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在竹林山矿的应用

合集下载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规定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规定

**矿人员定位及考勤系统安全管理规定为加强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和管理维护工作,确保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发挥应有作用,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动态管理过程中可靠的安全保障功能,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结合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和**矿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使用的管理实际,特制定本使用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矿。

第三条必须加强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充分保证系统运行使用、维护。

(一)系统的管理实行统一协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在矿长、总工程师、安监处处长办公室和监控中心、人力资源部等处设置终端,在矿调度室安设一台显示屏。

(二)监控中心负责系统的管理维护及系统故障处理,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负责不间断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

(三)人力资源部负责系统业务管理和入井人员的考勤管理,负责所有帐卡、报表、记录信息的提取和保存等信息处理工作。

(四)安设在各单位责任区域的系统硬件设备及线路由各单位负责看管。

副井下口、井下大巷及各车场的读卡器及线路由运输队负责看管。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读卡器及线路由各采煤队负责看管。

设置在掘进面的定位分站、读卡器及线路由各掘进队负责看管。

各变电峒室设备及皮带巷线路由保运队负责看管。

设置在井上口的检卡屏、读卡器及线路由监控中心负责看管。

二、安装、使用与维护第四条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规定,煤矿装备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功能:(一)考勤管理功能,能够实时对煤矿入井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可进行分类分级汇总、统计查询、报表打印;(二)安全管理功能1、能显示井下巷道分布、设备安装及运行状态、当前各区域人员分布,人员的滞留等信息,并当有人员滞留超时、区域超员或设备运行异常时报警及异常信息进行统计显示。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2)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2)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和管理煤矿工作人
员位置的系统。

该系统通过在煤矿工作区域布置定位设备,如RFID标签、蓝牙标签或GPS设备,来实时监测工作人
员的位置。

系统通过接收和处理来自定位设备的数据,可
以显示每个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并提供报警机制以
及其他相关功能。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实时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定位设备收集工作人员的实时
位置数据,并在系统的管理平台上显示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

2. 报警机制:系统可以设置报警条件,并在监测到异常情
况时发送报警通知,例如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或离开工
作区域等情况。

3. 路线规划:系统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工作任务,提供最佳的路线规划功能,以提高工作效率。

4. 统计分析:系统可以对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分布等,以帮助煤矿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调配和资源优化。

5. 数据记录与查询:系统可以记录和存储工作人员的历史位置数据,并提供查询功能,以便后续分析和审查。

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煤矿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工作人员的位置和状态,提高工作安全性,优化资源调配,提高工作效率。

人员定位系统考勤功能的开发和应用资料

人员定位系统考勤功能的开发和应用资料

目录1.选题意义 (2)1.1现状调查 (2)1.2选题理由 (3)1.3立项的目的、意义 (4)1.4预期目标 (5)2.研发过程 (5)2.1系统工作原理 (5)2.2选用研发理论原因 (6)2.3流程分析与计算 (6)2.3.1系统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7)2.3.2 系统特点 (10)2.3.3 考勤设备安装位置 (11)2.3.4 系统应用软件功能 (12)2.4项目实施步骤和过程 (15)2.4.1 副井-350水平的安装过程 (16)2.4.2 副井-270水平的安装过程 (18)2.4.3应用软件环境及辅助装置的设置 (19)2.4.3.1煤矿安全考勤软件及环境配置 (19)2.4.3.2 考勤数据自动查询系统 (19)2.4.3.3LED大屏幕考勤数据显示系统 (20)3.取得的效果 (20)3.1社会效益 (20)3.2经济效益 (21)3.3综合评价 (21)4.跟踪和反馈 (21)4.1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4.2解决的方法与改进方案 (22)4.3下一步打算 (23)1.选题意义1.1现状调查兴隆庄煤矿隶属于兖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年产660万吨的大型矿井。

目前在册职工9128人,其中从事井下工作的人员3734人。

随着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为改善煤矿的安全状况,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提高煤矿劳动组织和管理水平,用于煤矿井下人员考勤管理的煤矿井下人员安全考勤装置在兴隆庄煤矿被广泛使用。

目前,兴隆庄煤矿使用的“KKQ—1型煤矿安全考勤系统”是1995年由兴隆庄煤矿和山东煤炭研究所共同开发研制并投入使用的,其核心技术是由红外线发射装置发射考勤编码。

经过十几年的使用,设备老化,技术也相对落后,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对安全的要求。

这种考勤方式,只注重考勤功能的开发,没有站在煤矿安全的角度,不具备井下监控功能。

由于煤矿井下人员安全考勤系统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发生时候时井下人员人数不准和分布情况不明等现象,给煤矿安全生产和相应的煤矿救援工作造成被动。

浅谈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2-06-27T09:24:26.12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高鹏[导读] 安全生产是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煤矿生产调度管理在煤矿生产中起着组织、指挥和预测的作用。

高鹏(郑煤集团白坪煤业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4-0000-01摘要:安全生产是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煤矿生产调度管理在煤矿生产中起着组织、指挥和预测的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了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在郑煤集团白坪煤矿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实践表明,人员定位安全管理体系行能稳定,能够实现井下人员考勤管理、实时定位跟踪、安全警示报警检测,提高了煤矿生产安全调度的效率及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矿井人员定位安全管理信息化引言目前,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还普遍存在无法有效监控入井人员、灾变救援时缺乏现场决策依据、安全措施贯彻难以有效监管等诸多安全管理难题、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使用是实现井下人员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及转变安全管理传统模式的重要方法。

矿井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集成了射频识别、无线通信、信息传输、计算机通信等信息处理技术,具有井下人员考勤管理、实时定位跟踪、安全警示报警检测、安全管控、应就快速搜寻功能。

郑煤集团白坪煤业公司总投资9.6亿元,面积约3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6亿吨,可开采储量1.1亿吨,矿井综合调度室安装有国内独一无二的瓦斯导航系统,所有瓦斯监测点的瓦斯浓度第一时间即能反馈上来;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时刻能检测到每个人员的位置;主斜井强力皮带采用美国软启动装置,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本文将着重介绍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在白坪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一、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原理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由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通信接口、定位分站、定位器、识别卡、电缆、接线盒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矿井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在竹林山矿的应用

矿井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在竹林山矿的应用

[ 摘
要 ] 主要 介 绍 了煤 矿 井 下人 员定位与 考 勤 系统投 入使 用后 ,为煤矿 安全 管理 带 来 了切 实益 处 , 成 为 目前 煤矿 人 员管理 的有 效工 具之 一 , 现代化 矿 井安 全 生产 中起 到 将 在 重要 的作 用。 [ 关键词 ] 人 员定位 ; 考勤 ; I 技 术 ; RFD 网络 ; 安全 生产 ; 员管理 人 [ 中图分类号 ]T 7 [ D66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7 - 4 ( 1) _18 629 3 00 2O4 3 9 2 0
取数据 ; 使用寿命长 , 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 能够
轻 易嵌入 或附着 在不 同形状 、 类型 的产 品上 ; 取 读
击还可以显示某个选定人员下井后的行踪 。②查
找人 员当前 位置 。 入任 意人 员 的姓名或 编号 , 输 可 以立 即以 图形 方式 显示此人 当前 所在 区域 ;也可 以 同时输 入 多个人 员 ,以文字方 式显 示这些 人各
0 引 言
就煤 矿安 全而言 ,对安 全生产 的管 理实质 上 是 对人 的管理 。山西 阳城 阳泰 集 团竹 林 山煤业 有 限公 司与 杭州 创 联 电子技 术 有 限责 任公 司合作 , 在矿 井安装 了 K 22A型井下 人员定 位 与考勤 系 J2()
器、 检卡分站 、 监控软件等组成。 系统容量 : 识别主 ( ) 数 量 26台 , 别 卡 2 0 子 站 5 识 000张 以上 ; 面 地
() 1 定位 功能 : ①实 时监测 。实 时监测全矿 井
井下矿工总数 , 实时监测采煤工作面矿工总数 , 实 时监测掘进工作面矿工总数以及井下其他区域矿 工 总数 。根 据各矿 实 际情况绘 制井下 巷道 、采 区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与矿车跟踪定位系统的联合应用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与矿车跟踪定位系统的联合应用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与矿车跟踪定位系统的联合应用通过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几点功能在矿车管理上的应用,无论矿车在日常使用、管理和维护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成熟,设备在井下分布较广、设置齐全,只需要将定位标识卡安装到矿车上就能实现上述功能,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对全矿特殊专用车辆加装了定位系统。

华丰煤矿对每辆特殊专用车辆进行了编号,无论矿车在井下何处,管理人员只要登陆定位联网系统输入编号,就能找到该矿车的具体位置,并能查找到此矿车的相关信息和状态,方便了矿车的使用管理,提高了矿车的周转利用率。

实现矿井运输过程中车辆的监测和跟踪以及实时的调度,实现物资和材料的一站式配送。

实现通信、调度、集控为一体的集成系统,为矿井的安全监控和安全运输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标签:矿车定位系统联合应用;提高周转利用率;便于管理;提效1 概述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与矿车跟踪定位系统联合,对矿车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应用我矿基于人员定位系统的矿车定位系统,实现矿车实时定位、监测的目的,解决矿车积压、矿车利用率低,周转率低的难题,为建设安全高效矿井辅助运输打下坚实基础。

1.1我矿现矿车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的弊端:1.1.1矿车在周转过程中需人员登记运行车辆编号,由于个别岗位工责任心不强、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淡薄,有的岗位地点车辆不能及时登记编号,导致系统数据源信息缺失、系统不能有效运行。

1.1.2车辆周转数据信息需配备专人输入电脑矿车信息化管理系统程序,车辆数据信息量大,人员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且增加了人员配备。

2.应用基于人员定位系统的矿车定位系统,具体实施内容包括: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和移动设备情况的动态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以便于运输调度人员进行更加合理地调度和管理,通过巡检检查功能,准确了解各岗位车场人员、矿车的到位情况。

2.1人员定位系统的功能可以解决在矿井辅助运输中矿车周转率低的弊病,对矿井辅助运输管理意义重大。

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在煤矿的应用与维修技术

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在煤矿的应用与维修技术

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在煤矿的应用与维修技术作者:黄忠海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4期摘要:本文简单介绍煤矿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的应用检测技术和故障诊断维修技术在煤矿方面的推广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技术特点;技术检测;故障诊断维修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7-0065-01一、前言矿用人员定位考勤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提高矿井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各级领导越来越重视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

因此,如何运用好这套系统,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获取事故现场的人员状况,是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的重要前提。

二、煤矿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的组成及特点1.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组成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由地面中心站、发射器、无线数据监测站、接收探头及电源、电缆、传输接口等辅助设备组成。

井上井下是通过一根二芯矿用信号电缆相连,完成监控主机与井下人员定位分站或动态目标识别器之间的双向实时同讯任务,同时可与现有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并网。

其构成如图:2.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系统特点(1)设备适应性强,无阻碍通过。

(2)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强、维护方便:系统采用四级模式,配置分站及动态目标识别器越多區域越多,人员定位越准确。

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管理维护方便。

(3)设备可复用,减少投资。

该系统可以和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共网复用。

也可以在该系统中加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构成多功能的综合监控系统。

三、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技术检测应用1.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的技术检测概述由于该系统是利用射频技术、数据库管理与开发技术、网络技术、分布式智能控制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井下的检测站对人员信息的采集,把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将人员信息传送到监控计算机;计算机对人员信息进行存储,显示和跟踪,同时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井下各监测站的布置情况,从而更加直观的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目前井下人员的跟踪基本上是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这种方法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矿山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矿山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矿山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矿山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范围内所有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章系统建设与管理第四条矿山企业应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置人员定位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五条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 人员实时定位:能够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位置及分布情况;2. 人员考勤管理:实现井下人员的上下班考勤、请假等管理;3. 紧急报警: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可及时发出报警信号;4. 轨迹查询:可查询井下人员的历史轨迹,为事故调查提供依据;5. 设备管理:对人员定位系统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设备完好。

第六条矿山企业应建立人员定位系统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措施。

第七条人员定位系统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第八条矿山企业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功能完善。

第三章人员培训与考核第九条矿山企业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人员定位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条培训内容包括:1. 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3.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一条矿山企业应建立人员定位系统操作考核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第四章应急管理与事故调查第十二条矿山企业应制定人员定位系统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

第十三条发生紧急情况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利用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人员搜救和事故处理。

第十四条事故发生后,矿山企业应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利用人员定位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事故原因,为事故调查提供依据。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使用手册

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使用手册

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使用手册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使用手册第一章系统介绍1.1 系统概述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控和管理井下人员活动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定位井下人员的位置,并记录其考勤信息。

通过该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井下人员的位置和工作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1.2 系统功能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包括以下功能:- 实时定位井下人员:通过安装在井下人员身上的定位设备,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

- 考勤管理:系统可以记录井下人员的签到和签退时间,并生成相应的考勤报表。

- 报警功能:当井下人员发生重大事故或超时未返回时,系统可以通过报警设备进行提醒和求救。

- 历史数据查询:系统可以查询和分析井下人员的历史轨迹和工作情况。

第二章使用准备2.1 系统安装在开始使用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之前,需要先安装系统硬件设备和软件。

硬件设备包括井下人员定位设备、监控设备和报警设备。

软件需要安装在管理人员的电脑或服务器上。

2.2 设备绑定在系统正式使用之前,需要将井下人员的定位设备与系统进行绑定。

具体操作如下:- 打开系统软件,并登录管理账号。

- 在系统菜单中选择“设备绑定”选项。

- 输入井下人员的个人信息和定位设备的编号,并点击确认按钮。

- 系统会自动进行绑定,并显示绑定成功的提示信息。

第三章使用流程3.1 登录系统在开始使用系统之前,需要先登录系统账号。

具体操作如下:- 打开系统软件,并进入登录界面。

-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并点击登录按钮。

- 系统会验证账号信息,并登录到系统的主界面。

3.2 实时定位在登录系统之后,可以实时定位井下人员的位置。

具体操作如下:- 在系统的主界面上,选择“实时定位”选项。

- 系统会自动显示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在地图上进行标注。

3.3 考勤管理系统可以记录井下人员的签到和签退时间,并生成相应的考勤报表。

具体操作如下:- 在系统的主界面上,选择“考勤管理”选项。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通过对人员身上佩戴的定位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实现对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定位定稿的系统。

此系统是为了提高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性能而研发,能够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被困的人员。

以下将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通过将定位设备分发给每个井下人员,实时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

在这套系统中,每个井下人员佩戴的定位设备内置了定位芯片和通信模块。

定位芯片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或者地下无线定位技术,能够准确获取人员的地理位置信息。

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者局域网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这种方式,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

其次,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通过监控中心对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监控和管理。

监控中心配备了相应的服务器和软件系统,能够接收、存储和处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

监控中心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展示人员的位置信息以及相关的数据统计信息,如人员进出井下的时间、行动轨迹等。

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设定的报警条件,对人员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再次,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安全装置进行联动。

在煤矿井下,除了人员定位设备外,还会安装有相关的安全设备,如可燃气体检测仪、瓦斯抽采系统等。

系统可以将这些安全装置的数据与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关联,实现对人员安全的全面监控。

例如,当监测到有可燃气体泄露时,系统可以自动触发报警,同时展示受到影响的井下人员的位置,以便快速采取救援措施。

最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在煤矿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提高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性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系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对煤矿井下人员的工作状态和行为进行监控和评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及考勤管理系统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及考勤管理系统

------------------------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及考勤管理系统一、系统概述:由于矿山生产的特殊性,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时刻都在威胁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矿井重大灾害及伤亡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目前,矿山井下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

因此矿山行业迫切需要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实时掌握每个人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将有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

同时,上传的位置信息也可以用做工作人员的考勤记录。

我们在分析一些矿山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1)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2)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难以对人员进行精确定位;(3)一旦矿山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4)不能准确把握安全监察人员到位状况。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及考勤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矿山井下人员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该系统是由矿井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软件数据库的支持下,通过传输接口和巷道铺设的有线传输系统,定时对井下通讯基站进行数据巡检和信号采集,将其接收到的基站区间内的人员信息收发卡发射的数字信号,经软件数据处理,将井下人员(含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井上监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特别是在事故情况下可以非常清晰知道遇困人员的位置,方便快速施救。

系统可以实现井下井上人员双向报警,井上指挥中心也可以对井下人员进行点名呼叫或广播呼叫,达到双向通讯。

矿山井下人员定位考勤及管理系统是在对现有较先进的矿山监控设施集成的基础上对井下人员跟踪、定位、考勤及双向通讯,从而实现矿山井下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管理办法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管理办法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管理办法一、为强化劳动组织和考勤管理,掌握井下作业人员动态情况,确保井下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使系统稳定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二、使用人员范围:所有深入井下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考勤定位卡的使用方法1、矿用人员考勤定位卡是一种允许在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本质安全型设备,用于实现井下人员身份识别、定位和无线寻呼(发光二极管提示)。

2、井下人员在携带考勤定位卡时,注意不要让考勤定位卡紧贴身体和金属物体,卡表面不要有金属物覆盖,以免影响无线信号的收发。

3、井下人员在作业时,注意防止考勤定位卡与金属物体或者其他坚硬物品的碰撞,以防造成考勤定位卡的损坏,造成不良后果。

4、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考勤定位卡的红色发光二极管每隔30秒闪亮一下,指示当前运行状态正常。

如发现考勤定位卡发光亮度减弱或其它异常情况时,请及时到调度室更换电池或维修。

5、考勤定位卡收到分站发来的提示信息后,将根据提示信息,让红色和黄色发光二极管采用不同的组合不断闪烁;黄色闪亮,代表一般寻人呼叫;红色闪亮,代表重要呼叫;红色、黄色同时闪亮,代表紧急撤离呼叫。

6、考勤定位卡具有求救功能,当携带者在井下发生危险情况时,可将考勤定位卡上的呼救拉带水平拉出,即可向井上发出求救信号。

7、考勤定位卡信息数据经过系统处理将作为井下人员考勤原始数据,利用考勤软件平台对井下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四、系统维护1、调度室负责系统及考勤定位卡的维护,主要职责包括:系统通讯维护、系统服务器维护、LED显示屏维护、分站维护、电源维护、考勤定位卡维护、电池更换、定位考勤系统软件升级维护等。

2、非专业维护人员禁止随便打开井下定位分站、定位器、防爆电源等系统设备,严禁损坏定位天线和通信线缆。

3、考勤定位卡携带者禁止私自打开卡体,以免造成损坏及功能丧失。

4、在非紧急情况下,禁止随意使用定位卡呼救功能。

5、如发现考勤定位卡不能正常工作(发光二极管不亮、发光二极管亮度微弱、发光二极管不停的连续闪烁),须及时到调度室进行维修,禁止私自开盖维修。

基于RFID的矿井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解决方案

基于RFID的矿井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解决方案

基于RFID的矿井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解决方案
一、技术原理
3.人员定位管理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RFID读写器发送的数据,可以实时显示人员的位置信息,并进行人员考勤记录、报警管理等操作。

二、功能特点
2.人员考勤管理:系统可以自动记录人员的进入和离开矿井的时间,根据考勤记录可以统计人员的工作时长和到岗率,便于管理人员考勤和工资核算。

3.安全报警管理:当人员进入禁止区域或发生其他危险情况时,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及时提醒相关责任人采取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4.数据分析与报表生成:系统可以对人员的定位和考勤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报表,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管理平台界面直观、清晰,操作简单,即使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方便地使用。

三、应用场景
1.矿井出入口管理:通过安装RFID读写器可以控制矿井的出入口,实现对进入和离开矿井的人员的实时管理,避免非法人员进入矿井。

2.矿井作业区域管理:在矿井的危险区域和禁止区域安装RFID读写器,实时监控人员的进入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4.紧急救援管理:在应急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关键区域安装RFID读写器,及时统计和掌握人员的位置信息,为紧急救援提供支持。

总结:
基于RFID的矿井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利用RFID技术,实现了对矿井区域内人员的实时定位和考勤管理。

该方案可以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提高了人员考勤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考勤管理系统解决方案1.doc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考勤管理系统解决方案1.doc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考勤管理系统解决方案1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考勤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对矿井人员的实时跟踪定位,移动目标监测查询、人员安全保障及统计考勤等功能。

充分利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平台,无需重复布线,仅需增加相应的人员跟踪定位无线数据采集基站、无线编码发射器、人员跟踪定位处理软件即可实现。

系统具有无需重复布线,节约投资;使用维护工作量小,维护费用低;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成熟、覆盖范围大、功耗低等特点。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能够清楚掌握每个人员在矿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利用系统的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对全矿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1、系统设计1).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将人员标识卡作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人员标识卡所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人员标识卡(标识卡可随身携带在腰带上或贴在矿灯帽内)。

2).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本安型数据采集器。

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数据采集器的地点时,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地点、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

如果采集的卡号无效、无卡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3).井下一旦发生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如:人员数量、人员身份、所处位置等相关信息,以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搜救人员可持便携式搜救装置进入井下,进行搜救。

4).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率。

2、工作原理系统产品中的控制器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随身携带的标识卡进入低频的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后被激活(未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标识卡不工作),同时将加密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信息经卡内高频发射模块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标识卡发来的载波信号,经控制器接收处理后,提取出目标识别码送至专用井下处理传输分站,完成预设的系统功能,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人员定位及考勤系统管理制度

人员定位及考勤系统管理制度

人员定位及考勤系统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搞好我矿的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装置的作用,依据《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并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1、系统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人员定位系统业务操作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认真执行。

2、管理系统主机严禁挪作它用或不用,严格实行24小时开机制。

3、系统管理人员必须严密保守“操作权限密码”严禁越权对系统进行配置和操作。

4、操作人员必须对系统所提示的考勤信息、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时向主管人员如实汇报,同时做好各种报警信息的处理。

5、按岗位工作要求,认真填好各种记录报表,保证真实有效。

6、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做到内外通讯畅通。

7、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设备安装、使用与维护1、所有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读卡器,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

2、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3、所有入井人员应携带识别卡。

4、识别卡严禁擅自拆开。

5、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

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经常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

6、矿调度中心设置中心站,应能实时显示井下人员分布位置等。

7、各个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并提示携卡人员本人及相关人员。

8、读卡器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9、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小时,合格后方可使用。

10、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应采用人工监测,并填写故障登记表。

11、监控中心应24小时值班,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监控维护人员。

12、当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1小时,应及时更换。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对煤矿的作用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对煤矿的作用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对煤矿的作用
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是国内技术最先
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又称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人井时刻、重点区域出/人时刻,限制区域出/人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煤矿安全生产一般由国家统一监管。

在中国,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及地方政府联合监管。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以现代无线电编码通讯技术为基础,应用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中的信令技术及无线发射接收技术,结合流行的数据通讯、数据处理及图形展示软件等技术。

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和移动设备情况动态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和移动设备的总数及分布状况;系统能跟踪干部跟班下井情况、每个矿工入井、出井时间及运动轨迹,以便于企业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和管理。

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解决方案优频科技

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解决方案优频科技

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解决方案优频科技随着现代化发展,煤矿产业的现代化变革愈发迫切,而此举也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科技创新。

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解决方案在人员保障、工作安全、生产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探讨的是优频科技的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一、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的重要性煤矿是一项高危行业,人员的安全十分重要。

同时,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人力资源浪费、效率低下、错误率高等问题。

而采用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的方式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它们可以帮助矿业公司更好地掌控矿山内的人员动态信息,实现人员精准管理、安全预警以及事故应对等功能,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优频科技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的特点优频科技的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解决方案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 定位精度高:系统具备GPS 定位和基站定位双重及时定位功能,能够实时监控人员的位置和移动路径。

2. 实时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矿工员工的动态信息,并能够及时预警,减少因意外伤害造成的人身安全风险。

3. 易于实施:不需要大量昂贵设备的投入和复杂的安装过程,使得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具有可持续、高效和实用的特点。

4. 数据分析:优频科技的系统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对进出矿井的员工进行人员识别和统计,提供关键性数据报告,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

三、优频科技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的应用场景1. 安全监管: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员工的位置和行动轨迹,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建立起管理的东道,实现多方位信息展示,防患于未然。

2. 人力资源:可计算员工的工作量、出勤率、实际工作时间等数据信息,建立人力资源档料准确记录员工成长,科学排班,提高员工福利和生产效益。

3. 库存管理:系统还拥有对矿山内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的一系列指标性能,如对矿产量、库存情况、矿产开采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为公司提供决策指导。

四、总结矿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作为现代化煤矿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提升人员安全和企业管理效率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竹林山煤矿考勤管理制度

竹林山煤矿考勤管理制度

竹林山煤矿考勤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竹林山煤矿的管理工作,规范员工考勤行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员工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勤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竹林山煤矿全体在岗正式员工、试用期员工及临时工。

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均应严格遵守本制度。

三、工作时间1. 竹林山煤矿实行标准工时制,工作时间如下:- 上午:08:30-12:00- 下午:14:00-17:30- 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周一至周五),周末双休。

2. 特殊岗位或特殊情况下,需调整工作时间的,由所在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部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3. 员工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

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或推迟上下班,应提前向所在部门主管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4. 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应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离岗、串岗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如有违反,按公司相关规定处理。

四、考勤制度1、每日签到制度- 员工每日应通过公司指定的考勤系统进行签到,确保考勤记录真实、准确。

- 签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指纹识别、刷脸识别、员工卡等,具体方式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签到次数和时间- 员工每日需签到两次,分别为上班签到和下班签到。

- 上班签到时间为08:30至09:00,下班签到时间为17:30至18:00。

- 员工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签到,迟到或早退将按公司相关规定处理。

3、因公外出未签到处理- 因公外出未能按时签到的,员工需提前向所在部门主管报告,并在外出返回后及时补签。

- 补签需提供外出公务的证明材料,如出差单、外出工作记录等。

4、忘记签到处理- 员工如因个人原因忘记签到的,应在当日内向所在部门主管报告,并填写忘记签到申请表,经部门主管审批后,提交至人力资源部备案。

- 忘记签到次数每月累计不得超过两次,超出部分按未签到处理。

5、考勤管理责任分配- 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考勤管理工作,确保员工遵守考勤制度。

达竹人员定位.doc

达竹人员定位.doc

达竹(集团)公司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矿井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及时掌握井下人员活动情况,确保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的管理实行统一协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矿井装备有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的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

第二章系统构成第四条集团公司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定位考勤系统)由各矿井安全监测监控广域网络系统组成。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广域网络系统指由瓦斯监控系统和定位考勤系统局域网等组成的广域网络。

第五条各矿井定位考勤系统局域网络由井下子系统、地面子系统组成,在矿调度、劳资科、安监处、通风科、矿长、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安监处长办公室等设置终端,在矿调度室安设一台显示屏。

第三章主要功能第六条考勤管理功能,能够实时对矿井人员入井时间、升井时间进行统计;能实时对各单位人员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等情况进行监测和分类统计;能实时对井下各监测区域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能自动汇总、存储、实时查询、自动生成报表和打印以上各信息。

第七条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功能。

能够用不同标识、模拟图形或颜色、数据,动态、实时显示井下各类人员状况和分布情况,并能动态显示井下人员的当班活动模拟轨迹;能实现地面监控中心与井下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信息互动。

第八条紧急搜救与报警功能。

在发生事故和出现紧急状况时,系统地面管控指挥中心能与应急预案联动,能够快速查询井下灾前各时段全部人员位置和状态,准确掌握被困人员位置,为抢险指挥部救援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信息。

第四章管理职责第九条集团公司总调度室负责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随时查阅各矿人员入井情况,并以系统记录为依据对各矿人员入井及出勤报工情况、矿级领导干部带班入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且对登陆定位考勤系统所需权限的用户名及密码进行管理。

KJ222A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山西兰花科技创业

KJ222A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山西兰花科技创业

KJ222(A)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王永红(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伯方煤矿分公司)摘 要:文章介绍了KJ222(A)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实例,重点讲解了它的优、缺点以及它在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网络结构;安全生产目前,煤矿普遍存在井下人员管理困难现象,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造成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

引入和运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工作人员佩戴的识别卡通过井下监控节点向监控中心传送他们的位置信息,实时掌握每个人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将有积极作用,便于抢险救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

结合伯方煤矿的实际情况,矿井安装了一套KJ222(A)人员定位/考勤系统,这套系统为井下人员的日常考勤和精细化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1KJ222(A)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的结构原理及特点1.1KJ222(A)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简介煤矿井下KJ222(A)人员定位/考勤系统是新一代人员定位系统,它采用国际最新RFID 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干部跟班下井情况、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及行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和劳动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1.2工作原理每人随身佩戴的人员卡自动发出代表自身身份的射频信号,经最近的基站接收,该基站将人员卡的身份信息和自身基站的地址信息相组合,经RS485总线、串口服务器转换为TCP/IP信号,经工业以太环网上传到地面,再转为RS485总线,发送到数据中心站,传入到中心计算机。

中心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并提供查询、管理等功能,从而使管理者能实时地观察到井下工作人员的即时位置,实现井下人员定位,并且能区分井下人员等级进行考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2期能源技术与管理矿井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在竹林山矿的应用张家锁(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竹林山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晋城048000)[摘要]主要介绍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投入使用后,为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切实益处,将成为目前煤矿人员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在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员定位;考勤;RFID技术;网络;安全生产;人员管理[中图分类号]TD6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蛳9943(2010)02蛳0148蛳030引言就煤矿安全而言,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

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竹林山煤业有限公司与杭州创联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矿井安装了KJ222(A)型井下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人员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

1KJ222(A)井下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KJ222(A)井下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是2.4G 新一代人员定位系统,系统采用国际最新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干部跟班下井情况、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及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RFID与其它自动识别技术相比,优势非常明显:存储信息量大,每一个产品拥有独一无二的ID号;读写不需要光源,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使用寿命长,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能够轻易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读取距离更远,可以写入及存取数据,实现标签的内容动态改变;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可以对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

1.1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工控服务器,监控主机、位置监测分站、位置监测分站探头、识别卡、井下移动识别器、检卡分站、监控软件等组成。

系统容量:识别主(子)站数量256台,识别卡20000张以上;地面监控系统包含工控服务器,监控主机等,其中监控主机对识别分站进行轮巡、数据采集和控制;工控服务器保存实时采集识别分站的数据信息,供实时监控,报表查询统计;电子显示屏放于井口和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实时显示井口通过人员和井下人员分布信息。

1.2通信电缆组网系统采用通信电缆组网方式连接,方便接入到自动化环网系统。

识别主站与识别子站之间采用通信电缆连接,识别分站与地面的最远传输距离不小于30km,识别主站与识别主站之间的传输距离不小于2km。

系统采用了阻抗匹配技术,解决了抗干扰问题,系统的结构是树型结构,施工与维护非常方便。

1.3系统主要功能(1)定位功能:①实时监测。

实时监测全矿井井下矿工总数,实时监测采煤工作面矿工总数,实时监测掘进工作面矿工总数以及井下其他区域矿工总数。

根据各矿实际情况绘制井下巷道、采区图,该图是动态的,随着井下人员的移动,该图显示的各区域人数会随时更新。

在该图上用鼠标点击,可以显示某个选定区域的人员名单,进一步点击还可以显示某个选定人员下井后的行踪。

②查找人员当前位置。

输入任意人员的姓名或编号,可以立即以图形方式显示此人当前所在区域;也可以同时输入多个人员,以文字方式显示这些人各自在井下的当前位置。

③井下人员跟踪。

在井下巷道图上实时动态地显示井下人员行踪。

④统计查询进入特殊区域人员。

对于井下的某些特殊区域,例如规定不准一般人员进入的危险区域,在行踪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2.065 1482010年第2期保留时段内可以随时进行查询,列出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和出、入时间。

(2)安全管理功能:①干部跟班下井管理。

系统能对干部下井情况进行统计、监督,在办公室通过电脑或在调度室大屏幕就可以看到哪些干部在井下,哪些干部已升井,哪些干部该下井未下井等。

②瓦斯检查员等关键岗位监控。

系统可以对瓦斯检查员的行进路线、工作时间进行监控,看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到达规定的地点。

③区域超员告警。

对某个区域的人员数量进行限制,如果超员则告警。

④矿工进入禁入区告警。

当矿工进入禁区时,系统会告警,提示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⑤工作超时、欠时告警。

当矿工在井下停留超出规定时间或没有做够规定时间,系统将告警并记录。

⑥行进轨迹异常告警。

当矿工未按规定的行进路线行走,行进到禁行区,系统将告警并给予提示。

⑦识别卡电量告警。

当识别卡电量过低时,系统将提前告警,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及时更换电池,避免识别卡没电时,持卡者自己不知道,虽然下井了,但被系统判断为旷工。

⑧固定岗位脱岗告警。

固定工作岗位工人脱岗,系统将告警。

⑨安全证书有效期管理。

对每个工人的安全证书进行管理,安全证到期将告警。

⑩预警呼叫功能。

系统具有呼救、告急功能;具有就地报警和地面远程控制报警功能。

(3)系统管理功能:系统的管理软件能够实现分配多个不同权限的用户,方便各个用户在网络终端上同时运行软件,查询井下实时情况,并可对软件进行分级别的修改;井下实时数据也可以上传到WEB服务器上,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以网页的形式实时查看井下人员分布情况。

(4)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GIS地图缩放功能,能实现井下巷道图的缩放、显示及井下出现紧急情况后生成逃生路线,并能对GIS地图进行导入、导出和还原地图功能。

(5)信息互动功能:本系统可以内嵌短信平台,能实现与井下移动通信系统或其它移动通信系统的信息互动,能够及时的实现与相关人员的信息互动。

(6)可以与其他安全监控兼容:能实现与重点地点视频联动,能在定位系统终端上根据需要适时显示重要视频监测点的视频信号。

(7)考勤功能:能够准确统计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并可按班次按部门生成日考勤、月考勤统计报表。

1.4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系统最大容量为256台分站,最多识别卡数量20000张以上,漏读率小于百万分之一,传输方式为主从方式、半双工,地面分站到井下分站最大传输距离大于30km,识别分站有效接收距离在30~100m,允许被测目标最大移动速度≤5m/s,无线工作频率2.4GHz,传输误码率≤10-6。

该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为人员识别卡、识别分站:①人员识别卡。

发射距离30~100m,传输速率256K,工作频率2.4GHz,调制方式FSK,防爆型式本安,外壳防护等级IP54,工作温度-40℃~+60,环境湿度≤95%,电池工作时间1a以上,重量小于70g,具有紧急呼叫功能,在矿工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按急呼按钮,系统即有告警。

②识别分站。

有线传输速率9600bps,无线工作频率2.4 GHz,调制方式FSK,防爆型式本安,外壳防护等级IP54,工作温度-40℃~60℃,环境湿度≤95%,重量约3kg,无故障工作时间>50000h,同时最大可读卡数>100个,行径记录笔数无限制,行径记录时间精读+1s。

③检卡分站。

由检卡分站,液晶电视,监控电脑和监控软件组成的井口检卡唯一性检测装置,将液晶电视安装在井口附近,可实时显示井口区域经过人员的照片、姓名、部门、工号、卡号和卡电量,并显示当日入井人数等信息,自动检测识别卡信息和人员信息。

④井下移动识别器。

系统配备有井下移动识别器,通过该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在井下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检查识别卡的电量、检测井下人员是否带卡、检测井下人员是否替人带卡等,方便人员管理。

2应用情况2.1系统设计KJ222(A)型矿井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于2009年11月上旬开始在竹林山矿安装运行。

系统由数据服务器,监控主机,井上、下识别分站,识别卡等主要设备和井口检卡显示屏等其它辅助设备组成。

该系统监控主机安装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系统监控主机与井口识别主站之间通过2芯通信电缆连接,井下其它分站通过2芯电缆与井底分站相联。

识别主站与识别子站通过4芯通信电缆连接。

识别主站电源采用隔爆兼本安电源,提供2h 不间断供电,就近接入AC127电源。

各识别分站均通过RS485通讯协议与地面监控主机进行通讯。

张家锁矿井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在竹林山矿的应用1492010年第2期根据该矿井下的具体情况,在所有的三岔门、采、掘工作面巷道门口安装了识别分站,共计安装了42台识别分站,配备了300张识别卡。

识别卡配戴在入井人员腰部,当配卡人员走到某个识别分站下时,分站会自动识读识别卡信息,上传到地面的数据服务器上,经过软件处理得到相关信息。

系统实行分区定位,将地面井口和井底分别安放识别分站将地面与井下分开;把井下主要巷道、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做为主要区域,禁入区和固定岗位做为次要,其它大巷做为一般区域进行定位。

地面划分为主井口区域、副井口和回风井口区域,井下巷道划分为主斜井区域、副斜井区域、西轨道巷区域、主煤仓区域、1300轨道巷区域、1300皮带巷区域、1300回风巷区域、1306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区域、1306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1309综合回采工作面区域等,对井下人员进行区域定位。

2.2实时应用(1)查询当前井下人员分布。

根据各矿实际情况绘制井下巷道、采区图,并在该图上显示各个区域当前人数。

该图是动态的,随着井下人员的移动,该图显示的各区域人数会随时更新。

在该图上用鼠标点击,可以显示某个选定区域的人员名单;进一步点击还可以显示某个选定人员下井后的行踪。

(2)查找人员当前位置。

输入任意人员的姓名或编号,可以立即以报表方式显示此人当前所在区域、所属基站和井下滞留时间等;也可以按部门查询多个人员,以列表方式显示这些人各自在井下的当前位置。

(3)人员行走轨迹。

可以查询当前和历史时间内井下人员所属的区域,在井下巷道图上实时动态地模拟他们的行踪。

(4)预警呼救记录查询。

对某个时段内人员预警呼救记录进行查询,可以查询到该人的工号、卡号、姓名、所属部门、紧急呼救的地点和时间、地面人员的响应呼救的客户端等。

(5)下井人员考勤管理。

软件可以从系统记录的人员行踪信息中自动提取出每个下井人员的入、出井时间,从而形成考勤记录,进而形成各种考勤报表和查询、统计功能。

2.3应用情况评价通过KJ222(A)系统,公司能够对采、掘工作面实行定员管理,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行动轨迹情况及井下人员的滞留情况等信息,为竹林山矿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优化企业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入井作业人员,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KJ222(A)系统在主、副井入井口处各安装一台识别分站,在副井检身房处安装一套检卡显示系统,人员可以查看自己的信息和识别卡的情况。

通过井口和井底分站的逻辑关联,可以准确的确定井下人员数量,有效的防止了传统考勤(如:指纹考勤、红膜考勤等)考勤后不下井或考勤后不上井的情况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