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济宁医学院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ffe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9.png)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护理(二)专业代码:10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社区、康复和保健机构等,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病患护理、老年照护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1.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护理伦理,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3)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减轻痛苦,维护健康。
(4)具有良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5)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
(6)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2)具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
(3)具有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4)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和安全给药的能力。
(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7)具有病室和护理对象管理的基本能力。
(8)具有初步开展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能力。
(9)具有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对传染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临床护理(1)具有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初步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基本能力。
(3)具有操作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除颤仪等仪器的能力。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5ccc0f763231126edb119c.png)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7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关怀生命的专业价值观,系统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符合护理行业标准,能在护理学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预防保健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英语的应用能力以及具有对多元文化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根据护理专业国际化趋势的要求,在继续保证原有知识体系完整的情况下,加强了相关人文知识及英语的培训,部分专业课开展双语授课,使所培养的学生除了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较为宽厚的文化基础,较强的卫生服务技能外,还具备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初步获得从事涉外护理及通过国外从业考试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备与护理学相关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2.掌握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4.掌握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实施专科护理和监护的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5.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具有参与社区健康保健,为个人、家庭、社会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和咨询的基本能力;6.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7.具有初步的英语写作和翻译能力、熟练的阅读能力、流畅的听说能力;8.能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为护理实践服务。
三、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
四、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医用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49cf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8.png)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先进的护理技术和先进的现代护理理念的专业护士人才;3.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专业护士人才;4.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护理学人才;5.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1.护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
2.技能培养:培养学生掌握高级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操作等,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各种常见病、常见手术的护理工作的能力。
3.护理实践:通过实习和临床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护理观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能力。
4.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教授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撰写科学论文和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5.职业道德: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加强护理伦理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人类生命、关注病人权益、保护个人隐私并保护医院的声誉的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方式和方法:1.课堂教学:开设系统的护理学专业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和护理管理课程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模拟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习和临床教学:安排学生参与临床实践,通过实习和临床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处理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教授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4.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实践护理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逆境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b9f5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e.png)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理论基础:掌握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现代医学技术和护理学领域的最新发展。
2.技能培养:具备基础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护理技术,能够熟练地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3.实践经验: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培养,掌握各类临床病例处理经验,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4.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承担护理工作的责任与义务。
二、培养内容和方式1.课堂教学:开设相关学科的理论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理论等。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
2.实验教学:开设护理实验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项护理操作的基本技能。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参与护理实践活动,包括到医院、社区等实习实践环节进行临床护理的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融入实际工作环境,熟悉实际工作流程和规范。
4.专业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等专业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方案1.课程设置:根据护理学专业的要求,设置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课程,并组织相关的护理实验和实践课程。
2.实习安排:安排学生到医院、社区等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护理操作,实践护理技能,并进行实际护理病例的处理。
3.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提供现代化的护理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包括人体模型和模拟器等,以及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
4.实习导师:配备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护理教师作为实习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5.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案例分析等。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与改进1.评价方式:通过课程考核、实验报告、实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估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6f326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b.png)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护理专业是医学及护理科学应用的重要学科之一,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目标1.基础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训练,包括医学、护理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临床护理技能、健康教育技能、医疗设备操作技能等。
3.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现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4.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与患者、家属以及医疗团队有效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5.职业道德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医德、护理伦理和法律意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打好医学基础。
(2)护理学课程: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技术、护理管理等护理学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3)专业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实习、社区服务实践等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护理工作。
(4)人文科学课程:包括心理学、伦理学、沟通学等人文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
(5)创新课程:包括科研方法学、护理创新等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实践教学(1)临床实习:设计一定的临床实习时间,让学生在实际医疗环境中进行系统的护理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2)模拟实验:设置护理模拟实验室,提供真实的医疗设备和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和实际应用训练。
(3)社区服务实践:安排学生到社区、居民区等地进行护理服务,提高学生的社区护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过程评价(1)定期考试:设置定期考试,综合检测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
(2)实践评价:通过实习报告、实践操作评分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3)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以及综合能力等因素,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8bcd3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f.png)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农村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护士。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
2.人文素质:具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诚实守信、谦逊正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结合作。
3.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慎独意识强;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二)知识要求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与急救的护理配合;了解护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
2.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知识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3.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方法。
4.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三)能力要求1.具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3.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4.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能力和护理能力。
5.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适应第一线工作环境的基本能力;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6423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8.png)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护理人才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患者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份关于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一、培养目标1.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基本的医疗技能和护理技术,能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和护理工作。
2.培养人文关怀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能够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温暖的护理服务。
3.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医疗团队紧密协作,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培养内容1.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护理专业知识:包括护理学基础、护理技术与操作、护理评估与干预、护理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护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3.临床实践: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进行护理实践,熟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并能够进行常见病的诊疗合理护理。
4.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通过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心理支持。
5.职业道德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医德医风,注重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培养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学理论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学习。
2.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丰富的临床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护理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并接受师资的指导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
3.模拟实训:建立模拟护理实训中心,提供模拟临床环境,模拟各种疾病的护理操作,帮助学生熟悉各种护理操作流程和技能的掌握。
4.师资培养:加强护理教师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全面的指导。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c6abfb0c22590102029dfb.png)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所属教学单位:专业负责人:主管教学院长:制(修)订日期:2017年9月2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专业名称:护理2.专业代码:1007023.学制:全日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熟练的护理基本技能及卫生保健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模式树立全面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参与、全方位目标管理和全程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构建“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以“护士职业标准”为先导,以“素质教育全程化”为基础,以“理论实践一体化”为核心,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任务,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加强人文、体现岗位、强化实践,实现“三强一高”(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操作能力强、岗位应用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定位,并将行业背景融入教育之中,实现校内专业教育与行业实际需求接轨。
四、人才需求分析(一)护理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健康要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工作内涵进一步深入、工作范畴进一步扩展。
护理人才需求大质量高,对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据统计,全球护理人员缺口达300万以上。
据卫生部统计,至2005年底,我国护士近138.6万人,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26%,与WTO的相关标准存在很大差距。
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尚未达到《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的“0.4∶1”的标准。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9628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6.png)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能并具备优秀职业素养的护理专业人才,能够胜任各级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护理工作岗位,为社会和个人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三、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护理学基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使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2.技术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掌握临床护理技能,包括导尿、换药、静脉注射、心肺复苏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专业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等,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疾病的护理处理能力。
4.人文素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培养模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服务能力。
2.小班化教学:采用小班化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现。
3.导师制培养: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专职导师,开展学术讨论和个人成长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践,使学生能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熟悉和掌握相关技能。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义工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六、评价与考核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
2.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实训和评估,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护理问题的能力。
3.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讨论、个人报告等,考核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文化素养。
七、专业发展与就业1.继续学习:学院将为优秀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开设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
2.就业指导:学院将组织就业指导活动,提供关于就业市场的信息和就业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医学院护理学培养方案
![医学院护理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678d1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4.png)
护理学专业(专业代码:101101)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求,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学知识,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2.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4.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5.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6.具有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7.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8.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9.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和方法;10.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11.了解护理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及趋势;12.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13.具有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理念;14.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15.具有尊重他人、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16.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三、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四、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a50f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f.png)
引言概述: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为护理作为一门专业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五个大点,包括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和终身学习。
每个大点都将细分为59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
正文内容:1.课程设置1.1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1.2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实践模拟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
1.3引入前沿的医学科学知识,如基因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以与时俱进地培养护理专业人才。
1.4开设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并提供进修和深造的机会。
2.实践训练2.1建立学生实习制度,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2.2设立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的安全和知识的质量。
2.3搭建实习基地和模拟实验室,提供真实的护理环境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
2.4加强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的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推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3.1招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护理人员担任教师,确保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2强化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3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并对其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
3.4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合作氛围,提供相互交流和互助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进步。
4.评价体系4.1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包括课程考核、实践表现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
4.2引入国内外权威的护理专业认证机构,对护理专业人才进行评估和认证,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
4.3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参考。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b4db7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1.png)
护理专业人材培育方案一、专业培育目标培育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乡村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护士。
二、人材培育规格要求(一)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恪守纪律法例、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
2.人文素质:拥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美、有求知欲和终生学习的精神,诚实守信、谦虚正直;拥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联合作。
3.身体心理素质:拥有优秀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评论自己,慎独意识强;具备必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蒙受能力。
(二)知识要求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与急救的护理配合;认识护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向。
2.掌握护理服务所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知识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3.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方法。
4.具备必要的医疗卫生法例知识,熟习国家卫生工作目标、政策及法例,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己的权益。
(三)能力要求1.拥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供给整体护理的能力。
2.拥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3.拥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办理能力和配合急救能力。
4.拥有对常有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响的察看能力和护理能力。
5.拥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术、展开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拥有优秀的团结协作、交流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7.拥有优秀的适应第一线工作环境的基本能力;拥有持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8.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达到 B 级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一级或二级证书,毕业时要获得一般话等级证书。
三、骨干课程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学四、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五、修业年限专业名称护理学制三年入学程度初中毕业生专业代码100100六、教课安排实时间分派讲解、实验、毕业实习考试入学毕业教育假期灵活总计学年见习、议论(周)(周)(周)(周)(周)(周)I36221454II33427+349III32111044总计69465334147七、课时统计与比率第一、二年教课总学时: 1916 节,公共基础课时: 426 节,占总课时 22.2%;专业基础课时: 452 节,占总课时 23.6%;专业课: 1038 节,占总课时 54.2%;第三年实习实践课 1280 节,第一、二年实验、实践、见习 714 节,实践课占总课时 37.3%。
医学院护理专业培养方案
![医学院护理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200f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e.png)
医学院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护理专业是医学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专门培养具备临床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
护理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全面掌握护理学理论和技术,具备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具备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熟悉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护理专业人才。
2. 培养具备良好的护理学科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人才。
3. 培养能够适应护理岗位需求,具备扎实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4.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置为了实现以上培养目标,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学基础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
2. 护理学基础课程:如护理伦理学、护理学理论、护理方法等,为学生提供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3. 临床护理技能课程:如急救技术、安全操作技术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培训,培养他们的临床护理能力。
4. 护理实习课程:通过实习,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实践所学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四、实践教学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实习:在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实习,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和掌握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技能训练: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如采血、换药等。
3.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和拓展在理论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如生物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等。
4. 研究课题:学生可以选择和导师合作,进行护理相关的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五、实习与实践基地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学校需要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实践基地。
这些基地应该是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能够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习和实践环境。
六、教师团队建设护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应该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
【VIP专享】2017年济宁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中美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
![【VIP专享】2017年济宁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中美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186ba4b90d6c85ec3ac69b.png)
9. 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 怀的有关知识。
10. 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1. 了解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12. 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三)能力目标 1. 具有在专业实践中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技能。 2. 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定护理计划并对不同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 本能力。 3. 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基本专科护理技术和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 的能力。 4. 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 5. 具有初步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6. 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 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 7. 具有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 8. 具有初步从事临床教学、为护理对象提供维护健康与促进健康的能力。 9.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 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10. 较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从事涉外护理工作。 11. 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医学免疫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病理学
英语口语
卫生学
健康评估
●
基础护理学
●
英语写作
护理心理学
●
内外科护理学
●
知识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力目标
●
● ● ● ● ● ● ● ● ●
3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fd82f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3.png)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护理专业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二、培养目标1.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
2.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临床护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要求1. 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5)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6)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7)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8)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2. 专业要求(1)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护理实践的基本能力。
(2)掌握临床护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具备临床护理操作技能。
(3)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具备临床护理判断和处理能力。
(4)掌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护理管理和教学能力。
2017年济宁医学院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济宁医学院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2723687fd5360cba1adba5.png)
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能力,尤其是急危重症病人的专科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特别是急危重症岗位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对护理学科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6.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7.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评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
8.在应用各种护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护理对象及家属权益。
9.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以最小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二)知识目标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人体正常结构、功能、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对象的护理知识。
5.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专科护理知识。
6.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7.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e3c44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a.png)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一、方案简介:本方案旨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养方案,使学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人道关怀与患者尊重的护理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培养能够适应护理技术与知识不断更新的专业护理人员。
3.培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能够与医疗团队有效合作。
三、培养计划:1.第一阶段:基础理论知识学习(6个月)(1)护理基础知识:包括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知识。
(2)护理伦理学与法律:培养学员具备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
(3)护理技能:包括基本护理技能、急救技能等实际操作。
(4)心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员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能力。
2.第二阶段:临床实践与技能培养(12个月)(1)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员掌握疾病的护理技术和护理方案制定能力。
(2)疾病防控与护理:培养学员具备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的护理能力。
(3)临床实习:通过在医疗机构进行实习,培养学员实际工作能力。
3.第三阶段:专科护理培养(12个月)(1)护理专科知识学习:学习与特定疾病、特殊患者群体相关的护理知识。
(2)专科护理技能培养:培养学员掌握针对特定疾病和特殊患者群体的护理技能。
(3)专科实践:在相关专科医疗机构进行实习,实践护理所学的专科知识与技能。
4.第四阶段:进修与继续教育(不限时间)(1)定期进行护理学术交流与培训,及时更新护理知识。
(2)参与相应的职业认证与资格考试,提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3)鼓励学员参与护理科研项目,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四、培养方法与手段:1.教师培训:教师团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教学设施建设:提供适合教学需要的配套设施,包括实验室、临床模拟中心等。
3.实践教学:加强临床实践环节,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让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能力,尤其是急危重症病人的专科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特别是急危重症岗位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对护理学科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6.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7.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评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
8.在应用各种护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护理对象及家属权益。
9.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以最小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二)知识目标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人体正常结构、功能、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对象的护理知识。
5.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专科护理知识。
6.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7.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
8.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
9.熟悉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和常见临床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10.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11.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2.了解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13.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三)能力目标1.具有在专业实践中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技能。
2.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定护理计划并对不同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3.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基本专科护理技术和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
4.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
5.具有对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处理、抢救配合及密切监护的能力。
6.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
7.具有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
8.具有初步从事临床教学、为护理对象提供维护健康与促进健康的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10.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文献和简单的会话能力。
11.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三、学制与学位基本修业年限: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卫生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研究、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
五、教学时间分配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本科教学时间分配见表1。
表1 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本科教学时间分配表(单位:周)学年 学期 教学 入学教育及军训实习实训毕业教育考试 假期 总计一1 17 2 1 6 262 19 1 6 26二3 19 1 6 264 19 1 6 26三5 19 1 6 266 19 6 1 26四7 24 2 268 18 1 19总计112 2 48 1 6 32 201 六、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课程体系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 ● ● ● 国防军事理论 ● ●形势与政策教育 ● ●公共体育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系统解剖学● ●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 ● 病理学 ● ● 卫生学 ● ● 健康评估● ● ● 基础护理学● ● ● 护理心理学● ● ● 内科护理学● ● ● 外科护理学● ● ● 急救护理学● ● ●课程体系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精神科护理学● ● ●护理管理学● ● ●护理研究● ● ●妇产科护理学● ● ●儿科护理学● ● ●社区护理学● ●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本科教学进程表见附件。
八、学时与学分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本科课程分类学时、学分统计见表2。
表2 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本科课程分类学时、学分统计表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学分占比(%)必修通识教育课程490 31 18.2 专业基础课程850 37 21.8 专业课程562 26 15.3 实践教学环节48W 48 28.2 合计1902 142 83.5选修通识教育课程216 12 7.1 专业基础课程108 6 3.5 专业课程180 10 5.9 合计504 28 16.5总学时/最低修读学分2406/170备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获取相应学分,该学分最多可替代通识教育选修4学分。
九、毕业资格认定及学位授予学生按规定修满最低学分,考核成绩合格,符合本专业毕业条件,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附件1: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本科教学进程表课程 类别性质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分配开设学期备注总计理论实验见习课外通 识 教 育课 程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48 32 16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 24 8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48 32 16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0 96 64 32 4大学英语1 2.0 45 30 15 1大学英语2 2.5 54 36 18 2大学英语3 2.5 54 36 18 3大学英语4 2.0 45 30 15 4国防军事理论 1.0 36 4 32 1形势与政策教育1 0.5 8 8 1形势与政策教育2 0.5 8 8 2形势与政策教育3 0.5 8 8 3形势与政策教育4 0.5 8 8 4公共体育1 1.0 36 4 22 10 1公共体育2 1.0 36 4 22 10 2公共体育3 1.0 36 4 22 10 3公共体育4 1.0 36 4 22 10 4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0 16 16 1/5合 计 31.0 650 336 154 160选修课程人文科学类 2.0 36 36 1-6各模块任选2学分 社会科学类 2.0 36 36 1-6自然科学类 2.0 36 36 1-6文学艺术类 2.0 36 36 1-6创新创业类 2.0 36 36 1-6综合类 2.0 36 36 1-6合 计 12.0 216 216专业 基础 课程 必修课程系统解剖学 3.5 80 46 34 1 生理学 4.0 88 56 32 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0 84 60 24 2 医学微生物学 2.5 52 36 16 3 医学免疫学 1.5 36 28 8 3课程 类别性质课程名称学分开设学期备注总计理论实验见习课外专 业 基 础 课 程 必修课程病理生理学 2.0 52 32 20 3药理学 3.5 80 52 28 3卫生学 2.5 54 40 14 4健康评估 3.5 78 54 24 4基础护理学1 3.5 88 50 34 4 4病理学 3.0 68 44 24 4基础护理学2 2.5 66 32 30 4 5护理心理学 1.0 24 20 4 5合 计 37.0 850 550 292 8选修课程护理学导论 1.0 18 18 1至少选修6学分组织学与胚胎学 3.0 60 44 16 1护理美学 1.0 18 18 1医用化学 3.0 54 42 12 1现场应急救护 1.0 18 18 1医学遗传学 1.5 28 28 2护理与法 1.0 18 18 2人际沟通 1.0 18 18 2护士礼仪 1.0 26 10 16 3初级卫生保健 1.0 18 18 3护理教育学 1.0 22 22 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1.0 18 18 3临床营养学 1.0 18 18 4社会医学 1.0 18 18 4信息检索 1.0 26 14 12 4护理伦理学 1.0 22 22 5流行病学 1.0 28 18 10 5合 计 21.5 428 362 66专 业 课 程 必修课程内科护理学1 5.0 110 82 28 5 外科护理学1 3.5 80 52 16 12 5 急救护理学 2.0 44 28 16 5 精神科护理学 1.5 32 28 4 5 护理管理学 1.5 30 30 5 护理研究 1.5 30 30 6 内科护理学2 2.0 42 30 12 6课程 类别性质课程名称学分开设学期备注总计理论实验见习课外专 业 课 程 必修课程外科护理学2 1.5 34 26 8 6妇产科护理学 3.0 66 50 8 8 6儿科护理学 3.0 62 46 8 8 6社区护理学 1.5 32 28 4 6合 计 26.0 562 430 48 84选修课程护理学专业英语 2.0 36 36 5至少选修10学分医学影像学 1.0 18 18 5康复护理学 1.0 18 18 5护理健康教育学 1.0 18 18 5母婴保健 1.0 18 18 5重症护理学1 2.0 40 24 16 5重症监护技术1 1.0 28 18 10 5重症护理学2 2.0 40 24 16 6重症监护技术2 2.0 64 22 34 8 6中医护理学 1.5 24 24 6针灸推拿 1.0 18 18 6临床护理技能综合训练 1.0 36 36 6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 1.5 24 24 6呼吸机治疗学 1.0 18 18 6儿科危重症监护 1.0 26 18 8 6心脏外科重症监护 1.0 18 18 6神经外科重症监护 1.0 18 18 6重症监护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1.0 18 18 6老年护理学 1.0 18 18 6循证护理 1.0 18 18 6合 计 25.0 516 388 88 40总计122.0 2406实 践 教 学 环 节 内科实习8.0 8w7-8外科实习 6.0 6w妇产科实习 4.0 4w儿科实习 4.0 4wICU实习10.0 10w急诊科实习 4.0 4w课程 类别性质课程名称学分开设学期备注总计理论实验见习课外实践 教学 环节手术室实习 2.0 2w7-8护理管理实习 2.0 2w精神科实习 2.0 2w社区实习 2.0 2w选科实习 4.0 4w合 计 48.0 48w附件2: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修读指导建议护理学专业(重症护理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能力,尤其是急危重症病人的专科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特别是急危重症岗位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