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主义 (1)

合集下载

福特主义的名词解释

福特主义的名词解释

福特主义的名词解释福特主义,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创立的一种生产模式,也是当时的一项重大创新。

以亨利·福特为代表的福特主义,摒弃了传统手工生产方式,引领了工业生产的新纪元。

1. 福特主义的起源福特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欧洲的汽车产业已经起步,然而,由于手工制造方式的限制,汽车的产量较低,成本较高,导致汽车仅能供应给富人阶层。

福特看到了这一问题,并决心以尽可能低廉的价格让汽车普及化。

2. 轮劳动的创新福特首先采取的创新是轮流劳动(Assembly Line),即将不同工序的劳动尽可能分散到不同的工人。

福特引入了传送带,使得汽车的制造过程变得更为高效。

此前,汽车制造是由一个工人负责整个流程,这导致每个工人在一个车辆上花费相当多的时间。

而福特的创新使得工人只需在短时间内完成所负责的工序,然后将车辆传送给下一位工人。

3. 专一化劳动与标准化福特主义还采用了另一个重要的策略,即将工人劳动岗位进一步细分,使得每个工人只需掌握相对狭窄的技能,从而加快整个生产过程的速度。

此外,福特还引入了产品的标准化,即每辆汽车都采用相同的部件和规格,以便更高效地生产和维护。

4. 大规模生产与电力引擎福特主义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大规模生产。

通过轮流劳动、工序划分和标准化,福特公司实现了高产量的汽车生产。

这种大规模生产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得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普通家庭也能购买汽车。

此外,福特还通过引入电力引擎来替代传统的蒸汽动力,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效率。

5. 福特主义的影响福特主义的出现对整个工业生产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福特主义推动了大规模生产的发展,为以后的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其次,福特主义的成功激发了其他产业对生产方式的革新,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电子和计算机行业。

此外,福特主义的实施也为工人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高的收入,从而改善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福特主义是亨利·福特创立的一种革命性的汽车生产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轮流劳动、工序划分和标准化来实现大规模生产。

福特模式

福特模式
-服务主义/侍奉主义(Sprit of service) -经营的自主性(避免投资者的经营干涉)
内容
-A)由汽车部件的互换性,建立了汽车制造标准化。 -B)移动制造生产线(Moving-Assembling_Line)) -A)部件的互换性建立的标准化 -1)以消耗,损耗部件的交换来实现车体寿命的延长 2)以交换改良过的部件来防止汽车的陈旧化 -B)移动制造生产线 -1)根据工程顺序及最短距离来配置工人和工具的位置 2)尽可能的利用地球重力来调动,搬运部件,工具 3)使用移动生产线,对于要是使用的部件,距离上进行合理的配置。(比如说,离工人的手近的地方)
福特模式
经济学术语
01 经营理念
03 主要影响
目录
02 内容
美国南北战争后,美国作为一个工业国,快速的发展起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由此得到提高。福特认为, 汽车价格如果下降的话,会出现很大一批消费者。这就是福特模式的思考起点:低价格----〉大量生产,大市场; 并不是有些学者认为的:大量生产---〉低价格。
主要影响
流动生产线,皮带传送,丰田的看板方式以及生产性向上,3S运动 (Simplification,Standardization,Specialization)等有很大的影响。
感谢观看

后福特时代生产组织形态

后福特时代生产组织形态

网络效应、正反馈与市场封锁
如果产业标准是通过竞争实现的,则网络效应 将是标准得以确立的决定因素。
如果互补性产品的“网络”规模决定了该产业 产品的需求,则网络效应就会出现。
案例:VCRs市场技术标准争夺战
温特制与生产模块化
在温特制出现之际,以电脑行业为代表, 美国企业制造流程出现了模块化生产的 特点。
有效预测:目前预测方法只是根据历史数据推算未来,但需 求还会受价格、促销、新产品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取决 于零售商、制造商、供应商。
SCM的基本技术特征
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 企业间的流程再造: 系统整体计划与控制: 信息共享与信息标准化:
供应链管理倡导的理念
从“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管理 从职能管理转向过程管理 从产品管理转向顾客管理 从企业间交易性管理转向关系性管理 从物质管理转向信息管理 从零和竞争转向多赢竞争 从实有资源管理转向虚拟资源管理 从简单的多元化经营转向核心竞争力管理
对量。一般来说,净利润越高的企业,其效益越好。 投资收益率(Return on Investment,简称ROI):表示一定
时期的收益与投资的比。当两个企业投资不同时,单靠净利 润是无法比较他们效益的好坏的。 现金流量(Cash Flow,简称CF):表示短期内收入和支出的 钱。没有一定的现金流量,企业也就无法生存下去。
时间
消费者 需求
减少需求变异的方法
减少不确定性:集中信息,采用统一的预测方法,库存及采 购策略等;
减少变动性:采用需求控制技术,如天天低价,即不变的价 格策略;
缩短提前期:包括订货提前期与信息提前期,前者包括生产 和运输时间,后者指处理信息的时间;
战略伙伴关系:如实施卖方库存策略、合作预测等;

复旦大学《媒介与社会》期末考试

复旦大学《媒介与社会》期末考试

一、举例说明(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

福特主义:福特以较低成本制造商品,再以较低的价格售出以鼓励大众消费,同时还首先支付工人相对高工资以刺激商品购买欲,福特公司代表了其它发达资本主义企业主要特征。

常规生产方式为批量生产,在工程设计、电子产品和汽车等生产领域都以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由同样的流程和模板被批量制造。

造就了一些工业生产特色地区(如德贝的铁路职业)。

主流工作群体是产业工人,集中于制造业和采矿业。

大众消费成为常规模式,工资相对提高、生活消费品的成本降低、充分的就业、分期付款业务等因素推动着大众消费。

如1945年后的英国普通居民可以接触到化妆品、电视和摩托车等过去贫乏社会无法想象的消费品。

大众消费成为维持批量生产稳定发展的轴心,依赖于工人阶级对商品购买,经济的兴旺取决于消费者购买力和借贷信用关系,特别表现在汽车市场上。

以英国为例,其本土公司对国内市场有坚定的控制力,1968年制造业的87%产量来自本国企业,其在一个稳定安全市场中运作,以纵向和横向兼并拓展市场。

福利国家的发展生动地体现了国家合理干预经济的正当性,二战后英国出现国有化浪潮。

1973年社会经历巨大经济衰退和大范围石油价格飙升,福特主义体制难以为继。

后福特主义:全球化意味着福特主义难以为继,19世纪70年代始企业为长期扩张需要重组与转型。

深刻变迁的前提是劳资关系的政策使工会运动丧失作用,如美国19世纪80年代早期里根总统摧毁航空交通管制工会后就鲜有抵制改革的运动。

企业针对市场不景气裁减劳动力通过工人的额外工作或者新科技的应用达成资本增长,许多公司经济扩张伴随裁员,如IBM在1983到2001年收入翻倍却裁员25%。

企业逐渐被纵向分解企业倾向于通过与外部组织签订合约来尽可能多地满足公司的需求而不是扩大企业内部的生产规模(实现纵向一体化),如意大利时装生产商Benetton利用12万工人生产服饰但只有1500人是直接雇佣关系。

公司需要足够通讯基础结构以协调和控制分散的活动才能切实进行纵向分解,信息的重要地位决定通讯基础结构是后福特主义的一个根本组成部分。

福特主义与新福特主义后工业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福特主义与新福特主义后工业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在计算机等的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产品根
据消费者的需要被及时生产出来 劳动分工淡化
后工业
过程变革快
产品更新多 劳动职权高
总结
产品更新 过程变革 劳动职权
福特主义 少 慢 低
新福特主义 多
后工业 多




福特主义与新福特主义 后工业三个概念之间的 区别与联系
福特主义
概念 福特式。
理查德 〃 巴旦和约翰 〃 马修斯 (1989) 通过三个 可定义的变量来定义福特主义,这三个变量分别 为:产品更新 (Product Innovation) 、过程变革 (Process Variability) 和劳动职权 (Labor Responsibility)( 堪培奥, 2000) 。
福特主义
福特主义生产范式中这三个变量的情况分
别如下:生产过程在功能上被分割成尽可 能多的职能,由不同的劳动者分别担任, 因此,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职权较低;生产 过程缺乏创新和变革,机械化的、陈旧的 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单一、缺乏多样 性;产品的更新速度缓慢。
福特主义
过程变革慢
产品更新慢
劳动职权低
新福特主义
主要追求的是产品的更新和过程的变革
目标是尽可能以低价格卖给有着相同需求
的消费者 解决的是怎样满足消费者各种不同的需求 主要是小批量生产,并经常更新产品 保持了劳动分工和中央控制的特征
新福特主义
过程变革快
产品更新快 劳动职权低
后工业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 主要追求的是产品的更新和过程的变革 组织形式是平等的网络形式 劳动者具有充分的职权和高水平技能

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一)

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一)

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一)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鞍山钢铁公司《关于工业战线上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报告》上批示,宣称“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记得,“鞍钢宪法”的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

三十六年过去了。

与这期间的许多事物一样,“鞍钢宪法”也经历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过程。

先是日本,随后是欧洲和美国,许多工业管理学家认识到,“鞍钢宪法”的精神实质是“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即对福特式的僵化的、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企业内分工理论的挑战。

“两参一改三结合”,用今日流行的术语来说,就是“团队合作”(teamwork)。

日本的所谓“丰田生产方式”,就是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团队合作”,每人不固守僵化的技术分工,随时随地解决“无库存生产方式”中出现的问题①。

瑞典的Volvo汽车公司,为了发挥“团队合作”的效率优势,于1988年开始,将“装配线”(Assemblyline)改造为“装配岛”(Assemblyisland),使工人不再象从前那样在装配线上重复单一的任务,而是8至10人一组,灵活协作,组装整车②。

美国也不甘落后,1995年2月1日国会开始辩论“团队合作法案”。

因根据1935年通过的劳工法(WagnerAct),“团队合作”是非法的,故美国现在必须对劳工法提出修正,才能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的效率潜力③。

在这股“后福特主义”的世界潮流中,毛泽东所推崇的“鞍钢宪法”,以其最早并鲜明地向僵化的福特式分工体制挑战,而格外受人瞩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罗伯特·托马斯(RobertThomas)明确指出,“毛主义”是“全面质量”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④,即充分发扬“经济民主”——两参一改三结合——恰是增进企业效率的关键之一。

遗憾的是,在“鞍钢宪法”的发源地,人们今天却很少再提起它了。

福特主义

福特主义
• 降低企业全能性,将原先属于企业内部的 职能部门外包出去 • 强强结合,进行合作化生产。
“福特主义” 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
• 问题出现原因
1、企业和政府的做法不符合“创造中产阶级”的宗旨,而 不仅仅是金融业的问题 2、生产制造企业在美国本土的减少——导致失业,中产阶级 减少,收入差距拉大 3、“服务型的经济”,只有资金的流动,而没有商品的流 动
• 解决方案
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保证中产阶级的生存,遵循福特的宗旨, 而不是继续依靠金融服务业来进行应对危机
提高工薪
工人能够买 得起福特生 产的汽车
大规模、流 水线生产, 降低成本
消费者提高 消费
美国的中 产阶层迅 速壮大, 社会结构 呈现“橄榄 型”的超稳 定态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向信息化转变
• 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 需求走向个性化
福特主义危机
•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被打破
提高工人工 薪
工人能够买 得起福特生 产的汽车
1、不在适应 个性化需求 2、电子计算 机的发展使 流水线大规 模生产优势 不复存在
大规模、流 水线生产, 降低成本
消费者提高 消费
由中产阶 级变为富 人阶级
“福特主义”应有以下几个转变来适应第三 次工业革命: • 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将大规模生产 与个性化生产相结合。
福特主义
“福特主义”是基于美国方式的新的工业生 活模式,它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 业化为基础,以较低产品价格作为竞争 大规模生产
细化分工 提高劳动 生产力 产品的大规 模生产
降低产品价 格
• 标准化产品 流水线生产
福特主义包括:
• 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相互促进

葛兰西论福特主义和美国主义

葛兰西论福特主义和美国主义

意大利 马克思 主义 的主要代 表之 一 。1 9 2 6年 , 葛 兰西 被法 西斯政 权非 法 拘捕并 以莫须有 的罪名 判刑 入狱 。 在身 陷囹 圄的十 年 时 间里 。 葛 兰 西凭 借 着 “ 意 志 上 的
乐观 主义 ” 的精 神 和气节 对资 本 主义 的现实 和 发展趋 向进行 观察 和思 考 。这份 思考 的最 终 成果 体现 在《 狱 中札 记 》 中冠 名 为“ 福特 主 义 和美 国主义 ” 的一 章 中。
陆 。在葛 兰西 看来 : 二 十世 纪前 期 的资本 主 义正 在经
历 一次 发 端 于美 国然 后 向欧 洲 和世 界 逐 步延 伸 的生
产 结构 方 面 的新 的重 大转 型 。 葛兰 西 在 《 狱 中札记 》 中将 之命 名 为 “ 福 特 主义 ” ( F o r d i s m) 。 它 的特 征是 : 以
段 性 成 果
安东 尼奥 ・ 葛兰西 ( A n t o n i o G r a m s c i . 1 8 9 1 -1 9 3 7 )
是意 大利共 产党 的创 始人 和早期 杰 出领袖 之一 , 也 是
形 成 以技 术 为基 础 的管 理思 路 。这 就 是 被称 为现 代
科 学管 理 起点 的“ 泰 罗制 ” 的管 理 思路 。如果 说 泰 罗 主要 进 行 了理 论上 的创 建 ,那 么福 特 则 主要 采 取 了 实践 上 的行动 , 两 者在逻 辑上 是衔 接在 一起 的 。福 特 推广 了泰 罗制 的技 术 成果 , 在 1 9 1 3年 引进 了流 水 线 的生 产 方式 , 使 得 机 械化 分工 、 大企 业 生产 成 为 资 本 主义社 会 生产 的主要 组织 形式 。从 这一 意义上 讲 , 福 特制 是对 泰罗 制进 一 步改 进 , 完 善 了生 产 组织 方 式 。 葛兰西把这 种新 型生产方式统 一表述 为 “ 福 特 主 义” 。在 “ 福 特 主义 ” 的生 产机 制 下 。 劳 动者 实 质 上蜕 变成 为机器 的一 部分 。“ 在 劳动 者 中间发展 机器 自动 的技 能达 到最 大程 度 。打 破 了要 求 一定 程 度 地发 挥 劳动 者智 力 、幻 想 和 主动 精神 的熟 练 和专 业 劳 动 的 旧 的心理 生 理关 系 ,把 一 切 劳动 作 业都 归 结 到 它们

福特主义(1)

福特主义(1)

危机降临
• 福特主义在上世纪30至50年代,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进 程在美国开始形成。福特主义生产结构和再生产结构的成功实施和推 广,使美国在二战期间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领域占统治地位。二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促使美国福特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 引进和推广。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福特主义生产模式在世界范围 内的扩散,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中一度崩溃的世界市场此时得以重新 恢复,生产、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新的国际分工的形成 与发展,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之间的相互促进,使资本主义世界 开始了长达近20年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尽管各国福特主义时代的资 本主义与美国还有一些差异,但福特主义还是表现出一种超越民族特 点的统一性。
内容概述
• 福特主义一词最早起源于安东尼奥·葛兰西,他使用 “福 特主义”来描述一种基于美国方式的新的工业生活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期,法国调节学派把福特主义作为一种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殊的历史形式,从它与社会、经济、政 治职能的紧密联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研究。
• 按照调节学派的观点,福特主义关键性的基础是从一种粗 放型的资本积累战略,向一种以泰勒制劳动组织(见泰勒 制)和大规模生产消费性商品为特征的密集型资本积累战 略的过渡。西方激进学者普遍认为,作为统一整体的福特 主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第四,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政策与福利国家制度,不断熨 平经济周期和维持有效需求,调节着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 消费的良性循环。福利国家制度保证了孕妇、病人、退休 和失业的人能够得到稳定的收入, 与前述劳资集体谈判 制度一起促进了大规模消费的稳定增长。
• 第五,美国支配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 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积累过程的顺利进行 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兼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的演变

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兼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的演变

Fordism, Neo-Fordism and Post-Fordism--On Evolution of Production Mode in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ies
作者: 谢富胜[1];黄蕾[2]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1]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
出版物刊名: 教学与研究
页码: 36-42页
主题词: 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期福特主义的危机,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应对福特主义危机的两种模式: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从20世纪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来看,后福特主义代表着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演变的方向,其中精益生产模式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

后某汽车时代生产组织形态

后某汽车时代生产组织形态
是一种建立在企业之间联盟基础上的管 理方式;
是适应不确定市场环境下一种新型管理 技术;
是信息技术发展与管理理论发展相结合 形成的管理系统。
IBM欧洲公司经营模式
供应商的供应商 制造 制造 制造
集中采购
供应商
制造 制造 制造
供应商 信息
MRP
IBM
销售商
地方 分销 中心
直接销售
销售 渠道
用户
库存 在制品
产方式的进一步提炼和理论总结 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产运作方式 一种先进的现代管理哲学和理念
精细生产的思想理念
以反对“成本主义”、提倡积极进取为 指导思想
树立最高理想的“双零” 奋斗目标 强化永不满足、永远改进的意识 视问题为发展机会的辩证思维
精细生产的主要内容
准时生产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根源上保证质量 优化生产运作系统设计 建立新型的公共关系
其次,标准可以减少顾客心中的困惑。 DVD刻录机(recorder)的标准之战
再次,标准的出现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最后,标准的出现可以帮助降低供应配件的风
险。
标准的建立
产业标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形成:
产业内的公司可能游说政府命令建立一项产业 标准
技术标准还经常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由企 业协商产生
三、从丰田制到温特制
福特制典型代表——汽车工业 丰田制典型代表——汽车工业 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的垂
直型结构 温特制典型代表——PC行业
温特制与集聚效应
整个个人电脑行业的价值链已被分拆成 一个个独立的节点,在每个节点都会出 现激烈竞争,导致整个产业快速升级。
福特制企业追求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 个人电脑行业水平结构中强调的是集聚 效应(Economy of Cluster)。

对福特主义、丰田主义、温特尔主义的总结

对福特主义、丰田主义、温特尔主义的总结

对福特主义、丰田主义、温特尔主义的总结一福特主义起源:福特主义一词最早起源于安东尼奥·葛兰西,他使用“福特主义”来描述一种基于美国方式的新的工业生活模式。

定义:福特主义是以泰勒制劳动组织和大规模生产消费性商品为特征的一种粗放型的资本积累战略。

是指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建立在流水线分工基础上的劳动组织方式和大批量生产方式。

特征:以泰勒制原则为目标的劳动标准化和强化的技术分工,以高度专业化的机器(流水线作为理想形式)大批量地生产标准化的产品。

它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部分地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水平,从而是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福特主义产生的问题:第一,产品单一、产量巨大,造成产品的积压和滞后以及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且不能满足人们对商品多样化的需求;第二,机械化、自动化的流水作业生产方式把人仅仅当成是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忽略了人的主体性。

第三,劳资方关系中劳动者处于极度弱势的条件下不利于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

福特主义对工会的影响:福特主义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X理论之下的,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使得工人在工作中概念和执行相分离(工人仅仅是生产过程中的某一个小小环节的微小工具,自己的主体创造性能动性被忽略),工人工作的去技术化带来了工人同质性的增强由此工人之间的共同需求和联系得以加强,促进了工人之间的团结意识。

在这种背景下,工会的作用突显了出来,以工会为代表的集体谈判制度蓬勃发展起来。

反过来,劳资之间通过集体谈判所形成的工资增长与生产率联系机制诱发了大规模的消费,促进了大规模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福特主义对政府的影响:由于福特主义单一的大规模的生产经常会造成产品的过渡积压,为调节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消费的良性循环,不断熨平经济周期和维护有效需求,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政策和福利国家政策建立起来。

对福特主义的评价:福特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种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特殊的历史形式,它的存在是合乎历史的脚步进程的。

葛兰西对资本主义生产合理化的批判

葛兰西对资本主义生产合理化的批判

葛兰西对资本主义生产合理化的批判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和葛兰西都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合理化带给人们的物化的非人的生存状态。

因为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广泛影响,我国学界对卢卡奇的相关思想已有了深入了解,但相对而言,关于葛兰西在这方面的思想还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

本文在梳理葛兰西的生产合理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考察了他和卢卡奇在这一问题上的批判路径及其根本缺陷。

一、葛兰西对资本主义生产合理化的批判“福特主义”一词是由葛兰西首先提出来的,他用福特主义概念来指称由旧的经济的个人主义向计划经济过渡的一个链条中的环节,即资本主义在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过程中,在经济管理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即生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增强。

这和卢卡奇所说的“泰罗制”含义相同,事实上,葛兰西把“福特主义”也看作“泰罗制”的同义语。

葛兰西指出,生产工具的现代化使得分工日益完善,进而使工厂工人的地位变成日益‘分解的’零件运动,集体劳动的复杂性缩小了个体劳动者的综合性;在个人劳动者的意识中,他个人的贡献已经渺小到随时可以被取代的水准,泰罗制的出现又加剧了这一现象并加快了这一进程。

在现代化的生产体系中,作为个体的劳动者,在其意识中已经觉察不到自己在生产中的主人公地位,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有着完整人格的“总体的人”。

与传统的手工劳动相比,现代生产也来越多地从劳动中剥夺掉“人的内容”。

越来越失去“人道”精神。

葛兰西指出,福特类型的工业家们并不关心人道,并不关心直接遭到破坏的劳动者的精神需要。

在传统手工业中,工作者的个性完全反映在他所制造的东西上面,那时劳动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还很坚固。

葛兰西以相当苛刻的语言指责泰罗制,他说:“泰罗的确极端恬不知耻地表达了美国社会的目的:在劳动者中间发展机器的和自动的技能至于最大水准,打破要求一定水准地发挥劳动者智力、幻想和主动精神的熟练和专业劳动的旧的心理生理关系,把一切生产作业都归结到它们的体力和机器的一面”。

福特制和后福特制

福特制和后福特制
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 币和贸易体系, 为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顺利实现 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福特主义的危机:
首先表现为该生产方式所特有的刚性特征, 无法应对 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快速多变的消费需求。在福 特制生产方式下,巨型企业成为整个社会生产的主导, 大企业组织结构的科层制、高度的纵向一体化和巨额投 资的生产设备的专用性, 使生产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 化。
在福特制中, 最核心的劳资关系表现在两个 方面:
一是为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大规模生产要 求在一个工厂中雇佣数量庞大的工人;
二是通过详尽的劳动分工和科层管理, 实现大规 模生产效率的提高。
福特制积累体制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以生产流水线和M 型组织为基础, 通过大规模生产和范 围经济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
后福特主义已经呈现出来的某些重要特征。
例如, 持续依赖, 生产剩余的折衷分配; 通过分包 等多级网络充分地利用市场、产品和技术信息, 产业、金融机构和国家对长期技术创新战略的分 担等。
其中, 强调从福利国家向创新国家的转变是当代资 本主义经济政策发展的重要趋势。
其次,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 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不再依赖于规模和范围经济, 更重要的是依赖技术进步, 尤其是新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三, 严格的层级制和详尽的劳动分工, 使大规 模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激励问题。
第四, 持续的经济衰退、使得以充分就业和福利 支出为核心的福利国家政策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 难。
第四, 政府为吸引跨国投资而相互竞争。为了吸引跨国 公司的投资, 国家、城市和地区的政府具有了更强的企 业家精神和经营能力。为实现产品的持续创新和国际竞 争力的提升, 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改变福利国家政策, 强 调通过国家创新体系的培育建立创新型国家。

杨嵩的“福特主义”:争一世,争千秋,不争一时

杨嵩的“福特主义”:争一世,争千秋,不争一时

杨嵩的“福特主义”:争一世,争千秋,不争一时作者:牛莉来源:《汽车周刊》2019年第08期事实上,福特品牌在经历了N次衰落后,又奇迹般地N+1次重回荣耀巅峰。

2001年左右,亨利·福特的曾孙比尔·福特临危受命,出任福特CEO。

比尔说:“福特的历史上有很多次的艰难险境,我们都一次次地过来了。

这一次我们还会渡过难关。

”时隔8年,又一个艰难的经济低迷周期,亦是福特的低迷期。

这一次,在中国。

沉寂了两年的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同样正在渡过难关、重回巅峰的路上。

2019年立秋后的上海,秋老虎发威,天氣依然灼热。

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上能闻到太阳灼烧沥青路面的味道。

新到岗4个月的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杨嵩把福特中国、长安福特旗下所有车型一字排开,摆在了上赛的赛道上,F-150猛禽、新福特Mustang、福克斯、福克斯ACTIVE、福睿斯、金牛座、翼虎、领界……这支装载着百年福特灵魂的福特军团似乎并未受到长安福特销量低迷的影响,依然霸气、张扬,全身上下无一不彰显着这个百年品牌的荣耀与光芒。

是的,这就是福特。

即使身处绝境,依然自信它能上演绝地反击的逆转大戏,如同福特诞生的那片土地上的好莱坞世界一样——在美国英雄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FUN DAY,为了给福特打造这一主题的专属品牌日,福特包下了整条赛道。

这是进入中国市场20年来,福特在这片东方土地上的第一次。

“先锋精神,超凡驾驭。

”这是今年品牌日的主题。

这样的主题应该是杨嵩钦定的,在活动当晚全新福克斯Active、全新金牛座与新锐界ST/ST-Line三箭齐发的新车发布会现场,杨嵩更是动情回忆了百年福特的精神:“纵观福特百年发展史,先锋精神始终是福特品牌的内核,驱使福特不断进取、追求更加卓越的驾驶体验,在百年世界汽车史上屡创传奇。

”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百年来一直在福特公司的产品中传承。

继上海站之后,FUN DAY福特品牌日还将在北京、武汉、重庆、广州等多地开展9站活动。

名词解释 福特主义

名词解释 福特主义

名词解释福特主义
福特主义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由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的名字命名,它以其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而闻名。

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大量廉价的产品被快速生产出来,并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

福特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

根据福特主义的特点,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大规模生产: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将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从而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 标准化生产:每个环节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3. 廉价劳动力: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往往会雇佣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采用自动化设备。

4. 高消费:企业会鼓励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产品,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一周一案】全球生产方式演变:福特制、丰田制与温特制

【一周一案】全球生产方式演变:福特制、丰田制与温特制

【一周一案】全球生产方式演变:福特制、丰田制与温特制“事件\趋势\结构”,此思维三层次。

那什么基本生产方式的结构呢?福特制、丰田制、温特制!此产业聚焦之主脉。

一、福特制(一)生产车间:以泰勒制为基础(二)商业模式:纵向一体化(三)劳资关系:高工资、短工时(四)人性异化:全景敞视工厂二、丰田制三、温特制(一)计算机产业(二)汽车工业(三)总结:温特制四、三“制”变迁正文一、福特制福特制(fordism)是对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福特汽车公司在20世纪初推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的总称,其标志性的产品就是亨利·福特1908年在密歇根的汽车生产厂所推出的第一台T型车。

到1929年T型车停止生产为止,这种车共计产出1500万辆。

这无疑标志着大规模生产的开始,大规模生产为后来的大规模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

因此,这也使得有些学者将福特制视为消费社会的开端。

综合来说,福特制三个典型方面:第一,泰勒制的科学管理;第二,高工资和短工时;第三,工厂制对人性的影响。

(一)生产车间:以泰勒制为基础首先,福特制是以科学管理的泰勒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泰勒制强调的是减少每个工人不必要的动作,在合理化的工作流程设计中将工人的劳动效率最大化。

亨利·福特则是将泰勒制运用于实际生产管理中的人,并且他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良。

第一,福特在芝加哥屠宰场的生产线的启发下,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绝对明确——设计人员负责设计,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人只需要完成简单动作;利用泰罗制,将流水线上的分工专业化到最细微的地步,保证每个工人都可以最简单的方法完成在其工厂中建立了标准化作业的生产流水线,每个工人被固定在流水线上以均匀速度进行生产,这样就将工序的协调性和生产效率提高到了最大;第二,福特将零件生产和生产程序标准化,因此,所有的T型车采用的都是同样的零件和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生产成本,便于适应流水线作业。

正是这些举措开创了大规模生产的先河。

远程教育的福特主义(Fordism)模式

远程教育的福特主义(Fordism)模式

远程教育的福特主义(Fordism)模式关于把福特主义和远程教育联系起来,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想法。

远程教育的福特主义(Fordism)模式是在一所学校里,不论是专业设置、开设课程,还是就读的学生等方面,都是数量有限的,与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更方便的学习环境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教学过程始终保持原有的模式,这种模式大都属于传统的、封闭的、墨守成规的。

总之,远程教育的福特主义(Fordism)模式还是低层次的教育实践,这种模式较之正规的面授课堂教育几乎无差别。

远程教育的新福特主义(Neo-Fordism)模式不仅使专业设置、开设课程的数量大大增加了,而且方法也更加灵活了。

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方便了学生,所以学生数量猛增,甚至出现一所学校容纳不下的情况,这就不得不与其他有关临近学校合用一些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冲破了福特主义的束缚,开始使用广播、电视传授知识,少数学校开始使用计算机教学,因而跨国办学成为现实;但是远程教育的新福特主义(Neo-Fordism)模式已经是较高一层次的教育实践,这种模式大大地冲破了远程教育福特主义(Fordism)的种种限制。

远程教育的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模式在开设专业、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了求学者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充分考虑到了普通高等学校还没有开设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利己者行为,即寻求普通高等学校的夹缝生存,因而大大地满足了求学者的需求。

带之而来的是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场所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可以是学生家里、工作岗位、出差途中或其他一些场合,这就是说学习方式更加开放;教学手段现代化,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媒体的教学形式更加普及,教学管理更加适应教与学形式的变化;教师和管理者有一定的自主权、控制权和协调权,对教学实施有规律的管理,对注册入学的学生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管理,但不是大撒手、大放羊、放任自流。

成人学习理论的提出是为了教育终身化,而且更能体现远程教育的优势所在,可是依我国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国外的程度,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认知程度上都存在的一定的差距,我国的远程教育在近年来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取得的效果方面,不被大众所认可。

泰罗制、福特制与后福特制

泰罗制、福特制与后福特制

泰罗制、福特制与后福特制泰罗制: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2、制定工作定额。

3、选择最好的工人。

4、实施标准化管理。

5、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

6、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泰罗制、福特制等等所谓科学的管理方法,虽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最终却是把人变为机器。

流程化/专业化/标准化/重复化(一)福特主义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现代大工业之后,西方企业主要实行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它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较低产品价格作为竞争手段的刚性生产模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是:1、大规模生产。

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个资本家只有在自己更便宜地出卖商品的情况下,才能把另一个资本家逐出战场,为此他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而增加劳动生产力的首要办法是更细地分工,更全面地运用和经常地改进机器。

由此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分工必然要引起更进一步的分工;机器的采用必然要引起机器的更广泛的采用;大规模的生产必然要引起更大规模的生产。

2、标准化产品。

在泰勒制原则指导下,通过劳动的标准化、强化的技术分工和高度专门化的机器,可以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

这种强化的标准化使流水线上的分工达到最细微的地步,其结果是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从形式上隶属于资本转变为实际上隶属于资本。

3、垂直型的组织形式。

在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过程中,分工越来越细,为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企业的唯一选择只能是运用周密的计划和决策、强有力的指挥和控制以及严格的监督和奖惩来保证生产流水线的有序高效运行,于是就形成了垂直管理的组织形式和大企业中的等级结构。

4、刚性生产,即劳动技能、管理结构、组织边界及产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刚性特征。

在生产组织上主要表现为:(1)生产的内部化,即产品的各个环节都在同一个企业内部完成。

(2)系统的封闭性,即产品的各个部分都由同一个企业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大规模生产方式在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的扩散,发达资本主义呈现出福特主义的典型特征。 “福特主义生产模式及其内部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工人之间 的内在矛盾为理解资本主义重大的历史性转化提供了一个 有益的分析框架,它也有助于理解20世纪中期形成的资本 主义社会秩序的合法性”。20世纪60年代末期福特主义的 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长达 20余年的经济结 构调整过程。这种经济结构调整过程结合70年代后半期以 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使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之间关系、国家与企业之间关系、 劳资关系发生剧烈的变动,产生了许多新变化、新现象、 新特点、新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
危机降临
• 福特主义在上世纪30至50年代,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进 程在美国开始形成。福特主义生产结构和再生产结构的成功实施和推 广,使美国在二战期间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领域占统治地位。二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促使美国福特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 引进和推广。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福特主义生产模式在世界范围 内的扩散,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中一度崩溃的世界市场此时得以重新 恢复,生产、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新的国际分工的形成 与发展,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之间的相互促进,使资本主义世界 开始了长达近20年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尽管各国福特主义时代的资 本主义与美国还有一些差异,但福特主义还是表现出一种超越民族特 点的统一性。
• 制造便宜的商品以及通过高工资积累增加对工业产品的需 求是一个相当成功的经济发展策略。福特制不仅带来劳动 力组织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提高了资本家的利润,而且也 使工薪阶层整体的生活方式发生结构性变化。广义地讲, 工人们取得的最重要的权利就是自由工会及更安全的社会 保障系统.最重要的利益是充足的就业机会、稳定的工薪 增长和一些社会福利。工人们并没有向资本主义的所有制 和控制质疑,雇主们也决心忍受工人们的权利和机遇以换 取更有利可图的经济环境。这种基本的联盟也使“丰裕的 社会”得以形成;另外,家庭经济的解体和平等消费,使 得工人们从最初的生活背景中分离出来,使工人有了更多 自由选择的机会并可以用消费来支持个人的发展,这对工 业社会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 福特主义由于上述五个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福特主义的 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一 系列的经济调整。解决福特主义危机“供给方”的办法可 以在两条道路中选取一个:要么实行弹性的工资关系,通 过工资的减少来恢复边际利润;要么改变劳动过程以快速 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两种办法被西方学者概括为新福特主 义和后福特主义:前者通过打破福特主义刚性化的劳资集 体谈判制度,采用弹性化的劳动关系来降低工资上涨的压 力,以使福特主义的企业组织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后者则 是在通过对“第三意大利”和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 究和模仿,对福特主义企业组织进行创新,以培养协商机 制、劳资合作关系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大规模生产多样化 产品的目标,适应细分市场以提高边际利润。具体包括弹 性专业化(flexible specialization)和精益生产 (1ean production)两种理论。
• 福特是第一位将大众消费和大规模生产结合起来指导庞大 企业的企业家,他开剖了现代社会工业史的新纪元,使美 国的社会经济从以生产定向转向了以消费定向。福特制的 真正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个体生产者当下的经济要求, 大众化生产在生产出大量产品的同时,也生产出了一系列 对整个现代社会有着深刻影响的事件。例如,工薪阶层生 活方式的结构性变化、销售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等等.这些 事件不仅改变了经济部门本身,而且也改变了随后几十年争格局使生产建立在对未来计 划的基础之上。专用性机器投资和低技能工人相结合的生 产过程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通过加速资本周转来降低高 资本有机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促进了企业之间纵向一体 化过程,从而在主要行业形成了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标 准化产品的长生命周期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开辟新需求 的突破性技术或产品创新速度是非常缓慢的。
• 作为一种管理方式的变革,福特制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生产 中,节省了时间 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工人 的工资,也使汽车的售价能为广大公众所接受,商品生产 者变得有能力购买他刚自己生产的产品,大规模生产和大 众消费联系在一起了。如今,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福特的 名字都代表着大生产和大众消费所带来的繁荣。
福特主义
福特主义
• 福特主义(Fordism)这一词最早起源于安东尼奥· 葛兰西, 他使用“福特主义”来描述一种基于美国方式的新的工业 生活模式,它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 以较低 产品价格作为竞争手段的刚性生产模式。按照调 节学派的观点,福特主义关键性的基础是从一种粗放型的 资本积累战略,向一种以泰勒制劳动组织(见泰勒制)和 大规模生产消费性商品为特征的密集型资本积累战略的过 渡。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新福特主义、 后福特主义等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实发展的最新描述与 概括。这些新概念不仅逐渐被引入经济学各分支学科如地 理(空间)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等,而且也渗入到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如政 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领域。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新福特主义、后 福特主义等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实发展的最新描述与概 括。这些新概念不仅逐渐被引入经济学各分支学科如地理 (空间)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等,而且也渗入到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如政 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领域。朝这些最新描述也为我国 各学科领域的许多学者所关注,但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 究来看,对这些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不同概念之间存在着 较多的混淆之处。系统梳理这些概念、阐明其差异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的最新演 变。内容概述
内容概述
• 福特主义一词最早起源于安东尼奥· 葛兰西,他使用 “福 特主义”来描述一种基于美国方式的新的工业生活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期,法国调节学派把福特主义作为一种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殊的历史形式,从它与社会、经济、政 治职能的紧密联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研究。 • 按照调节学派的观点,福特主义关键性的基础是从一种粗 放型的资本积累战略,向一种以泰勒制劳动组织(见泰勒 制)和大规模生产消费性商品为特征的密集型资本积累战 略的过渡。西方激进学者普遍认为,作为统一整体的福特 主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福特最先察觉到高产量、高工薪和高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早在1914 年,他就提出了“每天工作8 小时付5美元工资”的举措。这一举措 在当时的美国工业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后来逐渐成为美国工业界的 一项制度性措施。工人的收入也因此得以普遍提高。对此福特自己很 清楚,正如他所说, 其实我提高工人的工资并不是对贫苦人的施舍。 只是想把公司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产生的利润让大家分享。当员工 生活富裕之后,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这些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也会 使T 型车的销量提高。” 福特自己于1931年这样写道:“我国的机 器化生产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可供人们挑选商品的余地比 前大得 多:机器化生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手段,而我们又依赖这些手 段去购买产品,我们其是对那些晟基本的必需品实行标准化生产。标 准化不等于干蔚一律,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多彩。这一点从前一直未被大家所认识,真是件令人吃惊的事 情。”“一福特认讽到了机械化将在人类的解放过程中作出巨大贡献。
• 在汽车销售中,福特的出发点是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可 以平等地拥有廉价而耐用的汽车,也就是说在拥有汽车方 面,富人和穷人是平等的,大众消费实际上是一种平等消 费。为了维持或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除 了要生产出高质 低价、适锖对路的产品以外,还必须利 用种种手段来刺激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扩大购买人群的最 重要的一个办法是实现 平等消费”,即承认普通公众都 有享受的权利,其要有钱,每十人都可以进行消费,甚至 一时没钱也可以借助于分期付款或惜贷抵押的办法来消费。 这种消费权利的平等是一种新型民主或者说是民主的一种 新的表现形式。19世纪,人们往往是通过获得平等的政治 参与权利来达到平等。到了20 世纪,人们变成通过消费 来达到平等。消费耐用品和奢移品已不再是富人或上层阶 级的特权,而是每个普通公众的权利。这与传统社会只承 认少数王公贵族有权享受相比确实是一种进步。
社会影响
•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之后。社会具备了 为消费者提供大量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这一方面为大众 消费创造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消费的支持。 大众消费困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成为一种强剥的社会需求。 汽车工业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就是 大众消费:一个由工薪阶层组成的能够吸收大规模生产产 品的足够大的大众市场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特主义的内在缺陷由于外部一系列 条件的变化不断显性化,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已不 复存在:企业组织内部极度的等级制劳动分工造成的激励 问题,使通过劳动过程的科学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日益困 难;投资项目庞大,延长了形成生产能力和赚取利润的时 间并增大了风险;劳资之间寡头垄断局面使工资和价格下 降的调节形式难以发挥作用;市场饱和以及消费模式向多 样化转变,建立在标准化产品、长周期生产基础上的生产 模式不再具有大规模生产的优势,福特主义企业组织获取 高额利润更加困难;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政策和福利国家 制度不断增加的社会开支难以为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 溃使各国经济面临更加不稳定的国际环境。福特主义出现 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近20年的经济结构调整过 程。
新福特主义
• 新福特主义实际上是对美英两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实践的概括。新 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将福特主义危机归因于工资,认为不断提高的协议 工资和福利是提高产品成本的重要来源,从而是福特主义企业丧失国 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国家所面临的通货膨胀、高失业率、 经济衰退等问题,都源于凯恩斯主义国家不受节制的国家干预和福利 主义制度,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重新恢复市场机 制,通过减少国家、社会和工会对经济干预的力量,建立更加弹性的 劳动市场,通过减少工资、税收开支等手段,来增强企业的经济竞争 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过去20年中,美国和英国引入了市场规则, 把国家的角色定位为创造条件,以保证市场的自由运作,而不再是在 雇主与雇员之间促成一种妥协,为此必须阻止工会使用垄断权力控制 工资,工人获得的收入应根据他们在不受管制的劳动市场中出卖其技 能、知识的状况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