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春蚕》课件

合集下载

茅盾简介PPT课件作品

茅盾简介PPT课件作品

春天文学奖
• 2000年1月,著名作家王蒙将 其在首届“《当代》文学拉力赛”上获 得的10万元大奖捐给人民文学出版社, 倡议设立30岁以下的文学新人奖,这 便是春天文学奖。该奖项每年奖励一位 30岁以下的文学创作成就显著的青年 作者,在春天文学奖颁奖的同时出版 “春天丛书”,专门出版年度得奖者和 获得提名者的作品集。戴来、李修文、 了一容、周瑾等获此奖。
• 进步性 • 反动性
• 赵伯韬:作为帝国主义的掮客,买办 资产阶级的代表,金融界的巨头,是 以吴荪甫的对立面形象而存在的。
电视剧:陈宝国饰演赵伯韬
刘钧饰演吴荪甫
• 沈傲君 • 饰演林佩瑶
齐中旸(yang)饰演林佩珊
雷汉饰演杜竹斋
三、《子夜》的人物形象
• 吴荪甫 • 从政治、经济、伦理
等各个不同的方面、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来 描绘吴荪甫
• 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 而又矛盾复杂的民族 资本家的典型。
吴荪甫性格的二重性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1982年) 魏巍《东方》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将军 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古华《芙蓉镇》
第二届(1985年) 张洁《沉重的翅膀》刘心武《钟鼓楼》李
准《黄河东流去》(上,下)
第三届(1988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孙
六部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上总
名为“蚀”)《路》《三人行》《多角关系》
十多本散文:《宿莽》《茅盾散文集》《话匣子》
《印象·感想·回忆》《炮火的洗礼》《见闻杂 记》《时间的记录》《旧途杂拾》《生活之一 页》《脱险杂记》《劫后拾遗》《苏联见闻录》
《杂谈苏联》等
五十多部短篇

矛盾《春蚕》阅读理解

矛盾《春蚕》阅读理解

矛盾《春蚕》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蚕茅盾离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

十多天前驻扎过军队,现在那边田里留着几条短短的战壕。

那时都说东洋兵要打进来,镇上有钱人都逃光了;现在兵队又开走了,那座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

老通宝也听说,今年上海不太平,丝厂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厂也不能开;但老通宝不肯相信。

呜!呜,呜,呜,——汽笛叫声突然传了来。

就在那边,蹲着又一个茧厂。

一条柴油引擎的小轮船很威严地从那茧厂后驶出来,迎面向老通宝来了。

老通宝满脸恨意。

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他父亲留下来的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在负了债。

然而更使老通宝去年几乎气成病的,是茧子也是洋种的卖得好价钱;洋种的茧子,一担要贵上十多块钱。

素来和儿媳还和睦的老通宝,在这件事上可就吵了架。

儿媳四大娘去年就要养洋种的蚕。

阿四嘴里不多说,心里也是要洋种的。

老通宝拗不过他们,只好让步。

现在他家里五张蚕种,就是土种四张,洋种一张。

“谷雨”节一天近一天了。

村里二三十人家的“布子”都隐隐现出绿来。

四大娘看自家的五张“布子”。

不对!那黑芝麻似的一片细点子还是黑沉沉,不见绿影。

她的丈夫阿四拿到亮处去细看,也找不出几点“绿”来。

四大娘很着急。

老通宝哭丧着干皱的老脸,没说什么,心里却觉得不妙。

幸而再过了一天,再细心看那“布子”时,哈,有几处转成绿色了!而且绿得很有光彩。

全家惴惴不安又很兴奋地等候“收蚕”。

蚕房早已收拾好了。

老通宝拿一个大蒜头涂上一些泥,放在蚕房墙脚边;也是年年的惯例,但今番老通宝更虔诚,手也抖了。

去年他们“卜”的非常灵验。

可是去年那“灵验”,现在老通宝想也不敢想。

老通宝家的五张布子,上也有些“乌娘”蠕蠕地动了。

老通宝偷眼看一下那个躺在墙脚边的大蒜头,心里就一跳。

那大蒜头上还只有一两茎绿芽!老通宝不敢再看。

终于“收蚕”的日子到了。

春蚕

春蚕

《春蚕》是描写三十年代初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蚕农生活的故事。

作品分为四个部分。

交代了老通宝的身世、家庭和目前的处境。

写了人们为养蚕所做的各种准备以及蚕事活动的过程。

写了蚕茧的丰收以及丰收带来的灾难。

在故事进展的过程中已经在探究丰收成灾的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二八战争的影响、日本生丝充斥中国市场、茧商的拼命压价、国民党政府太多的正税杂税以及高利贷者的盘剥等。

小说突出了这种破产主题。

特色:《春蚕》有它突出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它的构思布局繁简得当。

作品以老通宝一家的蚕事活动为核心事件,其中穿插一些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具有生活气息的小事件。

重写蚕事活动的过程,而略写丰收成灾的结局。

作品是小事件丰富了大事件,结局消解了过程。

其他如心理刻画细致感人、乡土气息浓郁等都见出作者的功力。

1930年4月茅盾回到上海,摆脱了以往的悲观颓废心情,完全投身于无产阶级文学的建设事业。

他参加了”左联“,并参与左联的领导工作。

期间与鲁迅交往甚密。

1930年春到1931年,他又创作了《豹子头林冲》、《大泽乡》、《石碣》等历史题材的短篇和《路》、《三人行》两个中篇。

1932年至1937年,是茅盾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

他对前期小说创作的经验和教训作为总结。

并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的现状,着手实现他”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夙愿,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当铺前》,中篇小说《多角关系》等,这些作品成功地展现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各阶级的阶层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子夜》的问世成为”五四“以来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里程碑,从而也确立了茅盾小说巨匠的历史地位。

1932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成千上万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工厂停业,商店倒闭,中国经济加速崩溃。

国民党当局加深对人民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致使经济萧条,民不聊生。

此时茅盾一度回故乡小住,亲眼目睹了昔日富庶的江南小镇和乡村现在呈现出的一片萧条、凄凉,于是他把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和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清醒认识溶入了《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中。

《春蚕》是茅盾的

《春蚕》是茅盾的
写于1941年,描写1940年9月至1941年2月间“皖 南事变”前后国民党反共卖国的《腐蚀》;
写于1942年,描写“五四”运动前后一个江南小 县城的社会变动和变动之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 (未完)等
构成了现代中国自“五四”前夕到抗战胜利数十 年的社会“编年史”。
《蚀》三部曲,是茅盾文学生涯中创作的第一 部长篇小说。
求肉体享受和感官刺激中品味报复黑暗社会的 快感。她们是一群没有未来的女性。
这些时代女性,尽管性格各异,所走过的人生轨 迹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她们 都是失败者,都是在生活这个战场上败下阵的 人。而且,从她们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似乎可以 听到时代演进的足音。

三、革命现实主义小说模式的开创
写于1929年,描写从“五四”时期到1927年近10 年时代面貌和思想发展历程的《虹》;
写于1932年至1933年,描写30年代初中国江浙农 村小城镇商人破产和农民“丰收成灾”以及农民 觉醒反抗的《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
写于1931年至1932年,描写1930年春夏间发生在 上海的政治经济事件的《子夜》;
尤其是《蚀》里的慧女士、孙舞阳、章秋 柳,《虹》里的梅行素,《子夜》里的张素素、 林佩瑶,《腐蚀》里的赵惠明等,构成了一个 生动而又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系列,她们性 格狷傲倔强,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具有鲜明的 个性和强烈的叛逆精神;她们用自己的行动 向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她们都是“五四”运动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 走入社会的新女性,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但刚一接 触到实际便四处碰壁,进而怀疑社会,怀疑人生, 怀疑社会既有的伦理、道德规范,认为“理想的 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恋爱,都是骗人的勾 当”。她们性格倔强、叛逆,通常都有一段痛苦 的感情经历,因而有着强烈的报复心,决不用真 心对待异性,玩世不恭,做事轻率,生活放纵,在追

[春蚕茅盾]茅盾《春蚕》

[春蚕茅盾]茅盾《春蚕》

[春蚕茅盾]茅盾《春蚕》[春蚕茅盾]茅盾《春蚕》篇一 : 茅盾《春蚕》春蚕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

[)“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像背着一盆火。

“塘路”上拉纤的快班船上的绍兴人只穿了一件蓝布单衫,敞开了大襟,弯着身子拉,额角上黄豆大的汗粒落到?地下。

?看着人家那样辛苦的劳动,老通宝觉得身上更加热了;热的有点儿发痒。

他还穿着那件过冬的破棉袄,他的夹袄还在当铺里,却不防才得“清明”边,天就那么热。

“真是天也变了!”老通宝心里说,就吐一口浓厚的唾沫。

在他面前那条“官河”内,水是绿油油的,来往的船也不多,镜子一样的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那时候,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

可是不会很长久的。

渐渐儿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一弯一曲地蠕动,像是醉汉,再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依然是很清晰的倒影。

那拳头模样的桠枝顶都已经簇生着小手指儿那么大的嫩绿叶。

这密密层层的桑树,沿着那“官河”一直望去,好像没有尽头。

田里现在还只有干裂的泥块,这一带,现在是桑树的势力!在老通宝背后,也是大片的桑林,矮矮的,静穆的,在热烘烘的太阳光下,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绿叶过一秒钟就会大一些。

离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

十多天前驻扎过军队,现在那边田里留着几条短短的战壕。

那时都说东洋兵要打进来,镇上有钱人都逃走了;现在兵队又开走了,那座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等候春茧上市的时候再热闹一番。

老通宝也听得镇上小陈老爷的儿子——陈大少爷说过,今年上海不太平,丝厂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厂也不能开;但老通宝是不肯相信的。

他活了六十岁,反乱年头也经过好几个,从没见过绿油油的桑叶白养在树上等到成了“枯叶”去喂羊吃;除非是“蚕花”不熟,但那是老天爷的“权柄”,谁又能够未卜?先知??“才得清明边,天就那么热!”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拳上怒茁的小绿叶儿,心里又这么想,同时有几分惊异,有几分快活。

《春蚕》ppt

《春蚕》ppt

小视频 【抽丝剥茧】
春蚕
茅盾
【第一部分】 划分层次 ,初识情节
分成五个部分,怎样划分?
1-5 老通宝坐看桑树茧厂 6-9 忆往昔缘何家道中落 10-12 看洋船恨洋鬼子骗钱 13-14 为种洋种和家里起矛盾 15-23 看桑树小宝喊回家吃饭
依托情节 初识人物 —— 分析老通宝形象
四人讨论 一人讲解/一人板书
抓住时空 初识环境——找出折射社会环境的句子
十多天前驻扎过军队,现在那边田里留着几条短短的战 壕。那时都说东洋兵要打进来,镇上有钱人都逃光了;现在 兵队又开走了,那座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等候春茧上市的 时候再热闹一番。老通宝也听得镇上小陈老爷的儿子——陈 大少爷说过,今年上海不太平,丝厂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 厂也不能开;但老通宝是不肯相信的。
【小视频】时局图
老通宝他勤劳善良、质朴坚韧。相信 勤劳就有生路,这使他跟不上时代的变 化,无法在社会剧变中作出反应。在日 益加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想要 单靠劳动摆脱穷困生活,在旧社会是绝 对不可能的。
【第二部分】 划分层次 ,初识情节
分成三个部分,怎样划分?
1-20 洗补养蚕用具 河边调笑
这个,老通宝也有几分相信,不 是鬼使神差,好端端的小陈老爷怎 么会抽上了鸦片烟?
祖国啊,我满目疮痍的祖国!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 国,1929年纽约股票暴跌,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迅 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
丝绸之路
为何叫“丝绸之路?” 最重要的货品, 它代表着货币。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世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罗马帝国非常强盛,生活异常奢侈。他们比现在人还讲 究吃,有一道菜很特别,把活着的小鸟装在烧熟的猪的肚子 里面,把猪剖开,很多小鸟从里面飞出来。

《春蚕》

《春蚕》

茅盾《春蚕》赏析《春蚕》是茅盾写于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的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同《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春蚕》是三部曲的第一篇。

这篇小说通过三十年代初期江浙农村蚕事活动的描写,展示了农村春蚕丰收成灾,经济破产的现实图景,深刻揭露了丰收成灾的根源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统治。

它的历史背景同《子夜》一样,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国民党的腐败,表现在城市既是工商业的破产,实质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

这篇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老通宝一家一村,为夺取蚕事丰收而进行竭尽心力和财力的奋斗。

结果丰收而欠债,揭露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资本家以及地主高利贷者重重压榨农民的罪恶。

指出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下中国农村加剧破产以及农民反抗性日益增长的过程。

同时,又明确指出造成丰收灾难这一现象的极流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这个主题的意义,在于它是三十年代半封旧中国社会的缩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教材。

老通宝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他忠厚倔强,有发家的志气。

相信勤劳就有生路,因此卖尽力气,拼命挣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养蚕事业中去。

为买桑叶,他抵押了最后的田产。

为了照顾好“宝宝”,他们全家忍饿失眠几日几日得守侯在蚕房。

然而“丰收或灾”,带来的并不是富裕和幸福。

而是更可怕的贫困和灾难。

蚕丝跌价,债务加重。

他因此气得生了重病。

老通宝身上又有落后保守的一面,他相信命运和鬼神虔诚得遵守养蚕的的一切禁忌,这使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终于成为悲剧性的人物。

作者通过他的悲剧命运,说明了单靠劳动要想摆脱穷困生活在旧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

开头是《春蚕》中李牛农民,他身体健壮,性格开朗,因为还没有挑起家庭担子,显的无优无虑。

他身上没有封建传统思想的来薄,没有封建迷信的许多禁忌。

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被人看不起的荷花。

对荷花的以迷信评断进价报复的价为不予计较和声张。

句句头生长在民耕农逐步破产下来的贫苦家庭。

矛盾《春蚕(节选)》阅读理解(三)

矛盾《春蚕(节选)》阅读理解(三)

矛盾《春蚕(节选)》阅读理解(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蚕(节选)茅盾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

“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像背着一盆火。

“真是天也变了!”老通宝心里说。

在他面前那条“官河”内,水是绿油油的,来往的船也不多,镜子一样的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那时候,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

可是不会很长久的。

渐渐儿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一弯一曲地蠕动,像是醉汉,再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依然是很清晰的倒影。

那拳头模样的桠枝顶都已经簇生着小手指儿那么大的嫩绿叶。

这密密层层的桑树,沿着那“官河”一直望去,好像没有尽头。

田里现在还只有干裂的泥块,这一带,现在是桑树的势力!在老通宝背后,也是大片的桑林,矮矮的,静穆的,在热烘烘的太阳光下,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绿叶过一秒钟就会大一些。

离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

曾在那驻扎的兵队开走了,那座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等候春茧上市的时候再热闹一番。

老通宝也听得镇上小陈老爷的儿子——陈大少爷说过,今年上海不太平,丝厂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厂也不能开;但老通宝是不肯相信的。

“才得清明边,天就那么热!”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拳上怒茁的小绿叶儿,心里又这么想,同时有几分惊异,有几分快活。

他记得自己还是二十多岁少壮的时候,有一年也是“清明”边就得穿夹,后来就是“蚕花二十四分”,自己也就在这一年成了家。

那时,他家正在“发”;他的父亲像一头老牛似的,什么都懂得,什么都做得;便是他那创家立业的祖父,虽说在长毛窝里吃过苦头,却也愈老愈硬朗。

那时候,老陈老爷去世不久,小陈老爷还没抽上鸦片烟,“陈老爷家”也不是现在那么不像样的。

老通宝相信自己一家和“陈老爷家”虽则一边是高门大户,而一边不过是种田人,然而两家的运命好像是一条线儿牵着。

不但“长毛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而且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

茅盾《春蚕》

茅盾《春蚕》

春蚕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

“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像背着一盆火。

“塘路”上拉纤的快班船上的绍兴人只穿了一件蓝布单衫,敞开了大襟,弯着身子拉,额角上黄豆大的汗粒落到地下。

看着人家那样辛苦的劳动,老通宝觉得身上更加热了;热的有点儿发痒。

他还穿着那件过冬的破棉袄,他的夹袄还在当铺里,却不防才得“清明”边,天就那么热。

“真是天也变了!”老通宝心里说,就吐一口浓厚的唾沫。

在他面前那条“官河”内,水是绿油油的,来往的船也不多,镜子一样的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那时候,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

可是不会很长久的。

渐渐儿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一弯一曲地蠕动,像是醉汉,再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依然是很清晰的倒影。

那拳头模样的桠枝顶都已经簇生着小手指儿那么大的嫩绿叶。

这密密层层的桑树,沿着那“官河”一直望去,好像没有尽头。

田里现在还只有干裂的泥块,这一带,现在是桑树的势力!在老通宝背后,也是大片的桑林,矮矮的,静穆的,在热烘烘的太阳光下,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绿叶过一秒钟就会大一些。

离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

十多天前驻扎过军队,现在那边田里留着几条短短的战壕。

那时都说东洋兵要打进来,镇上有钱人都逃走了;现在兵队又开走了,那座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等候春茧上市的时候再热闹一番。

老通宝也听得镇上小陈老爷的儿子——陈大少爷说过,今年上海不太平,丝厂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厂也不能开;但老通宝是不肯相信的。

他活了六十岁,反乱年头也经过好几个,从没见过绿油油的桑叶白养在树上等到成了“枯叶”去喂羊吃;除非是“蚕花”不熟,但那是老天爷的“权柄”,谁又能够未卜先知?“才得清明边,天就那么热!”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拳上怒茁的小绿叶儿,心里又这么想,同时有几分惊异,有几分快活。

他记得自己还是二十多岁少壮的时候,有一年也是“清明”边就得穿夹,后来就是“蚕花二十四分”,自己也就在这一年成了家。

茅盾《春蚕》赏识

茅盾《春蚕》赏识

茅盾《春蚕》赏识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小说《春蚕》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本文将对这部小说进行赏识。

1. 内容概述《春蚕》是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故事,折射出了农民阶级的苦难和奋斗。

小说以农村女性主人公赵春蚕的命运为线索,展示了她从无知到觉醒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了农民妇女在困境中的无奈和不屈。

2. 对农民命运的关注茅盾通过《春蚕》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展现出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

小说中描绘的贫困农民生活的细节,真实反映了旧社会下农村人民的生存状态。

茅盾通过塑造赵春蚕这个形象,将农民妇女作为小说的主角,突出了她们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3. 对女性地位的思考《春蚕》也是茅盾对女性地位的深入思考。

小说中赵春蚕逐渐觉醒和反抗的过程,展现出了一个农村妇女崛起的形象。

茅盾通过赵春蚕这个角色,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束缚和压迫,并呼吁妇女们要自强不息,争取更好的生活。

4. 对人性的思考茅盾在《春蚕》中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描绘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既有善良和纯洁的一面,也有自私和残忍的一面。

通过对人性的多维展示,茅盾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5. 对社会进步的期望通过《春蚕》,茅盾向读者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即在社会进步和个人觉醒的力量下,农民阶级能够获得解放和进步。

这种对社会进步的期望也成为了茅盾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结论茅盾的小说《春蚕》以深刻的洞察力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命运、女性的地位和人性的多维性。

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刻画,茅盾展示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讲义

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讲义
这三部小说写于中国面临绝境的最黑暗的时候。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中国人民饱受剥削、欺压与凌辱。一些农村中原本就存在的愚昧落后、迷信无知的因素也在阻碍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在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度日如年,小小的希望背后是大大的绝望。同时也有一些人不堪忍受重负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深重苦难和他们从守旧、迷惘中觉醒,终于起来抗争的历史动向。
二、《春蚕》
(1)作品梗概
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石头上,觉得身上热哄哄的。看着眼前的蚕树一片碧绿,觉得这又是一个养蚕的好年头。但是变乱的现实又让他担忧,茧场关门,又听说上海丝厂停业,然而老通宝却不相信。老通宝回想起几十年家境的变化,却不知家败的原因。
老通宝对所有带“洋”字的东西都视若仇敌,因此他还和儿媳妇四大娘吵架,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农民生产的东西一天天不值钱了,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了起来。
茅盾“农村三部曲”讲义
一、“农村三部曲”简介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外货倾销,民族丝织业破产,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以及最初的觉醒,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都绝望以后,农村灾难加深,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天气一天天回暖,一年一度的蚕事劳动紧张的开始了。洗团扁、蚕箪,修蚕台,扎缀头,窝种,收蚕,轮流值班看守。蚕是出奇的好,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心里却充满了欣喜。“决战”时刻到了,老通宝家的桑叶不够用,叶子行情却暴涨,全家人拼命支撑,终于蚕宝宝作茧了,每个人心里都很高兴,因为一个月的挨饿、借债、典地都是为了这一天啊!

茅盾《春蚕》2019.03

茅盾《春蚕》2019.03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 • • • • • •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张炜,《你在高原》 刘醒龙,《天行者》 莫言,《蛙》 毕飞宇,《推拿》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4]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1—2014)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这边风景》 李佩甫,《生命册》 金宇澄,《繁花》 苏童,《黄雀记》

四大娘一眼看见, 就丢开了“洋种”问题,高声喊道: “多 多弟!来帮我搬东西罢!这些匾,浸湿了,就像死狗一样重!” 小 伙子阿多也不开口,走过来拿起五六只“团匾”,湿漉漉地顶在头上, 却空着一双 手,划桨似的荡着,就走了。这个阿多高兴起来时,什 么事都肯做,碰到同村的女人们叫他 帮忙拿什么重家伙,或是下溪 去捞什么,他都肯;可是今天他大概有点不高兴,所以只顶了 五六 只“团匾”去,却空着一双手。那些女人们看着他戴了那特别大箬帽 似的一叠“匾”, 袅着腰,学镇上女人的样子走着,又都笑起来了, 老通宝家紧邻的李根生的老婆荷花一边 笑,一边叫道: “喂,多多 头!回来!也替我带一点儿去!” “叫我一声好听的,我就给你 拿。” 阿多也笑着回答,仍然走。转眼间就到了他家的廊下,就把 头上的“团匾”放在廊檐口。 “那么,叫你一声干儿子!” 荷花说 着就大声的笑起来,她那出众地白净然而扁得作怪的脸上看去就好像 只有一张大 嘴和眯紧了好像两条线一般的细眼睛。她原是镇上人家 的婢女,嫁给那不声不响整天苦着脸 的半老头子李根生还不满半年, 可是她的爱和男子们胡 • 调已经在村中很有名。 “不要脸的!” 忽然对岸那群女人中间有人 轻声骂了一句。荷花的那对细眼睛立刻睁大了,怒声嚷道: “骂哪 一个?有本事,当面骂,不要躲!” “你管得我?棺材横头踢一脚, 死人肚里自得知:我就骂那不要脸的骚货!” 隔溪立刻回骂过来了, 这就是那六宝,又一位村里有名淘气的大姑娘。于是对骂之下,两边 又泼水。爱闹的女人也夹在中间帮这边帮那边。小孩子们笑着狂呼。

春蚕矛盾原文阅读

春蚕矛盾原文阅读

春蚕矛盾原文阅读《春蚕》是茅盾创作的短篇小说,以下是该小说的原文阅读: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石头上,起了一声老痰,磕了磕烟灰,望着河里的“船”。

“镇定,镇定!”他自己安慰自己,随即深深地吸了一口烟。

河里有一只船,这是“塘路”上的第一只航船。

船从黑影里钻出来,驶到对岸,又隐没在黑影里了。

船上装的是“洋鬼子”的机器。

“东洋鬼子可恶!”老通宝心里想。

这一带村庄都是蚕乡,每年春蚕熟了的时候,老通宝的小儿子通宝就会和村上的其他孩子一起,摇船到“茧行”里去卖茧子。

今年蚕花不好,茧子结得不多。

老通宝心里一直不高兴。

但是,听说茧子的价钱比往年好,他又稍微得到一点安慰。

小船又从对岸驶过来了,船上装满了一筐筐的茧子。

老通宝站起来,望着那些走近来的人,他几乎认识他们每一个人。

他们是和他同一村子里的,或是邻村的,他们的家里也都养着蚕。

“船上有张财发,那船就是张财发的!”老通宝心里想。

他认识张财发,也认识张财发的船。

张财发是村里有名的“暴发户”,村里人都叫他“张财发”,而不叫他的名字。

老通宝不明白为什么张财发家今年的茧子会有这么多。

“一定是偷了人家的茧子!”老通宝断定。

他望着那几条船,几乎要叫出声来。

小船摇到岸边,船里的人都上岸了。

他们走过老通宝的面前,都笑着招呼他:“通宝,你的蚕宝宝好么?”“通宝,通宝,你是村里有名的好蚕手,今年的茧子,你可要多收点啊!”“通宝,你的茧子卖给我吧,我给你一个好价钱!”他们都很高兴,他们都带着丰收的喜悦。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就上了岸。

他们走过“塘路”,各自回家去了。

老通宝站在那里,看着他们,心里有点儿酸。

“他们都有好茧子,只有我!”他想。

他走上“塘路”,到了自己家里。

蚕房里已经充满了蚕的香气,老通宝的妻子正在煮茧子。

“今年的茧子真好!”老通宝的妻子说。

老通宝没有回答,他在想:“为什么他们的茧子都好,只有我的不好?”老通宝的小儿子跑来了,他的手里拿着一张纸。

“爸爸,看!”他说,“我们的蚕宝宝得了头等奖!”老通宝接过那张纸,看了一眼。

矛盾《春蚕(节选)》阅读理解(二)

矛盾《春蚕(节选)》阅读理解(二)

矛盾《春蚕(节选)》阅读理解(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蚕(节选)茅盾老通宝看见老陈老爷的时候,不过八九岁,可是他想起了“铜钿都被洋鬼子骗去了”这句话,就仿佛看见了老陈老爷捋着胡子摇头的神气。

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他父亲留下来的一份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在负了债。

然而更使老通宝去年几乎气成病的,是茧子也是洋种的卖得好价钱,洋种的茧子,一担要贵上十多块钱。

儿媳四大娘去年就要养洋种的蚕。

小儿子跟他嫂嫂是一路,那阿四虽然嘴里不多说,心里也是要洋种的。

老通宝拗不过他们,末了只好让步。

“世界真是越变越坏!过几年他们连桑叶都要洋种了!我活得厌了!”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树,心里说。

第二天早上,老通宝就到镇里去想法借钱来买叶。

临走前,他和四大娘商量好,决定把他家那块出产十五担叶的桑地去抵押。

这是他家最后的产业。

……“宝宝”都上山了。

“上山”后三天,四大娘再也忍不住,也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

那是一片雪白,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有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现在他们一颗心定下来了!“宝宝”们有良心,四洋一担的叶不是白吃的;他们全家一个月的忍饿失眠总算不冤枉,天老爷有眼睛!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

今年蚕花娘娘保佑这小小的村子。

小溪边和稻场上现在又充满了女人和孩子们。

她们嘈嘈地谈论那一个月内的“奋斗”时,她们的眼前便时时现出一堆堆雪白的洋钱,她们那快乐的心里便时时闪过了这样的盘算:夹衣和夏衣都在当铺里,这可先得赎出来;过端阳节也许可以吃一条黄鱼。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

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自然卖茧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茅盾《春蚕》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茅盾《春蚕》
1937年8月在上海参与《救亡日报》、《呐喊》等报刊的创办。9月,与巴金主编的《烽火》创刊。年底离沪去长沙。期间开始创作《第一阶段的故事》。1938年活动于香港、广州。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在香港编《立报》副刊《言林》。年底远赴新疆。1939年抵疆,在新疆学院任教,后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1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协名誉主席,5月到延安,10月到重庆。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并发表有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和小说《腐蚀》等。在香港主编的《笔谈》创刊。1942年离开香港到桂林,年底回重庆。在1943-1944年间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篇小说《走上岗位》等。1945年在重庆举办“茅盾50寿辰暨创作活动25周年”纪念,并发表剧本《清明前后》。1946年去广州,后经香港到上海,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又经上海去香港,1948年年底去解放区,并在香港发表小说《锻炼》,1949年2月到北平(北京),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作协主席,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文化部长、《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茅盾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3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解放后,他停止了文学创作,茅盾曾任过文化部长、文联名誉主席、作协主席等职务,《人民文学》主编,致力于撰写文学评论,扶持文学新人。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遗嘱中要求恢复党籍,捐出25万元,设立“茅盾文学基金会”,每三年评一次“茅盾文学奖”,鼓励长篇小说的创作。由于茅盾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主将。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

「小说精读」茅盾:《春蚕(节选)》

「小说精读」茅盾:《春蚕(节选)》

「小说精读」茅盾:《春蚕(节选)》编者寄语“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读茅盾的《春蚕》,让人想到张俞的《蚕妇》。

虽世殊事易,农人的贫苦,农人的弱势,劳而无获的悲剧却是惊人的一致。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为美德,以懒惰为耻辱,可问题是他们勤劳了,努力了,也丰收了,为何还是陷入了更贫困的深渊?这是谁之罪?高高在上的大人先生们只会说何不食肉糜?有多少人真正走近他们、深入他们、了解他们,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良策?今天把茅盾先生的《春蚕》推送给大家,希望读者能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春蚕(节选)作者:茅盾“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

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

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

“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

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

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

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

(突出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为蚕欢喜为蚕忧,老通宝一家的身家性命都系于小小的蚕上。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

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

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仍然是动作、心理描写,春蚕丰收,给老通宝一家带来了希望。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

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以上内容是故事情节的开端:由点及面,交代江南农村春蚕丰收的景象,忧愁的农人们一时兴奋起来,人人心里都鼓荡着喜悦,欲抑先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蚀》三部曲
• 《幻灭》:革命前夕的高昂兴奋和革命既 到面前时的幻灭 。( 静女士、慧女士) • 《动摇》: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 。( 方 罗兰、孙舞阳、胡国光) • 《追求》: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 追求。( 张曼青、王仲昭、史循、章秋柳)
《蚀》的扉页上茅盾写下了这样 的题词:
• 生命之火尚在我胸中燃炽,青春之力尚 在我血管中奔流,我眼尚能谛,我脑尚 能消纳,尚能思维,该还有我报答厚爱 的读者诸君及此世界万千的人生战士的 机会。营营之声,不能扰我心,我惟以 此自勉自励。
• 3.茅盾在上个世纪三、四年代主要是一位 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 三十年代创作:《子夜》和“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 • 1939年任新疆学院教育系主任 • 四十年代创作《腐蚀》和《霜叶红于二月 花》 • 4.茅盾在50年代以后,主要是一位文学评 论家和领导人。 • 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文学成绩
• 1、1927—1928:处女作《幻灭》。第一次使用“茅盾” 作笔名。 • 2、1928年7月—1930年4月旅日期间: 《虹》(1929)短 篇集《野蔷薇》《泥泞》散文《卖豆腐的哨子》《红叶》、 论文《从牯岭到东京》等。 • 3、30年4月到抗战爆发:创作鼎盛期 《虹》、《子夜》、 “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中短篇集,散文集等。 • 4、抗战期间:从事抗日文化工作。散文《风景谈》《白 杨礼赞》 • 长篇《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短篇集,散文集等。 • 5、抗战胜利后写剧本《清明前后》。 • 6、建国后担任作协主席、文化部长等职,主要从事文学 批评,基本停止文学创作活动。遗愿设立茅盾文学奖,三 年一届:现实主义、长篇(13万字)
: 第一,社会科学家的理性气质。 第二,心理分析家的冷清态度。 第三,艺术雕刻家的细腻笔法。 茅盾小说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具有超越“文学史”和“社会史”的 价值。 • 二是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剖析社会人生。
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
《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
《子夜》初版封面
• • • • • •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艺术观。 茅盾小说创作反映人生可分为三种: 一是“悲观”人生。 二是“悲剧”人生。 三是“自新”人生。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观及其创作实践的 三个基本特征: • 一是民族性。 • 二是批判性。 • 三是革命性。
• 6.《子夜》作为“社会剖析小说”的杰出 代表,突出地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人物 形象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而主要人物又 是某一阶级的典型代表;二是有广阔的社 会背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都与社会有 着紧密的联系;三是清楚地表现出作者对 社会的深刻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 既有明确的创作意图,也有问题的提出和 回答,其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 理论意义。
文学活动
• 1920年,接编并改革《小说月报》,使其成为发表新文学 创作的重要阵地。 • 1921年,发起并成立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 会。 • 理论建设: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强调“真实”。 • 文学批评:《春季创作漫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 翻译:介绍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被损害民族的文学 号”“俄国文学研究专号 • 《我走过的道路》茅盾生前写下的回忆录,记述了他前半 生50多年的风风雨雨,为政治、社会、文化史留下了珍贵 的史料。
多条战线同时作战的吴荪甫
《子夜》:“社会剖析小说”的杰出代表
• 3.《子夜》在题材上,显示出“史诗性”特色:“大规模 地描写中国社会”。 • 4.《子夜》在塑造人物上的特色: • 把吴荪甫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来塑造。重点抓住 吴的“两面性”--冷静果断,刚毅坚韧,但又色厉内荏。 • 在塑造人物上,作者还在人物的复杂心理和性格多样性的 描写上,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 5.《子夜》的创作目的十分明确,对1930年关于中国社会 的性质的论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当时的中国社会依然是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根本就没有实现资本主义的可能。
“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 时期:
• ⑴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⑵ 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⑶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 作最后之追求。” • 《幻灭》:通过静女士在爱情和革命上的追求与幻灭, 表现了小资产阶级走向革命和在革命中的幻灭过程。 • 《动摇》:展示的是的革命时代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 烈斗争时期的现实。方罗兰的形象反映了在政治和爱 情上动摇、妥协、软弱者的精神特质。 • 《追求》:表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的心灵挣扎、精神 自我拯救以及掩饰不住的幻灭感。以章秋柳为代表。
春蚕
茅盾
茅盾
• 1896—1981) • 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茅盾 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 1.茅盾(1896-1981)早年生平 • 出生地:江南水乡乌镇。1913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三年期满毕业后,因家庭窘困,进入当时的新式文化出版 机构---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20年参加《小说月报》的改革 • 2.上个世纪20年代,茅盾是一位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大 革命以后,更像是一位职业革命家兼业余文学家。 • 1922年后,茅盾和文学研究会的同仁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 来解释文学与人生、文学与革命、文学与社会等方面问题。 • 其中最著名的文章是1928年7月,在日本写的《从牯岭到 东京》;1930年出版《蚀》。
《子夜》
• “《子夜》即半夜,既已半夜,快天亮了。” • ——茅盾
•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 义长篇小说。 • “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 1.《子夜》的文学史评价 • 《子夜》既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也是“社 会剖析小说”的代表,还是现代文学史上 率先对中国资产阶级和具有现代经济形态 的生产方式及社会背景进行大规模描写的 作品。 • 2.《子夜》的五条线索 • 吴荪甫和赵伯韬在公债市场的斗法;吴荪 甫与裕华丝厂和双桥镇农民的斗争是两条 副线,军阀混战和红军发展是两条潜在线 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