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含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
微量凯氏定氮法
微量凯氏定氮法
微量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氮含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将土壤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然后通过滴定法测定氨的含量,进而计算出土壤中的氮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
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步骤如下:
首先,准备样品。
从不同位置采集土壤样品,将其充分混合,然后随机取样。
样品的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来说,取10-50克的土壤样品即可。
其次,将取样的土壤样品加入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钠氢氧化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这一步的目的是将土壤中氮的有机形态转化为氨。
然后,加入氯化钾固体作为氮的吸收剂,用熔盐块进行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氨会被氯化钾吸收并转化为氯化铵。
加热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接着,将反应的溶液冷却后,用蒸馏水洗涤过滤。
将洗涤液收集到滴定瓶中,并加入酚酞指示剂。
这时,溶液会呈现淡红色。
最后,用硫酸溶液滴定酚酞溶液直至颜色变为无色。
硫酸溶液的浓度和滴定的体积会根据土壤样品的氮含量而定。
通过计算滴定所需的硫酸溶液体积,就可以得到土壤样品中氮的含量。
微量凯氏定氮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与其他氮测定法相比,微量凯氏定氮法更适用于测定土壤中微量氮的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土壤的特性和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氮测定方法。
总之,微量凯氏定氮法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氮测定方法,其准确性和方便性使其成为农业和环境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合理运用该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中氮的含量,为土壤养分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微量凯氏(Mirco-Kjeldahl)定氮法
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借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 蒸馏到一定 蒸馏 的量和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紫红色),硼酸吸收氨后(绿色), (紫红色) (绿色) 氨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铵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 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 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 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 滴定 止(紫红色),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摩尔数(相当于待测物中 (紫红色) 氨的摩尔数)计算 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氮量。 计算
器 材
1、改良型凯氏定氮仪 2、10mL微量酸式滴定管 3、酒精灯(打火机) 4、凯氏烧瓶 5、锥形瓶(50~100毫升)、容量瓶(50毫升)
试 剂
1、0.1mg/mL 标准(NH4)2SO4 2、30% NaOH溶液 3、2%硼酸 4、标准HCl (0.0100M) 5、混合指示剂(田式指示剂)
4. 蒸馏空白
⑴ 操作如蒸馏样品,空白不加(NH4)2SO4, 而是5mL蒸馏水及5mL NaOH ⑵ 第3个锥形瓶收集完后,清洗反应室,放掉 废水,滴定第2,3两只锥瓶内溶液,当 硼酸溶液刚由绿变回淡紫色时为滴定终点,记 录所用盐酸的量。
6. 计算
样品含N量 (NH4)2SO4样品含 量(mg/mL)= C (V1-V2) ×14 / V )
微量凯氏( 微量凯氏(Mirco-Kjeldahl)定氮法 )
目 的
1、学习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 2、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标准 硫酸铵含量的测定,未知样品的消化、蒸馏、 滴定及其含氮量的计算等。
原 理 (消化、蒸馏、滴定、计算)
凯氏定氮法常用于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 酸等)的含氮量。 天然的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二元素被 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 用生成硫酸铵。此时程称之为“消化”。 消化” 消化 (但是,这个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 硫酸钠以提高反应的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 促进反应的进行。)
总氮量的测定——凯氏(Micro—Kjeldahl)定氮法
实验一总氮量的测定 ----- 凯氏(Micro — Kjeldahl)定氮法一、目的学习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原理常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的含氮量。
含氮的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2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铉。
此过程通常称为“消化”。
但是,这个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反应液的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甘氨酸的消化过程可表示如下:CH2NH2COOH+3H2SO4, —2CO2+3SO2 + 4H2O + NH32NH3+H2SO4 一(NH 4)2SO4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铉分解,游离出氨,借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僻到一定量、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的氢离子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摩尔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摩尔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总氮量。
三、试剂1、消化液(过氧化氢:浓硫酸:=3: 2: 1)200mL2、粉末硫酸钾一硫酸铜混合物16gK2S04与CuS04 • 5H201~2 3: 1配比研磨混合3、30%氢氧化钠溶液 1 000 mL4、 2 %硼酸溶液5、标准盐酸溶液(约0. 01 mol/L)6、混合指示剂(田氏指示剂)由50mL0. 1%甲烯蓝乙醇溶液与200mL0. 1%甲基红l醇溶液混合配成,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这种指示剂酸性时为紫红色,碱性时为绿色。
变色范围很窄且灵敏。
7、市售标准面粉和富强粉①各2g 四、操作方法1、凯氏定氮仪的构造和安装凯氏定氮仪由蒸汽发生器、反应管及冷凝器3部分组成蒸汽发生器包括电炉及一个1-2L (升)容积的烧瓶。
蒸汽发生器借橡皮管与反应管相连, 反应管上端有一个玻璃杯,其上端通过反应室外层与蒸汽发生器相连,下端靠近反应室的底部。
反应室外层下端有一开口,上有一皮管夹,由此可放出冷凝水及反应废液。
凯氏定氮法 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凯氏定氮法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物质中的氮含量。
该方法基于凯氏反应,即将有机或无机物中的氮转化为氨,再通过氨测定确定氮的含量。
凯氏定氮法简单、灵敏度高,并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
文章的概述部分旨在介绍凯氏定氮法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对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相关的基本步骤进行阐述。
接着,我们将探讨凯氏定氮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并特别关注其在环境科学、农业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凯氏定氮法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如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准确性高等。
然而,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凯氏定氮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某些有机物的测定存在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还将展望凯氏定氮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探讨可能的改进和创新。
总而言之,本文将全面介绍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并对其优点、局限性进行评估。
通过深入了解凯氏定氮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局限性,并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凯氏定氮法的介绍和分析:第一部分,引言,将对凯氏定氮法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该方法的背景和相关概念。
同时,本部分还将描述文章的目的,即通过对凯氏定氮法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方法。
第二部分,正文,将重点介绍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2.1小节将详细阐述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包括氛围压降法和热导法两种常见的方法。
2.2小节将详细描述凯氏定氮法的步骤,包括样品的预处理、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操作等。
2.3小节将探讨凯氏定氮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土壤分析、环境监测等,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限制。
第三部分,结论,将对凯氏定氮法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3.1小节将概述凯氏定氮法的优点,如准确性高、灵敏度好等。
3.2小节将强调凯氏定氮法的局限性,如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仪器设备的限制等。
凯氏(Kjeldahl)定氮法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 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氮即得。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凯氏定氮法适用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但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若采用模块式消化炉代替传统的消化装置, 可同时测定几份样品,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批量蛋白质的测定,具有准确、快速、简便、低耗、稳定的优点。
1. 2 特点
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试样中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被国际国内作为法定的标准检验方法。凯氏定氮法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硫酸铜2.50 g, 硫酸钾0.10 g,浓硫酸4.00 mL;硫酸铜的用量为影响消化时间的主要因素,硫酸钾和浓硫酸用量为第二和第三主要因素;用此最佳条件做实验, 消化时间仅为12 min;与其他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用量方法对比,该法所需消化时间最短,试剂用量减少,可降低实验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一、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
1. 原理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4 个过程。其原理是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 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CH2COOH
| + 3H2SO4——2CO2 + 3SO2 +4H2O +NH3 (1)
实验二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量
• 注意:使用前检查酸式滴定管漏不漏?漏的话,涂凡士林
•
滴定时一边滴一边摇,防止滴定过头!
•
及时记录读数
• 要求:空白消化液1次,样品消化液2次
2020/1/16
5.计算
• 总氮量(%)=C(V1-V2)×0.014 × 100 × 消化液量(ml) / 滴定消耗用液量(ml) × w
• c为标准盐酸溶液摩尔浓度(0.0098M); • V1为滴定样品消化液用去的盐酸溶液平均mL数; • V2为滴定空白消化液用去的盐酸溶液平均mL数; • w为样品重量(1g),消化液量500ml,滴定消耗用液
– 蒸馏完毕后,应立即清洗反应室,方法如前所述。 如此3~5次。最后将 自由夹同时打开,将蒸汽发生器内的全部废水换掉,继续下一次蒸馏。
– 20待20/样1/16品和空白消化液均蒸馏完毕,同时进行滴定。
4.滴定
• 全部蒸馏完毕后,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各锥形瓶中收集的氨量,硼酸指示 剂溶液由绿变淡紫色为滴定终点。
酸性时为紫红色,碱性时为绿色。变色范围很窄且 灵敏。
• 7、样品—面粉1g
2020/1/16
五、操作方法
• 1.样品处理 – 固体样品: 某一固体样品中的含氮量是用100g该物质(干重)中 所含氮的g数来表示(%)。 – 一般样品烘干的温度都采用105℃,因为非游离的水都不能在 100℃以下烘干。 – 在称量瓶中称一定量磨细的样品(如0.1 g左右的干燥面粉), 然后置于105℃的烘箱内干燥4小时。用坩埚钳将称量瓶放人 干燥器内,待降至室温后称重,按上述操作继续烘干样品。 每干燥1小时后,称重一次,直到两次称量数值不变,即达恒 重。
– 若样品为液体(如血清等),可取一定体积样品直接消化测定。
微量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
微量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微量凯氏定氮法实验报告引言:微量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或水体中氮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并使用凯氏试剂与氨反应生成深蓝色络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从而确定样品中的氮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氮含量,探究土壤中氮的含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凯氏试剂与氨试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凯氏试剂工作液,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其浓度。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过筛网过滤,去除杂质,并将筛选后的土壤样品称取一定质量。
3. 氮转化:将称取的土壤样品与适量的硫酸铵混合,加入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钠氢氧化溶液,使样品中的氮转化为氨。
4. 反应:将转化后的样品与凯氏试剂工作液混合,静置反应一段时间,使其生成深蓝色络合物。
5. 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后的样品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氮的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土壤样品的氮含量。
结果显示,不同土壤样品中氮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A样品的氮含量最高,为X mg/kg;B样品的氮含量为Y mg/kg;C样品的氮含量为Z mg/kg。
讨论:1. 影响土壤中氮含量的因素:土壤中的氮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气候条件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不同土壤样品中氮含量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的不同导致的。
2. 氮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叶绿素合成等关键过程。
因此,土壤中的氮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结果显示,A样品中氮含量最高,可能说明该土壤适合植物生长。
3. 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微量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氮含量的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的优点。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如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对样品的处理要求较高等。
01 生物化学实验--凯氏(Kjeldahl)微量定氮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
凯氏( Kjeldahl )微量定氮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目的】1 .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未知样品的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的计算等。
2 .熟悉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
【原理】凯氏定氮法是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经典方法,它是根据蛋白质分子中含氮量来测定的,各种蛋白质含氮量比较近似,平均约为 16 %,即 1g 氮相当于 6.25g 蛋白质。
由测定出的氮量即可换算出蛋白质含量。
血清蛋白质或其它有机含氮物与浓硫酸加热进行消化 ( 氧化 ) 时,其中碳、氢、氧元素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原子则转变成氨,后者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溶液中,为了加速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在消化时加入硫酸铜做为催化剂,加入硫酸钾以提高消化液的沸点。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作用,放出氨,通过水蒸气蒸馏将氨带入接收瓶中被硼酸溶液吸收,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盐酸滴定,直至原来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恢复,即指示剂变为原来的颜色。
根据所消耗的标准盐酸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总氮量。
化学反应式如下:1 .消化含氮化合物 +H 2 SO 4 —→CO 2 ↑+H 2 O +(NH 4 ) 2 SO 4 +SO 2 ↑2 .蒸馏(NH 4 ) 2 SO 4 + 2NaOH—→2NH 4 OH+Na 2 SO 4NH 4 OH—→NH 3 ↑+ H 2 O3NH 3 +H 3 BO 3 —→(NH 4 ) 3 BO 33 .滴定(NH 4 ) 3 BO 3 +3HCl—→3NH 4 Cl+H 3 BO 3以上测定为样品中的总氮量,由总氮量减去非蛋白氮,即为蛋白质含氮量,再乘以 6 . 25 即为血清蛋白质含量。
【器材】1 .电炉2 .铁三角架3 .酒精灯4 .锥形瓶5 .消化管(凯氏烧瓶)6 .滴定管7 .微量凯氏定氮器8 .刻度吸量管9 .玻璃珠10 .漏斗11 .血清【试剂】1 .硫酸钾粉末2 . 12 . 5 %硫酸铜水溶液3 .浓硫酸4 . 2 %硼酸水溶液5 .混合指示剂取 0 . 1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10ml 与 0 . 1 %甲基红乙醇溶液 4ml 混合6 . 30 %氢氧化钠溶液7 . 0 . 0lmol / L 盐酸标准溶液【操作】一、消化取消化管二支,标明测定管与空白管,按下表进行操作:混匀,置于电炉上加热消化(图 3-1 ),开始有水蒸气逸出,继而溶液呈现棕色并冒出白烟 (SO 3 ) ,此时火力应减小,并在管口上盖一小漏斗,以免硫酸损失过多,再继续消化至溶液变为澄清的蓝绿色,即消化完毕 ( 此过程约需 25 分钟左右 ) ,冷却后加水 3 . 8ml ,使总量成为 5ml( 内有 1 . 2ml 硫酸 ) ,混匀,准备蒸馏。
总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
微量凯氏定氮法目的1. 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总氮量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2. 学会使用凯氏定氮仪原理凯氏(Kjeldahl)定氮法常用于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氮基酸等)的含氮量。
天然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被分别氧化成CO 2和H 2O ,而氮则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是为“消化”。
该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硫酸钠以提高反应的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促进反应的进行。
以甘氨酸为例,其消化过程可表示如下:NH 2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借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到一定量及一定浓度的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氨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铵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然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止,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的当量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的当量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氮量。
OH NH SO Na NaOH SO NH 4424222)4(+→+↑+→324NH O H OH NH324333BO H NH BO H NH →+334324BO H CL NH HCL BO H NH +→+滴定时用甲烯蓝和甲基红混合指示剂,其指示范围为pH5.2~5.6,将NH 4H 2BO 3的蓝/绿色滴至原来H 3BO 3的蓝紫色即为终点。
本法适用范围0.2~1.0mg 氮,相对误差应小于2%。
材料、试剂与器具材料卵清蛋白等含蛋白质样品试剂1. 浓硫酸(化学纯)2. 30%氢氧化钠(分析纯)溶液3. 0.9%NaCl 溶液4. 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硫酸钾与硫酸铜以3:1 (W/W)配比混合研磨成粉末5. 2%硼酸6. 混合指示剂(田氏):0.1%甲烯蓝乙醇溶液50ml 与0.1%甲基红乙醇溶液200ml 混合配↑↑↑+++→+32224224323NH O H SO CO SO H COOH CH 424423)(2SO NH SO H NH →+成(贮于棕色瓶备用,这种指示剂酸性时为紫色,碱性时为绿色,变色范围窄且灵敏)7. 0.0500M HCl8. 硼酸-指示剂混合液:2%硼酸溶液100ml,滴加混合指示剂贮备液,摇匀后溶液呈现紫红色即可(约加1ml左右混合指示剂)。
实验二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量
五、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 固体样品: 某一固体样品中的含氮量是用100g该物质(干重) 中所含氮的g数来表示(%)。 一般样品烘干的温度都采用105℃,因为非游离的水都不能 在100℃以下烘干。 在称量瓶中称一定量磨细的样品(如0.1 g左右的干燥面粉), 然后置于105℃的烘箱内干燥4小时。用坩埚钳将称量瓶放人 干燥器内,待降至室温后称重,按上述操作继续烘干样品。 每干燥1小时后,称重一次,直到两次称量数值不变,即达恒 重。
三、试剂
1、浓硫酸 2、粉末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
K2S04与CuS04.5H20以 3:1配比研磨混合 3、30%氢氧化钠溶液 4、2%硼酸溶液 5、标准盐酸溶液(0.0098 mol/L) 6、混合指示剂(田氏指示剂)
由50mL0.1。
蒸馏: 关闭自由夹,打开冷凝水(注意不要过快过猛,以免水溢出,实验过程中, 冷凝水可一直打开)。 点燃酒精灯,蒸馏开始,当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溶液由淡紫色变绿时(约 2―3分钟),开始计时,蒸馏3分钟,移开锥形瓶,使冷凝器下端离开液 面约1cm,同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冷凝管口外侧,继续蒸馏1分钟,取下 锥形瓶,用表面皿覆盖瓶口。 蒸馏完毕后,应立即清洗反应室,方法如前所述。 如此3~5次。最后将 自由夹同时打开,将蒸汽发生器内的全部废水换掉,继续下一次蒸馏。 待样品和空白消化液均蒸馏完毕,同时进行滴定。
4.滴定
全部蒸馏完毕后,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各锥形瓶中收集的氨量,硼酸指示 剂溶液由绿变淡紫色为滴定终点。
注意:使用前检查酸式滴定管漏不漏?漏的话,涂凡士林
滴定时一边滴一边摇,防止滴定过头!
及时记录读数
要求:空白消化液1次,样品消化液2次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只能检测蛋白质中氮含量,不能检测氨基酸的含量。
其中蛋白质含量也只是称为粗蛋白质的含量,只是用氮的含量乘以6.25(系数)得出,不是真正的蛋白质的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氮的方法如下:1、称取0.5~1g试样(含氮量5~80mg)准确至0.0002g,无损失地放入凯氏烧瓶中,加入硫酸铜0.9g,无水硫酸钾(或硫酸钠)15g,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硫酸25ml和2粒玻璃珠,在消煮炉士小心加热,待样品焦化,泡沫消失,再加强火力(360~410℃)直至溶液澄清后,再加热消化15min。
2、氨的蒸馏(1)常量直接茂馏法将上述的试样消煮液冷却,加蒸馏水200ml,摇匀,冷却。
沿瓶壁小心加入40%氢氧化钠溶液100ml,立即与蒸馏装置相连.蒸馏装置冷凝管的末端应浸入50ml硼酸吸收液lcm。
加混合指示剂2滴,轻摇凯氏烧瓶,使溶液混匀,加热蒸馏,直至馏出液体积约150ml。
先将吸收液取下,再停止加热。
(2)半微量水蒸汽蒸馏法上述试样的消煮液冷却,加蒸馏水20m1转入100ml 容量瓶,冷却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为试样分解液。
取2%硼酸溶液20ml,加混合指示剂2滴,使半微量蕉馏装置的冷凝管末端浸入此溶液;蒸馏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的水中应加甲基红指示剂数滴,硫酸数滴,且保持此液为橙红色,否则应补加少许硫酸。
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10~20ml注入蒸馏装置的反应室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进样入口,塞好入口玻璃塞,再加10ml40%氢氧化钠溶液,小心提起玻璃塞使之流入反应室,将玻璃塞塞好,并在入口处加水封密好,防止漏气,蒸馏4min,使冷凝管末端离开吸收液面,用蒸馏水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流入吸收液。
3、滴定用硼酸吸收氨后,立即用0.05mol/L的HCI标准溶液滴定,仍以甲基红或混合甲基红为指示剂。
在测定样本中含氮量的同时,应做一空白对照测定,即各种试剂的用量及操作步骤完全相同,但不加样本,这样可以校正因药品不纯所发生的误差,吸收氨后的吸收液立即用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红色为终点。
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报告
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定含氮物质的数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凯氏试剂是含钾离子和官能羰基的化合物,它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进行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深蓝色的染色。
然后该样品通过消化样品中的蛋白质,并测定生成的氨基酸,从而确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步骤:
1、将待测样品称取1.0g,加入100ml蒸馏水中,加压漏斗过滤,过滤液用量筒调整至100ml。
2、分别取3个15ml离心管,分别加入0.5ml、1.0ml、1.5ml的上述过滤液,加入10ml去离子水,倒入3个含3ml凯氏试剂的小烧杯中混匀。
3、将上述混合液加热至沸腾,然后降温至室温。
4、取10ml反应液加入预先消化好的咪唑试液,加0.6ml甲酸(25%质量比),加入2ml亚硝酸钠(0.6mol/L,pH7.6),使溶液变成黄绿色,插入预先调整好的滴定管,滴定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直到溶液变成淡黄色。
5、重复2~4步骤,做三次平均。
实验结果:
测得0.5ml、1.0ml、1.5ml三组样品分别消耗10.8ml、21.4ml和32.1ml的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计算得出每份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3.24mg、3.22mg和3.18mg,平均值为3.21mg。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出样品中蛋白质含量为3.21mg/g,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是一种快速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方法。
洪俊-微量凯氏定氮实验
总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1、目的与要求1、学习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
2、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标准硫酸铵含氮量的测定、未知样品的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的计算等。
2、实验原理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的含氮量常用凯氏定氮法来测定。
当被测的天然含氮化合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分解出氮、二氧化碳及水。
氮转变的氨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分解反应进行得很慢,可加入硫酸铜与及硫酸钾或硫酸钠促进之,其中硫酸铜为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钠可提高消化液的沸点。
氧化剂过氧化氢也能加速反应。
消化完了后,在凯氏定氮仪中加入强碱碱化消化液,使硫酸铵分解,放出氨。
用水蒸汽蒸馏法,将氮蒸入过量标准无机酸溶液中,然后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准确测定氨量,从而折算出含氮量。
以甘氨酸为例,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如下:1. NH2-CH2-COOH+3H2S04→2C02+3S02+4H20+NH32. 2NH3 +H2S04→(NH4)2SO43. (NH4)2SO4+2NaOH→2H2O+Na2SO4+2NH3↑测定时常用硼酸溶液收集氨,氨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铵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然后再用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止。
所用的强酸的当量数即相当于被测样品中氨的当量数。
本法适用的范围为0.2-1.0 毫克氮。
相对误差应小于±2%。
三、试剂和器材1、试剂(1)浓硫酸(化学纯) (2)30%氢氧化钠(分析纯)溶液(3)2%硼酸溶液。
(4)0.0106N标准盐酸溶液。
(5)粉末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K2SO4:CuSO4·5H2O=3:1或80gK2SO4, 20g CuSO4·5H2O及0.34g硒酸钠)粉末,充分研细混匀。
(6)指示剂混合液:取50ml 0.1%甲烯兰-无水乙醇溶液与200ml 0.1%甲基红-无水乙醇溶液混合,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本指示剂在pH5.2时为紫红色,在pH5.4为暗蓝(或灰色),在pH5.6为绿色。
微量凯氏定氮法
总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一、原理:当被测的天然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氮转变成氨,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在凯氏定氮仪中,加入强碱碱化消化液,使硫酸铵分解,放出氨。
借水蒸汽蒸馏法,将氨气蒸入过量标准无机酸溶液中,然后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
根据所测得的氨量,计算样品的含氮量R(NH2)-COOH+3 H2SO4CO2+SO2+H2O+NH3NH3+H2SO4 (NH4)2SO4(NH4)2SO4+2NaOH 2NH3 +2H2O+Na2SO4二、样品处理:1、固体样品处理:105℃干燥,使样品达到恒重。
2、液体样品处理:可取一定体积做适当的稀释后取一定量消化定氮。
三、消化:准备4个50ml凯氏烧瓶,并标号,向第1、2号烧瓶内分别放入经过准确量取的样品;3、4号烧瓶作为空白对照,用以测定试剂中可能含有的微量氮物质以对样品进行校正。
在每个交烧瓶中加入约300mg消化剂(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再用量筒加入3ml浓硫酸。
将以上4个烧瓶入到消化架上进行消化。
在消化过程中要时常转动烧瓶,使全部样品都浸泡在硫酸内,以保证样品消化完全。
待烧瓶中消化液褐色消失,而呈清彻淡蓝色时,消化即告完毕。
四、蒸馏:1、蒸馏器的蒸汽洗涤:发生装置先用水洗涤干净,安装后再经水蒸汽洗涤(5~10分钟)。
观察锥形瓶内硼酸指示剂混合液是否变色,如不明显变色,则证明蒸馏器内部已洗涤干净。
移开火焰,打开夹子,可准备样品测定。
2、样品的测定:加样前先撤火,而且务必打开夹子,用吸量管吸取2ml样品,让样品注入反应室中。
取一只盛有硼酸指示剂混合液的锥形瓶放在冷凝管之下口浸没在硼酸溶液中,以保证吸收反应所释放出的氨。
用量筒加入10ml 30% NaOH溶液,使其慢慢注入反应室,封口。
开始加热水蒸汽发生器。
沸腾后,夹紧夹子开始蒸馏。
锥形瓶中硼酸吸收了氨由紫色变成绿色。
自变色起记时,蒸馏3~5分钟。
移动锥形瓶使硼酸液面离开冷凝管下口约1厘米,并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冷凝管下口外面再继续蒸馏1分钟。
总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
实验一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总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2.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标准硫酸铵含量的测定,未知样品的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的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天然有机物的含氮量常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来测定。
生物材料的含氮化合物分析测定主要是指蛋白质,核酸的含量通常是用定磷法或别的方法测定。
蛋白质的含氮量几乎是恒定的,约在15~16 %之间。
因此只要测定蛋白氮,乘以6.25,即为粗蛋白质含量。
当被测的天然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元素转变成CO2和H2O,而氮元素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此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时分解反应进行得很慢,需要加入硫酸钾以提高沸点(可由290℃提高到400℃),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其他氧化剂如H2O2也可)。
消化完成后,在凯氏定氮仪中加入强碱碱化消化液,使硫酸铵分解放出氨。
用水蒸气蒸馏法,将氨蒸入过量标准无机酸(硼酸)溶液中,然后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从而计算出含氮量。
以甘氨酸为例,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如下:本法适用范围为0.2~1.0 mg氮,相对误差小于±2%。
三、试剂和器材试剂:1.浓硫酸2.粉末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K2SO4: CuSO4·5H2O=3 : 1)3.30% NaOH溶液4.0.010 mol/L盐酸5.2 %硼酸6.混合指示剂:由50 ml 0.1%甲烯兰酒精溶液与200 ml 0.1%甲基红酒精溶液混合而成,酸色为紫红色,碱色为绿色7.蛋清液(用水稀释一倍)器材:l.改良式微量凯氏定氮仪2.消化炉3.消化管4.铁架台5.电子天平6.50 ml容量瓶7.锥形瓶8.表面皿9.移液管10.量筒11.酸式滴定管12.酒精灯四、实验步骤1、消化样品取2ml鸡蛋清样液(鸡蛋清原液:水=1:1),加入到消化管中,加入1.5g的催化剂(K2SO4: CuSO4·5H2O=3 : 1),后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山大生化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 微量凯氏定氮法
微量凯氏定氮法姓名:周超学号:201100140067班级:11级生命基地同组者:刘炳煜时间:2011年6月4日【实验目的】1、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凯氏定氮仪。
【实验原理】凯氏定氮也称克氏定氮。
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
然后经强碱碱化使硫酸铵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即可计算的样品之含氮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NH2CH2COOH+3H2SO4→2CO2+3SO2+4H2O+NH3(1)2NH3+H2SO4→(NH4)2SO4(2)(NH4)2SO4+2NaOH→2H2O+Na2SO4+2NH3↑(3)反应(1)(2)在凯氏烧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如图1),其特点是将蒸汽发生器、蒸馏器及冷凝器三个部分融为一体。
由于蒸汽发生器体积小,节省能源,本仪器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及硫酸钾以提高溶液之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氨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铵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然后用强酸滴定,所用无机酸的量即相当于被测样品中氨的量,本法适用范围约为0.2~1.0mg/mL氮。
凯氏定氮法常用于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的含氮量。
图1 微量凯氏定氮蒸馏装置【实验试剂】实验仪器1、微量凯氏定氮蒸馏装置2、100ml锥形瓶 6个3、5ml移液管4、10ml量筒5、电炉6、铁架台7、酸式滴定管8、沸石实验材料1、牛奶2、浓硫酸3、K2SO4·CuSO4混合物4、双氧水5、0.3mg N/ml的标准硫酸氨6、硼酸7、30%的NaOH溶液8、0.0093mol/L的HCl溶液9、甲基橙指示剂10、蒸馏水【实验步骤】1、将凯氏定氮仪器的装置仪器安装好。
样品的消化:牛奶:水=1:1的样品2ml,加入4ml H2SO4,再加入200mgK 2SO4•CuSO4催化剂,加热,消化至消化液由褐色变淡直至淡黄色,冷却,加入双氧水数滴,继续加热至消化液至浅蓝色,冷却定容至100ml,备用。
微量凯式定氮法
实验原理生物材料的含氮量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测出含氮量则可推知蛋白含量。
生物材料总氮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由于具有测定准确度高,可测定各种不同形态样品等两大优点,因而被公认为是测定食品、饲料、种子、生物制品、药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
其原理如下:1. 消化:有机物与浓硫酸供热,使有机氮全部转化为无机氮——硫酸铵。
为加快反应,添加硫酸铜和硫酸钾的混合物;前者为催化剂,后者可提高硫酸沸点。
这一步约需30min至1 h,视样品的性质而定。
2. 加碱蒸馏:硫酸铵与NaOH(浓)作用生成(NH4)OH, 加热后生成NH3, 通过蒸馏导入过量酸中和生成NH4Cl而被吸收。
3. 滴定:用过量标准HCl吸收NH3,剩余的酸可用标准NaOH滴定,由所用HCl摩尔数减去滴定耗去的NaOH摩尔数,即为被吸收的NH3摩尔数。
此法为回滴法,采用甲基红卫指示剂。
HCl+NaOHNaCl +H2O本法适用于0.2 ~ 2.0 mg的氮量测定。
1.热源2. 烧瓶3. 玻璃管4. 橡皮管5.玻璃杯6. 棒状玻塞7. 反应室8. 反应室外壳9.夹子10. 反应室中插管11. 冷凝管12. 锥形瓶13. 石棉网图3.4 微量凯氏蒸馏装置示意图试剂和器材一、试剂浓硫酸;30%过氧化氢溶液;10 M氢氧化钠;0.01M的标准盐酸;标准硫酸铵(0.3mg氮/mL)。
催化剂:硫酸铜:硫酸钾=1:4混合,研细。
指示剂:0.1%甲基红乙醇溶液。
二、测试样品牛血清白蛋白。
三、器材微量凯氏定氮仪;移液管1mL(×3);2mL(×1);微量滴定管5mL(×1); 烧杯200mL (×2);量筒10mL(×1);三角烧瓶150mL(×4);凯氏烧瓶50mL(×4),吸耳球(×1);电炉;分析天平。
操作方法一、样品处理称取牛血清白蛋白50mg,加入2个凯氏烧瓶中,另2个凯氏烧瓶为空白对照,不加样品。
实验四 生物物质含氮量的测定
实验四生物物质含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一、目的1、了解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本试验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生物材料中含有许多含氮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故含氮量的测定在生化研究中十分重要。
知道了含氮量,就可推知蛋白质量,还可以根据N/P比值的高低检验核酸纯度。
本法适于测定0.2~2.0毫克的氮。
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有机物转变为无机氮(氨),氨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后者与强碱作用释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硫酸液中和的浓度,即可计算出样品的含氮量。
本实验用直接法来判断中和程度。
用硼酸作为氨的吸收溶液,结果使溶液中氢离子降低,混合指示剂(pH4.3~pH5.4)由黑紫色变成绿色。
再用标准酸来滴定,使硼酸恢复到原来的氢离子的浓度为止,指示剂出现淡紫色终点,此时所耗的盐酸量为氨的量。
NH3+H3BO4 —→ NH4H2BO4NH4H2BO4+HCl —→ NH4Cl+H3BO4为了加速消化,可加入CuSO4作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钠可提高溶液的沸点。
此外硒汞混合物或钼酸钠可作为催化剂,且缩短作用时间,H2O2也可加速反应。
三、试剂和器材1、试剂的配制(1)样液 5g蛋清溶于0.9% NaCl液,并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如有不溶物,离心取上清备用。
(2)30% 氢氧化钠溶液 30g氢氧化钠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3)2% 硼酸溶液 2g 硼酸溶于蒸馏水,定容至100ml。
(4)混合指示剂 0.1%甲基红酒精溶液和0.1%甲烯蓝酒精溶液按4:1比例(V/V)混合。
本指示剂在pH5.2时为紫红色,pH5.4时为暗蓝(或灰色)色,pH5.6(与原理不吻合)时为绿色,变色点pI为5.4。
(5)1mol/L标准盐酸溶液2、材料硫酸(A.R.)、硫酸钾:硫酸铜=3:1(W:W)混匀研成粉末、凯氏定氮管、凯氏定氮仪两套。
四、操作1、消化取6支凯氏定氮管编号,3支加1.0ml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另3支各加1.0ml 鸡蛋清样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物质含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
一、目的
1、了解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本试验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
1.生物材料中含有许多含氮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故含氮量
的测定在生化研究中十分重要。
知道了含氮量,就可推知蛋白质量。
本法适于测定0.2~2.0毫克的氮。
2.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有机物转变为氨,氨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后者与强
碱作用释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硫酸液中和的浓度,即可计算出样品的含氮量。
3.本实验用直接法来判断中和程度。
用硼酸作为氨的吸收溶液,结果使溶液中
氢离子降低,混合指示剂(pH4.3~pH5.4)由黑紫色变成绿色。
再用标准酸来滴定,使硼酸恢复到原来的氢离子的浓度为止,指示剂出现淡紫色终点,此时所耗的盐酸量为氨的量。
NH
3+H
3
BO
4
→ NH
4
H
2
BO
4
NH
4
H
2
BO
4
+HCl —→ NH
4
Cl+H
3
BO
4
4.为了加速消化,可加入CuSO4作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钠可提高溶液的沸点。
此外硒汞混合物或钼酸钠可作为催化剂,且缩短作用时间,H2O2也可加速反应。
三、试剂和器材
1、试剂的配制
(1)样液 7.5g蛋清溶于0.9% NaCl液,并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如有不溶物,离心取上清备用,即为7.50%的鸡蛋清溶液。
(2)30% 氢氧化钠溶液
(3)2% 硼酸溶液
(4)混合指示剂
(5)1mol/L标准盐酸溶液
2、材料
硫酸(A.R.)、硫酸钾:硫酸铜=3:1(W:W)混匀研成粉末、凯氏定氮管、凯
氏定氮仪。
四、操作
1、消化
每人1支凯氏定氮管编号,第1、2组加1.0ml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其他各组加1.0ml鸡蛋清样液。
然后加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约20mg及浓硫酸2ml,并放入3-4粒玻璃珠,放在消化炉上加热消化。
开始时应控制火力,将消化温度控制在150℃5 min,然后再增加至200℃,消化10 min。
注意勿使瓶内液体冲至瓶颈。
待瓶内水汽蒸完,硫酸开始分解释放出SO2白烟后,适当加强火力至300℃消化10 min,然后增加火力至450℃,直至消化液透明并呈淡绿色为止(1.5-2 h),冷却,准备蒸馏。
2、蒸馏
每人取50-100ml锥瓶1个,先按一般方法洗净,再用蒸汽洗涤3次,每次15-20s,冷却,用吸管各加入2%硼酸溶液5.0ml及指示剂2-3滴。
如瓶内液体呈葡萄紫色,盖好备用。
如锥形瓶内液体呈绿色,需要蒸汽重新洗涤。
将装有消化液的消化管,加入定氮仪左边反应室,再在冷凝管下置一盛有硼酸液及指示剂的锥形瓶,并使冷凝管口插入酸液面下约0.5 cm处。
打开碱开关,通入10-15ml的30%NaOH溶液,让NaOH液缓缓流入反应室内的消化管中。
关掉通碱开关,打开通气阀开始蒸馏。
开始蒸馏后,即应注意硼酸溶液颜色的变化。
当酸液由葡萄紫色变成绿色后,再蒸馏20s,若绿色不变,降低锥形瓶,使冷凝管口离开酸液液面约1cm,再通气数秒钟(让凝管口上的溶液进入锥形瓶)后关掉通气阀,移去锥形瓶,盖好,准备滴定。
3、滴定
用0.01mol/L的HCl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硼酸溶液至浅葡萄紫色,记录所耗HCl溶液的量。
4、计算
蛋白量=(A-B)×10-3×M×14.008×6.25 ×100/7.5
即为每g鸡蛋清中所含的蛋白质的量
A=滴定样品用去的HCl液ml数; B=滴定空白用去的HCl液ml数;
M=滴定所用盐酸的摩尔浓度; 14.008=氮之原子量。
附:
一些常见食物的产氨量
各种食物含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