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选读复习题L Y J
一、填空题:
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5、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7、恐则精却,却则(下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8、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二、单选题: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脉
B、脑
C、魄门
D、髓
E、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的“化物”应该解释:
A、主传导糟粕
B、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
A、耳鸣
B、形寒
C、手足厥冷
D、面白
E、腰膝痠软
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风池
B、风府
C、百会
D、大椎
E、阳维脉
11、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读素问钞》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此处“主水”是:
A、主水液代谢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
D、主天癸
E、生殖之精
1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父为”:
A、基
B、本
C、楯
D、根
E、标
14、《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
A、寒邪束表
B、暑热熏蒸
C、湿邪困表
D、风邪袭表
E、湿邪蕴蒸
15、《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乃生:
A、水
B、偏枯
C、痤疿
D、风疟
E、大疔
16、《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 李中梓C、马莳D、高士宗E、张介宾
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
18、《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A、一致
B、离合
C、一阴一阳
D、一元
E、气
19、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
A、面
B、发
C、目
D、气口
E、七窍
2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
A、筋将惫
B、肾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三、名词解释:
1、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肺朝百脉: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
朝,会合之意。
百脉,指全身经脉皆会合于肺。
4、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
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
5、痿躄:指四肢痿废不用,包括下文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各种痿证。
躄,两腿行动不便。
6、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7、传化之府:传导变化饮食物的器官。
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
8、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9、阴阳交:阳热邪气入于阴分与阴精正气交结不解,是外感热病过程中邪盛正衰的危重证候。
10、通因通用:前一“通”字,指邪实于内的泻利证;后一“通”字,即下法。
谓用攻下法治疗下利的病证。
四、默写原文:
1、默写病机十九条中热的病机(《素問·至真要大论》)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2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素问·生气通天论》)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答:本句意为阴精的产生来源于五味,而贮藏阴精的五脏,又会因过食五味而受伤害。
指出了饮食五味对人体具有“养” 和“伤” 的两重作用。
一方面饮食五味化生精微,以滋养五脏,为五脏精气之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饮食五味调和,则五脏精充气壮,脏腑功能协调。
另一方面,若饮食失调,五味偏嗜,则不但无益,反而会导致脏气偏盛,阴阳失衡,从而伤害人体,故调和五味,是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2、何谓正治法?何谓反治法?请举例说明。
答:正治法,逆疾病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逆者正治”,正治法又名“逆治” 法。
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谓“微者逆之”。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等。
反治法,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从者反治”,反治法又名“从治” 法。
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所谓“甚者从之”。
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3、试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答:“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即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时,一定要四诊合参,先辨疾病的阴阳属性。
因为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是相对平衡的,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阴阳失去了平衡,即阴阳偏胜或偏衰,所以在诊治疾病时,无论是察色、按脉,还是问诊、闻诊,必须先辨别其病的阴阳属性。
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4、如何理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答:此句意为五脏六腑的病变都能使人发生咳嗽,不只是肺。
本句从整体观念出发,揭示出咳虽为肺的病变,但其它脏腑病变,也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
因为肺主气,受百脉朝会,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到肺,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
如脾虚生痰,痰湿上犯于肺,肝火上冲,气逆犯肺,肾虚水泛,寒水射肺等。
本句说明了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