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有的人教案及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有的人
20《有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朽、情愿”等词语。
(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3)领会诗歌内涵,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懂得为人民服务将得到永生。
教学重点: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同时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对比表达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朗诵法、补充资料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鲁迅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了。
就是这样一位民族的硬骨头,引领着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可是,我们又怎能忘记这样一位民族的英雄呢?十三年后,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今天,咱们一起去学习这首诗歌,认真体会作者所包含的感情。
(板书课题:20、有的人)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
臧克家:(1905—2004),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
2002年10月,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
主要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等。
2、了解写作背景: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心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思念和崇敬,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3.自由阅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合理停顿,标出诗歌的小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4、师播放朗读录音。
指名朗读,正音。
20 有的人
及内容展示:
4、我能理解诗句中的几个词语
5、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节)
第二部分(第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
。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有什么作用?
学段检测:
1.从这首诗中,体会出一个什么道理?
2.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
.总课时:
1
课题:
20有的人
本节课时:
1
学案设计教师:
王涛
教研组长审核: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学习方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以鲜明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感情,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预习任务及检测:
一.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怀着情感而写的。
20有的人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⑶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⑵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2、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3、小结: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芙蓉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执笔高海燕审核:教研组长签名:计划上课时间:第十二周星期三四
课题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材分析
重点
三、讨论、合作、交流
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⑴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幻灯补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20有的人》优质课获奖教案_0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六年级下册《有的人》教学目标:情感与思想: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方法与能力: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的写法,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重难点突破: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拓展资料。
一.激情引入:1出事鲁迅先生的图片。
请同学们看大屏,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是谁?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你能说说过你对他的了解吗?是的。
鲁迅先生把他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他热爱的革命事业了和为人民服务身上了,他因此受到了万众人民的爱戴。
2、然而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
全国人民无比悲痛。
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二、作者介绍以及背景介绍1.作者:臧克家,诗人,生于1905年,山东诸城人。
他的诗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
主要作品收在《臧克家文集》中。
3.释题:学生自读副标题后明确:“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动派。
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播放朗读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
20* 有的人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人都有生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
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小组合作,阅读研讨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
(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教学反思参考1)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
我的目标是希望能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地发现诗歌的内涵和写作的特点,并且能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两种人的不同感情,最后还学习这首诗歌的对比手法,下面是我教学本课后的感受:1、情境导入。
20有的人教案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深刻理解诗歌语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两类人的含义.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朗读中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感情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指名读)
2、再读: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1)、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
2)、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
3)、第2小节与第5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3小节与第6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4小节与第7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深入领悟诗意
1.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4.思考:诗歌是为纪念鲁迅先生(“有的人”)而写,但为什么还要写反动统治者(“有的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诗歌丰富的知识,而且在思想上,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洗礼,老师相信同学们都会乐意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为人民服务的人。
六、布置作业
1、声情并茂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有的人∣∣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六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材料包(教案)人教新课标版20.有的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品味,领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难点:反复朗读、品味,领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品读领会,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预备】1.多媒体课件2.先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经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话: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古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他又将人分成了几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简介作者。
臧克家,古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深受广大群众的爱好。
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哭泣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3.写作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新旧军阀、地主阶级和达官贵人为非作歹,视人民如草芥,走卒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本人的名字,以期“流芳百世”。
对于鲁迅,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歼”他。
而人民,爱崇他、爱他,把他作为本人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懦夫、文明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去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人们的纪念盛况,深切追思鲁迅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之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写下《有的人》一诗,抒发了本人的无量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考虑。
2.板书课题:20.有的人二、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全体感知。
考虑交流: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次要内容是甚么?(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六年级语文教案)20有的人教学设计
20有的人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3、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人的含义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揭题____年10月,在北京一座普通的民居里,一位质朴的诗人写下了这样一首朴素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位诗人就是??这首诗就是??(出示:《有的人》)一起读。
2、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鲁迅的资料,做成了演示文稿和电子报,每个小组都做得不错,老师放到了班级网站上,请同学们浏览一下,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你对鲁迅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学生边演示边回答。
(教师机调为监控转播)●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1、引入初读师: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臧克家用短短的一句话两个词,死了??活着,来评价鲁迅。
2、为什么说鲁迅先生死了他还活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读全诗,从诗中找答案。
●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根据学习建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齐读一遍)2、师:今天我们利用电脑进行诗歌的学习,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准备怎样学习这一课?生答:3、师:老师给一些学习建议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2、对比朗读学习建议:第一步:组长和组员讨论决定选感兴趣的一、二节学习第二步:组员们分头独自学习,学习时请参考网页上的“课文学习”和“学习资源”重点学习:(1)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字词。
(2)发挥想象:诗中写了两类人,你可以说说你在朗读诗句时由此的联想:我由此想到了什么人?(3)谈谈你的感受或启示。
第三步:组员们合作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准备汇报。
建议汇报时多用这样的句式:我们组学习的是诗歌的第小节我觉得……我发现……我是这样理解的……读这句诗,我想到了……四、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0有的人-人教版
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师:好。
哪一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打
头阵?
生:讲述。
评点。
有没有同学补充?
师:材料准备: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
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
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
人民勤恳工作。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
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
这是一种彻底的牺
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师: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
“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
的人”进行反复咏叹。
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
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
【幻灯】
生:动笔写。
(2分钟)
师:写好以后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
下。
了解鲁迅的伟大
练习
体会鲁迅
先生的伟
大
用对比方
法再次感
受鲁迅的
伟大
10
场”感情色彩不宜)
师:这样,“有的人”反复出现,一唱三
叹,两两对比中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板书】,
是什么哲理呢?
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永生。
【板
书】
师:下面,我们一齐朗读这首诗,再次体
语调、语速。
生:朗读。
师:很好。
现在能背吗?有感情地背诵。
朗读体会朗读体会
板
书
设
计
有的人
活着死
了
人生价值
教
学
后
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0 有的人》 赛课教学设计_0
20*《有的人》一、教学目标: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课前准备:1、学生制作预习的思维导图。
2、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题,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二)、自由朗读课文。
(三)、预习检测。
1.诗歌作者是:这首诗是为了纪念而写。
A.鲁迅B.臧克家2.“有的人”诗中指 1 和 2 的人。
鲁迅先生属于种人。
A.骑在人民头上的人B. 怕死的人C.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D.第一种E.第二种3.选择正确的读音。
臧 A.zāng B、cáng ()俯 A、fǔ B、bŭ()摔垮 A、kuǎ B、huă()(四)、师生共评预习思维导图,学习课文内容。
(五)、指导朗读课文。
(六)、交流韦恩图。
(七)、质疑。
(八)课堂检测: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A正确 B错误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A正确 B错误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A正确 B错误(九)拓展练习:仿写诗(十)布置作业:(自选一种)1、诵读这首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有的人∣∣人教新课标
(对比。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加油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加油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加油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加油的称颂。)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加油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加油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人们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对鲁加油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写下《有的人》一诗,抒发了加油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有的人∣∣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版
20.有的人
【教加油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内容加油。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过程加油与方法:
反复诵读、品味,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加油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加油重点难点】
重点:
领会作பைடு நூலகம்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加油感情。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把他摔垮”,打倒、推翻;“名字比尸首烂加油得更早”,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加油到”,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永远记住他”;“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加油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加油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2.品加油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0《有的人》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运用提问、引导、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提高思维品质。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氛围。
4.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历史背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有的人’代表了哪两种人生态度?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讨论话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四)课堂练习,500字
b.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c.重视读写结合,设计有针对性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巩固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2.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背景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家长辅助:请家长协助学生收集与鲁迅先生相关的资料,如生平事迹、代表作品等,以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20课《有的人》教学设计
20有的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习鲁迅一心只为人民大众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3、了解诗歌运用对比的写法,并体会其好处。
学习重点:学习鲁迅一心只为人民大众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学习难点:了解诗歌运用对比的写法,并体会其好处。
一、导入我们心中的鲁迅是一个有着崇高品质而让我们崇敬的人。
今天我们再在一起学习一篇著名诗人臧克家在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会上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导学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任务: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
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
在小组长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的结果。
4、展示分享。
一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5、梳理提升。
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提升,形成共同意见。
(这篇诗歌用对比的写法: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歌颂鲁迅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活动二:体会诗歌的写法活动任务:讨论“诗歌用对比的写法写了哪两种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
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
在小组长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并记录好小组讨论的结果。
4、展示分享。
一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5、梳理提升。
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展示分享的情况进行梳理提升,形成共同意见。
(一种人是:骑在人民头上的、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的、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这里指反动统治者)一种人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情愿当野草的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这里指鲁迅和像鲁迅这样的人)。
诗歌用对比写法的好处是:能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冲突。
这首诗用对比的写法的好处是更加突出了鲁迅这种精神的伟大)活动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活动任务:讨论“你愿做诗歌中哪种人?”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20、有的人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臧克家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二)学习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
(2)诗人对两种人各作了怎样的描述?请找出相应的诗句。
2.指名朗读课文,交流并出示相应的诗句。
3.针对相应的诗句,找出相应的对比句。
“活”--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亡
“死”--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4、自由练读——小组展示读——齐读
4.从这些对比中突出鲁迅什么精神?
(1)对人民的态度
(2)对人生的目的
(3)对社会的影响
5.人民对这些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摔垮永远记住)
(三)课外拓展: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杨超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方志敏
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
——李少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20有的人 (1)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压迫人民,坏事做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磁带录上音待评)(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l.导入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
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4.预习检测(l)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 (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益。
)C.用诗句填空。
“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
你喜____欢一种人。
鲁迅属于____一种人。
(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
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
20有的人教案
20有的人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播放幻灯片“鲁迅简介”、“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臧克家简介”、“写作背景”)在小说《故乡》中,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人民群众深挚的爱和他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迫切愿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
尽管他在1936年10月19日就逝世了,但广大人民却永远铭记着他,铭记着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
1949年10月1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的第一个鲁迅纪念日。
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而隆重地纪念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感慨很深。
于是在11月1日写成诗歌《有的人》,“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
解题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用副标题的作用是:补充写作的内容和原因。
【知道】诗中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但由于诗中化用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和《野草》序言为人所共知,所以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知道】(引出下题)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参考】因为这首诗不仅歌颂了鲁迅,也热情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与恶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战士。
同时,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他们的对立面——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
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
朗读课文(请中等生朗读)回忆上两节课掌握的有关诗歌朗诵的技巧、要领,评价该生的朗诵,指出其朗诵的不足在于没有读出诗歌中的爱憎情感。
《20有的人》教学设计
《20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3、初步欣赏诗歌,对现代诗充满兴趣。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教学准备:熟读诗歌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个文学家就是——(鲁迅)2、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3、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80年了,80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这两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二、读文1、同学们知道吗?在过去,诗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的。
所以,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在读的时候,你要仔细体会体会,哪个词读得突出一点,就在这个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这个点在朗读中叫“重音符号”。
哪个词语后面该停顿,就在这个词语后画一条斜线“/”,这条线叫“间隔线”。
这首诗我试着划了一些间隔线,同学们可试着读一读。
2、师:我相信同学们都能有节奏地读好这首诗。
(生齐读。
)3、师:同学们,把握好了诗的节奏,是不是这首诗就读好了呢?生:不是,还要读得有感情。
师:是的,诗歌中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比如这首诗,作者写了两种人,一种是——生:一种是活着但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死了却还活着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有的人》教学设计高场镇青云小学杨运明教学设想: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
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诵,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臧克家)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
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
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
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
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
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题词》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4)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
(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
(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
(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
(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四、再次品读诗歌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1)、按顺序每一小节前后两句对比读;(2)、抽小节对读:2-5,3-6,4-7;(3)、抽小节中的句子对读:如第2小节第一句---第5小节第一句等。
五、课内延伸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
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课内练习阅读鲁迅的《自嘲》;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rú)子牛: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
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冷对,冷落对待。
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
语本《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这里比喻敌人的指责。
俯首,低头,表示听从的样子。
为,做。
孺子,儿童。
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爬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儿子不小心跌倒时,把齐景公的牙齿挂折(shé)了。
因而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就称齐景公为“孺子牛”。
这里比喻人民大众的牛。
这是鲁迅《自嘲》中的诗句。
又,千夫指为千夫所指,千夫指的,也就是人民的公敌。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七、作业布置:《有的人》同步练习题附:板书设计有的人反动统治者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骑在头上虽生犹死甘做牛马虽死犹生摔垮抬举(痛恨批判)(歌颂怀念)《有的人》同步练习题温故知新1、“情愿做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含英咀华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这首诗中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表达的意思一样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读并试着理解这首诗。
3、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语文大观鲁迅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