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必修2全套教案(共62页)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必修二全部教案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
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
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下学期(三篇)

高一数学教学方案下学期(精选三篇)高一数学教学方案下学期篇一本学期,我将认真贯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方案的指导下,围绕“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进步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
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研形式,积极探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继续推进“生本教育”改革的进程,进步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自己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才能、有经历、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
1、努力进步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到达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位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
3、狠抓生本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进步现代教学程度,实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
4、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活动,共同进步教育教学程度。
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响,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
难点是否打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浸透。
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根本功等方面进展中肯,全面的评论、讨论。
1、把握教材关: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案。
方案要表达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
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略。
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展记录,及时进展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标准日常工作:严格标准数学教学常规。
要认真制定教学方案,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修改作业、辅导学生。
学生作业的标准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标准和教师批阅作业的标准。
3、教师角色的变化:要积极理论生本教育,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再是在“讲”的根底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要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4篇)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____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____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
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
新教材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计划(精选9篇)

新教材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计划(精选9篇)新教材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努力使我校数学兴趣小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二、工作目标: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确立知识的产生和结束。
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
4、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
5、个别学生的重点辅导。
6、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7、树立兴趣班带来的各种好处和对今后的帮助。
三、具体措施:1、进一步完善兴趣小组集体研究的环节,让集体研究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努力促进兴趣小组质量的提高,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各兴趣小组组长负责实行集体研讨的备课方式,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每位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编写教案,备课组长及时了解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研究教材、把握课堂实效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组内教师的成功经验,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每位教师都明确树立集体质量的意识。
2、严格规范兴趣小组教学常规。
认真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兴趣小组的日常活动教学质量调研。
3、对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几何教具制作、趣味数学、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小故事引入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资料,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设计方案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
接下来是关于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高速公路上的实际例子,引起积极的思考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以遇到变量间的依赖关系.能够利用初中对函数的认识,了解依赖关系中有的是函数关系,有的则不是函数关系.2.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二、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领悟生活中处处有变量,变量之间充满了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三、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法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探索:阅读课文P25页。
实例分析:书上在高速公路情境下的问题。
在高速公路情景下,你能发现哪些函数关系?2.对问题3,储油量v对油面高度h、油面宽度w都存在依赖关系,两种依赖关系都有函数关系吗?问题小结:1.生活中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随处可见,并非有依赖关系的两个变量都有函数关系,只有满足对于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才称它们之间有函数关系。
2.构成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必须是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因变量都有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
3.确定变量的依赖关系,需分清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如果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变量是因变量,另一个变量是自变量。
(二)、新课探究——函数概念1.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2.从集合的观点出发,函数定义:给定两个非空数集A和B,如果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对于A中的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f(x)与之对应,那么就把这种对应关系f叫做定义在A上的函数,记作或f:A→B,或y=f(x),x∈A.;此时x叫做自变量,集合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集合{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
习惯上我们称y是x的函数。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优秀3篇)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
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
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
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
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
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重难点分析根据对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目标分析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计划针对的是高一数学第二学期的课程内容。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将重点完成以下教学任务:深入理解并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运用坐标系进行图形的绘制和分析;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图像、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深入学习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及其与函数的关系;引入微积分初步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对高中数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的坐标表示,图形的变换等;(2)能够运用坐标系绘制和分析图形,解决实际问题;(3)熟练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图像、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4)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求解方法,了解其与函数的关系;(5)初步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如极限、导数等,培养数学思维;(6)提高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5)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通用5篇)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通用5篇)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
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将完成数学必修1和数学必修4(人教A版)两本教材的的学习,教学辅助材料有《同步金太阳导学》。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认真深入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读教材。
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目标,把准教学标高。
注意到新教材的特点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掌握、基本方法的应用上多下功夫,转变教学观念,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数学概念和重要数学思想,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概括。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师生互动,对基本的知识点要落实到位,新教材对教学中有疑问的地方要在备课组中多加讨论和研究,特别是有关概念课的教学,一定要讲清概念的发生、发展、内涵、外延,不要模棱两可。
1、处理好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中内容的不适当删减、降低要求,导致学生双基无法达到高中教学要求;高中不顾学生的基础,任意拔高教学要求,繁琐的、高难度的运算充斥课堂。
对初中没学而高中又要求掌握的内容(具体内容见附录)。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教学。
不搞一步到位删减的内容不要随意补充;不要擅自调整内容顺序;教辅材料不能作为教学的依据;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核心概念、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上;追求通性通法,不追求特技。
3、适当使用信息技术。
新课程主张多媒体教学。
在教材中很容易发现新课改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并在配备的光盘中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课件,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
但我还是认为,多媒体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选不选用多媒体要看教学内容。
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有些直观的内容用多媒体还是不错的,但有的内容诸如让学生思考体会的问题不是很适合多媒体教学的。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高一数学下册教案(1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数学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不同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它的圆心坐标与半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应用,渗透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圆的相关知识的探讨和几何画板在解与圆有关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索”的教学方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在概念的`形成与深化过程中,以一系列的问题为主线,采用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构建新知识;通过层层深入的例题配置,使学生思路逐步开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借助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哪些图形?初中平面几何中所学是两个方面的知识:直线形的和曲线形的。
在曲线形方面学习的是圆,学习解析几何以来,已经讨论了直线方程,今天我们来研究最简单、最完美的曲线圆的方程。
2、提问: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是圆?强调确定一个圆需要的的条件为:圆心与半径,它们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与大小,二、概念的形成:1、让学生根据显示在屏幕上的圆自己探究圆的方程。
教师演示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圆的方程,教师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由学生讲解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展示学生的想法,将两种解法同时显示在屏幕上,方便学生对比。
学生通常会有两种解法:解法1:(圆心不在坐标原点)设M(x,y)是一动点,点M在该圆上的充要条件是|CM|=r。
2024年第二学期高一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第二学期高一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 教学目标:在2024年第二学期的高一数学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科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包括数的性质、集合与函数、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几何等内容;(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分析、模型建立和解决方案的提出;(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数的性质: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等的性质及运算规律的学习;(2)集合与函数: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函数的定义及性质的学习;(3)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二次方程与不等式的学习;(4)平面几何: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计算、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圆的性质与计算的学习。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例如实际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4)案例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和教学安排1. 教学步骤:(1)复习和导入:回顾上学期的知识,导入本学期的学习内容;(2)知识讲解和概念解释: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和概念,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3)例题演练和讲评:通过讲解和学生参与,解答一些例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4)习题训练和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和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6)总结和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函数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数学模型之一,许多实际问题一旦认定是函数关系,就可以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把握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一起看看高一数学下册教案!欢迎查阅!高一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过程】教学前言:函数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数学模型之一,许多实际问题一旦认定是函数关系,就可以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把握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学过程】教学前言:函数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数学模型之一,许多实际问题一旦认定是函数关系,就可以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把握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新知引入:教师:大家觉得我胖吗?学生回答教师:我们在街上见到一个人总是会判断这个人的胖瘦,我们衡量一个人的胖瘦一般是以自己或是他人为标准的,那么我们还见过一些用来计算人胖瘦的式子,目前全世界都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一个人胖或不胖:体重/身高?(以米为单位)BMI在18.5-22.5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教师在黑板上计算一下自己的结果。
那既然能用一个式子来计算,说明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要得到这个式子之类的标准,我们能用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来确定吗?学生回答教师:当然是找的人越多越好,那我们在课上先少找几个人来研究一下吧,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说一下你的身高和体重吧学生说,教师把相关数据填在用PPT展示的一张表格上教师:好,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来研究了,那接下来我们怎么来处理刚收集到的这些数据呢?学生回答(预期:画散点图——连线——找函数)教师:好,大家按小组先画图连线然后讨论一下你们小组认为哪个函数的图像符合学生活动并回答教师:好,那大家分一下工,你们几个小组来计算这个函数解析式,那几个小组来计算那个函数解析式……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把学生算出的式子写在黑板上)大家计算出的解析式为什么会不完全相同呢?学生回答教师:我们计算的函数解析式是不是都可以用来刻画这个问题呢?学生回答教师:我们要怎么样来检验呢?学生回答(代入其它的点来验证)教师:那大家来检验一下哪个模型更符合数据情况学生分小组进行检验教师:好了,我们利用刚才收集的数据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出了一个式子,它也就是符合大家的情况的一个胖瘦的标准,既是我们班的一个标准,能用来衡量其它班的同学吗?那我们来计算一下老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见用世界肥胖标准对老师的体重进行的评价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高一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等基本要素。
(2)了解函数的性质,包括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3)学会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2)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规律,比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身高随年龄的增长等。
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点呢?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都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即函数。
3.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二)新课讲授1. 函数的概念(1)介绍函数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2)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等基本要素。
(3)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的函数。
2. 函数的性质(1)讲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
(2)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函数性质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2. 强调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函数实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一数学下册教学教学

高一数学下册教学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涵盖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初步以及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解析几何中直线、圆的方程,点、直线、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概率统计初步中的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统计图表的认识与应用;立体几何中空间图形的认识、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教学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面对下册教材中更为复杂的概念和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挫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解析几何中直线、圆的方程及其应用,能够解决点、直线、圆之间的位置关系问题;(2)理解概率统计初步中的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图表分析实际问题;(3)认识立体几何中的空间图形,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掌握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提高数学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通过课堂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5)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自信心等良好品质;(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5)通过数学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一、备课组劳动目标数学学科备课组全体西席要主动学习教诲传授理论,充实学科专业知识,实时掌握课改动态,不断更新教诲看法,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落地着花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传授质量是学校成长的生命线,根据本年级的实际环境,整体打造三年的成长筹划:高一、高二要保持稳固,顺利议决学业水平测试,高三要努力考取本科!二.本学期劳动措施1.准确明白、客观剖析学生数学知识水平高一年级共8个班,(1)班为我校发愤班,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对较高,(2)班为次重点班,入学成绩较好,(6)班为重点买办,(3)—(5)班是平行小班,(7)、(8)为平行买办,西席应议决摸底考试和通常传授尽快明白、剖析学生数学知识水安定学习能力。
2.凝聚备课组团体智慧,形成本性化传授设计为了把团体备课落到实处,将团体备课时间定为每周五下午第二、三节课,由备课组长主持,每次一位西席(根据备课主讲人分工表所定)作课本剖析,备课组长评价、补充。
我们将根据传授大纲的整体要求,在团体备课时办理以下标题:明确传授目标实在定,传授重点的把握,传授难点的突破,课上例题的选择,别的在团体备课时还应备教法的实施和学法的指导,要根据所传授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更好地坚定因材施教的原则。
敷衍重点课题和有难度的课题要重点研究。
主发言西席认真将典范例题整理打印,如有必要制作课件供全体西席使用,实现部分资源共享。
在备课组团体备课告竣共鸣的基础上,各西席再根据自己的传授特点及所传授生的环境备课。
具体团体备课时一般流程如下:(1)备课组所有成员简述各自在上周敷衍传授使命的完成环境,多说说自己讲堂传授和课后稳固中出现的标题,然后备课组各成员根据所讲内容交流办理措施;(2)联合传授进度;(3)由主发言人领导大众互助学习下周传授使命中的有关传授大纲,明确传授目标,指出重点、难点,枚举一些典范例题,精选练习题等,并请有传授阅历的老师做必要的评释、说明和补充,敷衍一些明白破裂比较大的地方,认真讨论,告竣共鸣。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案设计

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案设计【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核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今天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案设计》,期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篇一】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案设计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穷集、空集的意义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进程:1.引入(1)章头导言(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2.讲授新课浏览教材,并摸索下列问题:(1)有那些概念?(2)有那些符号?(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4)如何给集合分类?(一)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2)集合:把一些能够肯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部构成的集合.(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肯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肯定的了.(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4、集合分类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以下几类:(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穷集注:应区分,0等符号的含义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部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3)整数集:全部整数的集合.记作Z(4)有理数集:全部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5)实数集:全部实数的集合.记作R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课堂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A、B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课后作业:第十页习题1-1B第3题【篇二】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案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5篇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5篇高一数学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单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指导: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展示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二)讲授新课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
2、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画法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高平齐: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高度相等,且相互对齐;宽相等: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相等。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三)巩固练习课本P15练习1、2;P20习题1.2[A组]2。
(四)归纳整理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五)布置作业课本P20习题1.2[A组]1。
高一数学下册教案2一、教学目标: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一、备课组工作目标
数学学科备课组全体教师要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充实学科专业知识,及时掌握课改动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落地开花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整体打造三年的发展计划:高一、高二要保持稳定,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高三要努力考取本科!
二.本学期工作措施
1.准确了解、客观分析学生数学知识水平
高一年级共8个班,(1)班为我校立志班,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对较高,(2)班为次重点班,入学成绩较好,(6)班为重点大班,(3)—(5)班是平行小班,(7)、(8)为平行大班,教师应通过摸底考试和平时教学尽快了解、分析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2.凝聚备课组集体智慧,形成个性化教学设计
为了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将集体备课时间定为每周五下午第二、三节课,由备课组长主持,每次一位教师(按照备课主讲人分工表所定)作教材分析,备课组长评价、补充。
我们将根据教学大纲的整体要求,在集体备课时解决以下问题:明确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突破,课上例题的选择,另外在集体备课时还应备教法的实
施和学法的指导,要根据所教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更好地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于重点课题和有难度的课题要重点研究。
主发言教师负责将典型例题整理打印,如有必要制作课件供全体教师使用,实现部分资源共享。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及所教学生的情况备课。
具体集体备课时一般流程如下:
(1)备课组所有成员简述各自在上周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多说说自己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备课组各成员根据所讲内容交流解决措施;
(2)统一教学进度;
(3)由主发言人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下周教学任务中的有关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指出重点、难点,列举一些典型例题,精选练习题等,并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对于一些认识分歧比较大的地方,认真讨论,达成共识。
(4)如有必要,制定下次练习题目及出题老师,并请上次练习的命题老师分发每人一份练习的初稿,请备课组全体成员认真阅读,并讨论相关题目的取舍,以确保练习质量。
3.致力教学研究,提高备课组整体施教水平
(1)研究如何备课,怎样上课
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标及内容,主张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设计: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形式不要求统一,但要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花大力气在精选例题、习题上,花精力在对学生的分层辅导、留作业上。
(2)研究怎样听课,怎样评课,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首先,鼓励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争取走出去,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
第二,听课不仅要听知识,还要听方法、听态度。
教师听课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注重记录例题、练习和解法,但实际上听课时还应注重分析授课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精神和教学方法。
第三,听课后的反思与评价是重要的一环,听课后做一个整体回顾,这样的教学内容以这样的教学程序和方法进行,有什么优势与不足。
而教学评价应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在听课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成为个人教学水平提升的助力。
4.合理安排本学期教学进度,扎扎实实完成教学任务
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21周,约80课时,要学习数学(必修5)和数学(必修3),每个模块30课时,具体计划见【附表】。
要求高一全体数学教师按照以上教学进度统一推进课程,教师可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做些“微调”,教师之间相差1~2课时是正常的,但不能超过以上计划所定课时。
5.提高课堂效率,分层布置作业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讲授概念、公式、定理时,要引导学生注重辨析,揭示本质;在讲解例题或习题的时候,要注重引导思考过程;要适当地作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从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收获。
因为一个班上的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上差异较大,提倡分层留作业,可以将班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5~7名组成A 组,布置难度较大的题目,每周布置一次高考题帮助提高;将班上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组成C组,主要给他们布置课本习题或朝阳《目标与检测》中的基础题目,其他同学组成B 组,完成中等难度习题。
这样做是非常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效果将会很好,但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因此需要探索“部分批改”和“全批全改”想结合的批改作业方式,但必须保证效果。
6.上好校本课,搞好分层辅导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
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课外数学知识,我们将争取站在学校每周一次的“校本课”和“分层辅导”的舞台上,带领学生研究数学问题,作为本学期的高一数学学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