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合集下载

康乾盛世下

康乾盛世下

商品化农产品 商品化农产品
湖州丝
清景德镇陶瓷制坯和入窑
景德镇: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 景德镇: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
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令人夜不 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 能寝…… 能寝……
《京师生春诗意图》 京师生春诗意图》
汉口 “船码头”, 船码头” 镇江 “银码头”, 银码头” 无锡 “布码头” 布码头”
维护专制统治
列举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类似之举 秦朝: 秦朝: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 朱元璋:八股取士
文字狱的严重后果:
这些案件大多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滥杀无辜, 这些案件大多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滥杀无辜, 造成了社会恐怖,文人士子不敢研究现实问题, 造成了社会恐怖,文人士子不敢研究现实问题,只得 埋头故纸堆中,使知识界思想麻木,万马齐喑, 埋头故纸堆中,使知识界思想麻木,万马齐喑,严重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铜版画 清帝亲耕仪
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双季稻在清代发展到长江中 双季稻在清代发展到长江中 下游, 下游,双季平均亩产总量都 在五六石以上, 在五六石以上,大大提高了 单位面积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 据研究, 据研究,秦汉时我国的亩 产量为264市斤 市亩, 市斤/ 产量为 市斤/市亩,唐 代是334市斤 市亩, 市斤/ 代是 市斤/市亩,明代 市斤/ 为346市斤/市亩,清代的 市斤 市亩, 亩产量达到了374市斤 市斤/ 亩产量达到了 市斤/市 清代是历史上亩产量最 亩,清代是历史上亩产量最 的一个历史时期。 “苏湖熟 天下足” 高的一个历史时期。 苏湖熟 天下足”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是清朝富 商乔氏 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把商行、银 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 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 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鳌拜
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很有才华,门人尤云鄂为戴刻了 《南山集》,集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中若干内 容。这《南山集》并无攻击清朝的文字,然而在记述明弘 光帝逃亡南京事,用了“永历”的年号。当时明已亡,清 已立,不用清帝纪年而用亡明纪年,被认为是大逆不道。 康熙五十二年(1713),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因《南山 集》案被处斩,其16岁以上的同族均被斩杀。受戴名世牵 连的方孝标一家被斩,方氏族人,除已经出嫁的女儿外, 一律充军黑龙江,其他相关人员发配到宁古塔(黑龙江省 宁安县)。此案内其他原拟处死的一律免死,改判入旗为 奴。一桩轰动朝野历时两年的惨案至此结束。
康熙
雍正六年(1728),发生了湖南人曾静根据已故学者 呂留良反清复明的理论,派遣他的学生张熙投书给川陕总 督岳钟琪,策动他举兵反清,被岳告发的案件。 雍正大为震惊,下谕严审。曾、张交代了全部事实, 雍正从供词中了解到民间广泛流传著他弒父殺弟,篡位夺 权的说法,企图借处置此案给予澄清。他一方面用极其严 酷的方法,将吕留良及已故之子吕葆中、门生严鸿逵等戮 尸首;另一子吕毅中、严的弟子沈在宽一并处死;家属流 放黑龙江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凡私刻、私藏吕氏著作 的人或处死或流放。但另一方面,卻出人意料地赦免了曾 静和张熙的死刑,而是将他們二人的口供、悔罪之言连同 吕留良的有关诗文,再加上雍正本人亲笔写作长篇累牍的 驳斥之言,合刊成《大义觉迷录》一书“通行颁布天下”。
殖民扩张
1500年前后,葡西率先开辟新航路,走 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英法等国紧随其后
兴文字狱、《四库全书》
因言获罪,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反封建、反教会,解放思想
“康乾盛世” 财政岁入基本保持在6000万两白银
在1766年创造了8280万两的记录

第三分册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第三分册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文字狱的严重后果:
这些案件大多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滥杀无辜, 造成了社会恐怖,文人士子不敢研究现实问题,只得 埋头故纸堆中,使知识界思想麻木,万马齐喑,严重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康熙天蓝釉菊瓣尊 青玉嵌花把皮鞘腰刀
松 石 绿 梅 瓶
野 菊 飞 鸟 七 宝 珐 琅 瓶
凸花金鹿故事银钵
五彩大缸
黑漆描金山水大 笔筒
宴乾 河隆 清霁 尊青 金 彩 海
山雍 团正 花斗 天彩 球海 瓶水 江
乾 隆 霁 青 金 彩 海 宴 河 清 尊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龙船
商品经济的繁荣
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 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的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 水平。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河北赵州、定州“栽培棉花者占十之八九”。
福建所种的茶、苎麻、蓝靛之类占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 烟草始于明末传入中国,推广迅速,雍正、乾隆之际,遍 及广东、江南、山东、直隶、湖广、陕西、甘肃各地。
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明代以后,手工业的生产,已开始脱离农家 副业的性质,而向着工场手工业的道路前进, 并在生产系统上逐渐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构成。 如松江的棉布、苏州的丝织、江西景德镇 的陶瓷等,不仅规模大、质量精,而且逐渐发 展出一些专业的城镇、专业的乡村。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李一《糊涂词》有语“天糊涂,地 糊涂,帝王帅相,无非糊涂”。被河南登封人乔廷英告发,经 查发现举报人乔廷英的诗稿也有“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 句,检举人和被检举人皆凌迟处死,两家子孙均坐斩,妻媳为 奴 。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斩首)

一把心肠论浊清
(杀头)
凡有一切违碍书籍,及近时人著作有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二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康乾盛世 (下)》优质课件(28张)(共28页)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二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康乾盛世 (下)》优质课件(28张)(共28页)

英国的纺织工厂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君主专制和 宗教神学,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
西北:平定准部、 回部叛乱
东北:抗击沙 俄入侵
西南:加强治 理西藏
东南: 将台湾 置于中 央管辖 之下
落日的余晖
—《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康熙:1661年—1722年在位 (61年) 雍正: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
乾隆:1735年—1795年在位(60年)
材料1:
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 有6个,即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美国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第205页)
回忆所学知识,概括盛世的表现
材料4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 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英国马嘎尔尼伯爵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三联书店95版,P532页
材料5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 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 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 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 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作业
以“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 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 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 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 会感到切肤之痛。
——清史专家戴逸
康、雍、乾时期皇权的加强
1、康熙: 设立南书房 2、雍正: 设立军机处 3、乾隆:强化军机处的职能,
问题:礼物的差异,折射出什么? 英国已经在天文、地理、物理、军工等领域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而中国仍然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在 科技领域没有明显的进步。礼物的差异,揭示出中 英两国已经拉开了差距。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三分册第26课 康乾盛世下(学案设计)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三分册第26课 康乾盛世下(学案设计)

第26课康乾盛世(下)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①知道社会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②《四库全书》与文字狱;理解:社会经济繁荣的盛况,大型图书的整理编撰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社会经济繁荣的盛况,大型图书的整理编撰三、学习过程:(一)、阅读教材42-45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一、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探究1: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并思考清朝时期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多种表现?1、农业:(1)(2)桑、茶、棉、甘蔗、烟草、蓝靛等成为商品化的农产品思考1:经济作物的种植有利于产生怎样的积极意义?探究2:何谓商品化的农产品?2、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苏杭仍是传统的丝织业中心,缫丝业(2)松江地区为传统的棉纺织业中心(3)江西景德镇为传统的制瓷业中心(4)广东佛山的铸铁业(5)四川的煮盐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且在全国大小城市和市镇中,还出现了各类手工业作坊,生产各类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较前代更为丰富。

探究3:手工业作坊出现反应了什么实质性问题或现象?3、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南京、广州、佛山、厦门,北京等繁荣的商贸中心(见教材43页)二、清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思考2:清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基于哪些原因?1、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政治原因:2、成就:《古今图书集成》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丛书关于《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25课26课康乾盛世(上下)

25课26课康乾盛世(上下)

民族英雄 郑成功
西伯利亚
太平洋
二、社会经济的繁荣
1、原因: (1)康、雍、乾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2)清朝统治者逐步调整政策,采取停止大规模圈 占田地,取消明末苛捐杂税,减轻赋税,奖励垦荒 等有利于经济发展措施。 2、表现: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3、意义:
康、雍、乾三朝出现了一片经济繁荣的 盛世景象,对国家政治和文化事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满族溯源:
黑水靺鞨——女真——满洲 (隋唐——北宋——明清)
回顾:满洲的兴起
时间: 1616年 首领: 努尔哈赤 建立政权: 后金
清太祖--努尔哈赤
正 黄 旗 镶黄旗
八 旗 制 度
正 白 旗
镶白旗
正 蓝 旗 镶蓝旗
正 红 旗 镶红旗
清朝满八旗盔甲复员图
清朝的建立
(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清太宗--皇太极
一、政治方面 1、军机处的设立(加强皇权) 2、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社会经济的繁荣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三、文化方面 1、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 2、文化专制
一、政治方面:
清初,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制,保留了旧俗议政王大 臣会议,增设了军机处。 1-1、议政王大臣会议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时期诸贝勒共议国政的制度。清初,凡 军国大政,皆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 议”,权力很大。其成员概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得参预。
2、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康、雍、乾时期,清政府非常重视对周 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
• 东北:沙俄 • 康熙时二次交战雅克萨 • 签《尼布楚条约》划定 东段边界
2、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西北: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 平定回部首领叛乱(乾隆时) • 统一天山南北,建立伊犁将军,管辖当地事务

高中历史 6.26《康乾盛世(下)》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高中历史 6.26《康乾盛世(下)》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高中历史 6.26《康乾盛世(下)》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康乾盛世教学目的:1、掌握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表现、影响。

2、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看待盛世,进行中外对比。

3、从新的历史角度评价康、雍、乾三位皇帝。

4、学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初步观察历史,评价历史。

教学方法:1、启发式。

不断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2、以旧推新。

通过对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回顾,推导出新的知识。

板书设计:一、康乾盛世的出现:1、概况2、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二、康乾盛世与封建制度衰落的关系:1、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含义:2、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表现:3、盛世与封建制度衰落的关系三、纵向角度看盛世:四、横向角度看盛世:五、康、雍、乾的功与过六、学习方法:教案内容一、康乾盛世的出现:1、概况:清朝前期,在康熙(1661 年1722 年)、雍正(1722 年1735 年)、乾隆(1735 年1796 年)三位皇帝统治期间,由于他们注意个人业绩、励精图治,不断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在他们统治的130 多年的时间里,即从17 世纪的中期到18 世纪末,在中国出现了被史学家艳称的“康(雍)乾盛世”。

它具体表现在:政治方面,国土辽阔,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方面,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开垦荒地大量增加,耕地面积随之扩大,手工业更加发达,商业较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民族关系方面、各族人民联系加强,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对外关系方面,挫败沙俄的侵略企图,捍卫了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

这与以往的中国历史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教学方法:据以前盛世出现的原因推导出。

A 思考: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过哪些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B 思考:古代各次盛世出现的原因?C 总结:古代盛世出现的规律。

(1)政治统一且稳定。

(2)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它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做出必要的让步,他们往往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高二历史:6.26《 康乾盛世(下)》 教案3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高二历史:6.26《 康乾盛世(下)》 教案3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第26课康乾盛世(下)[教学目标]1. 知道康乾盛世时期种植广泛的农业作物名称;了解这些作物产量的提高与农产品商品化的关系;知道家庭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了解商业发展促使了城市的繁荣;知道标志性城市;归纳理解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共同特征;知道这一时期两大重大文化工程;知道清政府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了解文字狱的内容,理解文字狱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分析文化繁荣和文化压制现象并存的实质。

2. 通过对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状况的资料的解读,从中提取相关内容,并在对材料解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这一时期经济状况的见解和看法。

能够在对康乾盛世时期文化现象的小组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其他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并且能够使用正确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 体会到康乾盛世的强大和繁盛,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文化的繁荣。

同时,意识到封建盛世中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重点与难点]重点:康乾盛世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共同特点;难点:清政府对文化实行即扶持又打击的政策的实质;说明:1. 康乾盛世主要表现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上,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小农经济也包括家庭手工业。

农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促使了商业的发展,是这一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国家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

因此是本课的重点。

2. 经济决定文化。

经济的繁荣决定了文化的繁荣,但是康乾盛世时期,文字狱也是大为盛行时期,清政府一方面修订图书一方面禁锢思想,看似矛盾的现象,实质上表现了清政府对思想控制的加强,是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表现。

同时,这一现象正是康乾时期盛世与危机并存的表现,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因此是难点。

[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2.社会经济的繁荣3. 文化的昌盛与专制4. 小结[资料附录]材料一:植棉专业区的江苏松江、太仓“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村庄知务本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这些新的农业产品的推广耕种有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植棉专业区的江苏松江、太仓 “种花者 多,而种稻者少”,“每村庄知务本稻者, 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 八”。 浙江的杭州、 嘉兴、湖州三府各县“民 间多以养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 广东东莞、番禺、增城、阳春“蔗田几 占 耕地一半”,新会县有的地方“种烟者 十之七八,种稻者十之二三”。
(1)材料中描述了通州怎样的景象? (2)结合课本《盛世滋生图》,思考这些景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 (3)思考产生这些景象的原因?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练习与测评
康、雍、乾三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乾三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中粮食作 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 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 促进了商品经济在农业中的发展, 促进了商品经济在农业中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手 工业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家庭手工业绩麻、 工业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家庭手工业绩麻、 纺纱、织布、养蚕、缫丝等不断推广; 纺纱、织布、养蚕、缫丝等不断推广;全国大小城 市和市镇中,则普遍开设大小手工业作坊, 市和市镇中,则普遍开设大小手工业作坊,所制作 的各类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较前代更为丰富,这 的各类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较前代更为丰富, 一切促使各地商业日臻繁荣, 一切促使各地商业日臻繁荣,致使长江沿岸出现不 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首都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首都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又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 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通州)岸上闾阎,皆临水而居,望之如 画,往往以白灰涂其屋上,河水冰合,百余艘舸舰泊在上下, 亦有江南商舶之留着者,……而曾闻通州船樯,有如万木之森 立,为天下壮观云。今来见之,不尽如此。由东城而入,街路 之上,往来行人及商胡之驱车乘马者,填街溢巷,肩磨[摩]毂 击,市肆丰侈,杂货云委,处处旗榜,左右森列,如羢裘皮靺、 红帽子、画磁器、米谷、羊、猪、姜、葫葱、白菜、胡萝葍之 属,或聚置廛上,或积在路边,车运担负,不可尽数。至如壕 堑之深广,城壁之坚致,楼榭台观之壮丽,署宇仓厂之宏 大,……水陆之要会也。 ----------李宜显的《庚子燕行杂识》
--------《黄启臣文集》
(1)上述材料反映了农村中怎样的现象?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乡村无不纺纱织布之家,勤者男女更代 而织,鸡鸣始止。旬日可得布十匹,赢利足 两贯余。耕之所获,不逮于织。耕以足食, 织以致余,农家未有不勤织而富者”。
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各项收入及其占岁入总数的百分比
项 目 银数(万两) 占岁入总数的百分比(%) 地丁 2911 61.62
资料来源:《清史稿》卷125《食货六》,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703页。
中国
四分之一
GDP
--------光绪《南昌县志》卷56引同治府志
“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打线, 且必时常出市买丝卖绢,田功半荒,而衣帛 食鲜,茶馆食肆中醉酒呼号者亦复不少矣”。
---------同治《双林记增纂》卷8
(1)上述材料描述怎样的景象? (2)说明了什么问题?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你 从 材 料 中 提 取 了 哪 些 历 史 信
李 德 懋 《 入 燕 记 》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息 呢 ?
-----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维民所止”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