题名,⽽且幻想着有⼀番⼤作为。

谁知第⼀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笑,填词道:“富贵岂由⼈,时会⾼志须酬。

”等了5?年,第⼆次开科⼜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柳永这⾸牢骚歌不胫⽽⾛,传到了宫⾥,宋仁宗⼀听⼤为恼⽕,并记在⼼⾥。

《柳永词两首》教案:解析柳永的艺术创作手法

《柳永词两首》教案:解析柳永的艺术创作手法

《柳永词两首》教案:解析柳永的艺术创作手法柳永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才子,他以独具韵律的词章成名于世。

在两首《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南》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柳永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

通过对这两首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柳永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

一、对潇潇暮雨洒江南这首词以描写江南秋雨的美丽形象为主题,表达了悠远江南文化中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从韵律方面来看,这首词使用了八声调来表现细腻的情感。

整首词十六句,前八句为AABA格式,后八句为CCDD格式。

在创作韵律上,柳永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使整篇文章高潮迭起,情感推进自然。

同时,这首词还采用了数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联想等,以丰富形象、感情和意境。

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来看,这首词展现了柳永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通过深情地描绘江南古老城市的雨景和民风,表现出自己对于故乡的怀念。

他的情感非常细腻,恰到好处,给人留下一个韵味深长的印象。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出柳永对命运人生的感慨。

在描写江南秋雨的同时,他通过落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伤和沧桑。

二、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柳永借助纪念三国时期的惨烈战争,表达了对深友人物的思念和对人生美好的追求。

这首词总共有10句,句式为七绝。

韵律上,柳永多使用押韵词,使词的音律更完美。

而这首词的大量使用咏史手法,深刻表现了柳永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于深厚友谊的珍视。

整首词的情感核心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于命运和爱情的看法。

在柳永的眼中,人生如初见一样短暂,都是转瞬即逝的。

而秋风悲画扇则表达了诗人无奈和颓废的情感。

词中还描绘了缅怀深友的悲伤和恋爱情感的追求,展示了柳永爱情和友情深厚的感受。

三、总结通过对两首柳永词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柳永在创作中注重韵律感和情感表现,总是能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同身受。

柳永的词章风格独具一格,不同于其它词人的风格,更多的是展现了柳永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对于人生、命运、爱情等主题的思考。

【高中语文】语文课文《柳永词两首》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语文课文《柳永词两首》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语文课文《柳永词两首》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词汇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词的有关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关于作者: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柳屯田。

因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柳永创作慢词独多,有《乐章集》传世。

写作背景: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

《柳永词两首》好最全ppt目录•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赏析•两首词比较研究与评价•柳永其他代表作品欣赏•柳永词作传承与创新思考01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柳永简介与成就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

北宋词坛背景北宋时期,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艳、流派纷呈的局面。

其中,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成为当时词坛的两大主流。

北宋词坛注重音律和词调的运用,追求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

同时,词人们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使得词作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词作在题材、意境、语言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婉约派之宗”。

02《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主题思想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虚实相济,为见妙境“杨柳岸,晓风残月”清新鲜明,用白描的手法,再现出词人想象之景,富有清新之美。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词中有生活情节、有人物活动,抒情写景,构思巧妙,刻画入微。

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

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

柳永词原文和翻译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柳永词两首分别是望海潮和雨霖铃,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翻译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2020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第4课 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赏美文玉蝴蝶柳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赏析】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

接着,词人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下阕写怀念故人之情。

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

分离之后,“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黯相望”几句,笔锋转回自身。

词人用断鸿哀鸣、夕阳残照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故而隽永有味。

柳永不是想当名词人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共鸣,他成了一个创作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布;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他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运用角度]“环境与成才”“逆境与成才”“生命的高度”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件

5.词义理解
(1)东南形.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湖叠 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嬉.嬉.钓叟莲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吟赏烟.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将.好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本词运用了“点染”的手 法,请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 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 豪奢”,这里通过点评和描写,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 的繁荣、美丽、富饶。
(2)《雨霖铃》 《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 作的。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 (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 他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 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 满哀怨,于是作《雨霖铃》以寄离情。
二、阅读《雨霖铃》,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三句写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 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 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 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 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江神子·题柏舟壁》登快艇,依山行,望五湖,宫阙寥落。

水波生处是有人家,黄鹤楼,细柳庵,竹枝寺,远近闻名争拜。

两岸烟树何处。

定风波,浩气长存,易水寒,洞庭秋思。

清洛渐行渐远,万里层云,千帆过尽,何日才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理解柳永词的特点和特色,掌握柳永词的创作历程和主题。

3.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雨霖铃·寒蝉凄切》与《江神子·题柏舟壁》的词意和创作特点。

2.提高学生对于柳永词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意象和形象。

2.鉴赏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教学过程导入(5min)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唐诗、宋词,对其创作背景和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阅读(20min)1.师生一同朗读柳永词,并解读其中的生动意象和抒情方式。

2.小组讨论,总结柳永词的创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再次朗读,体味其音韵和情感。

分析(20min)1.让学生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江神子·题柏舟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从词的结构、词牌和词调等方面,让学生掌握其创作特点。

鉴赏(20min)1.让学生认真品读两篇词的选段,体验其中的意境和音美。

2.带领学生回顾柳永词的创作历程和发展趋势。

3.让学生讨论柳永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10min)1.学生就鉴赏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馈。

2.师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作业1.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柳永词欣赏体会。

2.准备下节课主题为“花”的相关材料和文章。

结束语通过总体学习《柳永词两首》,学生们了解了柳永词的特点和创作例子,提高了对诗词鉴赏能力和美学审美水平,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

高二下册《柳永词两首》课文及赏析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山献)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柳永词两首》最好最全

《柳永词两首》最好最全

柳永词两首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美,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将对柳永的两首经典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进行解读。

一、《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离别的凄美,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词人借酒消愁,却又无法排遣离别的伤感,只得催促船家启程。

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词人酒醒后不知身在何处,只见杨柳岸、晓风残月,倍感凄凉。

词人感叹离别后的日子,即使有良辰好景,也无人共赏。

这首词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柳永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二、《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以抒发春愁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上片写词人伫立在高楼之上,眺望春景,却只见草色烟光、残阳如血,引发词人的愁绪。

词人无言谁会凭阑意,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

下片写词人试图通过饮酒来排遣愁绪,却发现强乐还无味。

词人表示,为了心中的理想,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绝不后悔。

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柳永的这两首词作,分别以离别和春愁为主题,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柳永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美,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柳永词二首

柳永词二首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 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 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 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 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
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 达什么?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国维《人间词话》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柳永这两句 词,它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对理想、学业、事 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鉴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 千古流传的名句同时也是本首词的词眼, 说说它好在哪里?
鉴赏步骤: 1.说出具体的好处; 2.具体解释词句意思 3.分析所抒发的情感或形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 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 (步骤1) : 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 (步骤2) 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 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步骤3)
⑤凝噎:悲伤之极,气结声阻于 ,一时说不出话来 ⑥念去去:念,设想。去去,去而又去。即远远离去
⑦楚天阔:傍晚时分,天气阴沉,南天空阔无边。
⑧今宵酒醒何处:这句以下都是设想的话。
【今译】
深秋的知了声一阵一阵,叫得特别的急促而又凄凉。正当 夜幕降 临,咱们在长亭送别,忽 一阵无情的暴雨,此时 刚刚才停歇。在京 郊帐 的饯别宴上,有种说不出的愁苦 涌上心头,酒至唇边,也无心 绪喝干。正当咱们恋恋不舍的 时候,船工便来声声地催促。我俩紧紧 地含泪拥抱着,一会 儿手拉着手,眼望着眼,竟 说不出半句话来, 全都哽咽 在 咙。想到这次要去遥远的江南,无人陪伴,独自一人, 而那里又是水阔天长,茫茫无边。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多情的人,就为那离别而悲伤。更何 况在这 深秋冷清清的夜晚,特别令人难受。今天夜里,酒醒 过来时又该在何 处?恐怕只是那,杨柳依依的沙岸边,几缕 晨风凄厉,一弯残月空照。 这次分别将年复一年,纵 是遇 到了良辰美景,我也无心去观赏,天哪!即使产生了千般情趣 和万种风流,又该向谁人去诉说?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①景:重湖叠巘、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②人:羌管、菱歌、钓叟、莲娃、高牙(与民同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祝福孙何)。
西湖特点:景色秀美,人文鼎盛
3.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比喻:怒涛卷霜雪 ②借代:千骑拥高牙、归去凤池夸 ③白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④动静结合: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⑤互文: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⑥点面结合:上阕杭州这个面,下阕西湖这个点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 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 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少,光阴虚过。
宋 苏轼、辛弃疾 豪放词派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 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牌与题名
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曲调),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 和平仄声韵。如《沁园春》 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如《沁园春·长沙》
望海潮 中平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中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中中仄仄平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仄仄平平。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 霖 铃 柳 永
词意梳理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4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望海潮(东南形胜)【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仁宗时人,仕宦不得意,致力于词的创作,多与歌伎为伍。

词作艺术成就很高。

《四库提要》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两大功绩,一是词体上,创作慢词,使小令走向长调;二是写作内容,由文人学士的闲情逸致扩展到下层市民生活,尤其是伎女们的不幸。

此词据说是柳永写给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词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杭州的美好风物,并以得体的言词赞誉了孙何的显赫如意。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yan3)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誇。

【语意结构】上阕概写杭州的形胜繁华。

首三句从时空两个角度着笔。

烟柳三句概写城内风物人烟。

云树三句,概写城外风景形势。

市列三句概写杭州的富庶豪奢。

下阕重点写人民的游乐及孙何的吟赏,并预祝其高升凤池。

重湖三句,突出写西湖美景。

羌管三句,写人民的游乐,透露官吏的政绩。

千骑三句,写孙何的显贵及与民同乐。

异日二句,得体地预祝孙何入朝高升,而又不离杭州“好景”二字。

雨霖铃(寒蝉凄切)(一)柳永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下面具体学习欣赏。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二知识积累1词牌介绍2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02055_《柳永词二首》ppt课件

02055_《柳永词二首》ppt课件

22
对当代文学创作启示意义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柳永的词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启示当代作家要深入 生活、扎根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创新艺术形式
柳永在词作中勇于创新艺术形式,善于运用铺叙、白描等手法,启示当代作家 要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勇于创新艺术形式,创作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后一句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 “春愁”之深。
2024/1/26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写主人公试图排遣愁绪而不得,其中“拟把”和“强”字用得贴切,表达了内心的挣扎和 无奈。
10
两首词作风格特点及比较
《雨霖铃·寒蝉凄切》风格特点
该词以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 看出作者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严谨的态度。全词情景 交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2024/1/26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风格特 点
该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 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 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 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 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 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 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
19
05 柳永词作对后世影响及传承价值
2024/1/26
20
对宋词发展推动作用
2024/1/26
创新了词牌和词调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 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 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常用“春草”、“残阳”等意象来表达伤感、惆怅的心情, 例如: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 )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 《饮马长城窟行》 )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
王国维:人生的三大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杭州西湖传统景观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三潭印月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总括钱塘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居民区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湖雄伟壮丽) (人民富有)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总括湖山之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民众悠闲的生活)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歌颂地方官政绩)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点 染 艺 术 手 法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组合作交流: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 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
佳句赏析
找出本词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找出这首词中的名句并赏析。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 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 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 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 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 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 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中心句:写春愁,抒发刻骨的相思之情。
感情基调:“愁”
1、诗人为什么“愁”? (“无言谁会凭阑意”,意中人离去,无人倾谈,孤独,无 奈。)
2、词中怎样抒发“愁”? (借景抒情,“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 抒发凄美、感伤、惆怅之情) 3、诗人如何消解自己的愁绪? (1)借酒消愁,愁更愁。 (2)为心爱的人憔悴值得。
荔堡中学
齐存全
(一)了解柳永
柳三变、柳屯田、柳七郎、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奉旨填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 长谱写乐曲。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二)朗诵课文,感知词味
蝶恋花
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触景生情,无限思念 无法消愁,执着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