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尘封的记忆_威廉_福克纳小说_莱巴嫩的玫瑰花_叙事研究_张文艳

合集下载

从叙事视角析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从叙事视角析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从叙事视角析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者:王静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从全知视角、内视角的叙事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其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度和突出主题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效果。

关键词:艾米丽;全知视角;内视角一、引言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具有哥特式神秘、恐怖意味的故事:艾米丽小姐出身于没落的南方贵族之家,由于父亲的专横,年届30仍未婚配。

其父死后,她与来自北方的筑路工荷默·伯隆相恋,却由于南北、新旧等各方面观念的差异而无法长久,结果艾米丽竟用鼠药毒死了荷默,并秘密地与他的尸体同眠了40多年,直至艾米丽的葬礼之日,人们才惊讶地发现真相。

许多年以来,这部主题隐晦、充满悬念的短篇小说一直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倍受关注。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下简称《献》)虽是一篇短篇小说,但作者将其分成了五部分。

仔细审视这五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和彼此间的起承转合关系,可以发现作品叙述者的显著特征是:由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者向第一人称叙述者类型转换,并显现出时有交叉的复杂状态,最终在小说结尾处落实到第一人称叙述者形式。

福克纳巧妙地使用了“零聚焦”和“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并通过两类视角的转换取得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视角小说的第一部分没有出现叙述者自称,从被叙述事件的发展情况来看,属于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者。

叙述者以高高在上俯瞰一切,洞悉所有灵魂的权威姿态和语言叙述了艾米丽小姐过世后全镇的人对她的感受和评价。

叙述者还回忆了她在世时打败试图要求她纳税的政府要员们的情景。

叙述者与叙述对象之间是非常直接的叙述与被叙述的关系。

艾米丽小姐长年蛰居在她那个令人生畏的阴森居室中,对于这样一个人,叙述者必须采用全知全能的方式才能由活跃纷杂的现实环境切换,进入到她那个拒绝别人造访的、毫无现实感的时空中。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意象表达:将客观事物赋予 主观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玫瑰的象征意义:爱情、美 丽、死亡
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或 符号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艾米丽的象征意义:南方淑 女、传统束缚、自由追求
叙事技巧与情节安排
叙事视角: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通过讲述者的回忆展现故事情节。
叙事时间: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效果。
汇报人: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作 品 意 义 : 《 献 给 艾 米 丽 的 玫 瑰 》 是 威 廉 ·福 克 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主人公艾米丽的生活和 心理描绘,深刻反映了南方小镇的社会历史变迁。
文学地位:该作品被认为是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 小说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象征手法:通过象征、暗示 等手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直接描写:通过内心独白、对 话等形式直接展现人物心理活 动。
意识流技巧:通过意识流技巧 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
多变性。
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
历史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 建时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
福克纳的创作意图:通过《献给艾 米丽的玫瑰》反映南方社会的变迁 与矛盾
情节安排:小说情节紧凑,通过一系列戏剧性冲突和转折,使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强烈 的兴趣。
叙事节奏:小说叙事节奏把握得当,快慢有度,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艾米丽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
艾米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重性格特点 她既是一个传统南方淑女,又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决心 艾米丽在小说中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她的性格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福克纳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艾米丽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探析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探析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探析作者:刘燕侠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8期摘要: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文学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的代表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将从艾米丽的个性形象,整篇小说的脉络架构、叙事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探析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福克纳;短篇小说;艾米丽的个性;叙事艺术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创作的小说对美国后来文学家的创作有着关键启示作用,他一生中创作了上百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和作品,其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文创作的背景正值南北战争阶段,美国南方封建的落后的贵族主义制度和北方已经如火如荼展开的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克纳写出了没落的闭塞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的悲剧的具有强烈哥特风格的故事,本文将对其叙事艺术进行分析。

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叙事艺术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篇风格瑰丽的短篇小说,全文总共五个部分,以艾米丽去世。

邻居乡亲蜂拥而至参加她的葬礼开篇,紧接着介绍了艾米丽的家族、她所处的思想碰撞的时代以及造成艾米丽古板执拗的性格的环境,接着讲述了由于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南北方文化不断融合后艾米丽与赫默·伯隆之间相恋的情节,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插入了一些艾米丽日常的生活片段,包括去药店买毒药、邻居闻到艾米丽的阁楼飘出异味、艾米丽满头银灰色的头发、赫默·伯隆再也没有出现过等等细节,最后作者流畅地过渡到开头邻居参加艾米丽的葬礼中,文中最后一句是:“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1]作者并没有明确地说出艾米丽谋杀了她的情人,但是这样巧妙的叙事艺术让每一位读者都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福克纳将一个一个的片段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展现了一副美国南方贵族没落后的贵族小姐的悲惨人生,具体来说,运用了以下几种叙事艺术。

《2024年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范文

《2024年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范文

《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篇一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界的巨匠,他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篇典型的南方的悲剧,其中巧妙地结合了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描绘。

当我们考虑到这部作品如何能够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来时,我们必须承认电影叙事的能力已经能完美地展现出一部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将福克纳的这部经典小说通过电影化的叙事方式来呈现。

二、故事情节的电影化重构首先,电影的情节应该以小说的时间线为基础,保持其悲剧色彩的叙述。

从艾米丽的生活开始,逐渐引入小镇居民、历史背景和情感冲突。

电影应该通过场景转换和角色发展来呈现小说中的各种情节,例如艾米丽与荷马的爱情故事,她对荷马的执着和依赖,以及最后悲剧的结局。

三、角色塑造的电影化表达在电影中,角色是故事的核心。

对于艾米丽这个角色,演员需要通过表情、动作和台词来展现她的复杂性。

艾米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她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社会角色的牺牲品。

她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都需要通过电影化的方式来细致地展现。

同时,其他角色如小镇居民、荷马等也需要在电影中有所体现。

他们与艾米丽的关系,他们的态度和行为,都构成了故事的重要部分。

电影应该通过镜头语言和演员的表演来展现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四、视觉风格与电影语言电影的视觉风格对于故事的叙述至关重要。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电影应该采用一种暗淡而富有情感的色调,以反映南方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同时,电影应该运用各种电影语言,如镜头运动、剪辑和音效等,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五、音乐与配乐的辅助作用音乐和配乐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增强电影的情感表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感色彩。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音乐应该与画面的情感相呼应,通过悲伤的旋律和柔和的配乐来增强故事的悲剧色彩。

六、结论综上所述,《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深度的作品,其电影化的叙事方式需要细致地考虑情节重构、角色塑造、视觉风格、音乐与配乐等方面。

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文档

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文档

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堪称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他一生中创作了一百多部短篇小说,其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短篇小说创作生涯中的开山之作。

事实上,它也是福克纳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最令人感到回味无穷。

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福克纳在该部小说中运用了几种独特的叙事艺术,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小说中所蕴藏的作家创作思路与情感,真正参透了主人公艾米丽一生中的真正悲惨命运。

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叙事艺术解析虽然威廉?福克纳一生中创作了上百部短篇小说,但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却是他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

该部小说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艾米丽?格里逊以往的家庭荣耀以及她的葬礼;第二部分讲述了她在腐败的房子里接受了自己的早期教育;第三部分则讲述了艾米丽与工头赫默?伯隆之间的美好相处日子,此后遭到了亲戚的强烈反对;第四部分是艾米丽用砒霜毒死了赫默?伯隆,并陪伴他的尸体在阁楼里度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直到最终自己死亡;第五部分,人们通过黑奴打开房门才知悉了这个阁楼里所发生的恐怖事件。

这五个部分看似是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实际上,作家福克纳通过自己的叙事艺术技巧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

1 群体性的叙述者一般来说,小说中的叙述者分为作者型叙述者、个人叙述者以及集体叙述者三个类型。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则属于集体叙述者的类型。

小说中所提及的叙述者“我们”并不是指代某一个人,而是指一群人,一个集体。

那么,这个群体和集体到底是哪些人呢?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故事主要讲述的是美国南方一个叫作杰斐逊的城镇,那里的居民,尤其是其中的男性居民对于该部小说故事的讲述有着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于小说主人公艾米丽的一举一动都极为关注,他们就是该部小说中集体叙述者的主要代表人物。

正如小说中所言,艾米丽的葬礼举行时,故事中的叙述者“我们”提到了,全镇的居民都去参加了她的葬礼。

福克纳的玫瑰之谜_解析_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_中的玫瑰寓意

福克纳的玫瑰之谜_解析_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_中的玫瑰寓意

福克纳的玫瑰之谜———解析《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玫瑰寓意张少娟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作家,其《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和《八月之光》等成名作构成了著名的“约克拿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也毫不逊色,以其哥特式风格、精练至极的艺术手法成为读者和专家们爱不释手的书目。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纵观全文,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和玫瑰花有关的描写。

难道玫瑰花只是福克纳随意拟定的题目吗?如若不是,那么,玫瑰花作为一种神秘意象,究竟隐藏着作者的何种寓意呢?一、弥补爱米丽一生爱情缺失的遗憾爱米丽的一生无疑是悲惨的。

作为一名女性,她曾经努力追求过爱情,但最终没有享受到爱情的甜蜜和婚姻的幸福。

她的情感始终被家庭、世俗和命运所左右,不得自由和释放。

在诸多因素的羁绊中,爱米丽受缚于现实,蹉跎了岁月。

但是她却不甘心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极端的痛楚中作出了选择,即以毁灭他人和毁灭自己的方式来向世人证明高贵的格里尔森小姐得到了她想要的爱情和婚姻。

虽然这种方式是变态的、极端的和冷酷的,但是一颗极度缺乏爱情、渴求爱情的心也展露无余。

爱米丽精心布置的婚房里面有玫瑰色的窗帘、玫瑰色的灯罩和梳妆台,然而这些绚丽浓厚的色彩终因荷默的放弃而消退。

爱米丽耗尽一生都在追寻爱情却没有得到,福克纳献上一朵盛开的玫瑰花来填补她爱情缺失的遗憾。

(一)父权压制,蹉跎青春爱米丽自幼失去母亲,一直是在父亲的严格冷酷的管教下长大。

南方思想根深蒂固的父亲要求爱米丽拥有标准的淑女风范,在严厉和强势的父亲面前,爱米丽只能生活在父亲的影子中,无时无刻不受到这种势力的影响和左右,没有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权利。

在小说的经典画面中,父亲站在外面世界与自家封闭的大屋的连接处,外面是白昼,充满着阳光;然而屋内如同夜幕降临,一片阴森。

父亲牢牢地把守着爱米丽通向光明、自由和温暖的大门,爱米丽无力突破这道门槛,她与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无缘。

再读福克纳尘封的玫瑰花故事——《菜巴嫩的玫瑰花》叙事策略管窥

再读福克纳尘封的玫瑰花故事——《菜巴嫩的玫瑰花》叙事策略管窥

威 廉 ・ 克 纳 (87 16 ) 福 19 — 9 2 不但 是 美 国南 方杰 出
述 女 性存 在状 态 , 染男 性 作 者 、 性 叙事 者 和故 事 渲 男 女 主人 公 的南方情 结 等主题起 到 有利作 用 。 法 国叙 事 学 家 热奈 特 将叙 事 时 间 与故 事 时 间 的
不 一致 称 为 时 间的错 置 , 在 《 事话 语 》 他 叙 中强 调 , 研 究 叙 事 的时 间顺 序 是对 照 事件 或 时 间段 在 叙述 语 中
的小说 家 、 贝尔 文学 奖 获得 者 , 且 是 2 诺 而 O世 纪 “ 南
方 文学 ” 的代表 人物 。其尘 封 了 6 5年 的短篇 小说 《 莱
椅 上 的妇人 ( 无名 女性 ) 谈 到 露易 丝 要 回孟 菲 斯 , , 引 出玫 瑰花 故事 的线 索 。 第二 和第 三部分 是布 朗特 根据
支 撑起 这个 没有 男人 的家 。一天 , 闯 到厨房 的北 5个 方 佬打 破 了其 平静 的生 活 . 这位 贤 良的母 亲居 然诉 诸
间的 限制 , 意调度 书 中的人 物 , 果非 常成 功 , 随 结 至少
在 我看 来效 果极 好 。 ” ] 短篇 的故事 时 间与叙 事 时 [ 4 该 间体 现 了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 的嵌 入 式 框架 理 论 .显现 出汉 语 的

“ 书中 、 故事 中的情 形决定 其风 格 。 在我 看来 , 正 这
图 1时 间 倒错 的玫 瑰 花 故 事

日; 婚 第二 年露 易 丝 的父 亲 和母 亲 相继 去 世 ; 二 结 第 年做 了母 亲 , 婆婆却 在她 生产 的 当夜 摔下 楼梯 不能 自

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

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

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作者:解斌刘佳敏董习乐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3期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被视为美国南方哥特式小说的杰作。

这部作品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主题,而其将所有写作技巧熔于一炉的创作手法则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笔者希望通过从女性视角分析当时南方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从社会学角度解析作者的南方情节,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主人公的变态心理及其原因,全方位地展现作品的多重主题。

关键词女性主义南方情节哥特式小说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威廉·福克纳,美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19部长篇小说以及3部短篇小说集。

由于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他的小说多植根于“南方”,其中15部长篇小说与绝大多数短篇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一系列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南方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揭露了南方传统价值观念的罪恶和腐朽。

因此,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中夹杂着极度厌恶之感。

而今,福克纳已成为一位现代经典作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既深刻地反映社会历史,又充分体现了现代意识。

就其写作技巧而言,他是一位勇敢的试验小说家,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等人一起,大胆运用新的写作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受弗洛伊德等人影响,他在作品种大量运用了意识流、多视角叙述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此外,福克纳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表现时代精神。

他的小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沟通与疏远,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性扭曲与异化的问题。

一般认为他是20世纪30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现代主义作家。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讲述了爱米丽小姐悲惨的一生,充满悬疑,耐人寻味。

许多批评家认为“它是美国哥特小说的一大杰作”。

威廉·福克纳:致悼艾米丽的玫瑰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短篇小说

威廉·福克纳:致悼艾米丽的玫瑰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短篇小说

威廉·福克纳:致悼艾米丽的玫瑰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短篇小说致悼艾米丽的玫瑰威廉·福克纳一艾米丽·格瑞尔森小姐去世了,我们全镇的人都去参加葬礼。

男人们怀着某种敬意去瞻仰这座倒塌的丰碑,女人们则大多出于好奇,想窥一眼深宅老院的内貌。

除了那个老黑奴——艾米丽的园丁和厨子外,镇里的人至少有十年光景没进她的家门了。

这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大宅子,一度漆成白色。

圆形屋脊,尖顶装饰,涡轮形状的阳台常有七十年代的明快风格。

它坐落在小镇曾经最考究的街道上,不过,修车铺和轧棉厂已经将这条久负盛名的老街蚕食殆尽。

只有艾米丽小姐的老宅硕果仅存,在棉花车与加油泵中间显得桀骜不驯,撩人眼球,但其衰败破落之状极为丑陋,难看之极。

此时此刻,艾米丽小姐也加入到小镇作古名人的行列。

静卧在雪松环抱的墓园中。

这座墓园里还安葬着杰弗逊战役中阵亡的南方无名士兵的遗骨。

在世的艾米丽曾是小镇传统的化身,象征着责任与关爱。

她是小镇世袭下来的某种义务。

早在1894年的某日,萨多里斯上校——那位最早下令黑人妇女不穿围裙不得上街的镇长——就免除了她的赋税,而且从她的父亲去世之日算起,终身有效。

艾米丽小姐并不情愿接受这一慈善之举。

于是萨多里斯上校虚构了一个貌似相关的理由,声称小镇曾向艾米丽小姐的父亲借过一笔款子,因此决定用豁免赋税的方式作为回报和补偿。

上一代人中,只有萨多里斯这样有想法的人能编出这样的赋税,也只有女人们才信以为真。

后来,具有更多现代思想的人当上了镇长和议员,大家对免税之事颇有微词。

第一年的一月,他们寄来了税单。

到了二月,都没有收到她的反馈。

于是他们又发了一封正式公函,镇长亲自执笔写信,提出要主动登门拜访,或安排专车把她接来。

她在一张老式便签上写了回信,字体纤细流畅,字迹暗淡,大意是说从不出门会客,并随信退回了税单,对之未置一词。

于是小镇议员们召开了特别会议,成立专门小组登门拜谒。

可是她在八年或十年前不上瓷画课的时候起,就已经闭门谢客了。

浅析致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中的叙事时间及叙事手法

浅析致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中的叙事时间及叙事手法

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的叙事时间和叙事手法《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1897-1962)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按时间顺序将艾米莉忧郁悲戚的一生循序渐进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笔者将从时间的跨度(duration)、次序(order)和频率(frequency)的角度分析该短篇小说的叙事时间,并对其叙事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叙事时间包括实在时间、被叙述的时间和阅读时间。

在场景中,被描写的时间段与与阅读时间大致相等;详细的描写可能使阅读的时间长于事件的时间(伸长);在概括中,阅读时间可能大大短于实在时间(马丁,2005:120)。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作者只用了五个小结就把艾米莉诡异的一生描写得淋漓尽致,阅读时间大大短于实在时间。

如叙述者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冗杂的描述性语言,对故事时间进行了压缩,从而简化了艾米莉的仆人黑发变白发、驼背这一过程和他循环往复的生活,以及艾米莉的顽固、望而却步、怪癖乖张、无法接近。

时间跨度或持续(duration)主要体现在作者对故事情节的细叙和略叙上,作者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需要对故事的某一部分加以浓墨重彩(acceleration),也可以一笔带过或是轻描淡写(deccleration)。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作者通过对话的形式对艾米莉拒绝纳税的情节进行了细说,而这一段对话的实在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就整个小说的时间跨度来说,作者花了长于现实时间很多倍的时间来描写艾米莉与税务局官员间的对话,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艾米莉的倔强和蛮不讲理。

此外,作者还对艾米莉购买砒霜、艾米莉与荷默·伯隆的恋爱史、艾米莉院子里的臭味进行了生动幽默的描写,而对艾米莉的日常生活起居、艾米莉父亲的死以及艾米莉的黑人男仆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轻描淡写,甚至是一笔带过。

托多罗夫说过,话语时间是线性的,而故事时间则是多维的,两者既不可能平行,则必然导致错时。

《2024年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范文

《2024年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范文

《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篇一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被公认为其文学创作中的瑰宝。

故事讲述了一名名为艾米丽的妇女在男权社会中经历的种种挣扎与命运,反映了社会深层次的人性悲剧。

而当这样的文学巨作被改编为电影时,其电影化叙事则能更好地呈现出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本文将从叙事手法、视觉效果、音乐等方面,探讨如何将福克纳的这一经典短篇小说通过电影化叙事展现出来。

二、叙事手法1. 故事情节的重构:电影版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需要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的重构和调整,以适应电影的叙事特点。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关键场景的细节描写,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2. 人物塑造:电影需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现艾米丽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演员的表演、角色的设定以及人物关系的处理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因素。

3. 视角转换:电影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展现故事,如通过艾米丽、镇民等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展现故事,使观众更全面地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三、视觉效果1. 场景设计:电影需要通过对场景的精心设计来展现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例如,可以运用色彩、光影等手段来营造出压抑的氛围,以突出艾米丽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2. 镜头运用:电影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镜头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例如,运用特写镜头来展现艾米丽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运用长镜头来展现镇上的生活场景等。

3. 视觉特效:适当的视觉特效可以增强电影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例如,可以通过特效来展现艾米丽与镇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四、音乐与音效1. 音乐:音乐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增强电影的感染力和情感表达。

电影版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来营造出压抑的氛围,突出艾米丽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2. 音效:音效在电影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通过适当的音效来表现镇民对艾米丽的冷漠和排斥,以及她内心的孤独和绝望等情感。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叙事特点研究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叙事特点研究

084《名家名作》·研究威廉·福克纳在1950年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作家中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在给予福克纳的颁奖词中,瑞典科学院院士葛斯塔夫·赫尔斯多莱姆对福克纳小说作品中创新的写作方法做出了点评。

他说福克纳是美国作家中一位著名的小说方法实验家,达到了乔伊斯的写作高度,他的作品创新性很强,几乎没有相似的内容,他好像要通过持续创新来达到小说宽阔的领域。

福克纳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的作品不断地对小说的写作方法与小说形式进行革新,还取得了重大成果。

他在小说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写作印象。

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叙事特点(一)倒叙手法作者在作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来阐述故事,在故事开篇中就运用倒叙手法,为整个故事的发展设置悬念,让小说更加充满乐趣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强化读者的第一印象。

如果选择平铺直叙的方法,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在小说开头,作者首先讲到艾米丽的去世和她的葬礼,其次还讲到纳税的事以及出现纳税事件以前的尸体臭烂气味的事,最后才讲到艾米丽买砒霜出事。

充满趣味的是,在讲买砒霜之前插入了尸体臭烂事件,这就是体现作者采用倒叙手法的地方,令读者不得不通过他丰富的思考能力去揣摩这两件事之间的联系,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感。

另外,作者在小说高潮部分也采用了这种写作技巧,看似十分巧妙,在艾米丽买砒霜与艾米丽的争执两件事的阐述中,貌似零散的叙事结构却强化了两个事件的因果关系,激发了阅读者的自主思考。

在小说尾端,故事又讲到艾米丽的葬礼,这照应了小说的开端,让小说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二)丰富的叙事空间典型叙事文学在话语空间与故事空间之间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1978年,著名叙事作家查特曼第一次在他的作品《故事与话语》中提到“话语空间”与“故事空间”两个观点。

他说故事情节的宽度是时间性的,但在故事空间中的环境和人是空间性的。

“故事空间”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话语空间”是指故事中发生行为的背景。

一朵凋零的玫瑰花

一朵凋零的玫瑰花

一朵凋零的玫瑰花作者:李君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1期摘要: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为其南方文学的代表力作,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力,其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禁锢和父权制度压迫的典型南方受害女性形象。

本文拟从文本结构入手,剖析人物形象,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变的悲剧根源,进一步阐明女主人公爱米丽没落的贵族身份和其悲剧性结局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作为一个偶像她必须接受旧南方道德规范的制约;同时父权制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使女性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令女主人公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下呈现出扭曲了的可悲生存状况。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女性主义父权制度《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创作的“约克纳帕托法世系”中,以其独特视角塑造了一系列人性扭曲、心理畸变堕落的受害女性形象。

在世人眼中,福氏作品散发着强烈的“另类”意味。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女人,她们偶尔温婉,余下的大多数是木刻般狰狞……脾气执拗……令男人不寒而栗”[1]。

本文从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入手,分析文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寻女主人公从天使到魔鬼、淑女到凶手的蜕变根源。

一文中女主人公爱米丽的第一次出场就颇耐人寻味,令人印象深刻:“一个小模小样、腰圆体胖的女人,穿了一身黑服,一条细细的金表链拖到腰部,落到腰带里去了,一根乌木拐杖支撑着她的身体,拐杖头的镶金已经失去光泽。

她的身架矮小,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在别的女人身上显得是丰满的东西,而她却给人以肥大的感觉。

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尸体,肿胀发白。

”[2]P338爱米丽一身黑衣,肥胖臃肿,拄着一根年代悠久的古董拐杖,全无人们心目中贵族小姐的半点高贵与优雅气质,相反一派死气沉沉的阴郁景象。

令人费解的是爱米丽看上去竟然像一具发胀的死尸,该比拟看似充满了刻薄讥讽之意实则暗示了爱米丽的悲剧人生,她活着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尽管她的肉体还活着,但她的心早已死去。

《2024年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范文

《2024年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范文

《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篇一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这一经典作品通过电影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以期为电影改编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二、电影化叙事的重要性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叙事方式对于作品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在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如何将原著的精髓和情感通过电影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是改编成功的关键。

对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样的经典作品来说,更是如此。

三、电影化叙事的手法1. 角色塑造:电影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呈现角色,因此角色塑造是电影化叙事的重要一环。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可以通过细腻的表演来呈现艾米丽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要将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鲜明地展现出来。

2. 场景设计:场景设计是电影化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场景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来营造出原著中所描述的氛围和情感。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可以通过对南方小镇的场景设计,呈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

3. 镜头运用:镜头是电影化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头运用来呈现不同的情感和场景。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可以通过运用特写、慢镜等手法来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4. 音乐与音效:音乐与音效是电影化叙事的重要补充,可以通过音乐和音效来增强场景的氛围和情感的表达。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选用适当的音乐和音效来增强情节的感染力。

四、具体实现1. 故事情节:电影需要紧扣原著的故事情节,通过合理的剪辑和节奏控制,将故事情节呈现得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同时,也需要对原著中的情节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删减,以适应电影的叙事特点。

2. 情感表达:电影需要通过画面、音效、配乐等多种手段来传达原著中的情感内涵。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可以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以及场景和氛围的营造来传达原著中的情感内涵。

为了忘却的纪念_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_时序与叙事逻辑分析

为了忘却的纪念_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_时序与叙事逻辑分析

/2012.2下半月xie zuo li lun yan jiu写作理论研究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时序与叙事逻辑分析倪娟摘要:《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最耐人寻味的短篇小说之一。

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入手探讨小说叙述者的真实身份及时间错序问题,分析叙述中统一的内在逻辑,指出埃米莉人生的真正可悲之处。

关键词:真实面目;叙述声音;时序倒错;逻辑《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下称《玫瑰》)(1930)是素有美国南方作家之称的福克纳的最著名、最耐人寻味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我们”作为叙述者,刻画了美国南方女子埃米莉历经时代变迁,孤独终老的故事。

小说问世八十年来,无数的评论者对它孜孜不倦地加以研究,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和阐释,可谓众说纷芸。

(笔者也于年初发表过一篇相关的评论)近年来评论家开始关注起作品的形式(刘立辉,王江2007),但绝大多数的评论仍止步于分析总结埃米莉悲剧。

本文拟再从叙事学角度入手,研究叙述者的真实身份,探讨作品中叙述顺序和事件顺序之间的倒错,挖掘作者在叙述者叙事过程中隐藏的内在统一线索,探寻埃米莉人生的真正可悲之处。

一、叙述者的真实面目苏珊·兰瑟在《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中把叙述声音分为“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叙述声音”和“集体叙述声音”。

按照兰瑟的方法,《玫瑰》中“我们”的叙述应归为共言形式的“集体型叙述声音”,即“我们”指涉的是一个集体,是一群人。

那么“我们”是否如大多数评论者所认定的那样,代表了小说中那个美国南方城镇(杰斐逊)的全体居民?这样一个似乎昭然若揭的问题,却引起不少争议,因为叙述者的身份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

“我们”到底指谁?故事一开始“我们”就进入回忆:“埃米莉·格里尔森小姐过世了,我们全镇的人都去送丧。

”既然是“我们全镇人”都参加了,镇民中当然也包括了叙述者。

然而,“我们”又回忆起“思想更为现代的新一代人当了镇长和参议员时”,去找埃米莉收税的是“他们”;几十年过去了,撬开她四十年来从没人见到过的一个房间的也是“他们”。

威廉·福克纳:现代小说的启蒙者

威廉·福克纳:现代小说的启蒙者

威廉·福克纳:现代小说的启蒙者一个读起来很是晦涩的外国作家,就算有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要留在汉语读者的记忆里,一般来说也是不大容易的,更何况他在我国依然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叹他的魅力。

自从1934年福克纳经赵家璧的文章首次出现在《现代》杂志上,他的小说就逐渐变成研究外国文学的必备读物,至2007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福克纳传》,前后七十几年,断断续续总有福克纳的东西翻译过来。

就我们所知,福克纳较为重要的小说都有汉语译本。

如1958年李文俊请赵萝蕤和黄星圻翻译的《胜利》和《拖死狗》。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文艺思想和文学思潮再次传入我国,成为我国读者和作家的有益的借鉴。

1979年《外国文艺》刊发了福克纳早年的《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干旱的九月》和《烧马棚》。

之后,李文俊翻译的《喧哗与骚动》、《熊》、《我的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陶洁译的《圣殿》和蓝仁哲译的《八月之光》相继出版。

其中《喧哗与骚动》首版87500册,后来又印刷两次。

对于福克纳,我国作家喜欢用“震撼”、“豁然开朗”、“别开生面”来形容阅读后的感觉,但他们从这位外国小说家那里取来的东西是大不相同的。

八十年代初,还是中学生的苏童接触了与苏俄和英法传统不同的福克纳、麦尔维尔、费茨杰拉德、塞林格、纳巴科夫。

他承认:“我们被福克纳描绘的那邮票大的地方的人类生活所震撼,我们赞美这些伟大的作家,我们顺从地被他们所牵引……”(《纸上的美女》)我们还不知道苏童指的是福克纳的哪部小说或哪几部小说,但他在阅读后捕捉的信息不外乎来自虚构的魅力,确切说,就是小说家耿耿于怀的叙述结构,叙述方式和叙述语言。

这三个要素是我国小说家不断追求但又难以企及的境界,是他们是否拥有现代性的重要标志。

对于苏童,他要修炼的是如何讲故事:语言上的自觉。

苏童写道:“意识到语言在小说中的价值,大概是1986年左右或者更早一些,那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意识,就是感觉到小说的叙述,一个故事,一种想法,找到了一种语言方式后可以使其更加酣畅淋漓,出奇制胜。

唤醒尘封的诗歌记忆

唤醒尘封的诗歌记忆

唤醒尘封的诗歌记忆
程仲
【期刊名称】《人民教育》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如何定位一首诗歌的教学目标?如何感受诗境?如何把握意旨?如何鉴赏语言?一堂课下来,如果每一个学生对于这几个方面都能有一个“个性”理解与诗歌
本意大体吻合的认定,那么,基本上就可以说这样的诗歌教学效果是良好的了。

但是,一首诗歌的教学目标可以仅止于此么?
【总页数】1页(P31)
【作者】程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唤醒尘封记忆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中国生活记忆》打开尘封记忆
3.唤醒尘封的记忆福特全新嘉年华时代
4.唤醒尘封的故事——读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
5.唤醒尘封的记忆——威廉·福克纳小说《莱巴嫩的玫瑰花》叙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 ROSE FOR EMILY作者介绍

A ROSE FOR EMILY作者介绍

福克纳坚信自己熟悉的家乡和人民是他进行文学创作 发挥想象力的最可靠的源泉。“我发现我家乡的那块 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值得一写,只怕我一辈子也写完, 我 只要化实为虚,就可以放手充分发挥我那点小小的才 华。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时 空的限制。结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于是,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家族的故事开始在想象中 繁殖,场面和情节开始衍生,想象力不断地涌现。
福克纳的作品处处充满着神秘、暴力和凶杀。在《喧 嚣与骚动》中,用傻瓜班吉的眼光来展示一个混乱不 堪的世界,以一个痴人的口吻叙述一个家庭的毁灭, 一个时代的没落北方大工业的入侵使南方充满了失落 与不解,在南方社会急剧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福克纳 亲眼目睹了南方的痛苦经历和悲剧命运,他记录下这 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种种怪诞现象。
1910 年昆丁自杀的那个日子,刚好是“圣体节”的 第 八天。作品与原型既有对应关系、又有反讽关系。福 克纳在这里的影射是非常明显的:耶稣竟像白痴一样 只 会发出一些毫无意义的声音而别无他法,福克纳借助 “耶稣”的无奈,揭示了代表着南方旧传统体制的康 普生家族的没落,即使是上帝的超自然力也是无可挽 回的。作品的主题由于宗教文化的渲染得到进一步深 化。
福克纳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
所谓“约克纳帕塔法”就是福克纳以他家乡
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为依据,为他的小说 创作虚构出来的一个典型的美国南方县份的 名称。这个县的模特儿便是法克纳家族近百 年来生存和开发的拉菲特地区,而县城杰逊 镇就是以奥克斯福特为样板的。福克纳多达 15部以上的小说故事发生在那里,后来形成 了文学评论家所说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 说”。
生平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 )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原姓 法克纳,成年后自己改为福克纳,生于美国 南方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他的祖先原先 居住在田纳西州,但他的曾祖父威廉·克拉 克·法克纳把家迁到了密西西比州,并成为 一名庄园主、铁路建筑商和联邦军的上校军 官。至福克纳出生前后,家道中落,只能依 靠祖父穿下的一点铁路股票过日子。

文字的迷宫 迭起的悬念——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写作手法解析

文字的迷宫 迭起的悬念——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写作手法解析

文字的迷宫迭起的悬念——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
瑰花》写作手法解析
凌光艺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2)001
【摘要】本文旨在解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认为作者在小说中运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之意识流动造成故事叙述的无序性并加之以重要细节的精心设置渲染,制造出神秘的文字迷宫和诡异迭起的悬念,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总页数】4页(P106-109)
【作者】凌光艺
【作者单位】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四川,宜宾,644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
【相关文献】
1.爱米丽的爱情悲剧辨析--论福克纳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J], 陈伟平
2.一座父权社会里的女性纪念碑--对威廉·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女性解读 [J], 张宇红
3.爱米丽形象的多维性——浅析福克纳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J], 孙

4.爱米丽形象的多维性——浅析福克纳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J], 孙瑜
5.神秘恐怖扣人心弦──从《纪念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分析福克纳的写作手法[J], 凌光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文学作品失去美学意义,那么就不是一部成功的作 品,福克纳在创作中充分使用了审美心理时空,在故事的建 构中,突出了人物的生活和生命感受,作品主人公的身影在 过去与现在之间不断穿梭,用人生的经历讲诉着关于美国南 方的女人和男人的故事,这部小说不容质疑的是属于现代小 说。 小说突出了自己创设的“审美心理时空”让人在过去与现 实的时空里发生多种心里因素的演变,让主人公的情感随着 时代的前行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应该说这种变化是来自于 人的觉醒。 作家福克纳之所在创作中选择这样一个完全有别 于别人的创作方式。 用极具蒙太奇的艺术手法,把一个在历 史与现实之间游移不定的社会形态用现实的创作手法描述 出来,很好地将一个以布朗特为代表的现代美国南方社会人 群的精神危机表现了出来,很好地阐述了作品的主题,也让 小说的叙事风格得以体现。
堪回首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让所有的宾朋感到震惊,这一次, 露易丝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英雄,在离开宴会时,她不在坚持 要求坐马车,而是改变了自己长期形成的习惯,选择了乘坐 汽车,这也许就是女性在长期压抑之后获得释放之后的一种 真正解脱和放松。 露易丝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社 会会如何去对待她呢? 她的形象一度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 谈资,随着人们的传播和演绎,故事更加曲折离奇、栩栩如 生。 由男性制造出来的美丽光环在不断的演绎中成为了一个 套在女性头上的枷锁,牢牢地桎梏着她们。 小说《莱巴嫩的玫 瑰花》反复叙事特征也十分明显,这种反复性体现出了历史 的久远和沧桑。 尤其是在描些老妇人在老房子里的情形时, 将房子给人的印象是沉重、阴暗,没有生气。 犹如一个老态龙 钟的老人茫然地伫立在那里。 这座房子给人的感觉是弥留久 远、压抑沉重的。 房子的女主人露易丝正是那段历史的一个 见证者,在那个令人难忘的晚宴舞会上,女主人公露易丝为 一百多个男人献上了亲吻。 主人公布朗特在散步时总能看到 沿途每天发生的变化,那些陈旧的汽轮被人们无情地抛弃在 废弃的码头,锈迹斑斑散发着腐朽的味道。 那些新型的机车 发出欢快的声音,这种响亮的声音是对那些停泊在码头上旧 式轮船的嘲笑。 由这些描写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家多少对旧式 生活有眷恋之意。 但是时代前进的步伐依然在前进,无法阻 挡,露易丝的老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小说的前几部分,几乎看不到对露易丝的正面描写。 终 于在晚宴的时候,大家聚集在一起,有很多人开始对玫瑰花 的故事所有关心。 于是大家开始与露易丝面对面交流了。 叙 事者十分细致地对晚宴上的人和事进行了描写, 在晚宴中, 露易丝一开始还处于警觉、戒备的状态,人们从很多细小的 动作中隐隐约约体会到了她的拘谨。 交流中,一位男士提起 了关于战争的话题,主人公趁机诱导露易丝,以便唤醒他的 记忆。 在布朗特的引导下,昔日发生的与自己有关的故事突 然像冲开闸门的洪水一样,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那段和 自己有关的故事,在布朗特的配合下她们重新演绎了一段不
布朗特与妇人的谈话中就体现出了这种特点:“老妇人 整个身体几乎全部被裹在一条厚毛巾被里,她的头发和脑后 的白枕巾一样”。 在谈话中,两个人由于内心所关心事物有差 异,因此就出现了布朗特在讲述往昔故事的时候,老妇人布 什敷衍应答就是不间断地和他提起现在的一些事情。 他们之 间的交流也就出现了断断续续的状态,这种交流状态让他对 这妇人产生了一丝情绪。 但是布朗特非常希望从这位老妇人 的口中获得一些之间需要的信息,尽管在他眼里:老妇人面 色如蜡,布满皱纹的脸是那么的不均匀。 更形象的描写是作 家在描述老人的两只眼睛时,将眼睛比喻成“雪茄燃着的烟 头 ”,只 需 轻 轻 一 吸 就 可 以 看 到 “耀 眼 的 闪 亮 ”,这 也 足 以 说 明 布朗特对这个不能觉醒的女人多少还心存着一丝希望,他希 望能够从老妇人的口中获得更多关于玫瑰花的故事, 但是, 他听来的故事完全是老人的道听途说。
20 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威 廉·福 克 纳 ,其 小 说 以 “永 不 雷 同 的 形 式 ”给 读 者 以 常 读 常 新之感。 其短篇小说《莱巴嫩的玫瑰花》尽管在 65 年之后与 读者见面,仍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文学体验,这足以说明作 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创作功力,同时也确立了短篇小 说在其整个文学创作中的突出地位 。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在 采用各种叙事策略上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在两性的关系表现 上体现的真实而富于生气,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成功地“揭示 了女性群体被压抑着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小说《莱巴嫩的 玫瑰花》所描述的女性多疑自欺以及她们敢于自由选择的生 存状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深思。
作 家 威 廉·福 克 纳 在 其 创 作 中 积 极 倡 导 文 学 作 品 内 容 与 形式的和谐统一。 其长篇小说《莱巴嫩的玫瑰花》主要以主人 公布朗特大夫在不同场景下讲诉故事的方式,而故事发生的 时间段却整整 65 年。 在讲诉中,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和现在的 事情融合在一起,将 60 多年的时间浓缩在现在时 ,是小说具 有了较强的时代感。 小说《莱巴嫩的玫瑰花》中的故事可以概 括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布朗特拜访正在睡椅上休息的妇 人,相互之间就露易丝要回孟菲斯谈了很多的话,为玫瑰花 故事埋下了伏笔。 接着的两个部分则是布朗特大夫按照自己 从祖母和好友兰那里得到的消息,并且又用自己富有感情色 彩的语言去买描述那段历史 。 从现实谈话中追溯到 65 年前 的一次军队里开办的舞会上发生的故事。 最后两部分中,小 说主人公布朗特终于见到了渴望见到的露易丝,他们的重逢 更是使小说具有了戏剧性,他们在一起共同回忆那段已经尘 封已久的故事。 玫瑰花故事实际上始终是贯穿小说的主线, 作家用蒙太奇的创作手法,在历史与现实、现实与历史之间 闪回。 《莱巴嫩的玫瑰花》的叙事从文学的角度来观察,其中 涵盖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一个故事中角色的声音和 故事之外人物的声音,两种声音交织着,为小说增添了不同
2001. [5] 尹志慧.福克 纳 《献 给 爱 米 丽 的 一 朵 玫 瑰 花 》的 存 在 主 义 解 读[J].重 庆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08(6)-108.
yū wén jiàn shè
6 语 文 建 设 2014.
·
学文文语教 术化学言学
36


35
在小说中布朗特将故事的构建扩展到了露易丝的婚后 生活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但讲述故事的人兰,总会有些 颠倒词序,需要认真梳理才能清晰,小说故事一直在舞会和 婚礼的一些场景来回交替着。 阅阅读小说时人们会感受到兰 的微弱的声音:“我能够想象的到露易丝是一个十分淡定的 人,女人在自己开始有呼吸之前就已经存活了许久,而男人 们每时每刻都在获得新生。 ”这就是作者在小说阐明的一个 认识观点, 他认为女人对历史来说永远都是一个驻守者,而 男人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他们每时每刻都会看到最 新的东西,对于一个不断被新奇吸引的男人来说,他们显然 就是一个不在场者。 特别是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有不计其 数的男人消失在战争的漩涡里, 他们的遗孤为此艰难度日。 作品中的女人露易丝就属于这样一个永远在场的女人。 在描 写露易丝公公死去的消息传回到家里时,已经饱尝了生活重 压的露易丝在听到“老爷没了”后,并没有任何的情绪反应, 她的手依旧不停滴地搅动着即将煮熟了的饭菜”从小说的描 写中我们不难看到,露易丝的家庭已经对男人的概念丧失怡 尽,他们习惯这种没有男人的生活,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死 讯也并不感觉到惊讶和痛苦,他们的心灵已经麻木。 这就是 美国南方社会对女性歧视的结果, 他们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有的只是满足男人的一切要求, 有的只是顺从和痛苦的忍 受。 布朗特与露易丝见面。 本来想很好的进行回忆和交流一 下过去的情感,但是,这次见面让他感到失望,因为露易丝只 会沉浸在自己感兴趣故事上,已经从历史中走出来的老人露 易丝,实在是不愿意再重提往事,因为过去的一切事情全部 充满了痛苦和酸楚, 现实的生活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孤独的、 贫困的老女人。 在布朗特看来“美国南方的女人们,无论是已 在地不的逝者,还是已经老态龙钟的老者,他们最终的摸样 都会是露易丝的这幅模样”作品主人公布朗特作为小说中的 人物也是一个故事的讲诉者, 他发出的声音是两者的融合: “我现在真正担心, 我还能够不能够为路易丝献上一束花”。 值得幸运的是,对于布朗特来说,生命并没有终结,生命的意 义会越来越丰富。
在小说中,关于玫瑰花的故事就成了一个无法真正能够 得到印证的事情。 像这种独角戏式的讲述在小说的第三部分 的补叙了也出现过: 布朗特不管别人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 他依旧不停地讲诉着自己建构出来的历史,“老妇人一双混 沌 的 眼 睛 盯 着 他 ,依 在 枕 上 的 脸 显 得 肿 胀 不 堪 、面 色 泛 黄 ”, 故事的讲诉者由于不断被情绪驱使, 讲话的声音也不断提 高:“老夫人的眼睛一下子变得炯炯有神起来,那种眼神充满 了平静和坚定。 ” 在这里叙述者通过布朗特看到了老妇人孱 弱的身体和不健康的心理,似乎也找到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 之所以会地位卑微的根源,“病态的社会哺育了病态的女 孩”,这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唤醒尘封的记忆 —威廉·福克纳小说《莱巴嫩的玫瑰花》叙事研究
张文艳 常 磊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福克纳的《莱巴嫩的玫瑰花》体现出明显的时间错置、零聚焦和内聚焦交互出现、反复叙事、审美心理时空等各 种叙事策略,将两性关系表现的惟妙惟肖,同时将女性的生存状态刻画的发人深省。 [关键词] 福克纳;《莱巴嫩的玫瑰花》;叙事策略;两性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映真.诺贝尔文学奖全集[M].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1. [2]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 福 克 纳.莱 巴 嫩 的 玫 瑰 花 、福 克 纳 短 篇 小 说 集[M].南 京 :译 林 出 版 社,
[作 者 简 介] 张 文 艳 (1979-),女 ,河 北 唐 山 ,讲 师 ,硕 士 ,外 国 语 言 学 及 应 用语言学方向。 常 磊 (1983-), 女 , 河 北 张 家 口 , 助 教 , 硕 士 , 计 算 机 信 息 管 理 竞 争 情 报 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