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我睡不着
特需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记录
特需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记录学生基本信息- 姓名:***- 年龄:14岁- 性别:男- 年级:初中一年级- 家庭背景: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教师,家庭氛围和谐。
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情绪低落- 食欲不振- 睡眠质量差- 学习兴趣减退- 与同学关系紧张辅导过程第一阶段:了解情况1. 与学生沟通:通过与张三的交谈,了解他近期的心理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2. 与家长沟通:与张三的父母了解家庭情况,观察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
3. 与老师沟通:了解张三在学校的表现,包括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
第二阶段:制定辅导计划1. 确定辅导目标:帮助张三改善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改善人际关系。
2. 制定辅导方案:结合张三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第三阶段:实施辅导1. 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技巧,帮助张三调整心态,缓解情绪低落。
2. 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与张三沟通,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3. 社交技巧训练:组织团体活动,帮助张三提高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第四阶段:跟进与评估1.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辅导效果,及时调整辅导方案。
2. 评估辅导成果: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张三的心理健康状况。
辅导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张三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学习兴趣逐渐恢复,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但在家庭沟通方面,仍需进一步指导。
后续计划1. 继续巩固张三的心理辅导成果,定期跟进。
2. 针对家庭沟通问题,给予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
3. 关注张三的社交能力,提供更多机会让他参与团体活动。
总结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张三的情绪、学习兴趣和人际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今后的辅导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他的成长,帮助他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一例女高中生失眠症的个案辅导-一例运用催眠疗法治疗失眠的个概要
一例女高中生失眠症的个案辅导摘要:本文是一例女高中生失眠症的咨询案例,文章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催眠疗法、家庭治疗等对她进行心理辅导。
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失眠合理情绪疗法催眠疗法一、来访者基本情况小夕(化名),女,17岁,汉族,某省重点中学高三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足月顺产,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平时学习勤奋,上进心强,对自我要求较高,性格内向,与同学不大交往。
中考前夜,睡眠不大理想,中考发挥不好,离重点中学录取分数差了一分,家里拿出了3万元集资费让她进入了省重点中学。
父母经商,家中共两姐妹,小时姐姐让父母带到外地经商,自己跟随外婆长大,读小学时,父母回家乡经商,两姐妹都跟随父母学习、生活。
现姐姐已考上某一重点大学,今年大二了,两姐妹关系较好。
二、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小夕平时学习勤奋,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优秀,上进心强,对自我要求较高,性格内向,小学时逆反心理强,老跟父母吵架,初中时班主任对她非常好,有什么心事都会对班主任讲,初中升学考时,发挥不理想,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致使要三万元的集资费才能进重点中学,这对她影响很大,使她对父母有内疚感。
升入高中的那个暑假军训时,由于大家都刚认识,睡觉前在寝室里聊天聊得很迟,但由于军训较累,睡得还好。
以后几天晚上睡前的聊天,吵得她睡不好觉;后来,高一正式上课后,感到在寝室过集体生活明显不适应,10点钟熄灯时,看到大家一躺下就睡,自己越来越睡不着,高一下学期干脆搬出学校,住到学校附近一亲戚家里。
但还是不行,晚上睡不着,第二天上课时想睡,没精神,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心里非常焦急,越焦急越睡不好,回家睡稍好点,周一最严重,前面半周要比后面半周情况差。
家人建议她看学校心理老师,但不愿去,说自己有病,要求家长买药给她吃,曾吃过安眠药。
高二下学期放暑假时,由于高三假期中要上课,情况加重,自己觉得再不治疗就要发疯了,于是我的朋友,她的亲戚把她带到我这里给她进行心理辅导。
案例分析:不睡觉的孩子
案例分析:不睡觉的孩子分析:不睡觉的孩子观察地点:中二班午睡室观察时间:午睡时间观察对象:AA观察记录:第一次与AA接触,你肯定会觉得他是个特文静的孩子,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他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
就拿每天的午睡来说吧,他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
针对AA这种情况,我对他做了如下观察: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
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来AA还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中,可5是你一眼望去还有个身影在动来动去,走近仔细一看,AA咬着被角正起劲,好像还未断奶的孩子。
观察分析:AA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和他家长联系和交流,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他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他不爱午睡的习惯。
AA性格内向,渴求得到更多爱的温暖,但事与愿违,父母与孩子接触少,交流少,造成幼儿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于是就无意识地在午睡时产生了吮吸被角的行为,以试图取得心理上的平衡。
AA虽接受过母亲有关吮吸被角危害性的说理教育,但是局限于表面的说理教育,对于幼儿顽固性的问题行为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其的主观能动性去纠正这一不良行为,因此重要的是要打破孩子的习惯动力定势。
教育策略: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
”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
对此,在教育AA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他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他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他旁边,有时拍拍他,有时给他讲一首小故事,帮助他睡眠。
慢慢地他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他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
不让他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
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他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家庭教育个案指导案例
家庭教育个案指导案例:帮助孩子克服学习焦虑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学习焦虑问题。
他每天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经常感到压力山大,甚至因此出现了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
小明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学习情况,但是不知道如何帮助他缓解学习焦虑。
过程第一次咨询小明的父母带他来找家庭教育指导师寻求帮助。
在第一次咨询中,指导师与小明和他的父母进行了面谈,了解了小明的学习情况、学习焦虑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的现状。
指导师发现,小明的学习焦虑主要源自于成绩压力和自身对学习的过高要求。
他经常觉得自己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因而感到沮丧和无力。
指导师认为,解决小明的学习焦虑问题需要从改变家庭教育方式、调整学习态度和提供学习技巧三个方面入手。
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指导师与小明的父母一起分析了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指导师建议他们要给小明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指导师鼓励小明的父母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不要过分强调成绩,而是注重他的努力和进步。
最后,指导师建议他们要与小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他能够表达自己的学习困惑和心理压力。
学习态度的调整指导师与小明单独进行了几次谈话,帮助他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
指导师告诉小明,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指导师鼓励小明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过度担心成绩问题。
他还引导小明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计划能力,并提出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合理安排时间等。
提供学习技巧指导师还通过课程和讨论等方式,向小明传授了一些学习技巧。
首先,指导师教给小明如何有效地阅读和记忆,例如主动拆解和总结知识点,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
其次,指导师教给小明一些学习方法和工具,例如制作思维导图、使用学习软件等。
最后,指导师还教给小明一些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例如深呼吸、积极思考、放松训练等。
小孩家庭教育指导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今年8岁,就读于小学三年级。
小明在家人的宠爱下长大,性格开朗,但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依赖性强。
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对此十分担忧,希望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小明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家庭教育指导方案1. 父母转变教育观念首先,父母要认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摒弃传统的“保姆式”教育方式。
要相信孩子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2.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1)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参与孩子喜欢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3)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1)引导孩子分析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引导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让孩子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2)鼓励孩子尝试解决: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即使方法不正确,也要给予鼓励和指导。
(3)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4. 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1)引导孩子学会与人沟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2)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让孩子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三、实施过程1. 父母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目标,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2. 父母鼓励孩子参加兴趣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3. 父母引导孩子分析问题,鼓励孩子尝试解决,给予适当的指导。
4. 父母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5. 父母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四、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小明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家庭辅导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化名),男,12岁,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工作繁忙,对小王的教育关注较少。
在家庭生活中,小王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小王在学校与同学关系融洽,但学习积极性不高,经常出现厌学情绪。
二、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
小王的父母工作繁忙,缺乏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导致小王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
2. 亲子关系紧张。
小王与父母沟通交流较少,亲子关系紧张,影响小王的心理健康。
3. 学习积极性不高。
小王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一般,厌学情绪严重。
4.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小王在生活和学习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导致时间观念不强,做事拖拉。
三、辅导目标1. 改善亲子关系,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2. 提高小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3. 培养小王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时间观念。
四、辅导策略1. 开展亲子沟通活动。
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如家庭聚会、户外旅行等,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改善亲子关系。
2. 设立学习目标。
与小王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设立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激发小王的学习动力。
3. 强化学习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趣味数学、英语角等,提高小王的学习兴趣。
4.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教导小王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提高时间观念。
5. 开展心理辅导。
针对小王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自信。
五、辅导过程1. 第一步:开展亲子沟通活动。
邀请小王的父母参加家庭聚会,通过互动游戏、亲子活动等方式,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2. 第二步:设立学习目标。
与小王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其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 第三步:强化学习兴趣。
组织趣味数学、英语角等活动,提高小王的学习兴趣。
4. 第四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教导小王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提高时间观念。
5. 第五步:开展心理辅导。
中考前焦虑孩子孩子的家庭系统性辅导一例-5页精选文档
中考前焦虑孩子孩子的家庭系统性辅导一例一、案例描述小栋,男,17岁,我区某校初三学生,今年开学一个月后出现躯体不适,现已持续三个月,咨询前不能全天正常上学,经班主任介绍和他父母一起来心理辅导室进行咨询。
小栋:老师,近几个月快要中考了,我发现自己到校上课会出现胸闷、心慌、头痛等现象,晚上入睡困难,一般在上床后2~3小时才能入睡,第二天整个人头昏,听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做得比以前慢多了,全身无力。
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但没有用。
妈妈陈述:孩子近来脾气很不好,到家就一个人关在房间,不太愿意说话,饭量也不多。
我和他爸都非常着急,只要孩子能开心,我们愿意配合老师进行心理咨询。
小栋穿校服,耐克运动鞋,穿着整洁,目光向下,双手交叉置于腿面,来回不停地搓动。
妈妈,面容姣好,鞋子和包协调搭配服饰整洁,稍时尚。
爸爸,服饰大方整洁,行动稍显迟缓,偶尔说话时会看妻子的表情。
全家装束近乎完美。
二、案例分析根据摄入性会谈、心理老师观察,小栋是心理正常范围中的严重心理问题,属心理咨询的范围。
主要表现在面临考前压力的焦虑状态,与家庭的期望与文化有重要关系,具体分析如下:(一)生理原因小栋现处于青春期,自我认知的欲求不断扩大,在生活中要求独立的意愿明显增加,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思考权、选择权和决定权。
(二)家庭原因(1)父爱长期缺失。
父亲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小栋的生活和学习从幼儿园起就是母亲负责,孩子和父亲情感联结不强;父亲本身又是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平时与孩子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所以导致小栋在面对重大压力时表现出无力感。
(2)母亲和孩子的情感联结太紧。
因母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过多,所以母亲在孩子身上投入过多的关注,孩子成了母亲的重要情感寄托。
(3)家族行为模式的传递。
小栋的外公就是一位有着绝对控制欲望的人,对他的孩子们(包括小栋的妈妈)都是严格管理和要求,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要绝对地听话,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怒骂和训诫。
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男,12岁,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小王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王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走神;做作业磨蹭,效率低下;生活习惯散漫,缺乏自律。
这些问题让小王的父母十分担忧,于是他们找到了我们,寻求家庭教育指导。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小王的父母对他期望过高,总希望他能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他们过于强调成绩,忽视了对小王兴趣爱好的培养,导致小王缺乏自信,性格孤僻。
此外,小王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缺乏耐心,使得小王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
2. 家庭氛围紧张小王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压力和家务琐事争吵。
这种紧张的氛围让小王感到压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
3. 亲子沟通不足小王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亲子沟通不足。
这使得小王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难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家庭教育指导方案1. 调整家庭教育方式(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仅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
(2)尊重孩子的个性: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发掘潜能。
(3)耐心引导: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父母要保持耐心,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改正,避免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2.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1)减少争吵:父母要尽量减少因工作压力和家务琐事而产生的争吵,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2)共同参与家务:父母可以共同参与家务,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加强亲子沟通(1)设定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
(2)倾听孩子的想法: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四、实施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小王的家庭教育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服务形式,旨在帮助家庭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本案例以一位名叫小明的家庭为例,介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实施过程。
二、案例描述小明,10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
他经常与父母顶嘴,对父母的关心和教育措施产生抵触情绪。
父母对此十分苦恼,不知如何应对。
1. 问题发现小明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小明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性格较为孤僻,缺乏沟通能力。
在家庭中,小明经常与父母发生矛盾,导致家庭氛围紧张。
父母意识到,小明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介入小明的父母通过社区了解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并决定寻求专业帮助。
经过咨询,他们联系了一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小明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3. 指导过程(1)了解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指导师首先与小明的父母进行了深入沟通,了解小明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以及父母的教育理念。
通过了解,指导师发现小明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①父母过于关注小明的学习成绩,忽视了他的情感需求。
②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缺乏耐心和关爱。
③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不畅,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
(2)制定指导方案针对小明的家庭教育问题,指导师制定了以下指导方案:①改善家庭氛围,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②调整教育理念,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培养其综合素质。
③改变教育方式,采用民主、耐心的教育方法,尊重小明的个性。
④提高家庭成员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3)实施指导方案在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下,小明的父母开始尝试以下措施:①多关注小明的兴趣爱好,与他一起参与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②改变教育方式,不再对小明过于严厉,而是以鼓励、表扬为主。
③家庭成员之间多沟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增进感情。
④学习沟通技巧,学会倾听和表达,提高沟通效果。
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
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和冲突,这些都是家长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案例一,孩子学习成绩下滑。
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时,首先要冷静下来,不要急躁和责备孩子。
要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力,找出问题的根源。
可能是因为孩子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孩子树立学习目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案例二,孩子与家长意见不和。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与家长意见不和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要冷静理性,不要情绪化,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案例三,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时,家长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首先要了解孩子沉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兴趣爱好,或者是逃避现实等原因。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其他有意义的活动,如运动、绘画、音乐等,帮助孩子摆脱游戏的诱惑。
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案例四,孩子缺乏责任感。
家长在孩子缺乏责任感时,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和激励引导孩子。
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孩子学会从自身做起,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同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肯定,激励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结,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时间。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希望以上的典型案例和指导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完整word版)家庭教育指导案例1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崇明建设中学刘道林家庭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充满艺术,对学校教育管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结合本人工作实践的案例,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家庭教育指导的体会和感想。
案例一:个体的蜕变问题情况黄某曾是班级的一号保护人物,经常戏弄女生,把女生的手逮住不放,有时甚至还骑在女生的屁股上;班级的窗帘拉坏,窗子损坏总是少不了他:上课时昏昏欲睡,下课时猴蹦狗跳,和男生打架,时常顶撞老师,还在《成长手册》上骂天下老师死光光,作业天天不做,面对这样的学生,说实话,三天两头不给你找茬,那他就算绝对不正常,自己坐在办公室也时刻担心他会给班级找麻烦。
转化过程为此我也想了很多办法对付他。
曾经让他做生活委员,让他做班干,使他有集体荣誉感,学会自律,结果不到一个月扫把全无,班级卫生经常扣分,学生也也都被他得罪了,最后只好撤了.后来进行家访,几天后,便有旧病复发,他犯了错误,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一声不吭,装着一副蛮不在乎的样子,只是用凶恶的眼神,狠狠地刺着老师。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转化这样的学生,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不断地家访,不断地和其父母沟通,做好家校联动,有一段时间他病了,耽误了学习,我利用业余时间,亲自上门给他义务补课,他也渐渐被我感动,对我也有了感情,而我也注意了管理艺术,顺着他的性子,对他的优点大加表扬,他也慢慢找到了自尊与自信,慢慢的错误越来越少,以至于现在师生都难以相信,这还是不是以前的黄某.思考分析每个班都有行为偏差生,该生因为从小父母打麻将,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以至于现在的放纵,作为老师如果单打独斗,教育只能事倍功半,必须和他家长一起抓好家庭教育,才能有所成效,更重要的是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场爱的持久战.案例二:一个都不能少问题情况张某来自宁夏,父母在上海打工,随父母来上海.在我校读书,刚来第二个学期,因英语跟不上,就要辍学,让同学请他过来,他也不来,眼看一星期将要过去,还不见人影.转化过程我决定自己家访,到了他们家门口,看他们住的崇明人七八十年代居住的阴暗潮湿的小房子,而且还是租的,不禁一阵心酸,往里一看,一家四口睡在一间卧室里,中间用窗帘隔开,正好张某睡在床上,看到我来,用枕巾捂住眼睛,不想见我。
家长课堂案例教学: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家长课堂案例教学: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标题:家长课堂案例教学: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引言: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家长在孩子的睡眠问题上感到困惑和无奈。
本文将通过家长课堂案例教学的方式,帮助家长们理解并实施一些有效的方法,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第一节:了解睡眠的重要性(300字)睡眠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身体的发育、大脑的发育以及情绪和注意力的调节都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睡眠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免疫力和身体健康状况。
第二节:案例教学:识别和解决睡眠问题(800字)1. 案例一:孩子入睡困难- 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作息习惯- 创建一个温馨的睡眠环境- 制定一个有规律的睡前活动计划2. 案例二:孩子夜间醒来频繁- 建立稳定的日常作息时间表- 规定合适的入睡和醒来时间-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安抚的技巧3. 案例三:孩子睡眠质量差- 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确保孩子的睡眠健康- 培养良好的睡前习惯第三节:总结与回顾性内容(800字)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长需要耐心并付诸行动。
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首先,家长要了解睡眠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孩子的睡眠规划和改善。
其次,家长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不同的睡眠问题,包括创建适合孩子睡眠的环境,制定规律的睡前活动计划和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安抚的技巧等。
最后,家长应当坚持落实这些方法,并与孩子一起享受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
观点和理解: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我深刻理解到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重要性。
从实际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及睡眠问题的多样性。
因此,家长需要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方法来解决孩子睡眠问题。
此外,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同时要结合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因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家庭教育案例 莫名烦躁的一个晚上
家庭教育案例莫名烦躁的一个晚上到家,看到孩子正在写作业,我默不作声走到自己房间。
孩子叫我,妈妈这个字怎么组词那个字怎么组词。
我一听,这些字不是昨天刚组过词吗?分明是不想动脑子啊。
我平静说道:“这个‘干’,我一时也不知道组什么词,你想起来了或者查到了也告诉我一下。
”孩子嘟囔了一句:“我不想查。
”孩子唧唧歪歪,我一看这阵仗,真像支好了战场,等着我过去火拼。
我始终不做回应,做我自己的事。
过了一会儿,孩子走到我身边,说:“妈妈,你怎么不辅导我写作业呢?”我笑说:“哦,你的意思是今天你写作业有困难,需要我的帮助?那好。
”我过去一看,今天有点儿反常,孩子有一大半作业还没写完,平常我回来都写完了。
不过孩子隔段时间就要不“正常”一下,我接纳了。
想到此,我平静地说:“哪道题有困难?”孩子没好气地说:“这些字都不知道怎么组词,这些数学题都不知道怎么做。
”“你今天过得很糟糕?”“不糟糕。
”“那这样吧,不会的都留着,先做会的。
”说完,我就要走开,孩子说:“你陪我。
”“不,妈妈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做。
”说完,我狠心离开了。
孩子心烦意乱地写了几分钟,奶奶从厨房走过去说:“谁让你回来不先写作业?看你困的?病了吗?要不让你妈给量一下体温?”我扬声笑说:“大家各有各的事,各忙各的吧。
”奶奶听了,又回到厨房。
孩子叫:“真烦啊。
”“先不写了,咱聊聊,今天作业很多?导致写这么晚吗?”奶奶一听,又从厨房出来:“你问他,回来非要抱着书看。
中午看得不吃饭,到一点才吃饭,看时间长太累了,一会儿爬着一会儿撅着屁股看,可累。
”“我不觉得累,妈妈,你不知道《丁丁历险记》有多好看。
”我说:“是很好看,丁丁真是个观察家,他总是能从敌人很细微的破绽中找到方法。
昨天等你睡着了,我又爬起来看了一会儿。
”奶奶愤愤道:“能不累吗?看那么长时间。
”孩子大叫:“就是不累!我不觉得累!”我说:“奶奶和妈妈担心看时间长了累眼睛,影响写作业。
”我示意奶奶走开了。
“妈妈,这样吧,换个作业,先听算吧。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品德、习惯和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孩子的叛逆、学习压力、沟通障碍等。
因此,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给家长们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建议。
案例一,孩子学习压力大。
小明是一个初中生,自从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他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甚至出现了失眠的情况。
家长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开始对小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训斥,希望他能够更加努力。
然而,小明的学习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得更加消沉。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
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案例二,孩子叛逆期。
小红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最近经常和家长发生冲突,言语和行为上表现出叛逆的态度。
家长们感到非常困惑和苦恼,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对于孩子的叛逆期,家长们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发脾气或者用暴力手段来对待孩子。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理解他们的挣扎和困惑。
可以尝试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三,家长与孩子沟通障碍。
小明是一个高中生,他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
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很少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小明也因此产生了对家长的疏远感,不愿意和他们交流。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主动和孩子进行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家庭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不要过分干涉和指责。
总结。
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耐心。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不午睡的潼潼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不午睡的潼潼活动目标:1、教育幼儿睡觉的时候不能吵闹,不做小动作,安静的睡觉。
2、使幼儿晓得午休可以并使人的大脑,身体获得歇息,并使人们身体更身心健康。
3、培养幼儿正确的睡觉姿势,养成每天睡午觉的习惯。
活动准备工作:娃娃一个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
1、教师率领幼儿在摇篮曲的音乐声中搞动作步入活动。
教师:听,宝宝要睡觉了,让我们抱着宝宝轻轻摇一摇吧!2、幼儿抱着娃娃跟著教师一起做摇宝宝睡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1、与幼儿谈论睡觉时必须特别注意的事项。
教师:宝宝睡着了,我们应该怎样去照顾宝宝呢?2、幼儿已经开始探讨。
教师:宝宝蒙着头睡觉好吗?宝宝一边吃东西,一边睡觉好吗?(在幼儿回答不出的情况下进行提问。
教师:为什么蒙头睡、边喝东西边睡都就是不好的睡姿呢?3、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这些不良。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睡的时候呼吸姿势增添很多的坏处,睡觉时大脚蹬被子可以并使身体着凉;蒙头睡和打鼾可以并使体温不畅通;一边喝东西,一边睡可以流鼻血自己。
所以小朋友在睡觉时一定必须特别注意哦!三、了解睡午觉的好处。
1、教师:为什么小朋友每天都必须睡午觉呢?2、让幼儿说说睡午觉的好处。
教师小结:每天中午小朋友吃完饭、贫完步就准备工作午休啦!睡午觉能够使我们下午更有精神,而且呀,小朋友在睡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在慢慢的.长高呢!四、晓得恰当的睡姿。
1、教师:刚刚我们知道了不好的睡觉姿势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坏处,那我们应该怎么睡呢?2、恳请幼儿探讨。
教师小结:我们要轻轻地走进寝室,脱下鞋袜和衣服,把两只鞋子整齐地放在床下,把衣服放在放脚的方向上方,再盖上小花被,闭上眼睛,不吵也不闹,安安静静地躺着,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五、教育孩子在家与在园一个样。
教师小结:我们除了在幼儿园每天要养成午睡的习惯,放假时候小朋友在家里也必须每天午休,使我们身体短的棒棒的!不管就是午休还是睡午觉,我们都必须按时的睡!。
省心理健康优秀案例:老师,我睡不着
获2006省三优评比个案评比二等奖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陶爱芬老师,我睡不着——高三焦虑学生的个案分析【来访者基本情况】一、案主姓名:凡凡(化名)二、性别:女三、年龄:19岁(虚岁,1988年1月3日出生)四、籍贯:温州市区人五、学校与年级:温州某寄宿制高中三年级文科学生【表现出的主要问题】一、同伴关系不良:案主内向,敏感,与某一室友关系不和,平日两人很少讲话,每人均有自己的伙伴。
但毕竟处在同一个屋檐下,感觉平日相处行同陌路。
因有一日晚上,该室友抢占了她洗澡的顺序而没有任何抱歉的话,前几日也有类似事情发生,但当时那位室友有向她道歉,这件事情让她心理很不舒服,而导致失眠,一夜无法入睡,12点来钟两次下楼去找老师帮忙,并很急迫的去敲了各个老师寝室的门,被宿管老师带回案主自己寝室睡觉。
二、学习成绩焦虑:案主在班级排名在十名内,但自我主观评价不高,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英语和数学两名主科,成绩不如别人好而感到身心疲惫。
害怕自己考不上二本,落到三本里,会给家里人增添很多负担。
学习比较刻苦,但上星期一次英语考试没有考好而失眠一夜。
把成绩看得很重。
三、夜晚睡觉失眠频率增多:小时候偶尔有失眠的现象,但没有放在心上。
但到了高三以后,失眠频率增加,一周时间,已经有两次失眠,感觉到很害怕。
有一次跑到楼下,找历史老师一起睡觉,发觉老师寝室里没有人,就直接推开门进去其中一个老师被窝里睡觉,早上一早就起床回自己寝室。
以后睡不着时,就想跑到楼下教师宿舍敲门,希望跟老师一起睡。
【背景情况】一、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父:48岁高中毕业自由职业者母:45岁初中毕业某公司职员案主足月顺产,未患过有提示意义的疾病,身体健康,从小到现在都是由父母一手带大。
小学之前,未见任何异常。
小学阶段,也有过偶尔失眠睡不着觉的情况。
回忆当时睡不着觉时就跑到父母房间,在房间里这样东西碰碰,那样东西搜搜,有发出声响惊醒父母。
父母发现是案主后,就催促她回房间睡觉。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案例:帮助孩子建立时间管理的习惯背景信息:李明是一位七年级的学生,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很好,但是家长发现他在管理自己的时间上存在一些问题。
他经常拖延做作业,导致晚上睡得很晚,并且有时候会忘记完成一些日常任务,比如整理房间或刷牙等等。
李明的家长希望通过家庭教育来帮助他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步骤一:设置目标首先,李明的家长需要和他一起讨论为何需要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他们可以解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良好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他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效率,减少压力,并且给他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们可以与李明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比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天按时完成日常任务等等。
步骤二:制定计划然后,李明的家长可以与他一起制定一个时间管理计划。
他们可以使用一个日程表或者手机应用来帮助李明规划他的时间。
在这个计划中,李明需要列出他每天的活动,包括上学、做作业、参加课外活动、休息等等。
让他们明确每个活动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且给每个活动设定一个固定时间段。
同时,他们需要确保给每个活动留出一些缓冲时间,以防有意外情况。
步骤三:制定奖惩机制为了帮助李明坚持时间管理计划,家长还可以设立一些奖惩机制。
例如,如果李明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完成日常任务,他可以获得奖励,比如额外的电视时间或者外出活动。
而如果他未能按时完成,他可能会失去一些特权,比如不能玩电子游戏或者外出活动。
步骤四:监督和反馈接下来,李明的家长需要监督他的时间管理计划并给予及时反馈。
他们可以每天与李明一起回顾他的时间表,检查他是否按时完成任务。
如果李明做得很好,家长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如果他出现了拖延或者忘记任务的情况,家长可以及时提醒他,并根据情况重新调整时间表。
步骤五:培养自律意识最后,家长需要帮助李明培养自律意识。
他们可以和李明讨论一些方法和策略,比如制定小目标,使用提醒工具,避免诱惑等等。
家长可以鼓励李明每天坚持使用时间管理计划,并给予他信心和支持。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我 睡 不 着
欢迎共阅我 睡 不 着【案例】辰辰是个5岁的男孩,暑假期间,孩子的作息时间就完全没有规律了,中午从来不睡午觉,即使在大人的逼迫下躺在床上也是翻过去翻过来不能入睡。
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到辰辰喜欢玩手机游戏,对其它事情不感兴趣,平时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母亲放任自流,从来不给孩子提任何要求,父亲想严格要求,但是经常用斥责或者 1.2.触,不午睡提供了可乘之机,让孩子也在认知上和行动上产生了摇摆,再加上年龄特点赋予的自我约束力差的特点,导致了孩子难以形成良好午睡习惯的重要原因。
【解决方法】1.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一致孩子的母亲和父亲要有效沟通,在孩子午睡这件事情上达成一致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午睡对孩子有哪些好处?什么时间开始午睡?午睡多长时间?午睡教育工作由谁来完成?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孩子形成午睡习惯?孩子睡不着时应该怎么引导和教育?分析依据与资料来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目标 幼儿心理学: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心理学:教育方法与幼儿行为形成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双方应该达成一致意见,这对孩子的午睡习惯能否形成非常通过形象生动和孩子容易理解的话语,让孩子知道午睡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提高孩子对午睡的认同度。
3. 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和教孩子正确的入睡方法欢迎共阅幼儿要进入睡眠状态需要家长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因此, 家长需要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包括午睡前的安静活动:如看图书,不和孩子玩容易让孩子兴奋的追逐游戏等;房间温度的适宜,房间光线的适宜;家人安静的氛围(小声说话);最好还有家长的示范和陪伴。
幼儿从上床到进入睡眠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孩子会出现不时地找家长说话或者翻身、想起床、想玩玩具等行为表现,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轻声而温柔地提醒孩子不能说话,要闭上眼睛,不要动,这样才能睡着。
4. 控制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增加户外运动量5岁的孩子长时间观看手机,对孩子的视力发育极为不利, 间,《3--6。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
【案例背景】袁媛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
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袁媛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袁媛独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哎,袁媛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每天来到幼儿园,袁媛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她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
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
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
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
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袁媛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
”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袁媛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
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
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袁媛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理原因。
二是心理原因。
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
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案例措施】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睡不着
【案例】
辰辰是个5岁的男孩,暑假期间,孩子的作息时间就完全没有规律了,中午从来不睡午觉,即使在大人的逼迫下躺在床上也是翻过去翻过来不能入睡。
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到辰辰喜欢玩手机游戏,对其它事情不感兴趣,平时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母亲放任自流,从来不给孩子提任何要求,父亲想严格要求,但是经常用斥责或者打骂的方式进行教育,教育效果不佳。
【前言】
培养3--6岁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这一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孩子的生活习惯是在生活中习得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家长的要求不一致容易造成孩子的习惯的反复。
【分析】
1.生理原因
幼儿时期正处于直觉形象思维发展时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虽然孩子即使知道中午睡午觉是正确的,但是躺在床上还是忍不住想玩,想着其它有趣的事情,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2.家长教育认知不统一、方法不统一
孩子的母亲对孩子很溺爱,从来不提任务要求,导致孩子自我中心思想更加严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愿意干。
导致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未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幼儿园里因为老师要求明确,只有午睡,现在在家里,母亲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孩子自我约束的作用,因此孩子就不愿意午睡了,在心理上就产生了“认为我可以不午睡,反正母亲也管不着我”这样的认知结论。
孩子的父亲对孩子严格,经常斥责打骂孩子,也认识到午睡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良好的规律的作息时间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也非常重要,但是因为教育方法不对,孩子非常抵触,导致孩子即使躺在床上也不愿意睡觉,而且用“我睡不着”这样的借口来示威,向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抗。
孩子父母家庭教育认知的不统一和方法的不一致,给孩子不午睡提供了可乘之机,让孩子也在认知上和行动上产生了摇摆,再加上年龄特点赋予的自我约束力差的特点,导致了孩子难以形成良好午睡习惯的重要原因。
【解决方法】
1.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一致
孩子的母亲和父亲要有效沟通,在孩子午睡这件事情上达成一致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午睡对孩子有哪些好处?什么时间开始午睡?午睡多长时间?午睡教育工作由谁来完成?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孩子形成午睡习惯?孩子睡不着时应该怎么引导和教育?分析依据与资料来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目标
幼儿心理学: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心理学:教育方法与幼儿行为形成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双方应该达成一致意见,这对孩子的午睡习惯能否形成非常重要,因为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要求不一致,聪明的辰辰就会观察到、感觉到,从而影响他对是否午睡的判断和自我约束力的提高。
2.开展对辰辰的认知能力教育
父母应该把辰辰叫到身边,温柔而严肃地告知辰辰,我们
的大脑辛苦,上午做了很多事情,中午就需要睡觉来休息,如果不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休息的话,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越来越疲惫,我们也会越来越没有力气,越来越笨。
但是如果我们每天中午都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都休息的话,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越来越有精神,大脑也会越来越聪明。
你想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变成什么样子呢?
通过形象生动和孩子容易理解的话语,让孩子知道午睡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提高孩子对午睡的认同度。
3.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和教孩子正确的入睡方法
幼儿要进入睡眠状态需要家长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因此,家长需要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包括午睡前的安静活动:如看图书,不和孩子玩容易让孩子兴奋的追逐游戏等;房间温度的适宜,房间光线的适宜;家人安静的氛围(小声说话);最好还有家长的示范和陪伴。
幼儿从上床到进入睡眠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孩子会出现不时地找家长说话或者翻身、想起床、想玩玩具等行为表现,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轻声而温柔地提醒孩子不能说话,要闭上眼睛,不要动,这样才能睡着。
4.控制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增加户外运动量
5岁的孩子长时间观看手机,对孩子的视力发育极为不利,而且通过家长的讲述了解到孩子观看的是别人的游戏,自己只是观看,这样的的内容会让孩子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也无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建议家长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如手工、绘画、和户外体育活动等内容,给孩子丰富的活动空间,让大脑和身体有更多的机会运动,消耗能量,产生疲倦感。
【反思】
孩子的规律作息时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促进孩子大脑发育、身体健康,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强化沟通与交流,严慈有度,灵活指导。
通过对家长的指导,让孩子在假期中也能坚持午睡了。
但是家长教育认知的不统一和教育方法的缺失是长期的,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可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有效的家园共育方法,才能激发家长的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幼儿心理学:孩子认知能力特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性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