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苏霍姆林斯基)

合集下载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

浅析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摘要]本文对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对于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自我教育是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的条件,战胜自己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劳动、体育锻炼、美育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因素,引导少年学生真正的阅读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教育者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指导者等观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当前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理论精神发展学校担负着育人的重任,不论是教学还是德育,都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重视发挥其自我教育作用,目前倡导加强素质教育,也就是要着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关于自我教育的论述在今天仍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本文是对他这一教育思想的系统梳理,希望能从中领略部分精髓为当代所用。

一、自我教育是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期,学生正常的精神发展,取决于他在活动和集体关系的各个领域(智力生活、劳动、道德信念的形成)中的自我确认进行的深刻程度如何。

“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实际上指出了在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中自我教育对其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性。

学校培养的人才,无论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是精神生活丰富、道德纯洁和体格健全的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

做到这些,除了依靠社会、学校的教育外,更多的依靠他们自我主动地教育,所以能否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意识至关重要。

二、战胜自己是自我教育的起点老子有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博览1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

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

无论是学生生产队也好,教学工厂也好,学校试验园地也好,无论什么都无法弥补在一个主要领域里荒废了的东西。

这个主要领域就是思考,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

怎样才能使紧张的、愉快的脑力劳动在学校里占统治地位呢?关于这一点可以写出厚厚的一本书,这本书在教师来说像空气一样需要。

而现在我只想说说主要的意思。

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

固然,学校里完全不要识记和背诵是不行的,但是这种脑力活动应当占据第二位。

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也应当向教师指明这个方向。

2这里就需要运用教师的智慧。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必须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如果达不到这两件事的和谐,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苦役。

必须进行一些专门的工作来使儿童变得更聪明。

不能认为:既然学生在掌握知识,他自然就变得更聪明了。

这一切远不是这么简单的。

在人的智力发展中,以现成的形式装入头脑的东西跟借助独立思考而获得和确立的东西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上所要记住的东西越多,那么思考的“实验室”就应当越加积极地开动工作,而这个“实验室”里的主要创造者和劳动者就是你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1、只有当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并用为祖国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了解的东西。

(第五卷588页《寄语后来人》)2、我心目中的学校是这样的地方:在这里,生活和师生关系中的每一举动都充满着深刻的道德含义;在这里,形象地说,小小年纪的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瞬间都处在真理明亮光辉的影响下。

(第五卷747页《认知与信念》)3、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

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

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不可遏止的向往。

4、我们整个学校的教书和育人的工作,其成绩首先取决于我们的学生,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我们的教育。

(第五卷623页《教会学生学习》)5、无数事实使我相信:要使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子,要使学校集体中的各种关系充满着男子关心女子的侠义精神,要使集体能对粗鲁或无礼的轻微举动表示反感或谴责,男孩们就应比女孩们坚强得多,就应受到真正的“男子汉”的困难磨练。

(第一卷735页《培养集体的方法》)6、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

7、一个人能在一生中对唯一心爱的人忠贞不渝,始终保持高尚、纯真的爱情,这不是因为事情的一帆风顺或偶然巧合,而是因为在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以前早已在一个人身上培养起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们做教师的有责任同学生们的家长一道,通过施加教育影响或以每日的生活方式来有明确目的地培养这种品质。

关心培养这种品质,也就是关心未来一代的幸福。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6页)8、一个人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世界,从而获得了最高的乐趣――进行创造的乐趣,劳动的道德意义就在于此。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教育。

如果少年们不是从童年起就习惯于劳动,那么对他们来说,就谈不上什么劳动的乐趣。

(第三卷633页《公民的诞生》)9、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一所谓“温故而知新”,防控疫情,宅于家中,我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从关注思维的角度,深受启发——育人至心,读思共促。

其一,启迪学生思考,关注教学软实力。

“思考”这个词,常常浮现于脑海。

李莉老师去年到校指导教学工作,她明确提出语文课上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听之,思之。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由于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我最初关注“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时,我勤于写教育日志,其教学理念仍停留在表层。

一个企业不是电脑新编,办公楼新编,就是最好的。

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才是尤为重要的。

思考,就是教学中的一个软实力。

那如何让学生乐于思考呢?康·季·乌申斯基也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绘画可以将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结合起来。

班中有几个喜欢儿童画的女孩,低年级他们的写话能力并不突出。

经过了两年的儿童画学习,他们的习作具体生动,利用多种感官,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让老师和同学们眼前一亮,读来如王维的诗,文中有景,景中有意。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首先是教师阅读的自我成长。

如今关注到了学生内在能力发展,才知道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去绘画,去思考。

其二,结合不同学生的阅读特点,培养其阅读习惯。

课上,学生在答疑解惑时,鲜有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就越多。

”我恍然大悟——孩子不提问,并非他们已经掌握所学知识,而是其思维不够活跃,许是懒于思考的缘故。

面对学生思维的凝滞,如何引导他们思考呢?苏霍姆林斯基总结:“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解决的。

”阅读,不但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渠道,还是家长素质得以提升的方式,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惊心动魄的重大战争,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而这仅仅依靠教材与教师的口才是远远不够,初中学生不喜欢历史固然有种种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学工具无外乎就是教材,黑板、粉笔,教学挂图,局限性太强,很难再现历史丰富多彩,与现实既遥远又陌生。

但是多媒体资源丰富,功能繁多,表现力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好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课堂狭小的天地,再现历史,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课堂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由于时间紧,学生缺乏真正的感性认识、探究问题的情境等导致思维的惰性而很难完成。

而多媒体教学则能使学生直观感知历史、创设生动具体有效的问题情境、不断地动态展现新问题新思路,加上教师把握最佳切入点及时启发、诱导,定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发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探究学习《对外开放》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邓小平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所做的伟大贡献,我利用课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那些?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学生的思绪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时代,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愤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在讲述《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时,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最早的测报地震的仪器,对人类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才是真正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才是真正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前在我们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最让班主任们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的管理问题,不少孩子自制力差,老师刚刚强调了纪律,有的孩子接着就违犯了,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培养多年都很难养成。

针对这种现象,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加强孩子自我教育的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

他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认为自我教育是学生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关键因素。

在我们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只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往往只注意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师的全部注意力,几乎都放在如何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和道德信条上面,这样捆住了学生的手脚,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和道德真理。

在被动地受到教育之后,一旦学生脱离了学校在个人独处时,往往会失去其教育作用。

真正的教育不应总是牵着学生的手走路,而应该让学生独立行走,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只有从学生个人心灵深处自觉接受的教育,才能在学生的人生成长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怎样对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班主任要为自我教育努力创造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保证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从教育着眼,在帕夫雷中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自然风光、校园文化、教学设备、室内陈设以及图书保障等方面,使学生们一进入这样的环境中,就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教育。

——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英雄人物的书籍进行自我教育。

“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他认为青少年精神空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课外阅读。

他说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引起他去深人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的灵魂的复杂性,迫使他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名句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名句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名句
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中得到运用一样。

如果说复习是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

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类别:学习
2.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类别:劳动
3.学校的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

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

类别:教育
4.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类别:思想
5.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类别:社会
6.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

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

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类别:劳动
7.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类别:理想。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摘录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摘录

要做到让每个孩子不仅能感受欢乐,而且还能创造欢乐,能为集体生活奉献一点自己的创造。

我建议教师们,必须循序渐进地去影响孩子的情感、想象和幻想,通向广袤无垠世界的窗口须逐渐开启,不可骤然完全敞开,变为畅行无阻的大门,致使那些被你所讲内容的思想所吸引的小家伙们不顾您的意愿如珠粒一般冲撒出来.......起初,他们对浩如烟海的事物会茫然不知所措,而后,对这些实际上尚未认识的对象会视而不见,成为空空洞洞的东西。

活的语言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如此丰富而又取之不尽,假如我们一小时发现一样东西的话,那么这些发现也足以延续若干年。

音乐--这是强大的思想源泉。

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使儿童得到长足的智力发展。

音乐的最初本源不仅仅是周围世界,还有人本身,他的精神世界、思想和言语。

音乐形象按新的方式向人们揭示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我们的教育学常常忘记,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大半时间内他首先还是个孩子。

教师在往孩子头脑里填塞现成说法、结论和论断时,常常甚至不给儿童机会去接近思想源泉和生动语言的源泉,捆住了想象、幻想和创作的翅膀。

孩子由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一部记忆的机器......不对,这是不应该的。

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

不能让学生失掉欢快的精神生活。

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

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

当然,学习不可能是轻松的游戏,也不可能纯粹是娱乐或经常不断的娱乐。

学习首先是劳动。

但是在组织这种劳动时,要照顾儿童在他智力、道德、情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各个阶段中的精神世界的特点。

儿童的脑力劳动与成人不同。

对于儿童来讲,掌握知识这个最终目的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成为他付出智力努力的主要动力。

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儿童智力劳动的性质,在于思想的情感色彩,在于理性的经验。

如果这个源泉涸竭了,任你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让孩子坐下来念书。

我终于彻底证实:必须直接在思想和语言的源头去教孩子思考,去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100句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100句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100句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1、生活在书的世界之中,意味着领略思维的美,享受文化财富,使自身变得更加高尚。

2、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

3、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4、任何时候也不要满足于一般成绩,要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

5、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紧张和复杂的共同精神活动。

6、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

7、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

8、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

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9、要记住,你给人们带来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快乐。

10、先进的进步的思想和观念是个人优秀品质的源泉。

11、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为崇高的理想服务。

12、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13、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14、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

15、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

16、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17、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苏霍姆林斯基。

18、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

19、如果没有童话,儿童的完满的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

20、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

21、人生中最可怕的因而最需要用爱抚、温柔、关怀、关注、善意去抚慰的,就是遭到毁损和伤害的孩子的心。

22、所谓理解孩子的感情就是要理解他们每一个行动的最原始的出发点、原因和动力。

23、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

24、教师不深刻了解他所教的基础知识所属的那门科学,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25、培养美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起码目标。

教学方法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教学方法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教学方法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一、初读的震撼初读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那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时突然亮起的一盏明灯。

他所提出的观点,既新颖又实用,让人眼前一亮。

1.1 重视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教育。

这就好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因材施教,找到每个孩子的那把“钥匙”。

1.2 激发兴趣的重要性二、深入思考后的感悟随着深入阅读和思考,越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如同一座宝藏,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2.1 知识与实践结合他主张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这就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2 培养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敢创新。

这正应了那句“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没有创造力的孩子,未来怎能在社会的大潮中立足?2.3 情感教育的力量他还强调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对自身教学的启发这本书对我自身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启发,让我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3.1 更多关注个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再“一刀切”,努力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方案。

3.2 激发兴趣的新举措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和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方法问题》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将其中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策略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策略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策略探析作者:严凤娇冯海英来源:《学园》2014年第04期【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系列教学思想和策略。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他提出了使用“两套教学大纲”、上“思维课”、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和阅读的策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为学生创设成功的预感等策略。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策略思维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26-02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世界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

他于1918年9月28日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5岁时从一所农村七年制学校毕业,17岁成为乡村教师。

在从教和担任校长期间,他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种种教育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教育遗产。

他一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撰写了大量教育著作,如《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等一经出版即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译为多种语言被介绍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一套深刻而完整的教育体系,本文主要对他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析。

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没有质疑,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脱节都是思维能力不足的表现,而某些学校存在的思想贫乏、死抠书本的气氛,学生死记硬背,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学习态度冷漠,损害了智力的发展。

什么是发展思维呢?他指出:“所谓发展思维和智力,就是指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影响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克服思维的缓慢性。

”对于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苏霍姆林斯基作了一些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学习内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学习时间:第一节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概述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造就个体的人的丰富性,把高尚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审美价值、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苏翁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德育内容:1.注重公民精神教育。

2.注重培养道德情感。

3.注重培养学生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

4.促进学生定向的形成。

5.培养男友相互关系的道德美德。

智育本质:智育意味着用社会的一切精神财富充实学生的头脑,这种充实乃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结合。

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以及对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

要思考,不要死背。

学校的首要工作是“教会学生学习”。

尽力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天赋才能。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鼓励他“超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入迷的课外制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喜爱读到书。

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

建立广泛的智力生活基地。

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的尊严感,认识劳动的创造性,突出劳动在精神生活中的独立地位,劳动能够促进智力发展,劳动是培养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劳动教育对个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体育:建立一个合理的作息制度,锻炼身体和培养道德品质相结合,提倡积极的休息。

美育:教会学生认识美,在此基础上培养美的情操、美的修养、塑造美的心灵。

启示:第一,教育要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

第二,全面与和谐同等重要。

第三,提高教师素养是实现和谐教育的保证。

(1)热爱每个孩子(2)精通所教课目的那门科学(3)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4)要精通某项劳动技能第二节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改的目标: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善思,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善思,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善思,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布时间:2021-07-05T15:11:11.443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作者:包启燕[导读]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教学过程的灵魂包启燕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国人小学四川什邡 618400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教学过程的灵魂,因为只有经过思考获取的知识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里,只有经过思考的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怎样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笔者从以下三条途径做了尝试。

一、以疑促思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一种激发求知欲的刺激物,疑是启发学生紧张独立思考的导火索。

有经验的老师从来都把质疑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此促进学生思考。

那么,疑点在哪里找呢?他应该在那些乍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交集点”上,他应该在一篇课文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曾听一位教师上《惊弓之鸟》这一课,她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弓、箭、鸟”三个子,问学生这三者的关系?学生思维的大门打开了,他们按照生活的经验回答出来“搭箭、拉弓、射鸟”的关系,老师再问,那么课文中的这三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思维的大门再次打开,不由自主地开始阅读,一边读,一边分析、比较、判断,从而明白了更羸只用弓射下大雁的故事,领悟到了更羸善于观察,开动脑筋的品质。

在这里老师的疑点巧妙,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因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质疑,具体说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①对课题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课题,便可窥只课文的奥秘。

如我教学〈〈难忘的泼水节〉〉问:难忘的泼水节是那一年的泼水节,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周总理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求知的好奇心驱使他么认真地阅读,有的一边读、一边画;有的一边读、一边与同桌讨论。

整个过程教师以课题为着眼点,设疑,学生在读中,思考中解疑,气氛活跃,思维的兴奋点迸发,因为老师给了学生思维的目标和思维的方法,因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修改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修改版]

第一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8、关于获取知识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15、怎样检查练习本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17、教给学生观察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21、兴趣的秘密何在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24、淡谈学生的智力生活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30、谈谈直观性问题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35、怎样培养记忆力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40、动手和智慧41、智育的真谛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48、要思考,不要死记!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51、要使知识\'活起来\'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中心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66、劳动和智力发展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68、-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7 1、教学方法问题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教育和自我教育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8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84、我们的\'家长学校\' 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86、致未来的教师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90、我怎样写教育日记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第二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必然离不开伟大教育著作对其心灵的不断滋养。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中的名言警句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中的名言警句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中的名⾔警句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中的名⾔警句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都接触或是使⽤过⼀些⽐较经典的名⾔警句吧,名⾔警句是历史⽂化精华的积淀,对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

名⾔警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警句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精⼼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中的名⾔警句,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1、有良知的⼈有责任⼼和事业⼼。

2、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长出⼈类的思想、活动、⾏为、热情、激情的⼤树。

3、⾳乐教育并不是⾳乐家的教育,⽽⾸先是⼈的教育。

4、为了使师⽣之间的友好、亲切和善意的关系经常保持和谐,教师必须⼗分珍惜⼉童对⾃⼰的信任,应该成为⼉童所爱戴的、聪明的保护⼈。

5、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

6、提⾼教育技巧这⾸先是要⾃⼰进修,付出个⼈的努⼒,来提⾼劳动的素养,⾸先是提⾼思想的素养。

没有个⼈的思考,没有对⾃⼰的劳动寻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教法的⼯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7、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童的这种上进⼼,这种道德上的⾃勉。

要是⼉童⾃⼰不求上进,不知⾃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先看到⼉童优点的那些地⽅,⼉童才会产⽣上进⼼。

8、⼈⽣在世不会总是⼀帆风顺和美妙动⼈的。

9、⽆限相信书籍的⼒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

10、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能从他⾝上看到⼀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峰的引路⼈,从他的话⾥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

11、每⼀个决⼼献⾝教育的⼈,应当容忍⼉童的弱点。

12、珍视思想的⼈,必然珍视⾃⼰的尊严。

13、⼀个好的教师,是⼀个懂得⼼理学和教育学的⼈。

14、所有能使孩⼦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的东西,都具有⼀种奇特的教育⼒量。

15、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的⼼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例谈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例谈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例谈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以其长期的、创造性地中小学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体系。

”他认为,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只有当丰富的道德性这一条主导的红线始终贯穿着正在形成的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之中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育是一切工作的灵魂。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一)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了以下几点。

1、注重公民精神教育。

他认为公民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

2、注重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就是个人对各种事物、现象的态度,它包括敏感性、同情心、义务感、诚实感和荣誉感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义务感是德育内容的核心。

3、注重培养学生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

他认为任何信念都必须转化为支配人的行为的独立的精神力量才具有显性的特征。

4、促进学生社会定向的形成。

道德信念是否深刻与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个人思想的社会定向。

5、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

他认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父母,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他们的心灵应当充满人类所取得一切美好的东西。

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认为使青年培养纯洁、高尚的道德审美关系——友谊、同志关系、互爱,是学校的重要任务。

(二)在德育的实施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德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贯穿于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方面,他为帕夫雷什中学制定了独立的德育大纲。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德育必须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要把课堂上传授的各种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就像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那样脚踏实地,不夸夸其谈,它对于我们的德育特别中职德育工作的开展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中职德育现状:第一、形式老套、单一。

励志名言警句——苏霍姆林斯基

励志名言警句——苏霍姆林斯基

励志名言警句——苏霍姆林斯基励志名言警句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4.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5.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6.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7.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8.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

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9.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10.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11.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案例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案例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案例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误。

那时,他刚参加工作。

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曲于过分活泼、顽皮,在一次玩耍中无意把教室里放着的一盆全班十分珍爱的玫瑰花给碰断了。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大声斥责了这个学生,并竭力使这个闯祸的孩子触及灵魂,吸取教训。

事后班上孩子们乂拿来了三盆这样的花,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用心轮留看护,唯独斯捷帕没有获准参加这项集体活动。

不久这个学生变得话少了,也不那么淘气了。

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时想,这倒也好,说明自己的申斥对这个学生起了作用。

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责这位学生的儿周之后的一天发生了。

这天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还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这里,他准备把作业做完回家。

当发现教室里只有老师和他俩人时,斯捷帕便觉得很窘,急忙准备回家。

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无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

这时斯捷帕表情迅速变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泪直滚了下来,随后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回家了……这件事对苏霍姆林斯基触动很大。

此时,他才明白了,这孩子对于责罚,心里是多么难受。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一种疏远,使孩子感到了委屈。

因为孩子弄断花枝是无意的,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来补偿自己的过失,而自己却粗暴地拒绝了他这种意愿。

对这种真诚的、儿童般的懊悔,报之于发泄怒气的教育影响,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当头一棒。

此后,苏霍姆林斯基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责罚。

通常,他对III于无知而做出不良行为后果的儿童,采取宽恕态度。

他认为,宽恕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敬感的角落。

“不要死背”苏霍姆林斯基担任校长之后,曾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口号,然而人们却很少知道,触发他产生这一思想的契机,却是在一次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讲课的课堂上。

一天上午,苏霍姆林斯基同往常一样,去听一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课。

课堂上的最初儿分钟,学生们正紧张地思索着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育信条——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张梦轩
13陶班 1302010141
人们常常用“才思敏捷”形容一个人反应快,思维灵活,头脑聪明。

而现实却是,我们在培养“考试机器”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孩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缺乏创造力。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霍姆林斯基也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提出:“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过去,许多学校和教师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这当然是不科学的。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也否定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学习不能完全靠识记和背诵,学生应该学会思考,“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战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死人。

每个人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当自己解答出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之后会觉得浑身轻松,充满自信地想要迎接下一个挑战,这就是思考的力量所在。

学生在学习中思考,能够调动学习主动性;学生在生活中思考,能够养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死意识活动的过程,而人的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学生只有学会思考,才能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增加综合素质,提高创造力。

我们总是在说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就是要能够提出问题。

就好比认识一个新事物首先需要问的是“这是什么?”,无论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提问都应该是值得鼓励的,教师的提问最好能引出学生的提问,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思考。

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越多,对知识的兴趣也就越大。

例如教师在
上课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学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这时候就要通过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或者情景来调动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思考的意思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不仅要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还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开启智慧。

教师要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地去思考,练习“在观察中思考和在思考中观察”,形成一个优良的循环过程,让学生在学校里变得更聪明。

另外,在教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

教师的思维过程和行为习惯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带给学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多读书,勤思考,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将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尽最大可能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体验思考的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