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急性肾小球肾炎_11675

合集下载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临床上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异常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肾炎患者的常见症状血尿分几种,一个叫肉眼血尿,一个叫镜下血尿,对于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都可以表现为肉眼血尿或者是镜下血尿。

镜下血尿可用显微镜或尿沉渣检查,发现红细胞;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浓茶水样。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所导致的急性双侧肾脏非化脓性的肾小球炎性改变,临床以血尿为突出表现,也可合并浮肿、少尿、急性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儿童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比较常见的为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所以如果小孩换药急性扁桃体炎,尤其是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就一定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一般疗程为10-14天,这样在急性扁桃体炎感染或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肾炎的可能性就较小了。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就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部分,患者有可能出现肾功能下降。

首先表现为尿液改变,多数患者会有肉眼血尿,往往会有轻度到中度的蛋白尿,少数患者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改变,大量的蛋白尿。

另外会有高血压,大部分患者会有一过性血压的升高。

一般都是轻度以及中度的血压高,主要就是水钠潴留以后引起来的循环血容量增加而引起高血压。

极个别的有可能会并发高血压等病,水肿比较多见,为患者的首发症状。

大部分一开始是在早上的时候,眼睑以及面部水肿。

也有可能伴有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的会出现胸水以及腹水,甚至全身的水肿,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功能衰竭。

主要是因为水钠导致潴留的循环血容量增加,有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肾功能会有异常改变,早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有可能并发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升高,严重的会出现少尿无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常简称急性肾炎。

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

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本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病。

年龄以3~8岁多见,2岁以下罕见。

男女比例约为2∶1。

一、基本概述急性肾炎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常见的肾脏病。

急性肾炎是由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为多见,多数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增生及系膜增殖性改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可见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有轻中度增生,系膜细胞也增多,重者增生更明显,且有炎症细胞浸润等渗出性改变。

增殖的细胞及渗出物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引起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一般在4~6周内逐渐恢复,少数呈进行性病变,演变成慢性肾小球肾炎。

二、病因学根据流行病学、免疫学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证明本症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其根据如下:①肾炎起病前先有链球蓖前驱感染;②没有链球菌直接侵犯肾脏的证据;③自链球菌感染至肾炎发病有一间歇期,此期相当于抗体形成所需时间;④患者血中可检出对链球菌及其产物的抗体、免疫复合物;⑤血中补体成分下降;⑥在肾小球基膜上有IgG和补体成分的沉积。

在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中,由呼吸道感染所致肾炎的菌株以12型为主,由皮肤感染引起的肾炎则以49型为主。

三、发病机理关于感染后导致肾炎的机制,一般认为是机体对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如胞壁的M蛋白或胞浆中某些抗原成分)产生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随血流低达肾脏。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专业知识】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专业知识】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即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于感染后发病。

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偶见于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及原虫类如疟原虫、血吸虫和病毒。

临床上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

AGN常见于咽部或皮肤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极少继发于其他感染(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C组链球菌、病毒或寄生虫)。

二、发病机制AG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已知在急性期为免疫复合物疾病,并以抗链球菌抗原的抗体形成及补体免疫复合物覆盖肾脏为标志。

AGN仅发生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后者称为致肾炎菌株,典型致肾炎菌株抗体针对其细胞壁的抗原M型1、2、4、12、18、25、49、55、57、60。

AGN被认为是由免疫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其证据有三:①前驱链球菌感染后的潜伏期相当于首次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的时间;②疾病早期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血清补体下降;③免疫荧光IgG、C3呈颗粒样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襻沉积。

但如何引起进行性肾损害及最终肾小球硬化的机制尚未清楚。

研究表明,各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均有明显的肾小球及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而非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则仅有极少量的炎性细胞聚集。

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肾小球内单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这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有关。

肾小球免疫沉积物能激活补体系统,补体在炎性细胞介导下,参与了引起肾炎的免疫反应。

并且,补体系统的致病特性中显然还包含细胞非依赖性机制。

例如,C3a、C5a及过敏毒素的产生导致组胺释放,致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童免疫系统的常见疾病,它是由肾小球滤过系统受损而导致的急性肾脏炎症,又称为小球肾炎。

儿科治疗中,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儿童为主要病例,是常见的儿童肾炎,一般可以经过恢复治疗而获得痊愈,但对于儿童发展来说,这种疾病确实存在一定的危害。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可能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引起的,如常见的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可能与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或可能与家族史有关;也可能是由抗生素使用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引起的。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有腹痛、发烧、头痛、恶心和呕吐、体重减轻、消瘦、疲乏、拉肚子、尿血等,其中出现尿血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表现,特别在排尿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血色尿液,这就可以初步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发病。

儿科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方法有支持治疗和暂时性抗生
素治疗,支持治疗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治疗,其主要目的是恢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增加细胞免疫力,通过输液补充水分和营养,以帮助身体应对疾病。

对于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暂时性抗生素治疗来扑灭引起肾小球滤过系统受损的病原。

除了常规治疗外,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还可以根据临床判断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如调节营养、锻炼、心理治疗等,使患儿恢复快些,并有效防止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炎,它不但可能影响儿童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习惯、学习积极性以及成长发育;因此,儿科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时候一定要及早发现,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健康。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4大特征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4大特征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4大特征(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夹江 614100)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病,那么具体是什么病呢?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医学中又被称为急性肾炎,患上这种病的因素很多,可能是细菌、病毒、也可能是因为寄生虫引起的。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疾病中的一种,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

患上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人他们的肾脏体积总是会比正常人的肾脏体积大,患有这个病的患者他们的肾小球会增生很多上皮细胞。

在医学中,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的情况会跟急性肾炎很相似,当时急性肾小球肾炎除了拥有急性肾炎的综合特征之外还会拥有别的特征,比如可能会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退化的情况等等,所以对急性肾小球肾炎进行临床诊断是非常的困难的,需要进行肾活检进行诊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那么急性肾小球在医学中会拥有什么样的临床特征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中的四个特征。

第一种临床特征:血尿在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特征中血尿也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一个人病人是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那么这个人的血尿中会含有肉眼血尿,这个是几乎每个患有这个病的病人都是会拥有的临床特征,而且是首发的症状。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中,肉眼尿液呈现的是洗肉水一样的形状,这样的症状一般都是过了几天之后就会消失的,然后经过数周之后,这个症状就会变成为镜下血尿。

所以在进行诊断是不是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时候一定要对患者的血尿进行检查,当然也不能单单从病患的血尿还诊断他是不是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还要进行各项的检查,然后综合所有的结果,进行诊断。

第二种临床特征:水肿一般用于这个疾病的病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会出现水肿的情况。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很多人都是会出现水肿的情况,而这个水肿的部位多半是特征为晨起眼睑水肿,用于这个病的病人会脸部出现肿胀的感觉,这就是在医学中被人称为的“肾炎面容”,同时这个病可能还会伴有下肢轻度的凹陷性水肿等等,患有这个病的病人,有些少数人还会出现全身性水肿、胸水、腹水等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童肾脏疾病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它是由于肾小球淀粉样变性微粒(MPGN)引起的。

该疾病主要发生于过去5~15年的儿童,可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引起肾功能障碍。

在中国,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在2%~3%,主要发生于6岁以内的儿童。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先天性因素:主要指几种基因变异造成的先天性基因疾病,如马佐夫氏症、奥斯特氏症、梅毒感染以及一些先天炎症性疾病。

2、环境因素:由外界病原体感染,如链球菌、肠道病毒、细菌感染等,导致免疫系统失调,引起免疫反应性肾病,从而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

3、免疫性因素:通常由于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使肾小球细胞抗原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主要有:表现为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尿等。

检查血液常规可见高白细胞计数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尿常规可见蛋白尿;尿沉渣可见增生性小球细胞;血清C3、C4蛋白明显减少;乙型脑炎抗体和血清抗核抗体等检查均可诊断。

临床上,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慢性期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可用于缓解炎症及抗菌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主要是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脱氨酸苷类药物,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尿液治疗,通过药物及血液透析,改善尿液中毒大分子物质在肾小管内的滤过率;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维持肾功能。

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补充营养,尤其是氨基酸,为肾小球细胞保护性的抗氧化营养支持,常用的是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C、E等;严格的抗感染治疗,以缩短病程;避免药物的长期应用,降低药物的毒性;肾小管透析技术的应用,可以调节肾小管的比表面积,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服用细胞因子,如胎盘细胞因子、肾上腺素等,可以进行细胞修复。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儿童肾病中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影响治疗的成功率和疗效,因此,儿童应定期进行体检,积极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以确保患儿的肾脏健康。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95%能完全恢复,少数持续尿异常。 预防呼吸道皮肤感染,链球菌感染
后1-3周内应定期查尿常规。
三、发病机制(一)
致病性菌株(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溶性)
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 激活补体
免疫炎症反应
免疫炎症反应
弥漫性肾小球炎症病变 内皮细胞增殖及肿胀
系膜细胞增殖、白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腔狭窄、闭塞 肾小球滤过率 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
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少尿、无尿 氮质血症 水肿、高血压、循环充血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一、定义
一种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弥漫性
肾小球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
征的疾病。临床上急性起病,血尿
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浮
肿、高血压或肾功不全等急性肾炎
综合征表现。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5-14岁多见,小于2岁 少见,男:女2:1
(6- 12天)、皮肤(14-28天)感染 为主。 2、一般症状: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适,发热、乏力、头疼、头 晕、咳嗽等 主要症状:浮肿、少尿或无尿、血尿、高血压
3、严重症状: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
能不全(3-5天,不超过10天)
水肿:眼睑、颜面部,重者可全身;非 凹陷性 血尿:肉眼血尿,1-2周转为镜下血尿。 蛋白尿:程度不等,少数可达肾病水平。 高血压:30-80%可有血压增高。 尿量减少。
四、病理变化
呈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光镜:肾小球增大、肿胀,内皮细胞、系膜细
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管腔狭 窄、闭锁、塌陷,球囊内见红细胞。
电镜:内皮细胞肿胀,电子致密物在上皮 细胞下沉积,驼峰样分布,基膜局 部断裂 免疫荧光:系膜区见IgG、C3、备解素沉 积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一过性氮质血症,具有自愈倾向。

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下面主要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病因】1.中医病因本病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

本病病位在肺、脾,肾,肺气郁遏,不能通调水道;脾气困阻,不能传输水湿;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三焦决渎功能不全,膀胱气化失司,是其基本病机。

水肿病机概括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2.西医病因一般认为,本病是通过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而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

溶血性链球菌A族,细胞壁上的M蛋白作为抗原与所产生的抗体在血流中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着在肾小球基膜上,进而产生一系列免疫复合物型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发病机制】1.中医发病机制风寒或风热外袭,客于肺卫,肺气郁遏,肺失宣降,上不能宣发水津,下难以通调水道,输于膀胱,以致风遏水阻,水湿溢于肌肤发为水肿;疮疡热毒内侵,初伤脾胃,继伤及肾,肾不主水,三焦决渎失司,水泛为肿,热毒伤及血络可致血尿;湿热下注,损伤下焦血络导致血尿。

2.西医发病机制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细菌感染多数通过抗原一抗体免疫反应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则以直接侵袭肾组织而致肾炎,在尿中常能分离到致病原。

溶血性链球菌A的致肾炎菌株侵袭到机体后,链球菌抗原或变性的IgG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CIC)。

沉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并激活补体,使肾小球基底膜及其邻近组织产生一系列免疫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脓皮病。

1.浮肿为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自颜面、眼睑开始,1~2日渐及全身。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 肾小球肾炎症状
• 肾小球肾炎症状:
• 水肿始为眼睑浮肿,数日后发展为下肢及全 身浮肿,2~4周后消失。
• 高血压:轻、中度高血压,少数严重患者血压可短时间急剧升高 多数为轻至中度血压升高,表现头痛、头晕、呕吐等,一般 持续2周,而后逐渐下降,超过180/120毫米汞柱,伴有头痛、 呕吐等。
• 尿异常:少尿、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大约为一瓶矿 泉水的量时,称为少尿;血尿:尿液呈红色、或者偏红色;蛋白尿 排尿后有大量泡沫出现等多数为深茶色或棕色。大约2周后肉 眼血尿消失,显微镜检查时血尿可持续数月。
• 其他:小儿可有发热成人多有腰酸、腰痛,少数患者有尿频、 尿急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厌食、头痛及疲乏等。
• 5.反复发作的扁桃体发炎,伴随血尿复发,可前往耳鼻喉科就 诊,评估病情后可行扁桃体摘除术。
• 日常注意事项:
• 1.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受凉、感冒,以免因感 冒引发急性弩小球肾炎。
• 2.保证营养摄入,进行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
• 3.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又感染。
• 4.感冒不要随意用药或滥用抗生素,务必遵医嘱用药。出现上 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时,应及时、彻底治疗,在感染后第2~3 周内积极配合医生复查,进行尿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急性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 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 染、猩红热等感染疾病后发生,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 染亦可引起此病,感染后7~21天发病。
• 主要表现以下症状:主要包括前驱感染性疾病症状,和疾病 导致的肾小球肾炎症状。
• 前驱感染性疾病症状
• 前驱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猩 红热等疾病的症状。例如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主 要表现为咽喉疼痛,咽喉、扁桃体处红肿,常伴有发热。皮肤 感染:如丹毒,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片状红斑,伴有烧灼、疼痛 感,红斑与周围正常皮肤的界限清晰,多见于面部和小腿。猩 红热:表现为全身出现弥漫性的红色皮疹,伴咽喉肿痛和高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也称为急性肾小管肾炎,简称AGN(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机械刺激引起的免疫反应性肾炎,主要发生于小球肾小管和细胞间夹层,可导致肾毛细血管的损伤和炎症,从而影响血液滤过功能。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特异性肾小球肾炎包括链球菌性肾炎、细菌性血小板凝集抑制因子(IgA)性肾炎和病毒性肾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IgA性肾炎,占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50-70%。

非特异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可由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或者受到有毒物质(如铜、铅、砷、不饱和脂肪酸等)影响而发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消失性血尿、水肿、全身症状、血液学改变和肾功能改变。

这种病变在肾小管中引起血液滤过功能改变,易出现消失性血尿,表现为尿蛋白和红细胞的增多,尿量减少,但无尿痛、排尿困难、血尿或尿颜色红,次数可达100次/天,并可伴有皮肤水肿和晕眩等。

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腹痛和头痛等,可伴淋巴结肿大。

在血液学检查中,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可有升高,抗核抗体和IgA血清增高,表明抗原抗体反应,肾功能改变可表现为血清尿素、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亚硝酸盐增加,尿钠减少,弥散性等电解质紊乱以及钾排出增加等。

临床上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综合征诊断确定。

通常情况下,需进行放射能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肾功能检查,如尿沉渣检查、肾脏彩超、肾脏病理学、常规血液检查等,以做出判断和诊断。

另外,也可通过血清生化检查来诊断,如IgA沉渣尿检查、肾小球抗体和抗原抗体检测。

临床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采取药物和生活习惯治疗,即使用抗炎药或抗感染药物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如减少体重、戒烟、控制血压、调整膳食等,以期达到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等目的,并在恢复时留意血液滤过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免重复发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
Bp160/96mmHg,无皮疹,浅淋巴结未触及,
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咽红,扁桃体不大,心
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双
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可凹性浮肿。
.
32
➢ 化验:血Hb140g/L, WBC:7.7×109/L, plt:210×109/L,尿蛋白(++),定量 3g/24小时,尿WBC0-1/高倍,RBC:2030/高倍,偶见颗粒管型,肝功能正常, Alb35.5g/L, BUN:8.5mmol/L, Scr: 140umol/L。血IgG、IgM、IgA正常, C3:0.5g/L, ASO:800IU/L,乙肝两对 半(-)
病因
感染后
链球菌感染后(APSGN)
非链球菌感染后
除链球菌以外的细菌 病毒 支原体、弓形虫 疟原虫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发病机制
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致病性菌株(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溶性)
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
激活补体
免疫炎症反应 ( 接下页)
.
4
(接上页) 免疫炎症反应
弥漫性肾小球炎症病变
.
6
病理
➢ 免疫病理检查可见IgG及C3呈粗颗粒状沿 毛细血管壁和(或)系膜区沉积。
➢ 电镜检查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 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
.
7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
3
2
4
5
6
.
8
.
9
.
10
.
11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外侧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电镜×8000)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phritis,AGN)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

它是一种急性结缔组织病变,可以见到肾小球和肾小管内壁损害,最终会导致肾组织萎缩和改变。

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会引起肾功能受损,进而导致水、电解质和有毒物质的异常排泄,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可以被分为三类:1)细菌性急性肾小球肾炎,2)病毒性急性肾小球肾炎、3)免疫性急性肾小球肾炎。

细菌性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细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类型,其中非感染性细菌性AGN一般可见于患有肺炎、泌尿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出现,而病毒性AGN则主要是由某些病毒如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或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感染而引起的。

而免疫性AGN则主要是由先天性免疫缺陷、肠道感染或某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引起。

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儿童当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毒感染,它是一种继发性结缔组织病变,而这种结缔组织病变可能会持续好几月,乃至数年,可能会造成肾功能损伤,引起蛋白尿、血尿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另外,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慢性病,为了获得良好的疗效,患儿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肾活检、抗炎药物治疗、改善肾功能的药物治疗等。

另一方面,为了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家长朋友对患儿应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且给予适当的休息,以减少病情的症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并且,家长朋友也要经常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即时治疗。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在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家长朋友除了需要为患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并给予适当的休息外,还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保患儿及时就医,即时治疗,以确保良好的恢复。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成人,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肾小球炎,最常见的病毒是腺病毒,其次是嗜血杆菌和细菌。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病史和体征检查。

病人可以出现发热,乏力,关节痛和出汗等症状,拿肿瘤标志物或蛋白分型检查可以排除肿瘤的可能性。

其次,血液里的肌酐和尿液分析有助于诊断,一般血液中的肌酐水平会上升,尿液也会具有蛋白质和白细胞排出,尿比重提高,尿酸水平也会升高,这都可以作为检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指标。

此外,超声,CT或MRI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也可以检测出肾脏的异常情况,例如肾实质的病变,尿脏的改变等。

最后,血清IgG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检查血清中的抗体可以检测出是否感染了病毒,以及感染病毒的类型等信息,同时,病毒抗原检测也可以作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一项检查。

综上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有病史和体征检查、血液和尿液分析、超声、CT/MRI检查以及血清IgG抗体检测和病毒抗原检测。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应及早进行诊断,以确保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临床医学理论儿科学知识点: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医学理论儿科学知识点: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医学理论《儿科学》知识点: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指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双肾弥漫性炎性病变,典型的病理特点是: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在上皮细胞下“驼峰状”沉积。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水肿、血尿、少尿、高血压为特征。

绝大多数急性肾炎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株)感染所引起。

(二)临床表现:本病为感染后免疫炎性反应,故起病前常有前驱感染,呼吸道感染前驱期多为1~2周,皮肤感染前驱期稍长,约2~3周。

本病起病年龄多发于5~10岁儿童。

主要表现:1.典型病例:(1)表现为水肿、少尿,水肿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渐蔓及全身,为非凹陷性水肿。

(2)血尿:肉眼血尿。

(3)高血压,学龄前儿童大于120/80mmHg 学龄儿童大于130/90mmHg。

2.严重病例表现为:(1)严重循环充血: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出现循环充血,表现酷似心力衰竭,但此时患儿心搏出量正常或增加,心脏泵功能正常。

(2)高血压脑病:部分严重病例因血压急剧增高致脑血管痉挛或充血扩张而致脑水肿,发生高血压脑病。

(3)急性肾功能不全。

3.非典型病例:部分急性肾炎可表现为:(1)肾外症状性肾炎:尿呈轻微改变或尿常规正常。

(2)具肾病表现的急性肾炎:以急性肾炎起病,但水肿、大量蛋白尿突出,甚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该类型肾炎诊断主要依据前驱链球菌感染史,血液补体C3下降帮助诊断。

4.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镜检可见红细胞;可有透明、颗粒或红细胞管型;血沉快;ASO10~14天开始升高,3~5周达高峰,3~6个月恢复正常。

补体C3下降,8周恢复。

尿素氮和肌酐可升高。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主要依据:1.前驱感染史。

2.表现为血尿、水肿、少尿、高血压,尿常规血尿伴蛋白尿,可见颗粒或透明管型。

3.血清补体下降,血沉增快,伴或不伴ASO升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
一、概述
这个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病中最常见和严重的一个类型,才能争取把伤害降到最小,为此大家必须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引发哪些危害,但共同点是此病可能危害会很大,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肾炎,并且肾小球肾炎如果在平时不及时防范或及时治疗的话,但是不同病因引起它的这个治疗也是不同的,如不注意可能会发展成尿毒症,会给患者身心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二、步骤/方法:
1、分为急性的肾小球肾炎和慢性的肾小球肾炎,因为肾小球肾炎一般就是可以,其实对于得了肾小球肾炎的症状,一般就是要看是什么肾小球肾炎了,并且对于急性和慢性的肾小球肾炎,一定要检查治疗,
2、并且还有就是一般急性的肾小球肾炎一般就是,症状的轻重的情况一般就是也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一般表现出来的,出现了起病的情况比较急,主要的表现就是,皮肤出现了一些感染的情况,
3、常会出现夜尿增多或者尿量增多的问题,这个患者排尿异常是肾小球肾炎最常出现的症状,再有就是这个尿量的改变,对于肾小管损伤比较严重的患者,严重的会出现脱水的情况,如果尿量过少的话就会伴有浮肿的出现,
三、注意事项:
发现的蛋白尿和高血压,还有就是这个贫血的问题,另外患者起病方式不一样,有少数的病人起病是比较急的,有的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是由于检查时,大家患者的贫血与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减少有很大的关系,水肿和蛋白尿非常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肾内科
概 念:
➢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病因不一 ❖发病机理不一 ❖起病急 ❖临床: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
压、肾小球滤过率
一、 概述
1.定义: 2. 发病季节:春秋两季常见; 3.发病年龄:5-10岁多见,
多>3周 ASO增高50%
3.发病机理
尚不清楚 免疫介导损伤: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原位免疫复合物致病 抗基底膜抗体 自身抗体 细胞免疫异常的参与
三、病理生理
链球菌致肾炎株
循环免疫复合物
原位免疫复合物
激活补体及各类炎症物资
肾小球炎性病变
其它因素
内皮细胞肿胀、系膜细胞增生
毛细血管官腔闭塞
肾小球滤过面积下降
4.非典型病例:
无症状型 肾外症状型 肾病综合征型
六、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2.血液检查:稀释性贫血,血沉↑ 3.肾功能 4.链球菌感染证据:ASO↑,A-DnaseB,A-Hase,
A-DPNase 5.血清补体:CH50、C3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 典型链感后肾炎诊断: ➢ 链感史 ➢ 临床症状 ➢ 实验室依据:ASO↑、C3↓
〈2岁罕见。 4.性别: 男:女=2:1
二、病因、发病机理
1.病因: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不同感染途径所致的APSGN的差异
呼吸道感染
皮肤感染
链球菌血 12型最常见、1、3、 49型最常见,2、5、47型
清型 4型
分布地区 温带
亚热带
季节 冬季多见
夏秋季多见
年龄 多见于学龄儿童 学龄前儿童多见
前驱期 10天左右 机体免疫 ASO增高>80% 反应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p:///jnejcl xh / 结石由无机盐或有机物组成。结石中正 常有一 核心, 由脱落 的上皮 结石
细胞、细菌团块、寄生虫卵或虫体、 粪块或 异物组 成,无 机盐或 有机物 再层层 沉积核 心之上 。由于 受累器 官的不 同,结 石形成 的机理 所含的 成分、 形状、 质地、 对机体 的影 响等均不相同。常见的结石有胆结石 、膀胱 结石、 输尿管 结石、 胰导管 结石、 唾液腺 导管结 石、阑 尾粪石 、胃石 、包皮 石和牙 石等。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thology
EM ×4,000
×8,000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 Pathology
五、 临床表现(重点)
1.前驱感染和一般表现: 2.一般病例(典型病例): ➢ 血尿、蛋白尿 ➢ 水肿(部位、性质、程度) ➢ 少尿、高血压
水肿
血尿Βιβλιοθήκη .严重病例:严重循环充血:轻者、重者 高血压脑病:机理、表现、依据 急性肾功能衰竭
系结石的70%-80%。目前,仅有少数 含钙结 石病例 能明确 其病理 病因, 而大多 数含钙 结石的 病因尚 不十分 清楚。 按结石 化学成 分可分 为含钙 结石、 感染结 石、尿 酸结石 、胱 氨酸结石 四类。 含钙结 石可分 为:单 纯的草 酸钙、 草酸钙 和磷酸 钙、以 及除草 酸钙还 有少量 的尿酸 ;感染 结石主 要成分 是磷酸 镁铵和 羟磷灰 石;尿 酸结石 成分可 分为: 尿酸、 尿酸胺或除上述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 草酸钙 ;胱氨 酸结石 可分为 :纯胱 氨酸或 含有少 量草酸 钙成分 。 编 辑 本 段 结 石病因 :
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的治疗:利尿、降压剂 水肿及严重循环充血:利尿剂
减轻心脏负荷药物 肾功能不全的处理:利尿、透析
九、病程与预后
2周:临床症状改善; 4-8周:尿常规正常; 4-8月:Addis计数正常 多数预后良好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氮质血症、尿毒症
球管失衡
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 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
少尿、无尿
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四、病理 :
特点:弥漫性、渗出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光镜: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2.电镜:电子致密物“驼峰”样沉积 3.免疫荧光:IgG、C3沉积
病理 Pathology
鉴别诊断:
❖ 其它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后肾炎 ❖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 急进性肾炎 ❖ 肾病综合征(略)
八、治疗
原则:
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重症处理 防治并发症 保护肾功能 促进自然恢复
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 2.清除残余感染灶:抗生素的使用 3.对症治疗及重型病例的处理
结石病是一种顽固性疾病,症状复杂, 并发症 多,易 于残留 一般口 服消石 胶囊每 日4-6粒 可以预,含钙结石是泌尿 系结石 中最常 见的结 石类型 。约占 全部泌 尿 结石
尿石症是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 位结石 的统称 ,是泌 尿系统 的常见 疾病之 一。泌 尿系结 石多数 原发于 肾脏和 膀胱, 输尿管 结石往 往继发 于肾结 石,尿 道结石 往往 是膀胱内结石随尿流冲出时梗阻所致 。肾、 输尿管 结石与 膀胱、 尿道结 石比约 为5.5~ 6∶1。 尿石症 的发生 率男性 高于女 性,肾 与输尿 管结石 多见于 20~40岁的青 壮年, 约占 70%左右;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生在10岁以 下的儿 童和50岁以上 的老年 患者。 尿石症 引起尿 路梗阻 和感染 后,对 肾功能 损害较 大,尤 以下尿 路长期 梗阻及 孤立肾 梗阻时 ,对 全身影响更为严重,处理上也较复杂 ,严重 者可危 及生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