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文言文实词推断学案(完美整理版)
文言实词的推断教案学案
文言实词的推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考点解读一规律总结一拓展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文言实词的学习进一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实战练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先提个问题: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你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找学生回答)清刘淇《助字辨略》:“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
”想要读懂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是关键。
高考中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不同含义,记忆量比较大了,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推断实词的方法,那么就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了,所以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共同来研习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二、考点扫描(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在18个省区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道选择题都是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考察, 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种模式,在 2015年,只有新课标卷考察,其他省区都考察了这一考点。
(二) 分值比重:3分(选择题)此外,文言语句的翻译也考察有赋分意义的实词,如( 2015广东卷)翻译题1、“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 (4分)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常见文言实 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值远在 3分以上。
三、应对策略一一注意积累,学会推断 (一) 方法攻略通假推断法 字形推断法 对称结构推断法 语法推断法 知识迁移法语境推断法(二) 初试身手要求:各个小组首先做完所选择的题目,1、通假推断法(1) (2) (3) (4) (5)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自缢于庭树 ( ) 可以独飨白粲。
(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5、 知识迁移法(成语或学过的知识) (1) (2) (3) (4)(5) 挥手谢公卿(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今主上幼7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备考建议(完美整理版)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备考建议基础知识0303 1734:文言文阅读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修辞,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等考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对同学们而言,文言文阅读备考是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它贯穿于备考的整个过程。
这里仅从总体阅读的角度,给同学们的备考提两点建议:一、注重语感和知识的积累1.重视课文的朗读,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文言文是生活中不再使用的语言,同学们只有通过朗读典范的文言文,才能养成语感。
因此,文言文要经常读,哪怕考前时间再紧,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进行重点朗读,做到朗朗上口,自然流畅。
有了好的文言语感,考试中生疏的文章也就比较容易解读了。
2.重视知识的归纳,强化记忆,加深印象。
考生应该备有“摘抄本”,归纳记录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
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训练题中遇到的自己感到陌生的实词,都要将其读音、义项和例句记录下来,并经常翻看。
《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18个文言虚词,要一一归纳、整理出其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相应的例句进行记忆。
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要分清类别,结合例句理解记忆。
3.精读、泛读结合,强化训练“质”,加大训练“量”。
“精读”教材篇目,并能背诵一定量的名篇,老师在课堂上讲读的文言文段,要熟读成诵,达到三会,即会读、会翻译、会解释加点的词。
此外,也要加大训练量,根据考生所在地区试卷文言文选文的文体特征(如传记文、论述文、杂记文),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泛读训练中强化、迁移精读的学习成果。
如果精读课外文言文段要30篇的话,泛读则应达到90篇左右。
二、掌握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方法不同类型的文体,因其自身的特性,需要同学们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传记文的阅读(1)把握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①透视核心事件。
阅读史传类文章,可通过透视对核心人物的描写或核心事件的叙述,及详略的安排等来判断思想感情倾向,把握的观点、态度;阅读评传类文章,通过对谈论的人、事、物所持的看法,把握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实词推断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瞻前顾后,合理推求----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复习目标:1.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探究推断的方法。
(一)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2.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3.抚军亦厚赉.成名。
()我的推断方法是:(二)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我的推断方法是:(三)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通五经,贯.六艺()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我的推断方法是:(四)1.“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训俭示康》()2.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之。
(2011江苏卷) ()3.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2014江苏卷)()我的推断方法是:二、试着运用所掌握的方法推断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牧.人御众之才()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3.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4.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5.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6.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7.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8.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9.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来难,臣以为不然。
()8.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0.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1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隆中对》()1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宋书·王昙首传》()三、学以致用,当堂训练阳货(鲁国季氏的权臣)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学案
商城高中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之词义推测学案制作:方超 20200923 文言文复习我们已经进入了尾声,一起来复习下我们对文言文复习了哪些知识点:文言断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重要虚词,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有规律可循,而且数量比较少,我们好掌握,而实词成千上万,浩如烟海,造成我们词意难以把握的就是我们我们文言实词它有这么多的变化。
所以在理解上会造成困难,针对实词理解上的困难,我们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如何进行实词的推断!二、方法导引。
(一)、语境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较为实用,根据前后文来进行判断。
根据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根据事理情理进行分析。
语境推断是所有方法里都需要用到,词义千变万化,但是语境是固定不变的。
好接下来我们牛刀小试一下:(练习题)王昭君出汉宫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
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思考与练习](1).解释:图_________中__________(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式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偶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思路: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3、比较推断词义。
实词推断学案
【学习目标】1、培养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2、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
【前置补偿】一、完成下列默写填空:1.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借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2.新时代中国青年,学习和创业都有了更好的条件、更高的起点,但也要牢记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所说“ , ”,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奋斗精神。
3.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极言庄宗强盛之时天下无敌的句子是:,。
4.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后,又以两个反诘句回扣论点的句子是: ? , 。
5.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句谈自满与谦虚的对比的句子是:,。
课堂探究案【典型例题】一、自主学习翻译句中划线词语1.可以独飨白粲。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3.冀得一归觐。
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7.风吹草低见牛羊。
8.张良出,要项伯。
9.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10.通五经,贯六艺。
1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1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3.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14.将军身披坚执锐。
15. 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16. 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17.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18. 斯言虽小,可以喻大。
19. 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
二、合作探究归纳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技巧【方法总结】【巩固提升】翻译句中划线词语1.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2.抚军亦厚赉成名。
3.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4.夜缒而出,见秦伯。
5.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6.复之以掌。
7.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8.追亡逐北。
9.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佛印绝类弥勒。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今姑贷汝。
【当堂检测】翻译句中划线词语1.彀士十万人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4.卒然临之而不惊5.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6.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7.攘除奸凶8.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②信义著于四海课后训练案【学以致用】翻译下列句中划线字词。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文言实词含义推断七法(完美整理版)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七法基础知识0923 1713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怎样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呢?下面提供的八种方法,在推断和解释文言实词含义上还是非常有效的,对考生复习也会有帮助的。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
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
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
“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再如:“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
“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1。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推断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推断方法,自主解读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常见实词推断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3. 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准确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推断的定义、方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
c. 词义引申法:根据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d. 词义推测法:根据常识、成语等推断词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一篇文言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应提供充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高三文言实词推断新学案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学案编写人:林凯伟一、学习目标:熟悉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二、学习重点:能运用基本方法推断实词词义。
三、学习过程:(一)前提测评: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将军身披坚执锐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7.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8.使童子烛之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0.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1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二)、推断方法例说:(1)、_____________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既有令名,复求寿考便言多令才②铨简秀士简能而任之③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④引次江北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邹忌修八尺有余⑥曾不知老之将至曾不若孀妻弱子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向吾不为斯役,则九已病矣⑧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⑨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07年高考江苏卷)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2.联想成语推断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其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②召医而尤其故怨天尤人③不素餐兮《诗》尸位素餐④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⑤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⑥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2)、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齐人追亡逐北4.通五经,贯六艺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推断》导学案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于)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借助成语推断
成语是古汉语遗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活化石”,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众多语言现象。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一一构成同义的现象
相如因持璧却立“却”的意思是:相关成语: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与“靡”有关成语:“靡”的意思是:
夫晋,何厌之有与“厌”有关成语:“厌”的意思是:
赵奢之伦制其兵与“伦”有关成语:“伦”的意思是:
使弈秋诲二人弈与“诲”有关成语:“诲”的意思是:
补充法
①省文推断:由于语句出现省略部分,只是一些词咋看起来颇为费解,如果把省略的补上来,或
理解为修辞上的“借代”,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一句中的“清荣峻茂”,如把省文补上便是“”
②组词补充:古代汉语多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多以双音词为主。
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甚理解
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猜读”其意义。
书——更——诫——
悦——赐——
九、复词偏义推断法
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构成,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意义,这样的词叫做偏义复词。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勤劳作”而无“勤休息”之意。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偏指“”无“”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偏指“ ”无“ ”之意。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失误及对策例谈(完美整理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失误及对策例谈基础知识0118 0641: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失误及对策例谈一、文言实词解释题1、答题失误:(1)词类活用误译例: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湖南卷)此项为不正确的一项,命题者故意以“怪”字的一般用法来解释,让考生落入“陷阱”。
其实应该是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可译为“因而以当时人不称道韩文为奇怪”。
(2)用今义释古词例①:于是其诗益工工:工整(福建卷)②:可以喻大喻:比喻(辽宁卷)③: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广东卷)以上三例,都是命题者以用今义释古词来设制的干扰项,“工”非“工整”,而是“精妙”;“喻”非“比喻”,而是“明白”;“候”也非“等候”,而是“问候”。
(3)多义词误用义项:例:景公与陈无宇……诛讨诛:杀掉(北京卷)句中的“诛”不是“杀掉”,而是“讨伐”,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就是此义,而“杀掉”则是“诛”的后起义。
(4)单音节词误作双音节词:例: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请求休假。
(江西卷)此项中的“请假”不是双音节词,而是“请”和“假(代理)”两个单音节词,“令因请假”可译为“县令因而请他暂代县令”。
2、答题对策根据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复习时要对高中语文课本后的“文言实词表”中的实词认真梳理,注意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认真复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知识。
考试答题时认真地分析各个选项,将其还原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意思来理解,符合文意为正确项,否则为错误项。
二、文言虚词理解题1、答题失误:(1)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未过关。
例: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江苏卷)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这里题干中“为开救”中的“为”可译为“替”,介词,“为开救”即“替他展开营救”。
文言实词推断导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一)——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学习目标】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正确了解词义。
【学习重点】根据语境推断词义【学习过程】一、课前自测解释下列画线的词句,并尝试总结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的一些方法。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柳宗元二、考点阐释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三、方法指导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典例分析】(08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巩固练习】解释加点字,并说明理由:(2005湖北卷)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易__________________。
(二) 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高三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学案
实词词义推断学案课堂练习:整体感知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⑴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⑵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⑶杖踵疑门,告曰:⑷“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⑸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②,⑹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⑺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
”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⑻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⑼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
及二子至,⑽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半馈,却弗受,⑾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⑿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明代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
②汛室:汛,洒水。
汛室,指打扫房间。
一、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身份特点、事件、品格)二、翻译划横线的句子(1) (2)(3) (4)(5) (6)(7) (8)(9) (10)(11) (12)三、《李疑传》高考题: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B.景淳竟.死竟:居然C. 反赆.以货,遣归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多:称赞四、《李疑传》仿真题: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取囊按籍.而还之籍:户籍B.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语法结构、词义推测等手段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学生能够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实践阅读推断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文言文阅读材料。
2. 相关文言实词推断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文言实词推断概述1.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讲解:解释文言实词推断的概念和方法。
1.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1.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二章:上下文推断法2.1 导入:介绍上下文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2.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含义。
2.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2.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三章:语法结构推断法3.1 导入:介绍语法结构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语法结构推断实词含义。
3.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3.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四章:词义推测法4.1 导入:介绍词义推测法的原理和应用。
4.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词义推测实词含义。
4.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4.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五章:综合推断法5.1 导入:介绍综合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5.2 讲解:解释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推断方法推断实词含义。
5.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5.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推断的正确率。
3. 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词类活用推断法6.1 导入:介绍词类活用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练习,探究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建立知识坐标树。
2. 能够利用方法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分类练习字音推断法---通假法:想想看: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试试看: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4、复之以掌5、卒然临之而不惊6、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字形推断法:想想看: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金就砺则利。
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试试看: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晋文公的炊事官)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抚军亦厚赉成名。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5、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高考链接(2008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人名),访奋击收者收留C、访(人名)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人名)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结构推断法:课内: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E、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F、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G、文过饰非H、严惩不贷课外: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语法推断法---词性推断法课内:1、沛公军霸上。
2、范增数目项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左右欲刃相如。
课外:12、(2005年浙江卷) D3、(2006年重庆卷) B4、(2000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5、(2008全国卷I)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檄:文告。
B喻:开导。
C稽:查考。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模板教学案导入: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分值仅次于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关键就是准确理解文段,尤其是准确理解文段中文言实词的词义。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学习重点: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二、课前预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含义。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傲慢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7.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多8.使童子烛之用蜡烛照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刻毒10.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漆成红色漆成黑色1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破旧的总结:这些实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的`是我们书本学过的,有的是课外练习做过的。
然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实词可以说都是一些特殊的实词,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涉及了一些词类活用或者是一些并不常用的词义。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关键: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2、掌握正确的方法推断文言实词一般来说,有六种基本方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三、类型例说:(一)、联想推断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既有令名,复求寿考便言多令才美好②铨简秀士简能而任之选拔官吏③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执政④引次江北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⑥曾不知老之将至曾不若孀妻弱子连都,竟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向吾不为斯役,则九已病矣以前⑧进之布指算,不爽(2007年高考江苏卷)差错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⑨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07年高考江苏卷)宰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杀⑩道济趋下阶(2007年高考江苏卷)快走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快走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快走。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词汇背诵篇目及推荐读(完美整理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词汇背诵篇目及推荐读基础知识0505 1058高中大纲(试验修订版)附录附录:一、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二、古诗文背诵篇目三、课外阅读推荐书目附录一: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一)实词爱安伯被倍本鄙兵病察长朝池曾乘城诚除传辞从达殆怠当道得度短多发方非复负盖鼓故顾固归国过何恨后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进尽就举绝堪克类怜临弥名末莫乃内判期奇迁请穷求去劝却如若善稍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遂率说私素汤涕通徒图退亡王望恶微闻相谢悉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引右逾狱再造知置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二)虚词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哉则者之附录二:古诗文背诵篇目(一)古文20篇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子》☆逍遥游《庄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过秦论贾谊☆屈原列传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陈情表李密兰亭集序王羲之归去来兮辞陶潜谏太宗十思疏魏徵☆滕王阁序王勃师说韩愈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赤壁赋苏轼石钟山记苏轼项脊轩志归有光登泰山记姚鼐(二)诗词曲50首静女《诗经》无衣《诗经》☆氓《诗经》湘夫人屈原☆离骚屈原长歌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汉乐府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白马篇曹植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山居秋暝王维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越中览古李白蜀道难李白将进酒李白登高杜甫蜀相杜甫兵车行杜甫客至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杜甫阁夜杜甫登岳阳楼杜甫渔翁柳宗元石头城刘禹锡琵琶行白居易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李凭箜篌引李贺过华清宫李商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锦瑟李商隐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书愤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陆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窦娥冤关汉卿☆长亭送别王实甫醉太平(人皆嫌命窘)张可久☆哀江南孔尚任注:有☆的只背诵其中一部分。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完美整理版)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基础知识0411 0708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考点概述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近几年,各地高考加强了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
如2004年北京卷在第Ⅱ卷的第11小题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题(只断句,不标点),5个小题,共5分。
2005年,北京卷在第Ⅱ卷的第11小题又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题(只断句,不标点),两个小题,还是5分;辽宁卷在第Ⅱ卷的第15小题也考查了文言文断句题,分值4分。
2006年广东卷第12小题,考查了文言文断句,分值3分。
2008年广东卷第9小题,考查了文言文断句,分值4分。
一般说来,断句应该依照以下三项原则: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在做断句题时,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许多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这种企图“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学案
实词的推断方法班级姓名等第【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语境分析法、字形推断法等五种方法。
2.能够使用语境分析法、字形推断法等五种方法对重点文言实词进行推断。
3.通过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够综合使用语境分析法等五种方法对重点文言实词进行推断。
难点:能够综合使用语境分析法等五种方法对重点文言实词进行推断。
【知识链接】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考查形式----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新亮剑》P196-199《推断文言实词五种常用技法》,用思维导图写出五种方法的图示。
二、运用所学方法,完成下列题目一1.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乎?弄瓦“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弄璋:男孩子弄瓦:女孩子2.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 B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深:刻毒、歹毒4.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殛:杀死、处死5.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绐:说谎,欺骗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无赖:天真可爱二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
君(谭嗣同)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实词推断学案
基础知识
1214 0927
:
文言文实词推断学案
介绍: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8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关键就是准确理解文段,尤其是准确理解文段中文言实词的词义。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文言实词,说出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将军身披坚执锐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0、使童子烛之
11、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总结: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关键:
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2、掌握正确的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一般来说,有这五种基本方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
一、联想推断
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
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
铨简秀士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2、联想成语推断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势拔五岳掩赤城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召医而尤其故
二、语言结构推断
利用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这一结构特点推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齐人追亡逐北
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6、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三、辨析词性、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4、不意乃在朝列
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
讨论:①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②目似瞑,意暇甚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四、根据字形合理猜测字义
1、系梁父子以组
2、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
3、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4、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五、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注意:以上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可灵活使用
巩固练习:翻译划线的句子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2、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列诸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
请运用所学方法推断更、发、害这三个实词的含义
3、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异日,(公权)与周樨同对,论事不阿,樨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
”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
文言文实词推断学案
介绍: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8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关键就是准确理解文段,尤其是准确理解文段中文言实词的词义。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我们学过的文言实词,说出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
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
5、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破旧的
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傲慢
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
8、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多
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刻毒
10、使童子烛之用蜡烛照
11、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漆成红色漆成黑色
总结:这些实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的是我们书本学过的,有的是课外练习做过的。
然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实词可以说都是一些特殊的实词,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涉及了一些词类活用或者是一些并不常用的词义。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我们可以根据语境推断出来。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关键:
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2、掌握正确的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一般来说,有这五种基本方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
一、联想推断
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
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向使三国各爱其民,爱惜)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令尊、令爱,美好)
铨简秀士(简能而任之,选拔官吏)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执政)
2、联想成语推断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风知劲草,强(洪亮)
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欲盖弥彰,清楚)
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
二、语言结构推断
利用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这一结构特点推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马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乐
4、齐人追亡逐北败逃者
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
6、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多
7、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
三、辨析词性、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名词,险固的地方)
2、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动词,腰佩)
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主语,名词,眼力视力)
4、不意乃在朝列(动词,料想)
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动词,抬高)
讨论:①臣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动词,料想)
②目似瞑,意暇甚(名词,神态)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宾语,心意,意图)
四、根据字形合理猜测字义
1、系梁父子以组绳子
2、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信使、传话的人
3、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到、去
4、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洁白的样子
五、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和着
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应答
注意:以上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可灵活使用
巩固练习: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翻译: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2、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列诸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
请运用所学方法推断更、发、害这三个实词的含义
3、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异日,(公权)与周樨同对,论事不阿,樨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
”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
翻译:(公权)议论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同事周樨在皇帝面前显得害怕恐惧,公权却更加不改变自己的意见,
纹确实是有功勋的旧臣之后,然而别人认为他是向皇上进献了两个美女才得到这个任命的,确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