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终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音的发展
1. 6~12个月:开始对外面的语音加以组织,形成与母语 相适应的原型语音结构
2. 1岁~1岁半:发出的声音逐渐与具体事物有联系;对词 的内容其反应
3. 1岁半~3岁:感知语言与说出语言的过渡 4. 4岁左右:发音正确率明显提高 5. 4岁以上: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发音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含义: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 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 主要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ຫໍສະໝຸດ Baidu平相当的 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 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 发展社会认知:在同伴交往中汲取同伴经验 2. 满足归属需要:有利于克服孤独、无助引发的焦虑,
增强自我的信心和力量。 3. 培养积极性格:平等的交往有利于幼儿自信心,责
回避型依恋:这类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
2:不安全依恋: 攻击性较强等,占10%。
矛盾型依恋:这类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 胆小,退缩,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占20%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三、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
通常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婴儿的气质这两个因素有关。
1、教养方式:
① 安全型依恋:母亲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养育者,对孩子的需求敏 感,鼓励孩子探索,乐意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孩子在母亲处得 到理解,支持和帮助,能体验到安全感
(一)有关学前儿童交往策略的研究 国内研究:根据幼儿交往活动中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出现次数由少到多分别如下: 给予——顺从——支配——逆反——协调
幼儿与成人交往的策略分别如下: 支配——协商——顺从——逆反
三、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
(二)交往策略的课程学习 儿童呈现的交往策略,作为一种社会技能,是儿童社会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三、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
通常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婴儿的气质这两个因素有关。 2、婴儿的气质类型: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物学基础
① 安全型依恋:易照看型儿童 ② 矛盾型依恋:难以照看型的儿童 ③ 回避型依恋:缓慢发动型儿童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四、早期依恋的作用
依恋对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任感等良好个性特征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一)婴儿期和幼儿早期 1. 2~6个月:会注意周围的同伴,有相互注视 2. 6~9个月:相互作用,回应对方 一岁内:经过第一年的发展,儿童获得一些社会技能及
行为 3. 第二年开始:社会性发展领域扩大,互动时间更长,
开始出现互惠游戏等 第二年的发展,儿童社会技能进一步发展,具体可见
p105
二、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二)幼儿期 同伴间的社会性联系称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发展
特点如下: 1. 练习社交技能 2. 强化交往行为 3. 积极投入游戏 4. 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性别分离”现象 幼儿交往十分重要,教师应有意识给幼儿交往提供条件,
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
三、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
三、社会化的目标
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形成完整的自我,从而使儿童
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正常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角色系统
能力结构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发展
② 矛盾型依恋:愿意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但经常错误理解孩子的 需求,养育过程中无主见,养育方式自我矛盾,取决于自己心境, 使孩子产生悲伤和怨恨,不能获得必要的情绪支持和舒适感,这 些孩子当中有些属于难养型儿童
③ 回避型依恋:母亲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的需求冷漠迟钝,经 常对孩子表现消极情感,拒绝与孩子经常进行亲密接触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合适的表达方式
(二)连贯的复述能力
(三)行动调节能力:自我中心语言
社会化语言
(四)语言发展中的个别差异:语言习得时间及策略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一、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儿童对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 情感关系。依恋形成有以下行为
1. 安全型依恋:心理健康的儿童,主动承担社会和认知任务, 在各种社交场合可能成为领袖或受欢迎的人,承受挫折能力 强,行为问题相对较少。
2. 矛盾型依恋:这类儿童比较容易成为受攻击的对象,承受挫折的 能力差,容易退缩,更需要人们给提供额外的关心和帮助。
3. 回避型依恋:很难与同龄人相处,不大会表达情感和愿望,不时 会爆发攻击行为,常常在集体中惹是生非,因而不太能被同伴接 受。
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有效的社会技能主要包括 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 在社会生活中,能敏感地判断什么情将会发生的能力 2. 在游戏中,能理解其他需要并与共同活动的能力 3. 能想象出多种行为方向并选择出最佳方向的能力
四、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
二、学前儿童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发展
(二)词汇的发展 1. 词汇数量的增加 2. 词类范围的扩大 3. 积极词汇的增长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发展
(三)语法结构的发展 2~6岁儿童的语法结构的发展大致如下
1.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 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终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步独立地
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机,妥善自治,从而客
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二、社会化的前提
社会化,是儿童在社会环境里并在与他人的相互作
用中完成的。
认知
情感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1. 主动寻求依恋对象 2. 在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会表现出紧张 3. 会主动寻求依恋对象,对依恋对象发出的声音产生及时
反应 4. 与依恋对象重逢时表现出轻松与愉悦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二、依恋的类型
心理学家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景”实验发现依恋分: 1、安全型依恋:这类儿童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别的小 朋友分享玩具,友好相处,很少有反常的行为问题,占70%
1. 6~12个月:开始对外面的语音加以组织,形成与母语 相适应的原型语音结构
2. 1岁~1岁半:发出的声音逐渐与具体事物有联系;对词 的内容其反应
3. 1岁半~3岁:感知语言与说出语言的过渡 4. 4岁左右:发音正确率明显提高 5. 4岁以上: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发音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含义: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 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 主要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ຫໍສະໝຸດ Baidu平相当的 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 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 发展社会认知:在同伴交往中汲取同伴经验 2. 满足归属需要:有利于克服孤独、无助引发的焦虑,
增强自我的信心和力量。 3. 培养积极性格:平等的交往有利于幼儿自信心,责
回避型依恋:这类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
2:不安全依恋: 攻击性较强等,占10%。
矛盾型依恋:这类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 胆小,退缩,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占20%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三、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
通常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婴儿的气质这两个因素有关。
1、教养方式:
① 安全型依恋:母亲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养育者,对孩子的需求敏 感,鼓励孩子探索,乐意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孩子在母亲处得 到理解,支持和帮助,能体验到安全感
(一)有关学前儿童交往策略的研究 国内研究:根据幼儿交往活动中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出现次数由少到多分别如下: 给予——顺从——支配——逆反——协调
幼儿与成人交往的策略分别如下: 支配——协商——顺从——逆反
三、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
(二)交往策略的课程学习 儿童呈现的交往策略,作为一种社会技能,是儿童社会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三、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
通常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婴儿的气质这两个因素有关。 2、婴儿的气质类型: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物学基础
① 安全型依恋:易照看型儿童 ② 矛盾型依恋:难以照看型的儿童 ③ 回避型依恋:缓慢发动型儿童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四、早期依恋的作用
依恋对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任感等良好个性特征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一)婴儿期和幼儿早期 1. 2~6个月:会注意周围的同伴,有相互注视 2. 6~9个月:相互作用,回应对方 一岁内:经过第一年的发展,儿童获得一些社会技能及
行为 3. 第二年开始:社会性发展领域扩大,互动时间更长,
开始出现互惠游戏等 第二年的发展,儿童社会技能进一步发展,具体可见
p105
二、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二)幼儿期 同伴间的社会性联系称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发展
特点如下: 1. 练习社交技能 2. 强化交往行为 3. 积极投入游戏 4. 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性别分离”现象 幼儿交往十分重要,教师应有意识给幼儿交往提供条件,
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
三、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
三、社会化的目标
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形成完整的自我,从而使儿童
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正常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角色系统
能力结构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发展
② 矛盾型依恋:愿意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但经常错误理解孩子的 需求,养育过程中无主见,养育方式自我矛盾,取决于自己心境, 使孩子产生悲伤和怨恨,不能获得必要的情绪支持和舒适感,这 些孩子当中有些属于难养型儿童
③ 回避型依恋:母亲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的需求冷漠迟钝,经 常对孩子表现消极情感,拒绝与孩子经常进行亲密接触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合适的表达方式
(二)连贯的复述能力
(三)行动调节能力:自我中心语言
社会化语言
(四)语言发展中的个别差异:语言习得时间及策略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一、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儿童对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 情感关系。依恋形成有以下行为
1. 安全型依恋:心理健康的儿童,主动承担社会和认知任务, 在各种社交场合可能成为领袖或受欢迎的人,承受挫折能力 强,行为问题相对较少。
2. 矛盾型依恋:这类儿童比较容易成为受攻击的对象,承受挫折的 能力差,容易退缩,更需要人们给提供额外的关心和帮助。
3. 回避型依恋:很难与同龄人相处,不大会表达情感和愿望,不时 会爆发攻击行为,常常在集体中惹是生非,因而不太能被同伴接 受。
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有效的社会技能主要包括 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 在社会生活中,能敏感地判断什么情将会发生的能力 2. 在游戏中,能理解其他需要并与共同活动的能力 3. 能想象出多种行为方向并选择出最佳方向的能力
四、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
二、学前儿童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发展
(二)词汇的发展 1. 词汇数量的增加 2. 词类范围的扩大 3. 积极词汇的增长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发展
(三)语法结构的发展 2~6岁儿童的语法结构的发展大致如下
1.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 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终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步独立地
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机,妥善自治,从而客
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二、社会化的前提
社会化,是儿童在社会环境里并在与他人的相互作
用中完成的。
认知
情感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1. 主动寻求依恋对象 2. 在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会表现出紧张 3. 会主动寻求依恋对象,对依恋对象发出的声音产生及时
反应 4. 与依恋对象重逢时表现出轻松与愉悦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二、依恋的类型
心理学家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景”实验发现依恋分: 1、安全型依恋:这类儿童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别的小 朋友分享玩具,友好相处,很少有反常的行为问题,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