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精准养分管理-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及其在养分资源管理上的应用
耕地地力提升与养分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
系、非生物和生物关系,缺乏对有益或有害生物或 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
全球合作、共同努力和制定长远的计划,以填补耕 地地力和养分利用效率之间研究领域的知识空
白。
与会专家和代表根据目前我国化肥使用现
状,针对如何增加耕地土壤养分库容和提高土壤 生物功能促进养分循环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的
相关单位领导共10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嘉宾及参
会人员分别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老道明大学、
加拿大女王大学、德国科隆大学、日本冈山大学、意 年 第 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韩国忠北大学、新西兰梅西大
题组汇报两项。
(1)会议特邀报告 特邀报告由14位来自国外的特邀专家及2位
国内的特邀专家分别进行汇报,每个特邀报告的
合作,可以促进我国耕地培肥增效理论和技术的 研究,为我国实施农业双减增效行动提供支撑。
此次会议提出未来应加强5个方向的研究,即:
①土壤有机质一氮素协同循环机制;②土壤微生物
NP库容演变和模拟;③土壤活性N固持的生物物
年 理技术;④^业一农户信息服务技术;⑤耐瘠耐逆植 第
物品种应用。
期
项目首席科学家孙波研究员总结了会议成果,
用生态研究所张旭东研究员、德国科隆大学Michael Bonkowski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刘满强教授和中科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副研究员。
懈努力表示由衷感谢,对大会即将取得的成果表 示期待,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列席会议开幕 式的还有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本次大会邀请了 “耕地地力影响化肥养分利用
了课题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果,每位专家的汇报时
化肥养分控失技术及应用
化肥养分控失技术及应用化肥养分控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农业肥料技术,可有效控制施用作物和土壤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养分消耗,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受到环境污染和水源污染困扰的问题。
化肥养分控失技术可以实现作物肥料施用量的精确控制,以满足作物对氮素、磷素、钾素等养分的需求,减少环境污染和水源污染的影响。
化肥养分控失技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采用“肥料根水土壤”的系统模型,可以有效地控制作物对养分消耗的量和质量,同时,还能实现对氮素、磷素、钾素等肥料的有效利用,以及有效抑制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化肥养分控失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消耗,使肥料施用量精确控制,减少浪费,提高利用效率,降低代谢产物对土壤的污染。
它还可以有效抑制农药的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有效地保护肥料投入成果。
化肥养分控失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肥料施用量,节省耗水量,改善作物品质,抑制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和水源污染,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和商业价值。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当大力发展化肥养分控失技术,进一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水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此外,在发展化肥养分控失技术的过程中,农民也应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技术学习,减少施肥误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农业收入。
正确的施用肥料和养分,使农作物的高效生长和高产生产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致富。
综上所述,化肥养分控失技术及其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水源污染,而且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和品质,带来更高的农业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增加农业收入,建议政府加大对化肥养分控失技术及应用的投资支持,加强技术推广和指导,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好的发挥,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1. 引言土壤养分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供应之源,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然而,养分的有效性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效的养分供应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而无效的养分供应则会浪费资源并导致环境污染。
因此,研究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对于优化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养分的来源土壤养分的来源主要包括有机肥、化肥和土壤自然矿物等。
有机肥是指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和粪便等的有机物质,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化肥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化合物,一般包含氮肥、磷肥和钾肥等。
土壤中的自然矿物及其分解产物也可以提供一些必需养分。
这些养分来源的不同特点也会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3. 养分的转化和释放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和释放过程是影响养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参与了养分的分解和转化过程。
有机肥被分解成无机形式的养分,而化肥中的养分则被土壤微生物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
此外,土壤中的酸碱度、水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养分的转化和释放过程。
4. 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农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将其利用于生长和发育过程。
根系的生长状态、形态和分布等与土壤环境以及农作物自身的遗传特性相关。
农作物对于不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存在差异。
养分的贡献率与吸收速率等因素决定了养分的有效性。
5. 养分的损失和浪费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是影响养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养分会发生流失、淋失和挥发等现象。
土壤侵蚀、水侵蚀和大气挥发等因素都会导致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此外,不合理的施肥和养分管理措施也会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6. 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方法为了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合理施肥是关键。
根据不同的农作物需求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
其次,加强土壤养分管理和保护。
保持土壤覆盖、改善土壤结构以增加养分的持留能力。
19精准养分管理-精准农业中的土壤养分快速测定技术
精准养分管理精准农业中的土壤养分快速测定技术杨俐苹,白由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100081)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中,了解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状况是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和变量施肥技术的基础。
因此准确而快速测定和评价土壤养分状况,是进行土壤养分精准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
经过多年的测土推荐施肥实践,笔者认为,“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 [1,2]正是适合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土壤肥力快速测定技术。
该技术包括一系列先进的实验室前处理、分析设备和联合浸提剂等分析技术手段。
在土壤养分状况评价和测土推荐施肥中, 综合考虑各大、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全面均衡供应,更加真实准确地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通过应用联合浸提剂和实验室系列设备实现系列化操作,进行批量处理和快速分析,显著提高了土壤测试的工作效率,单人操作,一天可以完成60个土样11种营养元素( NH4+-N、P、K、Ca、Mg、S、B、Cu、Fe、Mn、Zn)以及pH、有机质、活性酸等14个项目840个项次的分析测定, 大大提高测土推荐施肥工作的时效性。
此外,在大量土壤测试、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建立了从土壤测试到施肥推荐功能齐全的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和高产高效平衡施肥咨询服务系统。
由于在土壤养分精准管理技术中,一般采用网格取样技术,因此所需分析的土壤样品量较大,如果采用常规的土壤分析方法,难以达到快速测定的要求。
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从了解土壤养分变异到指导变量施肥,形成了系列配套技术,能够满足精准农业的技术要求。
1分析方法介绍在土壤养分精准管理中,一般采用网格取样[3,4],即在网格交汇处,以网格交汇点为圆心,在约3m半径内取8~10钻耕层土样,混合为一个土样。
网格大小取决于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但一般在50~150m范围。
土壤样品经风干、过2mm筛后留250g左右备用。
测定时用取样勺量取样品进行分析,既简单又快速。
全国农户施肥信息监测系统使用说明书
全国农户施肥信息监测系统使用说明书一、系统简介全国农户施肥信息监测系统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护环境而开发的一款应用软件。
该系统通过收集农户施肥信息,实时监测土壤养分状况,为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帮助农户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二、系统功能1. 农户信息管理:农户可以在系统中注册并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农田面积等。
农户可以随时修改个人信息。
2. 施肥记录管理:农户可以在系统中记录每次施肥的时间、施肥量、施肥方式等信息。
系统会自动计算每次施肥的养分供应量,并生成施肥记录。
3. 土壤养分监测:农户可以通过系统购买土壤养分监测设备,并将设备与系统连接。
系统会定期自动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并生成养分监测报告。
4. 施肥建议:根据土壤养分监测报告和农作物种植情况,系统会为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
农户可以根据建议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5. 数据分析与统计:系统会对农户的施肥记录和土壤养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为农户提供施肥效果评估和农作物产量预测等信息。
三、系统使用步骤1. 注册与登录:农户首次使用系统需要注册账号,并填写个人信息。
注册完成后,可以使用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
2. 农户信息管理:登录系统后,农户可以在个人中心管理个人信息,包括修改个人信息和查看施肥记录。
3. 施肥记录管理:在个人中心的施肥记录页面,农户可以添加新的施肥记录,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式等信息。
系统会自动计算养分供应量,并生成施肥记录。
4. 土壤养分监测:农户可以在系统中购买土壤养分监测设备,并将设备与系统连接。
设备会定期自动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并将数据上传到系统中。
5. 施肥建议:系统会根据土壤养分监测报告和农作物种植情况,为农户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
农户可以在个人中心的施肥建议页面查看建议,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 数据分析与统计:系统会对农户的施肥记录和土壤养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应用技术
直接调用表1已录数据 分别对N、P、K做一元、二元、三元分析 缺素相对产量 最大施肥量 最佳施肥量
谢谢
五、数据浏览
筛选记录 定位记录 列表浏览
筛选记录
根据年份 根据查询条件
定位记录
移到第一条 移到上一条 当前记录位置 记录总数 移到下一条 移到最后一条
列表浏览
列表窗口中显示所有记录 双击记录行可以快速定位记录
六、数据编辑
录表顺序 添加记录 修改记录 删除记录 取消编辑 字段批量修改
备份文件管理
备份文件删除
备份文件重命名
备份设置
设置备份文件存放位置
默认硬盘最后一个分区‘TSFF数据库备份’ 文件夹下(如:F:\TSFF数据库备份)
备份设置信息保存在安装目录Config.inf文 件中,必要时可以删除
数据库合并
将多人录入的数据 合并到一个数据库 中
数据源数据库备份 文件
作物品种特征表管理
录入数据前编辑"作物品种特征表“ 根据当地情况删除不用的作物品种 帮助用户录入“作物名称”、“作物品种” 等与作物品种有关的信息 更新此表已录数据不受影响
肥料品种特征表管理
录入数据前编辑"肥料品种特征表“ 根据当地情况删除不用的肥料品种 帮助用户录入“肥料种类” 、“肥料名称” 等与肥料有关的信息 更新此表已录数据不受影响
导入后日志分析
统一编号:434027F20061212E101 取样层次:0~20cm 测试项目:pH 由于该地块相同的取样层次相同的测试项 目已经存在,测试结果没有覆盖前次的结 果!
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土壤数据库使用说明一、数据库内容简介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土壤数据库以自主版权为主的权威性公开出版物,若干由南京土壤所主持研究项目获取的数据以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陆地生态站部分监测数据为数据来源。
上述数据均是在国家、中国科学院统一规划下,有组织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
中国土壤数据库分为11个子库,包括:中国土种数据子库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的两千多个土种典型剖面和统计剖面调查数据,并建立地点与土壤分类与土种关联关系,可按地点和土壤分类进行查询检索。
中国土壤专题图子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数据汇总得到64幅1:100万土壤图,建立了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可以检索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分布、面积、土壤分类名称和典型剖面。
通过建立点面结合与扩展模型,生成5个土壤专题数据集。
数据类型为图像型或矢量型数据。
养分循环长期试验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从90年代起,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农业台站为平台,进行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长期试验的联网研究。
本数据库收集了该研究的部分成果和数据。
农田土壤环境现状数据库包含了2005年中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现状数据,数据覆盖我国东北黑土、棕壤、潮土、风沙土、褐土、水稻土、红壤、黄绵土、黑垆土、紫色土、灰漠土等主要土壤类型。
主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现状数据子库近年来主要农田生态系统监测站点的土壤大量元素、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现状、土壤颗粒组成和容重数据。
第二次土壤普查农田肥力数据子库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提取的主要性状、土地利用、障碍因子、生产性能和耕层养分数据,可为土壤质量动态演变和科学施肥提供数据依据。
第一次土壤普查农田肥力数据子库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农业土壤志》(内部资料)。
自1958年开始,1964年结束。
受到当时条件局限,土壤分类和命名主要依据易被农民群众了解的土壤名称,土壤性状多为文字描述,是了解农田土壤肥力演变过程的珍贵历史资料。
化肥养分控失技术及应用
化肥养分控失技术及应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肥料的使用成为农业生产的必要手段。
通过施用化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但是,过量施用化肥可能会导致养分流失、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在这种情况下,全新的理念“养分控失技术”可以被提出。
这种技术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效控制养分流失,同时保护土壤健康。
养分控失技术包括肥料的施用、土壤测试和管理。
在施用肥料方面,养分控失技术要求在施用肥料时使用可植物吸收的有机肥料或生物有机肥料,同时减少不可植物吸收的无机肥料,从而有效控制养分流失。
此外,土壤测试是养分控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分控失技术强调及早进行土壤测试,以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根据测试结果,科学施肥,以减少浪费,更好地利用肥料。
最后,养分控失技术也鼓励使用种植技术和种植制度,以有效利用肥料。
种植技术包括施肥技术、播种技术和农药使用技术等,这些技术有助于减少农药和肥料的浪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养分控失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养分流失,还能保护土壤健康。
它提倡采用绿色农业,以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土壤的污染,保护水土资源。
养分控失技术丰富了当今农业科学的理论,也为改善当今农业生态条件奠定了基础。
它不仅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化肥养分,还能
为生态环境贡献更多。
因此,应当加强对养分控失技术的研究,推广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双赢。
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是一种利用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土壤进行综合性评估和分析,从而实现精确施肥的一种服务系统。
该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现状,提供科学合理的肥料种类和用量建议,以达到最佳施肥效果。
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土壤样品采集、样品分析、资料管理和施肥建议四个部分。
首先,在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样品采集。
通常采用田间网格采样或均匀点样采样方法,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可以选择不同土层的样品,以了解土壤的垂直变化情况。
采集的样品应放入干净的塑料袋中,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其次,样品分析是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中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负荷性状等关键指标。
常规的土壤分析项目包括全氮、有效磷、速效钾、速效硝态氮、pH值、土壤容重等。
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添加其他特定的项目进行测试。
然后,资料管理是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部分,系统会将采集的土壤样品信息和分析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和存储,形成一份完整的土壤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可以用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变化趋势,并为后续的施肥建议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和作物的需求,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可以给出精确的施肥建议。
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化学性质,系统可以计算出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补充的养分种类和量,并给出具体的施肥时间和方法。
这样,农民可以根据系统的建议进行科学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并减少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的应用可以推广到不同的农业生产领域。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大田作物的施肥管理。
大田作物的施肥通常面临着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变化等问题,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可以实现精确施肥,提高施肥效果,节省成本。
其次,该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的施肥管理。
智慧农业三大子系统
智慧农业三大子系统篇一: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智慧农业解决方案1. 智慧农业概念定义:智慧农业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托普云农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2. 国内智慧农业建设现状:(1)智慧农业政策方面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xx-20xx)》等政策,全力支持”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的发展。
最新发布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透露,物联网技术有望在农业部确定的2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获得农业部和财政部资金补贴。
并先行先试重点开展3G、物联网、传感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的先行先试,推进资源管理、农情监测预警、农机调度等信息化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运营机制与模式。
将据悉,按照《规划》要求,今后五年,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将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
具体指标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12%;农业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20%;农业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60%;农业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50%等。
(2)托普云农智慧农业在技术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目前,RFID电子标签、远程监控系统、无线传感器监测、二维码等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步应用到了智慧农业建设中,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效率、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了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
主要粮经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主要粮经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一、引言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主要粮经作物的养分资源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主要粮经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二、土壤养分管理技术1. 施肥技术对主要粮经作物进行合理的施肥是高效利用养分资源的关键。
通过科学施肥方案,可以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利用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常见的施肥技术包括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
2. 养分定量监测技术通过定期监测土壤中主要养分的含量,可以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
养分定量监测技术包括土壤样品收集、养分测定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三、作物品种改良技术1. 高效养分吸收利用的作物品种选育通过选育出具有高效养分吸收利用能力的作物品种,可以减少施肥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目前,已经选育出一些高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水稻、小麦和玉米品种,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加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2. 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选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可以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提供了进一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的可能。
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可以克服土壤养分不足和逆境胁迫等问题,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生物技术在作物养分利用方面的应用1. 小分子调控物质的应用利用小分子调控物质激活作物中的养分吸收、转运和利用过程,可以促进农作物对养分的高效利用。
这种技术已经在一些主要粮经作物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表达更多的养分转运载体蛋白,可以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五、养分资源回收利用技术1. 农田水肥一体化技术农田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农田灌溉和施肥过程进行整合,实现了养分的高效利用。
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管理,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2. 生物质制肥技术生物质制肥技术利用农田秸杆、农作物残体等废弃物质制成有机肥料,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养分资源回收利用方案。
精确施肥的科学方法
精确施肥的科学方法精确施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介绍几种精确施肥的科学方法,帮助农民朋友科学合理地施肥。
一、土壤养分检测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是进行精确施肥的前提。
农民们可以通过委托农业专业实验室进行土壤检测分析,以获取详细的土壤养分含量数据。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元素含量,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
通过土壤养分检测分析,农民可以了解土壤中养分的缺乏或过量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确施肥,补充作物所需的适量养分。
二、基础施肥与追肥相结合在精确施肥中,基础施肥和追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础施肥是指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根据土壤养分检测分析结果施加的一次性肥料。
而追肥则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及时补充养分。
基础施肥和追肥的组合使用可以使作物的养分供应始终保持在适宜水平,避免出现养分过剩或缺乏情况。
同时,追肥的施用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变化进行调整,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三、掌握科学施肥量科学施肥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类型和产量目标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农民可以通过参考相关农业技术推荐或咨询农业专家来确定适宜的施肥量。
在确定施肥量时,要结合作物的需求量和土壤养分供应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避免养分过多导致浪费和环境负荷,也避免养分不足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
四、合理施肥技术选择为了更好地实现精确施肥,农民可以选择一些合理的施肥技术进行施肥操作。
常见的施肥技术包括局部施肥、穴施肥、滴灌施肥等。
局部施肥是指将肥料直接施加在作物根系附近,充分利用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少养分损失。
穴施肥是在作物种植孔或行沟中施加肥料,使肥料更加接近作物根部,提高养分利用率。
滴灌施肥则是通过滴灌系统将肥料溶液直接供应给作物根系,实现精确施肥。
总结:精确施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土壤养分检测分析、基础施肥与追肥相结合、科学施肥量的确定和合理施肥技术的选择,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精确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土壤养分与肥料资源利用研究
土壤养分与肥料资源利用研究土壤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础,但是土壤养分和肥料资源却经常被浪费。
过量的化肥使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土壤养分和肥料的不规范利用也会导致资源浪费。
因此,对土壤养分和肥料资源的利用研究非常重要。
一.土壤养分的重要性土壤养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包括氮、磷、钾、微量元素等。
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因为无机氮子可以直接被植物利用,有机氮子则需要微生物以及其他因素进行转化,从而为植物提供氮源。
磷是植物的次要营养元素,是构成植物DNA与ATP的基本元素。
钾对于植物的开花和果实发育非常重要,同时还可以帮助植物抵抗胁迫和疾病。
微量元素如铁、锰、铜、锌等则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为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化肥的使用和问题化肥是工业化农业的重要产物,正常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过量使用化肥容易造成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产生不良影响。
一方面,过度的化肥使用会导致土壤酸化,使得土壤疏松度降低,从而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稀疏。
另一方面,过度的化肥使用也会增加土壤养分的浓度,导致植物长成过多,从而抵抗力下降。
三.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缓解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土壤改良可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使其更加适合植物生长。
例如,深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性,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喷施蚯蚓菌可以帮助分解有机物,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加入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
四.利用肥料优化植物增长肥料的使用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必要手段,并且可以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但是肥料也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
例如,不同农作物所需肥料的成分和比例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类型进行肥料种类和用量的选择;在肥料施用中,也需要合理计算水量和肥料用量,避免浪费和对土壤的伤害。
总之,对于土壤养分和肥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精准施肥管理系统
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精准施肥管理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精准施肥管理系统是一项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它能够提高施肥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技术原理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精准施肥管理系统主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物联网技术来实现。
首先,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物联网技术采集农田土壤、作物生长和环境等多维数据。
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起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的模型。
最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从而实现对作物施肥方案的智能化调整和控制。
整个系统能够实现对土壤和作物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农民提供实时的精准施肥建议。
二、应用案例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精准施肥管理系统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美国一家农业技术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一套智能施肥系统,通过监测土壤养分、气候条件和作物需求等因素,实现了作物的精准施肥管理,有效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也开始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精准施肥系统,帮助农民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田综合效益,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前景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精准施肥管理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随着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系统将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互,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更多的农民将能够享受到这一系统带来的便利和益处。
再次,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精准施肥管理系统将不仅仅局限于施肥管理,还可以结合其他农业生产环节,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未来,这一系统将成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为实现农业高效、节水、节肥、环保的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精准施肥管理系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出现将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提升。
16精准养分管理- 土壤养分图制作技术
精准养分管理基于Arc/Info的土壤养分图制作技术白由路,梁鸣早,杨俐苹(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100081)土壤养分图是精准农业中土壤养分管理的基础[1],也是研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的基本方法之一[2]。
然而,土壤养分图不象地形图和行政图那样可通过现有地图直接数字化而成。
土壤养分图必须在野外采样、室内化验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数学处理才能制成土壤养分的分布图[3]。
目前制图的软件很多,但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土壤养分图的制作大为简便和精确。
本文通过在Arc/Info7.1平台上[4],以一个村为例,介绍土壤养分图的基本制作过程,旨在为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土壤养分精准管理服务。
1 土壤养分图制作流程土壤养分图的制作过程可分为网格取样、数据库建立、采样点导入、数据库链接、空间插值、养分分类等步骤。
其流程示于图1。
2 土壤养分图的制作过程2.1 网格取样为了了解土壤养分的分布状况,土壤样品采集多采用系统取样法,即网格取样。
其基本方法是将所取样的地块分成一定大小的网格(图2),在网格中心2~3m的半径内取8~10钻土样,然后将这些土样混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样点的土壤样品,混合这些土样的目的是消除土壤在小范围内的变异[5]。
在实际取样过程中,也可在网结上取样,只要保证样点间距基本一致即可,当样点确实不能代表该地块的状况时,也应因地制宜地适当移动样点,以取得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在田间操作时,可通过计算作物的行数、量算距离等方法也能基本确定网格。
(图:图1 土壤养分图制作流程) (图:图2 网格取样示意图)为了以后成图方便,最好采用差分式GPS在每个取样点进行定位,这样在取样时就可得到每个样点的精确坐标。
当没有GPS的情况下,最好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随时标注取样点的位置,以便以后进行数字化。
采用网格取样有两个优点:①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土壤取样过程的干扰,可均匀采取研究区域的土壤样品,使其更具有代表性;②可以利用Arc/Info软件进行土壤养分的插值。
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精准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精准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地理信息技术利用卫星导航、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的管理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精准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一:精准施肥管理施肥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都会对作物的生长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精确的施肥管理。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农田的植被指数、土壤含水量等关键指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精准地制定施肥方案。
在中国四川某县,当地农民利用卫星图像和GPS技术,结合农田土壤和气象数据,建立了一套精准施肥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不同农田的产量潜力、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分析,制定了合理的施肥方案,有效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案例二:精准灌溉管理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保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农田的土壤湿度、蒸发散发量、雨量等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规律,实现精准灌溉管理。
在澳大利亚的一家农场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农民可以根据土壤含水量和作物需水量实时监测和调整灌溉量,避免过量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案例三:病虫害预警与管理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传统的人工巡视和防治方法效率低下且成本高。
地理信息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植被状况,提前预警和识别病虫害的发生。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某农场,农民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光谱遥感技术,实时获取农田的植被信息。
通过分析植被变化和病虫害的关联性,农民可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损失并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精准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丰富多样。
精准施肥管理、精准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预警与管理都是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精准农业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成效总结
精准农业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成效总结目录一、引言 (2)二、精准农业在蔬菜种植中的成效总结 (3)三、精准农业概述 (5)四、预期成果与贡献 (8)五、精准农业应用于蔬菜种植的可行性分析 (10)六、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13)七、总结 (16)一、引言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精准农业通过土壤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土壤养分含量、酸碱度、重金属污染等状况,为土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精准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
精准农业还可以实现土壤水分的精准管理,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
精准农业的应用可以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智能化的种植环境监测和精准灌溉、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风险。
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追溯体系,可以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与教育,提高农户对精准农业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向农户传授精准农业的技术原理、设备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农户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精准农业技术。
还可以通过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分享成功案例等方式,激发农户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
二、精准农业在蔬菜种植中的成效总结(一)提高蔬菜产量与质量1、实时监测与优化管理精准农业利用自动化技术与农业、生态学、地理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专业学科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对蔬菜生长过程中的实时监测。
从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旱涝状态到施肥状况,都能够进行定期的实时状态获取和状态分析。
这种实时监测为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确保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2、减少化肥使用与土壤保护精准农业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土壤污染和浪费。
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及时调整施肥策略,对调节土壤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中国农山科即院微信版:养分专IT 上线「p 肥料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一直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但是,近年来,化肥过量和不合理施用问题突出,不仅 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养分资源浪费严重,还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特别是过量的氮肥和磷肥施用,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或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直接影响到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对于作物高产、优质、高 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发的微信版“养分专家” APP 上线 了,将针对以上问题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肥料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研究所牵头,会同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在内的国内多家科研院所近百名科学家,针对当前我国小 农户作物种植茬口紧、土壤测试指导不及时和测试指导成本高等难题,开发了微信版“养分专家” APP O“养分专家” APP 的研发,建立在我国23种主要农作物主产区田间试验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模型分析,根据作物 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和土壤养分供应等特征参数,获取作物平衡施肥下的养分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产量反应 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模型。
同时,“养分专家” APP 结合信息技术,方便用户使用。
“养分专家” APP 主要基于作物产量反应,在没有土壤测试的条件下也可以使用。
该系统综合考虑了作物轮作体系、 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历史和上季作物养分残效,并采用4R 养分管理策略(正确的肥料品种、正确的施用量、正确的施 用时间和正确的施用位置),同时兼顾作物的农学、经济和环境效应。
目前,该系统已经上线的作物有玉米、小麦、水 稻、马铃薯、油菜、棉花、白菜、萝卜、大葱等,后续将陆续推出果蔬类等作物。
该系统操作简便,仅需用户回答几个 与地块相关的信息即可使用o I田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养分专家” APP 推荐的施肥方案,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能够科学平衡氮、磷和钾 肥的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十个百分点以上,为实现我国化肥2020年零增长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养分资源管理
养分资源管理现状及调控门路现在世界 ,资源与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利。
我国以占世界 9%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 22%的人口 ,这类矛盾更为突出。
跟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怎样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是农业科学工作者面对的重要技术问题。
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方法进行养分资源的合理配置 ,发展高产、优良、高效、低耗、环保的农业生产系统 ,是实现农业可连续发展的重点。
1养分资源管理面对的挑战养分资源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是特别重要的。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 ,在农作物生产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在传统农业中,养分管理重申养分施用对作物的反响,关注最大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
鉴于这个目标 ,科研人员研究经济、有效的方法去优化植物营养 , 增添作物产量。
如 1973 年 Stanford 推出的定肥公式 ,1980 年 Hunter 推出的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 ,前苏联采纳的目标产量施肥法、肥料效应函数法 ,等等。
化肥的投入对于农业增产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的预计 ,化肥对农作物增产的贡献率为 40%~60%。
应用我国1952~1992 年间的农业生产统计资料进行有关剖析 ,发现化肥施用量增添与粮食总产量增添之间的有关系数为 ,化肥公顷施用量与粮食公顷产量的有关系数为 ,均达到显着水平。
化肥在增添产量和利润的同时 ,因为过度或不合理施用 ,对土壤资源、生态环境 ,甚至一些农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过度或不合理施肥能够开释养分进入空气和水体 ,不再为农作物利用 , 土壤硝酸盐淋失造成地下水的污染,N,P 养分的地表径流以致地表水富营养化。
张维理等在北京—天津—唐山地区14 个县市的 102 个点检查中表示 ,约 50%样点的地下水和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超出安全标准。
曹志洪研究发现,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因为氮肥施用量过大,惹起水体富营养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显然降落。
中国土壤数据库使用说明
中国土壤数据库使用说明一、数据库内容简介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土壤数据库以自主版权为主的权威性公开出版物,若干由南京土壤所主持研究项目获取的数据以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陆地生态站部分监测数据为数据来源。
上述数据均是在国家、中国科学院统一规划下,有组织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
中国土壤数据库分为11个子库,包括:中国土种数据子库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的两千多个土种典型剖面和统计剖面调查数据,并建立地点与土壤分类与土种关联关系,可按地点和土壤分类进行查询检索。
中国土壤专题图子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数据汇总得到64幅1:100万土壤图,建立了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可以检索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分布、面积、土壤分类名称和典型剖面。
通过建立点面结合与扩展模型,生成5个土壤专题数据集。
数据类型为图像型或矢量型数据。
养分循环长期试验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从90年代起,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农业台站为平台,进行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长期试验的联网研究。
本数据库收集了该研究的部分成果和数据。
农田土壤环境现状数据库包含了2005年中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现状数据,数据覆盖我国东北黑土、棕壤、潮土、风沙土、褐土、水稻土、红壤、黄绵土、黑垆土、紫色土、灰漠土等主要土壤类型。
主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现状数据子库近年来主要农田生态系统监测站点的土壤大量元素、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现状、土壤颗粒组成和容重数据。
第二次土壤普查农田肥力数据子库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提取的主要性状、土地利用、障碍因子、生产性能和耕层养分数据,可为土壤质量动态演变和科学施肥提供数据依据。
第一次土壤普查农田肥力数据子库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农业土壤志》(内部资料)。
自1958年开始,1964年结束。
受到当时条件局限,土壤分类和命名主要依据易被农民群众了解的土壤名称,土壤性状多为文字描述,是了解农田土壤肥力演变过程的珍贵历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养分管理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及其在养分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张维理,梁鸣早,卢昌艾,武淑霞,徐爱国,李志宏,龙怀玉(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100081)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压力。
化肥使用不合理造成肥料利用率低,农产品质量低下,土壤退化,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使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面临严峻挑战[1]。
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推广农化技术与农村小农户的生产方式不匹配,很久以来我国在施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中,主要沿袭发达国家的做法,通过到农户地块的测土、配方,进行平衡施肥。
由于我国种植业中小农户经营为主体的格局尚未改变,农民文化水平低、经营规模小,户均耕地仅0.42ha,因而经济实力弱,专业化程度低。
尽管国家和地方在过去进行了很大的努力,实际上仍很难在农村真正推广。
在过去20年中,我国农户间、区域间肥料用量的不平衡在加剧,全国化肥利用率平均仅35%,在集约化农业地区尚不到20%。
为此,探索先进而适合我国国情的施肥技术,是扭转因盲目、不合理施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的关键。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为农业技术推广、化肥生产和销售等部门不同层次的决策者提供一个有效工具,以便这些部门能够方便地根据不同地区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进行区域性肥料和养分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配置,为不同地区生产、配制或调拨养分比例及数量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的专用肥、复混肥,便于农民采用,以此提高整个区域内的肥料利用率,缩小区域间肥料用量的贫富悬殊,提高我国肥料和养分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1 材料与方法鉴于目前难于在我国农村以农户地块为单元,进行测土、配方和平衡施肥,本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区域对化肥和养分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作为提高我国肥料利用率的突破口,以我国过去50年来在土壤肥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壤肥料空间数据库的应用,实现不同层面、不同时段、土壤、肥料及其相关数据、模型和研究结果的版块链接和融合运用,为农业、农技推广、化工、农资等部门了解各地养分平衡、土壤肥力及化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进行区域性养分资源和化肥的合理规划和配置,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决策支持。
1.1 研究技术方案建立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为以下6个步骤:1.1.1 根据系统目标进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系统研发的第一步,在认真研究国内外重要的农业专家系统的基础上,大量浏览国内外商务软件、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及微软的软件产品,吸取和借鉴其设计思路和创意,完成系统设计草案后,广泛征求农业、化工、生资等部门的意见,并根据用户意见,对系统设计进行反复修改,以增强本系统对部门和企业决策者的实用性。
1.1.2 构建土壤肥料空间数据库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突破了以往我国土壤肥力状况评估主要以全国土壤普查结果为依据的做法,采用发达国家同类系统的做法,收集、整理、分析、汇总了我国过去50年来在土壤肥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两次土壤普查、全国两次化肥网和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肥料试验资料,1980年以来我国省、县两级与土壤肥力及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状况有关的数万余项统计数据,如耕地面积、灌溉面积、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及产量、肥料的生产量及消费量资料,通过空间数据模型和叠加、复合等空间分析方法,将土壤数据与其他影响土壤肥力最重要因素如气象、植被、地貌、种植结构和轮作制度等数据层面进行了链接,完成了可全面反映我国各地农田土壤肥力和肥效的时空变异特征的中国土壤肥料空间数据的构建,是目前我国数据量最大、数据层面最为完整的土壤肥料信息数据库。
1.1.3 系统开发平台和系统用户支持平台的选择、确定详细考察和测试了国内外11个GIS平台如:ArcView、MapObject、Genamap、MapInfo、Apsis、Citystar、 SICAD、WinGIS 等平台的基础上选择了性能及价格兼顾的SICAD/SD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该平台与数据库采用灵活的链接方式,这一点对农业专家系统尤为重要,因为农业数据类型复杂,很难采用某一种固定的数据模式。
此外,SICAD/SD的空间分析功能强,是具有真正的拓扑关系的GIS平台,可以进行最短路径分析、运算等,与其它常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如MapInfo, ArcInfo 也可进行数据转换。
1.1.4 建立专业模型根据系统设计构建专业模型为本项研究的核心。
在认真研究、比较了国内外主要的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系统采用并设计了以下6类专业模型。
1) 养分平衡模型为进行养分平衡计算,参照了目前国际影响较大的模型如Repro、 Befus[2],并根据我国的试验结果及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了修订。
本模型涉及土壤、作物、环境等方面的上万项模型参数,为便于模型的不断改进,构建了养分平衡记录单模型参数库。
模型结构为:(图:养分平衡模型结构图)2) 土壤生产力评估模型系统突破了以往我国土壤肥力状况评估主要以全国土壤普查的结果为依据的做法,而综合利用各类土壤、肥料、作物生产相关数据如轮作、产量、养分平衡、气象、灌溉条件及土壤普查等多层面数据, 通过主成分分析、权重分析、聚类判别、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有利于全面、客观的了解各地农田肥力和生产力状况。
3) 施肥推荐模型采用了目标产量法和分区指标,建立了40多种作物在不同轮作制度、不同区域、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施肥推荐模型,可对全国任一地区直至县以下的数个亚区的各种农田作物进行区域性或到地块的施肥推荐。
4) 区域性肥料推荐与规划模型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求、农田养分收支平衡、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均为进行区域性肥料推荐与规划的重要依据。
针对系统中主要参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采用了区域性参数库,可以方便地仅通过更新参数库,不断增强系统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5) 配肥模型本模型的作用是指导企业根据农田作物养分需求进行配肥,生产复混肥、专用肥。
在配肥模型中,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可根据肥料的理化性状及肥料资源的价格、库存,在满足养分需求、不降低复混肥养分有效性的条件下,使生产成本最低。
6) 预测模型采用非线性拟合、滑动平均和年递增条件指标等不同方法,不仅分析肥料用量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还同时考虑到土壤养分状况、作物养分平衡、作物产量水平和布局的变化等等,对区域性的肥料用量进行预测。
为增强决策支持模型的功能和灵活性,各类模型均是通过构件化的设计套装到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中。
系统中设计并加载了相关、累计、序列分析、地点条件选择、逻辑条件选择等统计功能,便于用户对土壤肥料时空变异特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1.1.5 构建具有库结构的程序设计开发文挡-系统数据库的设计由于本系统数据量大,模型种类和模型参数多,系统设计工作量极大,为便于数据库和系统的更新,研究者成功的创建和运用了系统数据库,存放程序,使编制的程序命令模块化、结构化。
系统数据库是根据系统设计将系统中的土壤肥料空间数据库、专家模型、地理模型和用户界面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图1)。
通过系统数据库可方便地对系统中的任一模块进行修改和更新。
(图:图1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框架)1.1.6 通过系统数据库进行程序编制系统用户界面的开发则在规划上采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强的科学性。
系统软件开发是在Visual Basic上进行的,采用可视化编程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较经典的算法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系统的易扩展性。
编程过程中按照标准规范,为系统的后期维护和扩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为保证本系统数据的不断改进、扩充和更新,系统的数据库字段定名采用了统一的规范,采用的数据及模型均采用通用数据库平台和通用软件完成,对其它平台有较好的兼容性。
系统界面简洁、美观、易用,具有完善的在线帮助,易于操作,既可通过链指针方式,在地图上分省、县多个层次查询各地的土壤肥力信息,也可通过目录检索,寻找需要的信息。
即使不具备很多土壤肥料和计算机知识的用户,也可容易的通过菜单、对话框、提示框进行操作,调用所需的信息,进行决策支持。
1.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根据用户需求,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设定了以下6个主模块。
1.2.1 土壤信息用于了解各地农田土壤养分和肥力状况,包括土类的地理分布、土壤的养分状况、耕地的稳产性能、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大部分农作物的产量水平等。
可通过地理检索或目录检索的方式在地图上查询全国任意一个省、县以图、文、表方式表达的土壤肥力及土壤生产力信息(图2)。
(图:图2 土壤信息功能模块)(图:图2-1 土壤信息功能模块)1.2.2 肥料信息用于进行肥料利用状况评估,可了解全国30个省、2370个县化肥生产、施用、各种养分的平衡及肥效现状(图3)。
(图:图3 肥料信息功能模块)(图:图3-1 肥料信息功能模块)1.2.3 肥料变化主要用于了解我国肥料和土壤养分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信息中长期变化趋势,包括肥料施用量、肥料生产量、土壤肥力、作物布局、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的时空变化趋势(参图4)。
(图:图4 肥料变化功能模块)(图:图4-1 肥料变化功能模块)1.2.4 预测系统提供了四种模型对我国肥料和土壤养分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业信息进行预测,包括肥料生产与消费、作物生产、农业经济、农业资源以及人口、土地等(图5)。
(图:图5 预测系统功能模块)(图:图5-1 预测系统功能模块)1.2.5 土壤肥料专家包括中国土壤、作物养分、肥料专家、推荐施肥、肥料配方、区域肥料规划等专家系统。
以图文表、多媒体技术提供各地区不同轮作下最佳的养分及肥料品种、用量、施肥期、施肥方法以及土壤肥料专家的决策建议等,可对全国31个省、2300多个县、40余种作物进行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进行施肥推荐。
由于既可通过用户自定义,也可基于中国土壤肥料信息数据库进行推荐,与国内现有施肥推荐系统相比具有更广的地域适用性(图6)。
(图:图6-1 土壤肥料专家功能模块)1.2.6 农业地图集提供农业相关电子地图集500余幅,如中国植被、中国土壤、土壤养分含量、中国水系、中国农业气候区划、肥料消费量、肥料生产量、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等(图7)。
(图:图7-1 农业地图集专家功能模块)1.3 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2.0版的研制及其新增功能本着边研制、边应用的原则,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的研究始于1997年,于1999年6月完成了决策功能尚不完善的1.0版,并提交用户使用,2001年8月完成2.0版。
2.0版除完成了原系统设计的全部功能外,新增加了区域肥料规划与推荐、最优配肥等方面的决策辅助功能,以及相关、序列分析、累计、逻辑条件选择等统计功能,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对土壤肥料时空变异特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