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白细胞检查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生机制
生成减少 造血功能障碍;瘤细胞浸润;细 胞毒药物;
成熟障碍 粒细胞无效生成 如巨幼贫 释放障碍 家族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 破坏过多 免疫相关 脾亢 感染粒细胞过度
消耗
(二)临床意义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流感、肝炎、风疹…. 细菌---伤寒、副伤寒 ---粟粒性结核 ---重度细菌感染(脓毒血症)总数低、
6.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ITP 恶性肿瘤: 肝癌 胃癌
7.其他:风湿热、类风关、痛风、严重缺氧--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
• WBC<4.0×109/L
粒细胞减少症
• PMN<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
• PMN<0.5×109/L
临床血液学检查
第二讲 白细胞检查
E-mail Tel
目的要求 Objective
掌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 掌握各类白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掌握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掌握血沉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熟悉白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概述
2、巨多分叶核粒细胞
直径16~25μm
见于巨幼细胞 性贫血
3、棒状小体(Auer小体)
为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细 胞的标志物
其他异常粒细胞
May-Hegglin畸形 Alder-Reilly畸形
(二)嗜酸性粒细胞
胞体圆形,较中性 粒细胞略大,胞浆 内充满粗大、均匀、 致密、形态规则的 嗜酸性颗粒, wright染砖红色或 橘黄色,胞核多分2 叶,呈眼睛状。
(一)血细胞的分化
干细 (二)中性粒细胞动力学
胞池
分裂池
成骨熟髓池 约10天
贮备池
2.5×1012
血液 约10h
原 粒
早 幼 粒
中 幼 粒
晚杆 幼状 粒核
杆分 状叶 核核
循环池 边缘池
组 织 、

生长成熟池
功能池

二、 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新单位
老单位
成人 (4~10) ×109/L (4千~1万/mm3 ) 新生儿 (15~20)×109/L (1.5~2.0万/mm3 ) 6个月~2岁 (11~12)×109/L (1.1~1.2/mm3)
核左移但白细胞总数不高,甚至减少。
机体反应能力低下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骨髓储备功能不良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主见于巨幼贫和应用抗 代谢化疗药物后
感染恢复期(一过性) 感染重,机体反应性
差—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中毒性改变 巨多分叶核 棒状小体 其他异常粒细胞
1、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 核变性
再生性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多) 退行性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减少)
(1)再生性左移
WBC↑N↑ 提示机体反应性增强,骨髓 造血功能旺盛,储备功能良好。
轻度 • 杆状核粒细胞>5%,但≤10%,
中度 • 杆状核粒细胞>10%,但≤25%
重度 • 杆状核粒细胞>25%
提示感染逐渐加重;白血病
(2)退行性左移
4、血液病----慢粒、白血病、HD……
5、某些恶性肿瘤----约0.5%可伴增多,尤其 是肿瘤转移至浆膜或表面有坏死时
6、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恢复期(感染期 减少)猩红热急性期可增高
7、风湿性疾病----皮肌炎、类风关、多发 性肌炎…. 8、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
特征:嗜酸性粒细胞重度增多 尤见于男性
中性粒细胞的核可反映其成熟状态,随着 细胞的发育,核浆比例逐渐减小,核仁逐渐消 失,染色质逐渐变致密,最后浓缩成团块状, 核形由圆形变为类圆、半圆、肾形、杆状、分 叶,并且叶越分越多,即核分叶越多,细胞越 衰老,因此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可反映机体 的某些病理状态。
>3% >5%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血清IgE浓度显著增高 累及多器官,常死于充血性心衰 包括:肺浸润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过敏性肉芽肿…….
嗜酸细胞减少
伤寒、副伤寒初期 大手术、烧伤、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3.嗜碱性粒细胞
胞体圆形,类似中 性粒细胞大小。、 胞浆内充满排列不 均匀的黑蓝色嗜碱 性颗粒,其颗粒内 含有组织胺、肝素、 慢反应物质等,其 功能与速发性过敏 反应有关。胞核23叶。
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通常为一过性,不伴有质量变化.
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或炎症---局限、轻度 中等度 重度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WBC N
1~2万 2~3万 >3万
12~26小时内可见升高
3.急性溶血----相对缺氧 红细胞分解产物
4.急性失血----内出血较外出血更显著
5.急性中毒---外源----化学药物、化学物质、生物毒素 内源----糖尿病酮征酸中毒……
E :(0.02~0.5) × 109/L
嗜酸性粒细胞功能
抑制嗜碱性粒细 胞和肥大细胞的 功能,吞噬多种 炎性介质,调节 免疫反应。
参与机体对蠕虫 的免疫反应。
免疫复合物
肿瘤 组胺
C5a C3a 肿瘤
组胺
G-
C567 免疫复合物
嗜酸细胞增多
E0 >0.5× 109/L
嗜酸细胞增多症
(0.5~1.5)× 109/L (1.5~5.0) × 109/L E0 >5.0× 109/L
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原虫---疟疾、黑热病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
2.血液系统疾病
再障 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 非白血性白血病 恶组 恶性贫血、PNH…..
3. 理化因素损伤造血功能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亢、噬血细胞综合症
5.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轻度 中度 重度
嗜酸细胞增多意义
1、寄生虫感染,特别 是蠕虫病---E的增高 与虫体、幼虫侵入组 织的数量和范围呈正 相关。
----原虫感染,一 般不引起增高,如弓 形体、疟疾、利多氏 小体、阿米巴等。
2、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 疹、血清病 、过敏性鼻炎…… 3、皮肤病----蕈样霉菌病、天疱疮、剥 脱性皮炎、银屑病…..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 WBC >10 × 109/L
白细胞减少: WBC < 4 × 109/L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2-7
0.02-0.5
绝对值×109/L
0-0.1
0.8-4 0.12-0.8
(一)嗜中性粒细胞
• 增多 • 减少 • 核象变化 • 形态异常
0.04-0.5
中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标准 无统一诊断标准 PMN>7.5×109/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