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实验中学高二历史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思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图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这场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但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洋务派的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

(2)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人,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

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他们的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3)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人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

尽管它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强烈的冲击。

(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古老的中华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他们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解放潮流,试图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寻找出路。

林则徐和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方书刊,编辑《四洲志》等资料,让国人开始了解外部世界。

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一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人闭目塞听、妄自尊大的状态,让人们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然而,真正将学习西方付诸实践的是洋务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器物层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

他们开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且没有触及制度层面的变革,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宣告破产。

甲午战败,给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也让人们开始反思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在这种背景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们倡导变法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梁启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如《变法通议》。

1898 年,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史称“戊戌变法”。

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变法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1918年,《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其中,有他亲自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影响:
A在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
第1新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2:新化运动(概述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背景:①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②经济: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实践:洋务运动
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7.评价:(1)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其实践促进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3)局限性: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的科技,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
三、早期维新思想:
3、影响: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化革新运动。②进步性: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③局限性:对于传统化和西方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中国古代思想的建立特殊坚实,作为一个由封建社会转变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封建思想的陋俗照旧存在人们心中,今日我要和大家共享的是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盼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驾驭这局部学问,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本单元主要讲解并描述了鸦片斗争以后中国思想界慢慢出现的西学热。

在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就是向西方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承受马克思主义为标记,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探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中,先学习西方管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

甲午斗争以前主要学习西方科技,之后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学说。

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最终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2、思想解放:⑴地主阶级:①林、魏抗拒派“新思想”:即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②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器物,不学制度;⑴农夫阶级:①太平天国: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开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②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但没有将西方工业文明与列强侵略区分开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⑴资产阶级:①维新派:早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康梁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结果证明改良道路行不通。

②革命派:孙中山提出,学习美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激进派: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存在确定确定和确定否认的偏向。

⑴无产阶级:1921年成立了中国,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1、缘由:①鸦片斗争失败,“天朝上国”梦幻惊醒。

②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慢慢传入中国。

2、主要倡议者:①林那么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3)识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4)了解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探究法。

【教学内容】1.“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②有识之士(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下,面向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概况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②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意义(影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可用)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可用)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D
• 陈独秀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 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 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从 这句话分析,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 想的主要目的是 • A. 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 B . 实现资产阶级真正的民主政治 • C. 提倡法治代替人治 • D. 用科学思想取代封建思想 B
探究: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待儒家 思想的不同态度 维新派 态度
1 1 民主革 9 命思想 9 0 1 0 1 十 月 革 命
民 1 主 9 科 1 学 9 思 想 民族工业短 暂的春天
1 马 9 克 2 思 1 主 义 传 播
学法指导: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注中西相似思想的比较

中西对比
中国的维新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维新思想
同 经济 背景 内容 影响 异 影响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
2.(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
涉及哪一领域? ( A.宗教文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文学艺术
【答案】C

严复翻译的西学著作 《天演论》 《原富》 《法意》 《群己权界论》 ……
【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 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 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 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严复)
是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的 开端。关注 世界、思想 启迪作用。 冲击了“夷夏 之辩”的旧观 念,迈出了中 国经济近代化
器 物 阶 段
第二 洋务派 次鸦 片战 争后
曾国藩 李鸿章
中学为体 洋务 西学为用 运动 (师夷长 技以自强)

高中历史专题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专题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专题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999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 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 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 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活动: 洋务运动 (4)结局: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1、(2003上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 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 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2、(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 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提倡思想解放 1、前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2、后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宣传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有了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上 袁世凯 专权;
③.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但同时,袁 世凯掀起了 尊孔复古 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标志:
•军事工业
京师同文馆 京师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
旅顺
北洋海军
•民用工业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威海卫
•近代海军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教育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程内容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程内容标准分析这一学习专题主要阐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鸦片战争后,面对清王朝统治效能低下以及西方殖某某义、帝国主义入侵而带来的内忧外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了寻求变革、振兴国家的探索历程,他们主X“以夷为师”,学习西方,变法维新。

清王朝被推翻后,中国并未真正富强起来,旧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于是有识之士们又掀起新文化运动,为国人带来新的思想解放潮流,直至引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使中国社会彻底旧貌换新颜。

这一学习专题的主要内容有:1、维新变法思想鸦片战争后,步入近代的中国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开始了寻求变革、振兴国家的探索历程,他们先是主X“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继而主X洋务思想,兴办近代企业,以与西方抗衡;最终选择维新变法,以期在制度上做一变革,挽救清王朝濒临灭亡的命运。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变法思想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在晚清历次变革中最具思想价值,是需要掌握的重点,关键是要理解它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晚清的各项变革没能挽救国家的命运。

进入民国之后,人们仍在探索使国家走向富强之路的途径,但旧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于是有识之士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力图使国人思想再度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提倡某某与科学,主X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以新伦理代替旧伦理,给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带来了巨大影响。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便是借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东风,在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并使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开来,最终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演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

(1)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

(2)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背景和氛围。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思想解放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这两个运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例如:
1.分组讨论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特点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我将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尊重和客观评价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对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和认同,认识到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造。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将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分享历史经验、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我将组织课堂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
1915—1919年
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 盛昌华 274200
名称
时间
领导派别
兴起原因
目的
内容
性质影响异同源自维新思想19世纪末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起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使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B.政治上:帝国主义“以华制华”扶植清政府。
②清末新政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2、主观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
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展独立发展的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保皇派之间就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论战。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批判传统思想,倡导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高二历史教案-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最新

高二历史教案-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最新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引言分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主张向西方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到学习社会政治学说。

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内容。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重点难点:1、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2、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导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

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

问题1: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我和凤每天绕着公园小路走上几圈,直走的浑身冒汗,才走出公园,完成晨练任务。几天后,又一位退休的工友加入我们中间,她叫静。是凤的好朋友,她俩曾在一个班组,听说我们在晨练,便一 道和我们晨练。体博网
其实,我多年前就认识静了。那时我和静都是乘务员,她长得眉清目秀,温文尔雅,耐看养眼。可再看看已经到了中年的静,面目粗糙,脸上有了雀斑,蜡黄略显憔悴,腰也粗了,身子也笨了,再 不是少女时窈窕淑女的形象了!原来那个漂亮美丽的静怎么变成这样了?我暗自吃惊。走在一起,我听静聊家事,才得知,静的女儿在国外留学,每年光学费就是不少的开支,静退休工资二千多块钱, 爱人病退,工资也不高,还得吃药。生活很拮据。生活的磨难,活生生把这个美丽女人改变成粗糙的大妈形象了!
那天我们正在走着聊着,迎面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哦!原来是我们站的老站长,如今,他已经高升到总公司副总。他每天也出来晨练,我们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他颔首微笑,向我们致意。走过 他的身边,凤揶揄道:“站长算什么?我们现在比他还洒脱,不上班国家养活着,想干啥干啥,多自在啊!”
静叹息着说:“咱可不能跟人家比,我先快乐几天再说吧!我是在家里待不住的,还得出去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干,要不孩子的学费从哪里来?”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透视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
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放眼
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是第一批
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也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解 (1)含义: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 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2)背景:它是在民族危机严峻的形势下提出的。鸦片战 争中,中国的失败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抛弃旧观 念,关注世界,关心时局。 (3)影响:这一主张集中体现了新思想的精髓,有力地激发 了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热情,是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 思想。
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进一步变革。19世 纪末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使得变革图强成为有识
之士的共识。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推动下,戊戌变法运动全
面展开。百日维新虽然没有成功,但思想解放的脚步却并未因 此停止。
中华民国的有名无实促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断反思,他们 逐渐意识到,用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陈独秀 主编的《新青年》吹响了向封建传统进攻的号角,以科学和民 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由此拉开了的序幕,向西方学习也成为 不可阻挡的潮流。在各种西方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凭借其自身 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脱颖而出,指引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 阶段。
学习本单元,一要与当时的世界形势相联系,了解世界革 命对中国的影响;二要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内容相联系,了 解近代思想发展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三要注意分析每个 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学习” 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但我还在留恋记忆中的雪,那似乎并没有融化。洁白让我痴迷,尤其是,当年关临近,厚厚的雪铺满大地,那夜行的人,比如父亲,正从远处归来。鹅毛般的雪落在他身上,眉毛、胡须、肩膀、额 头,都在雪下覆盖。母亲念叨着,我们也焦急地等待,只听得咯吱咯吱地踩雪声,脚步踏实而稳重,推开门,一个结实的雪人回了。
想起一首诗:
除夕的夜里应该下雪/应该有一串脚印/那个踏雪归来的人/应该是父亲
此刻/静静的天地辽阔/沉默的世界和我

这几年,头上的天气好像轮转了,北方好像也变得不那么北方了,有时盼一场雪比挣钱还难。暖冬,热效应,全球气候异常,这些已经真真切切地到了老百姓的生活里,那“瑞雪兆丰年”似乎已经 是昨天的事。我经常回村子里去,冷清,寂静,有点死气沉沉。年轻人都去城里了,把乡下留给了老人,他们的“丰年”只是口袋里的钱,老人也一样,种庄稼成了摆设。坚持是因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 坚守也只是土地上的看客。有时还想回到从前去,也只是想想,因为城镇化早已扎根,农耕文明正在消失。雪下的少了,一落就化,冬天也不再冷,再也没有那种大雪纷飞,天地茫茫的景象了。真人澳 门博

21-22版:单元学习总结: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步步高)

21-22版:单元学习总结: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步步高)

单元学习总结一、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主要内容: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指导思想:由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发展为“三民主义”。

(3)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

(2)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3)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

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各个派别的比较例题(2020·全国Ⅰ卷,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 22.8% 17.5% 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解题规范明情境本题采用新鲜史料和表格呈现形式,以学习情境命题,考查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知素养本题主要涉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三大学科素养,意在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这一宏观时代背景及实业报国的共识,同时强化对思维品质的考查,促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对价值观的认知内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城市实验中学高二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3题)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2、(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思想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4、(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5、(2011年上海)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7、(2008年海南高考19题)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D.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8、(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题)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9、(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8题)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10、(2009年上海高考20题)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11、(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2、(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8题)“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13、(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7题)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14、(2008年广东高考6题)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15、(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4题)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16、(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6题)《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17、(2011年浙江21题)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8、(2009年广东高考6题)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19、(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20、(2008年海南高考16题)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21、(2009年广东高考)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22、(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5题)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23、(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3题)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①魏源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

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25、(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6题)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26、(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6题)“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27、(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28、(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5题)《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29(2010高考广东文综16题)“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30、(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30、(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3题)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我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31、(2011年海南高考18题)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3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8题)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33、(2011年江苏高考5题)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