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康乾盛世(下)(2015)
康乾盛世下

商品化农产品 商品化农产品
湖州丝
清景德镇陶瓷制坯和入窑
景德镇: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 景德镇: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
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令人夜不 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 能寝…… 能寝……
《京师生春诗意图》 京师生春诗意图》
汉口 “船码头”, 船码头” 镇江 “银码头”, 银码头” 无锡 “布码头” 布码头”
维护专制统治
列举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类似之举 秦朝: 秦朝: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 朱元璋:八股取士
文字狱的严重后果:
这些案件大多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滥杀无辜, 这些案件大多捕风捉影,望文生义,滥杀无辜, 造成了社会恐怖,文人士子不敢研究现实问题, 造成了社会恐怖,文人士子不敢研究现实问题,只得 埋头故纸堆中,使知识界思想麻木,万马齐喑, 埋头故纸堆中,使知识界思想麻木,万马齐喑,严重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铜版画 清帝亲耕仪
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双季稻在清代发展到长江中 双季稻在清代发展到长江中 下游, 下游,双季平均亩产总量都 在五六石以上, 在五六石以上,大大提高了 单位面积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 据研究, 据研究,秦汉时我国的亩 产量为264市斤 市亩, 市斤/ 产量为 市斤/市亩,唐 代是334市斤 市亩, 市斤/ 代是 市斤/市亩,明代 市斤/ 为346市斤/市亩,清代的 市斤 市亩, 亩产量达到了374市斤 市斤/ 亩产量达到了 市斤/市 清代是历史上亩产量最 亩,清代是历史上亩产量最 的一个历史时期。 “苏湖熟 天下足” 高的一个历史时期。 苏湖熟 天下足”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是清朝富 商乔氏 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把商行、银 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 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 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鳌拜
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很有才华,门人尤云鄂为戴刻了 《南山集》,集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中若干内 容。这《南山集》并无攻击清朝的文字,然而在记述明弘 光帝逃亡南京事,用了“永历”的年号。当时明已亡,清 已立,不用清帝纪年而用亡明纪年,被认为是大逆不道。 康熙五十二年(1713),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因《南山 集》案被处斩,其16岁以上的同族均被斩杀。受戴名世牵 连的方孝标一家被斩,方氏族人,除已经出嫁的女儿外, 一律充军黑龙江,其他相关人员发配到宁古塔(黑龙江省 宁安县)。此案内其他原拟处死的一律免死,改判入旗为 奴。一桩轰动朝野历时两年的惨案至此结束。
康熙
雍正六年(1728),发生了湖南人曾静根据已故学者 呂留良反清复明的理论,派遣他的学生张熙投书给川陕总 督岳钟琪,策动他举兵反清,被岳告发的案件。 雍正大为震惊,下谕严审。曾、张交代了全部事实, 雍正从供词中了解到民间广泛流传著他弒父殺弟,篡位夺 权的说法,企图借处置此案给予澄清。他一方面用极其严 酷的方法,将吕留良及已故之子吕葆中、门生严鸿逵等戮 尸首;另一子吕毅中、严的弟子沈在宽一并处死;家属流 放黑龙江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凡私刻、私藏吕氏著作 的人或处死或流放。但另一方面,卻出人意料地赦免了曾 静和张熙的死刑,而是将他們二人的口供、悔罪之言连同 吕留良的有关诗文,再加上雍正本人亲笔写作长篇累牍的 驳斥之言,合刊成《大义觉迷录》一书“通行颁布天下”。
殖民扩张
1500年前后,葡西率先开辟新航路,走 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英法等国紧随其后
兴文字狱、《四库全书》
因言获罪,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反封建、反教会,解放思想
“康乾盛世” 财政岁入基本保持在6000万两白银
在1766年创造了8280万两的记录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二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康乾盛世 (下)》优质课件(28张)(共28页)

英国的纺织工厂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君主专制和 宗教神学,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
西北:平定准部、 回部叛乱
东北:抗击沙 俄入侵
西南:加强治 理西藏
东南: 将台湾 置于中 央管辖 之下
落日的余晖
—《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康熙:1661年—1722年在位 (61年) 雍正: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
乾隆:1735年—1795年在位(60年)
材料1:
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 有6个,即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美国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第205页)
回忆所学知识,概括盛世的表现
材料4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 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英国马嘎尔尼伯爵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三联书店95版,P532页
材料5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 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 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 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 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作业
以“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 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 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 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 会感到切肤之痛。
——清史专家戴逸
康、雍、乾时期皇权的加强
1、康熙: 设立南书房 2、雍正: 设立军机处 3、乾隆:强化军机处的职能,
问题:礼物的差异,折射出什么? 英国已经在天文、地理、物理、军工等领域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而中国仍然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在 科技领域没有明显的进步。礼物的差异,揭示出中 英两国已经拉开了差距。
华东师大版(上海)历史第三分册第26课 康乾盛世下(学案设计)

第26课康乾盛世(下)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①知道社会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②《四库全书》与文字狱;理解:社会经济繁荣的盛况,大型图书的整理编撰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社会经济繁荣的盛况,大型图书的整理编撰三、学习过程:(一)、阅读教材42-45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一、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探究1: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并思考清朝时期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多种表现?1、农业:(1)(2)桑、茶、棉、甘蔗、烟草、蓝靛等成为商品化的农产品思考1:经济作物的种植有利于产生怎样的积极意义?探究2:何谓商品化的农产品?2、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苏杭仍是传统的丝织业中心,缫丝业(2)松江地区为传统的棉纺织业中心(3)江西景德镇为传统的制瓷业中心(4)广东佛山的铸铁业(5)四川的煮盐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且在全国大小城市和市镇中,还出现了各类手工业作坊,生产各类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较前代更为丰富。
探究3:手工业作坊出现反应了什么实质性问题或现象?3、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南京、广州、佛山、厦门,北京等繁荣的商贸中心(见教材43页)二、清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思考2:清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基于哪些原因?1、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政治原因:2、成就:《古今图书集成》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丛书关于《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高中历史 6.26《康乾盛世(下)》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高中历史 6.26《康乾盛世(下)》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康乾盛世教学目的:1、掌握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表现、影响。
2、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看待盛世,进行中外对比。
3、从新的历史角度评价康、雍、乾三位皇帝。
4、学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初步观察历史,评价历史。
教学方法:1、启发式。
不断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2、以旧推新。
通过对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回顾,推导出新的知识。
板书设计:一、康乾盛世的出现:1、概况2、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二、康乾盛世与封建制度衰落的关系:1、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含义:2、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表现:3、盛世与封建制度衰落的关系三、纵向角度看盛世:四、横向角度看盛世:五、康、雍、乾的功与过六、学习方法:教案内容一、康乾盛世的出现:1、概况:清朝前期,在康熙(1661 年1722 年)、雍正(1722 年1735 年)、乾隆(1735 年1796 年)三位皇帝统治期间,由于他们注意个人业绩、励精图治,不断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在他们统治的130 多年的时间里,即从17 世纪的中期到18 世纪末,在中国出现了被史学家艳称的“康(雍)乾盛世”。
它具体表现在:政治方面,国土辽阔,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方面,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开垦荒地大量增加,耕地面积随之扩大,手工业更加发达,商业较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民族关系方面、各族人民联系加强,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对外关系方面,挫败沙俄的侵略企图,捍卫了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
这与以往的中国历史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教学方法:据以前盛世出现的原因推导出。
A 思考: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过哪些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B 思考:古代各次盛世出现的原因?C 总结:古代盛世出现的规律。
(1)政治统一且稳定。
(2)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它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做出必要的让步,他们往往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第26课_康乾盛世(下)--高考历史总复习

17——18世纪的东西方世界对比
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英、法、美) 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 提倡自由平等 (启蒙运动) 对外贸易 殖民掠夺 中国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文化专制: 八股取士 文字 狱 闭关锁国政策
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撰 《古今图书集成》:我国现 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四库全书》:我国最大的 一部丛书
《四库全书》:清乾隆时编纂。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 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 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 四部,故名四库.
文字狱例子:
1、“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
《盛世滋生图》 (部分)
社会经济的繁荣
农业
南方种植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高产作物引入(番薯、玉米)
手工业
经济作物成为商品化农产品(桑、茶、棉、 甘蔗、蓝靛、烟草) 家庭手工业不断推广(湖州丝、松江布)
普பைடு நூலகம்开设大小手工业作坊
商业
城市繁盛
长江沿岸出现商品集散地(汉口、镇江、 无锡)
北京是全国贸易中心
沈德潜咏《黑牡丹》
2、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 “陛”字错写成“狴”(音bi)字,雍正 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 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 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 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 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上面的两句 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 雍正朝的”查嗣庭案”: 雍正帝时,查嗣庭出任江西主考官,所出试题 为“为民所止”。 被认为是意在去掉雍正皇帝的头。结果查嗣庭被逮 死于狱中,又被戮尸,家属亲友均被问罪.
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清以明为鉴,认为明亡于党争、宦祸。…… 清初即在各府县学设立卧碑,明示规章: “不得妄立社名,投刺往来,亦不许用同社 ‘同盟’字样”,雍正撰《朋党论》以告诫 士子,并强调士人的一切舆论,“应以朝廷 之赏罚为是非”“人臣尤当以君心之好恶为 好恶”。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 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 首”。雍正帝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 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 或处斩,或流放。
陈梦雷在《松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提 到:“凡在六合之内,钜细毕举,其在十 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 子集者,亦只删一二”。
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 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 图书集成》者”。
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 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 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 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 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 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 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 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 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 有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保存了许 多珍贵文献。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培 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 水稻 )(小麦 ) 商朝时有了五谷 (稻、黍、粟、麦、豆) 汉朝时传入了 (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 ) 北宋时我们又引进了高产的水稻 (占城稻)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 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 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 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 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 物;既有番茄、辣椒、菜 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 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 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 原料,总数接近30种。虽 然它们传入时有先后、途 径不一,但在不长的时间 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 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 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6课 康乾盛世(下)教案

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6课康乾盛世(下)教案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6课康乾盛世(下)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清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康、雍、乾三代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以及文字狱实行的基本情况,理解清初文化专制主义强化的实质。
2.描绘、整理、归纳史实的能力;阅读、汲取、运用史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清初经济发展的概况,学会归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2.通过观察图像,学会根据图像描述情景的方法。
3.通过对清初大型图书的编撰和文字狱的施行,学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来论证事物实质的方法。
4.通过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论述,学会对“康乾盛世”进行史论结合的小论文形式的史学评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发展和繁盛是中国古代社会国力强盛的标志,认同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建树是古代“盛世”的标志。
二、重点难点重点:清朝初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难点:如何理解清朝重文化而无思想。
三、教学过程问:清朝初期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略第26课康乾盛世(下)一、社会经济的繁荣思考:康、雍、乾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清朝初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清朝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清朝统治者逐步调整政策,采取停止大规模圈占田地,取消明末苛捐杂税,减轻赋税,奖励垦荒等有利于经济发展措施。
插图《盛世滋生图》1、2农业中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促进了商品经济在农业中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手工业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家庭手工业绩麻、纺纱、织布、养蚕、缫丝等不断推广;全国大小城市和市镇中,则普遍开设大小手工业作坊,所制作的各类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较前代更为丰富,这一切促使各地商业日臻繁荣,致使长江沿岸出现不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汉口“船码头”,镇江“银码头”,无锡“布码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编纂于 乾隆后期,是对传世古 籍的一次总清理。结集 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 要古籍,总数近80000 卷。
文渊阁
凡有一切违碍书籍,及近时人著作有不经语句者,速
行尽数呈出。在城士民速自检查,呈缴教职转缴;其 有离州县城窎远者,即于教佐等到乡挨查之时,逐一 缴出。其有家存书籍无人阅看者,尽数缴官,代阅代 缴,并再因亲及友多方说劝,或代为查阅缴官。„如 查过之后尚有存留者,即行从重治罪! 江南查缴禁书告示
1、清代前期的______、______、______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 济繁荣,文化上也有所建树,后人誉为“____________”。 2、______在位时,为加强皇权,于宫中设立______,召亲信翰林学士 入内值班,侍从左右,以备顾问,进而参与机务,草拟诏令谕旨。 3、______即为后,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在宫内创设______,后将这 一临时性机构固定为常设的______。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 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______”;直 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______”。______时进一步强化______的 职能,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至此,皇权得以空 前加强。 4、______时,清军通过两次______之战给俄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沙俄 同意和谈。随后,双方签订《_________》,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此后 这一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汉口
“船码头”,
镇江
“银码头”,
无锡
“布码头”
清 人 画 中 所 见 之 商 贩
清《前门街市图》
二、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
1、《四库全书》 乾隆时,清政府选派众多著名学者编成浩瀚的《四库全书》,全书分为经、史、 子、集4部,收录历代图书3000多种,保存了许多珍贵文献,为我国最大的一 部丛书。(P44第4段)
乾隆
表1:中英1700-1800年国民生产总值 中国 1700年 1800年 25898万镑 69501万镑 英国 4800万镑 8500万镑 中英比 5.1 : 1 8.18 : 1
注:表为刘瑞中(1987)据库兹涅茨的比例推算法所得数据
从上表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1700 – 1800年(1)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始终远超英国; (2)中、英两国国民生产总值都在增长;(3)中国国民 生产总值增长率比英国要快。
(2)手工业:农村的家庭手工业绩麻、纺纱、织布、养蚕、缫[sāo]丝等不断 推广,其中,江南、四川、福建、山东、湖广等地尤为发达,著名的湖州丝、 松江布,不仅输往各地,还行销国外。(P42第3段)
清代 乾隆 皇后 缂丝龙袍
粉彩镂空转心瓶
陈设品,高30厘米、口径8厘米
这件镂空转心瓶为清代创制 的一种新瓶式,是在镂空瓶内 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转 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 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
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扩大
清朝前期的全国垦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康熙二十四年(1685) 雍正二年(1724) 乾隆十八年(1753) 549.3万顷 607万顷 683万顷 708万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嘉庆十七年(1812)
741万顷
790万顷
人口增长
年代 人口数量
洪武26年(1393)
蓝靛
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1、原因:康、雍、乾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 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
2、表现: (1)农业:粮食生产,南方地区多种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大为提高。高产 作物番薯、玉米引入后,此时迅速推广对解决一些地区的缺粮问题,意义重大。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桑、茶、棉、甘蔗、蓝靛[diàn],烟草等都成为 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P42第2段)
闭关锁国
盲目自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同时也是出于巩固统治的考虑
殖民扩张
1500年前后,葡西率先开辟新航路,走 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英法等国紧随其后
兴文字狱、《四库全书》
因言获罪,文化专制、反教会,解放思想
马戛尔尼们眼中的康乾盛世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1793年,已经战胜荷兰取 得世界霸权地位的英国,派其驻俄公使马嘎尔尼为特使, 在承德面见乾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 在 马戛尔尼们眼中,什么盛世,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 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马戛尔尼 在出使日记中说:中国“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 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 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 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中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惧之 中”。中国社会关系建立在一种愚蠢的形式主义基础上, 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残酷”。 这些,在《停滞的帝国》一书中说得很详细。马戛尔 尼们戳穿了满清的盛世神话,在天朝皇帝和文人们的盛 世颂歌震天响的时候,认为满清是衰败之世,没落之世, 毫不留情地指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 状态”。
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 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 “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 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 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 “狴”[bì]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 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 书?”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 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四库全书》: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 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 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
《四库全书》: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 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 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 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 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 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 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 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2、表现: (1)农业:粮食生产,南方地区多种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大为提高。高产 作物番薯、玉米引入后,此时迅速推广对解决一些地区的缺粮问题,意义重大。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桑、茶、棉、甘蔗、蓝靛[diàn],烟草等都成为 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P42第2段)
(2)手工业:农村的家庭手工业绩麻、纺纱、织布、养蚕、缫[sāo]丝等不断 推广,其中,江南、四川、福建、山东、湖广等地尤为发达,著名的湖州丝、 松江布,不仅输往各地,还行销国外。(P42第3段) (3)许多城市度过鼎革之际的萧条,恢复了往日的繁盛,南京、广州、佛山、 厦门等地更有新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不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如汉口为“船码 头”,镇江为“银码头”,无锡为“布码头”。首都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在 市场上零售和批发的有各地区、各民族的工艺品与土特产。(P43第1段)
万历28年(1600) 康熙39年 (1700) 乾隆59年(1794) 道光30年(1850)
0.7亿
1.97亿 1.50亿 3.13亿 4.30亿
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新引进和传播推广的外来作物如甘薯、玉米、 土豆、花生等具有耐干旱的特点,不需要良好的 水土条件,使地形崎岖和干旱贫瘠的土地得到了 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吴晗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 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二、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
1、《四库全书》 乾隆时,清政府选派众多著名学者编成浩瀚的《四库全书》,全书分为经、史、 子、集4部,收录历代图书3000多种,保存了许多珍贵文献,为我国最大的一 部丛书。(P44第4段)
第26课 康乾盛世(下)
政治:军机处的设立 军事:平定四大方位 (民族关系、对外交流)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 文化:《四库全书》、文字狱
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1、原因:康、雍、乾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 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
2、表现: (1)农业:粮食生产,南方地区多种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大为提高。高产 作物番薯、玉米引入后,此时迅速推广对解决一些地区的缺粮问题,意义重大。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桑、茶、棉、甘蔗、蓝靛[diàn],烟草等都成为 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P42第2段)
表2:中英18、19世纪人均国民收入 中国 1700年 1800年 13.2银两 13.4银两 英国 19.91银两 61.47银两 中英比 0.66 : 1 0.22 : 1
注:汇率均按1700年银两价格计算
从上表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1700 – 1800年(1)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始终不如英国;(2) 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都有所增长;(3)中国人均国民收 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英国——中英经济差距不断拉大。
大清–vs–英国
自然经济
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推行“重商主义”,鼓吹“自由贸易”
科技落后
官方不推崇,民间不重视,将技术视作 “奇技淫巧”
科技跃进
1687年牛顿提出三大运动定律 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君主专制
“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达到极盛
君主立宪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
字贯案
举人王锡侯,为了给参加科举考试的士 子提供方便,把《康熙字典》加以精减, 编了一本《字贯》。这种事情,在现在 看来十分寻常。殊不知,这一举动在当 局的眼中,已经属于“大逆不道”。因为,《康熙字典》 是康熙皇帝“钦定”的,王锡侯胆敢擅自删改,便是一大 罪状。何况《字贯》没有为清朝皇帝的名字避讳,构成另 一罪状。 王锡侯本意乃是在凡例中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写避讳—— 哪些是绝对不能写的?于是他就在《字贯》序文后的“凡 例”中,把圣祖(康熙)、世宗(雍正)的“庙讳”,以 及他自己的“御名”,即玄烨、胤禛、弘历之类,毫无避 讳地开列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