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有哪些特点
杜甫诗歌特点及举例说明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深刻、广泛: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疾苦,内容深刻广泛,涉及政
治、经济、战争、民生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2.表现手法多样:杜甫的诗歌表现手法多样,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多种手
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3.语言精练、质朴: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质朴,用词简练,不追求华丽词藻,但却
能够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举例说明:
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通过描写春天的景
象,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和痛苦。
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写了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景象,表达了他对
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民生的关注。
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表现了他对改善人民生活的期望和追求。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也为我们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1)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入蜀后的十余年,是杜诗“沉郁”风格发展的顶峰,写民生疾苦、自己的穷困潦倒。
感情深沉阔大。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2)杜甫感情回环往复,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登高》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3)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写出久客孤独的内容,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更见深沉。
尾联对结,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解析]
(1)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2)感情深沉浑厚,回环往复,潜气内转,起伏顿挫; 沉郁顿挫的风格成于杜甫晚年,他的诗写民生疾苦,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深沉阔大;沉郁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概述㈠安史之乱使战乱生活题材入诗⑴最早、最全面反映战乱灾难的是杜甫。
写战争许多重要事件,写百姓在战争中的苦难,以深广生动的形象,展现战火中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具史的认识价值,被称为“诗史”。
⑵诗史性质决定写作方法的变化:盛唐诗创造玲珑兴象以抒情,杜诗用叙事手法写诗。
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⑶多数叙事诗作为抒情来写,融入强烈的抒情。
客观真实的叙述与主观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有时杂以议论,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
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抒情诗的意境创造。
记述时事,反映历史真实画面,实则抒发一己情怀。
律诗艺术⑴扩大律诗的表现范围。
⒈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⒉写时事的律诗,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议论,如《王命》《征夫》等。
⒊为扩大律诗表现力,以组诗形式表现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五律和七律都有。
⑵七律组诗最成功。
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
⑶杜律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⑷杜律最高成就是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使人忘其为律诗。
⑸声律的精心安排,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莫测不离规矩;有时为表达感情需要写拗体,晚年七律拗体更多,是成熟后的通变,表现为变化中的完整。
⑹炼字炼句。
⒈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刘熙载“少陵炼神”。
⒉善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富于转折,如“自”。
⒊善用颜色字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使诗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
⒋炼字是自觉追求。
集大成⑴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集中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开拓创作视野。
⑵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
⑶杜诗集大成的体现:⒈不簿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
⒉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
⒊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是我国著名诗人,还被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一)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1.现实主义:杜甫以现实生活为根基,用诗情浸染现实生活。
他的诗美理想是以现实为美的,清新老成,把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蕴含在精练优美而极富表现力的文字形式中,从而创造出唐诗形象鲜明而内蕴丰厚的艺术境界。
比如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2.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批判: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和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
比如他的《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
《石壕吏》是通过老妪的一番话,介绍了这一个家庭的遭遇,同时也概括了千万个家庭。
3.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常常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比如他的《登高》一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通过凝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郁和悲凉。
4.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担忧,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比如他的《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爱。
5.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杜甫的诗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他常常使用象征、暗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比如他的《春夜喜雨》一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杜甫诗歌特点
杜甫诗歌特点
杜甫的诗歌主要特点有:
1、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杜甫的诗多集中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抑郁情绪和孤独感,其中十分浓郁的是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思考,如《江畔独步寻花》、《蜀道难》、《春望》、《宣州谢脁北行》等等;
2、语言简洁而深刻。
杜甫的诗中常用三言两语就能把一种思想表达出来,语言简练、深刻、意境深远,使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文学气息。
如《茅山吟》、《端午节》、《芙蓉楼送辛渐》、《江南逢李龟年》等等;
3、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杜甫的诗歌中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哲理思想,也表达了他对时代社会的深刻观察,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意义,如《江畔独步寻花》、《蜀道难》、《敕勒歌》、《八月十五夜月》等等。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征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征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杜甫诗歌的主要特征:
1. 关注现实:杜甫的诗歌广泛涉及政治、社会、历史等现实问题,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2. 情感深沉:杜甫的诗歌情感深沉,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3. 风格质朴: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他以平实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4. 叙事性强:杜甫的诗歌具有叙事性强的特点,他通过叙述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展现出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5. 强烈的政治意识: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他在诗中呼吁改革、反对战争、关注民生等,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6. 对历史的思考:杜甫的诗歌对历史有深刻的思考,他在诗中探讨了历史的规律和人类命运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7. 意象独特:杜甫的诗歌意象独特,他通过形象的描写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总之,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他的诗歌不仅关注现实,而且对历史有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的命运有深刻的体悟。
他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的诗歌艺术特点,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aa,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诗的风格特色是沉郁顿挫“沉郁”和“顿挫”,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清人吴瞻泰在他的《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意至而法也无不密。
”也就是说,沉郁与作品的内容主题有关;顿挫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有关,而两者之间又是统一的。
纵观杜甫的作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韵味深远;感情境界凝重深沉、忧郁悲壮;表达方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
沉郁顿挫首先表现为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在这深沉忧思里,蕴含着一份优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阔大深远。
杜甫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波浪起伏、反复咏叹、百转千回。
往往感情要爆发了,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象有一座感情的闸门阻拦住,让感情在受阻之后再缓慢流出,因此那感情的抒发,也就显得更加深沉。
第一、丰富坎坷的人生阅历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原因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疾病缠身,穷愁潦倒,奔波衣食,但仍意志弥坚,矢志不渝,这些磨砺了杜甫,也玉成了杜甫。
因此,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而强烈的愿望,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原因之一。
第二:“万方多难”的时代特征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又一主要原因。
杜甫的一生,正值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时代,既经历了繁荣昌盛的“开元全盛日”,也经历了“流血川原丹”《垂老别》的安史之乱,并看到安史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的败落景象。
可以说,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和他所处的那个“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
紧扣时代脉搏,同情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兴衰是杜诗永恒的旋律。
杜甫的一生始终关注人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人民的苦难,也有深刻的感受:“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北征》);希望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宿花石戍》);对待被逼上反路的叛贼:“不可行俭德,盗贼本王臣”(《有感》)。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杜甫是我国著名诗人,还被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一)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
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
“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
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
“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
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的人,其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
这种回环往复的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
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
杜甫多年飘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
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托。
动荡的江水,陡峭的山峡,孤清的月色,凄历的画角,这些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
他的《登高》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是这样写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
杜甫诗歌风格特点并举例说明
杜甫诗歌风格特点并举例说明
1. 杜甫的诗歌那叫一个沉郁顿挫啊!就好比《春望》里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你想想,国家都破亡了,这得是多么沉重的情感呀!这不就把他心中的那种悲愤和苍凉展现得淋漓尽致嘛!
2. 杜甫的诗还特别写实呢!像“朱门酒肉臭,路骨冻死骨”,这多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呀。
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看到贫富的巨大悬殊,能不感慨吗?
3. 他的诗歌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哇,他自己都那么苦了,还想着天下人,这是多么伟大的心胸啊,难道你不敬佩吗?
4. 杜甫还擅长用细节描写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的那种轻柔、细腻都写出来了,这不就跟我们精心对待一件珍视的东西一样嘛!
5. 他的诗也有雄浑壮阔的时候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多有气势呀,就像是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一切,是不是特别震撼?
6. 杜甫对老百姓的关心那真是发自内心的呢!看看“三吏”“三别”,那对百姓疾苦的描写,多让人痛心啊,这跟我们关心身边人的遭遇不是一样的情感嘛!
7. 他的诗歌语言也很精炼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短短几个字,就把那壮阔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语言功底多厉害呀!
8. 杜甫简直就是诗歌界的大师呀!他的这些风格特点不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文学天空嘛!
我觉得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且极具魅力,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去品味和欣赏呀!。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风格通常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2.叙事和议论风格:杜甫的诗歌在叙事和议论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
有学者认为,他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受到了《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3.仁政思想和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杜甫的诗歌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以及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4.人道主义精神:有观点认为,杜甫的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总体来说,杜甫的诗歌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的疾苦,又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精炼的艺术技巧。
谈杜甫的诗歌特点
谈杜甫的诗歌特点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一、杜甫一生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那时正值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在长期的壮游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河山,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进人民,深入现实。
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他步入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
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人李林甫和杨国忠,对于他的满腔报负无可实现,还得追随达官贵人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冻受饿,这使得他得以深入人民,了解民众的疾苦,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这十年困守的结果,他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
这才确定了他文学发展的方向。
杜甫的第三个时期,是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这是安史之乱最激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他本人也历尽艰险。
在陕北,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
在沦陷了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屠杀和焚掠,和人民一起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
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
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也是积极号召,在他的作品中,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另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名的《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公元759年底他弃官后历尽千辛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间草堂,他爱和人民往来。
在漂泊的这十一年中,他的生活很苦,甚至在去世那年还挨过五天的饿,但可幸的是,无论生活上怎样艰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和人民息息相关,初中教材上选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河南河北》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
关于谈杜甫的诗歌特点
关于谈杜甫的诗歌特点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一、杜甫一生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那时正值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在长期的壮游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河山,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进人民,深入现实。
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他步入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
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人李林甫和杨国忠,对于他的满腔报负无可实现,还得追随达官贵人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冻受饿,这使得他得以深入人民,了解民众的疾苦,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这十年困守的结果,他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
这才确定了他文学发展的方向。
杜甫的第三个时期,是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这是安史之乱最激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他本人也历尽艰险。
在陕北,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
在沦陷了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屠杀和焚掠,和人民一起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
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
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也是积极号召,在他的作品中,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另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名的《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公元759年底他弃官后历尽千辛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间草堂,他爱和人民往来。
在漂泊的这十一年中,他的生活很苦,甚至在去世那年还挨过五天的饿,但可幸的是,无论生活上怎样艰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和人民息息相关,初中教材上选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河南河北》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
杜甫诗歌的特点
杜甫诗歌的特点
杜甫诗歌的特点是广博、深刻、真实、哲理性强。
1. 广博:杜甫的诗歌体现出他对历史、政治、社会、宗教等议题的深刻思考,融入了当时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使得他的诗歌充满独特的时代气息。
2. 深刻:杜甫的诗歌充满着深刻的意蕴,他能够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抽取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以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
3. 真实:杜甫的诗歌描述的场景都是他自己所经历或者所见过的,他能够把最真实的细节融入到他的诗句中,使得诗歌更加精彩、生动。
4. 哲理性强:杜甫的诗歌不仅描绘着内心深处的情感,也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性,让人在感受诗歌的情感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思考。
杜甫诗的特点和风格
杜甫诗的特点和风格杜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代诗人之一,他以深厚的才情和较高的艺术造诣,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
他的诗篇以个人的苦难经历和社会的动荡变迁为题材,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的无奈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杜甫的诗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首先,杜甫的诗篇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他对唐朝时期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观察和思考,在他的诗歌中得以充分体现。
他常常描绘战乱、灾荒、贫困等社会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其次,杜甫的诗篇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他积极投身于反腐败和救国救民的斗争,他为国家和人民的困境深感痛心,在他的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疾苦的愤慨和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
再次,杜甫的诗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他善于运用独特的形象和意象,通过对景物、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到诗的表达中。
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人文和哲学内涵,通过艺术的处理和表现,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杜甫的诗篇普遍具有较长的篇幅和较丰富的内容。
他的散文诗特别长而详细,通过大量的文字描写和对事理的探讨,展示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疾苦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他的诗篇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社会现象和时代矛盾的思考和表达。
此外,杜甫的诗篇还具有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音韵形式。
他的诗句往往给人以深沉的感受和压迫感,通过对韵律的巧妙运用,使诗篇具有旋律般的美感。
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使诗篇的感触更加鲜明和生动。
最后,杜甫的诗篇富有人文关怀和拯救之道的精神。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民苦难和社会动荡的同情和关怀,通过对人世间的描绘和反思,使他的诗篇具有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的情感。
他试图通过诗歌的力量,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寻求变革的方向。
总之,杜甫的诗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民苦难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世俗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杜甫的简介和诗风特点
杜甫的简介和诗风特点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以其悲愤的风格、伟大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风特点。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唐代文学家,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12年),卒于唐懿宗宝历四年(770年),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出身于文化世家,自幼好学,喜欢在诗经、楚辞等古籍中寻求灵感。
他早年曾经历了多次家庭和社会的变故,如其父亲被废黜、兄弟被流放等,这些事情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常以“忧国忧民”为己任,写下了大量关注民生的诗篇,从而成为“诗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杜甫的诗风特点1. 内容广泛、题材丰富杜甫的诗作涵盖了诸多领域,探讨了政治、礼仪、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话题。
他从乡村到城市,从政府到普通百姓,把中国的社会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他的作品对于了解唐代社会生活非常有利、有益。
在题材方面,杜甫的诗歌涵盖面较广,包括政治、史诗、议论、轶事、感慨、杂言、咏史、咏物等等。
其中,前期的诗作注重社会利益,反映出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后期的作品则更加关注人性的光辉,这使他的作品在艺术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杜甫的诗歌饱含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关注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悲壮呼吁。
在他的大量诗作中,探讨了农民、工人和商人等各个社会阶层的现实问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
杜甫关注社会现实的另一个方面,是对霸权强权的抗衡。
他的作品也表达了对官僚主义、腐败和权贵的反感,谴责了官员的贪污、糜费、暴力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3. 探索人性,抨击邪恶杜甫的诗歌力求内外统一,追求真理,抨击邪恶、呼唤良善。
他通过创作反映了人性的卑微和光辉,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他以平等、自由、公正、爱和奉献等人性美德为“治国之道”,反对用暴力、压迫等极端措施来解决问题。
他强调“仁义”并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表达出对于人间恶行的无情谴责和对英雄悬促的忧伤。
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入蜀后的十余年,是杜诗“沉郁”风格发展的顶峰,写民生疾苦、自己的穷困潦倒。
感情深沉阔大。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杜甫感情回环往复,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登高》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的诗歌有哪些特点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2011-2-12杜甫在艺术上取得具有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为了更好地说明杜诗的艺术成就,我们把杜诗大致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来讲。
一、杜甫的叙事诗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晚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
故当时号为…诗史‟”。
《新唐书·文艺传·杜甫传赞》说:“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他用诗记叙了安史之乱中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反映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种种苦难,而且能以生动、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正如杨义所说:“杜诗的一大本事,就是把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投入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境之中,把事件和情境点化为审美意象,从中体验着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天道运行的法则。
”(《李杜诗学》下编)。
杜甫的诗描写了具体的情景,包括当时的氛围和人的感情,比单纯的提供历史事件的史料,更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如前面提到的《哀江头》、《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等。
这些诗不但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而且比历史事件更为具体生动、感人。
杜甫的诗,因为具有“诗史”的特质,所以在叙事诗创作中的成就最值得注意。
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多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
1.善于铺陈,高度概括。
元稹谈到杜甫诗的艺术时说杜甫善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诗中用赋法之处很多,但杜甫的“铺陈”,很注意对现实生活作艺术的概括,善于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浓缩在一些场面中或个别人物形象上。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十个字,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洗兵马》中:“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
《羌村三首》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描写兵荒马乱中,家人相逢的场面,虽然写的只是杜甫一家的遭遇,却反映了广大百姓的悲惨命运。
《兵车行》,写的是“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但众多行人的不幸也显示无余。
《新婚别》中写的是一个征人妻的痛苦,却集中了安史之乱中无数青年夫妻生离死别的遭遇。
2、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
《北征》是杜甫的名作,他在诗中回忆自己由凤翔到鄜州省家一路上所见所感,诗中写到家的情景: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这一段描写相当细腻,通过妻子的“衣百结”,儿女的“垢腻脚不袜”“补绽才过膝”以及补丁上颠倒错乱的图案这些细节,形象地反映了战乱中民不卿生、穷困潦倒之象。
《丹青引》写曹霸的才高运蹇,为了表现曹霸绘画的高超本领,杜甫选择了曹霸为功臣画像的细节:“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精到的细节描写,淡化的是故事性,加强的是真实性。
3、抒情色彩浓郁。
杜甫的许多叙事诗,他是当作抒情诗来写的。
杜甫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无法不把自己的爱、恨、同情、怜悯倾注在所描写的事件,所刻划的人物形象上。
如《丹青引》中:“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对曹霸的怀奇才而不为世所用,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羌村三首》中,写道自己回到家里后,父老们来慰问,说起世道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肺腑之语,句句动人,写尽了动乱年代中诗人对普通老农的体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无家别》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也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诗。
诗中以一个当兵的农民的口吻自叙道:“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养,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当他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中时,才知道老母早已病死,当他再一次被征召入伍时,竟然没有一个可以告别的人!因此他悲愤地说,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读到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之动容!二、杜甫的抒情诗杜甫抒情诗的数量比叙事诗多,在形式上,有五七言古体,但更多的是近体。
杜甫抒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1.情景交融。
被人推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流寓夔州后的作品。
夔州在长江边,诗中写到的风急、猿啸、鸟飞、木落、江水流逝,都是眼前之景,但是在这些景物之中,深深地溶进了作者的时局之叹、身世之感。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在“落木”前面冠以“无边”,在“长江”前面加上“不尽”,又用“萧萧”、“滚滚”两个象声词分别形容落叶声、流水声,这就使登高所见的秋景,十分寥廓、声色俱现,而在景物中,显然寄寓着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自己一生事功的失望、对漂泊四方、寄食于人而又年迈体弱处境的无奈。
所以,诗的颈联用十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他此时感受到的“八可悲”:“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淡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鹤林玉露》)尾联“艰难苦恨”四字,无限沉痛。
此诗人称“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
他滞留夔州期间,还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秋兴八首》,以下是第一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人看到的是江峡秋色,引起的是故园之思。
他正因眼前开放的丛菊,想起不得不滞留夔州两载的辛酸,耳边传来暮砧之声,又给异乡游子带来更浓郁的乡思。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景物的描写中,处处有诗人跳动的激情。
2、抒情、议论、叙事熔于一体。
杜甫叙事诗的抒情色彩很浓郁,这一点已见前述。
而在他的抒情诗中,也往往情事结合,如《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述怀》、《秦州杂诗》、《八哀诗》等,因为叙事和抒情的结合,突出了作品的时代色彩。
在杜甫的抒情诗中,抒情还往往和议论相结合,特别是在近体诗中。
沈德潜说:“读(杜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绘,笼盖宇宙,铿戛韶钧;而横纵出没中,复含酝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
”(《说诗晬语》上)杜甫的议论“带情韵而行”,如《诸将》中:“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讽刺了诸将的只能坐享太平,不能为国分忧;《登楼》中:“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上句对社稷稳固充满了信心,下句警告入侵的吐蕃军队,你们必败无疑。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高度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又寄万分感慨于笔端。
3、抒情曲折委婉,跌宕反复。
杜甫的抒情诗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喜悦种种复杂的感情。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梓州时,突然听到叛将史朝义自缢,其部下归降唐军的消息时,惊喜欲狂,冲口而出的,情绪虽非常热烈,但起伏跌宕有致。
先写自己初闻时涕泪挥洒,继而看到共患难的妻子也扫去了愁云,于是更加欣喜若狂,要高歌、要酣饮,接着马上作起了回家乡的打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用“即”、“便”、“从”、“穿”、“下”“向”几个副词、介词、动词连接起来,表达了作者似箭的归心。
这首诗一气流注,惊喜溢于字外,人称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但是又转宕自如,以曲取势,曲折如意。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首长篇抒情诗。
在诗的第一段,诗人自述平生的理想是“窃比稷与契”,感叹岁月蹉跎:“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但纵使命运对自己这样不公,还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并不是没想过要远离尘俗,过“萧洒送日月”的日子,只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无法改变自己的初衷啊!仅仅这第一段,就回旋往复,百转千折,使人感受到杜甫那种仁者的情怀。
三、杜甫的艺术造诣杜甫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造诣很高,在叙事诗中,他注意语言的个性化,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运用不同的语言,刻划人物的形象。
如著名的“三吏”“三别”,多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揭示诗歌的主旨、塑造人物的形象,其中《潼关吏》中的对话: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这一段对话,双方神情毕现。
诗中的“我”,对潼关的安危极其关心,“修关还备胡”?透露了心情之急切。
而关吏的答话表现出他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兴致勃勃地邀“我”四处查看,边看边指点关隘的险要,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关吏的这八句话,浦起龙评为“神情声口俱活”(《读杜心解》)。
而“我”的嘱咐,则表现了诗人思虑的精深。
杜甫诗中大量地引用俗语,造成亲切感、真实感,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
如《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前出塞》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新婚别》中“免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都很附合普通百姓的身份和口吻。
元稹《酬李甫见赠》诗云:“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高度评价了杜甫诗运用口语、俗语、使诗歌更接近生活的表现手法。
但杜甫又十分注意诗句的锤炼,他善于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用到恰当的地方。
如《夏日李公见访》中:“墙头过浊醪”的“过”字,写出了杜甫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写出了因贫困而陋屋低矮的情景。
他不但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泼起来,还善于用副词使诗富于转折变化,如“自”字的用法;“归来始自怜”、“孤云无自心”、“暗飞萤自照”、“立国自有疆”等,增加了句子的表现力。
杜甫重视炼字,他说:“新诗改罢自长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正是这种自觉地追求,使他在诗歌语言艺术上达到巨大的成功。
所以皮日休说杜诗“纵为三十车,一字不可捐”(《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因成一千言》)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多样的,正如唐人元稹所说:“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