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3) 冰川地貌分析

合集下载

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

冰川地貌-图文结合超强版

冰川作用与 冰川地貌
U型谷
终碛堤
珠穆朗玛峰下的终碛垄
—— 2005年9月
珠峰终碛垄回望
—— 2005年春
四、冰水堆积地貌
冰川融水具有一定的侵蚀搬运能力,能将冰碛物再搬运 堆积,形成冰水堆积物。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组成 的各种地貌称冰水堆积地貌。
冰水扇和外冲平原 冰水湖 冰砾阜与冰砾阜阶地 锅穴 蛇形丘
冰斗冰川
横断山脉
悬冰川
山谷冰川
祁连山七一冰川
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山麓冰川
平顶冰川
大陆冰川

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冰盖,简称冰盖,是不受地形 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习惯上把超过 50000 km2 面积的冰川 才当作冰盖。主要分布于南极和北极附近的格陵兰等地, 规模大,面积广,厚度大。 主要有: 南极冰盖(1380万km2); 格陵兰冰盖(170万km2 )。
(二)、成冰作用

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经一系列的“变质作用”才能 形成冰川冰。这一过程称为成冰作用。 积雪变成冰川冰,一般要经历二个过程:①由新雪变 成粒雪;②粒雪在压力或热力作用下形成冰川冰。 中低纬高山区的冰川主要是通过热力成冰的;而高纬 极地地区的大陆冰川主要是通过压力成冰的。 当冰川冰具有一定厚度,只要地表或冰面具有适当 的坡度,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冰体就能向雪线以 下地区缓慢流动,形成冰川。
第七节 冰川地貌
南极冰盖

冰川是地球寒冷地区多年降雪集聚,经过变质作用形成 而长期存在并具有运动特性的自然冰体。地表一定厚度 的积雪,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以后,变成具有可 塑性、缓慢流动的冰体,这种流动的冰体称为冰川。不 流动的冰体称为冰川冰。 现存于地球上的冰川地貌可分为古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冰 川地貌遗迹和现代冰川作用所塑造的地貌。

冰川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1. 冰川终碛堤:当冰川消融后退时,冰川携带的物质在冰川终端堆积形成的堤坝状地貌。

终碛堤的高度和规模取决于冰川的大小和消融速度,常呈弧形或直线形,是冰川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

2. 侧碛堤:冰川两侧的物质在冰川消融过程中堆积形成的堤坝状地貌。

侧碛堤通常平行于冰川流动方向,高度较终碛堤低,是冰川侧向侵蚀和沉积作用的结果。

3. 鼓丘:是一种流线型的丘陵,主要由冰川沉积的砾石和砂土组成。

鼓丘的形成是由于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底部的冰流遇到障碍物(如岩石、山包等)而发生转向,形成的沉积体。

4. 冰水沉积平原:在冰川消融区,冰水携带的物质沉积形成的平坦地貌。

冰水沉积平原通常由砾石、砂和粘土等物质组成,是冰川作用和水流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5. 冰碛湖:冰川消融后,终碛堤或侧碛堤阻塞山谷或河谷形成的湖泊。

冰碛湖的大小和形状各异,湖水通常呈浅蓝色或深蓝色,是高山地区的重要水资源。

这些地貌类型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它们不仅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人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自然环境变迁提供了依据。

同时,这些地貌类型也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探险家前来观赏和探索。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冰川地貌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冰川地貌

景观
地貌特点
典型的冰斗由岩盆、岩壁和岩槛3部分组成。底部为岩盆,
平面上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出口处为一高起 冰斗
的岩槛,常有羊背岩位于其上。岩盆是一个封闭的洼地,
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叫冰斗湖
角峰为尖状金字塔形的山峰,由数个冰斗包围形成,其发 角峰
育程度是冰川地形发育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
刃脊为刃状山脊,由冰斗的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 刃脊
U形谷
冰川侵蚀地貌
峡湾
• 峡湾的形成原因 冰川消融后,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冰川谷,形成峡湾地貌 • 峡湾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
冰川作用,使冰
第二阶段
冰川消融,形成
第三阶段
海水入侵,U形谷被
川谷下切、展宽
U形的冰川谷
海水淹没,形成峡湾
• 峡湾地貌描述特点: 两侧平直、崖壁陡峭、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陡峻幽深
冰碛湖形成示意图
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
• 描述特点: 波状起伏的丘陵
• 剖析成因: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等冰碛
北欧、东欧平原上分布着许多冰碛丘陵, 这是在第四纪冰川消退时形成的
物沉落到冰川谷底,称为“基碛”,受 下伏地形影响,形成高低不平的丘陵
“鼓丘”
鼓丘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 平面上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鼓丘 两坡不对称,迎冰坡陡,背冰坡缓。
斗间的岭脊变成
冰川谷 冰蚀作用形成两岸直立、底部平坦的槽谷
冰期接受冰蚀作用,冰期后受海侵影响,形成两侧平直、 峡湾
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即峡湾
3.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堆积 冰川堆积地貌—冰碛物
冰碛物的定义:所有被冰川搬运和沉积的松散碎屑物都称为冰碛物,按照其所在冰川中的 位置,又分为侧碛、中碛、内碛、底碛、终碛等。 冰碛物的特征:①大小混杂,无分选性;②棱角分明,磨圆性差;③不具层理构造;冰川上 伏压力巨大,因此冰碛物比一般的沉积物更紧实。

《冰川地貌》课件

《冰川地貌》课件

形成过程
01
02
03冰川形成在气候来自冷的地区,降落 的雪经过压实和融化循环 ,最终形成冰川。
侵蚀作用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通过 冰川底部和两侧对地表岩 石进行侵蚀,形成各种形 态的冰蚀地貌。
搬运与堆积
冰川携带大量岩石碎屑, 在冰川融化后,这些碎屑 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主要特征
形态多样性
冰川地貌形态多样,包括 冰斗、U型谷、冰碛湖、 漂砾等。
在冰川地貌区域设立自然保护 区,限制人类活动,防止破坏
冰川地貌。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破坏冰 川地貌的行为进行惩罚,提高
违法成本。
加强科研监测
加强冰川地貌的科研监测,及 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冰 川地貌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利用方式
旅游开发
利用冰川地貌的独特景观,开 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
历史悠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貌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 前。这些冰川在不断地流动和消融中塑造了山脉的地形。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科学研究价值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貌对于科学家来说具有很高的研究 价值。通过对这里的冰川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气候 变化历史。
灭绝或迁移。
促进生物适应
一些生物会适应冰川地貌的变化 ,形成独特的生物种群或生态类
型。
04
冰川地貌的分布与特点
阿尔卑斯山脉冰川地貌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壮丽壮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之一,拥有广泛的冰川地 貌。这里的冰川在山谷中流淌,形成了壮丽的高山峡谷景 观。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冰川地貌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冰川地貌
冻胀丘分布国内冻胀丘主要见于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属于高寒大陆性气 候,具有寒冷、干旱、空气稀薄、气候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和冻土,环境敏感的特点。 给道路施工制造不少障碍,影响路基稳定性,如青藏铁路的施工就受其影响,不过据说 最后攻克了这一高原高寒地区道路施工难题。冻胀丘是寒区工程常见的一种次生病害, 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 隆起,也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冻土地貌。
冰蚀地貌 冰冰川地貌
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侧碛堤、鼓丘
冰水堆积地貌 冰水扇、冰水河谷沉积平原、季候泥
冰面地貌
冰瀑、冰蘑菇、冰塔林
冰面的差别消融致使冰舌下部形成数米高乃至数十米的冰塔林
冰瀑(icefall)是因天气寒冷,水流到低于零摄氏度
的地表后与岩石冻结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其名景点 有黄河壶口瀑布、天生桥瀑布等。
2.构造土(石环和多边形土)
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地表因冻裂作用和冻融分选作用而形成的网格式地面。
天山、昆仑山、祁连山、 唐古拉山
石环地貌的形成的条件: 1.地表比较平坦; 2.地表物质粗细不均; 3.有充足的水分; 4.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在0℃上下波动。
3.冻胀丘和冰锥
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结冰冻胀,使地表变形隆起, 称为冻胀丘。
冻胀丘
冻胀丘又称“冰丘”。指在冻土区由于不均匀冻结膨胀作用使土层产生 局部隆起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地形。分为一年生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 前者在融冰季节,冰丘消失,地面之回复原状;后者因位于多年冻结层中, 冻结层间水和层下水补给而形成,可保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冻胀丘对路基的破坏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冻胀丘对路基的挤压或顶托破坏;二是为 冻胀提供水源条件,冻胀丘融化后,融水汇聚或渗进路基,造成路基及其周围土体饱和 引起路基冻胀。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glacial landform)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冰川地貌英文名称:glacial landform 定义: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冰川学(二级学科)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

属于气候地貌范畴。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

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

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

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

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有重大意义。

因冰碛物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于其它沉积物,故研究冰川沉积地貌有较大实践意义。

冰川地貌(简单整理)

冰川地貌(简单整理)
冰蚀作用有人估计可超过河流侵蚀作用的 10~20倍。估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大冰期 中平均被挖蚀去25米厚的岩层,岩屑总量可 以填平现在的波罗的海和它周围的一切湖泊。 号称“千湖之国”的芬兰境内的湖泊,就是 由大陆冰川挖掘地面形成的。北美的五大湖 也是如此。
• 冰川塑造的地貌一般分为: 冰蚀地貌和冰积地貌
• ①平面形态河谷弯曲,槽谷平直;槽谷一般表现 为中上游宽,下游窄 。
• ②横剖面河谷V形,槽谷U形 • ③纵剖面河谷为圆滑曲线,槽谷为陡缓交替的阶
梯状
U 形谷
(3)峡湾
•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 • 这里沿冰期前河谷发育的山谷冰川,其下游入海
后仍有较强的侵蚀能力,继续刷深、拓宽冰床; 冰期后,受海浸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壁峭拔、 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为峡湾。 • 挪威海岸有一个峡湾长达220千米,南美巴塔哥 尼亚海岸的峡湾深度达1288米。
冰 碛 丘 陵
冰蚀地貌
• 1.冰斗,刃脊和角峰 • 冰斗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
为一高起的陡坎。冰斗的岩盆的最低高度代表 发育冰川时的雪线高度。刃脊和角峰是冰斗演 化的结果。雅山)
2.槽谷和峡湾
• (1)冰川谷:又称U形谷或槽谷,它的前身大 部分是山地上升前的河谷,以后由冰川切割V形 河谷而成,但两者的地貌特征却显然不同。
杂乱堆积的冰碛物 明永冰川
三、 冰碛地貌
• 冰碛地貌:随着冰川的衰退,冰碛物也就相 应地被堆积下来,形成各种冰碛地貌 。
• 1.冰碛平原、冰碛丘陵 • 冰碛平原指当冰河进入较暖和的地区而消
融后,这些被冰河搬运的碎屑物便产生堆 积,形成冰积地形。(波德平原) •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冰碛物, 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

冰川地质考察知识点总结

冰川地质考察知识点总结

冰川地质考察知识点总结一、冰川地质的基本概念冰川是指在地球表面由于气温低于零度,使得降雪凝结成冰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既具有雪山高处的积雪形态,又有山地至低地的冰川流动,是地球上特有的流动地貌。

冰川地质是对冰川地貌和冰川运动的研究,通常包括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和冰川历史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二、冰川地形的特征和成因1. 冰川地貌的特征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和侵蚀、堆积、融化等作用造成的地形,其特征包括带状堆积地貌、冰川谷地、冰线地形、风化和低温作用等。

冰川地貌在地球表面分布广泛,同时也是研究地球气候演变和自然灾害的重要标志。

2. 冰川地貌的成因冰川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冰川从高处向低处运动、侵蚀和堆积的作用造成的。

冰川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地表的切割和磨蚀,而冰川的堆积作用则表现在冰川前缘的堆积物和冰碛石、缺痕等地质现象。

三、冰川流动和运动特征1. 冰川的流动和变形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水资源库,其流动特征直接影响着地表地质形态和水文地质过程。

冰川的流动和变形是由于受地球引力和冰体重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冰川运动的阻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在冰川的流动过程中,会形成压密和塑性变形,导致冰川的形态发生变化。

2. 冰川的流速和流量冰川的流速和流量是冰川运动的主要指标,通常冰川的流速与其坡度和性质相关联,不同地区的冰川流速相差很大。

而冰川的流量则受制于冰川高度和水量,通常冰川的流量呈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

四、冰川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 冰川侵蚀的影响冰川侵蚀主要表现在对地表的磨蚀和切割,这些作用不仅改变了地表地貌,还导致了地质结构的变化。

冰川侵蚀的影响还表现在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地质遗迹和堆积物,这些物质对地质环境和水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冰川堆积的影响冰川堆积是指冰川在地表积累的过程,冰川的堆积作用是冰川对地表侵蚀和堆积的结果。

冰川堆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地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冰川的运动速度和流量。

五、冰川地质在科研中的应用1. 冰川地质在气候和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冰川地质是地球演变史和气候变化的记录者,研究冰川地质可以揭示地球气候和环境的演变过程。

冰川火山地貌解译

冰川火山地貌解译

谢谢
火山渣锥:由火山喷发物堆 积而成的锥形地貌
火山口:火山喷发时形成的 凹陷或洼地
火山地热:火山活动产生的 地热资源
火山泥流:火山喷发产生的 高温、高密度的泥浆流
火山地貌特征
1
火山口:火山喷发形 成的凹陷,形状多样, 大小不一
3
5
熔岩流:火山喷发形成 的熔岩流,覆盖范围广, 形状各异
火山湖:火山喷发形 成的湖泊,形状多样, 大小不一
04
火山地貌:火 山喷发后,岩 浆冷却凝固, 形成火山地貌
火山的分类
活火山:正在喷发或近期有 过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历史上有过喷发, 但目前已不再活动的火山
熔岩穹丘:由熔岩流形成的 圆形或椭圆形地貌
火山湖: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湖泊
火山灰:火山喷发产生的细 小颗粒物
休眠火山:历史上有过喷发, 但目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火山
02
冰川搬运:冰川对岩石的搬运和 堆积作用
03
冰川沉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沉 积物,如冰碛、冰水沉积物等
04
冰川地貌景观:如冰斗、冰川谷、 冰川湖、冰川瀑布等
火山地貌
火山的形成
地壳运动:地 壳板块相互挤 压、碰撞,形 成断裂带
01
岩浆喷发:岩 浆房中的岩浆 喷出地表,形 成火山
03
02
岩浆活动:地 壳断裂带中的 岩浆活动,形 成岩浆房
冰川火山地貌:冰 川地貌与火山地貌 的复合体,如冰火 山、冰川火山口等
识别方法:遥感影 像分析、实地考察、
地质勘探等
冰川火山地貌的成因分析
冰川作用:冰川 侵蚀、搬运、沉 积等作用形成冰
川地貌
火山作用:火山 喷发、熔岩流、 火山灰等作用形
成火山地貌

自然科学基础(地理)——冰川地貌

自然科学基础(地理)——冰川地貌

谢谢观看
陆地环境
侧碛堤
侧碛堤是由侧碛堆积而成的
四、冰川堆积地貌
终碛堤 终碛堤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
鼓丘 鼓丘是由冰碛物组成的流线形丘陵,基底轮廓 一般为椭圆形,也称“蛋丘”, 一般情况下, 鼓丘的长轴方向指示了冰流的方向
课程小结
冰川侵蚀地貌
冰斗 角峰 刃脊 U形谷
典型冰川 地貌
冰川堆积地貌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鼓丘
大陆冰川
南极冰盖
格陵兰冰盖
二、冰川的分类 2.高海拔地区形成山岳冰川
二、冰川的分类
• 我国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冰川全部都属于山岳冰川,而且必须是分 布在高海拔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二、冰川的分类
• 由于大陆冰川地表被冰雪覆盖,我们 一般所见到的冰川地貌多为山岳冰川 所塑造。在重力的作用下,冰川就会 带着石块往下移动,从而改变地形, 一起凝结的物质也就从原来的地方被 带到了他处,这也是冰川的侵蚀作用; 冰川消融,各类物质沉积,也就形成 堆积地貌
陆地环境
常见的地形地貌
冰川地貌
目录
一、冰川形成的原因 二、冰川的分类 三、冰川侵蚀地貌 四、冰川堆积地貌
导入
一、冰川形成的原因
一、冰川形成的原因
雪 粒雪化 粒雪 冰川冰
• 降雪经过层层叠加,孔隙 被压缩,逐步转化为致密 的冰川冰,形成冰川地貌
二、冰川的分类二、冰川Fra bibliotek分类 1.高纬度地区形成大陆冰川
三、冰川侵蚀地貌 5.峡湾(冰川侵蚀地貌的典型形态)
冰川发育期 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
冰川消融期 海水倒灌形成峡湾
三、冰川侵蚀地貌 5.峡湾(冰川侵蚀地貌的典型形态)
四、冰川堆积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背石
2.冰碛地貌:(冰川堆积地貌)
终(尾)碛堤; 侧碛与侧碛堤; 中碛与中碛堤; 鼓丘(大陆冰川); 冰漂砾; 冰碛丘陵
3.冰体与冰水地貌:
冰塔; 冰笋,冰坑,冰洞; 尾碛湖;冰水扇;冰水平原
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叫做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可以划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地 貌,它们分别是冰蚀作用、冰川堆积作用、冰融水 作用形成的地貌。
一.冰川和冰川作用
1.冰川形成:
雪线 是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零平衡线.
雪线以上是积累区;雪线以下是消融区
成冰 雪花----粒雪----冰川冰----运动冰
雪线与纬度、降水、坡度、坡向的关系?
2.冰川运动:
运动速度(坡度、厚度):纵,中游大于下游;横, 中央大于两侧;垂,下层(塑性)大于上层?亦有 人认为:冰面流速大于冰内和冰下。 运动方式:顺地面或坡面倾斜方向前进,具塑性也 可逆坡而上。
舌处冰温接近0℃,冰内和冰下消融强烈,冰川流
动速度大,冰川剥蚀和搬运能力强。
4.冰川作用:
• 冰蚀作用:重压、刨蚀(磨蚀)、掘蚀、刻 切 • 冰川搬运: 运动冰碛
• 冰川堆积: 表碛、内碛、侧碛、中碛、尾碛
冰 川 擦 痕
二.冰川地貌形态
1.冰蚀地貌: (冰前与冰后)
冰斗与冰斗湖; 角锋与刃脊; 冰川谷; 悬谷
单个冰川等高线: 两部分等高线弯 曲方向不同。 复式冰川等高线
悬冰川:面积很小,很少超 过1km2,厚度一般一、二十 米,斜贴在山坡上,平面形 状如盾形。
• 冰斗冰川:其特点是无冰川舌,或者仅有 一条短小冰川舌。大小介于山谷冰川和悬 冰川之间。
平顶冰川(冰帽): 在高山顶部比较平坦 的山顶夷平面上发育。 四周有不明显冰川舌 下伸,无表碛。


尾 碛 湖
第四纪冰期
• 在地质历史上,全球气候曾有三次明显的冷暖变 化。气候寒冷时期,降雪量增加,发育大规模冰 川,叫冰期;气候变暖,冰川大规模消退,叫间 冰期。 • 第一次冰期发生在距今约5亿年前的晚元古代的 寒武纪;第二次冰期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 石炭—二叠纪。 • 前两次冰期地质历史久远,对现代地貌的影响完 全消失。 • 第三次冰期开始于300万年前的晚新生代,一直 延续到第四纪。
3.冰川类型: 据形态、规模、运动特点及所处地形条件: 山岳冰川:山谷冰川(单式、复式、树枝式)、冰斗 冰川无或短小冰川舌)、山麓冰川、悬冰川(面积 小、数量多、分布广)、冰帽(即平顶冰川). 大陆冰川: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
山谷冰川:最典型的山 岳冰川,分积累区(粒 雪盆、冰盆)和消融区 (冰川舌)两部分。
第3章(2) 冰川地貌
主讲:郑永宏 E-mail: zhengyh@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8/10/11
1
• 冰川冰和冰川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的地貌发育中, 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现代,冰川冰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大规模存在, 在高山地区以许多小块体的形式存在。 • 冰川冰和冰川既是一种巨大地貌动力之一,其本身 也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体。冰川进退引起海面升降 和地壳均衡运动,以及造成海陆轮廓的重大变化。 • 冰川流经地区由于受到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 用,以及冰川消失或者退缩,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冰 川地貌。
• 在第四纪时期,世界上曾经历过几次冰期(称为古冰 川)。冰川面积最大时约占陆地面积的1/3。 现代冰川、古代冰川 • 古代冰川:说明古代气候变迁,冰川作用形的特有 地貌遗留至今. • 现代冰川:分布地理位置全球面积:1586.58万k㎡ (World glacier Inventory),中国59406k㎡(中国冰 川对21世纪全球变暖响应的预估). 现代冰川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财富,集中了全球85%的淡 水资源,如果冰川全部融化,可使世界洋面上升66米, 会淹没沿海地区大片的平原,因此并非是一件好事。 冰川作用在第四纪时期,具有重要地貌作用,对陆地 地貌形体及其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山麓冰川(山麓冰泛):是山谷冰川流出山口,在山前 平原上漫流的一种冰川。是山谷冰川向大陆冰川转化的 过渡形态。
山岳冰川据活动情况: • 大陆性冰川(冷冰川):受干燥大陆性气候影响, 冰温很低,冰舌表面以下的活动层温度为-1℃至10℃,冰内与冰下消融较弱,融水量小,冰流速 度低,冰川剥蚀和搬运能力差; • 海洋性冰川(暖冰川):发育地区降水丰富,冰
冰水堆积地貌
பைடு நூலகம்(冰臼)
尾 碛 堤
冰 川 舌 与 侧 碛 垅
冰川舌与中碛垅
鼓丘: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平面上 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高数米至数十米, 长数百至数千米。在山岳冰川中少见,大陆冰川 区往往成群分布于尾碛堤以内。
冰 漂 砾
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原随冰川运动的表碛、中碛、内 碛和底碛以及流水沉积物都停积在冰川谷地,称基碛。这 些基碛物质受冰川谷底地形的影响或受冰内冰碛物分布不 均的影响,形成高低起伏的波状丘陵,称为冰碛丘陵。
河谷平面形状弯曲、山嘴交错
谷地自上而下,由窄变宽
谷地平面图形平直,两侧山嘴切平
谷地宽度变化不大,呈等宽形,谷源有开 敞的冰斗地貌
羊背石
冰川运动方向
羊背石
• 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 冰川底部的石质小丘。远看如伏在谷地的羊群。 • 羊背石平面为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冰流方向一致。朝向冰 川上游的一坡由于受到冰川的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 较缓,并有许多擦痕;冰川下游方的一坡受冰川的掘蚀作 用,被挖掘得坎坷不平,坡度也较陡。 • 羊背石迎冰面平缓,倾向上游(迎冰面因压力加大,暂时 融化而使其侵蚀力下降) • 羊背石背冰面破碎,形成陡坎(因背冰面又冻结,以掘蚀 为主)
冰斗与冰斗湖



川 谷
• 悬谷:是主冰川谷的 支谷。 • 支冰川冰量相对主冰 川较小,侵蚀力量较 弱,冰川消融后,支 冰川谷底高悬在主冰 川谷谷坡上。
河谷形体与冰川谷形态简单对比
山区河谷 横剖面成V形或梯形 谷底尖锐、狭窄、谷壁陡峭 谷底纵剖面起伏小 冰川谷 横剖面呈u形 谷底宽平,谷壁陡峭,能明显区分谷底和 谷壁 谷底纵剖面起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