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实务》(英汉双语)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72

课程性质:理论教学学分:4

适用专业:外文系、管理系、政法系等国贸专业、英语专业开课教研室:外文系、管理系、政法系专业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基本目的、任务及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趋势,中国入世后对各类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客观上使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培养既熟悉外贸业务,又精通英语的合格人才是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具体操作技术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经济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该课程是我院外文系经贸英语专业、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政法系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

本课程比较系统地讲述了进出口业务环节,使我系经贸英语方向的学生既能够学到国际贸易进出口的基本专业知识,又能够提高和巩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能更好地就业,并且能很快地胜任对外贸易工作。本课程主要的任务是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并能较熟练地用英语进行阐述。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施《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逐渐确立了“三融合”的教学理念和“双主”教学思想。

所谓“三大融合”即:

1. 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及职业态度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使三者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2. 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并强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使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提高;

3. 把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协调发展。

“双主”教育思想是一种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又要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的教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般的“传递-接受”教学活动后,通过多种手段向学生提供精心组织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教师讲过的原理、原则,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在“三融合”和“双主”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我院外文系、政法系、管理系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之一。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和习惯性做法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经济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贸易实践和法律的角度,

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贸易惯例以及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和习惯做法,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国际贸易操作有个基本全面的了解,能基本掌握国际贸易实践中经常运用的国际惯例、国际贸易实务的一般业务程序和具体做法。学会在进出口业务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范围,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做到同国际接轨,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本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国际贸易术语(用来表示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费用和责任的专门用语);(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包括成交商品的名称、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支付、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等交易条件);(3)合同的商订和履行(包括合同磋商的不同形式和各个环节,合同履行的程序和环节,以及履约中争议的预防和处理);(4)国际贸易的方式(除单边进出口方式外,还包括包销、代理、寄售、展销、商品、期货交易、招标投标、拍卖、对销贸易和加工贸易等)。

教学要求:实施了双语教学试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迫切需要我们培养一大批熟练掌握外语、通晓商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善于跨文化交际的国际型商务人才,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改革。我们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沅沅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Import & Export Practices》)为教材。该书以进出口贸易(主要是货物贸易)的主要业务环节为主线,系统

地介绍了各环节的操作规程规程和惯例。课文全部用英文编写,可以让读者既熟悉进出口业务又掌握与业务有关的英文表达法。通过试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总之,我的改革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来加以概括。

改革目的:重基础,强实践,提高人才素质。

改革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法。

改革措施;因材施教,启发教学,实践操作。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步骤及课程特色

由于该课程为双语课程,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用英汉双语进行传授,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老师按上述内容及主次点讲解为主,适时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自学较为简单和次要章节。课堂用语以英语为主。

教学步骤:

1. 通告本章的学习目的和需要掌握的重点。

2. 熟悉专业术语和生词。

3. 按条理讲解课文内容,主要强调章节重点内容。对次要章节以口语课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可提高学生口语和使用外贸英语的能力。

4. 布置课外作业,并批改和评讲。

5. 教师对章节进行总结。

课程特色:

1.教学内容“特”——课程内容划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理论教学够用,实践教学突出。

2.教学手段“特”——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验教学、校外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学手段和方法。

3.考核方式“特”——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课考核采用“考教分离制”等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实践考核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发挥。考核采用口试与操作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等形式。

4.讲授语言“特”——在部分班级实行了双语教学试点,使学生能够在英语的环境中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

四、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渠道,让学生对实际操作有了感性认识,从而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少知识仅靠教师用语言描述,学生会觉得非常抽象,理解上有困难,但经过实际操作,抽象问题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学生就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实践性教学还强化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使用进出口业务模拟软件,使学生置身在仿真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从事进出口业务操作,学生增加了对进出口业务的感性认识,了解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各环节的衔接关系,掌握单据的制作方法,巩固了课堂讲授的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