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常见例子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一、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活用作状语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动词的为动用法二、句式1、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2、被动句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不汗,后三日死。

(2)汗:发汗2、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2)下:使……下;下:产下。

3、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

(5)病:患病。

4、遂北面再拜以谒。

(5)面:朝向5、蓋得之病後酒且内。

(5)酒:饮酒6、少选,子宫上。

(5)上:上缩7、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

(5)本:出;发。

8、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

(5)时:按时调理9、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5)友:结交10、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

(5)下:下问11、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8)亚:次一等。

12、命(于)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11)命:闻名。

13、重《经合》而冠《针服》。

(11)冠:在前面加上。

14、别目以冠篇首。

(11)目:拟订篇名。

15、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11)序:作序。

16、知我罪我,一任当世。

(16)罪:怪罪;责怪。

17、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17)经:效法18、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17)先:先用后用19、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

(17)法、则:取法,效法20、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19)衣:穿衣。

21、慎简群材,官而任之。

(23)官:委任官职22、先生至,既脉曰(23)脉:切脉23、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宁士不鲁邹,客不公候(23)鲜羞:吃鲜美的食物。

裼裘:穿漂亮的皮衣。

鲁邹:做孔子孟子。

公候:当公候24、至有视不暇脉,脉不暇方(23)脉:切脉。

方:开方25、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

(32)客:客居。

日:每天。

飲:使……饮26、子南晨诣,愠形於色。

(32)形:表现(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便断肠煎洗,缝腹膏摩。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1.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吾未之见也。

莫我知也夫!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动词宾语的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吾谁欺?欺天乎?介词宾语一般也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国胡以馈之?3.通过“之”、“是”提前宾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为我们这些臣子担心)。

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只寻找敌人)。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一、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活用作状语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动词的为动用法二、句式1、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2、被动句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不汗,后三日死。

(2)汗:发汗2、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2)下:使……下;下:产下。

3、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

(5)病:患病。

4、遂北面再拜以谒。

(5)面:朝向5、蓋得之病後酒且内。

(5)酒:饮酒6、少选,子宫上。

(5)上:上缩7、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

(5)本:出;发。

8、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

(5)时:按时调理9、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5)友:结交10、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

(5)下:下问11、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8)亚:次一等。

12、命(于)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11)命:闻名。

13、重《经合》而冠《针服》。

(11)冠:在前面加上。

14、别目以冠篇首。

(11)目:拟订篇名。

15、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11)序:作序。

16、知我罪我,一任当世。

(16)罪:怪罪;责怪。

17、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17)经:效法18、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17)先:先用后用19、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

(17)法、则:取法,效法20、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19)衣:穿衣。

21、慎简群材,官而任之。

(23)官:委任官职22、先生至,既脉曰(23)脉:切脉23、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宁士不鲁邹,客不公候(23)鲜羞:吃鲜美的食物。

裼裘:穿漂亮的皮衣。

鲁邹:做孔子孟子。

公候:当公候24、至有视不暇脉,脉不暇方(23)脉:切脉。

方:开方25、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

(32)客:客居。

日:每天。

飲:使……饮26、子南晨诣,愠形於色。

(32)形:表现(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便断肠煎洗,缝腹膏摩。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 《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词1.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伤仲永)2. 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亲。

3. 心乐之。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了(小石潭记)(二)名词活用为动词4. 鞭数十。

鞭,原意为鞭子,名词,此处意为“用鞭子打”。

(童趣)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口技)7.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狼)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陋室铭)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陋室铭)10. 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陋室铭)11. 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桠。

(爱莲说)12. 石青糁之。

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核舟记)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核舟记)14.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

(三峡)15.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三峡)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观潮)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18. 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驱使。

(马说)19.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送东阳马生序)21. 手自笔录。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送东阳马生序)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23. 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24. 泉而茗者。

登泰山记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登泰山记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登泰山记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登泰山记词类活用:
1. 动词:攀登、登顶、俯瞰、穿行、颤抖、欣赏、降临、踏上、穿过、透过
2. 名词:山峰、山脉、云海、日出、日落、岩壁、峡谷、密林、阳光、清风
3. 形容词:崇山峻岭、陡峭、雄伟、壮观、幽深、清新、宽广、舒适、富饶、神秘
4. 副词:缓慢地、沉静地、翻滚地、渐渐地、柔和地、勇敢地、坚定地、一路上、顺利地、从容不迫
5. 连词:而且、然而、虽然、但是、或者、只是、不但、而是、所以、因此
特殊句式:
1.倒装句:山峰高耸入云,岩壁陡峭,错落有致,仿佛一幅壮观画卷展现在眼前。

2.并列句:阳光渐渐升起,万物沐浴在暖阳之中;清风拂过,带来了芬芳的气息。

3.比喻句:波涛汹涌的云海像是一片翻滚的蓝色海洋。

4.排比句:攀登泰山,需要的不仅是体力,更需要的是毅力、耐力、勇气和决心。

5.借代句:泰山峻拔,直插云霄,仿佛通过它,可以看到中国千年文化的深邃与宏伟。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一、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返”。

2、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通“悬”。

3、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通“誓”。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

5、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通“擒”。

6、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

7、雷鼓大振。

通“擂”。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性”。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俱”。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

12、已得履,臵之其坐。

通“座”。

1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通“剂”。

14、距关,毋内诸侯。

通“拒”。

通“纳”。

15、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值”。

16、才美不外见。

通“现”。

17、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

通“诫”。

18、或隐弗章。

通“彰”。

1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

20、齐与楚从亲。

通“纵”。

21、令壮者无取老妇。

通“娶”。

22、至莫夜月明。

通“暮”。

2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影”。

24、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

25、有者半贾而卖。

通“价”。

26、以偿责者矣。

通“债”。

28、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通“娩”。

29、束载,厉兵,秣马矣。

通“砺”。

30、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通“避”。

3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通“墟”。

32、姊妹兄弟皆列土。

通“裂”。

3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通“锲”。

34、故其畜积足恃。

通“蓄”。

35、少益耆食。

通“嗜”。

3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通“欤”。

37、道而弗牵。

通“导”。

38、拜送书于庭。

通“廷”。

3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通“旨”。

40、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通“非”。

41、操吴戈兮被犀甲。

通“披”。

42、公输盘不说。

通“悦”。

43、吾知所以距子矣。

通“拒”。

44、公输盘诎。

通“屈”。

45、屈平既绌。

通“黜”。

46、离骚者,犹离忧也。

通“罹”。

47、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通“谪”。

48、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等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等知识点复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等知识点复习特殊句式[高频考点1]文言文阅读-宾语前置式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一古之人不欺余也。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一大王来操何?3.用“之”“是”复指宾语,并将宾语前置。

例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一宋有何罪?[高频考点2]文言文阅读-定语后置句式1.中心语+定语+者例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人,未得。

2.中心语+之+定语+者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一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

[高频考点3]文言文阅读-状语后置句式1.“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例如:例: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后汉书·张衡传》)[高频考点4]文言文阅读-主谓倒置句式1.名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如: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2.(疑问)代词谓语和主语的倒置。

例如: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高频考点5]文言文阅读-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的形式。

例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译:在国内被郑袖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 3,在动词前用“受”字,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译: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

)[高频考点6]文言文阅读-判断句般以“......者,......”“....-也”“......者,......也”“为”“乃、则、皆、诚、非”“是”例如:粟者,民之所种。

师说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师说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师说》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如下:词类活用:1.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名词做动词,求学的人。

2. 吾师道也:师,名词做动词,学习。

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名词做动词,道理。

4.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传,解,名词做动词。

5. 惑而不从师:从,跟随,动词做使动。

6.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医,乐师,工,名词做动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做代词,这些人。

7.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地位低,名词做动词。

特殊句式:1.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省谓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者,吾从而师之。

3. 固定句式:古之学者必有师。

这部分内容出自韩愈的《师说》,主要讲述了求师的重要性。

其中涉及到学习者的态度、方法和途径,以及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接下来是对这些知识点和特殊句式的详细解析:1. 词类活用中的学者和师是名词做动词,表达“求学的人”和“学习”的意思。

这是因为在特定的语境中,名词被赋予了动词的性质和含义。

2. 特殊句式中的省谓句是指在某个句子中省略了一些成分,通过语法和语意的关系来推断省略的内容。

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者,吾从而师之”这句话中,“其”是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生乎吾前”,后面的“固先乎吾”也是省略了主语和谓语的部分。

这种句式表达了一种更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方式。

3. 固定句式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是一个固定结构,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会有老师”。

这个结构表达了作者对于求学者的期望和要求,也体现了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差异。

综合来看,《师说》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的思想和价值。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A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句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 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兰芝出还时,府吏见丁宁
这两句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一种 客气说法,相当于“我”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 结于君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倒装句(变式句)
现代汉语句式顺序:(定)主﹝状﹞谓﹤补﹥ (定)宾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 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在 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 置。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
被动句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 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 施事者, 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
1、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 式,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时,可在动词后面加 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用介词“于”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1.示例:①项王军壁垓下:驻扎(名词+名词)②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名词+代词)③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词+而+动词)④项王乃引兵而东:东进(动词+而+名词)⑤亦足王也:称王(副词+名词)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能愿动词+名词)⑦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所+名词)⑧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做官(名词+介词结构)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匈奴)乃徙(苏)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生小羊)②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雨灌溉)③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架梯子)④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称霸)⑤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征收赋税)⑥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搭台阶)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表现、显露)⑧涕出而女于吴(嫁女)⑨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⑩径匈奴,匈奴得之⑾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2)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后面是动词,而两者间又不是主谓关系)1.示例: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间(表时间)②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表方位)③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在朝堂上(表处所)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表工具)⑤至于颠覆,理故宜然:按道理(表依据)⑥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表状况)⑦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表态度)⑧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表比喻)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西望武昌诸山()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④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⑤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动词的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和为动用法)1.示例:(1)动词用作名词①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伏兵。

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本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如: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5.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总结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之”,成为使动用法。

“活之”即“使之活”。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 (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 (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 )或以数量为比喻的。

2、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总结

词类活用概念: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一、名词活用(一)一般动词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

(军:驻扎)(二)名词的使动用法概念: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2、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三)名词的意动用法概念: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把…当成鱼肉)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把…当成借鉴)(四)名词做状语概念: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

古汉语中,名词用在动词前,最常见的是充当主语。

但有些名词处于动词之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充当状语,构成一种偏正关系。

1、夜缒而出(夜:在晚上)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3、时汉连伐胡。

(时:当时)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那样)总结: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1、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规律二: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1、籍吏民,封府库。

(籍:为…登记户籍)规律三: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穿衣服)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1、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蚕:养蚕;衣:穿衣)规律五: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1、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蚕:养蚕)二、动词活用(一)动词的使动用法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回去)2、舞幽壑之潜蛟。

(使……舞动)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相斗)4、令诸君知天亡我。

(使……灭亡)规律:1、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

师说里的特殊句型和词类活用

师说里的特殊句型和词类活用

师说里的特殊句型和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介词结构后置
2、学于余。

3、耻学于师。

4、师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省略句
1、则曰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被动
1、不拘于时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10.君子不齿:齿,表并列。

项脊轩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项脊轩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项脊轩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1.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简陋却充满温情。

”“哎,你看过《项脊轩志》吗?那个小小的阁楼,虽然破旧,但却承载了作者满满的回忆。


2.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想象一下,满屋子的书,主人在里面或坐或卧,高声吟诵,那画面多有诗意啊!”
3.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院子里那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现在长得可茂盛了。


4.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小鸟飞来吃东西,人走近了也不飞走,多么和谐的一幕!”
5. “乳二石瓮,置广庭中。

”“记得书里提到的那两个石瓮吗?放在宽敞的庭院中央,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6.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屋子里外都砌了小门小墙,这样设计是不是既实用又美观?”
7.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东边的狗叫了,客人就穿
过厨房去吃饭,这样的场景多有乡村气息啊!”
8. “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后来,房子的格局变了,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很少回家住了。


9.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庭院最初是篱笆,后来变成了墙,总共变过两次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10.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写完这篇记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了过来,这段文字记录了我们的缘分。


《项脊轩志》不仅是对旧物的怀念,更是对逝去岁月的深情回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常见例子
词类活用
名活用动,例(1)数目项王(2)非能水也
形活用名,例(1)此皆良实
形活用动,例(1)素善留侯张良(2)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名活用状,例(1)斗折蛇行(2)吾得兄事之(3)南取汉中(4)日削月割
使动,例(1)项伯杀人,臣活之(2)宁许以负秦曲(3)会盟而弱秦
意动,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父利其然也
数活用动,例(1)四海一
特殊句式
(1)判断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省略例(1)一鼓作气,再而衰
(3)被动例(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2)徒见欺
(4)倒装
①定语前置,例(1)无丝竹之乱耳(2)蚓无爪牙之利
②宾语后置,例(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2)不余欺(3)不吾知(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状语(介词结构)后置,例(1)而寒于水(2)具告以事
④主谓倒装,例(1)甚矣,汝之不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