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预习和知识总结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点总结中小学金牌教师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点01生字组词戎:róng(戎机、戎装、戎马)尝:cháng(未尝、何尝、尝试)诸:zhū(诸位、诸君、诸侯)竞:jìng(竞争、竞赛、竞技)唯:wéi(唯一、唯恐、唯独)02多音字看:kàn(看见)kān(看护)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03理解诗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们一道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意思: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取之信然。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04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2.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4.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因为王戎根据“道边”“多子折枝”事先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启示: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05课文主题本文讲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边看到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却认为这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主人公?
地点是?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篇文章讲了王戎在道边的 什么故事?
王戎七岁, 尝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
诸小儿在游玩的 时候看见了什么?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李树是什李树么样的?
我会写
róng cháng zhū jìng wéi
戎尝诸 竞 唯
戎尝
左右 结构
诸
竞
半包围 结构
唯
上下 结构
整体感知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王戎看见路边李子多而不摘的故事。
请同学们熟读课文,体会这 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有 什么不同。
互动课堂
请同学们分组朗读课文, 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作者简介
王戎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
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 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 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 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 (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 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 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 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 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多子折枝
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 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 用“ ”画出来。
诸儿竞走取之,
争着跑过去 李子
思考:王戎与诸 儿的做法一样吗?
唯戎不动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件
这时,他那最小的徒弟手里捧着一个镶嵌得很精巧的小书架, 走了进来,书架的梓木正好构成一个“晶”字模样。当他恭敬地 送到师傅手里时,鲁班高兴的大笑,赞赏地点点头,指着这个小 书架对其他的徒弟说:“这才是我要求你们做的。一个工匠,不 仅要有精巧的手艺,还要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你们都回去想 一想,为什么都做错了?”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 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难点)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事?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枝。
zhē(折腾)
折 zhé(打折)
shé(折本)
注意加点字的读 音!
读一读:这经两不批起货这物样都折. 打(zh折.ē)(腾zh了é)出。售,严重折. (shé)本,他再也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尝】
只有。
【竞走】
曾经。
【唯】
的确如此。
【信然】
争着跑过去。
检查自读情况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5 个生字。(重点)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róng
装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zhū
多
jìng
走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部编四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朗读+知识点
课文朗读音频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戎:róng(戎机、戎装、戎马)尝:cháng(未尝、何尝、尝试)诸:zhū(诸位、诸君、诸侯)竞:jìng(竞争、竞赛、竞技)唯:wéi(唯一、唯恐、唯独)二、多音字看:kàn(看见)kān(看护)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三、注释1〔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2〔尝〕曾经。
3(诸)众多4(游)嬉戏玩耍5〔子〕李子。
6(折枝)压弯树枝7〔竞〕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8〔走〕跑。
9〔唯〕:只有。
10〔信然〕确实这样。
四、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五、启示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六、理解诗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们一道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意思: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取之信然。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七、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共17张PPT)
背诵课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 ),尝( )。看 ( )多子折枝,诸儿( ),唯 ( )。人( ),答曰: “( )”取之,( )。
讲故事大赛
简单把故事说完。 加一颗星,获得
第一句里的“之”泛指“的”。 而第二个“之”代指的就是知识和道理。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
人问之:
想一想,动动脑
1.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想一想,动动脑
2.为什么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呢?
观察仔细、 善于动脑
聪明机智、 冷静理智
取之,信然。
取之,信然:
明句读,讲停顿
古文解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想一想,动动脑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之”字拓展 古文中“之”的不同解释:
炎帝之少女。——《精卫填海》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探索历史, 了解更多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吧!
“故事之星”。
加上一两处人物对 话与心理活动,加 两颗星,可获得 “故事能手”。
再加上人物的动作 与表情,得到三颗 星,荣获“故事大 王”称号。
《世说新语》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 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 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王戎不取道旁李》PPT优秀课件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取之,信然。
的确如此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 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 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 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 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苦味的李子。”摘 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cháng
尝
“云”的第二横 要写舒展,上下同宽。
摘李子
识字游戏
王戎
竞走
唯一
诸多 尝试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整体感知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课文,注意断句。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回忆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精卫填海》, 你知道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什么?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借助注释、利用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今天, 我们走进另一片文言文 的学习。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一课时
王戎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 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 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 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 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 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 戎是奇童。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 路边上,还能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年级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文
四年级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文
四年级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文如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原文意思是: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年级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意思
四年级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意思
1. 嘿,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说的就是王戎这小孩啊,看到道旁那么多李子竟然不摘!就像你看到满桌子好吃的零食却忍住不吃一样,这得多厉害呀!
2. 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意思呀,其实就是王戎他很聪明呀,能判断出道旁的李子不好吃,这就好比你一眼就能看出那个玩具质量不咋地,对不?
3. 哇塞,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王戎可真牛啊!他为啥不取道旁李呢?就像你知道有些东西不能随便要一样,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呢!
4. 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故事可有意思啦!王戎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这难道不像你有时候的鬼点子特别多吗?
5. 哎呀呀,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这小鬼头可真机灵!他不摘道旁李的行为,不就跟你不会随便去碰危险的东西一样嘛!
6. 嘿哟,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可太有头脑啦!他能判断情况,这跟你能分辨谁是真正对你好的人不是很像吗?
7. 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故事告诉我们王戎多厉害呀!他的决定就好像你决定先写完作业再去玩一样明智呢!
8. 哇哦,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这小孩不简单呐!他不做的事肯定有道理,这跟你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是一个道理呀!
9. 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可真是个小机灵鬼!他的选择就像你会选择和好朋友一起玩而不是和调皮捣蛋的人一起一样呢!
10. 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这说的就是王戎与众不同呀!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这和你总能发现一些小秘密是不是很像呢!
我的观点结论:四年级 25 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能让我们看到王戎的智慧,也能启发我们要学会思考和判断。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共30张PPT)
王戎 ,尝
。看道边
李树
,诸儿
,唯 。
人问之,答曰:“
,
此必
。”取之,
。
学写字
róng cháng zhū jìng
wéi
戎 尝诸 竞 唯
好书推荐
《世说新语》: 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主
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年间一些名士 的言行与逸事。它是中国魏晋南北朝 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文言志人小说集。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 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 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李子 ),唯戎不动。人 问之( 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答曰:“树在道 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李子 ),信然。
导学单三: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人一句说说小
古文的意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一儿___________, 一儿___________, 一儿___________, 一儿___________。
唯戎不动。
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若树在道边而少子,此必__甜__李_____, 但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__苦__李_____。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年级语文上册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玡 临沂(今属山东)人。晋朝名士,“竹 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七岁,能咏鹅。
1
七岁,能称象。
_______七岁,砸缸救人。
róng
戎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摘取 道路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
讠者 立兄 口 隹
②“减一减”法识字 ③“换一换”法识字
绒戎 赏尝
纟
贝云
会意字
趣识字
戎
本义: 甲骨文 “武器”
金文
篆书 楷书
由“戈”(代表长 承续甲骨文字 简 柄兵器)和“十” 体,盾牌的形 化 (代表盾牌)组成 状更加明显。
诸竞 戎唯
摘李子
我会写
戎尝 诸 竞 唯
(戎装) (品尝) (诸如) (竞选) (唯一)
学习任务四
概括主题、拓展延伸
主题概括
本文描写了王戎小时候和朋友去游玩,看见 道旁的李子(多子折枝 ),朋友(跑着去摘 ), 只有王戎(不动 ),因为王戎认为(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表现了王戎( 善于观察,善 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板书设计
起因——王戎与诸小儿游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道边李树 诸儿竞走取之 经过 多子折枝 唯戎不动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句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 朋友出去游玩。
争着跑过去。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 今义:指一
只有。
项体育运动。
句意:(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
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
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
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
称赞王戎是奇童。
课外拓展 《世说新语·俭啬》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译文:王戎有良种李树,李子卖出去时,怕 别人得到良种,总是先在李子核上钻个洞。
王容不取道旁李,的意思
王容不取道旁李的意思:《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
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
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大家问他,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作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
④游:嬉戏玩耍。
⑤子:李子。
⑥折枝:压弯树枝。
⑦竞: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⑧走:跑。
⑨唯:只有。
⑩信然:的确如此。
赏析:在《世说新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开头第一句,就向我们说明了故事发生的缘由就是一个字“游”。
在文言文当中,“游”有很多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发现这里的“游”就是游玩的意思。
而《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通过一个“游”字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孩子们欢乐玩耍、打闹嬉戏的场景。
而这样的单纯欢乐、天真烂漫场景也为后文中王戎和伙伴发现路边李树埋下了伏笔。
而后我们也可以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句话,了解到这棵李子树对年幼的孩子到底有多大的诱惑。
一个“折”字,就可以非常形象地为我们展示李子树硕果累累的场景,沉甸甸的果实似乎就快要把李子的树枝压弯了。
紧接着文章就写道“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这真是一幅非常令人感到奇怪的画面,大部分的孩子看到满树的李子都兴奋不已,只有王戎在原地不动。
一边是孩子们的“争前恐后”,而另外一半则是“格格不入”的王戎,安静的站立,这样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这样的人物行为上的动静对比,也是在侧面反应出了不同人物之间的心理状态。
大部分孩子的“争前恐后”其实透露出的是那种孩子的活泼好动、单纯无知的天性;而静立在原地不动的王戎则反应出另外一种状态:从容与笃定。
四年级上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年级上25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年级上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在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有一篇名为《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文章,它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这篇文章讲的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
他们看到路边有一棵李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多到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是这棵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下来一尝,果然如此。
王戎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实在令人佩服。
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盲目跟风,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了结论。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事物时,不能只看表面,要多观察、多思考。
从王戎的行为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果总是随波逐流,跟着别人的想法走,很容易迷失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
就像那些跑去摘李子的小朋友,他们没有思考为什么这么多李子还留在路边,只是看到别人去摘,自己也跟着去了。
而王戎能够静下心来分析,想到这棵李树长在路边却无人采摘,可能是因为李子不好吃,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其次,要善于观察细节。
王戎正是通过观察到李树长在路边且果实累累却无人问津这个细节,才推断出李子是苦的。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需要培养这种观察细节的能力。
比如在做数学题时,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字和条件,往往能找到解题的关键;在与人交往中,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动作,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这篇文章还让我们明白,经验和常识有时候也能帮助我们做出判断。
在古代,人们可能知道一般情况下,好吃的水果会很快被人采摘走,而这棵李树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很可能是不好吃的。
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积累一些经验和常识,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
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来说,学习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品德。
四年级上册语文《_王戎不取道旁李》 部编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 李。”取之 ,信然。
25 王戎不③取〔道竞走旁〕李争着跑过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走,:此跑 必苦李。” 取之,信然。
竞:争着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
甜李
少子
树在道边
苦李
不取
多子
甜李
取
少子
树在道边而少子,此必甜李。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之:可以代指
物、人、事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 李。”取之 ,信然。
结合注释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②“〔树尝〕在曾道经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②“〔树尝〕在曾道经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二)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7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
听人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了解其大意回去之后讲给家人听。
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流出来,小孩子得以活命。
(三)谢道韫咏絮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译文: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他把家族的子女聚集在一起,跟侄子侄女们谈诗论文。
不一会儿,突然下起了大雪,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胡儿说:“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侄女道韫说:“不如把雪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王戎不取道旁李》
竞 竞争 竞赛 竞选 竞相开放 竟 竟然 此 必苦李。
补充
取之,信然。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 之,唯戎不动。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曹县汉江路小学 崔 娟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zhū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jìng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折:
shé 1.断;2.亏损。
zhé 1.断,弄断;2.损失;3.弯,弯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实
争着跑过去。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
之,唯戎不动。 今义:指一项了很 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 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 必 苦 李 。 ” 取 之 , 信 然 。的确如此。
句意: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王戎)回答说:“李树生长在路边上,却 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 一尝,的确如此。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我们要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根据有关 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少走弯路。
故事会
搜集更多《世说新语》里的故事 或视频,试着读一读,并和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王 背景——王戎与诸小儿游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经过
道边李树 诸儿竞走取之 多子折枝 唯戎不动 人问缘由,王戎答曰:此 必苦李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凿壁偷光”
知识备查
《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组织 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 容主要是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 的言行与轶事。
知识备查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 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 现存三卷。
唯
“唯”右边是“隹”,不能写成“住”。
第2课时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课文解读
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 是什么意思。
曾经 许多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句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 友们一起玩耍。
善勤 于于 观思 察考
结果——取之信然
3.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观察仔细、 善于动脑
聪明机智、 冷静理智
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这个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 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 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 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 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 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字词理解。
尝:曾经。 诸:众,许多。 竞走:争着跑过去。 唯:只有。 信然:的确如此。
认读生字,在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
戎 尝诸 竞 唯
戎
“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 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 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 思。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
竞
“竞”字注意与“竟”区别开,书 写“竞”时,要注意上下大约等高。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玡 临沂(今属山东)人。晋朝名士,“竹 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读准停顿。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zhé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填一填
王 戎 七岁 , 尝 与诸小儿游 。 看道边李 树 多子折枝, 诸 儿竞走取之, 唯 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 必 苦李 。 ” 取之,信然 。
演一演
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四句话就讲了 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非常简洁。我们读的时 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 中至少应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 什么动作?
1.在这一课中有三个“之”,它们 的意思有区别吗?
“诸儿竞走取之” 代表“李子”。 “人问之” 代表“王戎”。 “取之,信然” 代表“李子”。
2.想一想: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李树长在道旁,如果李子又甜又好吃, 人们早就摘下来吃光了。而现在满树都是果 子,就说明树上的李子不好吃,是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