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时间观也不同。
时间观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和障碍。
时间是人和周围世界存在的一种形式。
时间观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后,其言行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制约与支配。
相反一定的言行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的某种信息。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说过:“时间会说话。
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
”时间观念是各种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形成其特定的对时间的看法,它对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有利于我们跨文化交际, 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中国人约会提前到,西方人约会迟到三五分钟。
中国人视年龄大为尊,西方人视年龄大为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时间也有所不同,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些障碍可能仅仅由于对时间及其运用理解上的差异而产生。
例如,一位美国学者即将离开中国,他的一个中国朋友邀请他吃饭为他送行,可意想不到的是那个美国人说:“我很乐意去。
但万分抱歉,因为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的事情。
”这位中国朋友听后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在他的眼中美国人对他的友好都是一种过度的冷漠。
不久他才发现是他不合时宜的邀请而导致拒绝。
为了尽量减少因时间观念的不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交际双方应尝试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是一种深层文化,它看不见摸不着,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在全球一体化各国文化交流频繁的新世纪,对其他文化的时间观念不够尊重和了解,误解就有可能发生,跨文化交际就有可能失败。
论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

论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作者:杨庆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年第01期【摘要】作为非言语交际的要素之一,有关时间的使用、代表意义及其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能体现出许多文化差异或导致交际失误。
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文化的代表,其文化的差异可以视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将从时间观念方面浅析中美时间观的差异。
【关键词】中美时间观;差异;单向记时制;多向记时制中国入世后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
各国人民也开始逐渐了解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而中国和美国代表了东西方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两国的文化交流属于跨文化交际范畴。
作为非言语交际的要素之一,时间这一客观实在的理念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形式的反映。
处于无意识之中,人们容易把自己的时间观念以及使用时间的方式视为理所当然,并推己及人,一旦发现差异,就会感到怪诞或无法理解,造成交际失误。
因此,对于非语言行为中经常为人们忽略的时间观差异的研究可以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失败。
时间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生活习惯。
Hall(1982)在著作《单向记时制与多向记时制》中将时间划分为单向制和多向制,前者讲求效率,强调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任务,着重于近期的计划,一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
而后者着重于长期的计划,对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一个时间段内可以做多件事。
Hall(1982)还指出,美国、德国、瑞士等欧美国家属于单向记时制国家,而包括非洲、阿拉伯和希腊等属于多向记时制国家。
许多的专家学者们认为,中国应属于多向记时制国家。
而通过两种时间制概念的对比,以及中美两国人的时间观念以及对时间分配的分析,笔者也认为中国应属于多向记时制。
单向记时制的优点是非常有效率,事前制定好计划,并严格按照时间安排进行,一个时间段只专心做一件事,绝不拖拉,但缺点是缺乏灵活性。
多向记时制的优点则是比较灵活,能够变通,富有人情味,但不注意遵守时间安排,容易影响工作。
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

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关于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介绍如下:时间观念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态度和使用方式都有所不同。
以下将从时间感知、时间利用、守时观念和工作与休闲等方面,探讨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
一、时间感知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和感知方式存在差异。
一些文化强调时间的线性流动,认为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强调计划和组织。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当下的感受和体验,认为时间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应该放松和享受。
因此,不同文化对时间的感知和态度也不同。
二、时间利用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时间的利用方式也存在差异。
一些文化强调效率和生产力,通常将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追求高效率。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将时间更多地用于社交和休闲活动。
此外,在一些文化中,时间的分割非常明确,每个时间段都有特定的用途,而在其他文化中,时间的分割则相对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用途划分。
三、守时观念守时观念也是各国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文化中,守时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规范,人们通常会准时到达约定地点。
而在其他文化中,对时间的态度则相对较为灵活,迟到或提前到达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此外,在一些文化中,时间的精确度也被强调,而在其他文化中,时间的精确度则相对较为宽松。
四、工作与休闲各国对工作与休闲的看法也存在差异。
一些文化强调工作和生产力,认为工作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全力以赴。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休闲和娱乐,认为人生应该放松和享受。
此外,在工作与休闲的安排上,各国也存在差异。
一些文化通常将工作和休闲分开,而在其他文化中,工作和休闲的界限则相对较为模糊。
综上所述,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感知、时间利用、守时观念和工作与休闲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对时间和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念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时间观念的解析及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比较

时间观念的解析及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比较一、引言时间观念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介绍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研究意义。
二、时间观念的解析1. 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什么?时间的本质是什么?2. 时间的测量:如何精确地测量时间?3. 时间的分类:时间的分类和时间段的划分方式。
三、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比较1. 中西方时间观的异同:比较中西方两种传统时间观念的异同点。
2. 中西方对时间的态度差异:探讨中西方对时间的态度差异以及其内在的文化原因。
3. 中西方时间观的影响:比较中西方时间观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四、中西方时间观的转变1. 中西方时间观的历史演变:对中西方时间观的发展进行历史纵观。
2. 中西方时间观的转变:分析中西方时间观的转变,从而探讨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和思考方式的变化。
五、现代时间观的思考1. 现代科技对时间的影响:现代科技对时间观的影响,如何让时间变得更加主动和有意义。
2. 个人时间观管理:探讨如何建立合理的个人时间观管理体系,做到高效利用时间。
六、结论对前面章节进行总结,进一步探讨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及其对于人类社会的转型和进步所带来的启示。
第一章引言时间是世界上唯一不可逆的事物,它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时间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思考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时间的观念和认识。
本文旨在对时间观念进行解析,并比较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异同。
通过探讨时间观念的发展和演变,以及现代时间观的思考,进一步认识时间在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时间观念的解析1. 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指宇宙过程中不间断的连续性,是一种通过测量来刻画的物理量。
它不可捉摸,无法具体感知,却贯穿着我们的生活。
2. 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设备,对时间的变化进行观测和记录,从而得出时间的定量结果。
人们从古至今,不断寻找更加准确的方法和工具来测量时间。
跨文化沟通中的时间观念解读东方与西方的时间管理差异与应对方法

跨文化沟通中的时间观念解读东方与西方的时间管理差异与应对方法跨文化沟通中的时间观念解读:东方与西方的时间管理差异与应对方法在跨文化交流中,时间观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东方与西方的时间管理差异常常引发沟通障碍和误解。
本文旨在探讨东方与西方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并提供一些应对这种差异的方法与建议。
一、时间观念的差异东方文化中,特别是在一些亚洲国家,人们往往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时间被视为柔性的、相对的。
东方人通常倾向于将时间看作是一种流动的资源,强调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避免冲突。
这种观念在商务谈判、会议安排以及个人约会上都有所体现。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时间的线性性。
西方人倾向于将时间看作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强调效率、准时以及时间的高效利用。
这种观念在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二、应对方法1. 尊重与适应在跨文化交流中,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了解对方文化中的时间管理差异,就能更好地适应与对方的交往方式。
比如,在与东方人进行谈判时,我们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时间安排,以适应对方的时间观念。
2. 清晰沟通为了减少误解和不必要的冲突,双方需要进行清晰的沟通。
这包括在商务活动中明确约定时间表,确保双方对待时间的期望达成一致。
3. 灵活调整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中,灵活调整是解决时间管理差异的有效方法。
东方人可以尝试更加注重时间的准时性和效率,而西方人则可以理解和包容东方人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灵活性的特点。
4. 建立互信互信是跨文化交流中更加顺利的基石。
通过建立互信关系,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并且更容易找到相互适应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以中西方商务谈判为例,东方人可能倾向于进行更长时间的交谈,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信任。
而西方人往往更加注重效率和实际结果,倾向于将商务谈判过程简洁化。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差异,双方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提高沟通效果:1. 在商务谈判之前,双方应事先制定明确的议程和时间安排,以确保会议的高效进行。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例子

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例子时间观念是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时间的看待方式、时间的利用方式以及时间的价值观等。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对待准时的态度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准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非常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在西方国家,如果你迟到了一个会议或者约会,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相对较为灵活。
虽然准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人们对于时间的弹性更大,迟到一两分钟并不会被视为大问题。
其次,中西方对待时间的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人们注重高效地利用时间。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将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分开,努力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不拘泥于时间的划分。
例如,中国人常常会在工作之余与同事或朋友一起吃饭、喝茶,这种社交活动被视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方式。
此外,中西方对待时间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金钱,人们注重时间的效益和经济价值。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将时间与金钱进行等价交换,他们会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以此来衡量时间的价值。
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自然流动的现象,人们更注重时间的质量和内涵。
例如,中国人常常会将时间与情感、思考等联系在一起,他们更注重时间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差异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提前预约,以确保时间的安排。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即时安排,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随机性。
另外,西方人通常会将时间分割成小块,以提高效率。
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将时间视为一个整体,注重整体的流动和变化。
综上所述,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对待准时的态度、时间的利用方式以及时间的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浅谈中西方时间观念论文

浅谈中西方时间观念论文汉语中用上下方位词表示时间顺序的独特表达方式是二语学习者的难点,而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决定了汉语表达中在先的时间为上,以在后的时间为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西方时间观念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中西方时间观念全文如下:摘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哲学的观点来看,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人类学专家家霍尔教授认为,“时间会讲话”,并且,时间传达的信息是响亮而清晰的,有时甚至比有声语言更直白。
从中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上的差异入手,对比分析其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时间;观念 ;跨文化交际一、时间的消亡与循环典型的西方文明认为,时间的起点是明确的,时间是前进并流逝着的,既珍贵又不可捉摸,一旦流逝就无法返回。
英语语境中所表达出的时间观念,是一条起于起点并终将消逝的直线。
根据西方____教义,“世界末日”是各色人等接受最终审判之日,人类以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原罪”为起点,在人生中不断的去忏悔、去赎罪,并最终接受末日审判后,被解救的一部分将可以进入七重天,获得人类所追求的幸福。
西方文化认为,只有认真对待现在的每时每刻,才能真正走向光辉的明天。
所以,不难发现,在典型的西方社会文明中,时间是有终点和始点的,并且必定会有消亡的时刻。
在中国传统文明中,时间的更替与变化是与自然相调适的,是一种围绕时间本身做螺旋式变动的。
有如昼夜更始,季节变换,植物枯荣以及农时更替。
因而,时间就处于一种循环往复的状态之中。
中华文明认为,此时若是没了,必定还会有明天,会有无数个的明天,传统中华文化中的时间是不会消逝的。
二、珍惜时间和挥霍时间一般情况下,欧美人的日程表上往往写满了时间安排,人们的时间被分成了一个个的小片段。
相邻的日程片段之间一般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在许多的西方电影中,时钟的咔哒声、或是一个钟表的画面是一个常用常新的电影片段。
在欧美,人们信奉工作时间好好工作、生活时间好好生活的准则,这种工作与生活方式给人一种秩序感,同时,也体现出西方文明对西方人士时间观念巨大的影响力——任何一段时间都是有始有终的。
东西方文化对比:时间观念与时间管理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对比:时间观念与时间管理的差异引言东西方文化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许多差异。
其中之一是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东西方文化在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方面的不同之处。
东方文化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在东方文化中,时间观念通常较为灵活。
东方社会更倾向于以人为本,强调人际关系和集体意识。
因此,东方文化中的时间通常是相对的,并且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常常优先于时间方面的要求。
在东方文化中,时间管理也是灵活性较高的。
计划和安排常常会受到变动和适应的影响。
东方文化更注重当下,追求自由和灵感,因此会对时间的束缚相对较少。
这种灵活性可使个体更具弹性和适应性,但也可能导致项目的延迟或不按时完成。
西方文化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相比之下,西方文化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更为规范和线性。
西方社会常常将时间视为有限且可分割的资源。
时间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公正而不可逆转的事实,其价值被高度重视。
因此,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时间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
西方文化中的时间管理也往往更为严格和有条理。
人们惯于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并努力按时完成任务。
时间的高效利用被视为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然而,这种强调时间约束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压力和紧张感,并限制个体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结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东方文化更倾向于灵活性和强调人际关系,而西方文化更强调规范性和高效性。
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戏剧《哥本哈根》中体现的两性家庭分工差异2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3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4 An Analysis of “The Cask of Amontillado”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研究7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8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9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10 英文影片名汉译中的文化多元性初探11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12 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14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15 美国拓荒运动中的新女性形象--读威拉凯瑟《我的安东妮娅》16 《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17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18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19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20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21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2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23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24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25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26 从跨文化角度对中美语言禁忌的浅析27 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28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29 科技英语长句的结构分析与翻译30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31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阿甘正传》字幕翻译32 从小说《百万英镑》中看对当今社会的讽刺意义33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34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35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36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37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38 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的家庭观39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40 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41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42 Comparison of Chinese Lunar New Year and Western Christmas Day—from the Perspectiveof the Ways of Celebrations43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44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45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46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47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48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49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50 性别与语言风格51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52 从文化差异视角论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词汇空缺53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54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American Christianity55 模因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56 浅析中文商标词英译的原则和方法57 理智胜于情感58 中西方大学中第二课堂的角色研究59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60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61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62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63 中美不同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语表达的影响--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角度分析64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65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66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67 The Influenc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68 英汉品牌名的文化差异69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70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71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72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73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74 解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形象75 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76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77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78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79 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80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81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82 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83 The Comparison of Word Order between the Report at the 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84 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85 DOTA游戏英雄名称汉译策略86 我国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87 美国梦及其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88 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89 从爱默生的《论自然》看超验主义90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91 如何通过教师提问促进课堂互动92 Who Stole Our Panda——An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American Movie Kung Fu Panda93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94 论《飘》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追求幸福的不同方式95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96 中美幽默的比较97 《哈利波特》中西弗勒斯•斯内普的人物分析98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99 象征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分析爱伦坡的《一桶白葡萄酒》100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101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102 少儿英语语言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103 从《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看美国黑人成长104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105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106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107 国际商务函电的礼貌原则研究108 极限环境中的善与恶——浅析《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人格结构109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110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111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112 红字中的象征意义113 PPT课件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114 从中美餐饮礼仪差异谈跨文化交际115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116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 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117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18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分析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手法119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20 英语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策略121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122 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多义词的词义关系123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124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125126 中美拒绝策略研究127 析《虹》中的象征意义128 分析狄更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129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130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131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及词汇教学132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133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134 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135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36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137 从荣格心理学角度探析《恋爱中的女人》之主题138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139 男权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研究140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141 解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商业社会——对《巴比特》的人物性格及讽刺手法的分析142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143 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144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145 浅议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146 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147 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148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49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150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151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152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153 从构式视野下对英语图式习语的解读154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155 O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Theory o 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 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156 论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57 《简爱》中“愤怒”情感隐喻研究158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159 浅析狄更斯小说中匹克威克的性格特点160 从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探讨PPT使用的利弊161 论文化背景对跨文化英语口语交际效果的影响162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Light of the Skopos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dventures of Tom Sawyer163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164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165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166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167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168 Seco 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169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170 翻译腔成因浅探171 英美电视剧中双关语的字幕翻译172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173 对《变形记》中异化现象的分析174 从文化角度分析英汉数字习语的不同175 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生的价值探索176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要求及赏析177 “理想化”和“反理想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题辩析178 On the Death of Francis Macomber179 论翻译的艺术180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81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182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183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184 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185 论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186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187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习俗188 《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189 浅谈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功能及应用190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哥特式特征分析191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192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193 论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94 小说《黑猫》中双重人格195 《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19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7 从鹿鼎记和唐吉诃德的主要人物的较对比来比中西方侠文化198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199 Strategies of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200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