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钢筋机械连接

合集下载

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施工技术

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施工技术

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施工技术一、编制依据《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CJ107—2023《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C163—20231.所谓钢筋机械连接——通过钢筋与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到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这种连接的截面较大, 一般比钢筋截面大10%—30%或以上。

2.这种连接方法具有接头可靠, 操作简朴;不用电流、不受温度影响, 全天候施工, 对中性好, 施工进度快, 可连接各种钢筋, 不受钢筋种类含碳量的限制。

3、滚轧直螺纹接头, 通过钢筋端头直接滚轧或剥肋后滚轧制作的直螺纹和连接件螺纹咬合形成的接头。

4、本施工技术规定, 使用施工范围:1)仅用于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工程;2)合用于混凝土结构中, 直径为16—40mm的II级III 级钢筋的连接3)连接的钢筋应符合CB1499.2热轧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屈服强度拟定HRB335代号、HRB400代号。

4)连接套筒选用45号优质碳系结构钢或其他经型式检查确认符合规定的钢材, 供货单位应提供质量保证书5.接头根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23)的规定接头性能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

Ⅰ级: 接头抗拉强度等于被连接钢筋的实际拉断强度或不小于1.1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残余变形小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Ⅱ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残余变形较小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Ⅲ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 1.25倍, 残余变形较小并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二、接头的抗拉强度等级Ⅰ级: 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不应小于接头试件中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断于钢筋)也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1倍(断于接头)。

Ⅱ级: 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Ⅲ级: 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不应小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1)接头单向拉伸时的强度和变形是接头的基本性能。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1. 引言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

相对于传统的焊接和螺纹连接,钢筋机械连接具有操作简便、连接牢固等优点,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档旨在规范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确保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钢筋机械连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中的钢筋连接•土木工程中的桩基连接•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钢筋连接3. 规范要求3.1 材料要求钢筋机械连接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连接件的质量应保证,符合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3.2 设备要求钢筋机械连接所使用的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设备的选择、安装、调试等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

钢筋机械连接的过程应符合以下要求:•连接件的安装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件的排列应整齐、紧密。

•连接件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坏或污染。

•连接件与钢筋之间应有一定的预留量,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连接件的安装过程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在钢筋机械连接的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连接件的质量检查,确保连接件无缺陷和损伤。

•连接件的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连接的精度和准确性。

•连接件的质量验收,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施工措施4.1 环境要求钢筋机械连接的施工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温度适宜,不应低于5℃。

•空气湿度应适宜,以免影响连接件的质量。

•施工现场应防尘、防雨、防风等,保证连接工艺的顺利进行。

4.2 操作要求钢筋机械连接的操作应符合以下要求:•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

•操作人员应了解连接工艺的要求,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

•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4.3 安全措施钢筋机械连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头盔、手套等。

钢筋机械连接实验报告汇总表

钢筋机械连接实验报告汇总表

工程名称:
编号:
工程名称
编号:
编号:
单位审核人:审核结
审核结果:
日期:

工程名称:日期: 年 月
编号:
单位审核人:审核结
审核结果:
日期:

工程名称:日期: 年 月
编号:
单位审核人:审核结
审核结果:
日期:

工程名称日期: 年 月
编号:
单位审核人:审核结
审核结果:
日期:

工程名称:日期: 年 月
编号:
单位审核人:审核结
审核结果:
日期:

工程名称:日期: 年 月
编号:
单位审核人:审核结
审核结果:
日期:

工程名称:日期: 年 月
编号:
单位审核人:审核结
审核结果:
日期:

工程名称:日期: 年 月
编号:
单位审核人:审核结
审核结果:
日期:

工程名称:日期: 年 月。

钢筋连接工艺试验方案(010.7.18)

钢筋连接工艺试验方案(010.7.18)

钢筋连接工艺试验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是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琉璃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工程地址房山区琉璃河镇祖村。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一个新建调节池,一个新建膜设备间。

调节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均为三级钢,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基础底板及墙体钢筋Φ16-Φ25规格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施工。

膜设备间为框架结构,基础底板、柱子及屋面等部位钢筋均为三级钢,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子钢筋中Φ16-Φ25规格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施工。

依据该工程施工特点及施工情况,同时为保证施工质量,做出本施工方案。

2、试验目的、适用范围根据JGJ18-2018强制性条文要求,在工程开工或者每批钢筋正式接头试件力学性能试验(拉伸、弯曲等)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

每种牌号、每种规格钢筋至少做1组试件。

若第1次未通过,应改进工艺,调整参数,直至合格为止。

在直螺纹连接施工过程中,如果钢筋牌号、直径发生变更,应同样进行直螺纹连接工艺试验。

3、试验依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63、《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174、钢筋直螺纹连接4.1本次试验需要连接的类别4.2试验准备和作业条件4.2.1 材料准备1、钢筋要求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

钢筋应无老锈和油污。

3、直螺纹套筒钢筋连接直螺纹套筒为定型产品。

套筒母材质为45#钢。

每批套筒进场时须核实其产品合格证,两端有保护套进行保护,经进场质检员复核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材质应符合有关钢材的现行国家标准及《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有关规定。

4.2.2 设备机具准备表1:机械设备表4.2.3 作业条件1、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上岗资格证。

2、钢筋端头间隙、接头位置以及钢筋轴线应符合规定。

3、电源应符合要求。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1总则 12术语、符号. 12.1术语 12.2符号 23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 24接头的应用. 35接头的型式检验. 46施工现场接头加工与安装. 47施工现场接头的检验与验收 5附录A 接头试件的试验方法 6附录B 接头试件形式检验报告9本规程用词说明. 10 引用标准名录. 10 附:条文说明. 101总则1.0.1 为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钢筋机械连接,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房屋建筑与一般构筑物中各类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以下简称接头)的设计、应用与验收1.0.3 用于机械连接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压带肋钢筋》GB 1499.2 4的规定1.0.4 钢筋机械连接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号2.1术语2.1.1钢筋机械连接 rebar mechanical splicing通过钢筋与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2.1.2接头抗拉强度 tensile strength of splice接头试件在拉伸试验过程中所达到的最大拉应力值2.1.3接头残余变形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splice接头试件按规定的加载制度加载并卸载后,在规定标距内所测得的变形2.1.4接头试件的最大力总伸长率total elongation of splice sample at maximum接头试件在最大力下在规定标距内测得的总伸长率2.1.5机械连接接头长度threaded sector接头连接件长度加连接件两端钢筋横截面变化区段的长度2.1.6头钢筋端部的螺纹区段2.2符号Asgt——接头试件的最大力总伸长率d——钢筋的公称直径f yk——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f stk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st——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口。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1. 引言钢筋机械连接是一种常见的钢筋连接方式,它通过机械力将钢筋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整体结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有关钢筋机械连接的作业指导,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2. 准备工作在进行钢筋机械连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确保连接的顺利进行。

2.1 确认设计图纸在开始连接之前,需要确认设计图纸,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作业。

确认设计图纸包括钢筋的种类、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等。

2.2 准备工具和材料准备适当的工具和材料是连接过程中的必要步骤。

常用的工具包括扳手、扳钳、工具箱等。

而常用的材料包括机械连接件、螺栓、垫圈等。

2.3 检查连接件和螺栓在使用连接件和螺栓之前,需要仔细检查它们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3. 连接操作3.1 清理钢筋在进行机械连接之前,需要清理钢筋表面的杂物和锈蚀,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可以使用钢丝刷或砂纸进行清理。

3.2 安装连接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件,并将连接件安装在钢筋上。

确保连接件与钢筋的配合紧密,无松动现象。

3.3 固定连接件在连接件安装完成后,用扳手或扳钳等工具紧固连接件。

要确保连接件固定牢固,防止松动。

3.4 安装螺栓在连接件固定完成后,安装螺栓。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螺栓,并使用扳手逐步拧紧。

3.5 检查连接质量在连接完成后,应进行连接质量的检查。

要检查连接件和螺栓是否安装正确,是否紧固牢固。

3.6 防止锈蚀连接完成后,应采取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

可以对连接处涂刷防锈漆或进行其他防锈处理。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钢筋机械连接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和眼镜等。

•注意工作环境的安全,确保周围没有杂物、堆积物或其他危险物。

•使用工具时要谨慎,不要随意扔掷或滑动工具。

•不要在连接操作过程中突然离开或分散注意力,以免发生意外。

5. 结论钢筋机械连接是一种常见的钢筋连接方式,通过机械力将钢筋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整体结构。

钢筋机械连接施工工艺试验方案

钢筋机械连接施工工艺试验方案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施工9标钢筋机械连接工艺性试验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施工9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二〇年六月目录1 编制说明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的依据 (1)1.3 编制原则 (1)2 工程简介 (1)2.1工程概况 (1)2.2地质条件 (2)2.3气象条件 (2)3 施工准备 (3)3.1机械设备 (3)3.2人员配置 (3)3.3材料 (3)4 适用范围及接头等级 (4)5 工艺原理 (4)6 工艺性试验方案 (4)6.1工艺流程 (4)6.2试验步骤 (4)6.3试验过程 (5)6.4质量要求 (7)7 安全及环保措施 (8)钢筋机械连接工艺性试验方案1 编制说明1.1编制目的通过滚轧直螺纹工艺性试验确定各项参数,确保现场钢筋机械连接的质量。

根据《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 J107-2016规定要求检验单向拉伸残余变形和极限抗拉强度。

1.2编制的依据(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 J107-2016。

(3)《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 163-2004。

(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1982)。

(5)设计、业主、监理、质监站等相关单位的要求。

1.3编制原则严格按照观音山倒虹吸水税建筑物施工要求合理编制,确保施工过程中操作可行性,以满足图纸、规范等文件中关于钢筋机械连接施工质量要求。

2 工程简介2.1工程概况观音山倒虹吸退水建筑物上接观音山倒虹吸进水口,下接东河,全长1884.8m,开挖坡比1:1.2,特殊地段1:0.9或1:0.75。

边坡支护参数为:排水孔φ50@3m×3m,上倾5°;坡面设φ25系统锚杆,间距2m ×2m,长L=3m;网片为φ6钢筋网,网格间距0.2m×0.2m钢筋网喷,喷射混凝土厚15cm;根据坡比不同底板设置φ28锚筋桩或φ25锚杆,均采用梅花型布置锚筋桩长9m、15m,锚杆长度3m。

钢筋机械连接规范国标 (2)

钢筋机械连接规范国标 (2)

钢筋机械连接规范国标1. 引言钢筋机械连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连接方式之一。

其优点包括连接强度高、施工效率高、操作简单等。

为了保证钢筋机械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国家制定了《钢筋机械连接规范国标》,详细规定了该连接方式的设计、施工和检验要求。

本文将对《钢筋机械连接规范国标》进行介绍和解读。

2. 规范概述《钢筋机械连接规范国标》是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XXXX。

该规范适用于钢筋的剪切连接、扭剪连接和轴向连接。

该国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与钢筋机械连接相关的术语及其定义,确保规范的准确理解和应用。

2.材料要求:对连接件的材料进行要求,包括钢筋、连接套筒等。

3.设计原则:规定了钢筋机械连接的设计原则,包括连接长度、连接区段长度等。

4.连接方式:详细介绍了钢筋机械连接的三种连接方式,即剪切连接、扭剪连接和轴向连接。

5.连接件的施工和安装:规定了连接件的施工和安装要求,包括连接件的加工和预拧装等。

6.检验与验收:介绍了连接件的检验和验收方法,保证连接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3. 设计原则在进行钢筋机械连接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连接件应能满足设计强度和刚度要求,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连接长度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以确保连接的强度和性能。

3.连接区段长度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以确保连接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4.连接件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施工质量。

4. 连接方式4.1 剪切连接剪切连接是利用剪力将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剪切连接的设计要点包括连接长度、连接区段长度和连接孔径等。

剪切连接的施工要求包括钢筋的准备工作、连接件的安装和预拧装等。

4.2 扭剪连接扭剪连接是利用同时施加剪力和扭力将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扭剪连接的设计要点包括连接长度、连接区段长度和连接孔径等。

扭剪连接的施工要求与剪切连接类似。

4.3 轴向连接轴向连接是利用压力将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范本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范本

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指导书范本1. 引言本作业指导书为钢筋机械连接作业的详细指导,主要包括连接前的准备工作、机械连接的步骤、连接后的验收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请操作人员在使用前仔细阅读本指导书,确保操作安全并达到良好的连接效果。

2. 准备工作在进行钢筋机械连接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检查设备和工具确保连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完整、正常工作。

其中包括:•钢筋连接机械设备•钢筋切割设备•气动工具•手动工具(如扳手、锤子等)•安全防护设备(如手套、安全帽、护目镜等)2.2 检查钢筋材料检查使用的钢筋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钢筋的类型、规格和质量等。

2.3 阅读使用说明书阅读钢筋连接机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的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和维护方法。

2.4 确定连接位置和数量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需求,确定连接的位置和数量。

3. 机械连接步骤3.1 切割钢筋根据连接位置和要求,使用钢筋切割设备将钢筋切割成相应的长度。

3.2 清理钢筋使用刷子等工具清理钢筋表面的灰尘、污垢和锈蚀物。

3.3 准备连接套筒选择适当型号的连接套筒,根据要求将套筒安装到钢筋连接机械设备上。

3.4 确定套筒位置根据连接位置,将连接套筒正确放置在待连接的钢筋上,并确保套筒与钢筋的接触面充分。

3.5 进行连接按照钢筋连接机械设备的操作步骤,将连接套筒和钢筋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3.6 验收检查连接的牢固性和质量,确保连接符合要求。

4. 连接后的验收和注意事项4.1 验收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对连接的牢固性、尺寸、位置等进行验收。

4.2 检查连接是否牢固使用适当的工具或仪器,检测连接的牢固性。

4.3 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设备,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事项。

•操作人员应熟悉钢筋连接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按要求进行操作。

•在作业过程中,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和整洁,防止事故发生。

•完成作业后,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是针对钢筋机械连接的施工及验收标准的文件。

以下是一般的技术规程内容:
1. 施工前准备:包括施工图纸的审核、材料的准备、设备的检验等。

2. 机械连接的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机械连接方法,例如螺纹连接、扣压连接等。

3. 机械连接施工:详细说明机械连接的施工步骤、要求和技术要点。

包括钢筋的加工、连接件的安装、连接件的拧紧力矩、连接点的堆焊等。

4. 连接强度和质量控制:对机械连接的强度和质量进行控制和检验,包括对连接件的检验和对连接点的验收等。

5. 连接效果评估:对机械连接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连接点的承载力、稳定性等。

6. 相关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对机械连接的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包括连接点的抗弯、抗剪等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7. 安全注意事项:对机械连接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说明,例如焊接作业的安全措施、机械连接时的翻斜、倒塌等问题的防范措施。

总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是用于指导钢筋机械连接施工、控制质量和验收的文件,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质量符合要求。

钢筋机械连接有关接头的规范要求

钢筋机械连接有关接头的规范要求

钢筋机械连接有关接头的规范要求2.1.9接头试件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total elongation of splice sample at maximum tensile force接头试件在最大力下在规定标距内测得的总伸长率。

2.1.10接头面积百分率area percentage of splice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机械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3.0.1接头设计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要求。

3.0.3接头性能应包括单向拉伸、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和疲劳性能,应根据接头的性能等级和应用场合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

3.0.4接头应根据极限抗拉强度、残余变形、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其性能应分别符合本规程第3.0.5条~第3.0.7条的规定。

3.0.5Ⅰ级、Ⅱ级、Ⅲ级接头的极限抗拉强度必须符合表3.0.5的规定。

3.0.6Ⅰ级、Ⅱ级、Ⅲ级接头应能经受规定的高应力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循环后,其极限抗拉强度仍应符合本规程第3.0.5条的规定。

3.0.7Ⅰ级、Ⅱ级、Ⅲ级接头变形性能应符合表3.0.7的规定。

表3.0.7接头变形性能3.0.8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结构构件,设计应根据钢筋应力幅提出接头的抗疲劳性能要求。

4.0.1接头等级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位应选用Ⅱ级或Ⅰ级接头;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时,应选用Ⅰ级接头。

4.0.3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当直径不同的钢筋连接时,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算。

4.0.4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结构,接头应选用包含有疲劳性能的型式检验报告的认证产品。

5.0.1下列情况应进行型式检验:1确定接头性能等级时;2套筒材料、规格、接头加工工艺改动时;3型式检验报告超过4年时。

钢筋机械连接

钢筋机械连接
9-6-2-5 异常现象及消除措施
在套筒挤压连接中,当出现异常现象或连接缺陷时,宜按表9-62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异常现象及消除措施 表9-62
项次 异常现象和缺陷 原因或消除措施 1 挤压机无挤压力 (1)高压油管连接位置不正确;
(2)油泵故障 2 钢套筒套不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筋 (1)钢筋弯折或纵肋超偏差;
在实际工程中,由现场操作者来控制的主要是压痕最小直径,它应在表9-60和表9-61规定的范围内。压痕最小直径大于这一范围,即变形太小,会使钢套筒与钢筋横肋咬合小,抱紧不够,接头受拉时,钢筋从钢套筒中滑出或接头强度达不到要求;小于这一范围,钢套筒发生了过大的塑性变形,在压痕处就有可能引起破裂或由于硬化而变脆,也有可能会由于压痕处套筒太薄,拉伸时可能在此压痕处被拉断,还会加重设备的超负荷。当钢筋横肋或钢套筒壁厚为负偏差时,压痕最小直径应取此范围的较小值;反之则应取较大值。
压痕最小直径一般是通过挤压机上的压力表读数来间接控制的。由于钢套筒的材质不同,造成其硬度、韧性等也不同,因此会造成挤压至所要求的压痕最小直径时所需要的压力也不同。实际挤压时,压力表读数一般为60~70MPa,也有在54~80MPa之间,这就要求操作者在挤压不同批号钢套筒时必须进行试压,以确定挤压到标准所要求的压痕直径时所需的压力值。
1.取样数量
同批条件为:材料、等级、型式、规格、施工条件相同。批的数量为500个接头,不足此数时也作为一个验收批。
对每一验收批,应随机抽取10%的挤压接头作外观检查;抽取3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
A级: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或超过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B级: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或超过母材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35倍,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钢筋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钢筋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钢筋考试题一.填空题1.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现行标准代号是GB/T228-200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现行标准代号是GB/T232-1999,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现行标准代号是GB/T238-2002。

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规定试验机应按照GB/T16825进行校验,其准确度应为1级或优于1级。

3.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温度范围一般为10~35℃,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其温度应为23±5℃。

4.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规定平行长度是指试样两头部或两夹持部分之间平行部分的长度。

5.金属材料断后伸长率是指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

6.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达到塑性变形发生而力不增加的应力点。

7.金属材料的原始标距是指施力前的试样标距。

8.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中常用的弯曲装置有支辊式弯曲装置,V形模具式弯曲装置,虎钳式弯曲装置,翻板式弯曲装置。

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采用支辊式弯曲装置时,如无特殊规定支辊间距L与弯心直径d和钢筋直径a的关系式为L=(d+3a)±0.5a。

1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按加工状态分为冷拉钢丝和消除应力钢丝两类,按外形分为光圆钢丝,螺旋肋钢丝和刻痕钢丝三类。

11.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应进行外观和力学性能检验,并按以下规定作为一个检验批,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牌号,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

当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之内累计计算,累计仍不足300个接头时,应按一批计算。

12.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根据抗拉强度,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

13.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工艺检验和现场检验。

14.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破坏形态有三种即钢筋拉断,接头连接件破坏,钢筋从连接件中拔出。

15.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时,其加载速率宜为10~30MPa/s。

建筑施工工程常用规范标准目录汇编

建筑施工工程常用规范标准目录汇编

建筑施工工程常用规范标准目录汇编一、通用规范序号规范及标准名称规范及标准编号备注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 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 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 4组合结构通用规范GB55004-2021 5木结构通用规范GB55005-2021 6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 7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 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 9燃气工程项目规范GB55009-2021 10供热工程项目规范GB55010-2021 1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 12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GB55012-2021 13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GB55013-2021 14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 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16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17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 18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 19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 20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 21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 22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2021 23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 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2022 25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GB55025-2022 26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 27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 28特殊设施工程项目规范GB55028-2022 29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GB55029-2022 30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 31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 32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2022 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33-2022GB55034-202234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35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规范GB55035-202336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3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二、建筑结构工程国家标准规范及标准名称规范及标准编号备注序号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124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7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8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9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16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17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1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9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9358-2017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22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23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2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2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2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2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29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20073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16 31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50430-2017 3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 33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T50214-2013 3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 3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36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3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 3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0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41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 42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 43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44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45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2008 46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08 47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4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4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50滑动模板工程技术标准GBT50113-2019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51传统建筑工程技术标准GBT51330-20192019年8月1日起实施52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1351-20192019年9月1日起实施地方标准序号规范及标准名称规范及标准编号备注1保温板薄抹灰外墙保温施工技术规程DB11/T584-20132岩棉外墙保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11/T1081-20143泡沫水泥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11/T1079-20144硬泡聚氨酯复合板现抹轻质砂浆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11/T1080-20145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应用技术规程DB11/T1313-20156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385-20117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标准DB11/T555-20158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B11/T339-20169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1510居住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B11/T1076-201411公共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B11/T1087-201412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11/T1074-201413建筑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DB11/T1075-201414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01-26-200315厨房、厕浴间防水施工技术规程DBJ01-105-200616居住建筑门窗技术规范DB11/1028-201317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DB11/T696-201618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规程DB11/367-200619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172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201721模板早拆施工技术规程DB11/694-200922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DB11/T583-20152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DB11/945-2012消防保卫标准2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规程DB11/T1470-20172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DB11/T1030-2013程26公共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1/510-201727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11/1340-20162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DB11/T1445-201729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泵送混凝土DB11/T1446-2017抗压强度技术规程30建筑预制构件接缝密封防水施工技术规程DB11/T1447-201731建设工程检测试验管理规程DB11/T386-201732自流平地面施工技术规程DB11/T511-201733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DB11/689-201634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DB11/T1383-20163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36建筑内外墙涂料施工及验收规程DB11/T1343-201637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程DB11/T363-201638建筑轻质板隔墙施工技术规程DB11/T491-201639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标准DB11/T1312-201540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DB11/T464-201541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DB11/T583-201542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154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DB11/945-2012消防保卫标准44可拆除锚杆技术规程DB11/T1366-2016 45塑料排(蓄)水板施工技术规程DBII/T1363-2016 46建筑内外墙涂料施工及验收规程DBII/T1343-2016 47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技术规程DBII/T1200-2015 4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规范DBII/T1132-2014 49玻璃棉板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DBII/T1117-2014 50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标准DB11/T968-2013 51防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11/T944-2012 52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复合酚醛保温板聚合物水泥砂浆做法)DB11/T943-2017 53建筑墙体用腻子应用技术规程DB11/T850-2011 54压型金属板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11/T848-2011 55屋面保温隔热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11/T643-2009 56建筑装饰工程石材应用技术规程DB11/T512-2017 57自流平地面施工技术规程DB11/T511-2017 58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应用技术规程DB11/T346-2006行业标准序号规范及标准名称规范及标准编号备注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2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20123建筑施工测量标准JGJ/T408-2017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7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8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20109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4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15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JGJT471-20192020年2月1日起实施1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19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17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标准JGJT451-20182019年4月1日起实施18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T480-2019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19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2012 20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 21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GJ159-2008 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24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JGJT469-2019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25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技术标准JGJT466-2019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26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应用技术标准JGJT467-20182019年5月1日起实施27装配式整体厨房应用技术标准JGJT477-20182019年8月1日起实施28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29再生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JGJT443-20182019年5月1日起实施3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11 3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32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33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JC/T1075-2008 34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 35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304-2013 36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15 37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38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 39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40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15 4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T81-2011 4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T82-2011 43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 44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2012 45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2010 46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2010 47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T163-2013 48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 49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50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 5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52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53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4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件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55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83-2009 56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5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5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5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6 60建设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6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62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6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64咬合式排桩技术标准JGJT396-2018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65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标准JGJT419-20182019年6月1日起实施66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T12-20192020年1月1日起实施67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技术标准JGJ459-20192019年6月1日起实施68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标准JGJT195-20182019年6月1日起实施二、电气设备工程序号规范及标准名称规范及标准编号备注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2014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2010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16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10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11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GB50171-2012工及验收规范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4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1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2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2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2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24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6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0102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28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2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3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31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3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3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3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19943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36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883-201237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1738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01-26-20033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4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4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42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43建筑电气通用图集92DQ1~1344建筑电气通用图集09BD1~1545等电位联结安装15D50246防雷与接地D500~D50547室内管线安装D301-1~348常用风机控制电路图16D303-249电缆敷设D101-1~750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及灯具安装D702-1~3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14X505-152电气竖井设备安装04D701-153电缆桥架安装04D701-354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三、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序号规范及标准名称规范及标准编号备注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6-2006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50015-20192020年3月1日起实施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1钢制采暖散热器GB29039-201212采暖与空调系统水力平衡阀GB/T28636-201213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GB50495-20192019年12月1日14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200915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GB/T18742-201716冷热水用聚丁烯管道系统GB/T19473-200417冷热水用分集水器GB/T29730-201318沟槽式管路连接件技术规范GB/T36019-201819管道支吊架GB/T17116-201820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规程DB11/T806-2011北京地标21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22无负压给水设备CJT265-201623建筑给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201424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效评测方法JG/T448-201425薄壁不锈钢式卡压和沟槽式管件CT/T152-201626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8-200427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28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四、通风与空调工程规范及标准名称规范及标准编号备注序号1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2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GB50274-2010收规范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4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5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52-20106钢制管道焊接及验收GB/T31032-20147柔性泡沫橡塑保温制品GB/T17794-20088通风与空调施工验收质量规范GB50243-20169风机盘管机组GB/T19232-200310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GB/T13350-20171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12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17428-200913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6-201714空调与制冷设备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GB/T17791-201715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JGJT440-20182019年5月1日起实施16住宅排气管道系统工程技术标准JGJT455-20182019年6月1日起实施17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T141-201718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343-201419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20抗震支吊架安装及验收规程CECS210-2015。

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

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

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1. 引言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连接方式。

它通过使用机械连接器将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以增强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因素。

2. 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的定义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是指通过螺纹套和螺纹接头等方式将两根钢筋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所需的车丝长度。

它是衡量机械连接器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 钢单根钢单面螺纹接头车丝长度单根单面螺纹接头是常见的一种机械连接方式,其车丝长度取决于接头直径、螺距、牙型等因素。

研究表明,在工程实践中,较长的车丝长度可以提高接头的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

4. 钢单根双面螺纹接头车丝长度单根双面螺纹接头是另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其车丝长度同样受到接头直径、螺距、牙型等因素的影响。

与单根单面螺纹接头相比,单根双面螺纹接头具有更高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5. 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与结构强度的关系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是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适当增加车丝长度可以提高钢筋连接器的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

然而,过长或过短的车丝长度都会降低结构的整体性能。

6. 钢单根钢单面螺纹接头车丝长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对于单根单面螺纹接头而言,适当增加其车丝长度可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过长的车丝长度可能会导致连接器之间相互干涉或无法正常安装,从而降低整体结构性能。

7. 钢单根双面螺纹接头车丝长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对于单根双面螺纹接头而言,适当增加其车丝长度可以提高其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与单面螺纹接头相比,双面螺纹接头具有更高的连接性能。

然而,过长的车丝长度可能会增加连接器之间的相互干涉,降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8. 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与施工工艺的关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钢筋机械连接车丝长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施工工艺、钢筋布置、结构要求等因素都会对车丝长度产生影响。

我国钢筋机械连接与锚固技术实践与展望

我国钢筋机械连接与锚固技术实践与展望

施工技术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21年5月上第50卷第9期4DOI : 10.7672/sgjs2021090004我国钢筋机械连接与锚固技术实践与展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配套产品开发 (2016YFC0701907)[作者简介]李智斌,研究员,E-mail :lizhibin@ [收稿日期]2021-03-28李智斌1,2,赵杰2,邵康节2,吴广彬2(1.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13;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摘要]钢筋机械连接与锚固技术由于具有性能优异、施工便捷、节能减排等优势,已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方式、设计要求的不断发展,钢筋机械连接与锚固技术不断创新,相关标准规范体系日益完善,为工 程施工提有效解决方案,相关技术总体水平已达国际领先。

对我国钢筋机械连接与锚固技术实践进行系统性总结,提出相关问题与建议,并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钢筋;套筒;机械连接;锚固;力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U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21)09-0004-04Practice and Prospect for Reinforced Bar Mechanical Splicing andAnchorage Technology in ChinaLI Zhibin 1,2, ZHAO Jie 2, SHAO Kangjie 2, WU Guangbin 2(1.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Building Technology , Beijing 100013 , China ;2.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 Beijing 100013 , China )Abstract : Reinforced bar mechanical splicing and anchorage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due to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ith thedevelopment of reinforced bars and concrete material ,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design requirement , reinforced bar mechanical splicing and anchorage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 the standard system is increasingly improved , provide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construction , which reached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level. In this paper , the reinforced bar mechanical splicing and anchorage technologypractice is summarized , relevant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 technology future development is prospected.Keywords : reinforced bars ; sleeves ; mechanical splicing ; anchorages ; mechanical properties 1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目前,我国常见的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包括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头、镦粗直螺纹接头、滚轧直螺纹接头、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等,如图1〜4所示。

搭板钢筋标准

搭板钢筋标准

搭板钢筋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搭板钢筋的材料、直径、间距、连接、保护层、锚固长度、弯钩、定位、焊接质量和绑扎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适用于各种土木工程和建筑项目中的搭板钢筋施工。

1.钢筋材料搭板钢筋应采用HRB400级或HRB500级钢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

对于小跨度搭板,钢筋直径可适当减小。

2.钢筋直径钢筋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12mm。

对于小跨度搭板,钢筋直径可适当减小。

3.钢筋间距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150~300mm。

对于小跨度搭板,钢筋间距可适当减小。

4.钢筋连接钢筋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机械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焊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的规定。

5.钢筋保护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30~50mm。

保护层厚度应均匀一致,无露筋现象。

6.钢筋锚固长度钢筋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搭板厚度的1.5~2倍。

在搭板端部应设置弯钩,以保证搭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7.钢筋弯钩钢筋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90°弯钩或135°弯钩。

弯钩弯曲半径不应小于2.5倍钢筋直径,弯曲部分应光滑平整,无裂纹和折皱现象。

8.钢筋定位钢筋定位应准确无误,不得偏移设计位置。

在搭板中部应设置定位钢筋,以保证搭板的整体稳定性。

9.钢筋焊接质量钢筋焊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的规定。

焊接接头应平整,无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

焊缝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0.7倍。

焊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焊渣和残留物,并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

10.钢筋绑扎质量钢筋绑扎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

钢筋绑扎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绑扎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多余的扎丝和残留物,并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试题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试题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试题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试题姓名部门职务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20题)1、接头连接件的屈服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的标准值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倍。

【答案(见P4,)】2、结构设计图纸中应列出设计选用的钢筋接头等级和应用部位,接头等级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位应优先选用()接头。

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必须实施100%钢筋接头的连接时,应采用()接头。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接头。

【答案Ⅱ级,Ⅰ级,Ⅲ级(见P6,)】3、钢筋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小于()。

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

【答案15mm,25mm(见P6,)】4、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应按()计算。

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Ⅱ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

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Ⅱ级接头或Ⅰ级,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

【答案35d,25%,50%,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50%(见P6,)】5、对每种型式、级别、规格、材料、工艺的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型式检验试件不应小于9个:单向拉伸试件不应少于(),高应力反复拉压试件不应少于(),大变形反复拉压试件不应少于()。

同时应另取3根钢筋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

【答案3个,3个,3个(见P8,)】6、直螺纹钢筋接头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 钢筋机械连接钢筋机械连接是指通过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这类连接方法是我国近10年来陆续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以下优点:接头质量稳定可靠,不受钢筋化学成分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小;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且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无污染、无火灾隐患,施工安全等。

在粗直径钢筋连接中,钢筋机械连接方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9-6-1 一般规定钢筋机械连接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见表9-56。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应用与验收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96)和各种机械连接接头技术规程的规定。

钢筋机械连接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表9-56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根据静力单向拉伸性能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分为下列三个性能等级。

A级: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或超过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B级: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或超过母材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35倍,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C级:接头仅承受压力。

A、B、C级的接头性能,应符合表9-57的规定。

钢筋机械接头性能检验指标表9-57钢筋机械连接(JGJ 107-96)的符号意义如下: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其接头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

当无专门要求时,对连接HRB335(HRB400)级钢筋的接头,其疲劳性能应能经受应力幅为100N/mm2,上限应力为180(190)N/mm2的200万次循环加载。

1998年对JGJ 107-96规程进行局部修订。

主要修订内容有2项:①增加了SA级,其强度指标为或1.15f tk;②取消了原割线模量指标,改用接头试件加载至0.6f yk后,残余变形小于0.1mm。

接头性能等级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接头延性要求较高的部位,应采用A级接头;(2)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受力小或对接头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B级接头;(3)非抗震设防和不承受动力荷载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只承受压力的部位,可采用C级接头。

9-6-2 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是将两根待接钢筋插入钢套筒,用挤压连接设备沿径向挤压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依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钢筋纵、横肋产生的机械咬合成为整体的钢筋连接方法(图9-100)。

图9-100 钢筋套筒挤压连接1-已挤压的钢筋;2-钢套筒;3-未挤压的钢筋这种接头质量稳定性好,可与母材等强,但操作工人工作强度大,有时液压油污染钢筋,综合成本较高。

钢筋挤压连接,要求钢筋最小中心间距为90mm。

9-6-2-1 钢套筒钢套筒的材料宜选用强度适中、延性好的优质钢材,其实测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屈服强度σs=225~350N/mm2,抗拉强度σb=375~500N/mm2,延伸率δ5≥20%,硬度HB=102~133。

钢套筒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的标准值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0倍。

钢套筒的规格和尺寸,应符合表9-58的规定。

其允许偏差:外径为±1%,壁厚为+12%、-10%,长度为±2mm。

钢套筒的规格和尺寸表9-58钢套筒型号钢套筒尺寸(mm)压接标志道数外径壁厚长度G40 70 12 240 8×2 G36 63 11 216 7×2 G32 56 10 192 6×2 G28 50 8 168 5×2 G25 45 7.5 150 4×2 G22 40 6.5 132 3×2 G20 36 6 120 3×2钢套筒的尺寸与材料应与一定的挤压工艺配套,必须经生产厂型式检验认定。

施工单位采用经过型式检验认定的套筒及挤压工艺进行施工,不要求对套筒原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9-6-2-2 挤压设备钢筋挤压设备由压接钳、超高压泵站及超高压胶管等组成。

其型号与参数见表9-59。

钢筋挤压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表9-59设备型号YJH-25 YJH-32 YJH-40 YJ-32 YJ-40压接钳额定压力(MPa)80 80 80 80 80额定挤压力(kN)760 760 900 600 600外形尺寸(mm)φ150×433 φ150×480 φ170×530 φ120×500 φ150×520 重量(kg)28 33 41 32 36适用钢筋(mm)20~25 25~32 32~40 20~32 32~40超高压泵站电机380V,50Hz,1.5kW 380V,50Hz,1.5kW 高压泵80MPa,0.8L/min 80MPa,0.8L/min低压泵 2.0MPa,4.0~6.0L/min -外形尺寸(mm)790×540×785(长×宽×高)390×525(高)重量(kg)96油箱容积(L)20 40,油箱12超高压胶管100MPa,内径6.0mm,长度3.0m(5.0m)钢筋挤压设备的工作原理,见图9-101。

超高压电动油泵输出的压力油,经手动换向阀、超高压胶管,进入钢筋压接钳的A腔。

在A腔压力油的作用下,活塞带动压模向前运动,并挤压钢套筒。

这时,B腔的油经换向阀、超高压胶管,流回油箱。

当挤压到预定压力时,转动换向阀,使压力油由压钳的B腔进入,退回压模及活塞。

A腔的油经换向阀、超高压胶管流回油箱,完成一次挤压过程。

重复以上步骤,即可根据不同规格的钢筋所要求的道次,逐一挤压。

图9-101 钢筋挤压设备工作原理图1-悬挂器;2-缸体;3-液压油;4-活塞;5-机架;6-上压模;7-套筒;8-钢筋;9-下压模;10-油管;11-换向阀;12-压力表;13-滋流阀;14-单向阀;15-限压阀;16-低压泵;17-高压泵;18-电动机;19-滤油器;20-油箱超高压泵站为高、低压油泵并联式结构。

高压泵是一阀配流旋转斜盘式轴向定量柱塞泵,低压泵是一齿轮泵。

设备在空载时,高、低压油泵同时向压钳供油,使压钳活塞的进给速度较快。

当高压时,低压泵经低压溢流阀流回油箱,由高压泵单独推动活塞并挤压钢套筒。

钢筋压接钳由油缸、机架和活塞等组成。

上压模与活塞相连,并可沿机架轨道移动,下压模用模挡铁和机架相连,并可从机架中抽出,以便插入或退出钢筋。

该设备由于以超高压泵站为动力源,因此,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而且工作可靠,可连接密集布置的钢筋,但净距必须大于60mm。

9-6-2-3 挤压工艺1.准备工作(1)钢筋端头的锈、泥沙、油污等杂物应清理干净。

(2)钢筋与套筒应进行试套,如钢筋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串用。

(3)钢筋端部应划出定位标记与检查标记。

定位标记与钢筋端头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一半,检查标记与定位标记的距离一般为20mm。

(4)检查挤压设备情况,并进行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2.挤压作业钢筋挤压连接宜先在地面上挤压一端套筒,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端套筒。

压接钳就位时,应对正钢套筒压痕位置的标记,并使压模运动方向与钢筋两纵肋所在的平面相垂直,即保证最大压接面能在钢筋的横肋上。

压接钳施压顺序由钢套筒中部顺次向端部进行。

每次施压时,主要控制压痕深度。

9-6-2-4 工艺参数在选择合适的材质、钢套筒以及压接设备、后模后,接头性能主要取决于挤压变形量的工艺参数。

挤压变形量包括压痕最小直径和压痕总宽度,见表9-60与表9-61。

同规格钢筋连接时的参数选择表9-60连接钢筋规格钢套筒型号压模型号压痕最小直径允许范围(mm)压痕最小总宽度(mm)φ40-φ40φ36-φ36φ32-φ32φ28-φ28φ25-φ25φ22-φ22φ20-φ20φ18-φ18G40G36G32G28G25G22G20G18M40M36M32M28M25M22M20M1860~6354~5748~5141~4437~3932~3429~3127~29≥80≥70≥60≥55≥50≥45≥45≥40 不同规格钢筋连接时的参数选择表9-61压痕总宽度是指接头一侧每一道压痕底部平直部分宽度之和。

该宽度应在表9-60和表9-61规定的范围内。

小于这一宽度,接头的性能达不到要求;大于这一宽度,钢套筒的长度要增加。

压痕总宽度一般由各生产厂家根据各自设备、压模刃口的尺寸和形状,通过在其所售钢套筒上喷上挤压道数标志或出厂技术文件中确定。

在实际工程中,由现场操作者来控制的主要是压痕最小直径,它应在表9-60和表9-61规定的范围内。

压痕最小直径大于这一范围,即变形太小,会使钢套筒与钢筋横肋咬合小,抱紧不够,接头受拉时,钢筋从钢套筒中滑出或接头强度达不到要求;小于这一范围,钢套筒发生了过大的塑性变形,在压痕处就有可能引起破裂或由于硬化而变脆,也有可能会由于压痕处套筒太薄,拉伸时可能在此压痕处被拉断,还会加重设备的超负荷。

当钢筋横肋或钢套筒壁厚为负偏差时,压痕最小直径应取此范围的较小值;反之则应取较大值。

压痕最小直径一般是通过挤压机上的压力表读数来间接控制的。

由于钢套筒的材质不同,造成其硬度、韧性等也不同,因此会造成挤压至所要求的压痕最小直径时所需要的压力也不同。

实际挤压时,压力表读数一般为60~70MPa,也有在54~80MPa之间,这就要求操作者在挤压不同批号钢套筒时必须进行试压,以确定挤压到标准所要求的压痕直径时所需的压力值。

9-6-2-5 异常现象及消除措施在套筒挤压连接中,当出现异常现象或连接缺陷时,宜按表9-62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异常现象及消除措施表9-629-6-2-6 套筒挤压接头质量检验钢套筒进场,必须有原材料试验单与套筒出厂合格证,并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挤压连接工艺检验。

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个;(2)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3)3个接头试件强度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中相应等级的强度要求,对于A级接头,试件抗拉强度尚应大于等于0.9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计算实际抗拉强度时,应采用钢筋的实际横截面面积)。

钢筋套筒挤压接头现场检验,一般只进行接头外观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

1.取样数量同批条件为:材料、等级、型式、规格、施工条件相同。

批的数量为500个接头,不足此数时也作为一个验收批。

对每一验收批,应随机抽取10%的挤压接头作外观检查;抽取3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

在现场检验合格的基础上,连续10个验收批单向拉伸试验合格率为100%时,可以扩大验收批所代表的接头数量一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