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突破 散文阅读(结构类题)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优选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到平江路去①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②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③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④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⑤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⑦这就是平江路了。
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⑧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⑨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专题12 散文的思路和结构(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12散文的思路和结构——突破高考第6-9题散文考什么散文文体特征“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
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3)事件牵涉多。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手法活。
散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常常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抒情,描写,议论,记叙,说明)等内容综合起来。
语言表达灵活自由,长短句式、表现手法变化多样、语言风格多变等。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即①围绕线索展开②中心思想(主旨)集中“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
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必修上第七单元《我与地坛》/史铁生】《我与地坛》请赏析本文中由实及虚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①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对母亲的后悔,一个精神家园,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②在实写地坛公园景色时还在细节化的景物描写中穿插虚写来传神。
如写“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加入了这样的联想、想象:“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借助这种虚写,作者把生命痕迹中蕴含的活力、情趣传神地表达出来。
新高考语文中“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中“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附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柴门里的岁月风尘张瑞超①一种思维,深入到曾经熟悉的时空,那里有一道朴实无华的柴门,一直静静地封存在心底。
②百年的民族屈辱,使得穷乡僻壤更加贫困。
村庄负重前行,沉闷喘息。
一道道简易的篱笆墙,一扇扇田园风格的柴门,在落魄的村庄,处处可见。
③柴门是父母无以言状的艰辛,是贫穷寒酸的代言人,然而在孩童的眼中,却包含了无忧的快乐童年,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④柴门相伴的童年,从不设防。
父母亲从来不叮嘱我们,“出门注意安全。
”他们把我们扔在乡间的土地上,和遍地的小草、到处溜达的小狗一同随意生长。
⑤家家柴门夜不闭户,时常大敞四开,敞开胸怀接纳路人。
简陋的门,无需掩饰瑕疵,也无富足的金玉令他人牵挂,拥有的是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
数量庞大的贫穷,喂养一两户的富裕。
落魄的村庄中,也有朱门大户,端庄肃穆,时常紧闭。
偶尔经过,猛然响起几声犬吠,警示我们不要走近。
⑥敞开的门,无需透过柴门缝隙张望,就可瞅见院中家什,锃光瓦亮的铁锨等农具,堆砌的柴禾等,一览无余。
那时候,时常有衣衫褴褛的乞丐,迈着迟疑的步子,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握着破瓦碗,轻声走进院门,发出浑浊的声音,只是为的一口喘息的生命。
从寒舍中走出的农家人,往往塞给他们一口馍或者半拉窝头。
⑦栅栏围成的门,并不是一扇真正的门,它只是一个家完整的象征意义,是人的心理上安全屏障。
柴门上锁,阻碍的只是陌生人的脚步,是对自己领地的简单宣示。
却从来不对孩子们拒绝。
即使离家做农活的父母用一把铁锁锁住柴门,也锁不住我们那一颗不羁的心。
只要在门的低端,使劲推开一道斜缝,把头伸进去,用力一钻就过去了,小狗也尾随其后。
等我们钻过去之后,再把门拉上。
坏事做得天衣无缝,暗地里偷着乐。
⑧等我们一天天长大,单薄的柴门更加零落,轻轻挪开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是有气无力,只是在坚硬的泥土地上留下一道道半圆的划痕,日久天长、水滴石穿,那划痕竟然变成浅浅的沟壑,如同奶奶额头上深深的纹络。
高中语文2023高考散文阅读分析结构思路专题复习(含练习题和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分析结构思路专题复习一、考情分析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内容的外在体现。
通常包括作品的整体构思、行文线索以及段落的关系与安排。
主要题型分两大类。
一类是整体把握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并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
另一类是分析文章的局部思路,亦即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这里要特别注意了解散文线索的类型和作用、了解散文结构组织的技巧,理解不同句段和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设问方式】(1)(2021全国甲)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2)(2020新高考I)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建水记(之四)于坚](3)(2020全国Ⅲ)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记忆里的光》蒋子龙]二、基础知识一、散文线索及思路1.行文思路与散文线索的区别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情感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
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线索可以是梳理作者思路的一个参考,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散文线索的类型(1)时空连“线”。
大多在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明时空转换的词语,把这些词联系起来,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
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因物取“线”。
出现于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主旨。
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一是纺车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二是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三是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
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主旨。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4 散文类文本阅读 分点突破1 分析行文脉络和文章结构17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 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 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 团艳艳的红云……
2.圈——圈点勾画,抓住关键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圈画重点词句。 (1)关联词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路径。 (2)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可以提示写作对象、内容以及文章的 情感基调等,往往能揭示文章的层次。 (3)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 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的作用。明确了这些语句,整体思路 和结构也就变得清晰了。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 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 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 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 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 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⑮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 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 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 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 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 交响……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落 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 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通——通读全段,概括大意 无明显总领或总结性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 关键词语,分析并概括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 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课后习题 文学性文本阅读 任务突破练8 散文阅读(结构类题)
任务突破练8 散文阅读(结构类题)(赋分32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千载白鹭鸣庐陵徐剑已经是晌午,秋阳浮冉于中天。
秋后阳光仍炽,苦夏未尽。
赣江清如镜,楼高八面风,一行白鹭盘旋江面,东风起,送我上青云。
秋声近,吉安城郭。
我看到白鹭洲,一洲分两水,青螺屿楼浮在水上,章贡之水赣南来。
白鹭展翼,扶摇直上江天,一派好风光!庐陵地杰人灵,北宋以降,古庐陵[注]鼎甲四十九人,宰辅十九人,尚书六十九人,兀立吉安的天空,一个个寒门学子戴乌纱,穿红袍,胸挂锦鸡,无限风光在庐陵啊!今天的庐陵,历史上又称半座苏州城。
可已找不到旧时模样。
阳光金晃晃地,洒满城郭。
下车,一路台阶至底,是一个广场,正中央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白鹭洲书院”。
绕过白鹭洲书院石碑,朝前走向廊桥。
太阳斜照下来,站在桥上,极目远方,由远及近,赣江碧流天际来,八面见画境,是诗,是词,更是秋水文章。
乍看,不见一只白鹭翱翔,可我以为绿树掩映中,栖息着万千白鹭,风掠,竹动,一鸣冲天,一如历朝历代的学子。
白鹭洲中学出奇地静。
逐级而下,过一座四角为石柱的亭子,南边两个石方柱,镶着一副楹联:“芟其芜,行其涂,似有天作地生之状;视其细,知其大,岂独山原林麓之观。
”妙哉此言,修杂芜而成参天大树也。
移步石亭,但见赣江岸边,一棵古樟树,树高千余尺,遮天蔽日,犹如一柄巨伞,荫庇着一代又一代庐陵学子。
据说,古樟树有三百多年历史,而白鹭洲书院则在朝朝暮暮中观鹭栖鹭飞七百年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遥想当年,江万里知庐陵,想为百姓办点事,留得好官声。
他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事,莫过于办一所书院,让贫寒子弟读得起书。
寻来找去,唯白鹭洲风水极佳,江水汤汤,一洲浮于两水之上,芳草萋萋,绿树连江天,如舟船,可载庐陵学子行赣水,入鄱阳湖,进长江,云帆高挂,金榜高中入殿堂。
且白鹭洲书院又在水中央,学子上学,一篙撑舟,渡江而过,登洲,惊起白鹭一片,盘旋半空,复落树上,仿佛看到江水云树间,伫立一个个白衣隐士,彼乃庄周化蝶,老子骑青牛而来,孔子咏而归,还有孟子、屈子、司马迁化鹭而来。
新高考语文突破 散文阅读(概括分析题)
专题突破练29散文阅读(概括分析题)(时间:30分钟满分: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16分)囚鸟秦羽墨我在洞庭湖平原的某片产粮区监督收粮,住处被安排在一个粮站。
这工作说闲不闲,说忙不忙,闲来无事我四处转悠,我喜欢秋后湖区的这种厚重感。
乌鸦、麻雀、八哥以及未来得及南飞的白鹤,不失时机地占领了大地所有的角落,天上到地上无所不在。
有的稀稀拉拉在田里闹腾,有的整齐地排在电线杆上。
最远处,小山丘上金黄的橘子等着人去摘。
这一切在夕阳的笼罩下浑然一体,像一匹绸子,声色光影成了嵌在绸子上的花纹。
这是一幅各得其所安然自得的景象,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
我准备开门。
先是钥匙转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翅膀发出的“扑扑”声。
推开门一看,只见一只比麻雀大一点的灰褐色的鸟在卧室里挥舞着翅膀。
这间卧室空旷无比,是由粮站活动室临时改造而成,腾出来给我住的。
两边有十几扇玻璃窗子,其中一扇半开着。
显然,这个不速之客是从那扇半开的窗子闯进来的。
它为我的突然出现所惊吓,不停地寻找出口,情急之下慌不择路,不断传来喙和爪子撞击玻璃的声音,频繁而急促,并发出“叽叽叽”的叫声。
我机警地把门合上,并把那扇半开的窗子也关紧。
“今晚有鸟做伴”,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
一个多月来,我每天夜里只有孤灯相伴,着实有些寂寞。
我尽力摆出一种和平相处、互不干扰的姿态,妄图消解它对我的恐惧。
它的逃离行动持续了大约十几分钟,在屡屡碰壁毫无结果之后,终于安静下来。
看起来它显然有些泄气,但并未绝望。
它一会儿立在椅背上,一会儿又站到窗帘后面,躲躲闪闪的,不时试探着什么。
无疑,眼前这只鸟,在它看来自己是有生命之虞的。
它的眼神告诉我,它有着这样的担忧。
透过玻璃窗它能看到那个只剩下一半的太阳,还有在田里自在觅食的众多同类:一墙之隔,它却面对着一个庞然大物——人!一只鸟飞进了卧室,飞进了一种紧张、恐惧,却要故作平静的等待之中。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
高考试卷出现的提问方式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并作简要
分析。 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
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
1.“窗子”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说明。(3分)(09湖北卷 《书房的窗子》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
在文末段 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言有尽而意无穷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
线索: 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物线、情感线索、游踪线索、人物 线索)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
3.篇结构特点: 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网状结构 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总分得当,层层深入 以小见大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倒叙、插叙
(2)在文中段 承上启下(过渡)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
2010年湖南卷《一朵午荷》
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 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 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心理准 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 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 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 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答: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 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 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
2.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 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 分析。(8分)(2008四川卷《我爱 水》)
答:(1)一开始写“我爱水”,照 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语文高考总复习第二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一 散文阅读 分析思路结构含答案
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文思有路,遵路识真一、思路与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形式,文章思路是对文章内容的设计安排;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形式,思路是结构的内在脉络。
所以,思路与结构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侧面。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内在脉络的手段,分析文章思路是把握文章外在结构的基础。
二、散文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1.结构关系整体构思(谋篇布局),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2.材料组织的方式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谋篇布局的技巧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三、散文线索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水到渠成了,对作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散文的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
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该事物既是线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
常常具有某种象征和寓意。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会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系起来。
这种线索多见于抒情散文,在一些怀人叙事散文中也常常碰到。
高考散文阅读构思特点题型专练
高考散文阅读构思特点题型专练【考点解析】★选材是就用什么材料而言,组材是就材料的运用而言;前者侧重于“写什么”,后者侧重于“怎么写”。
★选材往往思考材料有何独特性,选材的不同角度,有何作用;组材往往考虑通过什么线索和结构来组织材料。
★选材要求典型、新颖、贴切;组材注重线索安排、行文思路、写作顺序、写作详略、构思技巧等。
附录:散文构思技巧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接显示中心,“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地”。
1、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2、总领全文;3、总起下文;4、行文不蔓不枝,干脆利落(文脉清晰)卒章显志: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1、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2、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3、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意。
过渡:层次段落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1、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2、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题文照应:文章题目与正文照应1、紧扣中心写作,不蔓不枝,行文紧凑集中;2、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首尾呼应: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1、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2、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前后呼应:上下文间内容的前伏后应1、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2、构思精巧,行文缜密;3、结构圆合严密伏笔: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1、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2、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3、结构圆合严密起承转合:文章基本结构方式,即开头、展开、转折、结尾,1、有头有尾,结构完整;2、章法井然,结构清晰;3、环环相扣,结构连贯;4、接应自然,结构严密【典型例题】纸上核桃郑晓红①最初对核桃的认知,是从纸上得来的。
②《拇指姑娘》是我小时最中意的一本彩色小人书。
一个善良温柔的女人修整好一枚光滑闪亮的胡桃壳儿,用蓝色的紫罗兰花瓣当床垫,用玫瑰花瓣做被子,让小小的拇指姑娘,每晚都在如水月光中睡在摇篮一样舒适漂亮的胡桃壳里。
这张舟一样荡荡悠悠的胡桃小床,从小孩儿无限扩张变幻的小念头里荡出去,它旋转着升空,在风中起伏,在云朵里钻进钻出,触碰太阳的火焰,抚摸月光的冰凉……③当父亲把从宁州大原上捎来的核桃放在我面前时,我有点发怔,深感失望,不愿相认。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练11散文阅读(结构类题)Word版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11散文阅读(结构类题)(时间:45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15分)大明湖畔稼轩祠泉琴大明湖南岸有一静肃小院。
小院周围,绿树红花,参差披拂,如诗如画。
踏着一条青石板路缓步来到小院正门,举目望时,只见门框上方高悬一匾额,上书辛稼轩纪念祠”原来,这一片就是大明湖公园新八景之一的稼轩悠韵”辛弃疾和李清照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词人,并称为二安”巧的是,他们都是济南人。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济南人对二安”热爱有加,他们在趵突泉公园建立了李清照纪念祠,又在大明湖景区改建了稼轩祠。
酷爱辛词的我早就熟知辛弃疾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大英雄。
22岁时,他就拉起了义军队伍,跃马横刀,勇闯敌营,活捉叛将。
这时,耳畔似乎响起了嗒嗒的马蹄声。
这马蹄声是从辛词里跑来的吧?抑或是从古代宝剑的寒光里迸射而来?受了这朦胧的诱惑,我便掏钱买了门票,匆匆走进了这古典素雅的三进院落。
一进院里,墨香阵阵的东西厢房首先吸引了我。
墙壁上挂着的都是一些与辛词有关的名人字画。
辛词的名头大,有些警句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加之,他的词风粗犷豪放,具有浓浓的爱国情操。
后世之人,皆喜欢临摹他的名词佳句来陶冶情操。
展柜里陈列的是各种版本的辛词以及研究成果。
我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既然带不走这些古籍,带走某些文字的片段,回去赏读一番,也会别有情趣。
第二进院落的过厅里,居中兀立一块造型别致的太湖石。
这是一道障景。
一览无遗的风景总是令人觉得肤浅宽泛,推花扶柳,绕石穿山,才是增添自然界悬念的不二法门。
果然,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
这一石一树,一动一静,倒也充溢着和谐之道。
绕过太湖石,出现了祠堂的第三进院落,这就是主体建筑辛公的纪念堂。
文能惊天,武能动地,这种卓越的才能奠定了辛公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
我端正了下帽子,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迎面就是一手握书,一手持剑的辛公铜塑雕像。
辛公的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
这凛凛风姿大概就是当年征战沙场时的真实写照吧!辛公的背后,悬挂一大型匾额。
新高考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群二文学性文本阅读突破练9散文阅读语言类题
任务突破练9 散文阅读(语言类题)(赋分32分用时40分钟)一、(2024·广东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重庆的懒腰李海洲在食客的世界里,江湖和武侠、码头、恩怨无关;一口锅里的江湖,只和民间、游鱼、美食、老饕有关,只和厨中的人、盘里的芳香、月亮下各种颜色的空酒瓶有关。
那么,江湖里的一尾游鱼原委有多少种吃法?我所居住的山城重庆,江河纵横,游鱼肥美,烹鱼的手段各有短长,生煎、红烧、炭烤、水煮……运刀的人出手如风,一尾鱼被完备解开的过程,就像生活被晨光丝丝照亮。
一盆热气奔腾的鱼,加上半壶人约黄昏的酒,鱼汤泡饭,鱼肉佐酒,即使是冷雨萧索的冬日江湖夜,整个人也会愉快得荡气回肠。
有多少挑剔的食客,就有多少讲究的哈姆莱特。
在我看来,所谓八大菜系,也就是山野江湖和田间地头那些原初的味道,随着时间的消逝最终登堂入室。
很多年过去,岁月已老,那味道仿佛还在,形式上却难免有些沧海桑田,无论是氛围营造、雕花摆盘,还是旗袍浮动、莺声引路,时间送给古老美食的,是一个漫长的粉饰过程。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起先从雕梁画栋的酒店撤出来,重新回到民间和江湖的味道里,去酷爱那些粗糙、简洁、麻辣,甚至狂野、火爆的美食。
多年来,重庆的餐饮大亨曾清华,最喜爱干的事情就是拉着我和诗人梁平,咆哮在各处街头巷尾,去海吃琳琅爽口的民间美食。
我们曾经为一盆鸡杂在中午驱车狂奔三小时,尽管用餐时间不到二特别钟……在性格耿直的山水重庆,小店老板们的脾气和生意同样火爆,他们根本不相识业界大腕。
有一次,在某个喜爱把回锅肉切得手掌那么大的排档,曾清华儒雅地小声质疑:这道菜是不是盐下多了有点咸?老板尽然听见了:咸就不要吃,你不用买单,立刻离开。
曾清华一改在数百员工面前讲话的威历,讨好地说:兄弟脾气不要太大,我问一下都不行吗?那边冷漠地回答:不行。
我和梁平在旁边干脆笑出一嘴的肝腰合炒。
重庆的民间菜馆有傲骨,特立独行,装修和服务简陋到没有,味道却让人一日三秋地相思。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突破: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精准分析散文结构
第1页共10页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突破: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精准分析散文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静夜品瓷程应峰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
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
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
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
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
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
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
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
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中、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
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任务群三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10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任务突破练十分析散文结构思路(赋分34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重返乡下陈忠实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一些吃食,回到祖居的乡村老屋。
站在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小院里,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
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我的脚下是祖宗们反复踩踏过的土地。
我现在又站在这方留着许多代人脚印的小小的院里。
我不会问自己也不会向谁解释为什么重新回来,因为这已经是行为之前的决计了。
丰富的汉语言文字里有一个词儿叫龌龊。
我在一段时日里充分地体味到这个词儿不尽的内蕴。
南窗前丁香的枝头尚不见任何动静,倒是三五丛月季的枝梢上爆出小小的紫红的芽苞,显然是春天的讯息,然而整个小院里太过沉寂太过阴冷的气氛,还是让我很难转换出回归乡土的欢愉来。
回到屋里,架在大炉上的水壶发出噗噗噗的响声。
沏上一杯上好的陕南绿茶,我坐在曾经坐过近20年的那把藤条已经变灰的藤椅上,抿一口清香的茶水,瞅着火炉炉膛里炽红的炭块,耳际似乎萦绕见过面乃至根本未见过面的老祖宗们的声音:嗨!你早该回来了。
第二天微明,我搞不清是被鸟叫声惊醒的,还是醒来后听到了一种鸟的叫声。
隔着窗玻璃望去,后屋屋脊上有两只灰褐色的斑鸠,在清晨凛冽的寒风里,一点头,一翘尾,发出连续的咕咕咕的叫声。
哦!催发生命运动的春的旋律,在严寒依然裹盖着的斑鸠的躁动中传达出来了,我竟然泪眼模糊起来。
傍晚时分,我走上灞河长堤。
河水清澈到令人不忍心却又忍不住用手撩拨。
一只雪白的鹭鸶,从下游悠悠然飘落在我眼前的浅水边。
对岸成片的白杨树林,在蒙蒙灰雾里依然不失其肃然和庄重。
我无意间发现,斜对岸的那片沙地上,有个男子挑着两只装满石头的铁丝笼走出一个偌大的沙坑,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头垛子上,又挑起空笼走回那个低陷的沙坑。
那儿用三脚架撑着一张钢丝箩筛。
他把刨下的沙石一锨一锨抛向箩筛,发出连续不断千篇一律的声响,石头和沙子就在箩筛两边分流了。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结构类题型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结构类题型文学类文本的“结构”常见的考查题型有:布局谋篇有何特点?结构的艺术特色?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何作用?全文是怎样布局谋篇的?开头、结尾、中间某段(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一、小说结构:情节构思探究3步骤1.明确探究的情节在文中的地位,是什么情节。
这是探究的前提,也是准确回答问题的关键。
2.亮明自己的观点。
在观点的选择上,除要依据文本外,还要考虑到自己的认识深度。
3.阐释理由,要注意多个角度:①思考情节自身的关联性;②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③思考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④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
答题模板:第一步:亮出明确的观点。
第二步: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第三步: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分析情节作用5指向①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②指向人物→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
③指向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④指向主题→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
⑤指向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留下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深思。
二、散文结构:①内容:深刻的寓意,表达的主题、情感……②结构:与前后文的关系,与标题的关系。
③表达效果: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开篇:①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②设置线索,引出下文。
③曲笔入题,设置悬念。
④埋下伏笔,铺垫照应。
⑤设置疑问,引人深思。
⑥比喻开头,由虚入实。
⑦对比入题,强调主体。
⑧类比引入,发人遐思。
⑨乍显异常,扣动心弦。
⑩侧面入笔,含蓄自然。
中间:①承上启下。
②由叙述转向议论。
③由写景转向抒情。
④由正面转到反面。
⑤由……到……。
⑥层层深入。
⑦总领下文。
⑧总结上文。
结尾: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②问句作结,发人深思。
③用省略号,余味绵长。
④比较作结,突出情感。
⑤想象作结,意蕴深远。
⑥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⑦呼应前文,对比照应。
⑧以景结情,深化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28散文阅读(结构类题)(时间:30分钟满分: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16分)大明湖畔稼轩祠泉琴大明湖南岸有一静肃小院。
小院周围,绿树红花,参差披拂,如诗如画。
踏着一条青石板路缓步来到小院正门,举目望时,只见门框上方高悬一匾额,上书“辛稼轩纪念祠”。
原来,这一片就是大明湖公园新八景之一的“稼轩悠韵”。
辛弃疾和李清照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词人,并称为“二安”。
巧的是,他们都是济南人。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济南人对“二安”热爱有加,他们在趵突泉公园建立了李清照纪念祠,又在大明湖景区改建了稼轩祠。
酷爱辛词的我早就熟知辛弃疾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大英雄。
22岁时,他就拉起了义军队伍,跃马横刀,勇闯敌营,活捉叛将。
这时,耳畔似乎响起了嗒嗒的马蹄声。
这马蹄声是从辛词里跑来的吧?抑或是从古代宝剑的寒光里迸射而来?受了这朦胧的诱惑,我便掏钱买了门票,匆匆走进了这古典素雅的三进院落。
一进院里,墨香阵阵的东西厢房首先吸引了我。
墙壁上挂着的都是一些与辛词有关的名人字画。
辛词的名头大,有些警句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加之,他的词风粗犷豪放,具有浓浓的爱国情操。
后世之人,皆喜欢临摹他的名词佳句来陶冶情操。
展柜里陈列的是各种版本的辛词以及研究成果。
我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既然带不走这些古籍,带走某些文字的片段,回去赏读一番,也会别有情趣。
第二进院落的过厅里,居中兀立一块造型别致的太湖石。
这是一道障景。
一览无遗的风景总是令人觉得肤浅宽泛,推花扶柳,绕石穿山,才是增添自然界悬念的不二法门。
果然,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
这一石一树,一动一静,倒也充溢着和谐之道。
绕过太湖石,出现了祠堂的第三进院落,这就是主体建筑辛公的纪念堂。
文能惊天,武能动地,这种卓越的才能奠定了辛公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
我端正了下帽子,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迎面就是一手握书,一手持剑的辛公铜塑雕像。
辛公的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
这凛凛风姿大概就是当年征战沙场时的真实写照吧!辛公的背后,悬挂一大型匾额。
书写龙飞凤舞,气势磅礴。
我一时竟认不出内容。
好在自己背诵过不少辛词,根据几个容易辨识的字,倒也顺理成章连成了稼轩长短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是辛词中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写壮词以寄陈同甫,是因为他和陈同甫有着同样的遭遇,同病相怜,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
站在塑像面前,我暗自嗟叹,也暗自庆幸。
嗟叹辛公作为男儿,骨子里的那种固有的忠君爱民思想,却不为所用,以致壮志难酬,郁郁而终。
庆幸辛公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化悲痛为诗词,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辉煌壮丽的篇章。
看罢明湖美景,原路返回。
经过第二进院落的时候,才发现刚才急忙忙去拜谒辛公,竟然没注意到此处有个西跨院。
西跨院有一间大厅堂,名为“停云堂”。
堂内挂了一些名人书法,皆是金钩银划、美不胜收的辛词精品。
恰好有一对年轻人在内参观,只见他们冲着某幅字画朗吟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一曲《水龙吟》是辛公血和泪的心声。
他登临高处,不是为了游赏美景,而是为了叩问苍天,发出心底的声声怒吼。
可是,就算辛公把栏杆拍遍,拍得手心冒汗,也无人懂得他那忧国忧民之情思啊!我肃立着沉浸在辛词的恢宏意境里和辛公的思想碰撞,进而交织,让蒙尘的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荡涤。
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
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缥缈的云纱。
那是历史的尘烟吗?真希望有那么一匹悍马,自遥远的古代穿越到这人间盛境,背上驮载着持剑的辛公,马蹄声声,由远而近,响彻寰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到李清照及其纪念祠,是因为她与辛弃疾有相似之处,这样写也表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都具有崇高的地位。
B.“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从对枝繁叶茂的古槐的描写,可以看出稼轩祠自然环境的清幽。
C.稼轩祠有三进院落,第二进院落有一块造型别致的太湖石,第三进院落是辛公纪念堂的主体建筑,挂着一些与辛词有关的名人字画。
D.“我端正了下帽子”“我暗自嗟叹,也暗自庆幸”“我肃立着……”,表现“我”对辛公的无比崇敬之情。
项,“挂着一些与辛词有关的名人字画”是第一进院落的布置。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与末段的写景相映成趣,“绿树”与“红花”实写,意境优美;“夕阳”与“云纱”虚写,感慨万分。
B.返回途中,补写第二进院落的“停云堂”,堂内一对年轻人朗吟《水龙吟》,引发了“我”的无限感慨。
C.本文行文层次清晰,记叙有略有详,对李清照一笔带过,略写第一进院落,详写第三进院落和第二进院落。
D.作为记游类散文,文章以游览稼轩祠的行踪为序展开,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项,“‘夕阳’与‘云纱’虚写”错,“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
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缥缈的云纱”也是实写。
3?请结合文本分析。
(4分),丰富了游记的内容。
②有力地凸显了辛弃疾忠君爱民却郁郁不得志的形象,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③两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这样写既表现了辛词千载之下巨大的影响力,也表现了作者对辛弃疾的敬仰与叹息。
: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丰富了游记的内容。
辛弃疾形象:凸显了辛弃疾忠君爱民却郁郁不得志的形象。
主旨上:既表现了辛词千载之下巨大的影响力,也表现了作者对辛弃疾的敬仰与叹息。
4.这篇散文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6分),且对展柜里陈列的各种版本的辛词极为珍视,用手机拍照,回去赏读。
②对稼轩祠心存向往和崇敬。
特意前去拜访,被东西厢房阵阵墨香吸引;端正了帽子,才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
③对辛弃疾人格精神充满敬佩与景仰。
辛弃疾一生忠心为国,胸怀大志,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终铸就传奇,深深地感动了作者。
④对辛弃疾人生遭遇的同情与嗟叹。
作为骁勇善战的大英雄,虽胸怀天下,却不为世所用,落魄失意,最终郁郁而终,作者对此充满同情与不平。
,重在对散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此题可从分析对辛弃疾词的态度、对辛弃疾人生遭遇和人格精神的态度入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16分)山路马帮简云斌近来在乡镇工作,每天上下班要坐四十分钟的车,一般早上八点出发,晚上六点回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来回奔波,天天如此。
坐车时,我喜欢打量窗外风物。
本地属于采煤区,公路沿线多是光瘠、裸露的石灰岩山壁,间或有些茶山、竹林、庄稼地,由于灰尘重,色调并不清绿,路旁的农舍更是灰扑扑的。
这样的感觉自然不太舒服。
只有马帮在公路上出现时,才令我眼睛一亮。
早上看见的那些马,同人一样,是出门干活的。
晨光中,几匹矮小、结实的马,在公路边排成一队,驮着沉重的货物,摇着尾巴,低着头,悄然地走着。
每匹马左右两边各挂着一个大竹筐,装的多是水泥、石灰、片石等建筑材料,两个竹筐用木棍架起,紧紧压在马背上。
行进中,它们的身子洒满了阳光,黄色、褐色或黑色的毛发沾着尘土,稀疏而脏乱,散发出热腾腾的汗水,马蹄在坚硬的路面“嗒嗒”作响。
赶马的是些普通村民,有时甚至是老人、妇女,拿着树枝类的马鞭,并不吆喝,也不鞭挞,只是牵着缰绳,那些马就老老实实地跟着他们走。
主人不说话,马儿也不吭一声,像一队默默移动的石头。
偶尔,一匹马因不堪重荷,会抬头喷一个响鼻,顺便打量一下我们的汽车。
它的嘴是咧着的,似在憨厚地向我们笑,它的眼神特别温驯、纯朴,像山里那些孩子。
有一次下乡,碰见一位正在运料的老乡,顺便向他打听了一下马的行情。
据他讲,一匹马身价大概两千元左右,每天吃十几斤饲料,主要是豌豆、玉米、小麦和草料,成本二十多元,而马干一天活,可以挣七十八元!那位老乡说着,很自豪地拍了拍身边一匹正喘着粗气的黄马。
那马已干了一整天活,此时,身上仍驮着两大袋水泥,背部早勒出了几道深深的血痕。
我摸了摸它的背,它也向我甩了甩尾巴,不知是不是表示感激。
每当看着这些低眉顺眼、老实巴交的矮种马,我总在心底发出一声感叹:这就是命运呵!同样是马,北方的马可以在草原、大漠上扬鬃奋蹄、驰骋如风,大地是它们的舞台,自由是它们的性格,奔跑是它们的形象。
而南方这些马,生来就是负重,套着缰绳,驮着比自己还重的货物,在山路上无休无止地跋涉、劳苦,一直到衰疲、老死。
终其一生,它们除了行走在这些坑坑洼洼的山道,身体被荆棘、乱石擦出层层血痂外,从不曾梦见过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和坦荡的阳关大道,也从不曾拥抱过奔驰的梦想。
但是,这些矮种马身上表现出的坚韧品格,却着实令人敬重。
人们常把干沉重的体力活叫着“当牛做马”。
相对来说,马比牛更忠实、更勤恳。
牛一般不会累死,如果它实在不能负重时,会消极怠工,赖在地上不肯动,所以牛虽然勤劳,但有时也博得一个不雅之称:懒牛。
马则不一样,虽有“良马”“劣马”之分,但从未有“懒马”之说。
它是宁愿累死,也不会停下跋涉的步子。
面对这些朴素的马,我想起曾经读过的几句诗:“我是一匹埋头于千年耕作的老马/忘记了奔腾/挣不脱鞭子和故乡。
”我想,当这些马驮着重物,艰难行走在大山深处时,一定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支撑着它们。
不然,它们如何爬得上那么高的山口,跨得过那么深的沟壑?我还听说过一件事:本地一个叫“奥陶纪公园”的景区,开发之初,业主请了一些马帮驮运材料。
因工期紧,运输量大,那些马匹没日没夜地奔劳,先后有四匹马累死在了工地上。
这个故事令人伤心。
我觉得,公园业主应该为那四匹马修一座纪念碑,让人们在游玩时,记住这些为人类幸福献出了生命的牲灵。
虽然,它们在大地上活着时,是那样卑微、无声,但谁又能说,在仁慈的神明面前,它们的灵魂不比我们人类更为圣洁高尚?下班路上,碰见马帮时,则是另一番情景。
夕阳落山,暮霭四合,马儿们完成了一天的劳作,迈着轻快的步子,从陡峭的山上一路溜达下来,是那样轻松、自在。
树林漏出的夕晖中,晃动着它们矫健的身子。
沿路都是青草、野花,一些马忍不住停下来,惬意地啃上一两嘴,主人也不急着催促它们。
有些马儿身上的竹筐里,还盛着一大堆青草,那是主人顺路扯的。
马儿和它们的主人一起,沿着公路,悄无声息走上一阵子,就回到那些亮着橘红灯光的农舍,那是他们歇息的地方。
我们的车走远了。
回头看时,马帮早已不见,薄雾冥冥,宛若缰绳般纤细的一条条山路,也隐进了夜色之中。
我不知道,在那样的夜晚里,当那些马立在厩旁、默默嚼食时,会不会忘掉白天的辛劳,偶尔揣想一些与奔跑有关的事情……5.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些矮种马“矮小、结实”“驮着沉重的货物”“悄然地走着”,强烈的反差更突出马的任劳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