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土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7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7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5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验和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土豆,用于课堂演示。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情境和游戏活动。
3.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用于游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土豆,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土豆有多少个?如果我们再拿一些土豆,总数会增加多少?”让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一起背土豆,小明背了3个,小华背了5个,他们一共背了多少个土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有一堆土豆,每组需要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土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7)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背土豆”这个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于具体的实际情境能够理解和接受,喜欢通过操作来学习。
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教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背土豆”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土豆作为实物教具,以及相关的图片和卡片。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环境布置成农村劳动的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土豆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土豆的特点,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通过背土豆来学习数学。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背土豆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然后告诉学生,小明和小华一共背了15个土豆,小明背了8个,小华背了多少个?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实物土豆进行操作,模拟背土豆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背土豆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6)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课程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并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能够理解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土豆图片、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2.教学环境:教室座位排列成小组形式,每个小组有一张桌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土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看看这些土豆,你们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小明背了3个土豆,小红背了5个土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表示,并解释加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小明再背2个土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用数字卡片进行表示。
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小红再背1个土豆,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用数字卡片进行表示。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及反思 (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背土豆的活动,让学生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加法和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加法和减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但是,学生已经具备了数数、识数的基础,对于10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此外,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加减法的计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背土豆》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兴趣,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验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加法和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加法和减法。
3.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土豆图片和实物,用于教学呈现和操练。
3.教学卡片:制作加法和减法的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
《背土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背土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用数的顺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数的顺序。
2. 利用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土豆、彩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背土豆》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10个土豆,引导学生发现10以内数的顺序,并通过操作、比较等方法,让学生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案例,让学生用数的顺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1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背土豆》2. 10以内数的顺序:1, 2, 3, 4, 5, 6, 7, 8, 9, 103. 教学内容:1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4. 教学重点与难点:1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提升。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10个土豆,按照数的顺序排列,拍照上传至班级群。
2. 让学生用1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实际问题,并写下解决过程。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反思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背土豆》精品教案
4.2背土豆【课题名称】第2课时背土豆:得数或被减数为7的加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0页~51页。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品课件》2.学生准备:学具:珠子。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道题(出示课件),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想一想6的分解和组成,把缺少的数字填空。
同学自己思考,教师选择同学回答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的加法和被减数是6的减法,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得数是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7的减法。
(板书:背土豆:得数是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7的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6的加减法,过渡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7的减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减低学习的难度。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主题图)1.得数是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7的减法师:说一说,图中发生了什么事?预设1:1只小老鼠,看见了两堆土豆,它拿袋子装起来。
预设2:袋子破了,掉了1个,它没发现。
师:一共有多少个土豆?预设:求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就是把两堆土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算式为:5+2=师:5+2=,怎样计算得数呢?预设:①点数法:用圆形代替土豆,画一画,数一数1、2、3、4、5、6、7。
②接数法:5往后接着数2个数:6、7。
③添1法:5加1等于6,再添1个就是7。
小结:计算有关7的加法可以用点数法、接数法、添1法进行计算。
师:7个土豆,袋子破了,掉了1个,还剩下几个土豆?预设:求还剩下几个土豆,就是从7个土豆中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
列式为:7-1=师:怎么计算出得数呢?预设1:我用的是圈一圈的方法:把7颗珠子代表7个土豆,圈出1个,剩下的就是6个。
第三单元《背土豆》教案
举例说明:
在教授整数乘法意义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强调重点:
a.展示“背土豆”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乘法的实际意义。
b.引导学生将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转化为乘法问题,强调乘法的简便性。
c.通过实际操作,如用土豆模型进行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在突破乘法读写难点时,教师可以:
a.设计乘法算式卡片,让学生识别并排列因数的位置。
b.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多次读写乘法算式,加深对读写规则的理解。
c.举例说明不同位置因数的意义,如4×5中的4表示篮子数,5表示每个篮子的土豆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
a.指导学生如何将问题分解为数学模型,明确乘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我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想法,这对于他们理解和应用乘法概念是非常有益的。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我也反思到,对于乘法运算的熟练程度,可能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针对性练习。有些学生在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有趣的计算游戏和速度挑战,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3.解决“背土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培养数学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背土豆》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模型思想。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8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故事情节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加减法运算还是一个新的概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
在《背土豆》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将已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背土豆》的故事情节,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背土豆》的故事情节,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背土豆》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背土豆》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土豆道具,用于故事情节的展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用于学生的课后巩固和提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背土豆》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一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依据的儿歌,它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绘了背土豆的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这首儿歌涉及了数的认识、数的排序、加减法等数学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基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背土豆》时,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背土豆》,掌握数的认识、排序、加减法等基本数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背诵《背土豆》,掌握儿歌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
2.难点: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背土豆》的儿歌歌词、教学PPT、实物道具等。
2.教学环境:布置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便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数学小游戏,引出今天的课程《背土豆》。
游戏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背土豆》的儿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内容。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让学生对歌词中的数学知识有所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五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会计算7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背土豆》这一课。
首先,老师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小动画片。
在看动画片之前,听清老师的问题,请你思考一下,动画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播放动画片)师:好,动画片播放完了。
那么,谁能给大家说说动画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讲故事。
师:谁能个大家讲一讲啊?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小动画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故事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会记录与观察,通过7加减的互逆运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师:我们先看故事的前一部分,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老鼠放了几个土豆在口袋里啊?请你根据图来说一说。
生:图上一堆有5个土豆,另一堆有2个土豆,一共有7个土豆。
(出示图1)师:那如果用让你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你会吗?生:5+2=7师:说得非常好。
那除了这种分法,我们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将土豆分成两堆呢?用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课件上相应移动土豆的数量)生:一堆1个,另一堆6个。
1+6=7一堆2个,另一堆5个。
2+5=7一堆3个,另一堆4个。
3+4=7一堆4个,另一堆3个。
4+3=7一堆6个,另一堆1个。
6+1=7师: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接下来看一看,故事继续进行,发生了什么事啊?(出示图2)生:小老鼠的口袋破了,土豆漏出来了。
《背土豆》教案教学设计
《背土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土豆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土豆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
2. 农田劳作的技巧与方法。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土豆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体验农田劳作的艰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土豆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
2.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农田劳作,亲身体验背土豆的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准备:1. 农田实践基地。
2. 土豆种植基地。
3. 安全帽、雨具等劳保用品。
4.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土豆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土豆是如何生长的吗?种植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二、实践体验(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农田实践基地,观察土豆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
2. 学生分组,参与农田劳作,背土豆。
三、讨论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背土豆的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在背土豆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团队合作游戏(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背土豆接力赛”。
2. 学生分组参与游戏,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
三、讨论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团队合作游戏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认为团队合作在农田劳作中有什么作用?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珍惜粮食资源。
一年级数学《背土豆》教案
一年级数学《背土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 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根据情境列出相应算式。
2.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讲述故事:小老鼠皮皮特别喜欢吃土豆,有一天它发现了一片土豆地,高兴极了,于是它开始背土豆(板书课题:背土豆)。
2. 展示课本上小老鼠背土豆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探究新知1. 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提问:同学们,从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小老鼠和它背上的土豆等信息)- 再问:那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小老鼠的口袋里有5个土豆,地上还有2个土豆等)2. 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法算式- 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教师引导:那小老鼠一共拥有的土豆数量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板书:5 + 2 = 7或者2 + 5 = 7。
- 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3. 探究减法算式- 教师继续讲故事:小老鼠背着土豆走着走着,不小心掉了1个土豆。
那现在小老鼠还剩下几个土豆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板书:7 - 1 = 6。
-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说出从总数7个土豆里去掉掉了的1个土豆,就是剩下的土豆数量,理解减法的意义)- 继续引导:如果小老鼠又掉了3个土豆呢?那算式怎么列?(学生回答后板书:6 - 3 = 3)4. 加减法算式的对比与关系- 将前面列出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放在一起,如5+2 = 7,7 - 1 = 6,6 - 3 = 3等。
背土豆教学设计(共8篇)
背土豆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背土豆教学设计《背土豆》教学设计府谷四小杨永飞教学目的:1.在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中,理解得数是“7〞的加减法的意义。
2.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二、探究新知“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看您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一共有多少个土豆?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谁来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个土豆?你是怎么知道的?1生1: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
就是把两局部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还可以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吗?生:2+5=7生2:我是数出来的:5+1=6,再添一个就是7。
师: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
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吗?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7—1=6三、讲故事稳固新知1、想一想,填一填。
师:小老鼠跑呀跑,可土豆一直往外漏,同学们,你们猜猜,后来会怎样?到家里的时候,土豆全部漏光了。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1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列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小圆片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小圆片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节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背土豆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基础。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数、识数的基础,但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际应用。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背土豆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背土豆故事课件:通过课件展示背土豆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土豆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2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黑板:用于板书 key points 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背土豆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背土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5课程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背土豆”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理解。
学生对“背土豆”这个活动感兴趣,可以通过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背土豆”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土豆、背篓、卡片等。
2.教学场地:教室。
3.教学素材:相关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土豆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土豆有多少个吗?”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背土豆”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吗?”引导学生用“加法”和“减法”来描述情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有一个背篓和一些土豆。
教师给出任务:“你们要用背篓背土豆,每组要背完所有的土豆。
一年级数学上册《背土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技能,能够熟练地数出1-10的数字,并理解数字的顺序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对物体进行数量上的认识,能准确地进行数量比较。
3.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其初步的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的顺序、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3.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趣味故事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数学规律。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在表达和逻辑思维方面取得进步。
4.强化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数学素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数学认知的初步阶段,他们对数字和简单的数学运算充满好奇。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背土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能熟练地数出1-10的数字,但对于数字的顺序关系和简单的加减运算还需进一步巩固。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在表达和逻辑思维方面仍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加减法运算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背土豆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背土豆(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背土豆游戏规则和要求;2.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计算能力;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4.增强学生对数字大小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1.背土豆游戏规则;2.计时器或秒表;3.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1.介绍游戏规则(5分钟):背土豆是一种营地游戏,可以通过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游戏分为“背土豆”和“计算”两个环节。
首先,学生们分成若干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背土豆传递,当时间到时,手里拿到土豆的小组要快速算出手上土豆的数字之和,位数大的组获胜。
2.进行游戏(10分钟):老师根据班级情况,安排比赛规则,然后使用计时器或秒表,进行比赛计时,并指导学生按照规则进行游戏。
3.思考和总结(10分钟):比赛完毕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经历和感受,并总结和归纳游戏的规律和技巧,例如敏捷的反应、快速的计算、合理的策略和有效的沟通等,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
4.完成练习(25分钟):老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数学练习,如计算加法、减法和乘法口诀,扩大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掌握。
四、教学反思通过背土豆游戏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字大小和大小关系的认识和掌握。
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班级情况,适当地运用游戏教学法,并搭建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育体验。
第三单元《背土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背土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数、和、减数、被减数等概念,并能熟练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背土豆》。
2.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加数、和、减数、被减数等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数、和、减数、被减数等概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自备的数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小兔子背土豆。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背土豆》。
2.新课(1)教师讲述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数、和、减数、被减数等概念。
(2)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相互交流。
3.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给予反馈。
4.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教师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
六、板书设计1.课题:《背土豆》2.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必做题:教材P32页练习题1、2、3。
2.选做题:教材P33页练习题4、5。
八、课后反思1.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何解决?3.如何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4.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指导?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4数学《背土豆》教学设计
14数学《背土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背土豆》,是一篇寓言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猴子在森林里遇到了种植土豆的农夫,农夫让小猴子帮忙背一袋土豆,小猴子一开始觉得轻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猴子觉得越来越重,最终放弃了背土豆的任务。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劳动和耐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寓言故事《背土豆》的内容和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分析故事的寓意。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的阅读,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培养耐心和坚持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插图,画有小猴子和背着土豆的农夫,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这幅插图,能猜猜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关于劳动和耐力的故事。
2.学习故事(20分钟)教师朗读《背土豆》这篇寓言故事,并让学生跟读。
读完故事后,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小猴子一开始为什么觉得背起土豆很轻松?(2)小猴子为什么觉得背土豆越来越重?(3)小猴子为什么最后放弃了背土豆的任务?(4)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为什么?3.教学重点(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寓意,即劳动和耐力的重要性。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重点词汇:“劳动”、“耐心”、“坚持”,并逐个解释其含义。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再次讨论以下问题:(1)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需要劳动和耐心的情况吗?(2)你们如何克服困难、坚持下去?4.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分发一张反思问题的纸,学生在纸上回答问题:“你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你们如何克服它?”学生完成后,选择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
5.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劳动和耐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劳动和坚持自己的目标。
四、教学评价1.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听取学生的回答,确定学生对故事内容及其寓意的理解程度。
2.教师整理学生的反思问题的回答,评价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劳动和耐力的重要性,并能在自己的学习中克服困难。
《背土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背土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讲授的教材为《数学(一年级上册)》,本课是第三单元“数0”的第一课。
主要内容为认识空数0,掌握背土豆的方法。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空数0和它的意义,全面了解背豆的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空数0 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2.掌握背土豆的方法,能够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确认空数0的概念。
2.掌握背土豆的方法。
教学难点:1.空数0的意义不容易理解。
2.背土豆的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实践才能掌握。
第一步:导入引导孩子们思考无声的状况(没有声音,没有物体,没有声音和物体),通过问题引导孩子们认识“空数0”,告诉孩子们“空数0”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入门课程。
第二步:新课讲解1、“空数0”的定义和意义。
空数0指一个物品也没有,没有的数就是“0”,“空数0”与数字“0”是不一样的,空数0是指没有物体的状态,而数字“0”是一个数。
2、认识背土豆背豆就是重量相同的物品,使用背豆进行量的比较是人们最早的量重方式,背豆更容易计算。
3、学生自主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让学生自主实践掌握背豆的方法,并能通过背豆方法验证一些称重的问题。
第三步:巩固练习通过背豆方法,巩固学生对“空数0”的理解和背豆方法的掌握。
第四步:作业布置作业:请自行找一些背豆进行练习,将练习方法写在作业本上。
五、教学评估1.准确率:学生使用背豆方法,能够准确地输入数字,正确得出结果。
2.实践效果: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掌握正确使用背豆的方法。
3.学习效果:学生对“空数0”的理解和背豆方法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自主实践方式掌握了“空数0”的概念和背豆方法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注重通过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土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注明每
个环节预
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
导入 2分钟
二、探究
新知 25分钟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
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
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
材第36
页)
小老鼠它找到了两堆土豆,这些土豆
不在一块小老鼠就不知道有多少个
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愿意)那
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老鼠吧!
活动一:一共有多少个土豆?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幅图,
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
么问题?
生:有两堆土
豆,一堆有5个,
另一堆有2个。
(学生先独立
思考,小组内交
流,小组代表汇
报。
)
生:小老鼠一共
可以背走几个
土豆呢?
抓住学生
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
特点,激发
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
趣,为新课
的教学做
好了准备
工作。
培养学生
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
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
学生已经有了6的加法的计算经验,因此很容易探索出7的计算方法。
师:说得很好。
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
活动二:还剩下几个土豆?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生:也可以列式为2+5=7
生: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
生:口袋里还剩几个土豆?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一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
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生:列式是
7-1=6
学生可能会这
样:
摆出7颗棋子代
表7个土豆,掉
了1个,就去掉
其中的1颗棋
子,所以7-1=6,
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
示7个土豆,掉
了1个,就去掉
其中的1个圆,
所以 7-1=6,
也是还剩6个土
豆。
生:里面还剩6
个土豆,算式是
7-I=6。
学生边摆棋子
边记录算式,教
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
生用棋子
演示“背土
豆”游戏活
动过程中,
引导学生
学会记录,
使学生懂
得数学算
式是记录
活动的简
单符号,这
样不仅锻
炼了学生
计算的能
力,更让学
生明白了
7的组成,
进一步体
会到加减
法的互逆
关系。
活动三:讲故事巩固新知。
故事引入情景,课件出示动画图面。
故事引入情景,电脑出示动画图面。
(1)放音乐,7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快乐的起舞,画外音:在遥
远的大森林里,住着勤劳的小
矮人和美丽的白雪公主,每天
晚上他们唱歌跳舞,当第一天
太阳升起的时候,老大扛着斧
子出门伐木去了。
白雪公主
问:“小朋友,你知道小木屋
里还有几个小矮人吗?”
(2)老二很爱劳动,第二天,他也和老大去伐木,这时屋里还剩汇报交流后,填
写教材第36页
表格。
让学生从
编故事的
过程中获
得数学知
识,而不是
单纯地依
赖老师的
讲解去获
得,充分培
养了学生
的想象能
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三、巩固应用
10分钟
几个小矮人?
(3)第三天、第四天会怎样?谁会
往下编故事?学生根据不同
的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编故
事时,有的学生说:第三天,
老三也去伐木了,屋里还剩四
个小矮人,7-3=4,也可以是
5-1=4;还有的说:第四天,
所有的小矮人都去伐木去了,
屋里一个小矮人也没有了,
7-7=0,4-4=0······
1、这是一道看图写算式的练习题。
先看下面的图,根据图的意思写
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
式。
比比哪个同学做得又快又正
确。
2、看图编故事。
学生做完后,先
同桌交流在集
体反馈。
通过大量
卡通式的
游戏活动,
让学生不
仅有愉悦
的心情,同
时也会认
真解决数
学问题,这
些有效的
练习,会逐
步使学生
的运算达
到正确熟
练,逐步提
高他们的
计算技能。
师:一只猴子摘来了7根香蕉,可是又来了一只猴子。
这下坏了,两只猴子怎么分呢?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编个数学故事吗?
3、说一说,玩一玩。
师:同桌共用7个豆豆做这一游戏,看哪些同学做得好。
让学生大胆想
象编故事,根据
不同的情况会
列出不同的算
式,让学生说说
每道算式的含
义,只要合理就
要给予肯定。
先找一组学生
上台示范,接下
来全班同学开
始做游戏
课末学生
注意力有
些分散,借
用此环节,
达到“收心
“的效果。
让学生在
玩中学,玩
中巩固本
节课知识,
提高他们
动手实际
操作能力。
课堂小结2分钟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大家谈一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布置作业
1分钟
师: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的新知识。
板书设计
背土豆5+2=7 或2+5=7
7-2=5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背土豆》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中,我利用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尝试解决问题,引出相关的加法算式。
通过第二幅情境图引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理解掉出的和剩下的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格,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
“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活动,极具开放性。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数学故事,针对数学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并说明含义。
这样一道题变成了一组题,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现象的思维弱点,使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从质上有了一次飞跃,养成了全面的、合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