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
2. 讲解比例的概念: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举例验证。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比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测量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比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实际应用问题解决能力来评价学生对比例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力的平衡、化学中的反应比例等。
2. 鼓励学生探索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如饮食搭配、时间管理等。
八、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用于展示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供学生练习。
3. 实际应用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比例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能力目标: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爱动脑筋,课上积极回答问题。
今天,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
二、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师问: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齐说)②这四面国旗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指生回答)③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指生回答)④这四面国旗的大小相同吗?说明: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面国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指生回答师板书)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现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2)师问: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2、4:1、6和60:40。
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比例的含义。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教学设计、教案、教具、PPT等。
2.学生:教材、笔记本、课外参考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导入比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比例的认知和思考。
2.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比例的含义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步:概念解释(15分钟)1.教师介绍比例的定义和意义,并举一些实际例子解释比例的含义。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比例的含义,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第三步:比例的基本性质(30分钟)1.教师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在黑板上进行归纳。
第四步:拓展应用(2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1.例题演练:教师设计几个基础例题,供学生课堂解答和讲解。
2.综合应用:教师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和解答,并进行展示。
第五步:课堂讨论和总结(20分钟)1.学生就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2.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思路,强化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反思1.在导入部分,通过图片的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比例的概念。
2.在解释比例的意义时,既通过教师的讲解,又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含义。
3.在比例的基本性质部分,通过讲解和示例的演示,逐步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4.在拓展应用部分,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又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5.在课堂讨论和总结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了对比例的理解。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把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分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熟悉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学问的根底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学问。
教具预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学问?(生1,生2等答复)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学问,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学问。
唤起学生对已有学问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预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日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日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问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育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行侵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日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觉了什么好玩的现象?3、把你的发觉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盼你精彩的共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外形相像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神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2023年《比例的意义》教案5篇
2023年《比例的意义》教案5篇《比例的意义》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叫比?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2)归纳比例的意义(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4)完成第45页“做一做”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创意作业: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x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
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完整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什么叫比2、什么叫做比值怎样求比值3、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四幅场景图。
1、图上描述的是什么情景这几幅图都与什么有关2、这几面国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3、你们有见过这样的国旗吗或者这样的我们的国旗,不论大小,之所以形状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制作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明确意义1、提问:你们知道每一幅图中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2、谈话:在制作国旗的过程中存在着有趣的比。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算一算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的长、宽之比,求出比值,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3、讨论发现,:=,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60: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4、在上图的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5、深入探讨:(1)比例有几个比组成(2)是不是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6、及时练习: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10和9:157、自主练习。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我们知道组成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前项和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课件出示)(1)指名读一读有关知识。
(2)谁来介绍一下在:=60:40中,内项和外项分别是谁(3)出示课件,让学生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2、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利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有关比的知识,谁能说说学过比的哪些知识?生1:比的意义。
生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生3: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评析:简短的几句谈话,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温故”而“启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比例的意义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的知识。
昨天大家预习了,谁来说说今天学习什么?生:比例?(书:课题比例)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1、什么叫比例?2、比例各部分名称?3、比例的基本性质?4、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生:什么叫比例呢?生:(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举例说明。
(如果学生举不出例子,我就从比例的意义上去引导,表示两个比相等,你能写出两个比吗?怎样知道这两个比是否相等呢?指着学生举的例子说,像这样的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是比例)师:你也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对吗?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再给同桌说说为什么能组成比例?(老师巡视时可以提示学生有的孩子写出了小数、分数形式的比例很好。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P32~34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目的:1、使同学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同学笼统概括能力。
3、使同学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同学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局部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同学求出它们的比值。
同学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5:=2.4:1.660:40=15:102.4:1.6=60:40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时间(时)路程(千米)指名同学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和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
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比例的意义: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比例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3.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比例的概念,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4. 练习巩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团队合作、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关系。
3. 练习题库: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比例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2. 第3-4课时:比例的意义与运用。
3. 第5-6课时: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第7-8课时:比例的综合练习与拓展。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二个红点及自主练习1、3、10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1、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2、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比的前项处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3、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刚才有同学说师:在我们山东半岛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你知道是哪个城市吗?对,青岛的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出示信息图: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出示表格)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 2 4运输量(吨)16 32请同桌合作提出问题,看谁和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多。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师:谁来说一下你想到的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写于于黑板)2 :16; 4 :32;16 :2;32 :4;16 :32; 2 :4;32 :16; 4 :2。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
2. 难点: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比例的概念,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定义。
(2)引入新课: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3)教师归纳总结,给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
(2)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4.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补充,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2)实际问题:运用比例解决生活问题。
7.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基本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灵活运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八、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 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4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4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两个比。
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9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9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与评析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通用14篇)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六的练习题。
2、说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分两段来进行教学:第一段教学比例的意义,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概括比例的意义;第二段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关系。
这样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为此,教学时先复习比的基本知识,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最后深化新知,为以后学习解比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与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
(板书:比例)(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生动手写比、求比值)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比例的意义(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小练习,课件出示)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自学比例的名称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2. 比例的意义3. 比例的基本性质4. 比例的计算5. 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除法等与比例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和组成。
3. 通过示例,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学会判断和运用比例。
4. 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比例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旅行等,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练习题: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他们对比例计算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积极探索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拓展活动1. 举办“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比例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开展比例知识手抄报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比例的性质;2. 学会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比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1. 比例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出关键数量,正确列出比例。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介绍比例的概念,讲解比例的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3)运用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新知(1)课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 拓展提高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优化我们的生活?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练习和实际应用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比例现象,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比例的化简、求比值等。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比例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例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比例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3. 比例的计算方法。
4.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性质。
3. 利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
2. 探究新知:(1)介绍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意义。
(2)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比例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3)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求解比例。
3.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练习题、实际应用问题。
3. 评价标准:能正确表示比例,理解比例的性质,熟练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 反思方法: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反馈、同行评价。
3. 反思改进: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生活中的比例现象。
2. 练习题:各种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doc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已学过知识的联系和运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得以延伸。
2.领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知识的连贯性与迁移性的特占小、O•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3.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比例。
教学突破1 •联系旧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判断比例成立的一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铺垫迁移,谈话引入。
(一)复习比的有关知识: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比的各部分分别是什么?2.我们已经知道了比的前项与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那么,我们你们会求比值吗?(课件出示,求比值练习题)(二)顺势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也知道怎样求比值,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比有着密切关系的另一个知识点《比例》的有关知识。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课件出示教材32页的四幅图,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图的内容,并找一找在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2.请学生任选两幅图,并求出每幅图中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板书2.4: 1.6=60: 403•师: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呢?(引导学生回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
课型
新授
签字认定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2、利用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方法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
比例的意义
38 : 19 = 16 : 8
54 : 72 = 27 : 36
4.5 : 2.7 = :
内项
外项
作业预设
课本63页1、2、3、4(选做)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第一环节:开放式导入
1、填空: = =
2、写出下列各比:
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
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
全班人数与女生的比:
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
3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38:19 54:72
27:36 :
4.5:2.7 16:8
1、说出各项的比分别是多少?
2、说一说,在写比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怎么求一个比的比值
通过复习比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环节:核心过程推进
把上面的比,按照比值的大小进行分类。
1、38:19和16:8的比值相等都等于2
2、54:72和27:36的比值相等,都等于
3、4.5:2.7和 : 的比值相等都等于
通过对这些比按照它们的比值大小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初步认识比例的意义
第三环节:开放式延伸(总结学习方法)
它们比值相等就可以写出下面的等式:
38:19=16:8
54:72=27:36
4.5:2.7= :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阅读课本62页,掌握什么是比例的外项、内项?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第四环节:练习设计
德育渗透: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的基本知识,例如能够熟练计算比值和化简比,对比有了初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