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动机情绪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一、概念解释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

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

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

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

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

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

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

(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

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九型人格各型号人的潜在动机

九型人格各型号人的潜在动机

九型人格各型号人的潜在动机1.一号完美型人的潜在动机第一型人的动力是想事事完美、正确,争取更佳表现,帮助他人和自己上进,想证明自己的地位,希望能堵塞别人的批评和非议。

2.二号助人型人的潜在动机这类人的主要动机是渴望被爱,所以他们先无私地给出大量的爱,以换取别人的注目和感激,有时又渴望别人在“爱”的掌控下依赖自己。

小时候,他们就学会必须让人喜欢才能获得爱和关注,所以拼命令自己变得乖巧,处处讨人欢心,让所有人都获得充分的关注和爱护,这形成他们日后惯于保护别人的个性。

3.三号成就型人的潜在动机这类型人的主要动机就是渴望被肯定,追求与众不同,接受众人的注意、被人钦羡,誓要在别人心目中留下Super star(超级明星)的深刻印象。

4.四号艺术型人的潜在动机他们早年可能遭到遗弃,又或太恐惧被遗弃,所以整天活在别人舍他而去的惶恐中。

为了在没完没了的担忧中支撑下去,他们自觉要追求一种独特性,这样一来别人就会留意他,而就算别人不理会他,凭着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他们亦可以内在地圆满自足。

然而他们始终极端期望别人的爱,所以他们总是找机会表现这种渴求,如果遭到拒绝,就会退到自己的世界中,从此筑起一道围墙,以幻想与现实打交道。

5.五号理智型人的潜在动机第五型人觉得这个世界是充满变数、无法掌握的,处处充满威胁,所以他们很怕被人事牵涉在内,因此选择不参与这个现实世界,而躲在自己的安全密室中,通过累积知识的方式,慢慢窥探外界。

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知识,以阐释发生在身上的每一件事情,以及作为面对环境和威胁时自我防卫的武器。

6.六号疑惑型人的潜在动机他们早年认定世界充满了威胁和破坏性,所以不断地用猜疑、试探、想象去求得安全的保护罩。

为了生存,他们认同一个团体,希望在这里获得接纳、安慰。

他们需要有权威者来指导方向,这样便会安心交托自己于群体中,向团体奉献耿耿忠心和干劲。

7.七号活跃型人的潜在动机想要更多快乐,自娱娱人,欣赏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并借此逃避不想面对的阴霾,成了他们生存的动力。

个人特征:动机与人格

个人特征:动机与人格
人们对独立性或自我支配感觉上的需要。营销人员对此作出的反应就是提 供有关的产品,建议人们“随心所欲”。信息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 于刺激人们对独立性的需求,因为更多的信息能帮助消费者更便当地获得独立 的判断。消费者对某种反应个性消费刺激的接受。 ✓求新和猎奇的需要
消费者经常仅仅出于对新奇的需要而寻求变化。消费者对新奇的需要是起 伏变化的。--对与当前环境完全不一样信息的追求。
折价商品 假期里的旅行消费与高档的时装 人寿保险
15
基于动机冲突的三种营销策略 1、接近――接近型动机冲突:一个必须在两件吸引
人的事物中做出选择的消费者会产生双趋冲突, 而且这两事物越是同样吸引人,这种冲突就越大。 2、接近――回避型动机冲突:当消费者的某种购买 行为会同时导致一正一反两种结果时,他就面临 这种动机冲突。 3、回避――回避型动机冲突:当选择所产生的各种 结果均是消费者所不希望发生的,这种冲突就出 现。
分析与 运用
3、构造技术
1、分析回答的内容,以确定 所表达的主题
2、分析对不同主题和关键概 念的反应
卡通技巧
分析与运用
第三人称技术
看图说话
同上
12
4、投射技术
❖ “手段—目的”法或利益链法。让一个消费者列举
出某种产品或品牌所能提供的利益,再列出这些利
益所能提供的好处,继续下去直到消费者列不出好
处为止。
营销组合的一致性。价格与产品定位要一致 认知失调:消费者在采取重要的购买行为之后有一种怀疑自己是否明智的
倾向。消费者购物后搜集信息的倾向和做法,极大强化了广告和后续销售 努力的作用。 ✓ 归因的需要 人类的归因需要,人们总是想对发生的事情寻找原因;是谁或是什么导致 了这一事件的发生?我们是否把我们所希望(或不希望)的结果归因于我 们自己或外界?这一需要主要运用于分析消费者对促销信息的反应。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2.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2.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人品心理学代表爱和创建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势,它是一名词解说:种损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1.人品:是个体在遗传素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质的基础上,经过与后天环向外面,就会产生仇恨、攻境的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相对击、入侵和施虐狂等行为。

稳固的和独到的心理行为模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式。

自己,包含生计所需的基本1.范型:是指一准期间在欲念、激动和生命力。

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半科2.阻滞:心理阻碍能够致使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任何阶段的发展停留和延和方法。

缓,这类现象称之为阻滞。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2、人品的特色:整体性、稳侧重从个体化和特别性方面定性、独到性、社会性。

研究人品,以独到的个体为2.倒退:因为初期阶段发展研究对象,经过晤谈、察看、阻滞是某些初期的特色保存作品剖析等方法,宽泛地收在此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集剖析资料,以便对人品进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行全面确立和正确地定性描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述,从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过程称为倒退。

人品的方法。

2.压迫:自我防范惹起忧虑1.有关研究(高尔顿创):是的思想看法进入意识领域的指运用丈量和统计方法,在一种方法同样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2.否定:否定令人逃离现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实,是悲观的对待问题。

难量关系,由此确立这些被试以相信亲人的去世之间,在某种人品特色上的2.投射:不认可自己身上差别,以及人品特色之间、有某种不良质量和思想感人品特色与其他要素之间的情,而把这些投射给他人。

有关状况。

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表层,它包含了全部被忘记件,系统地操控某个或多个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迫变量,以其致使另一个变量的经验。

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3.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累积法。

的人类先人的经验,是人类1.人品心理学:就是一门一定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研究人品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应的天生遗传偏向。

动机与人格

动机与人格

动机与人格:内在驱动力塑造个性之路“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观察到人们的行为和决策背后隐藏着一种力量,这就是动机与人格。

动机就是我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而人格则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意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动机可以被定义为“激发我们追求目标和满足欲望的内在驱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内心的满足感,而外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认可和压力等因素。

动机对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它激发我们努力工作、追求成功,并驱使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提供了一个广泛接受的分类系统,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人格开放性指个体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探索精神,开放性高的人倾向于对各种新颖、复杂和多样化的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并愿意主动尝试新的经历和观点。

人格开放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对经验的开放性:开放性高的人对新的经验和感知保持开放的态度。

他们愿意接触新的文化、艺术、音乐、食物等,对于不同的观点和观念持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和冒险,对于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心。

2、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放性高的人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产生独特的观点和创新的想法,并能够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

他们善于在问题解决和创新领域中发挥独特的角色。

3、知识追求:开放性高的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充满热情。

他们愿意主动探索新的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善于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他们对于学习新技能和掌握新知识具有较高的动机和兴趣。

4、情感表达和情绪体验:开放性高的人通常表达情感和体验情绪的方式比较多样化和自由。

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和体验各种情绪,并能够用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格概述、需要、动机与挫折、能力、气质、性格

人格概述、需要、动机与挫折、能力、气质、性格

3)关于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强度越大潜力 越 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强 度 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 须 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 到 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 才

4)马斯洛看到了高级需要与低级需 要的区别,要满足高级需要,必须 先满足低级需要,但他并没有把两 者绝对对立起来。他认识到在人的 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 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任何一 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 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高层次需要产 生后,低层次需要对行为影响变小 而已。
马斯洛(Maslow)
1)人的需要由以下五个层次(等级) 构成。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 ) 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 、 性的需要等。

安全需要(safety need)表现为人们 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 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 )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 建 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 、 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 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 需要。

智商(IQ)=
×100
实(CA)

2)人类智商的分布
人类智商的理论分布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名称 极优等 优异 中上 中等 中下 临界 智力落后 百分比 1.33 11.30 18.10 46.50 14.50 5.60 2.90
IQ 140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70以下
气质 类型 多血质
粘液质
安静型

心理学情绪、人格、气质、性格、能力、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情绪、人格、气质、性格、能力、需要与动机
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 其次挫折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挫折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
要辩证看待挫折两面性,变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 积极,促使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
归因理论
• 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 • 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 • 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
• 识别他人的情绪是移情能力的体现。
• (五)处理人际关系
• 能够调控他人的情绪是把握人际关系技巧的核心 。
情绪调节(调适)
• ①转移注意力:将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中移开,集 中注意于其他事件,避免不良情绪体验。
• ②情境调节:改变生活环境和自身形象等,通过享受生活 使自己振奋。
• ③认知调节: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 助人或设法取得一个小小的成功等,换个角度看问题等。 • ④行为调节:通过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来调适不良情绪。 • ⑤合理宣泄 • 哭--适当的哭一场。 • 喊--痛快地喊一回。 • 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 动--进行剧烈的运动。
• 1、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个整体,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 2、人格发展 性本能是人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
1、人格结构
• 本我(生物我)无意识层面,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现实我)意识层面,遵循现实原则; • 超我(理想我)包含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
返回
2、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7岁) (4)潜伏期(6、7岁—12岁) (5)青春期(12—20岁左右)
美感
最根本的是爱国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的 行为以及艺术作品予以评价产生的情感 体验。

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个人所具备的心理现认知意志相对应。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人获得知识或运明暗、粗细等。

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一以及其联系和关系的认识,如看到一面红旗、摸到一件轻软的毛衣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情感与动机情绪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情绪是个人的主情感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真挚的情感来源于对人、对事真切、深刻的了解。

情感会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

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

动机的基础来源于人的各种需求,即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动机有强度和性质的区别。

动机不同,人对想、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会不同。

能力与人格能力人们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

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人格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

(如同电脑的软件。

)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

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

抑郁质
弱。感受
性高,耐 受性低。 极端内向, 多疑多虑, 敏感,孤 僻。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稳定性与可塑性 没有好坏之分 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 作效率。 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影响对环境适应 的难易。 影响健康

三、性格
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 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 支配的 干涉的 孩子的人格
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 的、顺从的
臆病、神经质、被动的、幼 稚的
娇宠的 拒绝的
不关心的 专横的 民主的
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 温和 自我显示、冷淡、乱暴的
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 酷的、自立的 反抗的、情绪不安定的、依 赖的、服从的 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 社交的等

二、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定义
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 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产生
内部的需要;外部的诱因。
四、动机的种类
(一)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也称驱力,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 2、社会性动机 是人类所特有的,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
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 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
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 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 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人格心理学考试范围

人格心理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自我防御机制:指一些为保护自我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之类的潜意识反应3.集体潜意识:指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它由原型所组成,是对外在世界作适当反应所需的潜能。

它并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属于人类全体的、普遍存在的。

它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里内容。

4.原型:那些经历许多世代一直保持不变的经验累积于心中的结果,是一种对世界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是集体无意识的元素和主要内容。

5.人格面具:“公众我”,个体用来应付社会习俗和传统要求,在公共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开人格,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

6.阿尼玛:是在男性无意识中起着一种基本的或原始意象作用的女性特征的表现。

7.阿尼姆斯:是在女性无意识中起着一种基本的或原始意象作用的男性特征表现。

8.阴影:是指人格的最内层、具有动物性的低级的种族的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结和行为,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它是本性中的原始部分。

9.自身:集体潜意识中的核心原型,是原型中的原型,促使人格统一、平衡和稳定的原动力。

10.追求优越:是每个人奋力追求的目标,包含更加完美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

11.生活格调: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独特手段,她决定了个人重视和忽视生活的哪些方面以及如何重视和忽视,还有个人未来的目标和以何种手段和方式去追求目标,表现了一个人人格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12.创造性自我:人格中的自由成分,使得个体能在可供选择的生活格调和追求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13.社会兴趣:不仅是一种情感,而且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评价态度,一种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的能力。

14.特质: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行为一致性,它表现出特征化的相当持久的行性,代表广泛的行为倾向15.首要特质: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占优势的特质,是无时不在的倾向,每个行为都可追述到其影响。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

“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

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

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中文名人格心理学外文名Personality类属心理学定义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研究内容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作用预计对塑造人类行为人生事件影响理论介绍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等。

精神分析论根据心理动力学(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杜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八种类型人格的八种人格划分:外向思考型这类型的人,偏爱知性生活,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活动,合乎知性结论。

所谓知性结论,就是客观而普遍为一般接受。

不独断、不任性、谨守客观.以知性为行动规范,客观的分清各种事实和条件,仔细考虑之后才下结论.对人待己,采用相同基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一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3、人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

4、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5、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6、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7、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8、与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注意。

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9、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0、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2、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14、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15、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潮流。

1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7、神经元始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

18、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9、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20、外周神经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2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22、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23、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开始的。

24、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5、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人格的塑造

人格的塑造
人格的塑造
***
人格的塑造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 它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 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 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 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 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 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人格的塑造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 同的。
人格的塑造
1 2 3 4
外倾思维型
内倾思维型
5 6 7 8
外倾感觉型 内倾感觉型
外倾情感型
内倾情感型
外倾直觉型 内倾直觉型
人格的塑造
一、健康人格的特征 健康的人格,不仅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 也是人们充分发展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具有 健康人格的人,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有意识 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正视自 己,正视过去,面对现实,注重未来,渴望迎 接生活的挑战,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 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相当于我们日常生 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 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塑造
气 质 的 四 种 基 本 类 型
胆汁质(兴奋型):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勇敢
积极,但情绪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具有很高的兴奋性 和较弱的抑制力,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克服 在达到既定目标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但是,一旦精力消 耗殆尽,往往对自己的努力推动信心。胆汁质的人适合 做开拓性的工作,如进入商界会有不错的成绩,但是要 克服自制力不足的毛病,否则成不了大器。 多血质(活泼型):神经过程平衡而灵活、活跃好 动、表情外露、善于交际、适应性强,但做事缺乏持久 性,注意力容易转移,适合从事多变和多样化的工作。 他们是杰出的活动家,对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够持 续很长的时间,但是如果工作受挫或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时,热情就会锐减。记者、管理人员、律师、公关与人 事工作很适合他们。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

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2. 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2. 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

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简述个体心理的组成成分

简述个体心理的组成成分

简述个体心理的组成成分
个体心理的组成成分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1.认知是指人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加工信息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力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3.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

4.能力和人格是人们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将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包括能力和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动机1.动机功能[1]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

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2]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3.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4.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一旦形成,就相当稳定。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

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纬度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

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理想。

5.动机的理论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一度在动机心理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不学而会的。

固定的行为模式。

[2]【动机的驱力理论】认为:个体由于生理需要而产生一种紧张状态,激发或驱动个体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平衡状态。

[3]【动机的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

它提出了三个原理: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2,简化原理;3,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4]【动机的诱因理论】认为: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理论。

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他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

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5]动机的认知理论。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

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

(1)【期待价值理论】把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期待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2)【动机归因理论】动机是思维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中寻求行为内在的动力因素。

(3)【自我功效论】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

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种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成就目标理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

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

6.动机的种类[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

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7.增强挫折承受力[1]正确对待挫折[2]改善挫折情景[3]总结经验教训[4]调节抱负水平[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8.意志的品质[1]独立性[2]果断性[3]坚定性[4]自制力附录名词解释1.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2.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3. 【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

4. 【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5.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

【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理想】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6.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7. 【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

第十章情绪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情绪纬度和情绪纬度理论[1]情绪的纬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具有两极性。

[2]情绪纬度的理论:(1)【三维理论】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纬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纬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

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纬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纬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

60年代末,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纬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纬度之间的关系。

(2)【四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情绪四维理论。

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纬度。

3.情绪和情感的分类[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2]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3]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情绪与脑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主要与下丘脑、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密切关系。

其中边缘系统在情绪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正情绪时大脑左半球出现较多的脑电位活动,而负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用自我刺激的方法证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一个“快乐中枢”。

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主要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外分泌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

5.情绪理论[1]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

他们强**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

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他特别强**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2]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

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

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

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也就是说,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

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P3816.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可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增强调节;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情绪调节主要发生在生理、情绪体验、表情动作、认知和人际等方面,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附录名词解释1.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2. 【表情】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3.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