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
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指在建筑企业进行投入和产出的过程中,对各项成本进行准确计算和分析的方法。
这是建筑企业进行经济决策、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建筑企业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1.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建筑企业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之一,它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计算在内,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费用成本等。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有关的成本,如材料和人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间接与产品有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和间接人工费用。
完全成本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建筑项目的总成本,有助于决策者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和比较。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不同建筑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总成本分摊到不同的作业单元上,以计算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建筑企业了解各个作业单元的成本构成和利润水平,从而进行合理的定价和资源配置。
3.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通过制定标准成本,然后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评估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成本控制状况的方法。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设定标准单位工时成本、标准单位材料成本等指标,来评估和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
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建筑企业发现成本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4.差异成本法差异成本法是通过计算实际成本与替代成本之间的差异,以评估建筑企业经营决策的成本效益的方法。
替代成本是指在不同决策方案下的期望成本,通过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决策方案的成本效益。
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差异成本法来选择低成本的决策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5.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目标,通过逆向计算得出建筑产品的目标成本,为实现目标成本而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目标成本法强调以市场需求和企业目标为导向,全面管理和控制成本,有助于建筑企业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经济绩效的提升。
总之,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完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差异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等。
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按照不同的产品、工序或作业进行成本
核算的一种方法。
它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按照作业次序或过程直接分配到相
应的产品或作业中,然后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以便清楚地了解到底是哪
些作业产生的成本较高或较低,并根据成本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
2.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是将企业的生产或制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
不同的阶段或过程,然后根据每个过程所需的成本进行成本核算。
它可以
帮助企业了解各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并根据成本信息进行生产效
率和成本效益的评估和决策。
3.综合成本法:综合成本法是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
到不同的产品或作业中,以便计算每个产品或作业的综合成本。
这种方法
尤其适合那些产品多样、生产过程复杂的企业,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
解各个产品或作业的成本构成和综合成本水平。
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以标准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实际成本的
比较来评估和管理企业的成本。
标准成本是预先设定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成
本水平,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标准成本来引导和监督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
5.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将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直接分
配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中,然后计算每个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
这种方
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各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和直接成本水平,从而进行成本效益的评估和决策。
以上是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企业需求和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成本核算的方法与技巧
成本核算的方法与技巧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技巧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技巧,帮助企业提高核算准确性和效率。
一、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生产成本核算。
直接成本法通过将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的成本项目与产品相关联,计算得出产品的成本。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 辨别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费用、直接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相关,但不易直接归属于某一产品的成本,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2. 记录直接成本:将直接成本按照产品进行区分和分类,记录在成本记录卡或者成本标签上。
3. 归集间接成本:通过成本分配和分摊的方式,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依据分配给产品。
4. 计算产品成本:将直接成本和分配给产品的间接成本相加,得出产品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适用于批量生产和作业性生产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它通过将企业的成本项目按照作业或者作业批次进行分类,计算得出每个作业或作业批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辨别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影响成本发生和变动的主要因素,例如工时、直接劳动力等。
2. 制定作业成本清单:将企业的每个作业或作业批次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作业成本清单。
3. 记录成本:将与每个作业或作业批次相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记录。
4. 计算作业成本:通过成本分配和分摊的方式,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依据分配给每个作业或作业批次,得出每个作业或作业批次的成本。
三、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作为核算依据的方法,它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标准化,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核算。
标准成本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制定标准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过去的经验,制定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安丽媛(1994-),女,研究生在读,天津财经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1引言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 )的相关理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但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趋于成熟,并被应用到不同行业。
一定程度上,它的确克服了传统成本法在分配间接费用方面相关性较差的不足。
但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核算过程繁琐复杂。
2004年,美国的罗伯特.卡普兰和史蒂文.安德森经过对作业成本法运算过程的缺陷进行研究和改进,在其所写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一书中,总结了什么是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并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核算原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逐渐被大众熟知。
下面依次建立两种方法的核算模型,说明核算步骤,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2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所谓作业成本法,遵循“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则分配成本。
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是核心概念。
该方法先将企业产生的资源成本按一定标准分配到作业,再将所有作业汇总形成的作业成本库按一定标准分配到各个产品;两次分配依据的标准,即前面提到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一般将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概括为“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
概念中提到的作业贯穿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每道工序、步骤、环节都是作业,例如接受客户订单,包装,装载,卸货,运输等。
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可以总结出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模型:我们假定:企业某部门共有n 项作业,a j为第j 项作业的间接成本,m j 为不同作业标准下的作业分配总额,n j 为第j 项作业的成本分配率,(不同部门按照不同的分配标准),xj 为第j 项作业的数量,W 为所有作业的成本总和,则:w=∑n 1a jm j *n j *x j根据模型可以总结出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核算步骤:(1)确认各种资源耗费,将资源耗费归集到资源库。
(2)确定作业,划分作业中心。
(3)确定资源动因,以此为分配标准分配资源成本,不同作业汇总形成作业成本库。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是企业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为了了解和掌握企业产品实际生产所需的全部费用,并决定产品的成本和销售价格。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种:直接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
一、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按照生产过程中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项目进行计算的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将产品成本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方法:直接材料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进入到产品中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的成本。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的关键是确定每个产品所使用的材料数量和材料单价,然后将其相乘,得到直接材料的成本。
2.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方法: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人工工资和津贴等费用。
计算直接人工成本的关键是确定每个产品所需的直接人工工时和直接人工工资,然后将其相乘,得到直接人工的成本。
3.直接制造费用的计算方法:直接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除材料和人工以外的费用,如能源消耗、设备维修和折旧等。
计算直接制造费用的关键是确定每个产品所需的直接制造费用项目和数量,然后将其相加得到总费用。
将以上三项直接成本加总,即可得到产品的总直接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按照生产过程中作业单元划分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单元是指生产过程中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一项活动或一组活动。
作业成本法将产品的总成本按照作业单元进行分类和分配,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确定作业单元:首先需要确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作业单元,然后将其进行分类和分配。
2.计算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计算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时,需要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进行分开计算。
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与直接成本法一致,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将所有与作业单元相关的费用总和,然后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进行分摊。
3.分摊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将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进行分摊到对应的产品上。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论作业成本法的缺陷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改进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相较于传统成本法主观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则采用动因追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分配环节的主观性。
然而,作业成本法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非常多来自现实问题的阻碍,使得其并没有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系统方法的首选。
(一)作业成本法的缺陷一、对职工的调查过程极其耗费时间在企业规模较大、部门众多的情况下,逐一调查每位员工花费在不同作业上的时间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
例如,一家公司整个企业的ABC模式中包括150项作业,而这些作业的成本需要分配到500个成本对象上去,所需数据十分繁杂,对职工的调查过程也会相应非常漫长,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获取的数据难以证实其准确性。
二、调查所获数据主观且难以证实,忽略了潜在的未利用生产能力例如,在一个部门建立ABC制度,主要分为三项作业,需要向职工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在这三项作业上所耗费的时间做出估测。
但是,员工总是倾向于填写对自己有利的数字,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分配于这三个作业,即三个作业的耗时总数为100%。
这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可能一天的8个小时全部耗费在有效的劳动上,总有休息、等待的非生产性耗时。
因此,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算出的作业费用率往往偏高。
三、难以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作业成本法是一个有理想化假设条件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假设企业内部门对于员工职责划分十分明确,并且所有员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其次,所有员工必须十分诚信,在做职工调查的过程中对于自己在不同作业上的时间分配要准确报告、不隐瞒自己休息、等待甚至迟到早退的现象,才能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此外,在现实情况下,作业往往更加复杂。
例如,在处理订单的过程中,一个订单处理一次,同一位客户可能有多次订单,但却不一定都进行了问询;或者对新客户需要做相应的信用调查,而对于老客户则不需要等,作业成本法往往很难解决此类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或者利用假设等方法进行了成本估算,但却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会计师的成本核算方法
会计师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控制和核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会计师作为一名专门从事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士,承担着负责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会计师成本核算方法,助您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而间接成本则是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例如管理人员工资、租金等。
通过直接成本法,会计师可以准确评估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适用于定制生产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上,以衡量每个作业的成本效益。
会计师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需要根据不同作业的特点来确定成本分配基础,并将间接成本按照合理的分配规则进行分配,以更准确地计算项目或产品的成本。
三、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稳定、连续生产的企业。
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按照每个阶段所产生的成本进行核算。
通过过程成本法,会计师可以监控每个阶段的成本支出,及时排查和解决成本过高或浪费的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益。
四、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基于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来核算和控制的方法。
会计师通过预先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标准成本,并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评估业务绩效和成本效益。
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成本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目标。
五、活动-based成本法活动-based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来核算和分配成本的方法。
会计师通过分析企业各项活动的资源消耗和产出情况,确定成本分配的基础。
这种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评估每个活动的成本,帮助企业确定关键活动,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并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结语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会计师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活动-based成本法。
五种成本管理方法
五种成本管理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各项作业进行详细分析,找出作业成本动因,并计算出各项作业的成本,从而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更加精确地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预先设定标准成本,并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成本差异的成本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编制,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设定目标成本并不断优化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以实现目标利润的成本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
四、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变动成本和间接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的成本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控制直接成本,提高产品盈利能力和经营决策效率。
五、质量成本法
质量成本法是一种将质量与成本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方法,通过识别和评估质量保证和质量检测方面的成本,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风险和维修费用。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成本计算是企业在生产中进行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控制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情况,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经营决策。
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常采用以下基本方法:一、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直接发生在产品或服务上的成本视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或提供相关联。
直接成本通常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两类。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原材料的成本,包括购买原材料的费用、运输原材料的费用以及存储原材料的费用等。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人员的成本,包括工资、福利、培训费用等费用。
二、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指将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视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这些成本无法直接分配给具体的产品或服务。
间接成本通常分为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三类。
间接材料成本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材料的成本,这些材料虽不能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相关联,但对生产过程仍有一定的影响。
间接人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或提供间接相关的人员的成本,这些人员通常是负责管理、维护设备、运输物料等工作。
间接费用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或提供相关的费用,如租金、水电费、保险费等。
三、全面成本法全面成本法是指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计入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中,以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
采用全面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有助于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形成更加准确的成本数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四、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产品或服务的不同作业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作业过程,最后汇总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比较繁杂、复杂的情况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不同作业过程的成本分布情况。
以上是常见的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在实际运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成本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经营决策,实现成本控制和盈利最大化的目标。
成本会计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成本会计成本计算方法概述成本会计是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对各项成本进行计算、核算、分析和控制的一种会计方法。
成本计算方法是指在成本会计中用于计算成本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通过成本会计和成本计算方法,企业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各项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概述一些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
一、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直接与生产或销售有关的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或销售成本中的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直接可辨别的情况,如生产一辆汽车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二、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指将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销售活动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进行分配的计算方法。
常用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有比例法、平均法、标准成本法等。
比例法是按照各部门或产品的比例进行分配;平均法是按照单位产品或销售量进行平均分配;标准成本法是依据产品的标准成本进行分配。
三、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指将一批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一个作业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在作业成本法中,将各项成本按照作业进行分配,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从而反映该作业的生产成本。
四、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是指将在一定生产过程内所发生的全部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进行分配的方法。
在过程成本法中,将全部生产过程的成本均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从而确定产品的成本。
五、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偏差并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标准成本法,可以评估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程度。
六、生命周期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是指将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报废的全过程所涉及的全部成本综合考虑,进行成本计算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生命周期成本法,企业可以全面评估产品的成本效益,并进行相应的决策和管理。
七、活动基准成本法活动基准成本法是指将企业的活动分解为若干个活动成本核算对象,并根据产生成本的活动量来计算各项成本的方法。
通过活动基准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各项活动的成本,并针对性地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成本估算方法
成本估算方法成本估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选择合适的成本估算方法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估算方法,以确保成本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见的成本估算方法。
首先是标准成本法,这是一种基于标准成本的估算方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成本的估算,来确定产品的成本。
其次是作业成本法,这是一种根据作业或工序来确定产品成本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工序或作业的情况。
再次是直接成本法,这是一种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方法,适用于成本分配相对简单的情况。
最后是活动基础成本法,这是一种基于活动成本分配的方法,通过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分配,来确定产品的成本。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估算方法。
在选择成本估算方法时,我们需要考虑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成本分配的精确度、以及成本控制的需求等因素。
例如,对于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存在多个工序或作业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作业成本法来确定产品的成本;对于成本分配比较简单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直接成本法来进行成本估算。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多种成本估算方法,以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成本估算方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成本估算方法,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成本估算工具和技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估算方法的优化和改进。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通过对成本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成本偏差,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选择合适的成本估算方法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估算方法,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成本估算方法,以确保成本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分类、计算、核算和控制的过程。
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
一、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核算方法。
它通过对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项进行详细核算,计算出其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法在成本分配和决策分析中广泛应用。
二、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核算方法。
它通过将各项间接成本以适当的方式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计算出其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法适用于那些无法直接归属到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三、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核算的方法。
它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并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从而评估成本效益和核算差异。
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四、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与各项作业或任务相关联的核算方法。
它通过将成本分配到特定的作业或任务上,确定每项作业或任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那些需要对特定作业或任务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的情况。
五、活动成本法活动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与活动相关联的核算方法。
它通过对各项活动进行详细核算,计算出各项活动的成本,并将成本分配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上。
活动成本法常用于企业的绩效评估和成本控制分析。
总之,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分析和控制成本,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核算。
估时作业成本法简介
估时作业成本法简介作业成本法(ABC)的相关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
科勒教授在1941 年的《会计论坛》杂志发表文章提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他在该篇文章中首次提到了作业、作业账户以及作业账户的设置等会计理论概念。
1988 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和安德森提出了作业成本法概念。
1992 年,罗伯特·卡普兰在其著作《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中提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直接成本费用相对减少,而间接成本费用相对增加,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应该采用一种更为客观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成本的计算,即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可以将管理人员的注意力由发生的数量上转移到发生的原因上,它的最终目的不是成本计算结果,而是在成本分配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路。
从此,会计理论界和企业界便掀起了研究和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热潮,但1996 年以后作业成本法又有逐渐被冷淡的趋势,其庞大的计算量和操作的繁杂使得实务界难以实施。
由此,20世纪末,美国管理学家高斯林提出了“ABC 之谜”。
同一时期,美国学者斯科特在《对ABC 悖论的深思》一文中指出,ABC 在国际上的运用远逊于其理论支持者对它的高度期望。
罗伯特·卡普兰和安德森为解决ABC 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鄄ABC),即估时作业成本法,得到了众多学者和从业人员的支持。
2010 年,罗伯特·卡普兰又在其著作《估时作业成本法》中指出,估时作业成本法(TDABC)是一种能够利用ERP系统中的数据,计量成本和获利能力的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
利用估时作业成本法,管理人员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和成本来收集和维护数据,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无效率流程、非盈利产品和客户以及过剩产能,并可通过对大量不同背景案例的研究,阐述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成本计算基本方法成本计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计算和控制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成功的成本计算需要合理选择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1.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以产品直接成本计算为基础的方法。
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直接劳动和直接制造费用。
直接成本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直观,适用于产品结构简单或产品差异度低的企业。
但是,直接成本法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间接成本,可能导致企业在产品定价和决策时考虑不全面。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作业是指一批产品或一项服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共同要求的生产或加工过程。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通过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来确定成本分配。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分析和控制每个作业的成本,便于管理决策。
3.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生产过程分摊的方法。
按生产过程分摊成本意味着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各个生产过程中,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个过程的成本构成和效益情况。
过程成本法适用于多工序、多产品的企业。
通过过程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个过程的成本,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4.边际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指将成本按变动和固定成本分开计算的方法。
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材料费用、直接劳动等。
固定成本是指与产量变化无关的成本,如房租、折旧等。
边际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从而优化产品组合,提高利润。
边际成本法也常用于决策分析中,如确定最佳产量、产品定价等。
5.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以标准成本为基础进行成本计算和控制的方法。
标准成本是指以其中一特定生产能力、生产速度和管理水平下所需成本的估计值。
标准成本法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来分析和控制成本。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成本目标和控制措施,发现并改正成本偏差。
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
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和控制企业的总成本和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更好地制定企业战略和做出决策。
本文将介绍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
1.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又称为“单纯成本法”,是指将企业生产或提供服务过程中直接和紧密相关的成本作为产品或服务成本进行计算。
这些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直接成本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适用于小规模企业或产品数量较少的情况。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别计算,间接成本按照制定的分配基础按比例分配到各个成本中心,然后再将此成本中心的间接成本分配到每一项具体产品或服务上来。
这种方法适合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间的成本计算。
但是作业成本法也有其缺陷,它不适用于企业各项生产线产品种类相似或成本粗略估算的情况。
3.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又被称为“全面成本法”,基本原则是将所有与生产相关的成本都包含在生产成本中,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制造成本法也可以称为全套成本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种类较多的产品和服务,由于该方法包含了所有与生产相关的成本,这种方法可以让企业在管理中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企业对固定或可变成本进行估算而确定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为了保持监督的效果,企业会将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以确认生产的效率和利润的差异。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并及时作出调整。
缺点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参考计划比较固定,无法适应随时变化的情况。
5.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方法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方法是一种将所有成本按照其与产品的关系进行区分的方法。
直接成本是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如材料、人工等;间接成本是与产品相关的,但是难以直接核算到某项产品中的成本,如折旧等。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方法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时,会将分析原材料、工时等的直接成本和制造间接费用的间接成本分别计算,从而更好地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有许多辅助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产品成本结构,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定价策略和成本控制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1.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通过设定标准成本来计算实际成本的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情况设定标准成本,然后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评估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情况。
通过标准成本法,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 直接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将产品成本直接分配给特定产品的方法。
通过直接成本法,企业可以准确计算每个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从而更好地了解产品成本结构,为定价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3.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根据作业或订单对产品成本进行分配的方法。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间接成本按照作业或订单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配,从而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或订单的成本,为定价和决策提供支持。
4. 追踪成本法。
追踪成本法是一种将特定成本追踪到特定产品或部门的方法。
通过追踪成本法,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产品或部门的实际成本,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
5. 边际成本法。
边际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分析每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通过边际成本法,企业可以了解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从而在制定生产计划和定价策略时进行合理的决策。
6. 生命周期成本法。
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一种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进行考虑的方法。
通过生命周期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产品的成本,包括设计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报废阶段的成本,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定价和成本控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中级会计师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级会计师的成本核算方法一、导言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中级会计师来说,熟练掌握成本核算方法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中级会计师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并具体阐述其应用。
二、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生产环节中只有少量识别成本项目的情况。
在该方法中,只有与生产相关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被计算在内,其他日常支出不纳入核算范围。
三、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适用于批量生产或者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
在该方法中,各个作业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单位,通过将作业成本与产出数量进行相应分配,可以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四、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适用于生产线连续作业的企业,它将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同特征的生产阶段。
通过将每个阶段的成本进行相应分配,可以得到每个阶段的成本。
该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到底哪个阶段的成本偏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五、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方法。
通过预先设定标准成本,并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可以评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效益。
该方法有助于企业提高成本控制和管理水平,实现成本优化。
六、差别分析法差别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成本产生过程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方法。
通过差别分析,可以找出导致成本偏差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七、活动基础成本法活动基础成本法是一种以活动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进行成本核算,从而找出影响成本产生的主要活动。
通过对活动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可以实现成本的优化和控制。
八、适用场景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中级会计师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最为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需求和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九、总结作为中级会计师,熟练掌握成本核算方法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介绍了直接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差别分析法和活动基础成本法等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并指出了它们的适用场景。
实际成本法的四种计算方法
实际成本法的四种计算方法
实际成本法是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它通过考虑所有相
关成本来确定真实的成本数。
实际成本法的四种计算方法是:
1. 分项成本法:
分项成本法是指按照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计算。
它将成本分为不同的部分,例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并且按照这些不同项目计算每个部分的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详细了解不同项目的成本,从而更好地管理成本。
2. 部门成本法:
部门成本法是指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部门。
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和需求,将成本分配给相应的部门。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部门的成本情况,并评估每个部门的绩效。
3.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不同的作业进行成本计算。
它将成本与作业关联起来,从而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并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该作业。
4. 期间成本法:
期间成本法是指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时间段。
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将成本分配给相应的时间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时间段的成本情况,并评估不同时间段的成本变化。
以上是实际成本法的四种计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
企业更好地了解成本情况,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管理
成本。
通过这些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论作业成本法的缺陷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改进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相较于传统成本法主观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则采用动因追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分配环节的主观性.然而,作业成本法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非常多来自现实问题的阻碍,使得其并没有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系统方法的首选.(一)作业成本法的缺陷一、对职工的调查过程极其耗费时间在企业规模较大、部门众多的情况下,逐一调查每位员工花费在不同作业上的时间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
例如,一家公司整个企业的ABC模式中包括150项作业,而这些作业的成本需要分配到50000个成本对象上去,所需数据十分繁杂,对职工的调查过程也会相应非常漫长,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获取的数据难以证实其准确性.二、调查所获数据主观且难以证实,忽略了潜在的未利用生产能力例如,在一个部门建立ABC制度,主要分为三项作业,需要向职工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在这三项作业上所耗费的时间做出估测。
但是,员工总是倾向于填写对自己有利的数字,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分配于这三个作业,即三个作业的耗时总数为100%。
这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可能一天的8个小时全部耗费在有效的劳动上,总有休息、等待的非生产性耗时。
因此,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算出的作业费用率往往偏高。
三、难以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作业成本法是一个有理想化假设条件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假设企业内部门对于员工职责划分十分明确,并且所有员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其次,所有员工必须十分诚信,在做职工调查的过程中对于自己在不同作业上的时间分配要准确报告、不隐瞒自己休息、等待甚至迟到早退的现象,才能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此外,在现实情况下,作业往往更加复杂.例如,在处理订单的过程中,一个订单处理一次,同一位客户可能有多次订单,但却不一定都进行了问询;或者对新客户需要做相应的信用调查,而对于老客户则不需要等,作业成本法往往很难解决此类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或者利用假设等方法进行了成本估算,但却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法与估时作业成本法
——论作业成本法的缺陷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改进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相较于传统成本法主观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则采用动因追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分配环节的主观性。
然而,作业成本法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非常多来自现实问题的阻碍,使得其并没有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系统方法的首选。
(一)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一、对职工的调查过程极其耗费时间
在企业规模较大、部门众多的情况下,逐一调查每位员工花费在不同作业上的时间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
例如,一家公司整个企业的ABC模式中包括150项作业,而这些作业的成本需要分配到50000个成本对象上去,所需数据十分繁杂,对职工的调查过程也会相应非常漫长,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获取的数据难以证实其准确性。
二、调查所获数据主观且难以证实,忽略了潜在的未利用生产能力
例如,在一个部门建立ABC制度,主要分为三项作业,需要向职工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在这三项作业上所耗费的时间做出估测。
但是,员工总是倾向于填写对自己有利的数字,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分配于这三个作业,即三个作业的耗时总数为100%。
这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可能一天的8个小时全部耗费在有效的劳动上,总有休息、等待的非生产性耗时。
因此,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算出的作业费用率往往偏高。
三、难以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作业成本法是一个有理想化假设条件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假设企业内部门对于员工职责划分十分明确,并且所有员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其次,所有员工必须十分诚信,在做职工调查的过程中对于自己在不同作业上的时间分配要准确报告、不隐瞒自己休息、等待甚至迟到早退的现象,才能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此外,在现实情况下,作业往往更加复杂。
例如,在处理订单的过程中,一个订单处理一次,同一位客户可能有多次订单,但却不一定都进行了问询;或者对新客户需要做相应的信用调查,而对于老客户则不需要等,作业成本法往往很难解决此类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或者利用假设等方法进行了成本估算,但却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四、存在“分割难”的问题
“分割难”的问题往往发生在“资源—作业“环节,即一个费用归集中心混合着完成几项作业,而作业又由不同的成本动因造成。
根据ABC理论,这些费用必须准确地归集到不同的作业中去,但在企业的实务操作中,员工在一个部门内的工作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进行的。
例如,在一个销售部门内有30位员工共同完成处理客户订单、回答客户问询以及顾客信用调查这三项作业,但该成本部门内对职工的职责没有明确的划分,有业务的时候大家不区分职责一起完成任务,造成难以追溯不同的动因。
五、不能轻易更新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在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中,部门众多、作业繁多,建立和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调查成本,在部门实际工作情况发生变化时,重新与职工面谈和调查需要重新花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所以部门内一旦建立了该种制度,变很难更新。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原先估测所得的各项作业的成本会变得不切实际。
(二)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改进
一、估计代替追踪,解决对职工调查的高时间成本和潜在未利用生产能力的问题
该方法是由经理人员作出估计,而不是按照向员工做追溯调查来确定分割比例。
这里需要经理人员做出的估测事项主要有:(1)估测部门内所有职工的有效工作时间,即可以简单地设定部门有效生产能力相当于理论能力的80%,其余20%的时间即假设职工用于休息、训练甚至迟到早退等偷懒行为。
这样根据经理人员的管理经验而制定一个合理范围内的有效工作能力可以极大程度的节省职工调查的时间成本、提高部门进行成本管理的效率。
在此基础上,根据部门发生的费用总额和所估测的有效工作时间边可以确定每单位时间的费用成本;(2)确定每单位作业所耗用的时间(分钟)。
例如,经理人员近似估计在销售部门中,处理一份订单需要8分钟,处理一次问询需要20分钟,处理一次信用调查需要30分钟。
这样近似估计单位作业耗用时间不仅节省了调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员工激烈的作用;(3)由单位时间费用成本和单位作业耗用时间的乘积便可得出单位作业费率。
例如,在销售部门内没处理一份顾客订单的单位时间费用成本是0.8美元,处理一份订单需要8分钟,所以销售部门处理订单的单位时间费用成本位6.4美元。
TDABC的调查工作更加简便易行,所获数据也更加客
观,并且能够反映出未利用产能,为产能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
二、用“时间等式”解决复杂问题
TDABC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不同业务类型的差异融入时间方程。
而ABC只能将不同地业务类型反映为多种作业,或者简化为想用地作业,这样或者导致几何级数扩展,或者导致模型不准确。
时间等式即为:处理客户订单时间=a(标准)+b(追加条件)+c(特殊订单)。
例如,一项化工产品按照标准包装好准备发晕,所耗费地时间是1分钟。
然而,如果该项货物需要重新包装,根据经理人员的经验或若干次的实地观察来估测,需要另外耗费3分钟;如果该项货物需要空运,需要另外2分钟运输到制定的地方。
所以,经理估测出包装时间=1+3(如果需要特殊包装)+2(如果采用空运)。
通过TDABC可以获得比较近似的成本数字,降低了收集和分析数据过程的复杂性。
三、TDABC可以很容易更新模型以反映公司经营情况的变化
当部门增加作业项目时,不需要重新调查员工,只需估算新作业的时间耗费;当资源价格改变时,可以很容易地更新产能成本率(产能成本率=产能成本/实际产能);当作业效率发生改变时,只需要修正对单位时间的修正。
TDABC极大地弥补了ABC不能适应部门实际变化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