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

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

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医学影像诊断是当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等,为医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诊断已经成为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

首先,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技术选择。

在选择适当的影像技术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来决定。

例如,对于骨折等明显的损伤,X射线是最常用的影像技术。

而对于内脏器官的病变,CT扫描和MRI则更为常用。

在选择技术时,医生应综合考虑其安全性、效果和成本等因素。

其次,影像质量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关键因素之一。

良好的影像质量能够提供准确和可靠的诊断信息。

影像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设备性能、操作技术和患者条件等。

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进行适当的影像参数设置和仔细的操作,以确保获得清晰、对比度适当的图像。

此外,患者的配合和合作也是影响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是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医学影像诊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需要医生将影像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结合临床信息,医生才能对影像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例如,某个病灶在影像上看起来可疑,但患者无明显的症状,医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观察来作出最终的判断。

第四,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

医学影像技术不断更新和改进,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影像技术和诊断方法,以保持自身的专业水平。

此外,医生还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与同行共享经验和观点,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诊断能力。

最后,尽管医学影像诊断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并非万能的。

医学影像仅是诊断的一个工具,医生仍需结合临床经验和判断力做出最终的诊断。

此外,影像诊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某些病变的早期诊断或特殊人群的诊断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进行医学影像诊断时,医生需要全面评估各种信息,并谨慎使用影像结果作出决策。

4大原则、5个步骤及3大阅片方法

4大原则、5个步骤及3大阅片方法

4 大原则、 5个步骤及 3大阅片方法目前医学影像诊断包括X线、CT、MRI、超声等,这些都是临床十分重要的诊断方法。

与其他医学专业一样,放射医学医师是基础医学知识 + 经验积累,两者不可或缺。

要想成为一名能为所在医院、地区认可的好医生,需要不懈的努力读书、读片。

诊断报告,事关重大,事关临床医师能否通过报告得到详细、准确的信息,事关患者是否能够得到正确的诊疗,事关医疗安全。

工作中,必须遵循严格的诊断原则和步骤,采用科学方法认真负责的读片,才能得出客观、全面、正确的诊断结论。

影像诊断时要掌握四个原则,即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综合诊断。

全面观察应用解剖、生理和各种影像方法成像基础知识,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达到发现异常影像表现的目的。

具体分析则是发现影像后,详细分析其位置、形态、数目、功能变化等情况。

运用病理学等方面知识,具体分析异常表现所代表的病理意义。

结合临床,由于存在“同影异病,同病异影”的问题,因此清楚异常影像所代表的病理性质后,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还有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居住地、职业史等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明确该病理性质的影像所代表的疾病。

目前,综合诊断有肯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与否定性诊断3种。

肯定性诊断即在影像诊断资料齐全、疾病本身有特异症象时,可明确诊断。

可能性诊断是通过对获得影像信息的分析,尚无法确定病变的性质,只能提出某种或几种病变的可能,建议作进一步的相关检查,或随诊观察,或进行试验性治疗。

否定性诊断即经过影像学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但需注意其有一定的限度,因病变从发梢到出现影像学表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影像学检查阴性,在另一时间检查可能出现阳性。

影像诊断要严格遵守五个步骤,即了解病史及检查资料、了解技术条件及检查方法、明确分析图像是正常还是异常、具体分析异常病灶的详细情况、结合临床资料作出影像诊断。

胸部CT影像解读的基本原则知识点

胸部CT影像解读的基本原则知识点

胸部CT影像解读的基本原则知识点胸部CT影像解读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胸部CT影像解读的基本原则知识点,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

一、扫描方向和层厚选择在进行胸部CT影像扫描时,确定正确的扫描方向和层厚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胸部CT影像扫描可以选择横断面(axial)、矢状面(sagittal)和冠状面(coronal)三个方向。

在选择扫描方向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选择合适的层厚也能够影响到图像的质量和解读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选择较薄的层厚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但会增加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

二、影像解剖结构的识别胸部CT影像解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准确识别各种影像解剖结构。

在解读影像时,需要熟悉并准确识别肺实质、纵隔、气管、支气管、肋骨、心脏等各种结构的外观特征。

了解这些解剖结构有助于判断异常征象和病变。

三、密度的分析与测量在胸部CT影像解读中,密度分析与测量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影像上的密度是指组织的辐射密度,在CT影像中通常以Hounsfield单位(Hounsfield Units, HU)来表示。

通过对影像上不同区域的密度进行分析与测量,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如肿块、钙化、肺泡大小等。

四、病变的定性与定位胸部CT影像解读的目的之一是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位。

通过观察影像上的异常密度、形态、边界等特征,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如肿瘤、感染、肺实质疾病等,并确定其在胸部的具体位置,如肺上、中、下叶,左、右侧等。

五、胸腔积液的分析与评估胸腔积液是胸部CT影像中常见的表现,对其准确的分析与评估也是胸部CT影像解读的重要内容。

通过观察积液的形态、位置、密度等特征,可以判断积液的性质(渗出性、漏出性),评估积液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并帮助寻找积液的病因。

六、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胸部CT影像解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医学影像学影像质量手册

医学影像学影像质量手册

医学影像学影像质量手册第一章影像质量概述 (2)1.1 影像质量的概念 (2)1.1.1 视觉效果 (2)1.1.2 信息含量 (3)1.1.3 清晰度 (3)1.1.4 稳定性 (3)1.2 影像质量的重要性 (3)1.2.1 医疗领域 (3)1.2.2 安全监控 (3)1.2.3 娱乐产业 (3)1.2.4 科研领域 (3)第二章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3)2.1 国际标准 (3)2.2 国家标准 (4)2.3 行业标准 (4)第三章影像设备与影像质量 (4)3.1 影像设备分类 (5)3.1.1 医学影像设备 (5)3.1.2 工业影像设备 (5)3.1.3 科研影像设备 (5)3.1.4 民用影像设备 (5)3.2 设备功能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5)3.2.1 分辨率 (5)3.2.2 动态范围 (5)3.2.3 信噪比 (5)3.2.4 采样频率 (5)3.3 设备维护与影像质量 (6)3.3.1 定期检查与保养 (6)3.3.2 清洁保养 (6)3.3.3 环境因素 (6)3.3.4 软件更新 (6)第四章影像技术参数与影像质量 (6)4.1 曝光参数 (6)4.2 空间分辨率 (6)4.3 时间分辨率 (7)第五章影像处理与影像质量 (7)5.1 影像增强 (7)5.2 影像重建 (7)5.3 影像压缩与传输 (8)第六章影像质量控制方法 (8)6.1 影像质量检测 (8)6.2 影像质量评价 (9)6.3 影像质量改进 (9)第七章影像诊断与影像质量 (10)7.1 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 (10)7.2 影像质量对诊断的影响 (10)7.3 影像诊断的误差分析 (11)第八章影像存储与归档 (11)8.1 影像存储介质 (11)8.2 影像归档管理 (11)8.3 影像数据备份与恢复 (12)第九章影像传输与远程诊断 (12)9.1 影像传输技术 (12)9.2 远程诊断系统 (13)9.3 影像传输安全与隐私保护 (13)第十章影像质量教育与培训 (14)10.1 影像质量意识培养 (14)10.2 影像技术培训 (14)10.3 影像质量控制培训 (15)第十一章影像质量法规与政策 (15)11.1 影像质量相关法规 (15)11.2 影像质量政策制定 (15)11.3 影像质量监管 (16)第十二章影像质量改进案例 (16)12.1 典型案例介绍 (16)12.2 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 (17)12.2.1 案例一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 (17)12.2.2 案例二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 (17)12.3 经验总结与启示 (17)第一章影像质量概述影像质量是评价和衡量图像好坏的重要标准,它涉及到图像的视觉效果、信息含量和可用性等方面。

医学影像的基本原理与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的基本原理与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的基本原理与影像诊断一、医学影像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种物理现象或技术手段将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功能状态以及病变情况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信息。

通过对这些图像信息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得出诊断结果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1. 射线影像诊断射线影像诊断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医学影像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射线(如X射线)穿过患者身体并使用感光介质记录透射后的图像,再通过放大、曝光等处理方式进行观察。

根据组织密度差异以及衰减规律,不同组织结构对射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和散射,形成不同灰度级别的影像。

这样的图像可以显示骨骼和软组织结构。

2. 超声波诊断超声波诊断采用超高频声波作为探测仪器,并通过声波在物体中传播和反射而形成显像图像。

当超声波传播到不同的组织结构时,会因为组织的密度、声速和反射程度等特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回声。

超声波显像技术可以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对心血管、妇科、肝脏等病变进行诊断。

3.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患者体内氢原子的自旋运动以及其发出的信号进行成像。

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的作用下,体内的原子核会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并发出一定频率的信号。

通过改变外部电磁场或者引入改变水分子排列状态的剂量,可以观察到组织和器官间微小差异造成的信号变化,并生成图像。

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适用于大脑、脊髓、关节等部位影像学诊断。

二、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诊断是通过对获取到的医学影像图像进行观察和解读,以达到疾病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目标。

1. 影像观察医生在查看医学影像时,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影像信息。

例如,在射线影像中,医生会根据图像的亮度、形态和分布等信息来判断骨骼和组织结构是否正常,并可能检测到异常灶。

而在MRI影像中,医生会关注信号强度与脑功能区域、肿瘤等相关情况的对比。

2. 影像解读在观察到影像异常或病变后,医生需要进行影像解读。

《影像学阅片技巧与鉴别诊断》札记

《影像学阅片技巧与鉴别诊断》札记

《影像学阅片技巧与鉴别诊断》阅读札记1. 影像学基础作为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为我们揭示了人体内部结构的奇妙世界。

从X光到CT,再到MRI和超声,每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在阅读阅片技巧与鉴别诊断的过程中,我对影像学基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影像学基础不仅仅是技术的掌握,更是对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状态的识别与解读。

X光能穿透人体,呈现出人体内部结构的二维图像,但它对于骨折的显示较为有限,而CT则通过多层次的扫描,能够清晰地展示骨骼结构,甚至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变情况。

MRI则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内部氢原子进行激发,经过处理后可以呈现出更清晰的软组织图像,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尤为有利。

影像学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CT和MRI检查具有辐射性,不宜频繁进行;而对于一些早期病变,如某些类型的癌症,虽然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出异常,但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其性质,这时就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在阅读阅片技巧与鉴别诊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影像学检查只是诊断的一部分,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样重要。

每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只有将影像学检查与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相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1.1 影像学的定义与发展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影像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X射线发现为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如计算机辅助诊断(CAD)、三维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20世纪下半叶,影像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影像诊断学教学指导大纲

影像诊断学教学指导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英文名称: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总学时:400学时(理论授课:266学时;见习课:134学时)学分:22学分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

其中包括实验考核与病例阅片分析(15%)、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期中考核(5%)。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要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

着重强调学生能掌握“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的原则。

教学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儿科病变等;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

每个系统又包括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异常影像学表现,观察、分析和诊断,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讲述每一疾病先简述其临床与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的影像学的表现和诊断,开展以系统病种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有全面、完整的认识。

反映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课堂讲授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实物模型教具等;积极实践启发试、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

实验课应使学生看到真实的影像资料,并在实习指导和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对基本影像的识别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课堂讲授与见习课比例为2:1,理论授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1.X线、CT及MR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2.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目录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
作者 : 卢再鸣、石喻 单位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第八节
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目录
一、图像的观察和分析
二、影像诊断原则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图像的观察和分析
(一)图像观察和分析前的准备
1. 核对图像上的患者信息 2. 图像应符合观察和分析的需求
(1)图像的成像技术、检查方法、技术条件及检查范围等 (2)图像质量
目录
一、影像检查的申请
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影像检查的申请
(一)申请检查目的明确并选取适宜影像学检查
目的和要求
临床表现类似而难以鉴别的疾病,常能明确病变 怀疑某一疾病,借助影像检查,以印证或除外这一病变 已确诊的疾病,通过影像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 观察病变变化,有助于最终诊断,亦可评估治疗效果 高危人群或家族成员定期检查,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健康查体时,影像检查为主要项目之一
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二)如何应用影像诊断报告
1. 核对患者的一般资料 2. 认真比对影像诊断报告与图像 3. 及时与影像诊断医师进行沟通
第十节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目录
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
二、信息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一)PACS的基本结构
a
对称部位比对:股骨颈骨折
b
不同成像技术比对: 胆囊结石
c
不同检查方法比对:肝血管瘤
d
不同时间比对:急性胰腺炎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二、影像诊断原则
(一)熟悉正常影像表现 (二)辨认异常影像表现

影像学诊断思路和技巧

影像学诊断思路和技巧

综合诊断
1、各种影像方法综合应用
2、密切关注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动态变化
影像学诊断思路和技巧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诊断原则 影像诊断步骤和阅片方法
影像诊断步骤和阅片方法
一、了解一般资料 二、读片 三、分析、诊断 四、核查、补充检查
一、了解一般资料 1、病史和检查资料 2、图像信息(检查方法和技术条件)
肿块邻近脑池增宽 提示为脑外病变
听神经瘤、脑膜瘤、脑膜转移瘤 胶质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髓母细 胞瘤、室管膜瘤、转移瘤、淋巴瘤、 脓肿、霉菌、弓形体脑病;
听神经瘤
内听道扩大
听神经瘤、 脑膜转移瘤、脑膜瘤 肿块邻近脑池增宽
听神经瘤、脑膜瘤、脑膜转移瘤 胶质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转移瘤、淋巴瘤、脓肿、霉菌、 弓形体脑病;
全面观察
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达到发现病变的目的
观察者具备基本素质: 1、成像的基础知识 2、解剖知识 3、各种疾病的病理改变
部分容积效应误为肿瘤
膈肌误为肿瘤转移
小脑蚓部误为肿瘤
全面观察
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达到发现病变的目的
观察者具备基本素质:
1、成像的基础知识 2、解剖知识 3、各种疾病的病理改变
影像学诊断思路和技巧
影像学诊断思路和技巧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诊断原则 影像诊断步骤和阅片方法 影像诊断形式 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关系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了解被检查者有无疾病、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定位、定量、定性、定效
影像学诊断思路和技巧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诊断原则
全面观察 具体分析 综合诊断
2、影像诊断自成体系,以其独特的成像原理,直接 或间接的反映人体的结构和疾病的本质。

医学影像诊断作业指导书

医学影像诊断作业指导书

医学影像诊断作业指导书一、前言医学影像诊断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准确的医学影像诊断对于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指导书旨在为医学影像诊断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二、基本原则1. 影像采集医学影像的采集是进行诊断的基础,影像采集的质量对于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影像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选择合适的影像设备: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部位,选择适合的影像设备,如X射线、CT、MRI等。

- 采用合适的采集参数: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合适的采集参数设置,如曝光剂量、扫描厚度等。

- 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在进行影像采集时,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痛苦。

- 保证影像的质量:采集完影像后,要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2. 影像解读影像解读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核心环节,准确的解读结果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疾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影像解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结合临床病史:在解读影像时,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了解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 多角度、多平面进行观察:在进行影像解读时,需要综合分析不同方向和平面的影像,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 与其他影像资料对比:如有必要,可以将当前影像与之前的影像进行对比,以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

- 准确描述和定量评估:在解读影像时,要准确描述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估,如测量肿瘤的直径等。

- 制定明确的诊断意见:在解读影像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诊断意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 报告撰写影像报告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最终输出结果,对于医生和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书写影像报告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报告的格式要规范: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变的描述、定量评估结果、诊断意见等内容。

- 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在报告中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和术语,确保患者和其他医生都能够理解。

第三节 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正确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第三节 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正确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第三节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正确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一、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医学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医学影像诊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获得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为了达到正确诊断这一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诊断原则。

X线、CT和MRI检查中,绝大多数诊断都是以图像改变为依据的,因此熟悉图像的正常表现,发现和辨认异常表现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前提条件。

当发现异常后,还要进行分析归纳,明确异常表现所反映的病理变化。

最后,综合各种异常表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逻辑推理,才有可能提出比较客观、正确的诊断。

因此,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是:熟悉正常、辨认异常、分析归纳、综合诊断。

(一)熟悉正常影像表现熟悉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正常影像表现非常重要,这是辨认异常表现的先决条件。

人体各个系统和部位常常存在一些解剖上的变异;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器官和结构之间亦可存在差异;此外,在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中,图像上还可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伪影。

如果对这些情况不熟悉、不认识或认识不足,就有可能将图像上的正常表现误认为异常表现,从而导致错误的诊断。

例如,头颅Ⅹ线平片检查时,位于额骨中间的永存额缝为正常解剖变异,若对其不熟悉,就有可能将其误认为骨折线;胸部Ⅹ线后前位检查时,女性乳房在两下肺野形成对称性密度增高影,而在肌肉发达的男性,胸大肌可于两肺中野外带形成扇形均匀致密影,右侧常较明显,如果对这些表现认识不足,就有可能误认为相应部位肺的渗出性病变;在青少年,椎体的环状骨骺及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顶端的骨骺尚未愈合,勿误认为骨折;腹部CT增强检查时,于动脉期,下腔静脉由于含对比剂血液与不含对比剂血液尚未均匀混合,致其内有低密度灶,而类似下腔静脉内血栓或瘤栓表现,若认识不足亦极易发生误诊;在腹部MRI 检查时,腹主动脉产生的搏动性伪影可在肝左叶外侧段内形成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初学者极易将其误为病灶。

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分析的实际经验总结

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分析的实际经验总结

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分析的实际经验总结本文总结了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分析方面的实际经验。

通过对病例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在影像技术和诊断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技巧。

以下是这些经验总结:一、影像技术的选择在进行医学影像技术选择时,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做出合理判断。

有时,需要采用多种影像技术的综合应用,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各种影像技术的优缺点,并妥善处理辐射剂量的问题,确保病人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二、影像解读的技巧在进行影像解读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首先,要仔细观察影像图像的质量,确保所观察到的结构清晰可见。

其次,要掌握常见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在观察影像时快速准确地判断病变所在。

此外,医生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影像切面和角度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三、诊断分析的思路在进行诊断分析时,医生可以采用以下思路: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病人的病史,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评估。

其次,根据医学影像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病变的定位和分析。

最后,通过对比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的差异,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与临床团队的合作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分析是一个团队工作,医生需要与其他临床团队密切合作。

医生应主动与主治医师、其他影像科医生和专家进行沟通和讨论,共同解决疑难病例和不确定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此外,在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合作中,医生需要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确保病人的医疗质量和安全。

五、不断学习和提升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分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领域,医生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和继续教育课程,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临床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诊断能力和实践水平。

结语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分析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积累实际经验和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CT、MRI图像的影像诊断4大原则5个步骤3大阅片方法

CT、MRI图像的影像诊断4大原则5个步骤3大阅片方法

CT、MRI图像的影像诊断4大原则5个步骤3大阅片方法在目前的医疗诊断中,影像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因为人体的组织和内部结构都是错综复杂的,医务人员在诊断时很难掌握病人的身体内部的情况,所以需要通过影像技术来进行观察诊断。

CT、 MRI是目前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两种影像诊断技术。

那么我们在诊断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给病人一个准确的诊断,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一、CT与MRI是什么?首先就要对CT与MRI是什么进行了解。

第一,CT。

CT是目前医疗影像技术中比较成熟的一种。

它是在X射线、γ射线、超声波等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的某些部位进行横截面的扫描,其扫描速度快,影像清晰,可用于各种疾病的检测。

第二,MRI。

MRI是核磁共振成像的简称,這样一说很多人应该会恍然大悟,,但是MRI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在核磁共振原理的应用下,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在电磁波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人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MRI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对人体造成电离辐射损伤,能对肝部恶性与良性的肿瘤进行有效的区别。

二、检查方法的确定在做完这两项检查之后,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明确的检查方式。

在检查的时候,可以根据病人体内的肿瘤的位置和病理特征来进行诊断。

对于脑部肿瘤的病人,可以选择MRI检查;头部和五官肿瘤的检查,需要进行 CT检查,其它部位(如内耳)可以使用MRI检查;CT可以用于胸腔肿瘤的诊断,在对其他部位进行检查时可以使用MRI检查;在对胸部肿瘤进行检查时,可以使用CT检查,尤其对一些早期的肺癌患者有较高的确诊率,这样能帮助医生对患者展开有效的治疗;在对腹盆部肿瘤进行检查时,如果是胃肠道粘膜下病变可以使用CT检查,如果是直肠癌则可以通过MRI进行检查;在肾静脉癌栓显示上,CT检查有良好的优势,但是在对肾上腺肿瘤进行检查时,需要在MRI的检查下判断其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在对输尿管进行检查时,CT与MRI并无太大的差异;在对肝胆胰脾肿瘤进行检查时,一般需要结合CT与MRI进行检查;对肋骨进行检查时可以通过CT检查实现,但是在对脊柱等进行检查时则可通过MRI进行检查。

第八版医学影像学总论

第八版医学影像学总论
乳腺X线机,牙科X线机
0.07nm
数字X线成像
1、CR(计算机X线成像) 影像板代替X线 胶片作为介质。影像板上的潜影信息经过 读取、图像处理和显示,才能出现数字图 像
2、DR (数字X线成像) 用平板探测器将X 线信息转化成电信号,再行数字化,直接 显示数字图像。
对比剂
1、按影像密度分为高密度对比剂和低密度 对比剂。
1、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 具有良好自然对比的器官和部位 能够与周围结构产生明显密度对比的病变 2、CT检查的临床应用 密度分辨率高,涵盖人体各个系统及解剖部位。 3、MRI检查的临床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乳腺、纵膈、心脏大
血管、腹盆部、肌肉软组织及骨髓。
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比较和综合应用
1、各种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都存在优点和 缺点,要合理选择应用。
2、不同成像技术及同一成像技术不同检查 方法之间要综合应用。
图像观察和分析
图像观察和分析前准备 1、核对患者信息 2、图像检查技术及图像质量是否符合需求 3、识别图像类型 图像观察和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1、图像全面观察和分析 2、图像的重点观察和分析 3、图像的对比观察和分析
影像诊断原则
1、熟悉正常影像表现 2、辨认异常影像表现 3、异常影像表现分析和归纳 异常影像表现的分析 异常影像表现的归纳 4、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
影像检查的申请
1、申请影像检查的目的明确并适宜影像学 检查
2、合理选择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选择诊断价值高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选择易行、费用低、安全性高的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范畴
医学影像学包括: 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

(完整)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完整)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临床医学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72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见习学时:30学时学分:5适用对象:临床、麻醉、视光、法医选修课程: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教学基本要求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学自身飞速发展,修订本门教材以适应新世纪教学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医学影像学》自1983年至今,已出五版,第1及第2版的书名为《放射诊断学》,第3版更名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后改为现在的《医学影像学》.书名的变更,反映出本学科的迅猛发展,已包括了X线、CT、MRI、超声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书在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学生能够优选与综合应用检查方法,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为正确运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反映新教材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反映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础知识.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

CT、 MRI发展较快并于普及,应适当加大教学的比重。

各论重点介绍骨骼与关节系统、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胃肠与肝胆胰脾、中枢神经系统和介入放射学等几个系统。

应用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以X线为基础,适当讲授CT、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CT、MRI图像的影像诊断4大原则

CT、MRI图像的影像诊断4大原则

CT、 MRI图像的影像诊断 4大原则随着时代的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影像诊断的方式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被广泛使用,那你知道什么是影像诊断吗?常用的影像诊断方式有哪些呢?它们可以使用在哪些检查中?它们又有哪些优缺点和诊断原则呢?接下来,本文将带你了解CT、MRI图像的影像诊断。

1.什么是影像诊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学也得到了发展;影像学利用其优点,将图像影像诊断用于了医疗中;影像诊断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受检者身体各部位的形态、功能的变化进行了解,借以获取受检者的病变信息,为疾病判断提供证明条件,科学的诊断出疾病;现目前为止,最常见的影像诊断方式有CT、MRI等。

2.CT、MRI诊断的优缺点CT属于检查无创性检查,不会对患者身体形成创伤,且检查方便,常用于骨科、脏器、腹部检查中,其能够较快的知道检查结果,且CT图像非常清晰,医生能够较清楚的看出患者检查部位的具体情况,因此被大众所接受使用;但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不太适合用于软组织的检查。

MRI诊断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损伤,且MRI诊断后能够直接获取受检者的三维成像图,医生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诊断,且MRI适用于CT不适合的软组织检查中,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受检者的软组织结构,且用于检查中枢神经的效果也显著优于CT诊断;但MRI的检查时间较长,不适合用于急性突发病患者的诊断中,患者体内若含有金属物质(例如骨科手术有金属植入物患者),也不能进行MRI检查;且MRI的价格较高,在检查时还会出现较大的噪音。

3.CT、MRI的影像诊断原则CT、MRI图像的影像诊断原则包括四项:(1)全面观察;(2)具体分析;(3)结合临床;(4)综合诊断。

3.1全面观察全面观察指的是,通过CT、MRI诊断,对受检者检查部位图像进行解剖式分析,再结合受检者的生理情况,对受检者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达到发现异常影响表现的目的。

3.2具体分析相关医务人员在发现受检者异常影响后,需要对异常部位的特点、性状、大小、数量以及分布范围进行分析,结合病理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其所代表的病理意义。

医学影像诊断的工作原理解析

医学影像诊断的工作原理解析

医学影像诊断的工作原理解析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教学等领域。

那么,医学影像诊断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接下来,我们将简要介绍医学影像诊断的工作原理。

一、医学影像与诊断医学影像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将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的过程。

医学影像包括X线、CT、MRI、超声等多种检查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正是这些影像信息,为医生提供了精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二、医学影像诊断的过程医学影像诊断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图像获得、数据分析和诊断判断。

1.图像获得图像获得是指通过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获得不同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图像信息。

不同的影像技术能够显示不同的解剖结构、病理改变、功能状态等信息。

例如,MRI技术可以显示神经组织的结构和血管分布情况,CT技术可以快速显示骨骼和软组织的解剖信息。

2.数据分析得到图像信息后,医生需要对其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针对影像数据进行量化和定量化处理,获取影像数据的准确信息。

医生通过对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类型,以及了解病变对周围结构和器官的影响,从而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和个体化的依据。

3.诊断判断诊断判断是指医生根据影像信息和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阶段的过程。

在判断时,医生需对医学影像的判读标准、病理特征和诊断规范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遵循医学伦理和操作规范,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影像质量和诊断可靠性医学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影像诊断的可靠性。

影像质量的优劣受影像技术、设备和操作方法等多个因素影响。

医生应熟知各项影像技术的适应范围、技术特点、图像解释标准及常见错误,严格遵守影像操作及质量控制标准,在影像诊断中切实提高诊断可靠性和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诊断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图像获得、数据分析和诊断判断三个步骤,影像质量是影响医学影像诊断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第六节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一、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是影像诊断的基础,也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对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步骤,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避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以利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及正确诊断。

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包括以下原则和步骤。

(一)图像观察和分析前的准备图像观察和分析前,要认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切忌就图像而论图像,进行盲目的观察和分析。

1. 核对图像上患者信息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当前各种影像检查的图像上大多标有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和检查号等,以及检查日期。

应认真核对这些信息,否则在图像观察和分析中就有可能发生“张冠李戴”,导致医疗差错,甚至重大医疗事故。

2. 图像应符合观察和分析的需求有以下两点:①图像的成像技术、检查方法、技术条件及检查范围等,应符合观察和分析的需求。

若不相符,例如胸部X 线检查仅有后前位图像,而无侧位图像,又如多期增强CT检查时,对比剂用量少(大血管强化程度低)、扫描延迟时间不恰当、未包全需要检查的器官等,则不能进行观察和分析,否则将会导致错误结果。

②图像质量也应满足观察和分析的需求。

进行各种影像检查时,设备性能、技术因素和患者自身原因(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检查、体表或体内有干扰成像的物质)等,均会造成图像质量下降。

对于质量较差的图像,尤其图像上有各种原因造成的伪影者,不能勉强进行观察和分析,否则难以做出合理解释,并有可能导致误诊。

3. 识别图像类型图像类型系指应用何种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获取的图像。

各种影像检查获得的大多为黑白灰度图像,这些图像有某些相似之处,尤其是常规CT和MRI横断层图像,初学者易于混淆。

然而,识别图像的类型是进行正确观察和分析的前提条件,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在不同类型图像上,同一病变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例如,同样为胆囊石,常规X线图像上常呈高密度灶,CT图像上亦常表现为高密度灶,二维超声图像上为强回声灶伴后方声影,而MRI常规T 1WI和T2WI上则多呈低信号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图像得观察与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一、图像得观察与分析图像得观察与分析就是影像诊断得基础,也就是需要掌握得基本技能。

对图像进行观察与分析,要遵守一定得原则与步骤,并养成良好得习惯,才能避免发生这样或那样得错误,以利做出符合实际得解释及正确诊断。

图像得观察与分析包括以下原则与步骤。

(一)图像观察与分析前得准备图像观察与分析前,要认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切忌就图像而论图像,进行盲目得观察与分析。

1。

核对图像上患者信息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当前各种影像检查得图像上大多标有患者得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与检查号等,以及检查日期、应认真核对这些信息,否则在图像观察与分析中就有可能发生“张冠李戴”,导致医疗差错,甚至重大医疗事故。

2。

图像应符合观察与分析得需求有以下两点:①图像得成像技术、检查方法、技术条件及检查范围等,应符合观察与分析得需求、若不相符,例如胸部X 线检查仅有后前位图像,而无侧位图像,又如多期增强CT检查时,对比剂用量少(大血管强化程度低)、扫描延迟时间不恰当、未包全需要检查得器官等,则不能进行观察与分析,否则将会导致错误结果、②图像质量也应满足观察与分析得需求。

进行各种影像检查时,设备性能、技术因素与患者自身原因(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检查、体表或体内有干扰成像得物质)等,均会造成图像质量下降。

对于质量较差得图像,尤其图像上有各种原因造成得伪影者,不能勉强进行观察与分析,否则难以做出合理解释,并有可能导致误诊。

3、识别图像类型图像类型系指应用何种成像技术与检查方法获取得图像。

各种影像检查获得得大多为黑白灰度图像,这些图像有某些相似之处,尤其就是常规CT与MRI横断层图像,初学者易于混淆、然而,识别图像得类型就是进行正确观察与分析得前提条件,非常重要、这就是因为在不同类型图像上,同一病变得表现却大相径庭。

例如,同样为胆囊石,常规X线图像上常呈高密度灶,CT图像上亦常表现为高密度灶,二维超声图像上为强回声灶伴后方声影,而MRI常规T 1WI与T2WI上则多呈低信号影、又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在CT平扫图像上为低密度病变,二维超声图像上多呈高回声表现,MRI平扫T1WI与T2WI图像上分别为低信号与显著高信号病灶。

因此,只有在明确图像类型得基础上,才能对图像进行正确得观察与分析。

(二)图像观察与分析得原则与方法图像观察与分析时,要遵循全面、重点与比对相结合得原则、1、图像得全面观察与分析为了不遗漏图像上得病灶,尤其就是小病灶,应当全面、有序、系统地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形成良好习惯、例如,在观察与分析胸部X线后前位图像时,应由外及里依次观察与分析胸壁、肺、肺门、纵膈与心脏大血管得影像、在观察与分析肺部时,亦应自肺尖至肺底、自肺门向肺周有顺序地进行。

否则,很容易遗漏某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得病灶,例如忽略肋骨得骨质破坏,这种情况并非少见。

对于CT与MRI得多幅横断层图像,也要逐幅认真全面观察与分析。

小病灶例如CT上肺小结节,仅显示在1、2幅横断层图像上,稍不细心,就有可能遗漏。

2. 图像得重点观察与分析在图像全面观察与分析得基础上,还要根据临床具体需求,进行有重点得观察与分析。

例如,对于疑为梗阻性黄疸患者得CT图像,要重点观察与分析胆系有无扩张、扩张得范围、梗阻得部位以及梗阻端表现等,除此以外,还要观察与分析邻近淋巴结有无增大、胰管就是否扩张、以及相邻部位与脏器表现,所有这些均有助于梗阻性黄疸得正确诊断。

应当指出,重点观察与分析并不排斥全面观察与分析,而需两者密切有机结合,方能达到正确诊断之目得。

3。

图像得比对观察与分析就是常用得方法,比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对称部位得图像比对:为了明确某一解剖部位图像有无异常,常需要与对侧对称部位图像进行比对。

例如,怀疑一侧乳腺X线图像上有局限性不对称致密时,需要与对侧乳腺X线图像进行比对。

(2)不同成像技术得图像比对:患者在同期可能进行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像技术检查,对这些图像需认真进行比对。

目得除进一步确认病变外,还可通过比对观察与分析发现病变特征。

例如,患者得二维超声图像上显示肾上腺类圆形肿块,比对其MRI图像,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该肿块于反相位图像上信号强度明显减低,指明其内富含脂质,为肾上腺腺瘤得表现特征。

(3)同一成像技术不同检查方法得图像比对:临床上常用。

例如,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通过比对平扫CT与多期增强CT图像表现,除能进一步确认病变外,且可反映强化范围由病灶周边向中心逐渐扩展得特征,而有利于正确诊断。

另一种就是CT与MRI后处理图像与源图像之间得比对,以相互印证,进一步提高观察与分析结果得可信性。

(4)不同时间得图像比对:这种比对也很重要。

例如,体检胸部X线图像上有孤立性肺结节,与已往体检图像比对,若结节无变化,常指示为良性结节,但原无结节或结节明显增大,则提示有肺癌得可能性。

不同时期得图像比对还用于评估疾病得治疗效果。

例如,比对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得CT图像,能够反映疗效,说明病变好转、稳定、进展或出现合并症。

二、影像诊断原则影像诊断就是临床诊断得重要组成部分,常起着关键性作用,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就是否能够得到及时、合理、有效治疗。

为了达到正确影像诊断这一目得,必须遵循“熟悉正常影像表现、辨认异常影像表现、异常影像表现得分析与归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得影像诊断基本原则。

(一)熟悉正常影像表现熟悉不同部位各种影像检查得正常影像表现非常重要,这就是辨认异常影像表现得先决条件。

在熟悉与掌握正常影像表现时,不但要清楚不同成像技术与检查方法之间得差异,也要注意性别、年龄以及个体之间得差异,同时还要识别各种正常解剖变异。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发现与辨认异常影像表现。

(二)辨认异常影像表现异常影像表现就是进行疾病影像诊断得主要依据,识别异常表现即辨认异常征象(常简称为认征)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影像诊断结果得准确性。

在认征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既不可将正常影像表现误认为异常表现,如将X线图像上得儿童期骨骺误认为骨折;也不可把异常影像表现误认为正常,如将后前位胸片得下肺野内结节误为正常乳头影像。

同时,还要注意辨认不同形式得伪影,如MRI检查时腹主动脉搏动性伪影常在肝左叶外侧段形成类圆形异常信号影,不可误认为病变。

只有在准确认征得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做出正确诊断、(三)异常影像表现得分析与归纳当确认为异常影像表现后,还要对其进行分析与归纳,以评价可能代表得病理改变、1、异常影像表现得分析异常影像表现与疾病得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对其进一步分析,无疑有助于正确诊断。

异常影像表现以局灶性改变多见,分析时包括以下内容。

(1)部位:一些病变常有其好发部位,如同属于颅内肿瘤,脑膜瘤多位于颅内脑外,转移瘤常见于脑内表浅部位,而星形细胞肿瘤得位置多较深在。

(2)数目:同为肺内结节,单发者可能为肺癌或其她良性病变,多发者常见于转移瘤。

(3)形状与边缘:反映了病变得大体形态。

一般而言,类圆形且边缘光整者常为良性病变,如肺错构瘤;而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者,可能为恶性肿瘤如肺癌,或为急性炎症如肺脓肿急性期。

(4)密度、信号强度与回声:可大致反映病变得组织结构与成分。

例如,钙化灶在X线平片与CT上均呈高密度,MRI上呈长T1、短T2信号,超声上则为强回声伴后方声影;含水囊肿,CT上为水样密度,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超声上为无回声灶并后方回声增强;软组织病变,在X线平片、CT、MRI与超声上,其密度、信号强度与回声与邻近正常组织有所差异,且CT、MRI增强检查与超声造影上有不同程度强化与回声增强。

(5)邻近器官与结构:邻近器官与结构改变对诊断常有较大帮助,例如CT图像上发现肺野内分叶状肿块,若同时有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常指示肿块为周围型肺癌并已发生淋巴结转移。

此外,异常表现也可为弥漫性,例如X线片上显示骨质密度普遍性减低,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或软骨病;肺纹理普遍性增多,见于肺间质性病变、肺淤血或肺充血。

异常表现还可为器官大小、形态与位置等改变。

例如,CT上脾弥漫性增大常见,原因颇多,可为门静脉高压、淀粉样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白血病、淋巴瘤等病变所致;又如,X线正位片上心影形态呈“梨形”改变,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再如,超声检查示肾床内无肾影,而于盆腔内显示肾结构回声,即“盆肾”,属于先天性异常。

2、异常影像表现得归纳归纳就就是将病灶得各种异常影像表现,包括病灶得位置、数目、形状、边缘、密度、信号、回声、增强表现及周围结构改变等,综合在一起,以推测可能代表得病理改变及病变性质。

此外,归纳还包括综合同期同一种成像技术不同检查方法、或不同成像技术得影像表现,目得就是通过归纳分析,筛选出一种或几种能够反映病变病理特征得异常表现,以利病变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例如,CT平扫显示肝内低密度肿块,多期增强检查时,病变强化范围随时间由周边向中心扩散,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得强化特征;而肿块于肝动脉期强化,并于肝实质期迅速减低,则就是肝细胞癌较特征性表现,从而有助于病变得诊断与鉴别诊断(图1-15)。

(四)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对病变得异常影像表现,进行识别、分析与归纳后,可以获得初步结果,进一步还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

这就是因为病变得异常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同样得异常表现可见于不同疾病,此即“异病同影”,例如胸膜凹陷征为周围型肺癌得常见异常表现,但也可见于炎性肉芽肿性病变;此外,同一疾病不同类型或进展阶段也可有不同得异常表现,此即“同病异影”,例如肾细胞癌不同亚型在增强CT与MRI上具有不同得强化形式。

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下述内容,综合这些资料,对最终做出正确影像诊断至关重要、1。

年龄与性别在不同年龄与性别,疾病谱不同。

例如,肺门区肿块,在儿童常为淋巴结结核,在老年人则以中心型肺癌多见;肝细胞癌与肝细胞腺瘤均表现为肝内肿块,前者易发生在男性,而后者多见于口服避孕药得中年妇女、2、职业史与接触史就是诊断职业病与一些疾病不可或缺得依据,例如尘肺、腐蚀性食管炎得诊断须具有粉尘职业史或误服强酸、强碱史。

3、生长与居住史对地方病诊断有重要价值,例如肝棘球蚴病多发生在西北牧区,而肝血吸虫病则以华东、中南一带多见、4。

家族史对某些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肾多囊性病变等均为遗传性疾病,常有阳性家族史。

5。

临床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就是进行最终影像诊断所必须参考得内容,它们可以支持、但也可否定最初得影像学考虑、例如,影像检查根据肝内病灶得异常表现,考虑为肝细胞癌,实验室检查血中甲胎蛋白明显增高,则支持肝细胞癌诊断。

又如,CT上显示肺内大片实变影并含气支气管征,据此考虑为常见得肺炎性病变,然而临床上患者并无发热与血白细胞增高,则不支持最初考虑,而有可能为细支气管肺泡癌或肺淋巴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