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结构——神魂魄
浅论中医文化的神、精、魄、魂、意及中医成才的三高一低
浅论中医文化的“神、精、魄、魂、意”及中医成才的“三高一低”一中医文化的“神、精、魄、魂、意”(一)中医文化“神”——大医精成、普救含灵“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大医精诚》)。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黄帝内经》)。
医术乃仁术,济世活人为医业宗旨。
“医以活人为心。
故曰,医乃仁术”(明·王绍隆《医灯续焰》)。
行医的目的是为“普救含灵之苦”(《大医精诚》)。
学医的人,首先要有仁爱救人的“大慈恻隐”之心,要具备赤诚的好生之德。
这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私欲和疏忽,都可能致病人以死地。
医者仁心,乃中医文化“神”。
(二)中医文化“精”——精益求精、求真务实“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志于医道,要以“严”字开头,“博”字开路。
必有精勤不倦,苦心钻研的治学态度。
一方面“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明·徐春甫《庸医速报》)。
另一方面学医“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大医精诚》)。
只有严谨、精细而又学识广泛才能于医道无所滞碍。
“为医之才,无学、无识,不可也”(明·龚廷贤)。
作为合格的中医人才,在专业技能上必须具备“三能”。
其一“能写”,要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写出高水平的著作或科研论文;其二“能讲”,在课堂上、学术论坛上,讲出有水平的,有新见解的学术报告;其三“能治”,在临床能治病,即能熟练而正确地运用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治病,能掌握和使用现代诊断技术与抢救技能。
“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髓不仅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求具有高超的直觉心悟的能力和取象类比的能力。
此为从医先天之本,乃中医文化“精”。
(三)中医文化“魄”——天人相应、科学发展“天覆地载,人居其中”,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环境之内,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
中医里的神魂魄意志等同于人类的精神吗
中医里的神魂魄意志等同于人类的精神吗人体有大脑,它是我们身体充满智慧的司令部,它发布一切命令,指挥身体各部位协调运行。
当人们在野外突然遇到一只老虎,大脑会立刻发布一道命令:上树!于是手脚并用,飞快爬上的旁边的大树,气得老虎干瞪眼。
我们说中医藏象系统是个完全独立的生理系统,它具有一般生理系统的所有特点,其中也包括精神,所以它也应该有一个类似大脑一样的智慧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在五藏中,五藏就是藏象系统的大脑,它有五种精神形式可以与肉体发生联系,那就是神魂魄意志,这就是五神。
但关于五神的定义,《黄帝内经》中并没有讲清楚,或者说它的定义今天的我们很难理解:神:“两精相博谓之神”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意:“心有所忆谓之意”志:“意之所存谓之志”大家知道,神魂魄经常在民间宗教里出现,比如说,中国民间就用魂魄来解释鬼,说人死之后魂魄就变成了鬼。
《楚辞·国伤》曰“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此时的神魂魄就是宗教意义的词汇。
但将神魂魄用在医学上,就让人摸不着边际了。
现在人们基本上将藏象五神理解为人类的精神,即大脑产生的精神。
《简明中医辞典》是这样来定义神的:“神,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狭义指思维意识活动。
”《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而张介宾在《类经》中又说:“魂魄志意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也就是说藏象五神及七情志都是“神”的某种表现,而“神”则等同于人类大脑产生的精神。
目前中医学界依然以人类精神现象来解释神魂魄等,认为五藏病变可以影响神魂魄等,例如,“肝藏血,血舍魂”的解释是这样的:因为肝主血,肝脏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全身血液流通,会导致许多病症。
肝血不足常见的症状有:精神萎靡、健忘失眠、多梦、癫狂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魂不附体,进而证明《内经》关于魂的记载其实与人类精神表现是一回事。
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五脏各安其位而寝
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五脏各安其位而寝古代医学经典《难经》中说:“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您老爱失眠,一定是您体内的神、魂、魄、意、志没有好好待在相应的五脏里所导致的。
为什么神、魂、魄、意、志不愿意各守其位呢?原来,是您过度的各种情绪伤害了它们。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喜伤神”“怒伤魂”“悲伤魄”“思伤意”“恐伤志”。
治疗情绪失常引发的失眠,我都用下面的方法来处理,经我治疗的患者朋友,差不多10天后就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了。
1.治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的失眠药物:归脾丸穴位:神阙(肚脐)方法:取一粒归脾丸捣碎,填入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晚上贴,早晨取下。
思虑过度会伤脾,所以治疗这种类型的失眠,我首先是补脾。
归脾丸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中医名药,最能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种种脾伤症状。
脾好了,当然就不失眠了。
肚脐位于任脉之上,中医称为“神阙”,它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
大家都知道,出生之前,我们是通过脐带从母亲的身体那里接收营养的,因此神阙穴是我们出生前的命脉。
人出生后,任脉总领一身的阴经,它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
而神阙穴是任脉的经气之海,也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可以调节全身气血。
这就意味着,在神阙一穴外贴药物就可作用于全身。
同时神阙临近脾胃,我把中医补脾的名药归脾丸填在肚脐里,就能迅速调节脾胃之气,让人可以睡得香香甜甜。
不习惯在肚脐里面填药的朋友,也可以口服归脾丸。
除了外敷或口服归脾丸,您还可以经常到公园里散散步,充分吸收一下树木青草的清新气息,也有助于安眠。
因为大自然中草木的气息都含有巽木的属性,能制约属于坤土的思虑,帮助您的脾胃疗伤。
2.治悲伤过度伤肺导致的失眠药物:枸杞子穴位:左侧太渊穴方法:买些枸杞,取其中一粒捣烂,贴在左侧太渊穴上,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
晚上贴,早晨取下。
过度的悲伤首先会伤害到我们的肺,对于这种情况导致的失眠,我都用上面的方法来治疗。
中医五神的涵义及其与五脏的关系,中医诊断学论文
中医五神的涵义及其与五脏的关系,中医诊断学论文神、魂、魄、意、志中医学习称“五神”,是中医学表述人体精神心理活动的重要术语。
《内经》虽无“五神”一词,然神分为五而分藏于五脏源于《内经》。
本文拟对中医五神之涵义及其发生作一探析。
1、神的涵义“神”字从示从申,“申”为天空中闪电形,古人认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
有学者通过文化寻根,认为“神”字为太极图的文字语言,而太极图源于太阳崇拜背景下对太阳运动立竿测影的实测图形,蕴含着天地阴阳四时变化之理。
《淮南子·泰族训》言: “其生物也,莫见其所长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伤而物亡,此之谓神明也。
”《说文解字》言: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可见,“神”字本意源于对神秘自然现象的认识,多指天神,为天地万物的主宰,具有变化莫测的特性。
随着人们理性认识的逐渐发展,神的涵义不断被抽象。
如《周易·系辞上传》曰: “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不测谓之神”,此时“神”被赋予哲学意义,用来指代或事物神秘莫测之变化,或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或万物的主宰。
2、五神的涵义《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的神为万物变化内在依据的内涵移植到中医学,构建了中医学对人体之神的独到认识。
纵观《内经》之言神主要有4 种含义,即用以概括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和人的思维意识活动。
《灵枢·本神》曰: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经文中“神”、“魂”、“魄”、“意”、“志”即是中医学所称的“五神”。
张介宾将“神”分为阳神和阴神两类,指出“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
合言之,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是为吾身之全神也”。
可见,神居五神之首,总统魂魄,并赅意志,统领情志,是精神心理活动的统称。
魄主要指一些与生俱来、本能性、较低级的神经精神活动。
五脏与五神(神魂魄意志)
五脏与五神(神魂魄意志)神、魂、魄、意、志是《内经》借五行五脏对神志活动所作的分类,即心为火藏神,肝为木藏魂,肺为金藏魄,脾为土藏意,肾为水藏志。
首先对其各自的含义及其划分依据进行分析。
五脏与五神的关系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所以称五脏为“五神脏”。
神魂魄意志是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属于脑的生理活动的一部分。
中医学将其分属于五脏,成为五脏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但总统于心。
(1)心藏神:心藏神是指心统领和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
魂、魄、意、志四神以及喜、怒、思、忧、恐五志,均属心神所主。
故曰:·“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神气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
”“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类经·脏象类》)。
(2)肺藏魄:魄是不受内在意识支配而产生的一种能动作用表现,属于人体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即无意识活动。
如耳的听觉、目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以及躯干肢体的动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新生儿的吸乳和啼哭等,都属于魄的范畴。
故曰:“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类经·脏象类》)。
魄与生俱来,“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灵枢·本神》),为先天所获得,而藏于肺。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肺藏气,气舍魄”(《灵枢·本神》)。
故气旺盛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耳聪目明,动作正确协调。
反之,肺病则魄弱,甚至导致神志病变,故曰:“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灵枢·本神》)。
(3)肝藏魂:魂,一是指能伴随心神活动而作出较快反应的思维意识活动,“随神往来者谓之魄”(《灵枢·本神》);一是指梦幻活动。
“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类经·脏象类》)。
肝主疏泄及藏血,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所谓“肝藏血,血舍魂”(《灵枢·本神》)。
黄帝内经三魂七魄讲解
黄帝内经三魂七魄讲解
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中医典籍,其中的“三魂七魄”理论是对人体精神和生理的描述。
它来源于古代的哲学思想,并被应用于中医理论中。
“三魂”指的是人体内的精神能量。
其中包括了“元神”、“魂”和“魄”。
元神是人体最高级的精神形态,主管大脑的思维和意识。
魂是指思维和感觉的总和,包括思考、记忆和情绪等方面。
魂的活动主要在心脏中进行。
魄是指人体的生理活动,包括呼吸、血液循环和消化等方面。
“七魄”则是指人体内的七种生理功能。
它们分别是肝魄、心魄、脾魄、肺魄、肾魄、胆魄和胃魄。
每个器官都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协调和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三魂七魄”理论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三魂七魄的状态,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精神和生理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调整和平衡自己的三魂七魄,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养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三魂七魄的理解和操作需要严谨和专业的知识。
因此,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调理和治疗,以确保健康与安全。
中医三魂七魄的释义
中医三魂七魄的释义
中医中的“三魂七魄”是指人体内部的精神和生命力的不同层面。
在中医理论中,魂和魄代表了人体的精神层面。
1. 三魂:
- 元魂(元神):元魂是人体最高级的精神,与生命力和个体的整体性联系紧密,通常位于头顶。
它涉及个体的意识、思维和情感。
- 魄魂(魄神):魄魂是人体的低级精神,与身体的生理机能和感知有关,通常分为五个,分别位于肝、心、脾、肺、肾五脏。
2. 七魄:
- 魂魄(肝魄):负责决策、规划和意志的执行,与个体的决断力和意志力相关。
- 魄魆(心魄):影响情感、喜怒哀乐的表达和控制,与情绪和情感体验有关。
- 魄扬(脾魄):影响思维、理解和分析能力,与认知、学习能力相关。
- 魄护(肺魄):控制身体的防御系统,与免疫和抵抗能力有关。
- 魄显(肾魄):影响身体的活力和生命力,与体力和生命力相关。
- 魄藏(胆魄):负责个体的勇气和决心,与决断和勇敢有关。
- 魄固(胃魄):影响身体的稳定性和调节功能,与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有关。
这些概念在中医理论中有着较深的传统,用于解释个体的精神层面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生会考虑到这些精神层面的因素,以帮助维持身体和精神的平衡。
中医三魂七魄的解释
中医的三魂七魄据说,心脏移植会导致被移植者得性情大变,这一点在西医实践中有很多记录,尽管西方医学并不公开承认这一点,但大量的实例已经引起了西方医学界的重视。
中医讲:心藏神,心神是人体的“君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它不仅统帅脏腑生理活动,而且主司精神思维、认知情志活动。
神是阳性的,是伸张的。
神在白天伸张,在晚上大部分是需要休息的,到晚上休息的那部分神,叫:魂;晚上还有很多脏器要工作,还具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主宰这部分功能的神叫:魄。
中国人都听说过三魂七魄,三魂代表三个高级的精神层面上的功能。
最主要的一个魂叫胎光,我们的本神。
中医判断一个人死亡就是胎光丢了,人还能吃还能喝,但是已经死了,所谓行尸走肉。
第二魂叫爽灵,灵,就是人和天地沟通的本领,人机敏的反应程度,爽灵代表的是智力。
第三魂叫幽精,决定一个人的性取向,决定生育能力,决定你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有人是同性恋,就是幽精出了问题。
魂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们教育孩子,就要先发现他的天性,根据他的天性去教育,所谓因材施教。
魂在我们的胸口位置,以我们遇到陌生人,值得警惕,就会怀抱双手;遇到朋友,信任的人,就会张开双臂。
ww6park 七魄层次低于魂,带有一些动物的痕迹,相当于人的神经反射。
你遇到美女看一眼,这是动了魄,你爱上她了,才叫动了魂。
人从原始细胞一步步变成虫,变成鱼,走上陆地逐步进化过来成为人,但那些残留的信息还有,就是动物的本能,说白了就是兽性。
一魄:吞贼,(就是现在所说的免疫功能),会在晚上会消灭虚邪贼风,异己(就是那些细菌微生物),消除身体内的有害物质;我们的免疫系统内有一种叫巨噬细胞,就是吞贼的形象。
现代生活黑白颠倒,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或者晚上睡不好,很多人身体就会长出异物,脂肪瘤、神经纤维瘤、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这是因为吞贼的功能被削弱了,长期下去就会长出恶性肿瘤。
二魄:尸狗,狗是看家护院的,很警觉。
人即使睡着了,也会对周围环境有感知。
治不寐,要讲“神魂魄”
治不寐,要讲“神魂魄”王行宽是首届全国名中医,临证56载,辨治心脑系疾病独具匠心,尤其在治疗不寐上,学验俱丰,疗效显著。
王行宽认为不寐是多种原因致神、魂、魄失宁,难入其舍,与心、肝、肺关系密切;治当补虚去实、调和阴阳、安定神魂,宜多脏调燮、综合治理;创制百合安神汤以益气阴、养心肺、疏肝胆、清痰热、安定神魂。
病因病机不寐是关乎心、肝、肺三脏神志之病,其病因主要包括“邪气加客”“他病波及”“脏腑既损”三端。
心为君主之官,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故不寐与心密切相关;肝为魂之居,舍于血,主知觉,主升,能除秽,昼则脑神统魂,以行知觉之功;夜卧则血归于肝,“人之魂,藏于夜”,故肝主睡眠,此为不寐与肝相关之理;肺藏魄,肺气虚,魄不能制肝魂,魂魄飞扬致不寐。
因此,不寐之病总由三端而发,致心藏之神、肝藏之魂、肺藏之魄难入于舍,夜不能卧。
治法方药基于上述病机,王行宽创制百合安神汤。
方由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柴芩温胆汤增减而成。
药物组成如下:百合30g,生地黄15g,炒枣仁15g,川芎10g,茯神10g,柴胡10g,黄芩10g,陈皮10g,法半夏10g,五味子5g,龙齿15g,煅牡蛎20g,石菖蒲6g,炙远志6g,炙甘草5g。
百合性味甘微苦、性平,入肺、心、胆经,润肺清心安神,重用为主药;生地黄养阴清热,与百合相伍,为百合地黄汤,润养心肺、调和百脉;酸枣仁、川芎、茯苓、甘草为《金匮要略》酸枣仁汤;加五味子养阴清热、安神宁心,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温胆汤在《备急千金要方》为治大病后,胆寒、虚烦不得眠者,其中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健脾燥湿、化痰行气;痰热失眠明显者,竹茹、枳实重在清化痰热;茯苓更换为茯神,重在安定心神,合柴胡、黄芩疏泄肝胆、清泄痰热;石菖蒲、炙远志去心窍之痰浊而安神;龙齿、煅牡蛎重镇安神。
若心烦易躁等热象明显者,加炒栀子;口干等阴虚突出者,加白芍、麦冬、知母;汗出者,加浮小麦;神情抑郁者,加合欢皮;气虚者,加西洋参;便溏者,去生地黄、黄芩。
中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心之精爽,是谓魂魄
中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心之精爽,是谓魂魄中医的三魂七魄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与西方医学不同。
这不仅是早了两三千年,主要是认识方法不同。
人生死的标准是什么?现代医学在二三十年前判断人生死的标准是看心脏,有没有心跳,有没有呼吸。
但是后来发现好多没有心跳、呼吸的人过了很长时间又被抢救过来了,所以就把判断死亡的标准改成脑死亡。
但是被他们判断为脑死亡、植物人的人又被很多中医给抢救过来,所以他们现在还在纳闷怎么判断人的生死。
而中医认为,当一个人失神以后,尽管他的肉身还在走,还在动,还在吃,还在喝,但是他已经死了。
就如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三魂中最重要的是胎光,这是生命之光,如果它没了,这个人也就没了。
第二个魂叫爽灵。
“灵”是由“靈”简化而来。
大家要学中医或学古代的道家思想,还需要把繁体字捡起来。
“灵”是什么意思?底下一个巫,通过念咒语、动嘴来与天地沟通。
这种仪式古代叫祝由。
我们现在还在说“祝你生日快乐”,还在用这个“祝”字,但是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的意思了。
祝,然后乞求下雨。
念的咒跟天地沟通了,下了雨了,这就叫灵。
每个人都有爽灵,这个灵是很快的。
爽,就是快的意思。
很多人有心算的本事,包括一些白痴天才,随便告诉他一个日子,他能告诉你那天是星期几。
这是无法用逻辑推出来的,是一种天赋的本能。
爽灵决定了人的智力、慧力以及反应的快慢。
我接触的孩子很多,有天生呆、傻、痴的,也有生而神灵的,每个人的禀赋都不一样。
禀赋来自于哪里?魂的一部分——爽灵。
所以孔子说“生而知之为上,学而知之亚之”。
而那些弱智的孩子或自闭症的孩子丢了个什么魂?就是因为丢了个爽灵。
还有一个魂叫幽精。
它决定了人的性取向和性能力,决定人将来会爱什么人。
我们常说的“被什么人勾去了魂”,这里的魂指的就是幽精。
很多人失恋以后痛不欲生,看谁都不顺眼,再也没有爱的欲望,那是因为幽精丢掉了,其实就是伤神了。
我们说某个人“黯然销魂”、“黯然神伤”、“魂飞魄散”,这里的魂都是指幽精。
中医心理结构——神魂魄
中医心理结构——神魂魄江西萍乡市中医院陈明优心理结构是研究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从心理结构出发更能研究心理能对人集体生命活动的影响,才能够清楚地知道人的精神活动与思想产生的根源,当然只有从心理结构出发才能够更好地研究心理与生理疾病产生的原因,遗憾地是从前中医心理学中没有中医心理结构的论述,因此笔者作一探讨,作一引玉之举。
一、神魂魄与人的生成密切相关关于人的生成,《颅囱经》认为:“人之受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
二月为胎,形兆胚也。
三月为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为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
六月,六律定六府,用资灵也。
七月,七精开窍,以通光也。
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
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生也。
十月气足,万象成也。
”《内经·灵枢经》指出“神气舍心,魂魄毕俱,乃为成人”这就充分说明了古人认为人的生成与神魂魄密切相关,并且只有神魂魄俱备才能成为一个人,神魂魄主导着人的精神活动和对人生命活动,从而是人生命活动的灵魂,这从我国大量的文学著作之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观点,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著作中亦有许许多多的论述。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对神魂魄的研究方法一是多用内证的方法,每个人因为功力的高低不同而感悟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无法进行规范性的论述与定义;二是道教等宗教对此研究与运用较多,在社会实践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宗教色彩,使之人们没有或不敢把这些研究全部纳入中医的研究体系。
所以导致神魂魄学说在中医体系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境地,没有系统的论述和运用体系,这也是中医心理学没能自成体系的主要原因。
二、神魂魄的概念《灵枢·本神篇》认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这是中医学最完整的神魂魄论述。
“神”为会意兼形声,从示从申,申亦声。
“申”本义为“交媾”、“生殖”,“示”指“先人序列”,“示”与“申”联合起来表示“繁育众庶的先人”,就是说“神”与生俱来的。
奇书《四圣心源》解读:中医如何看待精、神、魂、魄
奇书《四圣心源》解读:中医如何看待精、神、魂、魄上一期我们了解了脾胃是气血的生化之源,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们平时常说的精神魂魄,在《四圣心源》中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肾藏精,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然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恐怕极少有人能用到这些内容。
可能我们最常接触到的大概就是肾不藏精和心神失养这两种,可是如果一旦牵扯到魂和魄上,恐怕医生就会被当成是神婆神棍来对待了。
要是医生自己都解释不清楚它们的内涵,又如何能交代得了患者呢?如果你看过往期的内容,那么对于黄元御的一气周流论应该已经很熟悉了。
中土斡旋,左升右降:肝血温升化热,而生心火;肺气清降化寒,而生肾水。
肾水寒凝,藏聚五脏之精,然而阴阳互根,阴极而有阳生,纯阴之中一点真阳,便为坎卦之象,是为肾中之阳。
肾水之中有此真阳,则水能藏而不冻,故而肾精盈满。
此为《内经》中“相火以位”之意。
相火失位,则水寒而火热,下寒上热、内寒外热之病生矣。
心火热散,畅发六腑之阳,同样阴阳互根,阳极而有阴生,纯阳之中一点真阴,便为离卦之象,是为心中之阴。
心火之中有此真阴,则火能明而不灼,故而心神畅旺。
此为《内经》中“君火以明”之意。
火中无液,则火炎而津涸,口苦舌干,神浊智迷之病生矣。
《素问》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阳从左升,至半为肝木,先孕其阳魂,全升至极为心火,则魂化而为神,故魂为神之初;阴自右降,至半为肺金,先胎其阴魄,全降至极为肾水,则魄结而为精,故魄为精之始。
那么精神魂魄之说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说一个人精神饱满,那一定是血足气旺之态,为肾精盈满,心明智敏之象:精盈则血足,神清则气旺。
说一个人魂不守舍,那一定是精神恍惚之态,为肝肾亏虚,化神不足之象:精亏则血少,血虚则神黯。
说一个人没有气魄,那一定是唯唯诺诺之态,为土滞金亏,志气不坚之象:胃病则气馁,金亏则声羸。
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一气周流学说的好处在于能够把一些常见的现象解释得相对合理且清楚,并且对于未知的情况也能够进行比较有条理的推演。
《黄帝内经》的生命体系--魂魄
《黄帝内经》的生命体系--魂魄魂、魄都是具体而客观的存在。
魂是内嵌在肝中的人这个生命体的操作系统。
佛经中称之为末那识,第七识。
《内经》“肝藏魂”。
魄是内嵌在肺中的硬件(眼耳鼻舌身意)等人知系统的驱动程序。
《内经》“肺藏魄”。
人的心神系统由三大软件构成,他们分别是神、魂、魄。
神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天那个更高层次的操作系统在人体的客户端。
二是指嵌入人这个生命中的“指令集”。
魂是人自身的操作系统。
魄是人身体感知系统硬件的驱动系统。
从魂和魄的造字来看,魂是云和鬼组成,魄是白和鬼组成。
无论是“云”还是“白”,古意都是“说”的意思。
“说”就是传达信息,两个以上人说就是信息的交互。
“鬼”本意为“归”,是指人的灵魂回到来的地方。
鬼还有无影无踪、无声无息的意思。
计算机系统的信息交互和运算是无声无形无息无嗅的。
魂和魄是会意字,是古人根据人的操作系统和驱动系统的特点而定义的。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
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天之在我者德也:天给我们提供的是软件系统。
)(地之在我者气也:大地给我们提供的是能量。
)(生之来谓之精:卵子、精子仅仅是精而已,不是生命。
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五脏各安其位而寝
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五脏各安其位而寝古代医学经典《难经》中说:“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您老爱失眠,一定是您体内的神、魂、魄、意、志没有好好待在相应的五脏里所导致的。
为什么神、魂、魄、意、志不愿意各守其位呢?原来,是您过度的各种情绪伤害了它们。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说的“喜伤神”“怒伤魂”“悲伤魄”“思伤意”“恐伤志”。
治疗情绪失常引发的失眠,我都用下面的方法来处理,经我治疗的患者朋友,差不多10天后就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了。
1.治思虑过度伤脾后导致的失眠药物:归脾丸穴位:神阙(肚脐)方法:取一粒归脾丸捣碎,填入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晚上贴,早晨取下。
思虑过度会伤脾,所以治疗这种类型的失眠,我首先是补脾。
归脾丸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中医名药,最能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种种脾伤症状。
脾好了,当然就不失眠了。
肚脐位于任脉之上,中医称为“神阙”,它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
大家都知道,出生之前,我们是通过脐带从母亲的身体那里接收营养的,因此神阙穴是我们出生前的命脉。
人出生后,任脉总领一身的阴经,它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
而神阙穴是任脉的经气之海,也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可以调节全身气血。
这就意味着,在神阙一穴外贴药物就可作用于全身。
同时神阙临近脾胃,我把中医补脾的名药归脾丸填在肚脐里,就能迅速调节脾胃之气,让人可以睡得香香甜甜。
不习惯在肚脐里面填药的朋友,也可以口服归脾丸。
除了外敷或口服归脾丸,您还可以经常到公园里散散步,充分吸收一下树木青草的清新气息,也有助于安眠。
因为大自然中草木的气息都含有巽木的属性,能制约属于坤土的思虑,帮助您的脾胃疗伤。
2.治悲伤过度伤肺导致的失眠药物:枸杞子穴位:左侧太渊穴方法:买些枸杞,取其中一粒捣烂,贴在左侧太渊穴上,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
晚上贴,早晨取下。
过度的悲伤首先会伤害到我们的肺,对于这种情况导致的失眠,我都用上面的方法来治疗。
中医关于神魂魄意志的传说
中医关于神魂魄意志的传说中医所言之魂魄与民间相较,更倾向于实用,只探在生象,不究身后景。
中医更多关注的是以之为概念的相关心理、生理与病理现象。
中医教材通常有一怪现象,“魂魄意志”几个字虽不少见,但解释却常语焉不详,没有展开来说。
中医学的这种学术尴尬,皆因“魂魄”二字,与民间所言的“魂魄”字眼一般,似带巫韵,于是就成了一个学术心理上的无形雷区,怕一碰就会连累中医被疑为迷信或唯心。
但“魂魄”的内涵于中医,真如民间?真有那么难说明吗?《左传·昭公七年》云:“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又云:“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孔颖达注解说:“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
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
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朱子语类·卷三》谓∶“人死则魂魄升降,日渐散而不复聚矣。
”几段大意为:魂魄生来即有,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为可附形与气的不同精神形式,不能离开人之形气而独立存在,机体死亡了,魂魄也将随机体的消亡而消解,顺带解释了魂魄各自的功能,这些注解当接近远古魂魄原意。
中医所言之魂魄与民间相较,更倾向于实用,只探在生象,不究身后景。
更多关注的是以之为概念的相关心理、生理与病理现象。
以下我们就先谈魂,后说魄,再论理。
谈魂说到医学之“魂”,不由想起了几年前的一宗轶事,《广州日报》在周末一般会有一个版面登载医疗信息,其中有一个医读问答之类的栏目。
一天,一读者问:常处于将醒状态,意识渐清,但却支配不了身体,想动动不了,几经挣扎才能动,问是什么病?其中一个中医师的回答是:“这个病临床很少见,书本没记载,建议住院检查。
”少见?这不是梦魇吗?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恐非少数。
另一个主任中医师说“这是大脑皮层过于兴奋”,仅此一句,再没下文,答了等于没答。
从中医神、魂、魄理论释梦
从中医神、魂、魄理论释梦摘要:从中医五脏藏神之神、魂、魄而论,梦的产生以心神敛藏为前提,魂魄不宁为主要原因,其中魂扰不安为梦形成的关键。
在梦境形成的过程中,人体外部气候、时间变化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情志等因素均可对魂造成影响,其与魂在后天习得的日常所见、所感,如思维、技能、记忆等相结合,从而产生相应之梦境。
因神、魂、魄扰动程度不同,梦之轻重多寡表现亦不同。
故从神、魂、魄治疗梦诸证,当着重从肝、从心论治,以敛魂、安神为主。
梦是发生在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生理心理现象。
《墨子·经上》云:“梦,卧而以为然也。
”西方心理学多从个体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层面来观察、分析梦境。
从我国甲骨文和籀(zhòu,先秦的文书)文的“梦”字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对梦的一般特征早就有所认识。
中医学对梦的研究,自有文字记载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历代学者对梦的发生、分类、作用等多有论述。
但时至今日,梦的产生机理仍不甚明晰,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表述。
从我国古代相关文献著作中可以发现,梦与神、魂、魄多有联系,故笔者试从中医神、魂、魄理论探析梦之产生机理,以为中医睡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心神敛藏为梦之前提“梦”字最初由“宀”“爿”“夢”三部分组成。
《甲骨文编》述“梦”为:“象人依床而睡,梦之初文。
”表示睡眠中目有所见即为做梦。
《说文解字》中对“梦”的描述为“不明也,从夕’。
《康熙字典》言:'觉之对,寐中所见事形也。
”可见,梦是夜间睡眠中产生的。
梦与睡眠密不可分,人在进入睡眠即寐的状态时才会出现梦境,在清醒即寤的状态时无梦可言。
古代文献对于人体进入睡眠的机理,从阴阳、营卫运行等角度都有不同的阐述。
如《灵枢·口问》言:'里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认为卫气由阳入阴则寐,卫气由阴出阳则寤。
而睡眠实际上与五脏藏神之神、魂、魄亦密切相关。
论中医魂魄的属性
论中医魂魄的属性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认可。
中医学理论非常关注人体的整体健康,而非单一症状的治疗。
在中医学中,心魂神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被认为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医魂魄的属性。
1、魂魄的概念中医的“魂魄”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能力、思想、情感和灵性的总和。
在中医学中,认为人体是由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和精神三个部分组成的。
魂魄就属于精神部分,视为支配整个人体生命的掌控中心。
中医对魂魄的属性作出了如下的阐述:(1)五脏与五神中医认为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共同负责人体的生理功能。
而五神代表五种精神状态,即喜、怒、思、忧、悲。
在中医中,五神和五脏息息相关,五神及其所对应的五脏影响人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2)神与气中医认为神是由气聚集成的。
气的干涉不仅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影响神气。
因此,从中医角度来看,保持健康的气流和气量,对人体神魂的健康状况极为重要。
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的中枢器官,心气充足可使人神采奕奕,反之则会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和情绪状态。
心神自身具有思考能力和思想导向,通过思维能力来判断与决策人生的方方面面。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和人的情绪状态存在很大关联。
五脏六腑的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并对心灵和情绪产生重大的影响。
3、魂魄的重要性中医提出魂魄的理论是从整体性和人体自我调节机制出发,在整个身体系统中体现人体精神的重要性,而魂魄作为身体的主宰,可以判定整个身体功能状态。
中医认为,魂魄是人体生命的核心。
中医医疗以及保健的方法与手段,均是以魂魄为中心的。
因此保持健康的魂魄,对于确保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结论魂魄在中医理论中被赋于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人的身体健康、情绪状态、思想和行动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魂魄状态的好坏。
中医对于魂魄的认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保障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黄帝内经》中的魂、神、意、志、魄,你了解多少?
《黄帝内经》中的魂、神、意、志、魄,你了解多少?精与神其实《黄帝内经》是我们最古老的医书,其中,灵枢卷注重经络,对研究针灸的人尤其重要。
灵枢卷二有个《本神》篇,这个“本神”的神,不是神鬼,是我们的精神,生命的禀赋是“神”,我们讲这个人有没有精神的“神”。
《本神》篇“法风”,法是效法,风是一股气的意思,生命就是这口气,呼吸的气一断就死亡了。
黄帝问他学医的老师岐伯,什么叫做人的意志精神呢?岐伯回答说,“天之在我者,德也”。
上天,这个是代号,生命的本来,我们中国讲的天或者道都是代号,已经切断了迷信的观念,是科学哲学的来源。
上天是什么,“形而上”的。
什么叫“形而上”?宇宙万物都有形态、有现象,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但生命的本来,最初那个功能叫“形而上”,没有形象的,更不是唯物的;但你说唯心也不对,心跟物都是因它而起的。
“天之在我者,德也”。
怎么解释?中国文化讲“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给你的,是禀赋的来源。
“地之在我者,气也”,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以后,我们的生命得以维持,是靠宇宙以内一股能量。
这个“气”并不是空气的气哦,也不要看成瓦斯气啊、电气啊,不要搞错了。
是说,生命有一股能量的存在,要注意哦!“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要认得中国古文。
像我们当年十几岁在庙子里读书,自己就看懂了,要是你看成气很薄,那就错了。
“薄”者,逼迫也,我们小的时候读兵书,“兵薄城下”,是说兵快要到城边。
“德流”,上天给我们生命是个流动的力量,它是动态的。
“气薄”,后天的生命功能随时逼迫着我们的身体。
就是这样,我们生命的存在,四个字“德流气薄”,上天给我们生命的功能,地球给我们生命的力量。
“故生之来谓之精”,讲到人的身体了。
上天给我们生命的功能,地球给我们生命的力量,变成生命的存在,就产生精。
精不是男女性交出精的精哦!精就是现在讲的细胞、基因,或者荷尔蒙,我们这里翻译叫“激素”,这些都属于精。
所以老了、病了,人就瘦了,细胞出了问题。
《生命实相探究(一)》之一:中医所说的“神”和“七魂六魄”到底是什么?
《生命实相探究(一)》之一:中医所说的“神”和“七魂六魄”到底是什么?摘要o 人体由主体、能体、肉体构成o 主体,是以“自性”为根,重重投影下来到这个肉体,形成的某一种自我存在的形式。
o 能体,是跟肉体对应的能量场和跟主体对应的能量场,实际上是两种复合场复合在一起。
o 主体就是“神”,也叫“心”。
在三界里头心就是一个本底,能体就是其不同层次能量层面显化的聚集。
o 肉体,简单的把肉体分为表、中、里三个层面来认识。
o 一个生命的诞生是这样开始的:一个精子,一个卵子(父精母血),在精卵相遇的那一刻,精子进去了以后,然后这个“神”也进去了,三位一体,形成了生命的原始基础。
o 生命的物质层面,是最原始的受精卵(精子是跟父系的遗传有关系,卵子是跟母系的遗传有关系)。
o 生命的精神层面是“神”,是“心”加了一部分所谓的“业”。
很多情况下也就是佛家所谓的“中阴”;在道家和医家,用“神”来表达。
o “神”更多地就呆在这个中丹田(膻中)里头。
小编按2018年1月,杨海鹰老师为三和书。
院医道传承一届三和班的同学们做了一次名为《生命实相探究(一)》的讲座,根据此次讲座录音整理的文字,将在本号以连载形式陆续刊出。
【生命实相就是生命的问题】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生命实相的探究(一)。
讲生命实相的话呢,实际上就是生命的问题。
生命的话,到我们这儿就是人体,为什么我把这个当作交流的重心?实际上你们搞中医,到最后不也就是对“人体”进行探讨吗?那我们现在就把人的结构探讨一下,我在这儿表达的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在我那本书《如何安心如何空》里有一个交代,然后在2015年龙山讲“自主健康”的时候我又有一个展开,今天就在这两个基础上再做一个展开。
【人体由主体、能体、肉体构成】人体的话呢,在我们的那个体系里把它分成主体、能体和肉体。
主体的话呢,它就是以“自性”为根,重重投影下来到这个肉体,形成的某一种自我存在的形式。
所谓生命实相的探究,从禅修的角度讲就是对主体的一个体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心理结构——神魂魄江西萍乡市中医院陈明优心理结构是研究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从心理结构出发更能研究心理能对人集体生命活动的影响,才能够清楚地知道人的精神活动与思想产生的根源,当然只有从心理结构出发才能够更好地研究心理与生理疾病产生的原因,遗憾地是从前中医心理学中没有中医心理结构的论述,因此笔者作一探讨,作一引玉之举。
一、神魂魄与人的生成密切相关关于人的生成,《颅囱经》认为:“人之受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
二月为胎,形兆胚也。
三月为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为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
六月,六律定六府,用资灵也。
七月,七精开窍,以通光也。
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
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生也。
十月气足,万象成也。
”《内经·灵枢经》指出“神气舍心,魂魄毕俱,乃为成人”这就充分说明了古人认为人的生成与神魂魄密切相关,并且只有神魂魄俱备才能成为一个人,神魂魄主导着人的精神活动和对人生命活动,从而是人生命活动的灵魂,这从我国大量的文学著作之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观点,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著作中亦有许许多多的论述。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对神魂魄的研究方法一是多用内证的方法,每个人因为功力的高低不同而感悟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无法进行规范性的论述与定义;二是道教等宗教对此研究与运用较多,在社会实践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宗教色彩,使之人们没有或不敢把这些研究全部纳入中医的研究体系。
所以导致神魂魄学说在中医体系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境地,没有系统的论述和运用体系,这也是中医心理学没能自成体系的主要原因。
二、神魂魄的概念《灵枢·本神篇》认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这是中医学最完整的神魂魄论述。
“神”为会意兼形声,从示从申,申亦声。
“申”本义为“交媾”、“生殖”,“示”指“先人序列”,“示”与“申”联合起来表示“繁育众庶的先人”,就是说“神”与生俱来的。
结合“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神”是随着父精母血先天所携带而来,包含了人类进化的基因、父母亲的神志等基因,这些先天传递造就人的神志系统,并决定或产生了人先天性的神志活动方式,称之为“本神”。
《黄帝四经》认为:“道者,神明之原也。
神明者,处于度之内而见于度之外者也。
处于度之内者,不言而信;见于度之外者,言而不可易也。
处于度之内者,静而不可移也;见于度之外者,动而不可化也。
静而不移,动而不化,故曰神。
神明者,见知之稽也。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神”至少包含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意义:一是“神”是先天所携带来的,这与现代心理学意识是可遗传的观点十分吻合;二是“神”处于身体之内,为心所藏;三是见于外,而决定人的身外事。
魂魄是中医心理中的重要概念。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提出了有着内在联系的魂魄概念。
《左传·昭公七年》曰:“人生始化曰魄。
既生魄,阳曰魂。
用物精多,则魂魄强。
”孔颖达梳注:“魂魄,神灵之名。
本从形气而有。
形气既殊,魂魄各异。
”表达了多层涵义:①魂与魄都是与生俱来,皆基于形和气,自然形成。
②魂魄与形体机能强弱有关,遗传或禀赋不同,可造成魂魄有异。
亦即有着某种遗传特质。
③“用物精多,则魂魄强。
”它们还有者后天习得性差别。
这些,可看作是魂魄共有的基本特点。
三、神魂魄的作用我们认为要清楚地认识神魂魄,必须先明白“五藏神”与“五脏神”的异同与定位,才能厘清它们的作用。
“五藏神”是指五脏所藏之神,“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然: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
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难经·三十四难》语)。
“藏”字具有隐匿、储存、收藏、隐蔽性地居于某一地方的意思,与“心为神宅”之“宅”含义基本相通,神魂魄意志五藏神,是根据心肝肺脾肾的生理功能特点和五藏神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条件而寄住于五脏,而非五脏本身所具有的。
而“五脏神”是指五脏本身具有的神,各有一对阴阳属性的脏神管理其脏腑的气机和生理功能,统称之为五脏神。
其中阳神主清明、主生机、主活力、主兴奋,阴神主秽浊、主萎靡、主抑制。
因此五脏神是具体执行神志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又是人体产生神志疾病的基础和因心理因素导致生理变化始作俑者。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依靠五脏的功能来实现各自的作用。
但不同的是“藏神”非脏本身所具有,只是寄住在脏中,其功能与作用该脏可以影响到,但不能起到决定,而“脏神”却是五脏本身所具有并随着脏器的生长而成,由该脏所决定,而其他只能影响到。
由于“藏”字的一字双义,涵盖“脏”的意义,所以才使后世“藏”与“脏”不分,甚至于误“藏”为“脏”,从而使中医的神志学说未能系统化,更束缚了中医神志治疗的发展。
神魂魄为“五藏神”,不是“五脏神”。
“神”是先天携带而来,寄住于心,为心藏之神,其作用一是决定人神志系统的基础,二是决定能否成人,三是决定怎样做人。
因藏于心,所以心称之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神”决定着人道德、精神、意识、追求等神志活动的方向,统率所有神志共同完成人的神志活动,也就是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由神所决定。
魂魄是“五藏神”的一对,俗称:“三魂七魄”,这对神志中是一阴一阳,共同维持生命的神志活动。
魂魄虽时常并称,有着一些共性特点,但又有不同,属于两类既有联系但本质上又有区别的心理活动。
在传统认识中常以阴阳动静做出区分。
《左传》即提到“魂阳而魄阴,魂动而魄静”。
概言之,“魄”是与生俱来,一旦形体出现便已基本具备;故有“魄属形体”,“并精而出入”等说。
后世还有“体魄”一词,都是从此义延伸而得的。
“魂”则是建立在神气活动基础上的,是逐步发展完善的,活跃的。
故有“魂属精神”,“随神往来”等说及“灵魂”概念。
细析之,在生理情况下魂魄的活动特点各有不同。
归纳各家论述,“魄”主要是指一些与生俱来、本能性的、较低级的精神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嘴触及乳头会允吸等非条件反射性动作,以及四肢运动、耳听、目视、冷热痛痒等感知觉和一些初级记忆等。
相对于魄言,“魂”主要指一些非本能性的、较高级的精神心理活动。
可以这么说,“魂”是以“魄”的活动为基础,但是比“魄”更高级的精神心理活动,类似于今人所说的思维、想象、评价、决断和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
(一)、魂魂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分三魂,它是人精神的具体实施执行者,和管理者,能直接参与神的决策,影响到生命存亡和健康品质,因藏于肝,所以肝称之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1、胎光:又称之为“真魂”,通于神,主要的作用是扶助“神”,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神”,决定着生命精神系统的德性品质高低,主持着生命的整体功能,同时主宰着人的命和运的穷通,能使人延年益寿,健康长寿,平安顺遂。
2、爽魂:又称之为“思魂”,或称之为爽灵思魂。
主要作用是主持精神系统的灵感直觉等慧思的透发,生发仁慈柔容,尊道贵德的品质,同时主任之财禄。
3、幽精:又称“意魂”。
主要作用主持人们精神系统中后天智识的私欲贪念、执着妄想、仇恨邪恶,同时又管理七魄。
幽精虽然是藏于肝但又与人体骨骼的结合紧密,这是管理七魄的生理基础。
在三魂中爽灵思魂与幽精意魂互为一对阴阳。
幽精意魂在三魂这个整体“阳魂”中,主理的是体内精神系统的阴性之职。
恰好在分工上构成胎光主阳,爽灵主中间,而幽精则主持阴的三位一体的总格局。
(二)、魄魄是具体实施执行者和被动执行者,分七魄。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在幽精的管理下,管理、协调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机能。
因藏于肺,所以肺称之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1、尸狗:尸狗主要司理形体的运动生理功能和皮肤毛发的本能性反应。
2、扶矢:以匍伏处下式地管理着人体三焦内中下焦的生理功能,下焦如“渎”,消化系统体液的输布、运动与膀胱的排泄作用。
3、雀阴:主要管理人体内以肾、膀胱和生殖器相关的组织和器官。
以及人体后天有为意识的情欲和性欲调用先天物质。
4、容贼:管理协调上焦气化的功能,但是由于它存在阴性的本性而同时包容、容纳、纵容五贼在身国内大行其贼道,与盗贼为伍,藏污纳垢,搅混情尘,纵欲恣欲,迷乱心身,损害性命。
5、非毒:主要是负担三焦系统气化功能。
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担负三焦系统气化功能中的受毒、解毒、排毒。
例如,中焦如“沤”字就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它的司职。
6、除秽:与非毒的生理功能近似,都是三焦系统的生理功能,但“秽”与“毒”的定义不同。
秽,一般泛指体内代谢所产生和积存的秽物秽气,妄意邪念等物质,又称之为浊气、邪气。
他们都能够对身体造成损伤损害。
7、臭肺:管理协调人体上焦如“雾”的功能,与心肺的敷布作用直接相关。
协调鼻的功能和肺的功能,是与肺结合为一体,与人的呼吸系统紧密结合的一魄,从而主管嗅识和呼吸等生理功能的体元。
七魄的生理功能作用性,主要表现在身体整体系统性的层面中,所辖协范围集中于六腑和三焦两大系统,调控它们的气化与气运,大都并未对某一具体器官进行深入性具体的管理。
四、中医心理结构——神魂魄现代心理学认为:如果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以生命冲动作为基本理念,解释人的心理结构,那么,人的正常的心理结构总是由三个系统、层次构成。
这三个系统、层次就是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无意识,处于深层;意识,处于表层;前意识,则是表层的储存库。
前意识是无意识和意识的过渡领域。
无意识进入意识领域,必须经过前意识领域,借助于意识的某种合目的的形式,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因此,前意识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
在人的正常的心理结构中,人的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领域始终处于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流动变化之中,共同组成一个协调而又相互平衡的动态的心理结构整体。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再来看神魂魄的功能与作用,就会惊喜地发现二者之间何等相似!“神”决定着人道德、精神、意识、追求等神志活动的方向,统率所有神志共同完成人的神志活动,也就是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由神所决定,就像无意识处于深层,影响并决定人的精神世界,但却不会产具体的心理活动而是要通过“魂”才能现。
“魂”是人精神的管理者和具体实施执行者,又能直接参与神的决策,影响到生命存亡和健康品质,同以“魄”的活动为基础,但又比“魄”更高级的精神心理活动,类似于今人所说的思维、想象、评价、决断和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
就像前意识,是“神”实现作用的通道,又是“魄”的管理者和反馈于“神”桥梁。
“魄”是人精神的具体实施执行者和被动执行者,主要是管理、协调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机能。
主要是指一些与生俱来、本能性的、较低级的精神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嘴触及乳头会允吸等非条件反射性动作,以及四肢运动、耳听、目视、冷热痛痒等感知觉和一些初级记忆等。
就像意识处于表层,是人初级心理活动实现者,但又是“魂”活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