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康乾盛世下的老百姓的出路 只能做大清朝的奴才
盛世的后遗症
![盛世的后遗症](https://img.taocdn.com/s3/m/149cb7f3866fb84ae55c8dc8.png)
盛世的后遗症作者:张鸣来源:《领导文萃》 2017年第21期清朝的康、雍、乾三朝,人称盛世。
盛世的顶峰,就是乾隆朝。
乾隆老儿活得最长,统治时间最长,干的事也真不少。
当然,自我感觉也最好,自称“十全老人”,其实就是封自己为“十全”皇帝。
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当然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皇帝也不例外。
“十全”过后,王朝其实已经进入衰世。
当年来华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虽然使命一个都没完成,但已经看出这个庞大的王朝不过是一条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罢了。
王朝的衰败,不仅仅在于钱都让乾隆花得差不多了,还因为王朝的统治机器已经严重老化。
乾隆一死,做儿子的嘉庆就忙不迭地把老子最宠爱的大臣关进了监狱,全然不顾九泉之下的老子的感受,也不顾嫁给和珅做儿媳的妹妹的面子。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但这个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贪污腐化的恶行并不在于贪污了多少钱财。
这些银子和宝物,尽管奉旨抄家的人会私吞不少,但比较起来,还是剩给皇帝的多些。
但由和珅造成的腐败空气、被败坏的吏治,已经积重难返,无法救治了。
和珅案只是当时的一个大案,大案下面,还有若干次一等的案子。
这些案子若放在别的时代,其实也不小,但因为有和珅作比较,就只好委屈了。
湖南布政使郑源璹卖官案,就是其中一个。
郑源璹在乾隆朝后期,官任湖南布政使。
由于他跟和珅走得比较近,因此湖南的官员委派,就由他一人说了算。
那个时候,地方官员的选拔是中央政府的事情,无论是科举考试考上的,还是捐班买来的、军功得来的,都由吏部派到省里,在省里候选,有了空缺,就由省里负责下派。
一般来说,凡是有权派遣的官员,无论是督抚还是布政使,都可以借机捞点油水。
让你候多长时间,补什么样的缺,里面大有名堂。
但那时的规矩是:凡科举正途来的候选者,理论上是不能让人家长期候着的;有些来头特大的,比如从翰林院下来的“老虎班”,可以指定某个县令,说补就补;可以做大文章的,只有捐班和杂途的官员。
真正的卖官,大家还不大敢,操作起来也有困难。
清朝的奴婢制度与社会阶层
![清朝的奴婢制度与社会阶层](https://img.taocdn.com/s3/m/4a5c6f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c.png)
清朝的奴婢制度与社会阶层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
在清朝社会中,奴婢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本文就清朝的奴婢制度与社会阶层进行探讨,以阐明历史背景下的封建社会现象。
一、奴婢制度的概述奴婢制度泛指将人当作私人财产对待,奴婢完全失去个人自由和人权的制度。
在清朝,奴婢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确立。
清朝立法中对奴婢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规定,将奴婢视为资产和财产,拥有完全支配和支配权。
奴婢在家族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主人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奴婢与封建等级制度的联系奴婢制度与清朝的封建等级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清朝社会中,封建等级制度是社会地位的最高界定方式,人们的社会等级和地位取决于他们的出身和身份。
奴婢通常出生在低等级的社会阶层,与其他封建等级社会相对应。
他们往往是贫穷农民的子女,由于经济困难而被迫成为奴婢。
三、奴婢的生活状况作为奴婢的人群,在清朝社会中扮演着明显的家庭经济劳动力角色。
他们需要为主人提供各种服务,比如照顾子女、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
奴婢的劳动时间通常很长,而且往往没有休息日。
由于地位低下,奴婢经常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虐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四、奴婢与主人的关系奴婢与主人的关系是清朝社会中一种非常关键的社会关系。
奴婢在法律上是主人的财产,主人对其具有绝对的支配权。
主人可以随意处理奴婢的生活和命运,奴婢则必须遵守主人的命令和规定。
主人和家庭成员对奴婢具有极高的权力,可以随意施加身体和心理上的惩罚。
五、奴婢对社会阶层的影响奴婢的存在对清朝社会阶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奴婢制度的确立并提供了一种群体,他们没有自由,也没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奴婢制度的存在阻碍了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和社会发展。
奴婢的子女通常也被视为奴婢,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六、奴婢制度的废除与社会变革奴婢制度在19世纪中后期逐渐走向废除,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
清朝奴仆制度
![清朝奴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9fe943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2.png)
清朝奴仆制度1. 引言清朝奴仆制度是指在中国清朝时期,统治者对于宫廷和富裕家庭中的奴仆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
这一制度在清朝的统治下存在了几百年,对于社会秩序和家庭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朝奴仆制度的起源、组成、职责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起源与发展清朝奴仆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和富裕家庭往往拥有大量奴隶或佃农来为他们提供劳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和严密的奴仆制度。
在清朝建立之初,由于满洲人对汉族人的统治需要依靠大量汉族家臣和官员,所以最初并未形成完整的奴仆制度。
然而随着统治者力图巩固自身地位,逐渐开始建立起专门管理宫廷和富裕家庭奴仆的制度。
3. 组成与职责3.1 宫廷奴仆宫廷奴仆是指为皇帝和皇后服务的奴仆。
他们分为不同等级,包括太监、侍卫、内侍等。
太监是宫廷中最高级别的奴仆,负责管理宫廷事务、保护皇帝和皇后的安全等。
侍卫则负责守卫宫殿,保护皇帝的生命安全。
内侍则是负责照顾皇帝和皇后的日常生活起居。
3.2 富裕家庭奴仆富裕家庭奴仆是指为富裕家庭服务的奴仆。
他们分为不同职位,包括管家、丫鬟、仆人等。
管家是富裕家庭中最高级别的奴仆,负责管理家庭财产、安排家庭事务等。
丫鬟则是负责照顾主人和主人家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其他仆人则根据需要承担各种杂务。
4. 奴仆生活与待遇4.1 家族制度在清朝奴仆制度中,奴仆通常是世袭的。
这意味着一些家族从代代相传地担任某个家庭的奴仆。
这种家族制度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利益,也使得奴仆们对于主人的要求更加了解和熟悉。
4.2 待遇与生活条件宫廷奴仆由于服务于皇帝和皇后,享受着较高的待遇和优厚的工资。
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权力中心,从而获得更多机会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富裕家庭奴仆的待遇则相对较低。
他们通常被视为主人财产的一部分,在主人需要时必须全力为其服务。
虽然他们可以获得食宿和基本生活需求,但并没有太多机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康乾盛世底层人民生活水平描述
![康乾盛世底层人民生活水平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9b4ed45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7a.png)
康乾盛世底层人民生活水平描述康熙帝在位期间,国家达到了清朝历史上的顶峰——“康乾盛世”。
从他在位初期到乾隆执政的一百多年间,这期间是一段强盛的时期,整个国家的国力达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盛世”、“全盛”这样的词语在一开始是出自臣子与百姓,许多大臣会将清朝与西域做对比,得出来全盛的结论,并且在当时,清朝的版图也非常辽阔,更能佐证全盛这个看法。
越来越多的人称赞皇帝的功绩,民间的文人也逐渐接受,并将这些看法写进书中,流传后世。
在这段时间内,执政的皇帝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力、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国防,使得国家不断强大。
不过,在盛世之下百姓生活贫困、窘迫、潦倒之事也有很多。
比如说康熙在执政期间,国内仍然会出现许多土地荒芜、路有饿殍的现象。
贫富差距大康乾时期,清朝对于农业的措施是较为积极的,有名的摊丁入亩政策、以及改进了开垦和种植的技术,老百姓能种的农田越来越多,种出来的粮食也越来越丰富。
对于农耕文明来说,田地就是农民的生命,每一年的收成是丰收还是歉收实际上决定了农民一家的温饱问题。
农民只能靠自己的土地来养活自己和家庭。
虽然宏观的政策是对百姓有利的,但是微观地聚焦到某个个人身上就会发现,其实老百姓过得并不好。
因为贫富差距过大,底层人民是贫困的。
即使政策积极,但是在人口剧增、还要交税等情况下,底层老百姓根本存不到什么钱,生活地很苦。
英国政治家马戛尔尼,曾在乾隆八十岁之时,托祝寿之名来到清朝想要开通清英商路。
他看到了许多底层百姓的生活,并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他发现在这一时期,上流人士的家中一天会吃好几顿,顿顿有肉,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而底层百姓可能根本就吃不到肉,只能吃一些能长久保存的咸菜,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珍馐佳肴更是想都不要想。
并且在途中发生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
皇帝为了犒劳这些使者,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沿途的官员听令后送来了许多家禽,可以给他们改善伙食。
本来这些动物是活的,但是因为旅途颠簸最后大多都死了,而这些使者并不喜欢吃死物,所以便丢掉了。
清朝的社会底层奴隶制度与社会弱势群体
![清朝的社会底层奴隶制度与社会弱势群体](https://img.taocdn.com/s3/m/ede26f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a.png)
清朝的社会底层奴隶制度与社会弱势群体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社会底层存在着严重的奴隶制度和社会弱势群体。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奴隶制度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这三个方面,对清朝社会的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清朝是由满洲族建立的王朝,他们的入主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满族奴隶制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冲击。
满族统治者将汉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视为奴隶,实行严苛的奴隶制度,导致了社会底层的奴隶人口的大量增加。
二、奴隶制度1. 奴隶来源清朝的奴隶制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形成。
一种是对战败的敌人进行奴役,这种奴隶被称为“战俘奴”,通常被用于军事或农耕劳动。
另一种是通过贩卖人口形成的,贩卖者通常是贫穷的农民,他们出售自己的子女或通过绑架他人获得奴隶。
2. 奴隶生活奴隶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他们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贫困,权利被剥夺。
奴隶无法自由迁徙,也无法摆脱奴隶身份,他们的社会地位极低。
奴隶还受到严厉的惩罚和虐待,没有人身保护,经常面临残暴的待遇。
3. 奴隶制度的衰落随着社会的演变,奴隶制度在清朝末期逐渐瓦解。
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觉醒使得奴隶制度无法持续存在。
清朝的改革和现代化运动为奴隶制度的废除奠定了基础。
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的呼吁和改革运动的影响,使得奴隶制度逐渐被废除。
最终,在1910年奴籍法的颁布下,正式宣告了清朝奴隶制度的废除。
三、社会弱势群体除了奴隶制度,清朝社会还存在其他社会弱势群体,如女性、贫困农民、佃农等。
这些群体在社会中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受到压迫和剥削。
1. 女性在清朝社会,女性受到重重限制和歧视。
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缺乏独立人格和权利。
妇女的地位较低,被束缚于封建礼教和家庭责任,失去了个体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2. 贫困农民清朝社会的农民普遍贫困,生活艰辛。
土地集中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得他们不断被剥削和压迫。
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和官僚阶级控制,他们只能靠微薄的农业收入维持生计,生活贫困并且缺乏社会保障。
从康乾盛世看清朝的全盛与危机
![从康乾盛世看清朝的全盛与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98f5066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e.png)
从康乾盛世看清朝的全盛与危机清朝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时期是清朝政治、经济和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
这段历史既是清朝全盛时期的象征,也暗藏着种种危机和问题。
康乾盛世:清朝的全盛时期康乾盛世,即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被誉为清朝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清朝政权强大,国力雄厚,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对外扩张,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控制,国际贸易繁荣发展。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繁荣以及对外关系的稳定,使清朝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危机与问题的苗头然而,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清朝的诸多问题和危机。
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了社会结构僵化,官僚体系腐败,赋税重压百姓,社会矛盾激化。
农民起义频发,民族关系紧张,对外侵略频繁,清朝的经济也逐渐出现了问题。
这些问题的积累和爆发,最终成为清朝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康乾盛世的启示康乾盛世时期的清朝,既展现了其政治强大和文化繁荣的一面,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危机。
这一时期的历史,给我们启示:一个帝国的兴盛与衰落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
清朝在康乾盛世时期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
康乾盛世,作为清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既有全盛的辉煌,也有危机的苗头。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朝的兴衰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清朝在康乾盛世时期的全盛与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在当下深入思考。
希望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回顾,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历史的发展脉络,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清朝历史的辉煌与危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也为我们的未来之路指明了方向。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的危机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的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0ad3e7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e.png)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的危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被誉为“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繁荣。
然而,与此同时,清朝封建社会也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和挑战。
本文将就清朝的康乾盛世和封建社会的危机展开探讨。
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形势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英明治理。
康熙统治期间,他采取“皇帝道德建功法”和“康熙皇帝博物院”的措施,加强封建思想的传播,巩固了皇权的合法性。
雍正继位后,他大力反腐倡廉,整顿官场,加强中央集权,使得政府运行更加高效。
乾隆时期,皇帝以隆重的太平盛典来庆祝朝廷的繁荣和伟大,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和威望。
清朝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农业、商业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开展。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期间,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兴修水利,加强农田的治理,进一步改善了农田生产的条件。
商业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商人投资经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商人的权益。
外贸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清朝与西方诸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然而,清朝康乾盛世中也存在着封建社会面临的危机和问题。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上的贵族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土地资源和财富,底层农民和工人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土地兼并和无偿赋税等问题使得农民生活濒临崩溃,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封建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婚姻家族制度束缚,女性地位低下,不能自主选择婚姻对象。
这些问题逐渐积累,给清朝封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机。
与此同时,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上也存在着封建礼教的困扰。
封建礼教主张男尊女卑、尊老爱幼,限制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清朝的妇女地位低下,不能自主选择婚姻对象,教育机会也受到严重限制。
这种保守的思想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使得康乾盛世的政治形势虽然相对稳定,但也面临着封建社会的危机。
清朝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移民贫民与贩奴
![清朝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移民贫民与贩奴](https://img.taocdn.com/s3/m/79873b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0.png)
清朝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移民贫民与贩奴清朝的人口与人口迁移:移民、贫民与贩奴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期间人口与人口迁移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清朝时期的人口现状以及与之相关的移民、贫民与贩奴问题。
一、清朝的人口状况清朝的人口在其统治期间经历了明显的增长。
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时期(1661年-1722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31亿人左右。
到了乾隆皇帝时期(1736年-1795年),全国总人口已经增长至2.91亿人。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清朝的扩张政策,如疆域的拓展、户籍制度的改革等。
然而,在人口增长的同时,清朝也面临着一系列人口迁移问题的挑战。
二、移民与贫民现象1. 内地移民清朝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内地移民现象。
一方面,这与国家的治安和生活水平改善有关。
清朝秉持着治理国家、安抚民众的理念,因此各地的治安情况大体上相对稳定,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这吸引了一些人主动迁移。
另一方面,内地移民还与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有关。
一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如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紧缺等,导致当地经济不发达。
为了生计,一些人不得不选择迁徙到其他地方,尤其是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2. 满洲移民满洲人口在清朝时期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清朝建立之初,满洲人自然迁移到中原各地,这是由于满洲人是清朝的创建者。
然而,满洲人口自康熙时期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
尽管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满洲八旗制度、满洲军籍制度等,但满洲人口仍未恢复到较高水平。
三、贩奴现象贩奴是清朝时期存在的一个丑恶现象。
贩奴指的是非法买卖人口,将他们贩卖到外国作为奴隶。
贩奴活动在清朝的东南沿海地区较为猖獗,导致许多人口被迫离开家乡,成为贫困的人民。
贩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早在17世纪,欧洲列强开始入侵中国沿海,进行贩奴活动。
清朝政府一开始采取了限制外贸和限制移民等措施,但这并未解决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贩奴现象逐渐加剧,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清朝奴仆制度
![清朝奴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230ce2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1.png)
清朝奴仆制度(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清朝奴仆制度的定义与特点2.清朝奴仆制度的分类3.清朝奴仆制度的影响与后果4.清朝奴仆制度的废除及其历史意义正文(篇1)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奴仆制度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奴仆制度,又称为“旗奴制度”,是指清朝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中的奴隶制度。
这种制度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世袭性,奴隶不仅被剥夺了人身自由,而且他们的后代也会世代为奴。
清朝奴仆制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宫廷奴仆,即供皇室和宫廷使用的奴隶;另一类是民间奴仆,即供旗人贵族和官僚使用的奴隶。
宫廷奴仆通常是从旗人中选拔出来的,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宫廷,如照顾皇帝和宫廷贵族的生活起居,从事各种宫廷劳动等。
而民间奴仆则主要来源于被征服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他们的地位更为低下,常常被视为财产,可以随意买卖和赠送。
清朝奴仆制度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加剧了社会的等级分化,使得满洲贵族和官僚的权力和地位更加稳固,同时也使得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地位更加低下。
另一方面,它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清朝的统治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然而,这种制度同时也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奴隶的反抗和暴乱等。
清朝奴仆制度在清朝灭亡后被废除,这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
废除奴隶制度,不仅使得中国的社会制度更加公正和人道,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目录(篇2)1.清朝奴仆制度的定义和特点2.清朝奴仆制度的来源和发展3.清朝奴仆制度的影响和后果4.清朝奴仆制度的废除及其历史意义正文(篇2)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奴仆制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清朝的奴仆制度是指清朝皇室和贵族拥有的奴隶,这些奴隶被视为财产,没有任何权利,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完全掌握在主人手中。
这种制度具有明显的封建性和落后性,严重侵犯了人的尊严和权利。
清朝奴仆制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建立之初。
清朝的康乾盛世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
![清朝的康乾盛世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https://img.taocdn.com/s3/m/f5d7e4a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1.png)
清朝的康乾盛世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的康乾盛世: 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康乾盛世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
在这个时期,清朝实现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清朝康乾盛世所带来的变革。
一、政治变革康乾盛世是清朝政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首先,康熙、雍正两代的政治制度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康熙通过实施摊丁入亩、收编兵户以及修筑流通于中原的运河等一系列政策,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雍正继位后,继续深化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完善的地方行政机构,提高了统治效能。
其次,清朝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转变。
在康乾盛世期间,清朝更加注重与外国的交往和外交政策的发展。
康熙和雍正时期,清朝与欧洲列强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与西方建立了贸易关系,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范围。
二、经济变革康乾盛世是清朝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首先,清朝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例如实施佃户法、开垦荒地以及修建水利工程等,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粮食产量。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次,康乾盛世也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反商的新篇章。
清朝政府积极地推行对外贸易政策,发展了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并与欧洲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开放了一些沿海城市。
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三、文化变革康乾盛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首先,清朝皇帝非常重视文化教育,提高了文化教育的地位。
他们鼓励文人的才能,推崇儒学。
同时,清朝皇帝还相继出版了一系列的书籍,丰富了社会的知识面,促进了学问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康乾盛世时期,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康熙任命了一些有才华的画家和书法家入宫,使得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在康乾盛世期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结:清朝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我对“康乾盛世”的几点思考
![我对“康乾盛世”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f04832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a.png)
我对“康乾盛世”的几点思考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凡的时期。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实行的政策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激进的改革,使得清朝的经济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乾隆也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政治文化上,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乾隆皇帝实行的政策和改革有助于提高清朝的经济格局。
乾隆时期,集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施防疫、建设灌溉项目、改善通讯系统等项目,大大提高了清朝的经济繁荣度。
此外,乾隆的政策还有助于改进农业技术,启动了交通项目和刺激物质文明的发展。
这些改革对当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乾隆皇帝也有功可贵。
其次,乾隆时期文化遗产的繁荣和发展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乾隆时期,清朝皇帝投资大量资金建设名胜古迹、书画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无形的财富,而且在后世也是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著名的紫禁城、故宫、圆明园等都是乾隆时期的文化遗产,而这些文化遗产仍然现存至今,成为后世人瞩目的文化象征。
此外,乾隆时期文化遗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乾隆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发展,展现了它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也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皇帝投入大量资金搭建文化遗产,使后人不断探索和欣赏方舟文化,也保护和发扬光大中华文明。
因此,康乾盛世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乾隆皇帝实施的改革和政策,不仅大大提高了清朝的经济形势,而且也使得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在后世,乾隆时期的文化遗产不仅来来历历地证明了乾隆皇帝的治世成就,而且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正是由于乾隆时期的伟大治世,使得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谎言 揭秘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康乾盛世谎言 揭秘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https://img.taocdn.com/s3/m/fba42c3f482fb4daa48d4b1f.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康乾盛世谎言揭秘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
导语:康乾盛世真相康乾盛世的真相,是落后的封建社会的一种鼓吹,还是历史真实的体现?看待一件事情,必须要严格遵循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则,
康乾盛世真相
康乾盛世的真相,是落后的封建社会的一种鼓吹,还是历史真实的体现?看待一件事情,必须要严格遵循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则,这样才能真实而深刻的了解这件事情,对待康乾盛世的真相也应如此。
拨开重重迷雾,通过实质关键性的事情,拨除康乾盛世的假相,关注康乾盛世真相。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的由来,大部分应该归功于康熙皇帝的个人素质之高,在位时间之长,这些因素的确让康熙皇帝位康乾盛世做出了不一样的贡献,雍正皇帝也的确严格执行康熙皇帝的治国策略,并且一度整顿了朝廷的腐败,乾隆皇帝只是做好了守业而已。
其次,必须要透过现象去关注本质,为了弄清康乾盛世的真相,针对康乾盛世的由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点评。
其一、康熙皇帝的作为是否符合“千古一帝”的称号,这里需要具体研究康熙的各种行为以及颁布的政令。
通过有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康熙大力提倡并健全科举制度,在破格任用人才方面的确有所建树,除此以外,文治方面康熙皇帝并无其他有效的作为。
而从康熙颁布的政令方面来看,下令重新编撰明史,后期清朝所爆发的文字狱均源于康熙这次的政令。
其二、将明末时期与康乾盛世进行系列比较,赫然发现很多方面康乾盛世都不如明末时期,尤其是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以及军事力量方面,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的奴婢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清朝的奴婢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https://img.taocdn.com/s3/m/14ddc3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3.png)
清朝的奴婢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清朝时期存在的奴婢制度,揭示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尽管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奴婢制度却使社会进一步陷入黑暗和不平等。
清朝的奴婢制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封建社会中,奴婢被视为一种财产,完全被主人所控制。
奴婢常常被迫从事繁重劳动,没有自由和人权。
他们没有教育机会,无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生都被束缚在主人的统治下。
奴婢的地位是固定的,他们的身份和权利无法改变。
他们被出售和购买,成为主人意志的工具。
奴婢在经济和社会上没有任何独立性,一直被剥削和受虐待。
这种制度对奴婢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长期的伤害,使他们被剥夺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更为令人不安的是,奴婢制度在清朝时期达到了顶峰。
在这个时期,奴婢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富裕家庭和皇帝的宫廷中。
奴婢制度成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社会上富人追求奢华生活的标志。
奴婢制度对社会稳定和道德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奴婢被迫忍受着暴力、性侵以及其他各种虐待。
他们没有办法寻求法律的保护,因为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偏袒统治者和地主阶级。
然而,奴婢制度并非没有受到抵抗。
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如郑观应、李鸿章等,曾试图改变奴婢的命运。
他们主张废除奴婢制度,提倡平等和人权。
尽管他们的努力没有立即改变现状,但他们对后来的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直到近代,随着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奴婢制度逐渐被废除。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揭开了新的篇章,正义和平等的价值观开始被广泛接受。
奴婢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
总结起来,清朝的奴婢制度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所存在的黑暗面。
这一制度使奴婢成为主人的财产,丧失了自由和人权。
尽管奴婢制度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存在,但在清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然而,在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努力下,奴婢制度逐渐被废除。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开放,中国终将告别封建社会的黑暗,走向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未来。
乾隆盛世清朝鼎盛时期的繁荣与稳定
![乾隆盛世清朝鼎盛时期的繁荣与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f7a2cd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6.png)
乾隆盛世清朝鼎盛时期的繁荣与稳定乾隆盛世:清朝鼎盛时期的繁荣与稳定清朝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的时期之一。
在乾隆统治下,清朝经历了繁荣与稳定的时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农民生活等多个方面论述乾隆盛世的特点和影响。
一、经济发展在乾隆统治下,清朝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乾隆皇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首先,在农业方面,乾隆采取了减免赋税、鼓励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乾隆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特别是与英国的对外贸易,使中国的商品得以大规模输往海外市场,带动了国内商业的繁荣。
此外,乾隆还加大了对煤矿、铁矿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乾隆时期的经济发展不仅使国家财政充裕,同时也带动了社会的繁荣。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民间商业活动日益兴旺,各地经济状况逐渐向好。
这种经济繁荣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保持了清朝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
二、文化艺术乾隆盛世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
乾隆皇帝本人对文化艺术十分钟爱,积极支持文人学士的创作和研究。
乾隆皇帝还倡导了"德艺双馨"的宫廷文化,提倡君臣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问修养。
乾隆时期的文化艺术繁荣主要表现在多个领域。
首先,在绘画艺术方面,乾隆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郎世宁、石涛等,他们的作品融合了传统绘画的技法和新的创作思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次,在书法艺术方面,乾隆时期的书法作品极富艺术价值,成为后来书法发展的重要源头。
此外,在文学、雕塑、戏剧等方面,乾隆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三、农民生活在乾隆统治下,农民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乾隆皇帝注重农业生产和农民福利,推行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政策。
他减免了农民的税收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趣谈清朝的“奴才”地位为何会高过同朝的“臣子”
![历史趣谈清朝的“奴才”地位为何会高过同朝的“臣子”](https://img.taocdn.com/s3/m/6e054f94d0d233d4b14e69a8.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的“奴才”地位为何会高过同朝的“臣子”
导语:就国民气质而言,清人较之前朝,出现了更严重的退化。
如果站在中国大历史的角度概括,可以一言蔽之:明亡清立,中国从一个“臣民之国”倒
就国民气质而言,清人较之前朝,出现了更严重的退化。
如果站在中国大历史的角度概括,可以一言蔽之:
明亡清立,中国从一个“臣民之国”倒退为“奴才之国”。
了解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在中原汉族王朝中,“奴才”是大户人家用来称呼家丁、皇帝用来称呼宦官太监的,其人格地位要比“臣”甚至“民”低得多。
然而到了清朝,只有满人官员才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汉人官员还是自称“臣”,但地位却倒了个儿——“奴才”是一等人,其地位比“臣”高得多。
既然“奴才”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最高,那么人人争做“奴才”,便成为清人的“主旋律”。
一个东方人数最多、曾经高贵的民族,在牧马人的统治下,品质发生了严重的变异,渐次降低为“奴隶品格的集大成”。
什么是奴隶品质?这里,我可以给出五组关键词:
胆怯,顺从,卑贱,麻木,愚氓。
实例比比皆是。
马嘎尔尼,英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曾代表英国出使很多国家。
公元1793年9月,他出使清国。
写下了《马嘎尔尼回忆录》。
回忆录的几个生动片段,足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略见一个奴隶王朝的其人其事其貌。
马嘎尔尼来到北京,发现北京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
他又来到皇宫,发现了一个更惊讶的现象:
宫内女眷全是清一色的满人,而宫内太监又毫不例外地全是汉人。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皇帝当乞丐 清朝道光皇帝为何要做丐帮帮主
![历史趣谈:皇帝当乞丐 清朝道光皇帝为何要做丐帮帮主](https://img.taocdn.com/s3/m/5003c9f14afe04a1b071de68.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皇帝当乞丐清朝道光皇帝为何要做丐帮帮主导语:中国的大清王朝自乾隆时期已经走了下坡路,虽然表面上号称康乾盛世,其实骨子里早已挤不出多少油水了。
嘉庆皇帝找到和珅这个突破口,等乾隆...中国的大清王朝自乾隆时期已经走了下坡路,虽然表面上号称康乾盛世,其实骨子里早已挤不出多少油水了。
嘉庆皇帝找到和珅这个突破口,等乾隆爷驾崩,立刻办了和珅这个老小子,于是查出了藏金32000多两,地窖藏银200余万两,取租地1266顷,其它还有取租房屋1001间半、各处当铺银号以及各种珠宝、衣物等,其总家产折合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好几年的财政年总收入。
嘉庆帝乐和,一下子查出了那么多钱财,自然很高兴,因此把和珅当成了典型,让他自尽。
弄死和珅以后,嘉庆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贪污犯屡禁不止,为此嘉庆帝还写了一首诗:“满朝文武着锦袍,闾阎与朕无分毫。
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
人泪落时天泪落,笑声高处哭声高。
牛羊付与豺狼牧,负尽皇恩为你曹。
”大意是骂这些当官身上是否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从此,嘉庆帝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诏罢贡献,黜奢崇俭。
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力求大清江山永固。
嘉庆病逝后,道光皇帝即位,小皇帝知道清朝国库空虚,就下令节俭。
皇室婚嫁是一件劳民伤财的大事。
道光帝有九个儿子、十个闺女。
儿子中,长大成人的有六位;闺女中,长大成人的有五位。
道光帝得子较晚,在他逝世的时候儿子大多未到议婚的年纪,但他指示将来婚礼一律从简,而且,要求女方家置备装奁也不得奢华,否则,不仅将奢靡之物掷还,还要接受处分,儿媳妇给公婆的各种礼物一概豁免。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乾隆盛世真相: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时代
![历史趣谈乾隆盛世真相: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26ed8bf619e8b8f67c1cb98d.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盛世真相: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时
代
导语: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
然而乾隆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
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
然而乾隆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这一时的成就。
横向对比18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乾隆时代是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
纵向对比中国历史,乾隆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权利被剥夺得最干净、意志被压制得最靡弱的时代。
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于少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设计出来的盛世。
乾隆时代的中国人,是“做稳了的奴隶”,只许有胃肠,不许有头脑。
只有这样,大清江山才能亿万斯年。
乾隆的盛世监狱精心塑造出来的国民,固然是驯服、听话、忍耐力极强,却无法挺起腰板,擦亮眼睛,迎接扑面而来的世界大潮。
英国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接触过中国人。
在菲律宾群岛、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槟榔屿,“和其他我们东印度公司属地”,中国移民的“诚实跟他们的温顺和勤奋一样出色在那些地方,他们的发明创造和聪敏似乎也跟学习模仿的精确一样出色”。
然而来到中国,他们却发现生活在自己国家里的中国人远没有海外中国人那样活泼自然,也缺乏创造力。
他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胆小,也普遍缺乏自尊心,自私、冷漠、对公众事务漠不关心。
使团的船经过运河时,一伙看热闹的人压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许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康乾盛世”的虚伪繁荣 军队破破烂烂的无战斗力
![历史趣谈“康乾盛世”的虚伪繁荣 军队破破烂烂的无战斗力](https://img.taocdn.com/s3/m/4d8ec7302af90242a895e59b.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乾盛世”的虚伪繁荣军队破破烂烂的无战斗力
导语:康乾盛世是了不起的,这一点,从嘉庆皇帝的体型上就能看出。
嘉庆皇帝很胖,有点“三高”,其实康乾盛世,不只是给我们留下了胖胖的带点“三
康乾盛世是了不起的,这一点,从嘉庆皇帝的体型上就能看出。
嘉庆皇帝很胖,有点“三高”,其实康乾盛世,不只是给我们留下了胖胖的带点“三高”的嘉庆皇帝,还留下了“三高”的政府——高奢侈、高腐败、高内耗。
据《清宣宗实录》记载,嘉庆皇帝“天体丰腴”,啥意思呢?就是说嘉庆皇帝比较胖,但作为臣子后代要避讳,为尊者讳,皇帝怎么能胖呢?只有王二、张三、李四等小小屁民吃多了,能量消耗不完了,积累成堆了,才叫胖。
皇帝胖了,那是天下之福,是太平盛世的明证。
按照董仲舒先生的观点,皇帝是上天的儿子,皇帝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皇帝的身体因而叫做天体,所以皇帝胖了不能叫做胖,要叫“天体丰腴”。
嘉庆皇帝虽然“天体丰腴”,但身上的这堆脂肪没多少是靠自己能力挣来的,嘉庆之所以这么胖,是因为他的爸爸乾隆皇帝太富有了,也就是说嘉庆这一身膘主要是啃老啃来的。
数数爱新觉罗家族的牌位,可以发现,人家爱新觉罗家族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从第一位登上历史舞台的努尔哈赤起,第二代皇太极就超越了老爹,不仅建立了清朝,还做了皇帝;第三代顺治,也超越了父亲皇太极,他进了北京,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第一位入主中原的皇帝;第四代康熙更是功勋卓著,平定三藩、征服漠西蒙古、台湾、西藏;第五代的雍正虽然不如老爸康熙但却很好地收拾了老爸留下的烂摊子,设立会考府,整治各省钱粮奏销中的贪腐问题,吏治上实施高薪养廉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的康乾盛世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清朝的康乾盛世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68835f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1.png)
清朝的康乾盛世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清朝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繁荣,社会也相对稳定。
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清朝政府的明智统治和有效治理,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强。
同时,社会稳定则是由于清朝政府的宽厚政策和治安维护措施的实施。
一、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清朝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清朝政府的改革政策和有效的统治手段。
首先,清朝政府通过实施科举制度和优秀人才选拔制度,选拔了一批政治上清明、能力出众的官员,这些官员致力于改革和创新,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次,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还与清朝政府采取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贸易的增强密切相关。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政府大力开拓对外贸易,允许外国商人来华经商,并设立了一系列贸易口岸,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繁荣。
此外,康乾盛世时期还实行了土地整顿和农田水利工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田灌溉系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康乾盛世的经济繁荣还与清朝政府对工商业的扶持和发展密切相关。
清朝政府积极发展工商业,支持手工业和家庭工业的发展,并在一些重要城市建立了商业、手工业和家庭工业的集聚区,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市场条件。
二、康乾盛世的社会稳定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稳定主要得益于清朝政府的宽厚政策和治安维护措施。
清朝政府实行的文治政策,以仁义之道治国,采取容纳各方面的政策,赢得了国内各民族的支持和认可,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清朝政府还积极推行教育改革,普及民众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
这些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他们通过著述、教诲等方式传播正面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另外,康乾盛世的社会稳定还得益于清朝政府对农民和工人的政策扶持。
清朝政府在农村实施了减免赋税和减轻劳役的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在工业领域,清朝政府支持手工业和家庭工业的发展,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清朝奴仆制度
![清朝奴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38d4ae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7.png)
清朝奴仆制度(最新版2篇)篇1 目录1.清朝奴仆制度的定义和特点2.清朝奴仆制度的来源和发展3.清朝奴仆制度的分类和地位4.清朝奴仆制度的影响和后果5.清朝奴仆制度的废除及其历史意义篇1正文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奴仆制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清朝奴仆制度,又称为“旗奴制度”,是指清朝时期满洲旗人及其后代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的一种强制劳动制度。
这种制度具有强烈的封建性和民族压迫性,是中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清朝奴仆制度的来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建立初期。
清朝建立者努尔哈赤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满洲人分为八旗,每旗设有旗主,旗下奴仆即为旗主的私人财产。
这种制度随着清朝的建立和扩大,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制度。
清朝奴仆制度的分类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奴仆主要分为旗奴和包衣奴。
旗奴是满洲旗人的私有财产,地位最低,通常从事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
包衣奴则是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奴隶,地位稍高,主要从事生产劳动。
其次,奴仆的地位受到严格限制,他们没有自由,不能离开主人的土地,不能拥有财产,不能与自由民结婚。
清朝奴仆制度的影响和后果是深远的。
它不仅使奴仆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奴仆制度的存在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劣根性得以延续,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清朝奴仆制度的废除是在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朝的灭亡而废除的。
这一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篇2 目录1.清朝奴仆制度的定义和背景2.清朝奴仆制度的分类和特点3.清朝奴仆制度的影响和后果4.清朝奴仆制度的废除和现代社会的反思篇2正文清朝奴仆制度是指在清朝时期,一部分人因为家庭贫困、债务等原因,被迫成为别人的奴隶,失去自由,成为他人财产的一部分。
这种制度源于清朝初期,满族人进入中原后,将其带入中原地区。
清朝奴仆制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宫廷奴仆,即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奴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康乾盛世下的老百姓的出路只能做大清朝的奴才
导语:“康乾盛世”,一个我们骄傲无比的时代,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时代,一个让人顶礼膜拜的时代,而在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眼里是什么样的呢?
“康乾盛世”,一个我们骄傲无比的时代,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时代,一个让人顶礼膜拜的时代,而在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眼里是什么样的呢?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这样描述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是什么?是“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也就是说,我们在为自己的“天朝尽善尽美”盛世模式欢呼雀跃、山呼万岁的时候,马克思却认为这是“幻想自欺”。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对中国农民进行了解剖,由于他本人没有来过中国,所以用一位英国官员的话对中国农民进行了素描。
马克思在《对华贸易》一文中这样说:“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这样因循守旧,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
”“每一个富裕的农家都有织布机,世界各国也许只有中国有这个特点。
”“福建的农民不单单是一个农民,他既是一个庄稼汉又是工业生产者。
”在《欧洲动态——欧洲缺粮》一文中,马克思这样描述中国市场的特点:“那里的人们大都愿卖不愿买,金银都被收藏起来。
”
在叙述中国政治体制概况时,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如此写道:“正如皇帝通常被尊为全中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官吏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