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逻辑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的逻辑读书笔记
【篇一:《市场的逻辑》读后感】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
《市场的逻辑》这一本书可以说是对市场经济的完美诠释,也是对市
场经济的捍卫。市场经济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进步最好的游
戏规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公平的一种制度。作者独具慧眼,从一个全
新的角度分析了市场经济的正确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而在中国确立
市场经济的道路是艰难的,经过重重阻挠,尤其面临“在社会主义的中
国可不可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质疑。用事实说话。中国改革开放三
十多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各个领域取得的举世瞩
目的成就证明了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
的伟大。不管走何种道路,人民吃饱了,穿暖了,有幸福感了,它就是好路,就是正确的道路。但综合我国的国情,在中国建立完全的市场是十
分艰难的。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社会阶层的复杂,各利益群体的特殊性,政治问题的不可调和性等等,都导致了确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的艰巨性。我认为中国需要,并且迫切需要一次更深层次的改革。中国的问
题不是一个“中国特色”就可以回答和解决的,同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同
是遵循人类发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什么中国就会产生其它国家从
没有过的问题呢?这真的需要中国当代领导集体乃至国人的思考。
要想让市场经济造福国人,必须要一个懂市场经济的领导集体来领
导国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的问题,
在我党以及特权阶层内部进行改革和调和进而使更加完备的市场制
度得以推行下去,从而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是极其迫切的,否则,在全球市场经济的角逐中中国必将打场败仗!
【篇二:市场的逻辑读后感】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
市场的逻辑读后感(一)
在阅读《市场的逻辑》时,在学术尚未自由的现实下,张维迎敢说
敢做的精神令我钦佩。他提出的市场逻辑与此前阅读过的奥地利经
济学派其他作者大体上是相同的,即应该由市场决定经济活动行为,国家所做的调控只会越调越乱。
其中,对我有启发性的就是关于利润的描述。利润简而言之,就是
产品排除了工资、地租方面留给企业家的部分。简而言之,书中概
括出了利润的三个来源:第一是风险,也就是不确定性,具有高瞻
远瞩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能够有机会赢得高额利润;第二是创新,不一定就是高科技、高技术人们常说的创新,而是企业能够通过自
我改进,以更少的投入有更大的产出,可以是技术上的,也可以是
管理上的;第三就是市场秩序,建立市场交易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
信任,也就是委托与代理问题中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企业的建
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提供可以追究的责任源头,出问题了能够找
到负责人,能够解决,而企业若能在市场上赢得很好的信任就树立
了品牌,品牌给企业带来的溢价能够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因而,
我们看出,企业家拿到了利润部分与工人的工资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工人只负责履行劳动合同(当然,若在这种雇佣关系中较高
的公司管理层可能占有一定的股份,这与普通工人不同,应该加入
企业家的队伍),对公司的盈亏不服责任,除了绩效激励外,对公
司的生死存亡与信誉等并无直接关系;与工人相对的是企业家,之
所以有企业家精神,强调的是一种敢于承担风险、努力开拓创新的
精神,企业家拿到的是扣除地租、工资外的利润,而利润本身具有
的不确定性,激励着企业家监督工人的工作,以便更好的完成企业
效益趋向最大化。正是由于这种性质,企业家与工人不同,工人有
着明显的休假与劳动时间分配,而企业家面临的是种种不确定性,
因而是将生活与工作无法分开的一批人。在中国,尤为如此——由
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与不健全,企业家们不仅要面对无数市场带
来的信息作出生产函数定位,更要用足够多的功夫与政府打交道——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而政府官员犹如企业中的雇员,由于是要
求对集体负责,最终导致不对任何人负责,因此更多的追求在位期
间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对权力的运用挟持资源,寻求企业的利润分成——这导致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相对于西方拥有发达市场经济的国
家而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讨好政府人员,而这又是一种不确定的
增加源,而这种不确定本身并不能增进社会福利,毕竟有很大一笔
钱被政府拿去,即使是最优企业最后拿到了资源,也产生了不必要
的折算。
在创新上,需要的更是企业的推动,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中,企业家高层不仅与政府、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有一定的
任期。这促使企业家像创政绩的官员一般,只在自己的任期上通过
数量的增长,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让国有企业去创新,即
使是拥有雄厚的资本也是不现实的——创新带来的的也是不确定的
利润,即使是能够推动企业发展,最终也是上缴到国家不归企业家
个人所有,而一旦失败,企业家的职位就出现风险,而国有企业家
就是靠着自身职位才能获得资源,若失去职位,造成的后果比创新
的收益将大出很多,因此国有企业家往往是风险规避者。而在民营
企业中,由于产权相对完善,企业家能够取得风险带来的收益将其
内化,因此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具有胆识的企业家会不断推动创新
并监督手下员工参与创新中来最终取得企业的发展与无意识而为之
的社会福利增进。而文中特别提出了对垄断的看法,也就是大企业
在
推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企业有雄厚的资本与承担风险的能力,我们要是反垄断仅仅是打击在市场份额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大企业,
那不仅不利于公平原则,也将有能力创新的市场主体打压下去了。
所以反垄断反对的不应该是有能力的大企业,而是进入壁垒,其他的
中小企业也参与到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增加大企业自身的危机感推
动创新。而大企业产生的创新成果长期来看也是无意识的推动了其
他企业的进步,比如先进的制作工艺、创新的管理方法,如同搭便
车原理,小企业实质上可以从大企业创造的成果中汲取力量。
而关于塑造企业形象的品牌也是企业赢得品牌溢价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市场上,如果我们无法追溯到卖家的源头,买卖双方实际上
是一种一次性的博弈。责任不可追究必然会造成市场交易中的巨大
障碍。因此,商品生产依托企业的模式建立,企业的品牌便是建立
消费者信心的源头之一。当企业与消费者的重复博弈建立时,能够
满足消费者效用更多的企业品牌会在竞争中胜出,而相对劣质的产
品及其厂商会面临淘汰的命运。在这种进程下,优胜劣汰的法则会
推动着市场经济不断优化。所以这也折射出中国国有企业一个弊端——企业品牌不倒或者说国家为其代言,由于垄断性限制外来企业
的竞争,即使在低效的情况下也能依附软预算而求得生存,低效的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优胜劣汰的逻辑相违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明白了利益的三个来源,发现与利益最为相关的便是企业家。书中
提到了一个企业家人才的提法,就是一类有着突出能力与胆识的人(一般这种人还是天生就有这种才能),这种人无论在政界还是商
界都会有足够强大的成功力量。
针对这一点,我还是存疑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人的能力是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区别是在于所谓的术业有专攻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
有各自所擅长的领域,而这些领域随着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细化,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