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创伤之痛2013年7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之痛 2013年7期

摘 要:帕克?巴克是英国当代以描写战争创伤而著名的女作家。但除了战争创伤外,巴克对少年犯罪创伤也关注颇多。在小说《越界》巴克以细腻笔触刻画了少年杀人犯丹尼。丹尼因杀人而患有创伤后压力症。通过丹尼这个人物,巴克再现了少年犯在犯罪创伤重负下饱受折磨的生存状态以及漫长的挣扎、愈合之路。

关键词:创伤 少年犯罪 《越界》

引 言

创伤后压力症

《越界》中的丹尼在少年时入屋行窃杀死了作为屋主的老太太。患者在少年时期的杀人犯罪经历成为创伤性事件,在刑满出狱后,他们都会患上创伤压力症而饱受折磨。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的《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定义,创伤后压力症是指“人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引发超过正常水平的灾难性压力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典型表现为对极端事件的再历,伴随不断的唤醒和对与创伤关联的刺激物的回避”{3}。创伤后压力症概念的提出实质是对创伤患者病症的总结。在患者身上主要表现为关于创伤事件不可自抑的回忆、做噩梦、产生幻觉等。心理学家艾伦?杨(Allan Young)进一步指出其中的病理:“精神创伤是事件的一种疾病……它让过去的记忆在现在以入侵的图像和思想重现,强迫患者重新再经历过去的事件。”{4}可见,回忆、噩梦、幻觉等是创伤再现、入侵患者的形式,患者因此陷入无法摆脱创伤的困境而备受煎熬。丹尼也不例外。

丹尼在十岁时潜进邻居老太太莉齐家行窃。不料莉齐突然回家,丹尼在惊慌之中将她杀死。不可思议的是案发第二天,丹尼回到莉齐家中,拖着她的尸体上下楼三次,似乎与其玩耍一样,致使尸体全身瘀伤。此后,这一杀人事实在丹尼心中埋下难以逾越的创伤。被杀的莉齐不断以画面回闪、噩梦和幻觉的形式侵入,令丹尼无法摆脱,痛苦万分。正如他向心理医生汤姆描述的那样:“当时的情景总是回闪在我眼前,莉齐的脸,而且我总是听到她又爬上楼梯的声响。我不敢睡觉。”{5}“丹尼小声说道:‘她真的回来了。’‘什么时候?’‘晚上。’‘你是说你梦见她?’‘不,她就在那里。’”后来,丹尼发展到在白天也产生幻觉。“‘你白天也能看见她吗?’‘是。’一会儿过后,他说:‘但感觉不一样。’就像是……他双手捂住脸,好像要打自己的眼睛一样。‘你看见了什么?’‘她。就在楼梯底下。’”丹尼甚至在浴室幻见了莉齐的头发,“头发。浴室里总有一团她的头发”。丹尼的生活到处都是莉齐的入侵的影像,创伤如影随形。

丹尼在杀人创伤的重负下苦苦

挣扎,长久以来,无法正视创伤,在逃逸中寻求自我解脱与救赎。

逃逸创伤

根据朱迪斯?赫尔曼(Judith Herman)的观察,创伤后压力症患者对创伤的典型反应是“否认、压制和抽离”{6}。也就是说,患者由于无法正视创伤之痛,企图通过否认、压制和将自己抽离的方式来逃逸创伤。丹尼和彼得也不例外,他们都试图以逃逸的方式寻求自救。

丹尼在十三年刑满出狱后,由于不堪创伤重压,选择跳河自杀,却恰巧被当时出庭作证的精神医生汤姆救起。面对汤姆,丹尼一口咬定自己没有杀人,并指责正是因为汤姆的证词才让他入狱。他更矢口否认玩弄莉齐的尸体,“我根本就没动她”。除了一味否认、回避、压制之外,丹尼也试图以其他方式从过去的自我中抽离,尽管杀人犯这一身份是他们真实自我的一部分。精神医生罗纳德?莱恩(Ronald Laing)认为,精神病人会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在生理或心理上与真实的自我分离,这样就能暂时压制真实的自我所面对的痛苦。由此便不难理解丹尼的一些怪异行为了。事实上,他在努力构建一个新的自我,与过去那个残忍杀人的自我分离的同时企盼创伤也随着旧我而去,这样便能以一个超现实的新身份“在生理或心理上超脱伤痛与威胁”{7},实现重生。

在丹尼身上,这种抽离与重生的尝试首先体现在他的模仿怪癖。在少年劳教所里,丹尼模仿格林校长奇怪的走姿,学英语老师安格斯的苏格兰口音。这种模仿并非恶作剧,因为他离开劳教所后,依然保持着这种走姿与口音。当他第一次走进汤姆的办公室时,他又无意识地模仿起汤姆的种种姿势。对此,格林校长夫人的评价道出了道理:“他借用别人的生活。就好像是他没有自己一样,所以他用周围的人去包裹自己。所以你看到的是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便是丹尼为自己构建的一个新身份。此外,在劳教所内,丹尼还到处告诉别人自己有一个死去的孪生兄弟。丹尼向汤姆坦白:“我在劳教所的时候,胡编自己有一个孪生兄弟。我跟每个人都说,我是双胞胎中一个,另一个死了。”丹尼这一举动其实是在说服别人,更重要的也是在说服自己,即杀死莉齐并且虐待其遗体的是那个孪生兄弟,而非自己。

通过否认、压抑、抽离等各种方式,丹尼欲竭力摆脱创伤,但对创伤的逃逸并没有令他获得真正的安宁。不过,丹尼后来幸运地接受了精神医生汤姆的“谈话治疗”,走上了治愈之路。 愈合之路

精神医生认为对于创伤后压力症患者而言,否认、压抑、逃离是无用的。创伤可能暂时被遗忘,但在黑暗中蛰伏,患者永

远暴露在潜藏的威胁面前,甚少抵抗之力。相反,只有揭露、直面创伤,患者才有愈合的机会。临床治疗中,弗洛伊德所提出的“谈话治疗”是普遍认为有效并采用的治疗方法。研究者对其医理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乔纳森?沙伊(Jonathan Shay)指出:“创伤的治愈在于交流,在于能够将故事告诉给认真聆听、可以信任的人。”{8}大卫?巴洛(David Barlow)认为,这个交流过程就是“情绪疏导的过程”{9}。即起到疏导、净化作用。随着负面情绪的释放,患者重新开始生活的希望更大。正如丽莎?M.娜伽维茨(Lisa M. Najavits)所观察:“当患者描述创伤时,可能会被诸如愤怒、悲伤、恐惧、惊慌等激烈的情绪所淹没。但应该鼓励患者完整、充分再现这些情绪与记忆,这一切的目标是为了回复到更加平静的状态。”{10}

在接受谈话治疗之前,丹尼对汤姆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杀了她。我当时不知道,现在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所幸在治疗中,丹尼逐渐正视过去,并找到了根源,也因此有机会走上创伤愈合之路。巴克在小说中暗示,原来丹尼因为童年不幸而患上了边缘性人格障碍,而这正是引发他杀人的诱因。研究表明边缘性人格障碍多发于孩童时期,来自父母的虐打、冷漠、精神虐待等是发病的主要缘由。{11}丹尼的父亲是一名残暴的退伍军人。父亲不仅长期暴打丹尼,而且还对其灌输暴力,比如强迫丹尼活生生拧断小鸡的脖子,射杀野兔,还向丹尼描绘自己杀死童子军的血淋淋场面。丹尼的母亲则因为抑郁和癌症,长期对他放任不理,没有给予丹尼应有的母爱。之后,父亲出轨,离家出走,留下丹尼和母亲过着穷困不堪的生活。由此看来便可以理解丹尼的杀人动机了。

研究表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总觉得自己“在某

方面有瑕疵、有缺陷、惹人讨厌,在思维、感受和行为上倾向于走极端”,因此患者有严重的“被抛弃恐惧感”{12},“往往会做出疯狂的举动,以避免被抛弃或者避免被抛弃的可能”{13}。此外,“边缘性障碍患者遭遇很小的挫折或处于一般的压力情境就容易体验到严重的弥漫性焦虑或愤怒,为了缓解这类情绪体验,患者常常会不计后果,冲动地采取自伤、自杀或其他破坏行为。由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对自己行为的预见和控制力有缺陷,他们经常会在冲动难以控制的状况下违法犯罪”{14}。当汤姆问起丹尼为什么在发现莉齐突然回家时感到极度恐慌时,丹尼回答是害怕莉齐告诉自己的母亲。可以推断,丹尼最大的焦虑是害怕一旦母亲知道了,就会像父亲一样抛弃自己。像典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患者一样,丹尼一下子陷入弥漫性焦虑,在缺乏对自己行为的预见力和控制力下,冲动地杀死了莉齐。至此,丹尼完成了直面创伤的痛苦疗程,他正视了犯罪创伤背后的缘由并疏导了杀人遗留下的深深的恐惧、愧疚与困惑。

小说结尾处,丹尼在警方帮助下改了名字并上了大学,他对汤姆说:“我不再与莉齐抗争了。她有权利占据我的大脑细胞。”这暗示丹尼的创伤得以治愈,他有机会以新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这是一次真正的重生。

结 语

在《越界》中,帕克?巴克讲述了丹尼这个少年犯是如何因杀人的经历而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并受其折磨。最开始,丹尼以各种方式尝试自救。后来他幸运地得到精神病医生汤姆的专业救治。通过谈话治疗,丹尼最终放弃无谓的逃避与挣扎,勇敢面对创伤,得以治愈,开始新的生活。在丹尼这个角色身上,巴克以文学为载体,表达了对少年犯罪及其带来的精神创伤这一严重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创伤尤其是少年犯罪创伤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片可开发、丰富的

领域。

① Stevenson,Sheryl. With the Listener in Mind: Talking about the RegenerationTrilogy with Pat Barker[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Pat Barker[M]. Ed. Monteith, Sharon and et al.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2005: 180.

③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DSM-IV-TR?[M]. Arl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2000: 429.

④ Young, Allan. The Harmony of Illusions: Inventing Post-traumatic Stres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7.

⑦ Laing, Ronald David. 分裂的自我[M].林和生等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6: 81.

⑧ Shay, Jonathan. Achilles in Vietnam-Combat Trauma and the Undoing of Character[M].New York: Touchstone, 1994: 4.

⑩Najavits, Lisa M.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A]. Eds. Nathan, Peter and Jack, Gorman. A Guide to Treatments that Work[C]. New York: Oxford Up, 2007: 5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