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行业差异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近期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近期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近期文献综述李莹;沙文兵【摘要】This paper will try to systematically comb and discus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is field mainly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mechanism of OFDI,the effect factors,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the differences of it.We will try to build a main line of the overflow cycle model with "R & D Interactive-Results Transfer -Internal Absorbing" to progress on previous studi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work in this area.%从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机理、影响因素、研究视角以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性四个方面,尝试对该领域研究最新动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论述,并尝试构建一条以“研发互动—成果传递—内部吸收”为主线的循环技术溢出模型,据此分析已有研究的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工作提出相关的建议.【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7(037)010【总页数】6页(P148-153)【关键词】OFDI;逆向技术溢出;最新动态【作者】李莹;沙文兵【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4;G256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相对较晚,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学者对有关技术溢出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 )所获技术与国内企业和市场发展需求 二
的错位 在企 业 层 面逆 向溢 出效 应发 生 作 用 的 个重 要环 节就 是 , 外子 公 司或研 发 饥构 海 所获得 的先 进 的技术 或信 息 , 通 过有 效的 要 内部渠 道转 移 到 中国的母 公 司 , 切实 得到 并 应用 和服 务于 国内市 场 的开拓 与 发展 。 ( 三)可能存在对国内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 国 际直 接 投 资 必须 在 前 期投 人 大 量 的 资金 ,由于 资金 实力 有 限 , 可能 导致 企业 就 忽视了对国内研发的投入。 ( 四)产业和国家层面的溢出机制较弱 国 际直 接 投 资 的反 向溢 出效 应扶 公 司 层面 延伸 到母 国 的产业 乃至 国家层 面 , 而 从 促 进 整个 国家 全要 素生产 率 的提 高 , 各种 是 因素 共 同发生 作用 的结 果 , 并且需 要 较长 的 时 间跨度 。
我 国对外直接投资逆 向技术溢 出效 应 分析
陈 琦 浙江 树人大 学外 经贸学 院 3 0 0 5 1 1
【 章摘 要】 文 对 外直 接 投 资逆 向技 术 溢 出效 应是 指 国际 直接般 资进 入 东道 国 以后 不仅 没有 技术溢出, 相反的却从 当地 企业吸取 先进 技术 , 此时技 术 流动 方 向为从 东道 国企业 流 向投 资 国企业 。 术逆 向溢 出现 象多存 技 在于发展 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中, 其 通过 技 术获取 型 国际直 接投资 获得 东道 国 技 术逆 向 溢 出效 应 带 来 的技 术 水 平 的提
和流 动性 差的 生产 要 素 。
四 、我国企 业利用对外 直接投资获 得 逆向技术溢 出的策略
. ( 一)提高在发达 国家的技术导向型对外直 五 、 结 论 接投资 当前 我 国企 业 技 术 获取 型 国 际直 接 投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提高了该类公司的技术水平, 同时通过技术从美国回流到日 本国内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E t 本整体的技 术水平的上升 ( B r a n s t e t t e r , 2 0 0 0 ) 。 在之后的研究中, 学者们也发现国外对国
其次 ,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
企业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 能够促进母国全要素生产率 并 不是 单 纯 地 为了抢 占市场 , 也 是 为了学 习发展 中国家的 先
的提 高 , 并 会对 母 国市场 和 经济发 展产 生积 极 的影 响。 由于 逆 向技 术效应 的 存在 , 使得母 国企 业以 对外直接 投 资反向促 进自 身技术 进步成 为可能 。
而达到本 国技 术进步的目的。 同时, 前人的大量实证研究也
逆向技 术溢出效应 。 他们认为 日 本 向美国投资的主要 目的 证实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确是存在的。 学 是为了学 习美国先进 的技术与生产 管理经验。 同时也有研 术 界达 成了以下几项理论 共识 。 首先 , 反向技 术溢 出效应不仅
的 企业 对东道 国有正 向的技 术溢 出效果 , 东 道 国对 母 国企 业
也 会产生 逆 向的 技 术外溢 。 这 种逆 向外溢 作用可 以缩小 母国
术 在空 间上集 聚的 企业 之间的扩 散 、 学 习是 企业 技 术进步 的 重要 推 动力。 因此 , 发 展中国家 向发 达 国家 进行对 外直接 投资 进技术, 并 将其转 移 回母 国。 我 国作 为发展 中国家 , 对外直接 投 资 已经通 过 实证检 验 被证明了 具 有显著 的技 术溢 出效 应 , 其对 我 国全要素 生产 率 的提 高具有 明显的积极 作用( 白浩 , 2 0 0 9 ) 。 1 。 3小 结 就 对 国内外文献 的相 关分 析 , 我 们可 以看 出一 国对外直 具 有去 学习、 吸收东 道 国的 先进 技 术 , 并 将其反 馈 回母 国, 从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本文通过阐述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途径,及分析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不明显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强化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

[关键词]溢出效应技术溢出外国直接投资一、引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扩大。

中国加入WTO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流入国。

中国是个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直接发展自己的科研需要很大成本,所以应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提升科技水平。

所谓技术溢出(Technology spillover)效应,是指由于外国直接投资资本内含的人力资本、R&D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当地生产率增长,进而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跨国公司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形。

本文就将对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的途径主要有:1.市场竞争和技术示范效应。

由于我国的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跨国公司子公司进入我国后,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均衡,加剧了市场竞争,迫使当地企业对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模仿,促使它们更有效地利用技术和资源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而且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一般要比对外转让的技术更加先进,所以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有强大的“技术比较优势”,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这种技术示范使我国企业利用各种方法,如通过对产品进行“逆向工程”的研究和开发,或雇用在跨国公司工作过、接受过培训的员工,间接获取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提高本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并通过“边干边学”进行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增强企业吸收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的能力。

2.前后向联系效应。

所谓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是指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我国的企业、科研院所形成某种合作关系,合作从事一些新兴技术的研发。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

在国际经验与启示部分,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能力影响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文章还指出了我国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逆向溢出效应的机制。

影响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也进行了详细讨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为未来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创新能力、中国、国际经验、创新体系、影响因素、政策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为中国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技术依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如何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布局和管理,实现投资的最大效益,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有助于深入了解外资对中国经济和创新体系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中国创新体系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揭示逆向溢出效应在中国创新领域中的作用。

2. 借鉴国际经验,探讨逆向溢出效应的机制,为中国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启示。

3. 分析我国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技术进步。

通过对以上目的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的问题。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机制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机制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机制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动力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源获取、市场开拓、技术升级、企业国际化等因素。

同时,中国的FDI也产生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中国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和创新,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输出技术和管理经验。

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些方面,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资源获取是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力之一。

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类产业,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通过对外投资,中国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资源供应,降低依赖进口的风险,增加国内产业链的稳定性。

此外,中国对外投资还可以实现资源国际化配置,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效益。

其次,市场开拓也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之一。

由于中国市场饱和,对外投资成为中国企业扩大市场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获取新的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

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的推动下,中国对外投资的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

此外,技术升级也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动力。

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技术和产业的升级。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并运用于自身的生产过程中。

这不仅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最后,企业国际化也是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之一。

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可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通过对外投资,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和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标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一种重要影响。

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技术转让和创新,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输出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推动了技术和产业创新,促进了受益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

中国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研究越多,技术进步就越越明显。本文构造了单位研发人员投入所能带来的专利产出为代表的研发生产率指标。对比中美两国相关数据能够发现,虽然两国研发人员投入相差不多,但美国的研发生产率是中国的7.74倍,这是导致技术生产效率差别的重要因素。
再次,区位选择的不同导致了地区间溢出程度的差别。中国当前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地区是亚洲,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欧洲,不同地区间由于科技发达程度和人力资源水平的差距导致技术存量积累的显著差别,因而中国的海外投资主要流向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区位选择决定了投资地技术存量积累偏低,因而影响了逆向技术溢出的获取,进而导致对母国技术进步的效果不甚明显。
万方数据
最后,母国吸收能力的差异影响技术溢出的吸收。由于母国原有研发水平和研发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导致即使面对同样的外部知识存量,技术溢出的效果仍然存在差别。对比中美之间以研发投入强度为代表的吸收能力指标,美国是中国的1.4倍,意味着美国相比中国有着更强的对技术的吸收、转化和再利用的吸收转化能力。
万方数据
然后,投资规模大小的差异将会导致国际研发资本溢出总量上的差别。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大小的度量是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积累,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时间不长,存量偏低,中国是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十分之一,因此从总量上影响了国际研发资本存量的获取。
其次,行业结构差异造成投资行业技术溢出程度不同。中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流向,主要还是采矿业为主,而美国的具体投资流向主要是以金融服务、制造等行业为主,不同行业的技术知识密集度存在差别。以上投资主体行业的差别导致了行业间技术溢出获取存量上的差别。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国际 贸易 与 国 际投 资是 参 与 国 际分 工 的两 条
重要 渠道 。最 近十几 年来 。 随着 中国经济 的迅猛 发
展。 中 国的对 外 直接 投 资 ( o u t w a r d f o r e i g n d i r e c t i n . v e s t me n t , O F D I ) 得到 了迅猛 发 展 。 截至 2 0 1 1 年底 , 我 国对 外 直接 投 资 区域 已经分 布于 世 界 1 7 0多个
外投 资政 策 , 促 进 当地 经 济发 展 与技 术 进 步提 升 , 具有重 要 的理论 与现 实意 义 。

( F D I ) 对 国 内技 术 水平 的影 响 。研 究表 明 , 母 国对

国 内外 文 献 综 述
R & D密集 东道 国的直接 投资会 显 著提 高母 国生 产
m a n ( 1 9 9 5 ) 提 出 的国 际 R &D溢 出模 型来 分 析 O F —
D I 逆 向技 术溢 出对 本 国技 术水平 的影 响朗 。 他们 以 美 国 、 日本 以及 德 国等 1 3个 国家 为研 究 样本 , 分
析 对 外直 接投 资 ( O F D I ) 、进 口和 外 国直 接 投 资
2 0
第1 0期 ( 总第 2 7 3期 )

..
学 术 论 坛 A 。 C A D E M 。 I C F ’ O R U M
NO. 1 0, 2 0 1 3
( C u m u l a t i v e l y N O . 2 7 3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的逆 向技术溢 出效应研究
重 要途 径 。中 国作 为发展 中 国家 。 通过 利用外 资 与 对 外 直接 投 资来 获 得正 向技术 溢 出是 弥补 我 国研 发 资金 不 足 、 提 升 我 国技 术水 平 、 实施赶超战略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_刘明霞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_刘明霞
γ θ α β
二 、计量模型与数据处理
效率和技术进步的估计将在下文单独说明和计算 。 各 省市区每年研发资本存量运用永续盘存法按不变价格 计算 , 计算公式为 : R d R D E ( 1δ ) ·R d i t= i t/P i t+ i ( t 1) ( 4)
其中 , R d 为第 i 省第 t 年的研发资本存量 , R D E 为 i t i t 第i 省第 t 年的名义 R &D 投资支出 , P 为第 i 省第 t 年 i t 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 2003 年 = 1) ,δ 为 R &D 资本 的折旧率 , 这里取 5%。 R d 省基期 ( 2003 年 ) 的 i 0 是第 i 研发资本存量 。基期研发资本存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 R d R D E δ ) i o= i o /(b i+ ( 5) b 为第 i 省 2003 ~ 2007 年每年平减后 R &D 投资支 i 出增长率的平均数 。名义 R &D 投资支出数据来源于中 国科技部网站科技统计数据库的研发经费支出额 。 固
《世界经济研究 》 2009 年第 9 期 · 5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据此计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 , 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 , 用 国内 R &D 占 G D P 的比例 、F D I 流出量或 F D I 流出渠道 的外国 R &D 资本存量作为解释变量 , 利用 1985 ~ 2004 年的时间序列回归 , 结果显示 , F D I 流出对国内全要素 生产率 增 长 有 微弱 的 促 进作 用 。 而 王英 和 刘 思峰 ( 2008 ) 的研究与 P o t t e l s b e r g h e 和 L i c h t e n b e r g ( 2001 ) 的 研究类似 , 把 F D I 流出看作几种溢出渠道中的一种 , 并 且用跟赵伟等 ( 2006 ) 一样的时间序列数据测度各渠道 的溢出效应大小 , 却得出了与他们完全相反的结论 : F D I 流出对我国技术进步起微弱的阻碍作用 。 作为后发型经济 , 中国政府推出 “走出去 ”战略的 重要预期之一 , 就是希望借助技术外溢促进国内产业升 级与技术进步 。然而 ,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否对国内 技术进步产生逆向技术外溢 ? 进一步讲 , 是什么影响这 种溢出效应的大小 ? 鉴于国内理论界对此研究较少且 现有的研究结论相反 , 本文拟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 并试图对现有文献做以下扩展 : ( 1) 首次利用地区面板 数据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 。 在中国各种类型的统计年鉴中 , 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年 限最短 , 统计方式最少 , 数据的缺乏制约了该领域的研 究 , 而同时具有横截面与时间序列特征的面板数据较好 地保证了样本的数量 。 ( 2) 首次分析了 F D I 逆向技术 溢出对中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技术效率增长和 技术进步的影响 。 现有的研究都只涉及 F D I 逆向技术 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以 分解为技术效率增长和技术进步 , 对其分别测度有利于 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性质 。 l n ( T F P ) =c γ l n ( R D )+ θ l n ( O F D I )+ ε 2) i t i t+ i t i t i t ( 众所周知 , F D I 渠道的技术溢出和扩散需要受方具 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 受方吸收能力越强 , 技术的溢出和 扩散就越容易发生 。因此 , 我们根据 B o r e n s z t e i n ( 1998 ) 用人力资本作为吸收能力的代理指标 , 在 ( 2) 式中加入 人力资本变量 , 并用人力资本与 F D I 活动的交叉项衡量 逆向技术溢出中吸收能力的作用 , 计量方程转化为 : l n ( T F P )= c γ l n ( R D )+ θ l n ( O F D I )+ η H i t i t+ i t i t i t + μ H ·l n ( O F D I )+ ε ( 3) i t i t i t 上述 ( 2) 、( 3) 式中 i 代表省份 , t 代表时期 , c 代表 i t 截距项 , ε 为随机误差项 , T F P 表示第 i 省第 t 期的全 i t i t 要素生产率 , R D 、H 、O F D I 分别代表第 i 省第 t 期的研 i t i t i t 发资本 、人力资本 、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 ( 2) 式中 θ 衡 量的是各省份 F D I 逆向技术外溢作用的影响程度 。 如 果该系数为正 , 则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该地区的技术 进步有积极的外溢作用 。 ( 3) 式中的 μ 衡量的是吸收 能力与逆向技术外溢的相互作用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 的影响 。如果 μ 为正 , 表示 F D I 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发 挥需要与一定的人力资本 ( 吸收能力 ) 相结合 。 2. 数据说明 由于官方公布的国内各省市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 据始于 2003 年 , 因此本文 把研究 区间确定 为 2003 ~ 2007 年 。中国 31 个省 ( 直辖市 、自治区 ) 中因西藏数据 不全被剔除掉 , 所以本文的样本为 30 个省市区 5 年期 的面板 。通常度量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数据有流量和 存量 , 因短期效应波动较大 , 我们关注对外直接投资的 较长期效应 , 故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指标 , 各省市 区每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发 布的 2004 ~ 2008 年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 报 。中国 30 个省 2003 ~ 2007 年的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 1. 计量模型 假设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Y= A LK, 其中 Y 为产出 , A 为技术水平 , L 为劳动投入 , K 为资本投入 , α 、β 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 定义全要素生 Y 产率 T F P= α β , 国内 R &D 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全 LK 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通过 ( 1) 式联系起来 : T F P= A= B ( R D )( O F D I )

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之间重要的经济合作方式。

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能够帮助投资方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也能够为被投资国带来技术和管理经验。

而逆向技术溢出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逆向技术溢出是指被投资方通过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的过程。

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对于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效果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技术传播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技术的传播。

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投资方会将自身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被投资国。

这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会随着生产体系的引入,服务体系的建设,而逐渐在被投资国内传播。

由于技术的复制和模仿性,被投资国的企业也会逐渐吸收和掌握外国企业的技术,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

这种技术传播的途径促进了被投资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 劳动力的培训对外直接投资会带动当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培训。

外国企业在被投资国设立工厂或办事处,会聘用当地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以及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通过这些培训,当地员工不仅可以获得实际技术的培训,同时也能得到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经验。

这种培训方式有助于提高被投资国的劳动力水平,促进被投资国的人力资源财富,激发当地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 创新环境的形成逆向技术溢出通过带动创新环境的形成促进了被投资国的技术创新。

外国企业在被投资国设立研发中心或者与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为被投资国的创新环境注入了新的资源。

由于技术传播和劳动力的培训,被投资国内的企业也会更加容易吸收和应用最新的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这种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会促进被投资国的产业大跃进。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应用不足及影响因素1. 技术壁垒很多时候,被投资国在吸收和应用外国企业的技术时会遇到技术壁垒。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作者:张易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04期摘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渠道。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就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一些研究。

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的具体途径或机制以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以往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作简要述评,最后展望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综述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40095031引言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资本在国家间流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母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增长点。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OFDI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诸多国家政府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在拟定各种政策促进本国企业走向世界。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呢?从国家层面讲,企业OFDI对促进母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就企业自身而言,或是基于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或是看中当地特有的资源,而更多学者认为,国外拥有母国无法比拟的技术及人力资本。

因此,更多学者开始从技术溢出的角度探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事实上,OFDI表现出了技术的溢出效应,且技术溢出更多地是逆向进行的,即投资母国企业在对外进行投资时获得来自东道国的技术溢出。

Nigel和James将这种通过OFDI获得的技术溢出称之为逆向技术溢出。

由于技术溢出本身具有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的特点,因此这种基于技术寻求型的OFDI是否真实存在技术的逆向溢出效应?溢出途径或机制是怎样的?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技术的逆向溢出?诸多学者对此做了不同层面的研究。

2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性的研究早期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更多地集中在溢出存在与否的问题上。

2.1OFDI逆向技术溢出相关的实证研究最早开启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相关研究的学者当属日本学者Kogut和Chang。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近年来,随着开放格局的全面升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比重逐渐增加,然而传统的OFDI理论并不能解释这一现象。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途径有两个,包括国内研发活动和国外研发溢出。

国外研发溢出又主要包括进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受限,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获取国外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综上,对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运用国别面板数据建立投资引力模型分析中国OFDI的投资动因,得出结论,我国OFDI动机出现多元化;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对发达国家投资的战略资产寻求动机显著更高;其次,建立国际R&D溢出模型,运用中国地区数据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得出结论,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再次,在上述模型基础上,从母国吸收能力的角度,验证各因素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大小。

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和专利保护力度都是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

最后,在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发展OFDI的角度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走出去”的重要性。

第二,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OFDI的进入区位和进入模式。

第三,企业在实施OFDI过程中要重点强化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

第四,政府应该完善国家和产业层面的技术溢出机制。

对外直接投资、研发投入对不同行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差异

对外直接投资、研发投入对不同行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差异
术效率或者技术进步上升、下降的趋势。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 研 发 投 入
对 不 同 行 业 技 术 效 率 的 影 响 差
一 胡冬红 博 士 ( 武 汉大学经济与 管理 学院 武汉 4 3 0 0 7 2 ) ▲ 基金项 目:中央高校基 本科研业务 费专项资金 ( 编号 : 2 0 1 1 1 0 5 0 1 0 2 0 0 1 7 )的
( 三 )数 据 来 源 及 处 理
于 第三产业 。
关 键 词 :对 外 直接 投 资
术 效 率

OF D I 没有促进我 国技术效率的提升。 总体而言 , OF D I 逆 向技术溢 出效应结
论相 当不一致:OF D I 没 有提升我 国技术进
行业产 出投入变量 ,以行 业增 加值 作
Ma t h e ws ( 2 0 0 1) 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扩 张是 由资源联动效应 、杠杆效应 和学习效 应联合驱动 , 并且发展中国家 QF DI 不是运 用优势 ,而且寻求优势。那么中国 OF D I 是 否获得 了预期 的逆向溢出呢?是否提高 了
( 二 ) 模 型 设 定
◆ 中图分 类号 :F 8 3 2 . 6 文献标 识码 :A
峰( 2 0 0 8) 认为 OF D I 具有反 向溢出。陈恩 等( 2 0 1 1) 指出 OF DI 对本地 区企业生产率
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王恕立 ( 2 0 1 2) 证 明
内容 摘要 :本 文运 用 2 0 0 4 — 2 0 1 1 年我 国 1 8个 行 业 O F D I的 数 据 分 析 了我 国
( 1)
方 法 考 察 各 个 行 业 的技 术 效 率 , 结 果 表 明 第 三 产 业 技 术 效 率 低 于 第 一 、 二 产 业 , 并 对 影 响技 术 效 率 的 因 素 进 行 实证 分 析 ,OF DI 对技 术效 率的 提 升 具 有 持 续 效应 ,且 OF DI 对 第 三产 业技 术 效 率提 升作 用 高于 第一 、二 产业 , 同时 国 内研 发 显 著 促 进 技 术 效 率 提 升 , 且 对 第一 、二 产 业技 术效 率提升 作用 高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区域差异与门槛效应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区域差异与门槛效应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区域差异与门槛效应研究作者:姜亚鹏付雨果姜玉梅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04期摘要:出于均衡利用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之目的,文章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区域差异及影响该效应发挥的各类门槛因素。

拓展的C-H动态面板模型GMM 检验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但存在区域差异。

通过拓展的Borensztein门槛模型检验显示不同省份所受到约束门槛不同。

东部省份主要受产业结构、研发投入、市场结构及金融发展等门槛因素约束;中、西部省份除了受到前述约束外,还受到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及教育投入等门槛限制。

文章指出,除了进一步支持吸收能力较强省份对研发资本存量较高的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寻求型投资外,还应当进一步深化中、西部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积累,以便早日越过“门槛”,更多获益于逆向技术溢出。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区域差异;门槛效应;溢出效应中图分类号:F74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4)04-0042-10技术进步是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和吸收再创新。

开放条件下企业技术进步不仅依赖于国内R&D资本,而且有赖于国外R&D资本[1]。

全球研发资本的利用除了技术贸易,还包括人员流动带来的非物化技术溢出及货物贸易和资本流动带来的物化技术溢出(Keller, 2004)。

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的技术变革促使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OFDI)重要性凸显,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为跨境资本流动提供了机遇,活跃的金融市场为跨国投资提供了便利[2],蔓延至今的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市场整合则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技术寻求的实现路径。

引进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技术进步都很重要,但后者可能更容易获得核心技术。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

国际商贸International Trade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杜悦摘 要: 本文截选我国1985~2011年对14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确会对技术 创新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逆向技术溢出 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00(2012)12(b)-171-03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 国内研发投入以及国外研发技术溢出 都可以影响一国的研发创新能力, 而国外研发技术溢出主要来自 于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简称ODI)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

在过去10年, 中国的对外直 接投资增长率达到25%, 远高于传统的发达国家的6%, 并且在全 球的十大投资国中位列第九, 2011年,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到 746.5亿美元。

随着中国企业 “走出去” 的步伐不断加快, 研发外溢 的获取也逐渐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

动的投入产出视角, 运用1987~2007年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技术 寻求型FDI的母国技术进步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我国目前的 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创新活动有正面影响, 但效果并不显著[9]。

汪斌(2010)在研究了技术寻求型FDI与自主创新之间影响机理的基础上, 运用1991-2006年我国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其影响 进行了经验性检验。

结果表明, 技术寻求型FDI在整体上对我国自 主创新存在显著正面的反向溢出效应, 但东中西部各地区的效应 存在较大差异[10]。

本文截选我国1985年至2011年对14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 资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进一步检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 在性。

1 理论回顾国外 技术寻求型F DI研究主要集中于 通 过计 量统计分析 论证外资对东道国是否存在技术获取行为, 在这方面 Kogut 和 Chang(1991)是先行者。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别面板数据的非线性门槛技术回归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别面板数据的非线性门槛技术回归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别面板数据的非线性门槛技术回归韩玉军;王丽【摘要】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12页(P94-105)【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门槛效应【作者】韩玉军;王丽【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087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及地区日趋广泛。

《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企业投资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 078.4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量的7.6%,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位居全球第11位。

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战略资产寻求”的特征,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得发达国家知识、技术和技能(know-how)的重要途径。

[1]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我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行业差异的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行业差异的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基于行业差异的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林常青朱梦锦刘淑颖(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本文从行业差异的角度来研究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通过公式估算出我国各行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变量,再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变量与其影响因素一金融发展指数、人力资本与研究开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宏观政府层面与微观企业层面提出如何促进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提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行业差异;OFDI;逆向技术溢出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 doi!0.19311/ki1672-3198.2020.24.0250引言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种国际投资的重要形式,既能有效规避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同时还能通过获取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促进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量和投资规模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从投资企业数量来看,截至2018年末,我国已有4.3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全球188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从投资规模来看,截至2018年末,我国OFDI存量已达1.98万万美元,相比2002年而言翻了66倍之多,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OFDI存量排名已由第25位升至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荷兰。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取决于一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国内自主研发能力与海外技术溢出则是一国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主要渠道,因此,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为了提升我国企业OFDI 的质量水平,针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文献综述关于OFDI的动机探讨的研究,Fosfuri和Motta (1999)的古诺竞争博弈模型表明,技术落后的OFDI母公司可通过向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从而实现技术的提升,这也从理论上支持了OFDI技术获取动机的说法。

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大量的跨国企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资本回报。

然而,这种投资行为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其中包括逆向技术溢出。

逆向技术溢出是指外国企业通过在本土设立子公司或收购本地企业,获得了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土产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这种逆向技术溢出主要是由于外国企业主要从本土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中获取相关技术来加速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而本土企业却会面临无法保护自己创造出来的技术知识产权的风险。

事实上,对于逆向技术溢出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和学者的关注。

从政府层面来看,政策和立法措施可以为本土企业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以及刺激在本土进行更多的研发和创新。

从学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通常将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即技术外部性和技术内部化。

技术外部性指的是逆向技术溢出对本土企业的不利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并不会立即被孕育出来。

例如,在某些国家,跨国企业可能会向政府申请税收减免、土地和其他优惠,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然而,这种竞争优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通常不会在短期内显现出来,而是需要几年的时间来积累和展现出来。

另一个方面是技术内部化的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对逆向技术溢出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促使本土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从而应对外国企业的挑战。

这种转化可能会导致一个正面的循环效应,从而减少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

总的来说,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是复杂的,并且取决于各种不同的国家和企业的具体情况。

虽然逆向技术溢出可能对本土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战略,将其转化为有利的因素。

同时,跨国企业也可以通过注重社会责任、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等方法来减少逆向技术溢出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与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2期/自我国政府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各行业的企业纷纷开拓国外市场,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上千家境内投资者设立了OFDI(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地区),其中制造业的OFDI企业最多。

由于不同行业的OFDI存在规模和分布的显著差异,因此技术外溢的差距也很大。

鉴于此,本文对国内不同行业OFDI技术溢出的差异进行研究。

国内外研究结果概述国外学者Kogut&Chang(1991)对1976~1987年日本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和美国的研发密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找出日本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真正动机。

研究结论证明了技术寻求型FDI(外国直接投资)存在,并提出技术溢出效应的猜想。

[1]Lichtenberg&Potterie(2000)通过对1971~1990美国、日本、德国等13个国家样本的分析,证实了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

[2]Braconier等(2001)对瑞典的FDI和OFDI数据进行面板分析后证实,瑞典的FDI规模和OFDI规模都促进了国内获得的技术外溢。

[3]NigelDriffield&JamesH.Love(2003)对英国制造业数据分析显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研发密集型产业中尤为突出。

[4]Branstetter(2006)以专利数据作为衡量对象,对日本子公司在美国投资的数据进行分析,证实存在双向外溢效应。

即日本到美国投资不仅对美国本土企业存在知识外溢,而且美国企业对日本的投资企业同样存在知识外溢现象。

[5]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2006)采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与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数据,构建了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逆向FDI能促进国内TPF增加,并且分析了逆向FDI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机理。

[6]刘凯敏、朱钟棣(2007)采用了1985~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使国内全要素增长率提高的结论,即不仅获取TFP是对外投资的动机,而且提高TFP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增加对外直接投资额。

[7]王英、刘思峰(2008)借鉴C-H模型,采用1985~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内研发资本存量与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成正相关关系,但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效果小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

[8]邹玉娟、陈漓高(2008)采用1987~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和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同步性,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对国内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我国尚处于对外直接投资强度不大、规模较小的阶段。

[9]白洁(2009)采用了1985~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但效果不明显。

[10]刘明霞(2010)利用2003~2007年我国各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构成面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验证了逆向技术溢出存在,但省级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

[11]虽然有这些研究成果,但是对行业之间技术溢出差异的研究却很少。

李蕊(2003)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了制药业和电子业,初步得出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技术寻求动因。

[12]欧阳艳艳、喻美辞(2011)也尝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差异进行分析。

[13]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区位分布、行业分布、主体及海外并购显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本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业进行分析。

计量模型和数据来源1.建立模型生产函数Y=ALαKβ,并且假定国内各行业技术进步来源于OFDI和FDI,则:TFP=A=B(OFDI)θ(FDI)ξ(1)其中,OFDI和FDI分别代表FDI流出和FDI流入,θ、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行业差异的分析■浙江宁波/任艳君摘要:本文运用DEA模型计算出2004~2009年我国各行业的Malmquist指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并将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从行业层次上看,对外直接投资比例大的行业,Malmquist指数高,逆向技术溢出效果更加显著。

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行业差异;Malmquist指数;全要素生产率经管研究JINGGUANYANJIU72ξ分别表示FDI流出、FDI流入对本国技术变化的弹性。

将(1)式两边取对数,可得到基本回归方程:Ln(TFPit)=cit+θLn(OFDIit)+ξLn(FDIit)+εit(2)其中i代表行业,t代表时期,cit代表截距项,εit为随机误差项,TFPit表示第i个行业第t期的全要素生产率,OFDIit、FDIit分别代表第i个行业第t期的FDI流出、FDI流入。

2.数据和变量说明根据行业数据的特点,采用非参数分析方法(DEA法)计算我国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水平变化指数。

本文基础数据主要来自2004~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由于逆向溢出的长期效应比短期效应的研究更有价值,所以本文选择我国各行业的对外投资存量和外商直接投资存量。

运算结果分析全国各行业的样本数据运用DEAP2.1测算,所得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为(见表1):表1:Malmquist指数(2004~2009年)(注:I(1)农、林、牧、渔业;I(2)采矿业;I(3)制造业;I(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I(5)建筑业;I(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I(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I(8)批发和零售业;I(9)住宿和餐饮业;I(10)金融业;I(11)房地产业;I(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I(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I(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I(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I(16)教育;I(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I(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I(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表1罗列了2004 ̄2009年我国19个行业的Malmquist值。

从表中可知,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Malmquist值增长较快,在19个行业中共有18个行业Malmquist值均值超过1,只有住宿和餐饮业的Malmquist值均值无显著变化。

从整体上看,我国各个行业都呈现出较为均衡的稳步增长趋势。

表2:各行业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值(2004~2009年)根据表2提供的各个行业的技术效率变化均值和技术进步变化均值,得出各行业的Malmquist指数均值变动情况(见下图):各行业的Malmquist指数均值变动情况图由上图可知,在技术进步变化均值方面,金融业的技术进步最大,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较为缓慢;在技术效率变化均值方面,采矿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技术效率变化较快,而住宿和餐饮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技术效率变化较慢。

总体看,我国的19个行业技术进步变化都大于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对Malmquist指数的贡献较大,推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

对测算出的Malmquist值进行相应的变换,可得到各行业的TFP。

假定2004年的TFP为1,则2005年的I(1)I(2)I(3)I(4)I(5)I(6)I(7)I(8)I(9)I(10)I(11)I(12)I(13)I(14)I(15)I(16)I(17)I(18)I(19)2004 ̄20051.0341.2171.0901.1621.0361.1961.0720.9380.9191.3181.0470.9051.0111.0761.2251.1060.9971.1270.9902005 ̄20060.9621.1251.1341.1681.1691.1251.1211.0630.9501.2001.1901.0861.2141.0721.0711.1121.0551.1491.2672006 ̄20070.9621.1251.1341.1681.1691.1251.1211.0630.9501.2001.1901.0861.2141.0721.0711.1121.0551.1491.2672007 ̄20081.1231.1011.1851.1931.1381.1761.0861.1211.0221.2851.2131.0721.2031.1281.0821.1761.1351.1701.1862008 ̄20091.1681.4391.1800.8311.1651.1101.1041.0831.1050.8891.0250.9651.0061.1081.1091.1331.0501.1661.179均值1.0481.2001.1491.1081.1401.1481.1051.0530.9881.1781.1321.0231.1301.0931.1111.1311.0601.1561.179Malmquist指数I(1)I(2)I(3)I(4)I(5)I(6)I(7)I(8)I(9)I(10)I(11)I(12)I(13)I(14)I(15)I(16)I(17)I(18)I(19)2004 ̄20051.001.050.880.940.960.960.860.940.931.000.970.900.970.891.011.040.920.910.982005 ̄20060.931.041.051.071.011.041.041.020.921.001.031.021.100.981.000.980.931.061.172006 ̄20070.931.041.051.071.011.041.041.020.921.001.031.021.100.981.000.980.931.061.172007 ̄20081.030.991.061.060.871.050.971.020.941.001.000.930.980.991.000.920.891.050.982008 ̄20091.041.231.010.721.080.960.941.030.981.001.000.910.940.981.001.050.980.991.11均值0.991.071.010.970.991.010.971.010.941.001.010.951.020.961.001.000.931.021.082004 ̄20051.031.161.241.231.081.251.250.990.991.321.081.011.041.221.221.061.081.241.012005 ̄20061.031.081.081.091.161.091.081.041.031.201.151.071.101.101.071.131.141.081.092006 ̄20071.031.081.081.091.161.091.081.041.031.201.151.071.101.101.071.131.141.081.092007 ̄20081.091.111.111.121.311.121.121.101.091.291.211.161.231.141.081.281.281.111.212008 ̄20091.131.171.171.151.081.161.171.051.130.891.031.061.071.131.111.081.071.171.07均值1.061.121.141.141.161.141.141.051.061.181.131.071.111.131.111.141.141.141.09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732012年第12期/2012年第12期/TFP等于2004年的TFP乘以2005年的Malmquist指数,依此类推,结果为(见表3):表3: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005~2009年)用Eviews6.0对2005 ̄2009年的Ln(TFP)、Ln(FDI)、Ln(OFDI)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为(见表4):表4:模型的回归结果从回归结果可看出,OFDI的回归系数为0.006303,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虽然不大,但是却为正,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确能促进国内技术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