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玲玲的画》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节《玲玲的画》课文内容,通过讲述主人公玲玲在一次绘画比赛中的心路历程,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玲玲的心情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懂得珍惜和努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玲玲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描写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小组讨论用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导入本课。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感受课文的情感。
3.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情感的方法。
a. 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玲玲参赛的初衷,体会她的期待。
b. 学习课文第二段,分析玲玲在画作被弄脏后的心情变化。
c. 学习课文第三段,讨论玲玲如何化解挫折,画出佳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面对挫折,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得。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面对挫折的心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学会了面对挫折”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
2.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关于面对挫折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2. 拓展延伸: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玲玲的画》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分析玲玲画画的经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表达顺序和描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表达顺序和描写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表达顺序和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作,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细节。
2. 新课内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玲玲画画的经过。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描写方法。
a. 让学生朗读课文,思考:玲玲画画的过程是怎样的?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物品,用所学的表达顺序和描写方法进行描述。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的表达顺序和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观察的物品,运用所学的表达顺序和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表达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 描写方法:形状、颜色、质地、动态、静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一幅画作,运用所学的表达顺序和描写方法,描述画作的内容。
2. 答案示例:画作描绘了一片宁静的湖泊,湖水碧绿如玉,湖面波光粼粼。
湖边绿树成荫,倒映在湖面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表达顺序和描写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美术作品,尝试用所学的表达顺序和描写方法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说课、反思
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 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和需求, 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为学
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谢谢聆听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学习活动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活动
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鼓励家长陪伴孩子学习
鼓励家长陪伴孩子完成作业、阅读等学习任务,提高孩子的学习效 率和质量。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学习过程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成绩和结果,促 进孩子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 下茁壮成长。
05 家长沟通与协作建议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用
情感支持
家长是孩子的情感依托,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有助 于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价值观引导
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将社会认可的价值观传递给 孩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学习辅导
问题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绘画步骤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作品完成度不高; 同时,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较短,影响了学生的发挥。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加强绘画步骤讲解
在后续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对绘画步 骤的详细讲解,通过示范、演示等方 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针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将进 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 容和时间,确保所有教学内容都能得 到充分展开和讲解。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持续学 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为学
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我将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学 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和 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目录•学生互动与参与•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01课程背景与目标《玲玲的画》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通过玲玲画画的故事,阐述了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01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02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道理和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加深理解和运用。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过程,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
02教学内容与方法重点难点梳理重点掌握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玲玲在画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难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分析,深入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为深入理解故事打下基础。
激活学生的前知采用讲解、讨论、示范、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活动教学方法选择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音频、视频等。
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03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环节回顾上节课内容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玲玲的画》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激活学生的前知。
《玲玲的画》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①朗读7-8自然段,玲玲听了爸爸的话,是怎么做的呢?心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棒,玲玲听了爸爸的话,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玲玲的心情又从伤心变得满意。(板书:脏地方画小狗)
②引导想象: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是什么样的?(眯着眼睛、趴在楼梯上)有了这只小花狗,这幅画有了什么变化?(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2.学习第5—8自然段,体会“满意”。
(1)阅读5-6自然段,学习玲玲和爸爸的对话。
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的时候,爸爸和玲玲说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对话。
“怎么了,玲玲?”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①认识“及”。提问:你知道“来不及”是什么意思吗?“及”在这里意思是赶上、达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端详 评奖 玲玲 弄脏 一幅画 啪的一声
2.引导学生用上“得意、伤心”,讲讲故事的起因。
二、抓住心情变化,了解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1.过渡: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玲玲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她的心情从得意变得很伤心。后来,她的心情又怎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这个故事又给我们讲述了怎样的道理。
②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读出爸爸关心的语气;重读“弄脏、来不及”等词语,读出玲玲着急的语气。
(2)朗读7-8自然段,体会“满意”。
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2022-12-1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精选17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篇1复习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
回顾课文内容。
研读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
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
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要务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
)感悟1、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3、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
(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篇2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设计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简单,语言朴实,对话较多,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浅显的故事之中。
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揭示了课文主题,蕴涵了深刻的道理。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_2012050708553459
课题25玲玲的画教学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2、交流、解决:◎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3、朗读指导。
4、指名读。
5、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6、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实践活动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3、回家收集坏事变成好事的小故事。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存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专门多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刻: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方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识字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方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如“详”能够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认真看)的动作来感悟。
“奖、叭、催、脏”等,能够运用生活体会,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
“玲、详、叭、脏、幅”等字,能够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形。
能够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
“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专门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能够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
“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看发觉: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四、积存运用1.读课文,勾出你喜爱的新词。
2.把喜爱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实践活动1.依照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情况,以强化感受。
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教案(2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⒈谈话激趣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5、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玲玲的画》。
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玲玲的画中色彩、形状、构图的特点,探讨其表现的情感和意义;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玲玲的画,理解其情感和意义。
2. 教学重点:绘画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玲玲的画作品、画笔、颜料、画纸、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玲玲的画,引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分析玲玲的画的色彩、形状、构图等特点,讲解绘画技巧。
3. 实践:学生根据讲解,尝试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玲玲的画》2. 内容:色彩:丰富、对比鲜明形状:简洁、夸张构图:饱满、层次分明绘画技巧:线条、涂色、构图创新意识:观察、想象、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心情”为主题,创作一幅画,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绘画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艺术素养。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绘画书籍,提高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玲玲的画,理解其情感和意义。
2. 教学重点:绘画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讲解,尝试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作业设计:以“我的心情”为主题,创作一幅画,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
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玲玲的画1. 教师在展示玲玲的画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色彩、形状、构图等元素,并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这幅画的色彩有什么特点?”“画中的形状是如何表现的?”“整个画面的构图给你什么感觉?”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玲玲的画中所表现出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二、三自然段,详细讲述了玲玲在妈妈的引导下,用心观察、用情感悟,最终创作出一幅充满想象力和创意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学生珍惜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玲玲在创作画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彩色笔、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讲解生词:学习生词和短语,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义。
4.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玲玲观察、想象、创造的过程。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用彩色笔在纸上创作画作,展示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7.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玲玲的画》第二课时2. 生词:用心、观察、想象、创造3. 课文结构:第二、三自然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彩色笔标出生词和短语。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玲玲创作画作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观察、想象和创造方面的体会。
2. 答案:(1)生词和短语已标出。
(2)玲玲在妈妈的引导下,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挥想象,创作出一幅充满创意的画作。
(3)学生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校园景观
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景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进行绘画创作。
校园文化活动
结合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展现校园文 化和特色。
校园历史与传统
挖掘学校的历史和传统,以此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传承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推广
社会调查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通过绘画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态度。
择题等。
角色扮演及情景模拟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玲玲、爸爸、妈妈等角色,再现故事情节。
创设类似的生活化情景,让学生模拟解决问题,如遇到画笔断了、颜料不够等情况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深入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
创意写作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 玲玲的画》的故事,描绘玲玲 在以后的画画过程中可能遇到 的有趣经历。
关键段落及语句解读
关键段落
描述玲玲画画过程的段落是全文的重 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玲玲 对画画的专注和热爱。
关键语句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笔尖在纸 上飞舞,仿佛每一个线条都有生命。 ”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玲玲 画画时的投入和激情。
文本情感和价值观传达
情感表达
文章通过玲玲对画画的热爱和坚持,传达出对梦想的追求和 对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玲玲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和最 终克服困难的经历,表达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持。
价值观传达
文章强调了坚持梦想、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同时,也传 达了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获得成长和成功的价值观。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
情景创设
通过描述玲玲的创作背景和过程 ,引导学生进入画作的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画、幅”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用“得意、伤心、满意”关键词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自由朗读,回顾课文:同学们,读完课文,说说玲玲情感变化的过程。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玲玲情感变化中,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板书:爸爸)二、分角色朗读,感悟爸爸话语的道理1.分角色朗读: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课文,思考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从哪看出来的?预设一:从“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看出了爸爸对玲玲的关心,说明他是个慈爱的人。
预设二:从“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看出爸爸一点不着急,很有耐心,很有办法。
预设三:从“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看出爸爸很聪明,很有智慧。
2.指导朗读对话:根据学生发言及时指导朗读对话。
(板书:慈爱耐心智慧)3.感悟道理:从爸爸和玲玲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些什么呢?出示课件12: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你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动脑筋让坏事变好事的经历呢?三、借助关键词讲故事1.小组合作:(1)借助图片的顺序讲故事出示课件13:(2)借助关键词讲故事出示课件14:2.小组展示,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按顺序讲故事。
出示课件15:四、学习生字,巩固书写1.引导写字:玲玲能把图画画得令人满意,我么也一定能把字写得让自己满意。
2.讲解重点生字(1)“奖”和“拿”笔画较多的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把上下两个部分都写得扁一些才好看。
(2)“及”字的笔顺:这个字笔顺很容易出错,第一笔应该是撇,跟着老师书空两边。
3.教师示范,学生练写4.书写评价,二次练写四、布置作业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向玲玲一样,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的经历?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爸爸慈爱耐心智慧。
《玲玲的画》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5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大闯关。
(1)第一关(课件出示会认字):指读、比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第二关:听写含会写字的词语,同桌之间互查互纠,再合作报听写。
(3)第三关:读文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两个人物?(4)第四关:指名朗读两个人物的对话(尝试模仿爸爸和玲玲的语气),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再读。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过渡:同学们可真棒,轻轻松松就连闯四关。
今天,也有一些难关等着我们去闯哦!大家有信心吗?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再次出示第一课时呈现过的三幅图,图文结合,找出玲玲的情感变化。
过渡:在上节课,同学们找到了这三幅图对应的自然段,分别是第1、4、8自然段。
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默读这3个自然段,大家能找出表现玲玲情感的词语吗?(1)学生汇报:得意——伤心——满意。
(教师板书:得意、伤心、满意)(2)学生思考:玲玲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意图:通过感悟玲玲心情的变化,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1~3自然段,体会玲玲的得意之情。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了解“端详”:端详是什么意思,谁来做个动作?(生做“端详”的动作)像他这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就叫端详。
(学生认读)(3)交流:怎样才是“得意地端详”?出示“得意地端详”“得意地看”,引导学生比较、理解两个短语的意思。
预设:根据课文内容感悟两个短语的区别,“端详”表示看得更认真,欣赏的时间更长。
(4)引导想象:课文中写玲玲端详自己的画,这幅画明天要参加评奖,玲玲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在想象中体会玲玲得意的心情。
(5)联系生活: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过和玲玲一样的感受吗?哪件事情觉得自己做得特别好,挺得意的?学生畅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玲玲的画第二课时9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1课前交流:师生互相介绍,拉近师生关系。
(本想做个小游戏来缓和一下学生的紧张心理,可能我太紧张了,看着那些孩子一双双小眼睛瞪着我,我就直接来了个自我介绍,然后学生告诉我说班里也有个孩子姓薛,我就和这个孩子认识了一下,就顺着思路和其他孩子进行了简单的问好。
我感觉开场虽然也很自然,但方式太陈旧,没有新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画画你们都喜欢吗?生:是师:谁认为我画的画是班里最棒的?很多学生举手。
师:哎呀,咱们班同学都这么自信!这么多同学画画都特别好!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一位小朋友,她的画也画的特别好,而且她画的画还得过奖,那这位小朋友叫什么呢?(师生一起板书:玲玲,强调“玲”字的书写规则。
接着书写课题:玲玲的画)(这个环节我们四位老师都是师生共同书写课题,但是齐老师和赵老师都给学生介绍了“玲”的偏旁:斜玉旁,并介绍了斜玉旁的“玲”字的含义。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偏旁,却暴露了我知识的匮乏,我只教给了学生“王”旁,自己也是第一次听到“斜玉旁”,这就是我平常死教教材,只教教材的结果。
这是我平常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的缺憾。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玲玲的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会生字,读通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自读课文,圈画生字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看课下的注音,在读完课文后,圈出本课的生字,标出自然段。
(我只考虑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音来识字,却忽略了文中还有个别生字学生不认识,如:糟。
对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生字,我没有给学生以帮助,也没有教给学生方法,比如同桌互相请教或者请教老师,或者查字典。
我觉得这是我备课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已知水平,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学方法,而只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来考虑教学内容。
这是我前期准备失误之一。
)生开始读课文,有的边读边标自然段和生字,有的读完再标自然段和生字。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玲玲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玲玲的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深入理解玲玲的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玲玲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a. 观察课文插图,了解玲玲的特点。
c.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玲玲的画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生字词进行写作。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玲玲的画》第二课时2. 生字词:、、、3. 主要内容:玲玲的人物形象、画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生字词造句。
c. 课文主要内容填空题。
2. 答案:a. 生字词略。
b. 例句:我(喜欢)画画,就像玲玲一样。
c. 填空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布置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用生字词进行描述。
b. 组织一次以“我的画”为主题的绘画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
《25玲玲的画》教案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爸爸和玲玲的情感变化,指导朗读对话部分。
2品味、思索爸爸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有个叫玲玲的小朋友画了一幅画,她将自己家的房间的一角画了下来。
为了画好这幅画,她花了很长时间,因为第二天要拿这幅画去参加比赛呢!瞧,夜已深了,玲玲和爸爸在说些什么呢?
二、指导朗读对话部分
1请学生找到爸爸和玲玲的话,自由读。
2、你们在课文中找到爸爸和玲玲说话的内容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可以根据引号找到人物说的话)
3、请你再次读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4、你体会到什么?体会爸爸和玲玲说话时的心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对话。
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读出爸爸关心、沉稳的语气。
指名读评价朗读教师示范读
6同桌合作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
三、齐声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玲玲是多么激动呀,一幅被弄脏的画竟然获得了一等奖,如果你是玲玲,你想说什么?四出示句子。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1齐读句子。
2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对你启发最大?
3口语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
①学习小组交流。
②指名交流收集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4那么你以后遇到困难,会怎么办呢?。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01课程背景与目标Chapter学生对于画画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但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学生需要引导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读懂课文的大意。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2教学内容与方法Chapter教学内容梳理回顾上节课内容深入解读文本拓展相关知识教学方法选择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学生模仿学习。
教学手段运用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与《玲玲的画》相关的绘画作品、工具等实物。
互动游戏绘画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模仿玲玲的绘画风格,创作自己的画作。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情感和语言特点,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分享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感受。
学生活动设计03教学过程实施Chapter导入环节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玲玲在画中想表达什么情感?”、“你从玲玲的画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新课呈现讲解画作背景分析画作技巧实践活动安排小组讨论创意绘画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拓展延伸04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Chapter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制定听讲认真度学生是否能够保持专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重要信息。
发言积极性学生是否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老师和同学积极互动。
小组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与组员协作完成任务。
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说明作业量适中01作业难度分层02及时批改与反馈03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调整方案介绍平时成绩占比提高考试形式多样化成绩评定公开透明1 2 3家长座谈会家校互动平台家长评价表家长参与评价过程方式探讨05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探讨Chapter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持续学习参加培训交流学习创新思维尝试新方法跨学科整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新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5.玲玲的画(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齐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感知课文1.自学指导: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生自读、讨论。
(边读边思考,2分钟后比比谁回答得最好。
)3.指名回答。
(课文记叙了玲玲不小心把要参加比赛的画弄脏了,又在爸爸的帮助下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幅美丽、有趣的画的事。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内容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把描写玲玲情感变化的词语做上记号,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小黑板出示第9自然段,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这里的坏事、好事分别指什么?由坏事变成好事的秘诀是什么?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检测自学效果1.生自学,师巡视。
2.学生交流,不足补充。
3.师指导品读。
师出示第一题: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着急(哇地哭了起来)-满意地笑。
体会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理解“端详”一词,并指名表演玲玲“满意地端详”这一动作。
从玲玲“满意的端详”可体会玲玲认为这幅画很好,有信心参加明天的评奖。
指名朗读第1-3自然段,读出满意的心情。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玲玲是在谁的启发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的?谁来读读爸爸的话?练习朗读第5-8自然段,爸爸的话要用耐心、启发的语气读,玲玲的话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随文理解“懒洋洋”的意思,会用“懒洋洋”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爸爸和玲玲之间的对话,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爸爸和玲玲之间的对话,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难点: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四、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
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强调“玲”的最后一笔千万不能掉。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引入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字词,读通了课文。
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要求:他要读对了,请你跟着读两遍;要是读错了,请你举手帮他读。
)
2.师:孩子们,你们真厉害,一个比一个读得好!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学生汇报)
3.师:是呀!看来有些事情并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教师随机板书:坏事好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课文中的坏事是什么?好事又是什么?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用“——”画出坏事,用“~~”画出好事。
2.教师指名回答:坏事是什么?(麻烦事)
(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
⑴.谁愿意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⑵.玲玲为什么哭呢?(明天就要比赛了,自己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弄脏了。
这可怎么办呢?)
⑶.如果你是玲玲,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很伤心,很着急。
)
⑷.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在临睡前却弄脏了,怎么会不伤心呢?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句话,体会玲玲的伤心和着急。
(全班齐读)
3.好事又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
⑴.师:一等奖,多么优秀,多么开心呀!你得过一等奖吗?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谈体会。
)
⑵.玲玲的画也得了一等奖,玲玲会是什么心情?
⑶.让我们一起开心地读读这句话,把玲玲开心的语气读出来,有信心吗?
4.师:那么,爸爸和玲玲是怎样让坏事变成好事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5—9自然段。
5.师:爸爸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
⑴从爸爸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遇到难题时不慌不乱,沉着冷静,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人。
)有一个词语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找找看!(课件强调“仔细地”)
⑵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读爸爸的话?(读出爸爸的沉稳,教师先示范,同桌互相读。
)
⑶学生个别读,再齐读。
6.师:玲玲是怎么做的?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
⑴玲玲“想了想”(变红色),玲玲在想什么?那把“想了想”去掉合适吗?
⑵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什么?(一只小花狗)
师: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请你用“懒洋洋”说一句话。
⑶你觉得玲玲的做法怎么样?
⑷玲玲这回满意了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满意地笑了)
7. 爸爸对玲玲的做法满意吗?(课件呈现第9自然段)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1)、爸爸说的这段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高兴的语气)
(2)、先指名读,再齐读。
(3)、读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体会?(学生汇报)
(4)、师小结:碰到问题,要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完成课后的“读读抄抄”,当堂背诵爸爸的话。
8.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
⑴、教师读旁白,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和玲玲。
⑵、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和玲玲,其他学生读旁白。
(四)、指导书写“楼梯”。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画画时遇到了不如意的事。
她在爸爸的引导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
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可利用课件呈现以下情境,询问学生该怎么办。
)
1.妈妈刚给我买的新衣服被钉子划了个口子。
2.家里雪白的墙壁被妹妹踩上脚印。
(六)、再次总结,深化主题。
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句话(课件出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